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观后感

时间:2023-01-31 22:07:07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超脱》观后感(通用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超脱》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超脱》观后感(通用8篇)

  《超脱》观后感 篇1

  这部影片有些“意识流”的味道,又带有强烈的哲学色彩,总之影片只是一个载体,目的是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看完之,你的心绪一定极不平静,但所能做到的,只有无奈的接受现实。

  从影片开始的情节来看,这好像是批评美国教育的影片,但随着角色的增加,主角——一名代课老师的感情世界越发复杂,影片的味道完全变了。片中,最终被杀校(倒闭)的学校,可以说是美国教育的缩影,但它反映的社会现象,却是美国大环境造成的。而这些现象在很多国家,也包括我们,都是客观存在的。

  影片中的世界充满了急功近利,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奢侈品。

  校长和老师们极力教育孩子们,想让他们学一点有价值的知识,懂得如何步入社会。可社会的种种劣习,早已写在了学生们已然成熟的`面孔上。老师的担子相当沉重,要做的事太多,时间却是稀缺的。这导致了老师的盲从和平庸,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房地产商步入神圣的殿堂,力图把教育变成一桩生意时,老师们愤然离场,可校长却早已败下阵来。当校长躺在地板上,宣布学校的命运时,也正宣布了教育的投降。

  教育和现实社会,好像乌龟和兔子一般。兔子不偷懒,乌龟怎能追得上。

  这就是主人公亨利老师,为什么只做代课老师的原因。因为严格说来,代课老师和正式老师,只是短期和较长期的区别,未来的命运都将是失败的。

  胖女生梅里迪斯,是笔者记住这部影片的原因。

  一个善用双眼观察,勤于思考事物内在的女孩,是无法忍受现实的凄苦和残酷的。她用颜料,将照片人物的双眼蒙上,这个世界的混乱便可以无视了。然而,这终将是童话,终将是圣诞节时的许愿。她最后的作品中,自己的照片贴在正中心,四周布满了老师们的肖像。一个思想的牢笼就此产生,精神无法“超脱”,肉体只不过是一具躯壳罢了。

  老师留给爷爷的日记本,老实说笔者很难解释清楚,你可以用自己的答案解释。

  如果遇到事情,无论好坏,把它写在日记中,相当于把心事做了倾诉。而日记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多年后回忆自己的过往。证明,你并不至于洪流中的匆匆一簇。你来过。

  亨利老师留守在学校,他坚守的到底是什么?读读“爱伦坡”的小说,或许会有答案。

  《超脱》观后感 篇2

  该电影以学校为背景,讲述男老师亨利作为代课老师,在面对一群“不良少年”时,用文字和情感和孩子们进行连接和相处,在探索问题少年内心的同时,也对封闭的自我内心进行审视和沟通。

  一、“不在乎很容易,在乎才需要勇气,可是你们身上都没有。”

  来自片中心理老师对一个问题少女说的话,因为家庭的影响,父母的缺失,社会糟粕文化的偏见,让这些少年很早就放弃了生活的勇气,让他们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却率先感受到这世界的残酷。

  他们的'父母,只是把他们生下来,但从不教养,却还以父母的名号,要对其任意批判。

  而父母对于教育者的轻蔑,对文化的漠视,一切只要有钱就可以的态度,让他们叛逆,暴躁,不会思考。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每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决定,会在未来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影响和伤害。

  男主对于母亲受到的伤害是知晓的,母亲选择轻生无疑对他打击巨大。

  但是母亲对他的保护和教导,让他懂得尊重女性,尊重人,虽然无法和任何人建立亲密关系,但是却一直在用文字和行为救赎能够救赎到的人。

  二、“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影片开头引用的这句话,与影片开篇,每一位老师讲述着自己与教师结缘的理由,奇妙荒诞却又无法摆脱,大家做教师都是身不由己,是暂时过度,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在影片中,结束了傍晚了会议之后,每一个人回到生活中,是麻木又毫无存在感的。

  “每个周五下班之后,我都不想回家”。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力体现在空间上的逃避。

  在栏杆上攀爬着的中年男人,在无数人的漠视中持续着自我灵魂的暂时性放飞,可在亨利对他的真实存在表示肯定时,在惊慌失措中逃跑了。

  三、“你不想要更加永恒的东西吗?”

