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时间:2025-02-18 17:29:56 小英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通用16篇)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记忆乐曲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3.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2.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以水车图片及乐曲前奏中的水车音响引入乐曲《森林水车》。

  2.如果班里有农村的学生,可请他们介绍水车的作用。

  二、听赏乐曲主部主题A

  1.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黑板或投影上有主题曲谱)。

  教师提问:

  (1)主题A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

  (2)主题A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并提问:主题A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三、欣赏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完整播放《森林水车》乐曲,并提问: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三次)

  乐曲《森林水车》中,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除主题A外,乐曲还有序奏、两个插部(分别用B、C来表示)和一个尾声构成。下面我们先听序奏部分。

  2.听赏乐曲序奏。

  播放乐曲《森林水车》序奏部分,学生感受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2

  教学目标

  1.模唱、记忆小步舞曲第一主题旋律,听辨和标记乐曲段落。

  2.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有兴趣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并向同学介绍。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出乐曲的结构,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模唱记忆第一段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师: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出自离我们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莫扎特。让我们来走进莫扎特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2.教师介绍作者。(莫扎特简介)

  二、欣赏小步舞曲

  1.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2.初次聆听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整体段落,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3.分段欣赏。

  (一)听赏第一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一部分音频)

  ①教学要求:熟悉乐曲第一部分。

  师:听辨第一部分有几种不同的旋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第一部分两种旋律宛如对话般呈现的形式。宛如公主和王子在舞会中相识,你一言我一语在对话在舞蹈。

  教师指导:学生先以较慢的速度读出节奏,然后跟琴进行演唱,注意空拍处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表现乐曲轻巧俏皮的感觉。

  师:第二旋律宛如王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我们来感受一下旋律线的方向,感受乐曲的情绪。

  ②完整听第一部分音频。

  (二)听赏第二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二部分音频)

  师:请跟着乐曲划拍,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特点。

  生:每拍四个音,节奏紧凑,旋律流畅华丽。

  师:我们来当一名钢琴家怎么来演绎一下莫扎特的音乐。(用OO节奏来演奏一遍。)

  (三)听赏第三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三部分音频)

  师:请同学听赏第三部分重复的是哪一部分音乐,并用图形表现乐曲的'旋律层次。(学生活动)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学生加入舞蹈和节奏声势。

  5.欣赏莫扎特的另一部作品四十交响曲,感受莫扎特音乐浪漫典雅轻快活泼的特点,重点听第三乐章具有小步舞曲风格的音乐。(播放《g小调四十交响曲》音频)

  三、课堂小结

  这首《小步舞曲》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这里选用的是小提琴独奏的形式。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3

  教学内容:

  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3)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4)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教师提供的音响材料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4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5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6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黄帽》,并能自主地、有创造性的参与表现歌曲。

  2.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真正体会到交通安全对生活的重要。 教学重点:学唱和表演歌曲《小黄帽》。

  教学难点:歌曲中B段歌词的学唱及活动的组织。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小黄帽、路队牌、斑马线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交通图标知识,引出课题《小黄帽》

  由师生交流讨论交通标示的话题引出课题《小黄帽》。(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交通图标)

  二、学念儿歌《爱的寄语》

  1.生自由读儿歌。

  2.师按节奏示范读儿歌。

  3.生按节奏读儿歌。

  4.师带动作示范读儿歌。

  5.生带动作读儿歌。

  6.师生带动作一起读两次。

  三、学习《小黄帽》A段

  1.由放学铃声导入歌曲学习。

  2.聆听《小黄帽》A段。(多媒体播放A段FLASH动画)

  3.学唱《小黄帽》A段。

  (1)小哑巴唱

  (2)轻声唱

  (3)神气的演唱

  4.加入过门和儿歌连起来演唱。(出示A段歌单)

  (1)听赏一次,师加入儿歌。

  (2)生随着音乐跟唱,师生加入儿歌。

  (3)生随着音乐演一演并唱一唱。

  四、学习《小黄帽》B段

  1.学唱B段第一段歌词。

  (1)导入聆听一遍。

  (2)师生问答的形式学唱B段第一段歌词。

  (3)强调附点的'演唱。

  (4)完整地演唱B段第一段歌词

  2.学唱B段第二段歌词(方法同上)

  3.男生唱第一段 女生唱第二段。(出示B段歌单)

  五、完整演唱《小黄帽》

  师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名叫《小黄帽》,老师这里也有一群小黄帽们要放学啦!(看FLASH动画)自由地跟唱。

  六、学习歌曲A段的歌谱

  1.师弹琴,生找正确的乐句(多媒体出示:A段的四个乐句)

  2.师弹奏正确顺序,生给乐句排序。

  3.四个乐句重新排序后,完整的演唱。

  七、表演唱《小黄帽》

  1.师导言:小黄帽们,你们真棒,一个个难关都被你们克服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边表演边演唱这首《小黄帽》。

  2.明确表演唱的规则。(多媒体出示:表演唱规则)

  3.全班表演唱

  八、结课

  结束语:有了小黄帽的警醒,有了小黄帽的保护,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让我们在小黄帽的陪伴下,平平安安的走过每一天!现在我们就唱着响亮的歌曲排着整齐的队伍带着鲜艳的小黄帽放学吧。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7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为乐曲命名

  阶段目标:通过为乐曲命名,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师:音乐主要是通过情绪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场景的,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好像在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并说一说为什么?

  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学生聆听音乐。为音乐命名(可能出现的答案如《欢腾的节日》《欢腾的苗寨》《狂欢之夜》《欢乐的边疆等》。

  二、分辨乐曲的音乐特点

  阶段目标:能初步分辨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师:从同学们为乐曲起的名字来看,大家对音乐的情绪感受都很正确,这是一首热烈欢快的乐曲。音乐除了表现一定的情绪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现在你们再听一听这首乐曲的几个主题,分辨一下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师播放乐曲第三主题和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

  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南地区居住着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这首乐曲表现的就是西南边寨的人民听到从北京传来的喜讯的情景。这首乐曲的音乐具有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他们的音乐多以do、mi、sol三个音为主,在第四主题中有一个降mi的音,这是苗族音乐的典型特点。下面请你们再听一遍,当听到降mi的音时请你们举手。

  教师播放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在听到降mi时举手。

  三、分辨乐曲的结构

  阶段目标:能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

  师: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三部分构成,下面我们逐段欣赏。

  1.引子与第一部分。

  师:你们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

  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师:引子过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热烈、欢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欢腾的场景之中。好像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为庆祝北京传来的喜讯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第一部分是由三个乐段组成的。你们能听辨出来吗?

  教师播放第一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

  师:第一部分的旋律A非常热烈,是这首乐曲的主要旋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个旋律。

  学生随教师演唱旋律A。

  2.第二部分。

  师:现在我们听一听第二部分的.音乐,想一想它和旋律A有什么不同?好像在表现什么样的情景?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同第一部分的音乐形成对比,是优美抒情的一段旋律,好像是一位姑娘的独舞或是大家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师:这是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学生随教师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3.第三部分和尾声。

  师:第三部分的音乐粗犷、热烈,把情绪推向了__。你们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音乐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教师播放第三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这一部分又出现了A的旋律)。

  4.完整地欣赏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师:刚才我们分段听辨了乐曲,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当你听出乐曲的三个部分时,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教师播放全曲。

  学生聆听音乐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乐曲的三个部分。

  四、表现音乐

  阶段目标: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巩固对音乐结构的分辨。

  师:这是一首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曲,下面我们分三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第二部分用舞蹈来表现,其他部分可以用打击乐器或动作来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并指导学生的表演。

  学生分组讨论并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五、学生表达感想

  阶段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达能力。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或是你记住了哪一段旋律,唱一唱。

  学生发言或演唱。

  教学反思:

  这首乐曲虽然篇幅比较长,但由于在教学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整堂课自始至终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并能听辨出苗族和彝族的音乐主题,这一点令人感到很欣慰。五三、五四对旋律的掌握上差距很大,今后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8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认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并掌握其时值;二是让学生在歌曲《王老先生》中通过合作演唱,掌握好这两种音乐符的时值。本课的重点是认识、掌握、运用好八分音符节奏、十六分音符节奏;难点是在歌曲演唱中做好八分音符节奏与十六分音符节奏的二声部演唱。

  学情调研:

  我们地处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节奏不准确、不稳定,容易在拍读或演唱过程中读错节奏,因此,让学生掌握好各种类型音符的时值非常重要。但音乐知识的学习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再运用游戏、歌曲等形式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这个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掌握好八分音符节奏和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八分、十六分音符的名称和时值,在音乐游戏中,能根据音符的时值进行自由组合。

  2、能与同学合作,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王老先生》。

  3、能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体验助人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掌握、运用好八分音符节奏、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难点:

  在歌曲《王老先生》的演唱中,准确的演唱好八分音符节奏与十六分音符节奏的二声部合唱。

  教具准备:

  录音、录音带、钢琴、音符卡片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坐上火车,到音乐农庄旅游。模仿动物叫声。

  小猫:喵—喵—

  小狗:汪汪汪汪

  小鸭: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小鸡: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二、复习上学期学习的音符

  1、旅游途中动物叫声的节奏导入复习音乐之家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形状、时值。

  2、音乐游戏一“读儿歌”

