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精选19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1
从一开始,我就能感觉到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绝对是个对爱情忠贞无二的人。一辈子,他都用来爱。即使费尔明娜?达萨以那样无厘头的理由拒绝了他,他都没有选择恨,而是选择了等待。看似懦弱无耻却也是一种坚持。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漫长岁月,他不断思念,不断渴望。他找了各种女人企图替代她的位置。但却悲哀地发现:生命中有些人无法替代。
记得有一个女人对他说:“爱从腰部分为两种。腰部以上是灵魂之爱,腰部以下是肉体之爱。”多年来,他尝试多次,希望肉体之爱能填补灵魂之爱,却发现自己是那么无力。从第一次在她家见到她的午后,他就赌上了一生的时间。可是时间总是轻易就改变了人的容颜。他从二十多岁的矫健少年成了年逾古稀的老态龙钟。他终于等到了费尔明娜丈夫的死亡。他莽撞而直接,受责骂仍坚持不气馁。慢慢地,从只能远远地渴求她瞥他一眼,到能够光明正大地与她坐在阳光下谈天。费尔明娜曾评价他说:“只是一个可怜人。”是的,的确可怜。可怜到只因她在一面镜子中出现过两个小时,他不惜花巨资买下,可怜到为了不让她看到自己落魄可怜的`一面,他强忍疼痛,假装若无其事地离开。年轻时,他为她创作华尔兹《花冠女王》,老来只求一次再为她演奏的机会。然而,世俗的偏见与子女的反对再次袭来。这一次,费尔明娜也终于懂得面对内心:“一个世纪前,人们毁掉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计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登上“新忠诚号”就像是登上泰坦尼克号的杰克与罗斯,但少了年轻时的激情与情欲,更多是渗透在生活中超越爱情的安静与饱经人世的沧桑。
故事的结局温暖而感动。他愿用一切赌上余生的相依相守。迷失航道的船将永远在来回的海岸线上奔波,直到时间的尽头。上个世纪她一念之间的错,这个世纪他才在余生牵起她的手。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2
讲述了三个人的爱情,其实准确来说它就是一个人的爱情等待史。
故事一开始,作者展现的是一对老夫老妻的日常生活,几十年的共同生活经历,他们已经学会了互不干扰的生活方式,平静而淡然地接受着时间的一点点流逝。
接着,男主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突然意外死亡,有点让我惊讶,男主怎么这么快离开了呢。
直到在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的葬礼上,出现了一位帮助女主费尔明娜·达萨处理各项事物的老人,并在葬礼结束后深深表达爱意时,我才明白过来。原来,他——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才是故事的男主角。
爱始于一见钟情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爱上费尔明娜·达萨只因那偶然的一瞥,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那一瞥成为了这场半世纪后仍未结束的惊天动地的爱情的源头,他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为了获得费尔明娜·达萨的芳心,他每天为她写大量的优美爱情诗,跑到她的阳台下拉响那曲为她创作的爱的华尔兹,他沉浸在自己的爱情里无法自拔,他说,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
年少懵懂的`费尔明娜被他的热情和才华打动了,他们开始了秘密交往。他开始享受着爱情带来的甜蜜与幸福。
可是人总是会成长的,当费尔明娜经历了一些事情后,认真审视这个天天给自己写情书表达爱意的人时,她惊慌地自问怎么会如此残酷地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心间占据了那么长时间,然后她果断地拒绝了他的追求。
没有具体接触的两个人,仅仅靠着书信来交流,凭着幻想来构建各自的形象,这样子的爱情是无法与现实对抗的。所以,女主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或许,她爱的从来都不是真正的他,他爱的是想象中的他。
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是浪漫的,唯美的,但也是脆弱的。相比较,我更相信日久生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3
有一本书叫做《霍乱时期的爱情》。
计划看这本书计划了半个月,迟迟没有付诸行动。
有句话说,行动力等于财富,而我一贫如洗。
挤了一周工作间隙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然而内容跟我想象的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有很大出入。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以为你的相亲对象是男神吴彦祖,见面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是男神古天乐!
