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工作总结

时间:2022-03-11 12:04:57 工作总结 投诉 投稿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通用8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殊群体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通用8篇)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1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

  一是根据省州相关文件,制定下发了《康乐县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回头看”排查问题整改方案》,对兜底保障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由民政局和各乡镇根据各自职责进行排查,对发现的问题根据实际细化《方案》中的整改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并于3月8日、5月8日前向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报送整改工作进展情况,6月8日前报送整改工作总结报告。确保通过“回头看”工作,我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监护责任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料文书进一步规范、单人户施保政策进一步精准、基层责任机制进一步健全。二是制定上报了《康乐县兜底保障专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草拟稿)》,要求全县各乡镇及相关部门,从2月底到12月底,分动员部署、全面攻坚、巩固深化三个阶段深入推进我县的兜底保障工作,通过定期开展重点对象排查、强化56农村低保制度、落实特困供养政策、发挥临时救助作用、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在做好贫困县摘帽和未脱贫人口兜底保障工作的同时,全面推进兜底保障工作任务落实,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坚决兜住兜牢脱贫攻坚之底。

  (二)特殊困难群体面貌改善提升工作根据脱领办

  2月25日下发的《康乐县特殊困难群体面貌改善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各乡镇已组织乡镇、村、社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对全县所有分散特困供养户、一二类低保户和重度残疾家庭进行入户摸底调查。我局于2月28日再次召集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进一步细化措施,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推进部署安排(各乡镇摸排进展后附表格)。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各乡镇还在摸排中,但在我们近期业务工作入户中向群众了解的情况来看,存在个别乡镇、村摸排工作不实不细的问题,摸排干部未入户不上门,坐在办公室给群众或者村干部打电话了解情况,上报需求。有的庭院已硬化、大门已修建的家庭,还上报了庭院硬化及大门修建需求,甚至有的干部认为“县上白给的不要白不要”,不入户调查根据摸底家庭的实际需求上报,而是对摸底表中所有困难需求每一项都全部上报要求救助。如果摸排工作的不实不细,将导致我们下一步的采购、修建工作无法实施,直接影响到整个改善提升工作的成效。请各乡镇引起高度重视,务必要进村57入户,实地查看群众需求,确保上报的困难群众需求切合实际、数据准确。

  三、下一步打算

  3月5日各乡镇摸底排查情况上报后,县民政局立即对乡镇上报的特殊困难需求进行汇总,分类梳理大门、围墙、庭院和厕所改造的需求,并联合住建、农业农村局对摸底需求逐村逐户进行复核,结合各自职能开展改善提升工作。对复核无异议确定满足需求的,县住建局和农业农村局负责丈量大门、围墙、庭院和厕所改造、室内外粉刷、地板铺设面积灯,县民政局负责统计家具名称、衣服尺码、床品四件套尺寸等,并抓紧筹备相关物资、印制“康乐民政”字样等。确保按照时限保质保量完成特殊困难。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基。洪山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将特殊群体就业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作为“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挖掘社区就业潜力,落实特殊群体优惠政策,探索特殊群体就业思路,切实为特殊群体办好事、办实事。现将社区上半年特殊群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推行人性化管理失足人员重绽笑容

  就业难、两劳释放人员就业难上加难,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保障事务所与时俱进,组织两劳释放人员举办就业培训。今年3月聘请了辖区随缘家政服务中心林敏经理授课,围绕他们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和帮助他们增强生活信心,走出就业困境;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上门走访摸清他们的基本情况、就业意向,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配岗、送岗。奔波辖区单位找岗寻岗、拓展就业门路、依托共建资源、挖掘社区内部潜力,全方位收集就业信息,为他们就业搭建平台。上半年共计为2名两劳释放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

  二、以人为本、搭建残疾群体就业平台

  为了解决社区残疾人就业的实际困难,我们创新服务方式,贴心服务残疾人就业,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发动本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做好再就业工作,为促进残疾人员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建立残疾失业失业人员名册,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对残疾失业人员的失业原因、家庭情况、技能特长、培训要求、思想动态、就业状况做到“六清”,并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走访,跟踪服务。上半年共计为6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三、把军嫂、退伍军人的就业放在优先位置