  师:还记得那首音符儿歌吗?(全班读儿歌)

  音符之家兄弟多,听我跟你说一说,

  老大名叫全音符,三条尾巴跟着它,

  记住它要唱四拍,就像有人高声喊,

  哎— — —;

  二分音符是老二,一条尾巴拖出来,

  记住它要唱两拍,就像猫儿喵喵叫,

  喵—喵—:

  四分音符要认得,光溜溜的没尾巴,

  记住它只唱一拍,让我们开心地唱出来,

  嘿嘿嘿嘿。

  三、引导掌握

  师:它们都是音符之家的.成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种音符,(出示卡片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认识形状。

  2、音乐游戏二“称天平”——进行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组合练习认识时值。

  (1)利用课件中的天平演示出八分、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

  (2)音符之家中的音符连接,师生唱一唱。

  四、二声部教学

  1、农场的主人怎么没有见到?他的歌声传过来了,听听他在干什么?听范唱。

  2、复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3、学唱《王老先生》

  ①歌词教学

  (出示带节奏的第一声部歌词)

  学生自己试着读词,检查纠错。

  ②曲谱教学

  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曲谱吗?(出现第一声部的旋律)

  学生跟琴视唱,检查纠错。

  ③歌曲教学

  师:请你自己唱一唱吧!(播放伴奏带,学生自己试唱歌词。)

  ④二声部教学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王老先生》的歌曲,你们听听,看和你们刚刚唱的有什么不同?(播放二声部合唱曲《王老先生》)

  全班演唱二声部,检查纠错。

  ⑤完整演唱歌曲《王老先生》。

  四、课堂小结

  师:在王老先生的音乐农庄你学到了什么?

  师:带上知识、带上快乐,回家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享你的收获。

  (在《王老先生》的音乐声中下课)

  板书设计:

  王老先生

  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9

  教学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农家乐,了解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用活泼热情的情绪,准确流畅的演唱,表现朝鲜族人民喜获苹果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3、通过聆听、感受、模仿,教师引导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自学等方式,正确的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的演唱二声部合唱。

  教学重难点:

  1、第一乐段,乐句多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演唱时较难掌握。用舌尖弹唱等方法来演唱。

  2、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来演唱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导语:同学们,现在正值凉爽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呀?那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农家丰收的喜悦。唉,你们听哪里传来了欢快的鼓声。

  二、节奏练习

  1、节奏1的练习师敲鼓:____(先弱后强,先慢后快。)同学们,还等什么你身边就有鼓,想敲就和我一起敲啊。(反复敲三四遍)

  2、节奏2的练习师:嘘,注意听,鼓声发生变化了。师敲节奏:_____.(先慢后快。)师:我们先慢速来敲。(敲好后速度加快)仔细听,速度加快了。

  3、完整的节奏练习你们的耳朵真灵,敲的非常准确。那下面,请同学们看我的手势来敲,我伸一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一条节奏,我伸两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二条。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出示节奏卡片)

  4、为歌曲伴奏师:还是按老师的手势,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试一试。(可以敲两遍,这是让学生熟悉歌曲的一个过程。)放录音范唱。

  三、了解朝鲜族风土人情,看风光片。(《苹果丰收》歌曲范唱作背景)师:唉,同学们快看,欢快的歌声和鼓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答:――――)长鼓是我国朝鲜族特有的一种民族打击乐器,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边击鼓边跳的舞蹈就是朝鲜的长鼓舞。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原来朝鲜族人民在载歌载舞的庆祝苹果丰收,让我们也来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和他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朝鲜族民歌《苹果丰收》。请同学们轻声随着录音唱一唱。(出示歌片)

  1、学唱歌曲一声部

  (1)听录音范唱自学第一声部的歌词。(两遍)

  (2)随琴唱歌词。师:我听到同学们都能跟着唱了,一起随着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师弹琴生唱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每个乐句的第一拍,都使用了符点节奏,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符点节奏带有舞蹈感和动感。歌曲表现了姑娘们蹦着跳着采摘苹果的情景。你想,她们肯定要使劲跳才能摘到高处的苹果,所以我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突出第一个字,像我这样(师示范)一个个苹果都红红的,这麽惹人爱,你不喜欢吗?(教唱处理第三乐句的唱法)

  (3)再完整的齐唱一遍。

  (4)随音乐伴奏唱一遍。

  2、学唱歌曲二声部师:苹果丰收了可不光是朝鲜族的姑娘们高兴,你们听,朝鲜族的小伙子也高兴的唱了起来。我来扮演朝鲜族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送给你们,看谁听能听出姑娘和小伙唱的有什么不同?

  (1)教师随录音范唱二声部旋律,出示完整的歌片。师:小伙子唱的是歌曲的二声部。是用啦唱的。声音低沉,没有姑娘的歌声明亮。(你很会听,说的真好。)(2)学生模唱二声部旋律师:和姑娘们比起来小伙子的歌声好像有点弱,谁想帮帮我和我一起来唱?谢谢你们,让我们先随着琴用“啦”来唱一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教唱。)(结束句旋律下行了,更好的表现出小伙子浑厚的声音。)3、随录音练习合唱师:我们和朝鲜族姑娘们一起来唱这首歌,我们大家都来唱二声部。(师指挥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4、师生或生生分组练习合唱师: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前面的这四个乐句大家齐唱,后面的合唱部分,第一组唱一声部,第二组唱二声部。老师来当指挥。好,第一组先来唱一遍一声部,第二组听的同时,在心里默唱你们声部的旋律。第二组来唱一遍二声部,第一组在心里默唱你们的旋律。

  5、评价师:谁来说一说,我们两个小组配合的怎么样?好,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我们交换声部在来一次。同学们,让我们像合唱团的小朋友一样站起来演唱一遍,起立。

  五、乐器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民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

  1、为歌曲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民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只有歌声好像不能更好的表达人们高兴的心情和热闹的场面。你们有好办法吗?这样吧,我们来合作一下,先请中间一排的同学来为我们伴奏,两边的同学来唱歌,根据歌曲的情绪前面用节奏

  2,合唱部分用节奏

  1,看我们能不能配合好。

  师:说一说,我们的配合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换这一组来伴奏,这两组来演唱再来一次。师:有了鼓声的加入,把朝鲜族姑娘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情景表现的更加生动活泼了。你们的表现都很棒。

  六、小结: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快乐农家旅行就要结束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快乐农家行吧,同学们再见!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与调式。

  (2)通过学说童谣,学生有初步的节奏感。

  (3)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5)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3)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教具准备

  琴、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青蛙最伟大》放松心情,活跃气氛。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相问好(略)

  二、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小谜语吧。(出示谜语)

  “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很相似,你知道它是谁吗?

  生:蟾蜍(也叫癞蛤蟆)。

  师:青蛙和蟾蜍统称蛤蟆。

  2、欣赏:我国民间还有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比如:山东民歌《花蛤蟆》,你们想听吗?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吧。(播放《花蛤蟆》视频)(欢快活泼、幽默风趣)

  3、今天呀,蛤蟆们要开音乐会呢,听,可热闹了。(出示蛤蟆欢叫的视频)你们想去参加吗?

  想参加可没那么容易,蛤蟆们要考考咱们呢,考过了才能参加。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快板:师: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贴一只蛤蟆)(生答)

  师:小朋友们很聪明,简单的问题难不倒你。(对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过渡:你真棒!回答完全正确,音乐会的大门打开了,让咱们唱着歌儿一起去参加吧。

  师接唱,出示课题。

  三、学唱歌曲<数蛤蟆>

  (一)欣赏《数蛤蟆》,学习节奏。

  1、师:孩子们喜欢这首歌吗?喜欢里面的蛤蟆吗?蛤蟆是田野里的歌唱家,它们的叫声长短不同。

  2、师用长短不同的声音模仿蛤蟆叫。

  学习: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十六分节奏。

  3、它们长短不同的叫声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歌曲中好听的节奏(视频出示节奏),哪位孩子来读一读。

  节奏学会了,我们学习旋律就更简单了,不信,咱们来试试。

  (二)识谱(出示谱)

  1、师唱旋律,生找相同的乐句。

  2、教唱:合作唱谱二遍

  3、教唱最后一句:53 53 123 21

  4、用“呱”模唱

  真是一群认真可爱的小蛤蟆,咱们用蛤蟆语言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读词

  1、教读:全首教一遍

  2、教读:合作读

  3、教读十六分节奏

  4、衬词

  5、拍手齐读

  (四)唱词

  1、教唱:合作唱二遍

  2、跟着范唱小声齐唱

  3、教唱最后一句:扑通扑通......

  4、跟着范唱小声齐唱全曲

  5、分不同形式唱:合作唱—————齐唱—————指名唱

  6、歌曲表达的处理:

  听老师范唱,说说跟自己唱的.有什么不同。(强弱、儿话、风趣、跳跃)

  7、放视频:小声唱———齐唱

  四、创编歌词,舞蹈。

  音乐会真热闹呀,你们知道参加音乐会的蛤蟆有多少只吗?我们来数一数。

  1、唱着数一只、两只、三只......许多只。

  孩子们课后可以相互问答数一数,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创编舞蹈

  (1)孩子们,马上就该我们演出了,快快快...让我们一起练一练吧。

  (2)孩子们,让我们跳上舞台,用我们最甜的笑容,最动听的声音,最美的舞姿献给观众吧。

  演出真精彩,听...观众们送来热烈的掌声呢!