这本书的叙述手法也很不一样,它以一种倒叙的手法娓娓道来,故事紧凑,容不得你半点犹豫思考,就只需要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牵着你的眼睛走,即使已入半夜凌晨,依然会让你放不下它。就像是一大块美味的蛋糕放在你的面前,你的肚子已经饱的塞不下了,可是嘴巴还是饿,要一直吃。
唯一遗憾的是,买的这本书的封面不好就算了,印刷也不行,错字很多,对于纠正错别字变态到极致的我是一种煎熬。果然,便宜终究没好货,所以,亲爱的人啊,你一定要贵起来,要把自己包装成很值钱的样子才行,哪怕脑子里灌的是浆糊,最起码封面不错,买家也不会有太多怨言。
书中着墨最多的是阿里萨对菲儿米娜的爱,即使在菲儿米娜嫁给了乌尔比诺大夫后,他对她的爱依旧。他尝试结识更多的女人,以此消除对菲儿米娜的思念。对他这个人,我感到既可怜又厌烦。他对菲儿米娜的.爱的忠诚和他对许多女人的情感的玩弄。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人像阿里萨爱着菲儿米娜那样一样爱着你,是一件多么幸福却又有些可怕的事情。
推荐这本书给大家,谨以此祝大家珍惜现在拥有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4
刚开始打开《霍乱时期的爱情》,特别欣赏和羡慕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的婚姻状态,像一场战争、像一种游戏。书中道出了婚姻的许多本质。费尔明娜曾说: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控制厌恶。作为一个已婚两年的我来说,渐渐会感受到这些,因为两个人长期在一起,看到对方的所有,婚姻的真实面貌慢慢就会变成越来越接近世俗和彼此较劲的一场游戏。但是这些不妨碍他们继续相爱,反而会增加某种黏性,我把它称之为亲人间的纽带。
继续读,读到弗罗伦蒂诺。阿里萨的出现,那个热烈、纯真的诗人般的少年,在见到费尔明娜的第一眼起,他的`失眠、紧张、焦虑就伴随了他一生。这里让我惊艳的有两个点:一个是马尔克斯描写关于弗罗伦蒂诺的母亲发现儿子坠入情网后,鼓励他要充分享受爱情带给他的感受,不论是痛苦还是欣喜,都要去接受,因为世上没有几人能尝到真爱,并去真正经历这些过程。还有一个点是弗罗伦蒂诺被费尔明娜拒绝后,虽然一开始经历了很痛苦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内心却是一直忠诚于费尔明娜,并坚守自己给她的承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爱想要去占有和破坏费尔明娜的生活,而是选择一直默默守护在有她的地方,并且静静等待乌尔比诺医生死亡的那一天。最后瘦骨嶙峋的两位老人终于结合,这种结合我认为是形而上的,是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
最后,我想说,无论如何这真的是一本伟大的史诗般的书籍!故事的原型人物是马尔克斯的父亲,他是一名报务员、诗人和小提琴家,正是弗罗伦蒂诺的原型。包括里面姑妈的设定、阿里萨在福音花园夜拉小夜曲等等这些细节也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真的,作家就是有非凡的能力,能把生活变成艺术。
我所能想到,上天给一个年轻人最棒的礼物,大概是“热爱艺术”。越是用心孤苦的,越是能抵御世俗。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5
献给阿里萨的胆怯!你离开之后,满世界都是你。连阳光下的尘埃里都是你。没有人阻拦我,只有我自己隐藏起了自己的真心。真爱表现在阿里萨身上,是胆怯。很难相信,阿里萨火山一般的爱情,永远都在淹没一切的时候退缩。曾经他爱的痴狂,甚至连费尔明娜被迫离开的时候,他能够安排好一整条路线的电报,总有人能够将他的爱意传递给费尔明娜。
然而在费尔明娜拒绝他后,当费尔明娜结婚的时候,他甚至没有勇气去问个清楚,没有勇气去抢回真爱。阿里萨不是没有勇气,只是阿里萨的勇气还不够,一次又一次的退后将他们之间的距离拉长到了五十三年。在餐馆看到魂牵梦绕数十年的她时,阿里萨在角落里喝了四杯咖啡,观察着她的每一个动作,衣服上的`每一个褶皱,却最终没敢走上前,哪怕是简单问一声好。在她离开后,阿里萨疯狂地问店主要镜子,因为那面镜子里,有两个小时,映照的是费尔明娜的面容。如此痴情,都不能给他一个上前的理由。然而,这种胆怯,恰恰是爱的表现。最初阿里萨的胆怯,是因为费尔明娜的拒绝。
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但是如果山海那边,没有了等他的爱人,你要他拿什么勇敢呢?费尔明娜给了他爱情的狂热,又从他身上抽走了它们。哪怕阻拦阿里萨的是全世界,只需要费尔明娜的一个点头,阿里萨便有勇气牵着她走,可是拒绝他的是费尔明娜自己。经过了这么多年沉淀的爱,费尔明娜在阿里萨身边变得更加易碎。
餐厅里,他没有去和费尔明娜见面,一方面是对比乌尔比诺,自己的自卑,另一方面,是他无法知道费尔明娜的心里是否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既然如此,何必去打扰。 希望阿里萨能够勇敢一些。 Besame,Besame Mucho。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6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故事与霍乱的关联性并不强,霍乱时期只是一个背景。故事的梗概是年轻的阿里萨和费尔明娜坠入爱河,由于费尔明娜父亲的反对,费尔明娜最终选择了乌尔比诺医生。阿里萨精心等待乌尔比诺医生去世,阿里萨虽终身未婚,但有着众多情人;乌尔比诺医生一死,阿里萨又重新开始追求费尔明娜,阿里萨和费尔明娜晚年终于在一起。