  我们将为部队随军家属、退伍军人服务摆在首要位置。围绕以人为本,贴心军嫂、服务退伍军人、家属再就业工作,利用社区再就业现场招聘会,积极为部队随军家属及退伍军人提供就业岗位,解决部队军人的后顾之忧,通过走访摸底,将军嫂和复退军人的就业意向分门别类存入电脑,针对性的帮助他们配岗、送岗,实行一人一卡上墙举措,并将市、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中的岗位信息、辖区共建单位的用工信息以及社区商业网点的灵活就业信息等,及时公布在就业信息栏中,向军嫂及退伍军人推介,方便他们寻找适合自身条件的新岗位。20xx年12月,大凰山社区军人退伍3名,社区即上门慰问摸底,其中退伍军人王海涛,家住辖区啤酒厂宿舍,经我们多渠道联系、为其找到太平洋保险公司工作。今年上半年共计有11名退伍军人、8名军嫂通过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社区特殊就业群体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跟上级领导的要求、有社区特殊群体的实际就业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巩固现有的成果为契机,按照上级的精神部署,紧跟时代脉搏以创新的思维、进取的姿态,找准切入点、探索新举措、进一步将特殊就业群体工作引向深入,推进社区和谐发展。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3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开局大事,是关系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我乡一直把优先解决困难群体建房作为土坯房改造的重点之一。

  一、加大宣传引导,困难群体宣传采取点对点宣传方式。

  在印发宣传单、刊出宣传栏、张挂宣传横幅的基础上,坚持“深入群众、加强宣传、不留死角”的原则,利用阵地宣传、入户宣传、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和解读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针对特殊困难群体,采用乡、村两级干部点对点的宣传方法,一个干部针对一户困难户做宣传动员工作。

  二、充分发挥特殊困难群体代建点的示范作用,引导困难群体进行土坯房改造。

  我乡在村集中建房点为5户五保、低保、残疾贫困户建设专门的特殊困难群体代建点,他们都是孤苦无依的无房户,通过整合乡级代建款、村级代建款、政策补助款三方资金为他们共建50平方米新房,切实让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阳光普照到急需人群。通过集中代建点的建设,让其他特殊困难土坯房改造农户认识到作为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土坯房改造是完全可行的。特殊群体代建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优先解决困难群体建房确保政策真正惠民。

  我乡共有危旧土坯房户数342户,其中弱势群体56户,约占总危改户户数的16.4%;弱势群体中有分散五保户3户、农村低保户4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11户。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建房难问题,一是通过说服户主申请银行小额贷款并积极协调银行优先为特殊困难群体发放低息贷款,帮助一部分存在小额资金缺口的特殊困难群体解决资金暂缺问题;二是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乡镇关于土坯房改造工作中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建房的好做法和措施,比如“亲属同建法”,积极鼓励我乡建房户组建建房互助社,通过“一家建房,家家帮忙”等方式形成亲友互助共建和建房户共同投工投劳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建房困难户的少劳力和缺资金难题,又统一了建房进度;三是通过政府代建和乡村两级共建以及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资来筹备善款,解决剩余部分极度贫困农户的建房问题。四是对于无条件无能力拆旧建新的困难农户,在市、县补助的基础上,乡政府统一聘请、调配工匠,对这些农户的危旧土坯房进行维修加固。

  四、多方统筹确保降低建房成本,切实解决困难户建材困难。

  一方面,我乡组建了建材供应外联工作小分队,外联小分队主动到调研红砖等建材市场情况,带建房农户亲自到砖厂预定红砖;另一方面发挥各自人缘广、门路多、懂经济、地缘熟的优势邀请外地建材老板亲自到与建房农户一对一沟通,协商红砖供应事宜,送服务上门。通过外联小分队“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开渠道,有效降低了建材采购成本,确保了红砖等建材的供应。另外,我乡河溪内天然石材、沙石资源丰富,质量硬度都符合标准,通过引导乡民通过就地取材将石材加以开采利用既疏通了河道,又节约了建房成本。同时,我乡还建立了全乡危房改造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定期不定期发布和公示红砖、水泥、钢材等各类建材价格、类型及进货地点等内容,加强了对建房农户的信息引导,让广大建房户及时掌握建材市场最先动态。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4