  五、德育渗透

  视频演示,师介绍: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当我们看到它们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无家可归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1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感受歌曲活泼愉悦的情绪,想象农村自由、快乐的生活。

  2、能用优美明亮的声音、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不同的伴奏音型为歌曲的前后部分伴奏。

  3、在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过程中能正确表现渐强、渐弱记号。

  4、学会用热烈、兴奋的情绪和明亮、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学过的节奏创编节奏型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5、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旋律创作方法的经验,为乐段选择正确的旋律小节。

  教学重点:

  在学唱歌曲过程中要注重节奏紧凑的部分,并做到用声断气不断的方法较准确的演绎出各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轻快唱法以及轮唱形势,来表达歌曲欢快、热闹的情景。

  突破口:让学生学会看老师的指挥手势。依据手势的引导能让学生把握好轮唱部分。

  导入:

  1、猜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

  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

  2、用歌曲中的重点节奏型作为白鹅打招呼的节奏,让学生同样的节奏来打招呼,预先解决歌曲中的重点。

  3、引出歌曲的题目“小白为了显示结交朋友的诚意,特别为大家带了一首歌曲。”

  学唱歌曲

  一、认识旋律

  1、教师范唱歌曲,并回答问题

  “老师唱的这首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你能听出这首歌的节拍么?”

  2、复听教师范唱,并模仿歌曲中的鹅叫。(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

  “你听到这首歌中的鹅是怎么叫的,学一学”

  3、把乐谱默读一遍,可以分组比一比哪一组认的最快最正确。

  4、跟着老师的电子琴学唱旋律,并把反复记号巩固好。

  二、熟悉歌词

  1、请一位同学朗读歌词,注意节奏和表情。

  2、互相评价,并全班练习。

  三、词曲结合练习

  1、完整地唱一遍,请学生说一说对自己演唱的效果怎么样

  2、教师点出需要学生用声断气不断的`方法来表现欢快的旋律,全体学生再演唱一遍。

  3、听录音,根据教师提供的选项选择录音中这首歌用了什么演唱方式,并了解这种演唱方式。(轮唱)

  4、教师点评

  四、创编与拓展。

  1、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2、师生共同讨论,根据这首歌曲创编一个音乐小品,请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总结

  农村就是一片慈祥而无私的土地,农民用勤劳去播种和浇灌,就能获得丰衣足食的累累硕果。农村也是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无论是鸟语花香还是翻卷的稻浪都是那样令人心醉,甚至赋予了耕耘的人们质朴、善良和热情。通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农村和农民。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到农村去,能够更加仔细的发现农村的美和农村人的美!

  在老爷爷赶鹅的歌曲声中,有次序地离开教室。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2

  教学内容

  1、演唱 嗯嗨呀

  2、听赏 阿里郎

  3、练一练 合唱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用愉快、风趣的情绪学会演唱歌曲《嗯嗨呀》,认识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并能为歌曲伴奏。

  2、能认真聆听朝鲜民歌《阿里郎》,体验朝鲜族人民的思乡之情,并能与管弦乐曲《阿里郎》进行对比听赏,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3、能与同学一起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合唱小品《小鸟在歌唱》,逐步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用高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嗯嗨呀》,表现歌曲愉快、热闹的劳动场面。

  2、认识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感受朝鲜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1、导入: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少数民族的舞蹈,仔细听听,猜猜是哪个民族的?(欣赏长鼓舞片段)

  A、谁来说说?(朝鲜族)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服饰图片)(他们穿的衣服很有特点 ,是短衣长裙,以白色为主,这是朝鲜族人民在节日或民族集会时喜欢穿的素白衣服,这个民族有“白衣民族”的美称。)

  C、他们的舞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时而优美典雅,时而热情奔放,很有活力。)这就是朝鲜族的长鼓舞。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朝鲜族,感受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播放朝鲜族音乐特点介绍)

  2、(出示长鼓图片)朝鲜族的`姑娘在跳舞时,胸前常常挂着一面鼓,这就是朝鲜族独特的乐器——长鼓。想不想跟老师来学几个长鼓舞的动作?在跳长鼓舞时通常右手拿鼓棒,左手拍打鼓面,身体和肩膀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摆动。

  A、我们可以这样表演(老师示范)

  B、我们也来试试,在大腿上轻轻拍一拍

  C、看看老师是怎么拍的?对了,要拍出强弱,跟老师来模仿(用身势动作拍击,并突出强弱。)

  这种节奏在朝鲜族音乐中叫“安旦长短”。

  三、学唱歌曲《嗯嗨呀》

  1、导入:朝鲜人民喜欢用欢乐的歌舞表达着自己的心情,即使是在劳动当中也充满着歌声,朝鲜民歌《嗯嗨呀》就是其中一首韵味儿十足的劳动歌曲。

  (出示歌谱)大家仔细听,在这首歌中有没有出现这种节奏?

  (在“嗯嗨呀”的地方)

  其实,这种节奏也叫“嗯嗨呀长短”。 大家来猜猜这个“嗯嗨呀”会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说话的语气,在民歌里叫衬词,衬托歌曲中的气氛)

  2、跟着歌曲表演

  下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在“嗯嗨呀”的地方加上刚才的节奏表演。

  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愉快、喜悦、热烈)

  唱了些什么内容?(农民获得丰收的热闹场面)

  3、学唱衬词“嗯嗨呀”

  A、歌曲中哪一句词儿最能表现劳动的干劲儿?(嗯嗨呀)

  B、听老师唱唱(老师范唱第一段)

  C、跟着老师的琴声唱唱“嗯嗨呀”部分,其余歌词由老师唱。在接唱时要注意紧凑,中间不能停。

  D、这些“嗯嗨呀”的唱法一样吗?(旋律不一样:有的往上扬,有的向下行。节奏不一样,最后两处要延长)大家可以用手指在空中画画旋律线,一起来唱唱。

  E、觉得“嗯嘿呀”象是在模仿人们干什么?(劳动时嘴里哼的一种号子,能让人消除疲劳、精神振奋。)唱“嗯嘿呀”时声音要怎么样?(整齐有力,能表现劳动的韵律)

  F、你们觉得哪句“嗯嗨呀”比较难唱?(出示:倒数第二个“嗯嗨呀”节奏)老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这样拍。我们试试看。(老师范唱)一起试着唱唱。(指名唱)

  G、还有哪些地方不太好唱?(延长的音)(出示:延长音)弯弯的眉毛下有只圆圆的眼睛,这个符号叫延长音记号。这个音大约要延长两拍。这儿加个延长音有什么作用?(这里的延长音记号是为了农民在广阔的田野上,相互打招呼,高声呼唤而应用的。“嘿”字要有号召力,声音要平稳、悠长,仿佛能传得很远。)

  H、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来唱一唱

  I、连起来唱唱

  我们边唱边把欢快的节奏加到“嗯嗨呀”处,动作要刚柔相济,幅度大些,一起来表演唱。

  4、学唱歌词。

  A、请同学们听琴声默唱第一段歌词。

  B、一起唱唱,注意每小节要衔接紧凑。(唱两遍,针对具体要求进行指导)可以指名唱,了解学习情况

  C、怎样唱才能把农民的劳动热情调动起来呢?(讨论小结:前几个“嗯嗨呀”要唱得再兴奋些,后两处“嗯嗨呀”要唱得平稳,抒发人们美好的情感)

  D、让我们带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唱第一段歌词。

  E、(出示第二、三段歌词)10跟琴唱唱第二、三段歌词。(可指名唱)

  F、完整演唱歌曲,在“嗯嗨呀”处加上动作表演。(歌词音乐)

  四、表现歌曲。

  1、我们学过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齐唱、合唱等)

  2、听听这首歌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3、老师来领唱,同学们齐唱,听听歌声有什么变化?指挥(有一呼百应的效果,表现了大家齐心协力,鼓足干劲,愉快劳动的场面。它在我们的民歌演唱中常称“一领众和”。这种唱法在民歌演唱中叫一领众和,众和的部分要唱得整齐、有力。)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3

  教学目标:

  1、以做童谣游戏,唱童谣,说童谣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并享受到美的愉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通过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儿歌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课以学唱桂林童谣《排排坐》为主题,以做童谣游戏—学唱童谣—说童谣三个部分逐一开展教学。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游戏,与学生做他们所说的其中两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童谣的特点并引申出学唱本土童谣《排排坐》。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感受童谣,学唱童谣,说家乡的童谣这些活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童谣的风格特点,用富有童趣,纯真的声音演唱桂林童谣《排排坐》。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在活动中能大胆的与同学合作,并能从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手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游戏导入

  1.说一说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游戏?