  已入这人生的困局中,却又挣扎徘徊在灵魂的边缘。

  人生的诸多痛苦使我们难以遏制的想要将自我与现实割裂开来,达到“超脱”。

  然而,事实却是,自我与现实根本无法割裂,完全的自由意志和独立自我并不存在。

  投入极大的热情,做一个荒谬的英雄,承担一份没有意义的意义,为自己和他人的存在增加一份重量,既是对自己的救赎,又是对他人的救赎。

  《超脱》观后感 篇3

  今天在抖音上看了一小段超脱的介绍、然后就去翻看了一下这个电影。看完后整个人更加的沉重、这部电影有些抑郁及压抑中却又埋伏着希望!就像某个片段每个人都会感觉到胸口被某些东西压着喘不过气、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痛苦与经历、只有坚强的人才会挣脱出来、但是稍微软弱的人可能会选择永远的摆脱一切。男主始终无法从孩子的记忆中摆脱出来、就像是每个人都无法摆脱他们的过去一样、男主希望可以帮助到别人摆脱过去重新开始、而送给她们最好的礼物是日记本、记录下那些不愿意跟人诉说的又想倾诉的心声。他是人不是神、他已经尽可能的帮助别人、而实际他也需要帮助!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理疗师、我们现在的感受及心理在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人也会有着同样的心理及压力、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是哪个没人能理解的人、没人能懂你、实际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岛、每个人都在坚守着自己的孤岛、所以需要有尝试踏出第一步的`勇气,每个人的某个十字路口的抉择、都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不同。

  很喜欢这个电影,内容发人深省。讲述人性的一面,这个电影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和自己喜欢的人待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不放弃自己,不放弃身边每一个努力的人。努力让自己变得很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好。不因为生活中各种的繁琐小事情而放弃自己的思想。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为了什么,只为了自己能够活的有思想,感受生活的每一点小美好。不随波逐流,不迎合别人。感谢帮助自己的每一位,记住一句话:任何时候都还不晚。

  放慢自己的脚步,让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想:很简单的就是有自己的思想、身体健康、努力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想学东西了就学习,不想学习了就休息。但是不做放弃自己的事情。也许觉得自己可能会太晚了。但是至少自己勇敢面对。人生中的20载已经过完,但是自己却记不得太多值得怀念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年华。趁着现在,好好生活。

  《超脱》观后感 篇4

  本来男主角应聘当一群坏学生的老师,还以是放牛班的路数,看到后来发现不是,剧情没有跟跌宕,可是拍摄非常好,很有油画的感觉,加入很多照片的定格,大大提升电影的气质,男主角的气质与电影风格也极其吻合,两个女主角颜值很高。

  看影评说整部电影没有希望,不会有救赎,我觉得不是。整部电影高频率的脏话,暴露的画面,加上孽待动物,一次又一次给观众抛出“shit”,这和我宝宝尖利的哭声不相上下,给我很直观的压力,不过几次剧中人物的相互沟通,又让人觉得压力得以缓解,最重要的是,导演和蔼的安排剧中每个人物都被生活所压迫,有一种人人平等的公平设定,只要痛苦不落单其实也还好,举个例子你考了倒数第一名,隔壁小明考了倒数二名,你的压力总比小明考第一来的小很多吧。可能这个电影的重点是“压力”不是“孤独”吧。