  结合我校以往的工作,20xx年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对留守儿童、单亲及残障少年的认识更清晰,行动更具体了,现在针对一年的工作,我们认为留守儿童的监控应该从以下做起:

  1、要细化工作,做好小事。留守学生不是学困生问题,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一是从抓留守生管理寻找突破口,工作安排要细致,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现在的监护人、家长、邻居联络方式,为监管理提供宽厚的背景;二要责任到人,包干到位。留守学生的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必须全体教师通力合作,有领导分工,有具体对象和管理方法,有跟踪记录,成长帮助,有阶段或学期评议等;三要做好小事。学校日常管理多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小事。但教育无小事,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事情虽小,教育意义大。要通过做好这些小事,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良好习惯,甚至使他们受益终生。管理过程中,不能大而化之,表面看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但学生心内的暗香浮动就需要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落实监控措施,因校制宜,拟订方案。第一,要落实好“代家长”,物色有责任心的教师,监督学生的饮食起居,代为管理学生的财物。学生有了“上司”,有事要汇报,用钱有定额。

  第二,发挥集体力量,形成舆论网。班级的教育合力来自于学校,社会与家庭的环境影响协调一致,更需要班级内部协调一致。教师的通力合作,学生的集体影响能够感化学生,给特殊儿童群体莫大的鼓舞,同时班集体又是监督约束学生行为的见证人,学生在校上学途中等都会有许多双眼睛的监视。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坚持民主管理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制定行为目标,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用集体监督人,用真情感化人。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特长,让学生愿意进学校,愿意进课堂,愿意学习。并抓住他们取得的每一个成就给予鼓励,欣赏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留守学生远离诱惑,有正气,走正路。

  3、构筑沟通平台。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这就是说教育者要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首先要和孩子聊天。在师生间平等,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对话中,学生对一周行为的“清点汇报”,有利于监管教师了解学生的一周动向,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希望与建议。其次,加强空中连线,学生与家长,家长与监管教师连线沟通,相互配合,既是对学生行为的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是“家长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的新形式,督促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力度。再次,建立班级交流平台,利用周会课,活动课开展主题班会,

  让学生对“家长”,对同学叙说心声,发泄情绪,交流情感。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5

  XX市法律援助中心自20xx年7月1日成立以来,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获得XX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XX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XX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为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近年工作和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下汇报:

  一、近年工作回顾和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进一步加强队伍和网络建设。积极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的社会作用,今年4月,成立XX市法律援助志愿团,形成了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法律服务队伍为主体,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工作网络和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先后成立了维护国防利益法律援助站、民营企业维权中心、消费者协会法律援助站以及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法律援助站等,共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法律援助机构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实行挂钩联系工作制度,有关律师所设立咨询接待日,定期到残联、妇联援助站实行咨询服务,由专职律师值班,促进援助站工作有序开展。

  (二)狠抓办案,切实维护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和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XX市法律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677起,且每年援助案件呈增长趋势;“12348”协调中心解答咨询电话10022个,接待群众来访2604人次,分流解决纠纷125起。先后参与了“3·25”XX段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白石“10·29”重大火灾事故等突发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做出积极努力,备受媒体和社会的关注。

  (三)注重宣传,努力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在《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后,积极开展“为了正义和公平——法律援助在XX”系列活动,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设立网上宣传栏、在《XX日报》设立专栏等形式,加强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并对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和程序进行公示,为弱势群体维权指明方向和途径。另外,加强横向协调配合,与《XX日报》进行互动,对群众向该报投诉的重大疑难纠纷,凡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市法律援助中心无偿提供服务,扩大了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增强了广大公民的维权意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使法律援助这一“民心工程”深入人心。

  (四)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拓宽法律援助途径。根据低保对象的具体情况,于20xx年4月向XX镇的近400户低保对象发放了首批法律援助卡。今后,执卡者无需经济状况证明,可直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困难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开辟外来民工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积极为民工解决工资拖欠、工伤赔偿补助、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最大可能地保证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民工得到援助。在20xx年受理的50件民事援助案件中,涉及外来民工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就有25起,其中已办结外来民工援助案21件,挽回各种经济损失60多万元。

