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临夏回族谚语
临夏作为仅有的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那里的民间谚语包罗万象,极其丰富,它是回族人民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来反映生活经验、生产经验、社会斗争经验以及历史经验而创作,它也是回族民间文学的艺术精华、知识宝库和百科全书,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珍重的民族文化遗产。历代的回族人民用它待人处事、教育后代、处理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伴随着回族发展的历史像口头禅一样源远流长,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伊斯兰教特有的文化形态在临夏民族思想中占有支配地位,回族人民直理解伊斯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回族谚语所反映出来的民族宗教色彩也十分浓厚。例如:
回回不抓隔夜仇。
宁叫人头高杆挂,不叫汗气失给他。(“汗气”即民族气节)
呼达的拨派应受哩,色拜布要个家做哩。(“色拜布”指人的`主观能动性,“个家”即自己)
人的千算万算,不如呼达一算。
吃利放账是海拉目。(“海拉目”即非法的)
舍散乜贴是色瓦布。(“乜贴”即捐助,“色瓦布”即功德)
索得格挡白俩哩。(“索得格”即施舍,“白俩”即灾祸)
从这些谚语中我们也了解到伊斯兰文化对回族人民心理素质的影响、伊斯兰教在回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回族人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除了民族宗教谚语之外,临夏回族谚语还包括道德谚语、劳动谚语、地理谚语、经商谚语等,可谓资料丰富,应有尽有。
其中道德谚语表现了临夏回族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
比如“见面说个赛俩目,揽了一份色瓦布”,“赛俩目”和“色瓦布”都是阿语,“色俩目”是问候语,“色瓦布”是感谢词,在那里还内含“无限好处”的意思。谚语内涵丰富,从中能够领略到回族的道德修养和道德风貌。
回族还提倡孝敬父母,并且把它提到相当高的位置来教育儿女。同时,要求人们忠厚诚实,不好做贼编谎,不好背谈别人,不好揭人之短,要宽厚待人,不好口是心非,不好贪图财帛;崇尚廉洁,斥责没有羞耻的人。同时,讽刺、训诫与上述美德相违背的人。例如:
天堂就在父母脚下。
不孝顺父母的人,永世不得脱离。
有钱使在父母上,有钱散在穷人上。
树要小樵,人要小教。
除此之外,临夏回族谚语还表此刻生活的各个细节各方面,比如,“地是刮金板,人懒地不懒““大匠手里无废物”、“艺高人胆大”等赞美劳动,教育人要勤劳的劳动谚语;“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必来到”、“要得庄稼好收成,晚上下雨白日里晴”、“要的晴,四山里明,要得下,天中间划”等是农民、渔民、牧民看天经验的艺术概括的气象谚语;东乡三件宝:“洋芋炒面烂皮袄”,而此刻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于是便出现了东乡三件宝:“洋芋手抓白皮袄”的新谚语了,这些形象地概括了地方的山川物产特点,反映了地方的风俗习惯的谚语就是临夏回族的地理谚语;还比如教育人们如何经商的谚语"大买卖要守,尕买卖要吼"、"满天要价,满地还”、“袖筒里的买卖,两个人知道”“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等。
临夏回族谚语就像一部无形的百科全书,具有口语性强,通俗易懂的特点,很多临夏人可能没有刻意去学习过这些谚语,但是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也会在生活中得以运用,有时甚至会得以改变和发展。
临夏人民一向都以临夏的传统回族文化为骄傲,可谓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而谚语作为其中的精华,也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创新,最后得以在临夏传统文化中闪闪发光。
参考文献:《临夏谚语拾锦集》、《浅谈临夏回族谚语》
【谈一谈临夏回族谚语】相关文章:
回族的风俗习惯05-16
搞笑谚语12-26
大雪谚语04-25
股市谚语04-23
勤学谚语04-19
英文谚语04-17
健康谚语04-08
处事谚语03-18
教育谚语03-17
积累谚语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