  感觉剧中每个人处理压力的方式都很外向,躺在地上的校长,咆哮的男主,看黄书的男老师,泪奔的`同学,奔溃的刘玉玲,我们知道这个社会并不是这样的,我从来没看见男人在车上哭,可是电影里面每个人都在奔溃的边缘,时刻要哭出来毫不遮掩。这可能是电影治愈的地方“人人都是痛苦的”,让观众看了想想自己的破事也就成了小事。这和“人间有大爱,世间有真情”是两个路数。前者是你考了班级倒数第一,你的朋友告诉你他考了年纪倒数第一,后者是,你的朋友告诉你,他考了班级第一,好好努力下次一定可以进步!试问哪个让我感觉好点,那肯定是第一种。

  我觉得这部电影一点启发意义也没有,别说这样负责任的老师不一定有,这样的学校在中国那是肯定没有的。

  《超脱》观后感 篇5

  听说《超脱人间的师格》是一部难得的真情流露的片子,虽然早有预料,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教育片子, 但是还是耐着性子看完这部将近两个小时的片子。中间没有快进,没有跳跃!

  我总是习惯把看过的有感触的片子,尽快的写下我的感受,因为我害怕一旦这些灵感没有了,也许我就无法表达出我的观后感。写东西需要灵感,特别是影评!

  这部影片从许多细微之处展示了人性的压抑,孤独。从黑人学生叛逆的摔公文包希望吸引别人注意;白人小孩子满嘴粗言秽语,欺凌弱小;胖子女生孤独不被理解,最后自杀;未成年娼妓迷失自我,自甘堕落,亨利教师幼小母亲自杀留下的心理阴影……

  亨利教师虽然是个代课老师,但是他看到这些问题学生,心理是很想挽救他们,最感人的就是无私的帮助未成年娼妓改过自新,其实,亨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点从最后学生说:“只有他是个好老师,你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可以看出。)这些学生最需要的不是成绩,而是人格,是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亨利在上课的时候讲人性,真情流露,感染了许多人。

  片子中体现了许多人都困惑:一个垃圾学生,到底是丢进垃圾筒,还是做着无可救药的挽救,正如一张滴了墨水的白纸,是扔掉它,还是努力阻止墨水的`扩散?也许你做的都是无用功,许多老师被压抑的要么无助的偷偷哭泣,要么吃药疯狂自嘲,他们之所以还没有放弃这些学生,或许仅仅是因为本身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吧。

  片子的主角亨利的八字眉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虽然本人的遭遇确实让人感觉到忧伤,他自己本身就无法摆脱这种孤寂忧伤的状态,却不断的用激励的语言去感化别人,教这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怎么迷途知返,说起来非常讽刺。

  片子充斥着“拯救”的字眼,学生无可救药,学校面临倒闭,教师迷茫困惑,主角自身难保。但是似乎又有一根无形的线贯穿着整个主线,让人觉得或许还有希望,这根线就是“拯救”!最后雏妓改过自新的一个拥抱,也证明了片子的主题——只要你不放弃,用真情去感动别人最后一定是有用的。 也许导演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但是片子总是要有闪光点吧!亨利拯救少女就是闪光点!

  老师学生以及任何人,没有人的成长里是不伴随着痛苦的,但每个人对于痛苦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亨利虽然痛苦,但是他选择拯救别人,女胖子痛苦,选择自杀,雏妓选择堕落,而还有些人选择伤害别人。

  看完此片,有种伤感,所以语无伦次的写了这么多感受,也许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能得到就是:别放弃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哪怕最后你失败了,但是至少自己努力了!