  (五)探索进取,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一是扩大案件受理范围,由过去的刑事辩护、工伤事故代理发展到劳资纠纷、交通事故赔偿、抚养纠纷等全方位的服务。二是不断完善办案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听庭、办案质量检查、重大疑难案件讨论等多种制度。三是采用“以奖代补”的方法,激励法律服务工作者多办案、办好案,使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四是为市政府提供法律服务,2名援助律师被聘为市政府法律顾问,另外,援助律师积极参与市信访接待日活动和担任社区法律顾问,“148”中心还在市信访联合接待中心设立法律咨询窗口,切实发挥法律援助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五是实行民事诉讼风险告知制度,XX市法律援助中心专门制作了《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使当事人知晓民事诉讼风险,以利于维护其自身的合法利益。

  二、20xx年工作重点与近期规划

  1、抓好网络和队伍建设,继续扩大法律援助社会覆盖面。准备在现有6个法律援助站的基础上,在XX4个镇建立法律援助站,更好地拓展法律援助渠道,为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继续在全市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已取得律师资格的社会人员中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增强法律援助志愿团力量(现有39人)。

  2、继续发放法律援助卡,方便弱势群体上门求助。在XX二个贫困镇和四大集镇继续发放法律援助卡,为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提供方便。

  3、突出重点,及时提供优质服务。关注社会热点、难点,主动为房屋拆迁补偿、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4、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继续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制度,规范办案规程、经费使用等,采取结案材料审查、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案件服务跟踪反馈、开庭旁听、案件抽查等办法,保证办案质量。

  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责任重大,使命神圣。XX市法律援助中心一定继续深入贯彻《法律援助条例》,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推进XX市法律援助事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6

  在这个学期里,我通过帮扶,努力使问题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现对这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善待问题生

  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这些学困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包袱”。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在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使他们提高了自信心,认识到了自我价值。我通过活动找出了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

  二、争取家长的配合

  学困生的家长对于此次帮扶活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监督学生在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反馈给老师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些家长还通过此次帮扶活动对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怎样在家教育孩子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困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帮扶学困生的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这项活动还要总结优缺,持之以恒。

  通过我的努力,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7

  为更好地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我校根据学生的家庭、学习、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八类学生,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采取了以“特殊群体学生与老师结对”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习惯予以全方位关注,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现就我校特别关注的学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班级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将所有特别关注学生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二、实行学生成长与老师结对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结对老师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结对老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老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成长结对老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老师们采取深入班级、深入学生,通过积极家访、个人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身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在特殊学生群体班级内开展结对子活动,如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与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结成对子,健康强壮的学生与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结成对子,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适时激励树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特殊群体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导师们走进这些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每个学生都是要求上进的,特殊生也不例外,对学习特别优秀的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进步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如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心理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自负、情绪化、集体合作意识不强、对班级关心不够等等,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一颗平常心、增加适当的挫折教育、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激励他们,增强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励是一种动力,无论对哪类学生,不管是学习困难生,还是优秀生等,对他们每天的表现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们那怕点滴的进步和闪

  光点,对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有成绩不抹杀,有缺点不掩盖,爱之有度,严之有格,使这些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四、沟通思想争自强

  特殊学生群体思想较为复杂,精神压力大,为全面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学校要求每位结对老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从心理上疏导,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疙瘩,让他们快乐成长。如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要么因为家庭条件太优越,要么太贫困,在心理上存在优越感或自卑感,在行为上也表现异常,因此,及时的家访或电话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汇报,让家长或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适时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对老师或者班主任把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家长共享,以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佳合力。

  五、师生融洽促和谐

  在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有“童心”,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要“静心”,对尖子生要“细心”,对待优生须“恒心”,对贫困生献“爱心”,对单亲子女靠“热心”,对务工子女持“耐心”,对智障学生有“怜悯心”。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两类特殊群体,学校特意为其选派了“教师家长”。同时,为了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愿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年来,通过以上措施,不但使那些隔代家长们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家长都增长了家庭教育知识,开创了我学家庭教育的新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我校八类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总结、改进和横向交流,我们相信,这些学生也一定会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之,我们在责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莫忘了思考怎样关注他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适度的环境。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请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怀更多关爱吧!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8