不能理解如此曲折的人物设定和费尔明娜年轻时候的选择。费尔明娜父亲强行拆散女儿的恋情,费尔明娜自从和父亲远游之后,对阿里萨的态度大转变,结婚选择了乌尔比诺医生。阿里萨在拥有众多情人的同时,保持对费尔明娜的长期等待。书中对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婚姻生活的描写,充满了隐忍与相互妥协。费尔明娜发现乌尔比诺医生出轨,两人相对平静的处理,继续波澜不惊的`生活,外人丝毫看不出任何异常。费尔明娜年轻时的选择或许是处于应对外部压力的必然选择,婚后的生活维持外人看起来的体面和稳定。
阿里萨从没有放弃过等待费尔明娜,同时又拥有多个情人。在阿里萨的定义里,没有结婚就算没有对费尔明娜的背叛。阿里萨在得知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后,离开自己的几个情人,去找费尔明娜,并且在乌尔比诺医生葬礼结束之后,就对费尔明娜表白。费尔明娜最开始很气愤,处理了乌尔比诺医生留下的所有东西。费尔明娜慢慢接受了阿里萨,遭到了子女们的强烈反对,这次费尔明娜没有退缩与妥协,她与阿里萨同乘游轮出游,游轮一直没有靠岸,故事戛然而止。
文学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终究不同,而现实中每个人的小世界也不尽相同。感同身受是文字所能传达的一种魅力,同时读者也能知悉完全不同的世界。阿里萨的坚持并不一定是好事,坚持是一种好的品质,同时也不是一个好的品质。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7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马尔克斯曾说:“这一部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哥伦比亚,疯狂的爱情如霍乱一般横行。意外死亡的乌尔比诺医生的葬礼上,他的妻子无比悲伤,却迎来了一位出乎意料的客人:她曾经的恋人弗洛伦蒂诺出现并告诉她,半个多世纪后,他还在等她。一切都始于多年前偶然的一瞥,年轻的接线员弗洛伦蒂诺对费尔米娜一见钟情,二人私定终身,却遭到费尔米娜父亲的反对,感受到恋情虚无的费尔米娜离开了他。五十多年后,他终于有机会再次宣布他不变的爱情……
许多人都是通过《百年孤独》认识马尔克斯这位大文豪的,而我第一次读他的作品,还是通过儿子非常喜欢马尔克斯的作品的,在高三这么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儿子还是抽时间读了他的一些作品,可见大师的魅力。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最负盛名而动人心扉的爱情小说。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的爱,美得像是一场世间不存在的幻想,许多人为爱情发烧,只是一阵子,而弗洛伦蒂诺却发烧了一辈子,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等待了半个世纪,永远保留着精神的纯洁,独身直到古稀之年。直到费尔明娜真正爱上他。登上那艘开往一生一世的船,不顾一切的两人,虽然都已届古稀,但爱情的姿态,却永远年轻。马尔克斯笔下所展现出来的世间爱情百态,最圣洁不过如此,即使阅尽红尘,历经风月之后仍然情比金坚,挚爱无双。
书中的一对夫妻,丈夫临死前说“只有上帝才知道我有多爱你”,但明明之前他们还在为生活琐事争吵。这是多少情侣间的真实写照?“你要永远记住,一对恩爱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的关系。”,这又是多少人婚后的心理?如他自己所说,写尽了世间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8
刚一看还以为是一部推理小说,再看才发现这是一个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为主线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年轻的阿里萨为洛伦索·达萨送电报时不经意间瞟见他的女儿费尔米纳,从此坠入爱河一发不可收拾,不停地写情书,渐渐地让费尔米娜由最初的好奇心变成了爱情的萌芽。费尔米纳给他寄去放在字典里的做成标本的叶子,阿里萨学会了小提琴,学会辨别风向,让风将他拉奏的曲子送到费尔米娜的窗边。
但这场秘密进行的热恋终究被打破,费尔米纳在课堂上装作记笔记实则是在写情书的举止被老师发现,被学校开除。她的'父亲对女儿有着厚重的期望。他嫌弃阿里萨这般的穷小子,担心女儿会陷入这段像海市蜃楼一样的爱情。于是带着女儿旅游,想让女儿忘却这段感情。可尽管如此,费尔米纳仍然用尽一切方式与阿里萨发电报互通消息,他们把对方当作自己生命里存活下去最后的希望。
“今天,我看了您,我如梦初醒,我们之间的事,无非是幻想而已。”这是费尔米纳给阿里萨最后的一封信,阿里萨陷入失恋,也让这段感情终止了五十一年。
乌尔比诺医生被费尔米纳的独特魅力所征服,而这位留学巴黎,学识渊博,家财万贯的男人也是费尔米纳父亲对女婿的不二人选。二人顺其自然的完婚,他们都知道不是因为爱,乌尔比诺医生喜欢她的倔强和眼中的骄傲,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费尔米纳只是被拒绝阿里萨的罪过的阴影弄得慌乱不已,恰巧碰见了这个能减轻她良心压力的人。但他们都相信彼此之间会产生爱情,因为他们的爱情就是一种稳定,舒适,相依为命的生活状态。
上帝仿佛听到了阿里萨的渴望,让乌尔比诺医生以一种滑稽的方式死去了。而就是那天,阿里萨出现在费尔米纳门前,那场终止了五十一年的爱情仿佛又要浮现水面。但他们毕竟是老了,没有人会承认他们的爱情,并且还认为这种年纪还谈恋爱就是可笑和卑鄙。