  (学生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如跳绳,丢手绢等)

  2.玩一玩

  师引导学生玩《丢手绢》,《编花篮》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有趣的游戏中。3.师生小结童谣特点(板书童谣特点)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对儿歌童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可爱的家乡—学唱桂林童谣《排排坐》

  1.导入: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我玩过,我的长辈,长辈的长辈,都玩过。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生:想。师:老师想用歌声来告诉你们,请听。)

  2.听一听

  播放《排排坐》伴奏,教师绘声绘色范唱歌曲导入新课。

  师:老师刚才一共唱了几段歌词?(生:三段)

  师:歌词里都唱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

  3.找一找

  师:师范唱“姑娘来得早,吃个芋头饱,姑娘来得暗,吃碗芋头饭。

  让学生在聆听范唱中找出富有地方方言特点的字。

  4.读一读

  师:让我们用地道的桂林方言来读一读这首桂林儿歌童谣吧。

  (师带领全体学生用桂林方言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每两句唱词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很顺口、很好听。和我们平时说话有些相似。小结:这种特点叫做“押韵”

  5.唱一唱

  (1)学唱第一段,(能准确的把1 12 6 5 3 2 3及1 12 6 5 3 2 1不同结束音唱好。用踏脚拍手、捻指等动作为歌谣伴奏。)

  (2)学唱第二、第三段(用听唱法进行学唱,能清晰灵巧的吐字,唱好歌中富有特色的衬词。在歌曲的“咳”处加上动作或声音。

  (3)演唱全曲(能对歌曲进行情绪处理,引导学生唱出强弱,并富有表情)

  6.动一动、拍一拍

  师提问:怎样让游戏更有趣,好玩?

  (生讨论,并对歌曲进行游戏创编。)

  三、拓展

  1、你还会唱、会说哪些桂林童谣,比一比。

  2、学生竞赛说唱童谣,奖励童谣山花。

  3、提问:有哪些办法可以收集到很多童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了童谣,并学习了一首原汁原味的桂林童谣,这些童谣从小到大都陪伴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童谣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去了解它,学习它。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4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祖国印象》。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听赏合唱《我爱我的祖国》时,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2、能积极参与二部轮唱,体验轮唱的乐趣;能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子按拍号分类存档。

  教学重难点:了解二部轮唱、体验二部轮唱的`乐趣; 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一、 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每周都要进行升旗活动吗?每当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2、 揭示课题

  二、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的情境及节拍特点;

  3、复习3/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4、引导学生说出6/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讨论歌曲中几种典型节奏

  5、全班随着范唱音乐轻轻划拍,加深对音乐的印象;

  6、 随琴跟唱歌词三遍,第一遍用“|a”模唱,第二、三遍带词演唱;

  7、突破难点,分组划拍演唱;

  8、 艺术处理: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三、感受《我和我的祖国》

  1、初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特点;

  2、复听全曲,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情感;

  3、再听全曲,表现情感,可跟唱,身势律动等。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 祖国在我心中

  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演唱歌曲《祖国印象》,并随机评价。

  二、读谱学唱《美妙的歌声》

  1、介绍各种演唱形式;

  2、随琴识读乐谱;

  3、熟唱歌曲;

  4、将全班分成两个轮唱组,并进行轮唱练习

  (1) 要求:轮唱是不同时开始,但同时结束的演唱形式,结束时两个声部一定要整齐。

  (2) 方法:当第一声部唱到回时,第二声部从处进入,第一声部将 反复一次,以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

  5、说说轮唱与齐唱的气份是否一样,轮唱有何特点。

  三、给下载的音乐存档

  1、 学生回忆2/4,3/4拍子的含义及其规律;

  2、 教师弹奏谱例,学生随及轻轻划拍,辨别拍子;

  3、 请学生为教师弹奏的谱例存档,将相应的拍子写上序号。

  四、课堂小结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5

  教学内容:

  湖南版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苇叶船》。

  2、通过学唱歌曲,体验大陆与台湾小朋友手牵手,盼望祖国早日团圆的深切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思念亲人和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难点:

  用深情、流畅的声音演唱《苇叶船》。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课件:播放欢快的歌曲《盼团圆》。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欢快的音乐入手,让学生的情绪自然进入本课所要营造的氛围当中,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2、讲故事

  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姥爷有个妹妹嫁给了国民党的一位营长,打仗跑到台湾后一直没有联系。98年来信说要回来的,可是大学生 动乱了,没回来。遗憾的是,最后直到姥爷去世了,兄妹俩还是没见面。”

  3、出示中国地图,学生找出台湾的位置。

  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海隔不断大陆与台湾的骨肉亲情。台湾就像漂泊在外的游子,时刻牵挂着母亲的心。 [设计意图:从相关文化入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地图使学生对台湾的认识更形象、更具体。]

  二、学唱歌曲《苇叶船》

  1、激情导入

  师:盼啊盼,盼团圆,看,一只只大陆小朋友亲手做的苇叶船正满载着一颗颗思念的心漂向台湾……

  课件展示:小朋友们在大海边放小船的情景。

  2、揭示课题——《苇叶船》(板书)

  3、学唱歌曲

  (1)初听,播放MTV《苇叶船》。

  (2)听歌曲第一段(投影歌单)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寄托情思的?

  生听后回答。

  (3)师:多么希望船儿快快走,告诉台湾的亲人我们的心意。苇叶做的船靠什么可以走得更快?生:风。

  师:那我们来学学风的声音,让船儿快快走!

  (4)用“wu”模唱旋律,强调声音位置。

  (5)试着划拍唱曲。

  (6)学唱第一段歌词。

  ①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让我们一起来诉说对台湾亲人的思念。

  ②轻声跟唱,师生互动,解决难点。

  ③接龙唱。

  师:你折小船,我折小船,我们都来寄情思。

  ④提问:你觉得在哪里要加强力度,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一起唱一唱。(高潮部分:三四句。)

  ⑤接龙唱一、二句,齐唱高潮部分。看老师指挥,完整地唱第一段。

  (7)学唱第二段歌词。

  ①初听。

  师:我们来听听台湾的亲人们是怎么唱的?(播放歌曲)

  ②学唱:

  师:我们也来唱一唱台湾同胞的心声。(注意指导学生情感要渗透到歌曲里面)

  (8)分角色演唱。两岸同胞互诉情思。一半同学唱第一段,一半同学唱第二段,结束句齐唱;师生对唱。

  (9)齐唱歌曲。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变换音色为歌曲伴奏。(钢琴音色转换成悠扬的弦乐音色)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由于歌曲旋律比较简单,难度不大,本环节让学生在聆听、分角色感受、实践中学习歌曲,趁学生学新歌兴趣最浓时解决好发声、节奏节拍的问题,并利用电子琴丰富的音色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歌曲。]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大意,熟练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表演的能力

  3、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视、听、唱、表演等多角度感受歌曲雄壮、神气的进行曲风格,体会歌曲刻画的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歌曲第一段,感受、体验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难点:感受歌曲中表现的少先队员骄傲、喜悦、勇敢、坚定等不同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舞蹈进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红领巾数条、多媒体课件、钢琴、大队旗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用三种方式进教室,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风格的曲子的作用。第一次:播放《出旗》背景音乐,学生听着音乐踏着有力的步伐走进教室,把学生带入雄壮有力的音乐情绪中去。请学生说出曲子的名字是什么?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小结:曲子的名字是《出旗》。第二次:老师播放音乐《春之声圆舞曲》,学生说出感觉。第三次:没有音乐伴奏,学生进入教室,说出有什么不一样。最后重新播放《出旗》,学生再次说出感觉。

  小结:《出旗》是进行曲。

  2、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感受说出进行曲的作用。

  小结:能激发我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行进的音乐就是具有进行曲风格的音乐。

  3、请学生说出自己听过或学过的进行曲。

  4、简单了解进行曲的节拍。

  通过与三拍子音乐《春之声圆舞曲》相比较,让学生知道进行曲一般为二拍子。

  5、简单谈话,引出课题《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许多动、听等相结合的音乐环境,使学生简单了解进行曲,并初步感受进行曲雄壮有力的气氛,满足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

  (二)欣赏歌曲,感受情绪

  1、初步欣赏,整体感知

  ①学生带着思考演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老师在关键处提示演唱感觉。)

  问题一:歌曲的情绪怎样?问题二:歌曲属于什么风格?