  为促进学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我校紧紧围绕“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这一宗旨,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我们成立了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档案制度。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姓名及关系、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学校德育处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各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逐一进行分类、范文写作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制度。在生活困难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和教师结成对子。配对帮扶教师经常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谈心,随时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成长日记。教师不时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交流制度。学校定

  期召开帮扶教师、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每月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交流一次,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各种活动,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有障碍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学校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我们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每月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不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3、定期表彰自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进行榜样教育。对于我校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我校表彰生活困难学生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

  三、开展活动,历练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为丰富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生活,我们针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我们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2、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了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

  动,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3、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学会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强健的体魄。

  4、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四、真情温暖“留守学生、贫困学生、特殊学生”

  贫困学生、留守学生在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辍学、失学、违法犯罪的主流,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对象,是做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核心内容。学校对于留守学生、贫困学生的态度,并不是不管不问,或直接推向家庭。而是倾注更多的温暖、关怀。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通用8篇)】相关文章:

有关特殊的家庭作文(通用15篇)02-25

特殊教育培训心得(通用12篇)02-21

人物群体作文600字4篇03-10

群体作文600字合集5篇03-08

特殊的日子12-28

特殊字体网名12-31

特殊网名符号04-06

特殊情侣网名10-09

特殊符号组合04-12

特殊的国庆作文04-30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通用8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殊群体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通用8篇)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1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

  一是根据省州相关文件,制定下发了《康乐县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回头看”排查问题整改方案》,对兜底保障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由民政局和各乡镇根据各自职责进行排查,对发现的问题根据实际细化《方案》中的整改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并于3月8日、5月8日前向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报送整改工作进展情况,6月8日前报送整改工作总结报告。确保通过“回头看”工作,我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监护责任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料文书进一步规范、单人户施保政策进一步精准、基层责任机制进一步健全。二是制定上报了《康乐县兜底保障专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草拟稿)》,要求全县各乡镇及相关部门,从2月底到12月底,分动员部署、全面攻坚、巩固深化三个阶段深入推进我县的兜底保障工作,通过定期开展重点对象排查、强化56农村低保制度、落实特困供养政策、发挥临时救助作用、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在做好贫困县摘帽和未脱贫人口兜底保障工作的同时,全面推进兜底保障工作任务落实,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坚决兜住兜牢脱贫攻坚之底。

  (二)特殊困难群体面貌改善提升工作根据脱领办

  2月25日下发的《康乐县特殊困难群体面貌改善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各乡镇已组织乡镇、村、社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对全县所有分散特困供养户、一二类低保户和重度残疾家庭进行入户摸底调查。我局于2月28日再次召集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进一步细化措施,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推进部署安排(各乡镇摸排进展后附表格)。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各乡镇还在摸排中,但在我们近期业务工作入户中向群众了解的情况来看,存在个别乡镇、村摸排工作不实不细的问题,摸排干部未入户不上门,坐在办公室给群众或者村干部打电话了解情况,上报需求。有的庭院已硬化、大门已修建的家庭,还上报了庭院硬化及大门修建需求,甚至有的干部认为“县上白给的不要白不要”,不入户调查根据摸底家庭的实际需求上报,而是对摸底表中所有困难需求每一项都全部上报要求救助。如果摸排工作的不实不细,将导致我们下一步的采购、修建工作无法实施,直接影响到整个改善提升工作的成效。请各乡镇引起高度重视,务必要进村57入户,实地查看群众需求,确保上报的困难群众需求切合实际、数据准确。

  三、下一步打算

  3月5日各乡镇摸底排查情况上报后,县民政局立即对乡镇上报的特殊困难需求进行汇总,分类梳理大门、围墙、庭院和厕所改造的需求,并联合住建、农业农村局对摸底需求逐村逐户进行复核,结合各自职能开展改善提升工作。对复核无异议确定满足需求的,县住建局和农业农村局负责丈量大门、围墙、庭院和厕所改造、室内外粉刷、地板铺设面积灯,县民政局负责统计家具名称、衣服尺码、床品四件套尺寸等,并抓紧筹备相关物资、印制“康乐民政”字样等。确保按照时限保质保量完成特殊困难。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基。洪山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将特殊群体就业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作为“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挖掘社区就业潜力,落实特殊群体优惠政策,探索特殊群体就业思路,切实为特殊群体办好事、办实事。现将社区上半年特殊群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推行人性化管理失足人员重绽笑容