我刚燃起的爱情会不会因为我的年老而告终?这个答案无从揭晓。阿里萨与费尔米纳借旅行的名义躲进这所游轮——他们爱情的彼湾,并让船长升起霍乱的旗子不愿上岸,不愿结束这场刚圆下的梦。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9
关于《霍乱时期的爱情》豆瓣书评有个点赞极高的短评:不夸张地讲,这本书包含了所有有关爱情的全部答案,全部。阅读这本书的好处是,让人重新开始相信爱情;坏处是,让人意识到,即便相信也无济于事。受这段话的影响,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保持着一种敬畏感,这种感觉又让我对它敬而远之,不敢读。
这本书讲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浪漫的爱情故事,男主阿里萨饱受爱情的折磨,为等待他的“花冠女神”又减轻自己心灵伤痛,他在情感上忠贞,在肉体上放荡。就像薰衣草的话语一样,“等待爱情”成了他一生的宿命,霍乱、女人、事业、死亡,岁月无情的流逝让他对生命和爱情有了更深刻又热烈的理解。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有的.内容反复看了两三遍。在这本书里,除了痛彻心扉、缠绵悱恻的各种爱,让我更深刻的是关于衰老的描写,虽尚不能感同身受,但也惆怅泪流。开篇的那个自杀者雷米亚﹒德圣阿莫尔,就是因为恐惧衰老而在生命的中途自行了断。我曾一度感觉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在宣扬衰老的可怕:记忆的流失,身体的酸味,褶皱的皮肤……衰老和死去是每个人生命中无法抗拒且必须承受的事实,在永恒的爱情面前也一样,谁也无力与岁月抗衡。合上书入睡前,我试着去想象四十年后的自己,除了衰老的体貌外其他都想不到也想不清楚,但很害怕。后来读到最后,当老态龙钟的费尔明娜和阿里萨躺在一起,在黑暗中摸索对方的双手并坚定地握在一起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终于释放了这一生恒久的寂寞的灵魂,我对衰老的态度突然勇敢了起来。想到阿里萨的妈妈对他说: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痛苦也是一种生命的馈赠,没有白吃的苦,只不过是另一种付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阿里萨的爱情就像霍乱一般令他困苦迷惑,历经生死离别。费尔明娜的爱让人疑惑甚至反复思索,不知是怎样的思维历程让她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而且坚定决绝。说不清为什么,总觉得这本所谓的“爱情的百科全书”不像是在写爱情,也可能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从不按常理出牌?
仍有与一大堆关于爱情的疑惑诶,那一定是因为我还小。
总之,不负时光,为爱生长。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10
像是介绍说的那样,马尔克斯试图将世间的一切爱情包括进去。似乎他做到了,我读完后情绪久不能平,我一遍又一遍的咀嚼着小说中那些精彩的部分。我停下来思考了很久,我想我找到了我的爱。
爱情,这个曾经一直令我迷惑和怀疑的东西。我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爱情只不过是荷尔蒙一时的吸引罢了,其实在说的时候在心底里,何尝不渴望得到一份真真正正,切切实实的爱呢?只是用否认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贫瘠而已。
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这句话像是一把锋利的尖刀,刺穿了爱情它神秘的皮囊,也将人毫不留情的分为了两派。阿里萨在一边,乌尔比诺医生在另外一边。像是乌尔比诺医生内心的诉说:
他心里明白,自己并不爱她。同她结婚是因为喜欢她的高傲,她的严肃,她的力量,也因为自己的一点儿虚荣心,但当她第一次吻他时,他确定,没有什么障碍能阻止他们建立一份完美的爱情。
他明白他的爱,他认为的爱情,是稳定的婚姻生活,也就是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加起来近乎等同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
而费尔明娜懂得爱,却为了一些东西放弃了爱,就像是书中所说。
当初,为了换取一种安全感,她们不仅放弃了自己家庭的姓氏,甚至放弃了自我,可那种安全感不过是她们做姑娘时许多幻想中的'一个罢了。
最后在乌尔比诺医生去世之后,她也只不过觉得自己是一个在房子里游走的幽灵罢了。回忆起婚姻生活,满是争执与无奈,在这里面竟然还有幸福。她又是何其幸运,有一个不能更好的丈夫,有阿里萨这样懂得爱情本质的人,一直守候着她,在人生的最后走向了爱的内核。
说着费尔明娜是幸运的,仿佛我怀着羡慕的眼光,渴望她这样的生活一般。不,我不渴望,因为我是更像是阿里萨。一个找到所爱能执着一辈子的人,我贪婪的要带着我的爱与我所爱之人走过一生。爱情,是看穿了一个人的本质而依旧爱他。阿里萨爱费尔明娜的活泼与叛逆,他明白她的虚荣与傲气。他包容着这一切,直到老去他也能看到她身上那吸引他疯狂的东西,骨子里那独一无二的东西,这些东西永远不会被衰老的气息所覆盖。
我总觉得他在看着她的时候,看到的不只是那副皮囊,而是在皮囊之下令他疯狂的灵魂。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11