  小结:《队歌》和《出旗》一样都是进行曲。

  ②作品介绍: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原名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它原是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由周郁辉和寄明合作创作于1962年。在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歌曲、交流感受歌曲情绪以及简单了解队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那种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激发学生热爱少先队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分段欣赏,体会情绪

  ①出示第一段歌词:引导学生逐句欣赏,说出每个乐句表达了少先队员怎样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②跟着钢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③学生分组创编动作,老师适当参与指导。

  ④分组表演,师生简单进行评价。

  ⑤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最喜欢的一句歌词,说出理由。

  小结: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必须从小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具有不怕困难,不怕敌人,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长大之后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在聆听、感知、演唱、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表演及说说喜欢歌词的理由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归纳,让学生了解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所要具备的品质。

  3、模拟入队仪式,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激发爱国情感。第一项:出旗

  第二项:佩戴红领巾

  ①出示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

  ②学生互系红领巾、行队礼。

  第三项:齐唱队歌

  第四项:退旗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入队仪式,使学生在演唱当中再次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同时又一次激发学生对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的渴望,同时抒发爱国情感。

  (三)、总结下课:同学们,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看,我们胸前的红领巾红得那样鲜艳,时刻提醒我们它是红旗的一角。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入队仪式结束,学生伴随音乐,踏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出教室。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通用1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湖南的作文12-23

音乐教案-钟声-教案03-25

小班音乐教案03-08

小班音乐教案11-08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4

小班音乐教案(精选)07-10

音乐教案《猫》12-11

小学音乐教案04-30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8-03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8-04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通用16篇)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记忆乐曲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3.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2.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以水车图片及乐曲前奏中的水车音响引入乐曲《森林水车》。

  2.如果班里有农村的学生,可请他们介绍水车的作用。

  二、听赏乐曲主部主题A

  1.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黑板或投影上有主题曲谱)。

  教师提问:

  (1)主题A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

  (2)主题A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并提问:主题A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三、欣赏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完整播放《森林水车》乐曲,并提问: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三次)

  乐曲《森林水车》中,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除主题A外,乐曲还有序奏、两个插部(分别用B、C来表示)和一个尾声构成。下面我们先听序奏部分。

  2.听赏乐曲序奏。

  播放乐曲《森林水车》序奏部分,学生感受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2

  教学目标

  1.模唱、记忆小步舞曲第一主题旋律,听辨和标记乐曲段落。

  2.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有兴趣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并向同学介绍。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出乐曲的结构,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模唱记忆第一段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师: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出自离我们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莫扎特。让我们来走进莫扎特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2.教师介绍作者。(莫扎特简介)

  二、欣赏小步舞曲

  1.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2.初次聆听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整体段落,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3.分段欣赏。

  (一)听赏第一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一部分音频)

  ①教学要求:熟悉乐曲第一部分。

  师:听辨第一部分有几种不同的旋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第一部分两种旋律宛如对话般呈现的形式。宛如公主和王子在舞会中相识,你一言我一语在对话在舞蹈。

  教师指导:学生先以较慢的速度读出节奏,然后跟琴进行演唱,注意空拍处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表现乐曲轻巧俏皮的感觉。

  师:第二旋律宛如王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我们来感受一下旋律线的方向,感受乐曲的情绪。

  ②完整听第一部分音频。

  (二)听赏第二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二部分音频)

  师:请跟着乐曲划拍,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特点。

  生:每拍四个音,节奏紧凑,旋律流畅华丽。

  师:我们来当一名钢琴家怎么来演绎一下莫扎特的音乐。(用OO节奏来演奏一遍。)

  (三)听赏第三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三部分音频)

  师:请同学听赏第三部分重复的是哪一部分音乐,并用图形表现乐曲的'旋律层次。(学生活动)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学生加入舞蹈和节奏声势。

  5.欣赏莫扎特的另一部作品四十交响曲,感受莫扎特音乐浪漫典雅轻快活泼的特点,重点听第三乐章具有小步舞曲风格的音乐。(播放《g小调四十交响曲》音频)

  三、课堂小结

  这首《小步舞曲》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这里选用的是小提琴独奏的形式。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3

  教学内容:

  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3)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4)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教师提供的音响材料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4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5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6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黄帽》,并能自主地、有创造性的参与表现歌曲。

  2.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真正体会到交通安全对生活的重要。 教学重点:学唱和表演歌曲《小黄帽》。

  教学难点:歌曲中B段歌词的学唱及活动的组织。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小黄帽、路队牌、斑马线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交通图标知识,引出课题《小黄帽》

  由师生交流讨论交通标示的话题引出课题《小黄帽》。(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交通图标)

  二、学念儿歌《爱的寄语》

  1.生自由读儿歌。

  2.师按节奏示范读儿歌。

  3.生按节奏读儿歌。

  4.师带动作示范读儿歌。

  5.生带动作读儿歌。

  6.师生带动作一起读两次。

  三、学习《小黄帽》A段

  1.由放学铃声导入歌曲学习。

  2.聆听《小黄帽》A段。(多媒体播放A段FLASH动画)

  3.学唱《小黄帽》A段。

  (1)小哑巴唱

  (2)轻声唱

  (3)神气的演唱

  4.加入过门和儿歌连起来演唱。(出示A段歌单)

  (1)听赏一次,师加入儿歌。

  (2)生随着音乐跟唱,师生加入儿歌。

  (3)生随着音乐演一演并唱一唱。

  四、学习《小黄帽》B段

  1.学唱B段第一段歌词。

  (1)导入聆听一遍。

  (2)师生问答的形式学唱B段第一段歌词。

  (3)强调附点的'演唱。

  (4)完整地演唱B段第一段歌词

  2.学唱B段第二段歌词(方法同上)

  3.男生唱第一段 女生唱第二段。(出示B段歌单)

  五、完整演唱《小黄帽》

  师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名叫《小黄帽》,老师这里也有一群小黄帽们要放学啦!(看FLASH动画)自由地跟唱。

  六、学习歌曲A段的歌谱

  1.师弹琴,生找正确的乐句(多媒体出示:A段的四个乐句)

  2.师弹奏正确顺序,生给乐句排序。

  3.四个乐句重新排序后,完整的演唱。

  七、表演唱《小黄帽》

  1.师导言:小黄帽们,你们真棒,一个个难关都被你们克服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边表演边演唱这首《小黄帽》。

  2.明确表演唱的规则。(多媒体出示:表演唱规则)

  3.全班表演唱

  八、结课

  结束语:有了小黄帽的警醒,有了小黄帽的保护,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让我们在小黄帽的陪伴下,平平安安的走过每一天!现在我们就唱着响亮的歌曲排着整齐的队伍带着鲜艳的小黄帽放学吧。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7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为乐曲命名

  阶段目标:通过为乐曲命名,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师:音乐主要是通过情绪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场景的,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好像在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并说一说为什么?

  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学生聆听音乐。为音乐命名(可能出现的答案如《欢腾的节日》《欢腾的苗寨》《狂欢之夜》《欢乐的边疆等》。

  二、分辨乐曲的音乐特点

  阶段目标:能初步分辨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师:从同学们为乐曲起的名字来看,大家对音乐的情绪感受都很正确,这是一首热烈欢快的乐曲。音乐除了表现一定的情绪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现在你们再听一听这首乐曲的几个主题,分辨一下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师播放乐曲第三主题和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

  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南地区居住着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这首乐曲表现的就是西南边寨的人民听到从北京传来的喜讯的情景。这首乐曲的音乐具有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他们的音乐多以do、mi、sol三个音为主,在第四主题中有一个降mi的音,这是苗族音乐的典型特点。下面请你们再听一遍,当听到降mi的音时请你们举手。

  教师播放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在听到降mi时举手。

  三、分辨乐曲的结构

  阶段目标:能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

  师: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三部分构成,下面我们逐段欣赏。

  1.引子与第一部分。

  师:你们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

  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师:引子过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热烈、欢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欢腾的场景之中。好像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为庆祝北京传来的喜讯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第一部分是由三个乐段组成的。你们能听辨出来吗?

  教师播放第一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

  师:第一部分的旋律A非常热烈,是这首乐曲的主要旋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个旋律。

  学生随教师演唱旋律A。

  2.第二部分。

  师:现在我们听一听第二部分的.音乐,想一想它和旋律A有什么不同?好像在表现什么样的情景?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同第一部分的音乐形成对比,是优美抒情的一段旋律,好像是一位姑娘的独舞或是大家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师:这是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学生随教师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3.第三部分和尾声。

  师:第三部分的音乐粗犷、热烈,把情绪推向了__。你们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音乐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教师播放第三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这一部分又出现了A的旋律)。

  4.完整地欣赏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师:刚才我们分段听辨了乐曲,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当你听出乐曲的三个部分时,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教师播放全曲。

  学生聆听音乐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乐曲的三个部分。

  四、表现音乐

  阶段目标: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巩固对音乐结构的分辨。

  师:这是一首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曲,下面我们分三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第二部分用舞蹈来表现,其他部分可以用打击乐器或动作来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并指导学生的表演。

  学生分组讨论并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五、学生表达感想

  阶段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达能力。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或是你记住了哪一段旋律,唱一唱。

  学生发言或演唱。

  教学反思:

  这首乐曲虽然篇幅比较长,但由于在教学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整堂课自始至终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并能听辨出苗族和彝族的音乐主题,这一点令人感到很欣慰。五三、五四对旋律的掌握上差距很大,今后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8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认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并掌握其时值;二是让学生在歌曲《王老先生》中通过合作演唱,掌握好这两种音乐符的时值。本课的重点是认识、掌握、运用好八分音符节奏、十六分音符节奏;难点是在歌曲演唱中做好八分音符节奏与十六分音符节奏的二声部演唱。

  学情调研:

  我们地处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节奏不准确、不稳定,容易在拍读或演唱过程中读错节奏,因此,让学生掌握好各种类型音符的时值非常重要。但音乐知识的学习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再运用游戏、歌曲等形式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这个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掌握好八分音符节奏和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八分、十六分音符的名称和时值,在音乐游戏中,能根据音符的时值进行自由组合。

  2、能与同学合作,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王老先生》。

  3、能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体验助人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掌握、运用好八分音符节奏、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难点:

  在歌曲《王老先生》的演唱中,准确的演唱好八分音符节奏与十六分音符节奏的二声部合唱。

  教具准备:

  录音、录音带、钢琴、音符卡片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坐上火车,到音乐农庄旅游。模仿动物叫声。

  小猫:喵—喵—

  小狗:汪汪汪汪

  小鸭: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小鸡: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二、复习上学期学习的音符

