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拾遗——古韵春荫什刹海
北京什刹海一带最有名的建筑物就是银锭桥了。银锭桥是一个无论如何都要来的地方。
那里可银锭观西山。有落暮怡晚情之境,溢出了文人墨客对燕京八景的各种畅意寻怀。再加上民间的各种历史传闻,人们寻史论今,据此流念不移。
小时候在什刹海嬉戏玩耍却是没有这样那样的情怀意境,也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它就在那,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1
从长辈那明白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什刹海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也并不那么的阳春白雪。它更像是门前的几湾池塘,素雅而朴实。从前的什刹海岸周边是做小生意的商贩,背靠河栏,面朝河沿排开许许多多的席棚。从此刻的荷花池顺两岸分别到达银锭桥,每个席棚的商品饮食都不一样,都认真做好自我的手艺活,绝无他求。
银锭桥就是整个什刹海的中心。站在银锭桥看到的鼓楼却是高耸雄伟,皇家建筑的威严一向延伸到这。此刻银锭桥上的题字就是我的祖父单士元亲自题写的。
由于看着像一锭银子,在明朝建成之时就有了银锭桥之说。这座小石桥最初就是连接什刹海南北两岸交通的桥,同时东西也因这座石桥被分割。东面叫前海,西面叫后海。站在桥上往西看,后海碧波荡漾,两岸河柳葱郁不断。在晴好之日能看到西山叠翠,如墨侵染。银锭桥两侧有众多依海顺势而建的院落,胡同林立,阡陌交通。祖辈以前居住过银锭桥南岸的小金丝套胡同。近期随访,还有老邻居依稀记得单家。
2
北京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因此水势都是从后海往前海流。但是有时候前海的水却透过银锭桥向西而来。祖父单士元曾是什刹海海志的编纂顾问,就此现象说:“明朝时为保障南海、中海和北海的供水稳定,在此刻的后海南沿一带的位置开通了一条河道,称月牙河。再从李广桥(此刻的柳荫街)向南,从之后的恭王府后身向东连接一小湖泊(西小海),此湖泊就续上了前海。以后的恭王府在后身建了个饮马坑,府里取水用水也方便了许多。由此河道进入前海的水就增加了前海的水量。如果此时关掉前海的后门桥及此刻的荷花池一代的河闸,前海的水就流向了后海。”这也就有了我们常说的银锭观山水倒流之情意。除了什刹海志的记载,此河道现今已不容易寻迹了。
3
银锭桥北头最有名的餐馆就是“烤肉季”了。
祖父时常带我来此买些小吃。但如果家里多人来此吃烤肉,那就必须是比较重要的活动了。清朝时季姓人家沿义溜胡同到银锭桥的河岸边摆摊烤肉,慢慢有了名气。之后就有了此刻的小楼,也渐渐融入到银锭桥古韵之中,和周围的院落遥相呼应,古朴素韵,随遇而趋。
4
银锭桥相传最有名的事件就是汪精卫谋炸摄政王。喻培伦等放置炸药刺杀摄政王载沣,大家都认为事件发生地在银锭桥。祖父在故宫史料里查证到,清庭审讯汪精卫口供的历史档案,刺杀事件发生地在此刻的旧鼓楼西大街甘水桥一带。甘水桥其实是有名无桥,就是在附近有一小水洼,上方铺了个石板而已。摄政王要从这经过,于是就发生刺杀未遂事件。由于靠近甘水桥最近的桥就是有名的银锭桥,因此银锭桥也就成了事件发生地了,也算是名不副实了。
5
小时候的整个后海地区就像是大家的御海花园,除了两岸的河柳外也能看到些绿绿的`荷叶。在后海最西面河沿以前是个码头,停放着游船,就是用双手摇浆的那种。每到夏天在湖面摇桨泛舟,游泳戏水,乐此不疲。那时的水很清澈,几乎没有太多的水草。湖水大约两米左右深,水下的淤泥很厚,用脚踩水下探,会碰到硬硬的东西。一个猛子下去就会抓到约一尺大小的河蚌,有的还有珍珠。那时候后海的鱼和河蚌很多,但垂钓的人却很少,偶尔碰到的钓者,却以为很文化,并求教技法跃跃欲试,有鱼上钩大家都欢呼雀跃。
6
寻常的生活和文化就是这样的融合。没有雕琢和修饰,信手摘来都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此刻什刹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许多。满满的文化符号和资料,中西合璧,更像个七色板,多彩绚丽。如今的什刹海的湖面和景观都比以前好很多,历史的故事和传说也回味精彩。再加上酒吧的喧闹及霓虹灯闪亮,吸引了众多人的驻足遐想,收拾情绪,雀跃释放。但总觉得怎样也撕不开的文化历史,却也渐渐的有了距离感。当下的什刹海更像是多种文化和资料聚在一齐的印象符号,不一样情绪和思想在此寻迹各自的归属情怀。
【往事拾遗——古韵春荫什刹海】相关文章:
1.什刹海男孩散文
2.槐荫情散文
3.古韵美文
4.古韵遗风
5.什刹海导游词范文
6.什刹海的冬晨作文
7.桃花古韵散文
8.新城古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