那时候的爱情,就像是一场霍乱,来得猝不及防,然而当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它已经消耗殆尽。“悦起无因,遂感心疾”大概就是这样,爱一个人就像是生了一场重病,除了他(她),无药可医。
十五岁的穷小子弗洛伦帝诺爱上了十五岁的富家女子费尔明娜,每天在她必经之路等待,终于引起了她的注意。通过姑姑,他们互传书信,然而当这些小把戏被费尔明娜的父亲看穿时,他像所有的小说里富人对待穷小子一样对待弗洛伦帝诺。他烧了女儿和弗洛伦帝诺来往的书信,和弗洛伦帝诺当面交谈,企图劝他放弃费尔明娜,带着女儿出门旅行。他的这一切做法对于深陷爱情漩涡中的青年男女显然是没有用的,他万万没想到,女儿会在旅行中继续与她的小情人保持联系,并且关系越来越密切。
当他们结束两年的长期旅行回到那个城市,父亲发现女儿仍未忘记那个小子,于是便同意他们的婚约。而当费尔明娜偶然一次遇见弗洛伦帝诺时,她失望了,那个小伙子完全不是她理想中的样子。于是,他们的婚约作罢了。后来,费尔明娜嫁给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乌尔比诺医生,读后感。弗洛伦帝诺只是默默关注着她,等待着她。当教会为乌尔比诺敲响丧钟时,弗洛伦帝诺抛弃身边年轻的情人,飞奔到费尔明娜身边,再一次向她求婚,这时的`他们已进入迟暮之年,他已等了她半个世纪。
我认为整部书不仅仅是想给我们看一个矢志不渝,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它更多的是想表明:爱情就像霍乱,它来的时候,人们会惶恐,不安,会绝望,痛苦。然而庆幸的是,一个人在经历了这一切不好的感受之后,依然具有爱的勇气和能力。恋爱中的人,就像是生了一场重病,一切好的,不好的情绪都由另一半引起,也只有另一半能够化解。就像张爱玲在小说《倾城之恋》中写到:柳源在细雨迷蒙的码头上迎接她,他说她的绿色玻璃雨衣像一只瓶,又注了一句,药瓶。她以为他在那里讽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医我的药”。她红了脸,白了他一眼。
小说的最后,费尔明娜和弗洛伦帝诺在一艘轮船是永生永世地在一起。那时的他们已经八十多岁了,却依旧拥有爱的能力,那迟到了大半个世纪的爱情,让人羡慕不已。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12
马尔克斯展现世界的方式很美,这点无需讨论。但他的世界我曾一度拒绝苟合。
这本书,最神的是不停进行的视角切换。我们一起过的人生,在你我看来,也能是如此不同的经历。我们认为的对对错错,在对方眼里可能恰好是错错对对。
我读得挺吃力,从来没有因为一本书这么生气过。
以下是我两个月前写的:
我想这只是多轻薄的感情,就能靠个模糊形象意淫一辈子。费尔明娜是谁不重要,这个具体人的脾气爱好都不重要,是个任意美好形象就可以。插播一条真理:请记住一个颓丧,自卑,没有自我追求的形象不讨任何人喜欢,这种人念出的爱情就像淋了大雨败在污泥里的花。一个没经历过爱情就生出负面情绪只能宣扬自己床上功夫的男人就是很可怜,别人就是很幸福,那种幸福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呵呵,你永远体会不了了,就在泥里继续栽着吧。
“高尚”的人要灵魂相恋就只走灵魂好了,最后又上的什么床。
至于费尔明娜,一个在父亲商品标价式教育下长大的心理不健全女孩子而已,对好的`买主来说她是个优秀的商品,可惜对一切情感来说她从没学会怎么爱,因为她没见过爱的模样。
以下是看到费尔明娜准备在生活中抹掉初恋时写的:
我现在开始明白了,少年时期多少次瞬间清醒的决绝可能不是“渣”,只是现实一口吞噬日复一日用幻想勾画出的虚假形象。那不是恋人,那只是想象出的影子。直到有一天,一个泛着温柔光泽的人微笑走来,爱情正式光临了,安定下来,代替了它先前躲躲藏藏造成的幻境和梦魇。
后来就把这本读到一半的书从四月丢到了六月。前两天竟然发现自己是希望费尔明娜和弗洛伦蒂诺在一起的,我希望费尔明娜幸福,希望她找回自己。直到读费尔明娜说的那句“一个世纪前,人们毁掉了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技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我才发现自己也是带着多大的偏见看待爱情。
我也是被马尔克斯通过欺骗带到结局的读者。期间骂过鄙夷过,最后还是只想说:马尔克斯牛逼!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14
故事讲述了发展于费尔米纳·达萨、费洛伦蒂纳·阿里萨以及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之间的一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角恋爱。书中描写了各式各样的爱情,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写尽了生命的尊严与哀伤。
高中的时候和M讨论马尔克斯,都很佩服他在《百》里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同样是对现实的投射,但在经过阿斯图里亚斯、图尔福这些作家加入或梦幻或诡谲或荒诞的.处理方式后有着奇异的阅读效果。《百》里面有大量的象征手法,用了数不清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意象。很多人觉得《百》看不下去,或者很无聊,或者很晦涩,都是看不懂这本书的表现,也是很正常的。每次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都不一样。你可以把它当做人类历史研究,也可以把它当做一本纯小说,纯文学去旁观,不走进。不同于《百》,《霍爱》是欧洲传统的现实主义风格小说;左翼的马尔克斯写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也是罕见的。