  就业难、两劳释放人员就业难上加难,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保障事务所与时俱进,组织两劳释放人员举办就业培训。今年3月聘请了辖区随缘家政服务中心林敏经理授课,围绕他们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和帮助他们增强生活信心,走出就业困境;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上门走访摸清他们的基本情况、就业意向,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配岗、送岗。奔波辖区单位找岗寻岗、拓展就业门路、依托共建资源、挖掘社区内部潜力,全方位收集就业信息,为他们就业搭建平台。上半年共计为2名两劳释放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

  二、以人为本、搭建残疾群体就业平台

  为了解决社区残疾人就业的实际困难,我们创新服务方式,贴心服务残疾人就业,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发动本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做好再就业工作,为促进残疾人员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建立残疾失业失业人员名册,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对残疾失业人员的失业原因、家庭情况、技能特长、培训要求、思想动态、就业状况做到“六清”,并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走访,跟踪服务。上半年共计为6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三、把军嫂、退伍军人的就业放在优先位置

  我们将为部队随军家属、退伍军人服务摆在首要位置。围绕以人为本,贴心军嫂、服务退伍军人、家属再就业工作,利用社区再就业现场招聘会,积极为部队随军家属及退伍军人提供就业岗位,解决部队军人的后顾之忧,通过走访摸底,将军嫂和复退军人的就业意向分门别类存入电脑,针对性的帮助他们配岗、送岗,实行一人一卡上墙举措,并将市、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中的岗位信息、辖区共建单位的用工信息以及社区商业网点的灵活就业信息等,及时公布在就业信息栏中,向军嫂及退伍军人推介,方便他们寻找适合自身条件的新岗位。20xx年12月,大凰山社区军人退伍3名,社区即上门慰问摸底,其中退伍军人王海涛,家住辖区啤酒厂宿舍,经我们多渠道联系、为其找到太平洋保险公司工作。今年上半年共计有11名退伍军人、8名军嫂通过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社区特殊就业群体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跟上级领导的要求、有社区特殊群体的实际就业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巩固现有的成果为契机,按照上级的精神部署,紧跟时代脉搏以创新的思维、进取的姿态,找准切入点、探索新举措、进一步将特殊就业群体工作引向深入,推进社区和谐发展。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3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开局大事,是关系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我乡一直把优先解决困难群体建房作为土坯房改造的重点之一。

  一、加大宣传引导,困难群体宣传采取点对点宣传方式。

  在印发宣传单、刊出宣传栏、张挂宣传横幅的基础上,坚持“深入群众、加强宣传、不留死角”的原则,利用阵地宣传、入户宣传、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和解读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针对特殊困难群体,采用乡、村两级干部点对点的宣传方法,一个干部针对一户困难户做宣传动员工作。

  二、充分发挥特殊困难群体代建点的示范作用,引导困难群体进行土坯房改造。

  我乡在村集中建房点为5户五保、低保、残疾贫困户建设专门的特殊困难群体代建点,他们都是孤苦无依的无房户,通过整合乡级代建款、村级代建款、政策补助款三方资金为他们共建50平方米新房,切实让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阳光普照到急需人群。通过集中代建点的建设,让其他特殊困难土坯房改造农户认识到作为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土坯房改造是完全可行的。特殊群体代建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优先解决困难群体建房确保政策真正惠民。

  我乡共有危旧土坯房户数342户,其中弱势群体56户,约占总危改户户数的16.4%;弱势群体中有分散五保户3户、农村低保户4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11户。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建房难问题,一是通过说服户主申请银行小额贷款并积极协调银行优先为特殊困难群体发放低息贷款,帮助一部分存在小额资金缺口的特殊困难群体解决资金暂缺问题;二是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乡镇关于土坯房改造工作中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建房的好做法和措施,比如“亲属同建法”,积极鼓励我乡建房户组建建房互助社,通过“一家建房,家家帮忙”等方式形成亲友互助共建和建房户共同投工投劳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建房困难户的少劳力和缺资金难题,又统一了建房进度;三是通过政府代建和乡村两级共建以及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资来筹备善款,解决剩余部分极度贫困农户的建房问题。四是对于无条件无能力拆旧建新的困难农户,在市、县补助的基础上,乡政府统一聘请、调配工匠,对这些农户的危旧土坯房进行维修加固。