  1、旅游途中动物叫声的节奏导入复习音乐之家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形状、时值。

  2、音乐游戏一“读儿歌”

  师:还记得那首音符儿歌吗?(全班读儿歌)

  音符之家兄弟多,听我跟你说一说,

  老大名叫全音符,三条尾巴跟着它,

  记住它要唱四拍,就像有人高声喊,

  哎— — —;

  二分音符是老二,一条尾巴拖出来,

  记住它要唱两拍,就像猫儿喵喵叫,

  喵—喵—:

  四分音符要认得,光溜溜的没尾巴,

  记住它只唱一拍,让我们开心地唱出来,

  嘿嘿嘿嘿。

  三、引导掌握

  师:它们都是音符之家的.成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种音符,(出示卡片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认识形状。

  2、音乐游戏二“称天平”——进行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组合练习认识时值。

  (1)利用课件中的天平演示出八分、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

  (2)音符之家中的音符连接,师生唱一唱。

  四、二声部教学

  1、农场的主人怎么没有见到?他的歌声传过来了,听听他在干什么?听范唱。

  2、复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3、学唱《王老先生》

  ①歌词教学

  (出示带节奏的第一声部歌词)

  学生自己试着读词,检查纠错。

  ②曲谱教学

  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曲谱吗?(出现第一声部的旋律)

  学生跟琴视唱,检查纠错。

  ③歌曲教学

  师:请你自己唱一唱吧!(播放伴奏带,学生自己试唱歌词。)

  ④二声部教学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王老先生》的歌曲,你们听听,看和你们刚刚唱的有什么不同?(播放二声部合唱曲《王老先生》)

  全班演唱二声部,检查纠错。

  ⑤完整演唱歌曲《王老先生》。

  四、课堂小结

  师:在王老先生的音乐农庄你学到了什么?

  师:带上知识、带上快乐,回家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享你的收获。

  (在《王老先生》的音乐声中下课)

  板书设计:

  王老先生

  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9

  教学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农家乐,了解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用活泼热情的情绪,准确流畅的演唱,表现朝鲜族人民喜获苹果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3、通过聆听、感受、模仿,教师引导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自学等方式,正确的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的演唱二声部合唱。

  教学重难点:

  1、第一乐段,乐句多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演唱时较难掌握。用舌尖弹唱等方法来演唱。

  2、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来演唱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导语:同学们,现在正值凉爽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呀?那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农家丰收的喜悦。唉,你们听哪里传来了欢快的鼓声。

  二、节奏练习

  1、节奏1的练习师敲鼓:____(先弱后强,先慢后快。)同学们,还等什么你身边就有鼓,想敲就和我一起敲啊。(反复敲三四遍)

  2、节奏2的练习师:嘘,注意听,鼓声发生变化了。师敲节奏:_____.(先慢后快。)师:我们先慢速来敲。(敲好后速度加快)仔细听,速度加快了。

  3、完整的节奏练习你们的耳朵真灵,敲的非常准确。那下面,请同学们看我的手势来敲,我伸一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一条节奏,我伸两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二条。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出示节奏卡片)

  4、为歌曲伴奏师:还是按老师的手势,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试一试。(可以敲两遍,这是让学生熟悉歌曲的一个过程。)放录音范唱。

  三、了解朝鲜族风土人情,看风光片。(《苹果丰收》歌曲范唱作背景)师:唉,同学们快看,欢快的歌声和鼓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答:――――)长鼓是我国朝鲜族特有的一种民族打击乐器,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边击鼓边跳的舞蹈就是朝鲜的长鼓舞。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原来朝鲜族人民在载歌载舞的庆祝苹果丰收,让我们也来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和他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朝鲜族民歌《苹果丰收》。请同学们轻声随着录音唱一唱。(出示歌片)

  1、学唱歌曲一声部

  (1)听录音范唱自学第一声部的歌词。(两遍)

  (2)随琴唱歌词。师:我听到同学们都能跟着唱了,一起随着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师弹琴生唱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每个乐句的第一拍,都使用了符点节奏,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符点节奏带有舞蹈感和动感。歌曲表现了姑娘们蹦着跳着采摘苹果的情景。你想,她们肯定要使劲跳才能摘到高处的苹果,所以我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突出第一个字,像我这样(师示范)一个个苹果都红红的,这麽惹人爱,你不喜欢吗?(教唱处理第三乐句的唱法)

  (3)再完整的齐唱一遍。

  (4)随音乐伴奏唱一遍。

  2、学唱歌曲二声部师:苹果丰收了可不光是朝鲜族的姑娘们高兴,你们听,朝鲜族的小伙子也高兴的唱了起来。我来扮演朝鲜族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送给你们,看谁听能听出姑娘和小伙唱的有什么不同?

  (1)教师随录音范唱二声部旋律,出示完整的歌片。师:小伙子唱的是歌曲的二声部。是用啦唱的。声音低沉,没有姑娘的歌声明亮。(你很会听,说的真好。)(2)学生模唱二声部旋律师:和姑娘们比起来小伙子的歌声好像有点弱,谁想帮帮我和我一起来唱?谢谢你们,让我们先随着琴用“啦”来唱一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教唱。)(结束句旋律下行了,更好的表现出小伙子浑厚的声音。)3、随录音练习合唱师:我们和朝鲜族姑娘们一起来唱这首歌,我们大家都来唱二声部。(师指挥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4、师生或生生分组练习合唱师: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前面的这四个乐句大家齐唱,后面的合唱部分,第一组唱一声部,第二组唱二声部。老师来当指挥。好,第一组先来唱一遍一声部,第二组听的同时,在心里默唱你们声部的旋律。第二组来唱一遍二声部,第一组在心里默唱你们的旋律。

  5、评价师:谁来说一说,我们两个小组配合的怎么样?好,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我们交换声部在来一次。同学们,让我们像合唱团的小朋友一样站起来演唱一遍,起立。

  五、乐器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民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

  1、为歌曲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民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只有歌声好像不能更好的表达人们高兴的心情和热闹的场面。你们有好办法吗?这样吧,我们来合作一下,先请中间一排的同学来为我们伴奏,两边的同学来唱歌,根据歌曲的情绪前面用节奏

  2,合唱部分用节奏

  1,看我们能不能配合好。

  师:说一说,我们的配合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换这一组来伴奏,这两组来演唱再来一次。师:有了鼓声的加入,把朝鲜族姑娘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情景表现的更加生动活泼了。你们的表现都很棒。

  六、小结: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快乐农家旅行就要结束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快乐农家行吧,同学们再见!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与调式。

  (2)通过学说童谣,学生有初步的节奏感。

  (3)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5)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3)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教具准备

  琴、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青蛙最伟大》放松心情,活跃气氛。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相问好(略)

  二、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小谜语吧。(出示谜语)

  “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很相似,你知道它是谁吗?

  生:蟾蜍(也叫癞蛤蟆)。

  师:青蛙和蟾蜍统称蛤蟆。

  2、欣赏:我国民间还有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比如:山东民歌《花蛤蟆》,你们想听吗?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吧。(播放《花蛤蟆》视频)(欢快活泼、幽默风趣)

  3、今天呀,蛤蟆们要开音乐会呢,听,可热闹了。(出示蛤蟆欢叫的视频)你们想去参加吗?

  想参加可没那么容易,蛤蟆们要考考咱们呢,考过了才能参加。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快板:师: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贴一只蛤蟆)(生答)

  师:小朋友们很聪明,简单的问题难不倒你。(对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过渡:你真棒!回答完全正确,音乐会的大门打开了,让咱们唱着歌儿一起去参加吧。

  师接唱,出示课题。

  三、学唱歌曲<数蛤蟆>

  (一)欣赏《数蛤蟆》,学习节奏。

  1、师:孩子们喜欢这首歌吗?喜欢里面的蛤蟆吗?蛤蟆是田野里的歌唱家,它们的叫声长短不同。

  2、师用长短不同的声音模仿蛤蟆叫。

  学习: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十六分节奏。

  3、它们长短不同的叫声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歌曲中好听的节奏(视频出示节奏),哪位孩子来读一读。

  节奏学会了,我们学习旋律就更简单了,不信,咱们来试试。

  (二)识谱(出示谱)

  1、师唱旋律,生找相同的乐句。

  2、教唱:合作唱谱二遍

  3、教唱最后一句:53 53 123 21

  4、用“呱”模唱

  真是一群认真可爱的小蛤蟆,咱们用蛤蟆语言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读词

  1、教读:全首教一遍

  2、教读:合作读

  3、教读十六分节奏

  4、衬词

  5、拍手齐读

  (四)唱词

  1、教唱:合作唱二遍

  2、跟着范唱小声齐唱

  3、教唱最后一句:扑通扑通......

  4、跟着范唱小声齐唱全曲

  5、分不同形式唱:合作唱—————齐唱—————指名唱

  6、歌曲表达的处理:

  听老师范唱,说说跟自己唱的.有什么不同。(强弱、儿话、风趣、跳跃)

  7、放视频:小声唱———齐唱

  四、创编歌词,舞蹈。

  音乐会真热闹呀,你们知道参加音乐会的蛤蟆有多少只吗?我们来数一数。

  1、唱着数一只、两只、三只......许多只。

  孩子们课后可以相互问答数一数,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创编舞蹈

  (1)孩子们,马上就该我们演出了,快快快...让我们一起练一练吧。

  (2)孩子们,让我们跳上舞台,用我们最甜的笑容,最动听的声音,最美的舞姿献给观众吧。

  演出真精彩,听...观众们送来热烈的掌声呢!