《百》中,孤独深深刻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荣辱兴衰。当谈到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感源自何处时,马尔克斯说:“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爱情。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这一解释和弗洛姆的阐释惊人的相似。“人——所有时代和生活在不同文化之中的人——永远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克服孤独感,如何超越个人的天地,实现人类的大同”人类脱离自然界、成为社会的人之后,不再能和自然界达到和谐统一,随之而来就面临着一种孤独感。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类开始试图寻找爱情,渴望着爱与被爱。人们渴望与周围的人建立长期的、充满爱心的关系,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归属需要之一。
那天我鬼使神差地游荡进成都街头的一家书店,想起了这本《霍乱时期的爱情》,在飞机上翻开,读到现在。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15
“我一生有622个情人,但我只爱过你。”
爱情是最困难的事,因为他(她)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完全掌握的个体。爱情是最奇妙的事,有的只是三五年,有的持续了几十载,而有的是在另一方逐渐走向尽头时才对耳边人呢喃一句:“真不可思议,我对于爱你这件事竟坚持了一辈子。”
太过深情即悲剧一桩,必须以死来句读。费尔明娜与阿里萨初见时的惊鸿一瞥,竟成了彼此一生的眷恋。没有怎样的幸福能与我跟你并肩看夕阳沉沦,岁月老去相媲美。
平心而论,马尔克斯的这部作品并没有在开头即摄人心魄,他选择了从古至今被无数人歌颂的“爱情”这一老调来作为主题,看着渐颓的夕阳,就着码头旁工人的长歌短调,将这个故事娓娓道来。
“我等了你五十一年四个月零八天。”头发花白,弓腰驼背的男主人弗洛伦蒂诺站在风光正好的客厅里,颤巍巍地开口。面对着眼前这位寡妇的男子,心思敏感而细腻,在五十一年前宿命般的一眼是他苦痛的开端。菲尔明娜,那个长着一双杏核眼,有着一头亚麻色长发,走路像一只小母鹿的迷人少女,就此在他心底抽出芽,生出刺,长开花,成了这场“半世纪后仍未结束的`惊天动地的爱情”的源头。
费尔明娜结婚、怀孕、生子、儿孙绕膝都是跟另一个男人完成的;她的欣喜、悲切、娇嗔、恼怒都为另一个男人绽放,与阿里萨毫无干系。最令他快乐的事莫过于借着小镇举办活动之际,在人头攒动的时候远远地,默然地,肆无忌惮地欣赏她娇艳的容颜,最多最多,在擦身而过的时候,脱下礼帽问候一句:“晚上好,乌尔比诺太太。”这是在半个世纪的守望里,他唯一还有勇气说出的话。
如果人生是一个不倦的迷宫,那么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就是一曲乐音,一声细语。
“在某一个傍晚我遇上了你,我试图走近你,用我所有的黑暗、困惑、苦闷去打动你,从此颓废的生命里遭遇了忐忑不安的际遇,还在荒凉的爱情里偏偏开出了妖娆痛楚的花朵。
当你用尽了岁月,岁月也用尽了你,你是否还真的认为流逝的时间算不了什么?你是否还能在杂乱的回忆里找到那个令你思念成疾的只言片语?“
不过瞬息,阿里萨便为费尔明娜倾心;不过瞬息,费尔明娜便从自己生活里抹去了那个名为阿里萨的幻影;不过瞬息,乌尔比诺先生就俘获了费尔明娜的芳心;不过瞬息,阿里萨就对费尔明娜倾诉了自己数十载的衷意。五十一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不过瞬息。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16
《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应该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受欢迎的两本书了。但是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感觉这两本书都被它们的名声耽误了。前者因其复杂的家庭关系,难记的人物,是出了名的难读,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后者的书名又会让人联想到是描写特殊时期坚贞爱情的俗套故事,而失去翻开的兴趣。但是没有人能逃过“真香定律”,《百年孤独》是我去年读过的书中,最为推荐的一本;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截止到目前,今年读到的最喜欢的一本。
就像《百年孤独》感觉并不是在讲“孤独”,而是在说与孤独正好相反的东西,似乎是人类旺盛的生命力。虽然结局是整个家族的倾覆,曾经所有的一切都化作尘土,消失殆尽。但是我却没能感受到本应该感受到的凄凉,仿佛家族的世世代代依然活在某个平行宇宙中,生生不息。
是呀,每当有一位读者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书中的人物都会因为他或她再活一次,宛若新生,可能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
刚开始看《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时候也一样,这哪里是在写爱情呀,这是哪门子爱情,这能算爱情吗?什么是爱情?