  四、多方统筹确保降低建房成本,切实解决困难户建材困难。

  一方面,我乡组建了建材供应外联工作小分队,外联小分队主动到调研红砖等建材市场情况,带建房农户亲自到砖厂预定红砖;另一方面发挥各自人缘广、门路多、懂经济、地缘熟的优势邀请外地建材老板亲自到与建房农户一对一沟通,协商红砖供应事宜,送服务上门。通过外联小分队“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开渠道,有效降低了建材采购成本,确保了红砖等建材的供应。另外,我乡河溪内天然石材、沙石资源丰富,质量硬度都符合标准,通过引导乡民通过就地取材将石材加以开采利用既疏通了河道,又节约了建房成本。同时,我乡还建立了全乡危房改造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定期不定期发布和公示红砖、水泥、钢材等各类建材价格、类型及进货地点等内容,加强了对建房农户的信息引导,让广大建房户及时掌握建材市场最先动态。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4

  结合我校以往的工作,20xx年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对留守儿童、单亲及残障少年的认识更清晰,行动更具体了,现在针对一年的工作,我们认为留守儿童的监控应该从以下做起:

  1、要细化工作,做好小事。留守学生不是学困生问题,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一是从抓留守生管理寻找突破口,工作安排要细致,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现在的监护人、家长、邻居联络方式,为监管理提供宽厚的背景;二要责任到人,包干到位。留守学生的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必须全体教师通力合作,有领导分工,有具体对象和管理方法,有跟踪记录,成长帮助,有阶段或学期评议等;三要做好小事。学校日常管理多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小事。但教育无小事,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事情虽小,教育意义大。要通过做好这些小事,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良好习惯,甚至使他们受益终生。管理过程中,不能大而化之,表面看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但学生心内的暗香浮动就需要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落实监控措施,因校制宜,拟订方案。第一,要落实好“代家长”,物色有责任心的教师,监督学生的饮食起居,代为管理学生的财物。学生有了“上司”,有事要汇报,用钱有定额。

  第二,发挥集体力量,形成舆论网。班级的教育合力来自于学校,社会与家庭的环境影响协调一致,更需要班级内部协调一致。教师的通力合作,学生的集体影响能够感化学生,给特殊儿童群体莫大的鼓舞,同时班集体又是监督约束学生行为的见证人,学生在校上学途中等都会有许多双眼睛的监视。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坚持民主管理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制定行为目标,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用集体监督人,用真情感化人。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特长,让学生愿意进学校,愿意进课堂,愿意学习。并抓住他们取得的每一个成就给予鼓励,欣赏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留守学生远离诱惑,有正气,走正路。

  3、构筑沟通平台。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这就是说教育者要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首先要和孩子聊天。在师生间平等,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对话中,学生对一周行为的“清点汇报”,有利于监管教师了解学生的一周动向,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希望与建议。其次,加强空中连线,学生与家长,家长与监管教师连线沟通,相互配合,既是对学生行为的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是“家长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的新形式,督促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力度。再次,建立班级交流平台,利用周会课,活动课开展主题班会,

  让学生对“家长”,对同学叙说心声,发泄情绪,交流情感。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5

  XX市法律援助中心自20xx年7月1日成立以来,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获得XX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XX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XX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为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近年工作和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下汇报:

  一、近年工作回顾和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进一步加强队伍和网络建设。积极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的社会作用,今年4月,成立XX市法律援助志愿团,形成了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法律服务队伍为主体,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工作网络和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先后成立了维护国防利益法律援助站、民营企业维权中心、消费者协会法律援助站以及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法律援助站等,共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法律援助机构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实行挂钩联系工作制度,有关律师所设立咨询接待日,定期到残联、妇联援助站实行咨询服务,由专职律师值班,促进援助站工作有序开展。