  《超脱》观后感 篇6

  在看这部电影前我看了知乎上“为什么有的人很反感网络语言?”的一个答案,那位答主写:“网络语言降低了交流的门槛,但增加了理解对话的难度。”

  “频繁使用网络语言对话的人,词语的多样性会锐减,不可避免地退化为我知道什么意思,但是怎么说呢。”

  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想写些什么,却有种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感觉。

  开头让我非常难受,如处困境。影片里每一个角色都好像处于深渊中,或痛苦或麻木。

  这部电影是我在知乎上一个答主的答案中分享的一个视频片段中看到的,电影中文译名是“超脱”,百度百科影片的基本讯息上写的是:“该片讲述孤独的代课老师亨利·巴赫特来到一所散漫的高中任教,在和学生的相处中看到了世界美丽的生活和人性的故事。”

  所以电影以一种纪录片地形式向我们展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一角时,他们虽然都有着自己的问题,但我以为会是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

  里面的老师给我的感觉不坏,主角亨利虽然抑郁,像溺水一般地过着一天又一天,但我看到他总是努力地想要做得更好,他把一位流落街头、遭受的少女带回家照顾,给了她一个家,替已经死于的母亲原谅了对母亲犯过错的外公,认真上课,想要开解一位女学生。

  因为这是一部电影,我以为,在看到结局之前以为,这会是学校里的老师努力把在水中不断下沉的学生往更好的路上引导,同时学生也救赎了如同被深深埋在泥土中的老师的故事。唔,毕竟这部电影还有另一个译名:人间师格。

  看完了整部电影,对于电影的两个译名,我只想说,什么鬼?

  电影既不讲述一个从逆境困苦到超脱的故事,主题也不是赞美教师的伟大。

  这更像是……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痛苦、问题,人和人之间相互联系,彼此理解是很难的。

  身为一个要教授那么多学生的一位普通的代课老师,我曾想要改变世界,挽救一些东西,但最终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影片更像一部纪录片,亨利不是主角,电影只是从他来到这个学校开始,离开这个学校结束,他的镜头更多,他的内心、故事展示的也稍多一些。

  里面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故事、人生……

  我曾想过什么是演技呢,也许是一种构筑真实的能力,里面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真实,就像我们拿着镜头拍着生活里发生的片段一样。

  一开始看完我并不知道电影想要表达什么,我甚至不知道它的主题是什么。

  后来查了一下电影的名字:detachment。中文意思是:超然;冷漠;冷静;客观。也有超脱的意思。

  我想这就是影片被翻译为超脱的原因?

  我以为超脱是一个结果,但其实是影片拍摄者的一个态度。

  词典对于这个词的解释是:

  Detachment isthe feeling that you have of not being personally involved in something or ofhaving no emotional interest in it.

  超脱是一种感觉,你没有亲自涉足某件事或对它没有情感上的兴趣。

  我总觉得不管是超然还是超脱给我的感觉都不对,如果硬要选,客观反而比较贴近一些。

  影片在展示他们的困境,展示学校的一种现状,他们无力改变的状况,我认为导演,或者拍摄者更想做的是一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描述、展示,告诉观影者有这种情况存在,也许还有向他人去寻求一种解决办法的意愿。

  因为明显影片中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在泥淖中,他们有些努力挣扎、向上,想要拉别人一把,但是对于整一个现状,他们很渺小。

  亨利说:“在试图成为父母之前,人们应该先确定自己到达标准。别在家里做实验。”

  之前我曾听朋友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需要考试就觉得毛骨悚然。大致是这个意思。

  影片中的绝大部分学生,乃至一些老师,他们的原生家庭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学校的家长会更是没有一个家长来参加,这个环境下老师能做的实在是微乎其微。

  喜欢摄影和画画的胖女孩梅里迪斯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自杀了,亨利说:“我们有责任,去引导年轻一代,不让他们成为垮掉的一代,不让他们堕落,不让他们一文不值。”

  当时没有一口气写完,其实很多想要说的东西都忘得差不多了。

  而且看完电影,脑子里各种想法太多,也不好整理,故而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了。

  对于梅里迪斯,我其实很遗憾。

  整部电影氛围非常压抑,我看电影的时候就一直担心着,里面有哪个人物会面临不可挽回的事件。

  没想到最后应在了这个一开始就出场的'女孩身上。

  家人质问她为什么总是画一些让人感到不舒适的东西,我觉得她的画是一种表达,她画的其实是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