禅宗说人生又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句话恰好描述了我看这本书的心路历程。读书之前,虽然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但是并未怀疑过自己是否知道爱情是什么。但是看得过程中,我迷惑了,不再那么确定,产生了深深的疑问,到底什么是爱情。读过之后,感觉这本书其实是在讲爱情,又不是在讲爱情,讲的是爱,讲的是人生、衰老、死亡。
这让我想起了语言,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通过学习语言我们渐渐了解这个世界,这是山、那是水、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对这个世界了解的更深,更透彻,而是变得越来越迷茫,与此同时,我们渐渐发现了语言的局限性,有时候我们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或者让人更好的理解我们。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同时看一本书,每个人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对爱情下的定义各不相同,我们又如何说得明白,这本书到底是不是在写爱情呢?(事实是在讨论过程中我们竟然对“出轨”的定义也起了冲突)也就是说,如果想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爱情那就更难了,如果真的存在的话。
“学会把爱情想成一种美好的状态,而非达到任何目的的途径,爱情自有其本身的起点和终点。”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17
六年前通宵在被窝拿着小台灯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虽然早已忘记了里面所写的内容,但貌似不妨碍我在人前炫耀的那种自豪感。“啊,《百年孤独》呀,早就看过了”。
是的。仅仅就是看过了,但是看过之后的结果是怎样恐怕就只有自己知道了。貌似里面的人名很长,涉及几辈人的故事。不过,仅仅知道这些就够了吗,就能在人前说我知道马尔克斯吗?知道得越多,你会发现你越不敢乱讲话,生怕讲错了就误导了他人。
看过《百年孤独》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是用“魔幻现实主义”写就的。手法新颖,故事离奇,不过,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反过来看《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作者摈弃了以往的手法,并没有太多的人物情节,不过和之前那本书类似的就是都跨过了时间的长河。这本书的里面有着很多当代人们所遇到的问题,想得到的答案。
一场由爱念引发的故事,终究是没有得到爱情的完美结局。不过,对于彼此来说,这又算得上些什么呢?
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提到的,我们首先应该要善良,其次要诚实,最后不要相互遗忘。里面有着浓烈的爱,热情的爱,等待的爱,以及成全的爱。有着人类的善恶,爱憎,嫉妒等等。
当然了,里面也有着迷乱的性,狂欢后的孤单。有着迷茫,有着恐惧,也有着贪婪。不正因为如此,世间才显得多次多彩吗。如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面有这样一句:心有很多的规矩,要守住自己心里的规矩,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不是人人都能舍得。
在一个极度迷乱的世界里,你能保证一定能够守住心中的那个规矩吗?选择的机会增加,也就意味着犯错的几率增加。最终能够走出来的才是成长。
同时看的另外一本书则是《学会提问》,现在的人为什么难以有较大的创新,就是因为更多的思维固化,把周边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空闲的时间又被手机给填补上了。接受大量的“信息”。接受着大数据的“按喜欢推荐”。
之前曾看过一个调查,中国的人均读书量排在末尾,挺可惜的,中国也有很多大师经典之作,只是少有人去翻开,去记住,去感念。
《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在里面你会感受到部落文化,感受到地中海似的爱情,以及对于真挚爱情的探讨,你所发生过的,或者你正在经历的,都有答案。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18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我会读到一个发生在霍乱疫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可当我合上它之后很久,我依然不能确定它描述了些什么。不过,肯定不只是霍乱和爱情。
费尔米娜和阿里萨之间的感情是爱情吗?应该是吧——阿里萨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待与念念不忘,垂暮之年二人却选择踏上永无止境的航行之路,逃脱世俗的偏见共度余生——如果这都不算爱,什么还能算爱情呢?可是费尔米娜与医生丈夫五十年的婚姻又是什么,她对亡夫深切的思念又是什么呢?阿里萨一生中有过六百余个情人,他甚至同小他六十岁的小女孩相爱,并为她的死难过不已,阿里萨与情人之间的感情也被形容为短暂的爱情。那么书中所写到的这些感情都是爱情?基于精神的、基于依恋的、基于欲望甚至肉体的,它们都被算作爱情。不过在马尔克斯的叙述下,你真的会相信那些都是爱情。费尔米娜和阿里萨爱着不同的人同时又爱着彼此,书中许许多多的爱互相交织又并行不悖,最终共同组成书中关于爱情的部分。