  五、德育渗透

  视频演示,师介绍: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当我们看到它们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无家可归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1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感受歌曲活泼愉悦的情绪,想象农村自由、快乐的生活。

  2、能用优美明亮的声音、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不同的伴奏音型为歌曲的前后部分伴奏。

  3、在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过程中能正确表现渐强、渐弱记号。

  4、学会用热烈、兴奋的情绪和明亮、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学过的节奏创编节奏型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5、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旋律创作方法的经验,为乐段选择正确的旋律小节。

  教学重点:

  在学唱歌曲过程中要注重节奏紧凑的部分,并做到用声断气不断的方法较准确的演绎出各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轻快唱法以及轮唱形势,来表达歌曲欢快、热闹的情景。

  突破口:让学生学会看老师的指挥手势。依据手势的引导能让学生把握好轮唱部分。

  导入:

  1、猜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

  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

  2、用歌曲中的重点节奏型作为白鹅打招呼的节奏,让学生同样的节奏来打招呼,预先解决歌曲中的重点。

  3、引出歌曲的题目“小白为了显示结交朋友的诚意,特别为大家带了一首歌曲。”

  学唱歌曲

  一、认识旋律

  1、教师范唱歌曲,并回答问题

  “老师唱的这首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你能听出这首歌的节拍么?”

  2、复听教师范唱,并模仿歌曲中的鹅叫。(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

  “你听到这首歌中的鹅是怎么叫的,学一学”

  3、把乐谱默读一遍,可以分组比一比哪一组认的最快最正确。

  4、跟着老师的电子琴学唱旋律,并把反复记号巩固好。

  二、熟悉歌词

  1、请一位同学朗读歌词,注意节奏和表情。

  2、互相评价,并全班练习。

  三、词曲结合练习

  1、完整地唱一遍,请学生说一说对自己演唱的效果怎么样

  2、教师点出需要学生用声断气不断的`方法来表现欢快的旋律,全体学生再演唱一遍。

  3、听录音,根据教师提供的选项选择录音中这首歌用了什么演唱方式,并了解这种演唱方式。(轮唱)

  4、教师点评

  四、创编与拓展。

  1、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2、师生共同讨论,根据这首歌曲创编一个音乐小品,请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总结

  农村就是一片慈祥而无私的土地,农民用勤劳去播种和浇灌,就能获得丰衣足食的累累硕果。农村也是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无论是鸟语花香还是翻卷的稻浪都是那样令人心醉,甚至赋予了耕耘的人们质朴、善良和热情。通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农村和农民。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到农村去,能够更加仔细的发现农村的美和农村人的美!

  在老爷爷赶鹅的歌曲声中,有次序地离开教室。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2

  教学内容

  1、演唱 嗯嗨呀

  2、听赏 阿里郎

  3、练一练 合唱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用愉快、风趣的情绪学会演唱歌曲《嗯嗨呀》,认识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并能为歌曲伴奏。

  2、能认真聆听朝鲜民歌《阿里郎》,体验朝鲜族人民的思乡之情,并能与管弦乐曲《阿里郎》进行对比听赏,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3、能与同学一起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合唱小品《小鸟在歌唱》,逐步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用高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嗯嗨呀》,表现歌曲愉快、热闹的劳动场面。

  2、认识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感受朝鲜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1、导入: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少数民族的舞蹈,仔细听听,猜猜是哪个民族的?(欣赏长鼓舞片段)

  A、谁来说说?(朝鲜族)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服饰图片)(他们穿的衣服很有特点 ,是短衣长裙,以白色为主,这是朝鲜族人民在节日或民族集会时喜欢穿的素白衣服,这个民族有“白衣民族”的美称。)

  C、他们的舞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时而优美典雅,时而热情奔放,很有活力。)这就是朝鲜族的长鼓舞。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朝鲜族,感受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播放朝鲜族音乐特点介绍)

  2、(出示长鼓图片)朝鲜族的`姑娘在跳舞时,胸前常常挂着一面鼓,这就是朝鲜族独特的乐器——长鼓。想不想跟老师来学几个长鼓舞的动作?在跳长鼓舞时通常右手拿鼓棒,左手拍打鼓面,身体和肩膀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摆动。

  A、我们可以这样表演(老师示范)

  B、我们也来试试,在大腿上轻轻拍一拍

  C、看看老师是怎么拍的?对了,要拍出强弱,跟老师来模仿(用身势动作拍击,并突出强弱。)

  这种节奏在朝鲜族音乐中叫“安旦长短”。

  三、学唱歌曲《嗯嗨呀》

  1、导入:朝鲜人民喜欢用欢乐的歌舞表达着自己的心情,即使是在劳动当中也充满着歌声,朝鲜民歌《嗯嗨呀》就是其中一首韵味儿十足的劳动歌曲。

  (出示歌谱)大家仔细听,在这首歌中有没有出现这种节奏?

  (在“嗯嗨呀”的地方)

  其实,这种节奏也叫“嗯嗨呀长短”。 大家来猜猜这个“嗯嗨呀”会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说话的语气,在民歌里叫衬词,衬托歌曲中的气氛)

  2、跟着歌曲表演

  下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在“嗯嗨呀”的地方加上刚才的节奏表演。

  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愉快、喜悦、热烈)

  唱了些什么内容?(农民获得丰收的热闹场面)

  3、学唱衬词“嗯嗨呀”

  A、歌曲中哪一句词儿最能表现劳动的干劲儿?(嗯嗨呀)

  B、听老师唱唱(老师范唱第一段)

  C、跟着老师的琴声唱唱“嗯嗨呀”部分,其余歌词由老师唱。在接唱时要注意紧凑,中间不能停。

  D、这些“嗯嗨呀”的唱法一样吗?(旋律不一样:有的往上扬,有的向下行。节奏不一样,最后两处要延长)大家可以用手指在空中画画旋律线,一起来唱唱。

  E、觉得“嗯嘿呀”象是在模仿人们干什么?(劳动时嘴里哼的一种号子,能让人消除疲劳、精神振奋。)唱“嗯嘿呀”时声音要怎么样?(整齐有力,能表现劳动的韵律)

  F、你们觉得哪句“嗯嗨呀”比较难唱?(出示:倒数第二个“嗯嗨呀”节奏)老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这样拍。我们试试看。(老师范唱)一起试着唱唱。(指名唱)

  G、还有哪些地方不太好唱?(延长的音)(出示:延长音)弯弯的眉毛下有只圆圆的眼睛,这个符号叫延长音记号。这个音大约要延长两拍。这儿加个延长音有什么作用?(这里的延长音记号是为了农民在广阔的田野上,相互打招呼,高声呼唤而应用的。“嘿”字要有号召力,声音要平稳、悠长,仿佛能传得很远。)

  H、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来唱一唱

  I、连起来唱唱

  我们边唱边把欢快的节奏加到“嗯嗨呀”处,动作要刚柔相济,幅度大些,一起来表演唱。

  4、学唱歌词。

  A、请同学们听琴声默唱第一段歌词。

  B、一起唱唱,注意每小节要衔接紧凑。(唱两遍,针对具体要求进行指导)可以指名唱,了解学习情况

  C、怎样唱才能把农民的劳动热情调动起来呢?(讨论小结:前几个“嗯嗨呀”要唱得再兴奋些,后两处“嗯嗨呀”要唱得平稳,抒发人们美好的情感)

  D、让我们带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唱第一段歌词。

  E、(出示第二、三段歌词)10跟琴唱唱第二、三段歌词。(可指名唱)

  F、完整演唱歌曲,在“嗯嗨呀”处加上动作表演。(歌词音乐)

  四、表现歌曲。

  1、我们学过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齐唱、合唱等)

  2、听听这首歌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3、老师来领唱,同学们齐唱,听听歌声有什么变化?指挥(有一呼百应的效果,表现了大家齐心协力,鼓足干劲,愉快劳动的场面。它在我们的民歌演唱中常称“一领众和”。这种唱法在民歌演唱中叫一领众和,众和的部分要唱得整齐、有力。)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3

  教学目标:

  1、以做童谣游戏,唱童谣,说童谣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并享受到美的愉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通过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儿歌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课以学唱桂林童谣《排排坐》为主题,以做童谣游戏—学唱童谣—说童谣三个部分逐一开展教学。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游戏,与学生做他们所说的其中两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童谣的特点并引申出学唱本土童谣《排排坐》。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感受童谣,学唱童谣,说家乡的童谣这些活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童谣的风格特点,用富有童趣,纯真的声音演唱桂林童谣《排排坐》。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在活动中能大胆的与同学合作,并能从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手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游戏导入

  1.说一说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游戏?