  她看不到希望。

  未来是什么,她也不知道。

  影片中大多数人都看不到未来,这是一个,可以说是让人绝望的感受。

  没有希望。

  我,不知道怎么说。

  对于梅里迪斯,主角已经做了站在教师的角度能做的,在他只是一个代课老师、自己也在困境中的时候,他已经尽他所能。

  但是对于梅里迪斯来说,老师所能做的只是杯水车薪,教养一个孩子需要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关注,但这是一个带着几个班,每个班有几十个学生的老师几乎不能做到的。

  电影中的家长会最后没有一个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起到重头作用的往往是家长,他们不关注、不在意自己的孩子,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难道去责怪未成年人不能摆脱环境的影响吗?

  梅里迪斯身边的人除了这个老师能给她有时的关注,没有人理解她,没有人在意她,所有人都在否认她,或因为她的体型,或因为她的作品。

  寄住在亨利家的艾瑞卡最后能有机会,是因为亨利曾经收留过她一阵子,至少,她有过羁绊,有能改变的契机。

  但是梅里迪斯的家人只能给她带来负面的东西。

  我意外,也并不意外她的选择。

  只是真的很遗憾。

  如果可以,真希望你能有长大的机会,有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的机会,也许,日后你能碰到一个能理解你想法的朋友呢。

  你的心思那么细腻敏感,你又有天赋。

  如果可以,真希望你有能到更好的环境、结识更好的人的机会。

  《超脱》观后感 篇7

  取的这个题目很像之前语文老师会留的那种小作文,我其实不擅长写影评,但是这电影对我冲击比较大,想特别拎出来谈谈感受。现在每天的日常就是从公婆家带孩子完毕出来走回自己家的路上,王先生问:“今晚什么安排?”“听你的呗。”“那一会儿到家看个电影?”这个对话永远不缺席,让人惊叹于毫无惊喜的平淡生活的固定性有多么好。

  人生来就会痛苦。我丝毫不质疑这句话,我相信无论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么顺利和幸运,他/她也终会感到作为人类的痛苦,这是共通的、无法逃避的。比如读高中时的我有很长一阵子即使没有遇到什么困境或人生重大挫折,却也经常感到压抑和不开心,和好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沉浸在影片中的情节的时候就在企盼永远也不要走出这个电影院,就停留在这个影片中的情绪里好不好,于是那时我清楚地认识到电影具有让人短暂逃避现实的神奇力量。你永远没有机会体验的人生和遭遇的故事,都能跑到电影中感同身受地领悟,多么易得的“换命”的好处——但大多数电影还是会让我庆幸自己的生活平凡而幸福,主人公的遭遇绝不是我想去换的。比如《超脱》里的男主,他的生活惨到让人窒息,他是一个代课老师,童年非常不幸,妈妈因为被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就是他的外公)伤害而自杀,长大后的他却不得不担起照看外公的责任,他也不是普通的代课老师,他接触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父母不管、没人疼没人爱心理问题一大堆的那种问题学生。整个学校的气氛都让人难以忍受,可以说让人看不到希望。