那么霍乱又是什么?就仅仅是在拉美肆虐的瘟疫?还是代表着灾难,是为了防止其他人打扰在船上挂起的瘟疫黄旗?可能霍乱就是爱情吧,那让人感染后就无药可救的东西,那难以预防的东西,那广泛传播蔓延开来的东西,那让人绝望的疾病就是让人绝望的爱情。
读过《霍乱时期的爱情》,你一定会重新相信爱情,不过你同样会明白,即使相信也没什么用。这话听起来很丧啊,不过是这样:没理由的爱上一个人,爱而不得于是生活只能继续,你放弃不了又无可奈何,就像感染了霍乱只能听天由命。
马尔克斯笔下那“一生一世”的爱情毕竟不多见,不过我没有经历过所以我尽量避免去评判。放纵的忠贞也无可厚非,就像书中说的男人都会有两个妻子,每个人心里都有痒的东西。而书中所描绘的那种平淡的`日子,一切都照常进行的状态,漫长到几乎失去时间概念的等待,会让你明白失去爱情后如何继续眼下的生活。
不只是霍乱与爱情,其实是人生。14年马尔克斯去世,书店里多了好多他的作品,除了《百年孤独》以外,畅销的还有这本书。那时候只有感性的冲击,但关于爱情,关于疾病,还有人性的思考却是不够的。很好的分享,让我想重温这本书了。
“爱而不得于是生活只能继续,你放弃不了又无可奈何,就像感染了霍乱只能听天由命。”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19
在读这本书之前,看书名《霍乱时期的爱情》,我还以为这是一个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应该是有迷人的男女主人公,超越现实的故事桥段以及让人动容的情话誓言。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其实并不缺少这些——那段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恋。可是,我却觉得,它在说的好像并不是爱情。
一个贯穿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在我读来总是也些不愉快。阿里萨爱了费尔米纳半个世纪,可是在固守精神上的爱恋的同时,他的肉体上却也从来没有缺少过女人。女生大多是有感情洁癖的,所以读书时我一直在想,这种爱到底是不是真爱呢?肉体上的欢愉和精神上的爱恋是否其实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共存的'。我不知道。
书中有句话说,爱情分为两种,一种是腰上半部的爱情,一种是腰下半部的爱情。我已经非常清楚男人几乎都是视觉动物。但在知乎上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曾经为你暗恋的人做过最傻的事是什么?几百个答案中不乏深情到让人动容的男生的暗恋的故事,让人感叹原来他们也可以用情深比女人。
或许,每个男生心中都有个沈佳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和别的女人做爱。
我想每个女人都曾经渴望过一个完美伴侣。但是完美伴侣真得存在吗?就算完美如医生,在书的前三分之二,他几乎无可挑剔。可是他也曾经出轨过。在我幼稚的想象中,费尔米纳此时应该决绝地离开医生,离开一个对自己不忠的丈夫。可是她没有,她只是冷战。而当最后医生亲自去接她时,她非常开心,想着他终于来了。
也许这才是真的生活。“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将爱情消磨成亲情”,仿佛爱情是一切,可是马尔克斯其实也在书中隐晦地指出,完美的婚姻其实并不要爱情。医生和费尔米纳的结合并不是因为爱情,可是他们也相濡以沫地度过半个世纪,除却那一点点不完美的插曲,他们非常和谐。
年老的费尔米纳对阿里萨说,年轻时候的那段时光其实并不是爱情。是吗?可是在我年轻的心看来,那就是爱情啊,而且是那种我非常向往的热烈的爱情。医生和费尔米纳结合并不是因为爱情,可是在作者那细致的对于日常的描写中,我却认为,那其实也是爱情。
所以,爱情究竟是什么?
还有,为什么我们需要爱情?
我只能说,马尔克斯把这一切写得太真。读完后我觉得心很重,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这世间的百般爱情。够了,不用再爱了,虽然我还没有爱过。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心得08-24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通用18篇)02-22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2-30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2-30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04-15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12-31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01-02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01-02
【精】《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01-02
【热门】《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