  (学生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如跳绳,丢手绢等)

  2.玩一玩

  师引导学生玩《丢手绢》,《编花篮》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有趣的游戏中。3.师生小结童谣特点(板书童谣特点)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对儿歌童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可爱的家乡—学唱桂林童谣《排排坐》

  1.导入: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我玩过,我的长辈,长辈的长辈,都玩过。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生:想。师:老师想用歌声来告诉你们,请听。)

  2.听一听

  播放《排排坐》伴奏,教师绘声绘色范唱歌曲导入新课。

  师:老师刚才一共唱了几段歌词?(生:三段)

  师:歌词里都唱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

  3.找一找

  师:师范唱“姑娘来得早,吃个芋头饱,姑娘来得暗,吃碗芋头饭。

  让学生在聆听范唱中找出富有地方方言特点的字。

  4.读一读

  师:让我们用地道的桂林方言来读一读这首桂林儿歌童谣吧。

  (师带领全体学生用桂林方言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每两句唱词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很顺口、很好听。和我们平时说话有些相似。小结:这种特点叫做“押韵”

  5.唱一唱

  (1)学唱第一段,(能准确的把1 12 6 5 3 2 3及1 12 6 5 3 2 1不同结束音唱好。用踏脚拍手、捻指等动作为歌谣伴奏。)

  (2)学唱第二、第三段(用听唱法进行学唱,能清晰灵巧的吐字,唱好歌中富有特色的衬词。在歌曲的“咳”处加上动作或声音。

  (3)演唱全曲(能对歌曲进行情绪处理,引导学生唱出强弱,并富有表情)

  6.动一动、拍一拍

  师提问:怎样让游戏更有趣,好玩?

  (生讨论,并对歌曲进行游戏创编。)

  三、拓展

  1、你还会唱、会说哪些桂林童谣,比一比。

  2、学生竞赛说唱童谣,奖励童谣山花。

  3、提问:有哪些办法可以收集到很多童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了童谣,并学习了一首原汁原味的桂林童谣,这些童谣从小到大都陪伴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童谣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去了解它,学习它。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4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祖国印象》。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听赏合唱《我爱我的祖国》时,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2、能积极参与二部轮唱,体验轮唱的乐趣;能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子按拍号分类存档。

  教学重难点:了解二部轮唱、体验二部轮唱的`乐趣; 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一、 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每周都要进行升旗活动吗?每当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2、 揭示课题

  二、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的情境及节拍特点;

  3、复习3/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4、引导学生说出6/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讨论歌曲中几种典型节奏

  5、全班随着范唱音乐轻轻划拍,加深对音乐的印象;

  6、 随琴跟唱歌词三遍,第一遍用“|a”模唱,第二、三遍带词演唱;

  7、突破难点,分组划拍演唱;

  8、 艺术处理: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三、感受《我和我的祖国》

  1、初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特点;

  2、复听全曲,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情感;

  3、再听全曲,表现情感,可跟唱,身势律动等。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 祖国在我心中

  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演唱歌曲《祖国印象》,并随机评价。

  二、读谱学唱《美妙的歌声》

  1、介绍各种演唱形式;

  2、随琴识读乐谱;

  3、熟唱歌曲;

  4、将全班分成两个轮唱组,并进行轮唱练习

  (1) 要求:轮唱是不同时开始,但同时结束的演唱形式,结束时两个声部一定要整齐。

  (2) 方法:当第一声部唱到回时,第二声部从处进入,第一声部将 反复一次,以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

  5、说说轮唱与齐唱的气份是否一样,轮唱有何特点。

  三、给下载的音乐存档

  1、 学生回忆2/4,3/4拍子的含义及其规律;

  2、 教师弹奏谱例,学生随及轻轻划拍,辨别拍子;

  3、 请学生为教师弹奏的谱例存档,将相应的拍子写上序号。

  四、课堂小结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5

  教学内容:

  湖南版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苇叶船》。

  2、通过学唱歌曲,体验大陆与台湾小朋友手牵手,盼望祖国早日团圆的深切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思念亲人和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难点:

  用深情、流畅的声音演唱《苇叶船》。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课件:播放欢快的歌曲《盼团圆》。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欢快的音乐入手,让学生的情绪自然进入本课所要营造的氛围当中,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2、讲故事

  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姥爷有个妹妹嫁给了国民党的一位营长,打仗跑到台湾后一直没有联系。98年来信说要回来的,可是大学生 动乱了,没回来。遗憾的是,最后直到姥爷去世了,兄妹俩还是没见面。”

  3、出示中国地图,学生找出台湾的位置。

  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海隔不断大陆与台湾的骨肉亲情。台湾就像漂泊在外的游子,时刻牵挂着母亲的心。 [设计意图:从相关文化入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地图使学生对台湾的认识更形象、更具体。]

  二、学唱歌曲《苇叶船》

  1、激情导入

  师:盼啊盼,盼团圆,看,一只只大陆小朋友亲手做的苇叶船正满载着一颗颗思念的心漂向台湾……

  课件展示:小朋友们在大海边放小船的情景。

  2、揭示课题——《苇叶船》(板书)

  3、学唱歌曲

  (1)初听,播放MTV《苇叶船》。

  (2)听歌曲第一段(投影歌单)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寄托情思的?

  生听后回答。

  (3)师:多么希望船儿快快走,告诉台湾的亲人我们的心意。苇叶做的船靠什么可以走得更快?生:风。

  师:那我们来学学风的声音,让船儿快快走!

  (4)用“wu”模唱旋律,强调声音位置。

  (5)试着划拍唱曲。

  (6)学唱第一段歌词。

  ①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让我们一起来诉说对台湾亲人的思念。

  ②轻声跟唱,师生互动,解决难点。

  ③接龙唱。

  师:你折小船,我折小船,我们都来寄情思。

  ④提问:你觉得在哪里要加强力度,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一起唱一唱。(高潮部分:三四句。)

  ⑤接龙唱一、二句,齐唱高潮部分。看老师指挥,完整地唱第一段。

  (7)学唱第二段歌词。

  ①初听。

  师:我们来听听台湾的亲人们是怎么唱的?(播放歌曲)

  ②学唱:

  师:我们也来唱一唱台湾同胞的心声。(注意指导学生情感要渗透到歌曲里面)

  (8)分角色演唱。两岸同胞互诉情思。一半同学唱第一段,一半同学唱第二段,结束句齐唱;师生对唱。

  (9)齐唱歌曲。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变换音色为歌曲伴奏。(钢琴音色转换成悠扬的弦乐音色)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由于歌曲旋律比较简单,难度不大,本环节让学生在聆听、分角色感受、实践中学习歌曲,趁学生学新歌兴趣最浓时解决好发声、节奏节拍的问题,并利用电子琴丰富的音色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歌曲。]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案 1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大意,熟练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表演的能力

  3、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视、听、唱、表演等多角度感受歌曲雄壮、神气的进行曲风格,体会歌曲刻画的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歌曲第一段,感受、体验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难点:感受歌曲中表现的少先队员骄傲、喜悦、勇敢、坚定等不同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舞蹈进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红领巾数条、多媒体课件、钢琴、大队旗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用三种方式进教室,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风格的曲子的作用。第一次:播放《出旗》背景音乐,学生听着音乐踏着有力的步伐走进教室,把学生带入雄壮有力的音乐情绪中去。请学生说出曲子的名字是什么?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小结:曲子的名字是《出旗》。第二次:老师播放音乐《春之声圆舞曲》,学生说出感觉。第三次:没有音乐伴奏,学生进入教室,说出有什么不一样。最后重新播放《出旗》,学生再次说出感觉。

  小结:《出旗》是进行曲。

  2、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感受说出进行曲的作用。

  小结:能激发我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行进的音乐就是具有进行曲风格的音乐。

  3、请学生说出自己听过或学过的进行曲。

  4、简单了解进行曲的节拍。

  通过与三拍子音乐《春之声圆舞曲》相比较,让学生知道进行曲一般为二拍子。

  5、简单谈话,引出课题《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许多动、听等相结合的音乐环境,使学生简单了解进行曲,并初步感受进行曲雄壮有力的气氛,满足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

  (二)欣赏歌曲,感受情绪

  1、初步欣赏,整体感知

  ①学生带着思考演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老师在关键处提示演唱感觉。)

  问题一:歌曲的情绪怎样?问题二:歌曲属于什么风格?

  小结:《队歌》和《出旗》一样都是进行曲。

  ②作品介绍: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原名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它原是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由周郁辉和寄明合作创作于1962年。在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歌曲、交流感受歌曲情绪以及简单了解队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那种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激发学生热爱少先队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分段欣赏,体会情绪

  ①出示第一段歌词:引导学生逐句欣赏,说出每个乐句表达了少先队员怎样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②跟着钢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③学生分组创编动作,老师适当参与指导。

  ④分组表演,师生简单进行评价。

  ⑤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最喜欢的一句歌词,说出理由。

  小结: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必须从小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具有不怕困难,不怕敌人,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长大之后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在聆听、感知、演唱、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表演及说说喜欢歌词的理由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归纳,让学生了解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所要具备的品质。

  3、模拟入队仪式,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激发爱国情感。第一项:出旗

  第二项:佩戴红领巾

  ①出示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

  ②学生互系红领巾、行队礼。

  第三项:齐唱队歌

  第四项:退旗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入队仪式,使学生在演唱当中再次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同时又一次激发学生对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的渴望,同时抒发爱国情感。

  (三)、总结下课:同学们,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看,我们胸前的红领巾红得那样鲜艳,时刻提醒我们它是红旗的一角。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入队仪式结束,学生伴随音乐,踏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