  乍一看好像这部电影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但是它所传达的痛苦其实也不难理解,尤其是那个学校的老师每一天回到家都非常难受,他们不忍心看到学生堕落下去可是无能为力,但依旧要打起精神来面对第二天的清晨,还是要若无其事地上班去。那种活着的挣扎,内心想要咆哮却又无力排泄的痛苦,不恰恰类似于每一个挤在地铁线上求糊口的社畜(即我们)吗?谁能否认人活着就是来不断遭罪的呢?当然我们已经很幸运了,可以体验到各种来之不易的快乐。就像我喜欢刷吃播,看搞笑的博主发段子,跟着屏幕一起傻乐,但我知道那是肤浅的快乐,转瞬即逝,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沉溺在这种快乐中并止步于此,再也不去深究自己内心的空虚与痛苦,如果你能做到我佩服你,因为这样简单的快乐非常难得,难得糊涂嘛。可是夜深人静时,大部分人还是无法回避自己心底真实的痛感,电影结尾很糟糕,代课老师班上有个学生自杀了,自己的外公也死了,他想拯救的一个花季少女也感染了艾滋病,可以说是人间真实了。人世间有那么多不幸和悲哀,无力回避,无力抗衡。我努力地想,能从人生苦海中超脱的秘诀恐怕只剩下释然了吧?真正做到释然太难了,大多数人到头来能说出一句“算了吧”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凡你来到这个世上,我便敬你是条汉子。

  《超脱》观后感 篇8

  《超脱》是一部美国青春剧,心理电影。当我第一次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对导演在片中使用的心理元素非常赞叹,为此下定决心要看第二遍,今天终于实现愿望了。在此,写下我的观后感。

  电影描述的是一个在残缺家庭成长,心理有阴影的青年在自己的人生中用行动引导和帮助周围的人健康生活,男主角的童年是一段充满创伤的经历,母亲的印象在他不断闪回的记忆中是那么的不美好,以致常使他泪流满面,见到外公时内心是瘫痪式的痛苦和极度想回避的焦虑。是啊,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会在今后产生巨大影响,如果童年过的不幸福,也许这个人的一辈子都是残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男主角的童年那么的不幸福,思想很混沌,一双迷茫天真的眼睛似乎想明白什么,却换来了黑暗中独自关在屋子的经历,希望有些美好的东西让自己拥有,却是一片冰天雪地里只有孤单的自己,以及母亲留给自己最后那幕惨不忍睹的绝望情形。这样的一个孩子,我们很难想象他成长后会是什么样子,但是非常满意的是,男主角没有抱怨这个世界,他对这个世界依然充满希望和信心,甚至他把自己的痛苦经历转化成一股积极的力量,引以引导和帮助身边那些正经历歧途的人,这算是男主角人生的华丽转型,也是最美好的成长路线,因为他把创伤截止在他的身上。可是,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那样呢,一个不美好的童年是不是都能被理解呢?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否则这个社会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人物存在。这些问题人物经常说的是,这个社会曾经对他不公平过,所以他要用行动告诉这个社会他的不满意,为此他们报复社会,折磨家人。为什么都是创伤经历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心理作用的产物,同样的经历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不同经历可产生正能量也可产生负能量,关键在于是否自己有一种宽恕、理解、觉醒、改变的信念。

  这个电影中有些话语我很有感触,理解一下为:

  1.不要因为别人的无知行为而伤害自己的内心;

  2.夫妻在孕育后代之前要先修父母课,以健康教育管理孩子;

  3.对待生活内容我们的记忆可以做选择,请尽量选择好的一面;

  4.即使我们曾经如钱币一般被不断流转,我们依然不可丧失做好人的念头;

  5.这个社会有时候我们很好心地在帮助别人,但不一定会有回报,此时请不要放弃你的选择。

  总体说,这个电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片子,很值得看,也基本适合所有的人观看,尤其对失足或歧途的青年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对于有家庭创伤的青年也很可以一看以疗伤。

  与本片题材同类的电影还有一部叫《贫穷的哈佛女孩》,也很值得一看,看了可以吸收到正能量。

【《超脱》观后感】相关文章:

跨年晚会观后感及心得 观后感04-18

虎年春晚观后感最新 观后感03-04

无问西东观后感-观后感02-19

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观后感07-06

舞出我人生观后感 观后感03-05

小学生《夺冠》观后感-观后感02-19

电影《少年班》观后感-观后感02-1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观后感02-19

电影《大赢家》观后感-观后感07-06

沉睡魔咒电影观后感 观后感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