  (二)狠抓办案,切实维护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和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XX市法律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677起,且每年援助案件呈增长趋势;“12348”协调中心解答咨询电话10022个,接待群众来访2604人次,分流解决纠纷125起。先后参与了“3·25”XX段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白石“10·29”重大火灾事故等突发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做出积极努力,备受媒体和社会的关注。

  (三)注重宣传,努力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在《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后,积极开展“为了正义和公平——法律援助在XX”系列活动,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设立网上宣传栏、在《XX日报》设立专栏等形式,加强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并对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和程序进行公示,为弱势群体维权指明方向和途径。另外,加强横向协调配合,与《XX日报》进行互动,对群众向该报投诉的重大疑难纠纷,凡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市法律援助中心无偿提供服务,扩大了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增强了广大公民的维权意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使法律援助这一“民心工程”深入人心。

  (四)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拓宽法律援助途径。根据低保对象的具体情况,于20xx年4月向XX镇的近400户低保对象发放了首批法律援助卡。今后,执卡者无需经济状况证明,可直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困难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开辟外来民工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积极为民工解决工资拖欠、工伤赔偿补助、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最大可能地保证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民工得到援助。在20xx年受理的50件民事援助案件中,涉及外来民工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就有25起,其中已办结外来民工援助案21件,挽回各种经济损失60多万元。

  (五)探索进取,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一是扩大案件受理范围,由过去的刑事辩护、工伤事故代理发展到劳资纠纷、交通事故赔偿、抚养纠纷等全方位的服务。二是不断完善办案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听庭、办案质量检查、重大疑难案件讨论等多种制度。三是采用“以奖代补”的方法,激励法律服务工作者多办案、办好案,使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四是为市政府提供法律服务,2名援助律师被聘为市政府法律顾问,另外,援助律师积极参与市信访接待日活动和担任社区法律顾问,“148”中心还在市信访联合接待中心设立法律咨询窗口,切实发挥法律援助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五是实行民事诉讼风险告知制度,XX市法律援助中心专门制作了《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使当事人知晓民事诉讼风险,以利于维护其自身的合法利益。

  二、20xx年工作重点与近期规划

  1、抓好网络和队伍建设,继续扩大法律援助社会覆盖面。准备在现有6个法律援助站的基础上,在XX4个镇建立法律援助站,更好地拓展法律援助渠道,为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继续在全市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已取得律师资格的社会人员中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增强法律援助志愿团力量(现有39人)。

  2、继续发放法律援助卡,方便弱势群体上门求助。在XX二个贫困镇和四大集镇继续发放法律援助卡,为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提供方便。

  3、突出重点,及时提供优质服务。关注社会热点、难点,主动为房屋拆迁补偿、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4、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继续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制度,规范办案规程、经费使用等,采取结案材料审查、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案件服务跟踪反馈、开庭旁听、案件抽查等办法,保证办案质量。

  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责任重大,使命神圣。XX市法律援助中心一定继续深入贯彻《法律援助条例》,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推进XX市法律援助事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6

  在这个学期里,我通过帮扶,努力使问题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现对这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善待问题生

  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这些学困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包袱”。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在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使他们提高了自信心,认识到了自我价值。我通过活动找出了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

  二、争取家长的配合

  学困生的家长对于此次帮扶活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监督学生在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反馈给老师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些家长还通过此次帮扶活动对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怎样在家教育孩子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困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帮扶学困生的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这项活动还要总结优缺,持之以恒。

  通过我的努力,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7

  为更好地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我校根据学生的家庭、学习、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八类学生,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采取了以“特殊群体学生与老师结对”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习惯予以全方位关注,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现就我校特别关注的学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班级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将所有特别关注学生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二、实行学生成长与老师结对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结对老师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结对老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老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成长结对老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老师们采取深入班级、深入学生,通过积极家访、个人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身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在特殊学生群体班级内开展结对子活动,如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与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结成对子,健康强壮的学生与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结成对子,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适时激励树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特殊群体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导师们走进这些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每个学生都是要求上进的,特殊生也不例外,对学习特别优秀的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进步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如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心理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自负、情绪化、集体合作意识不强、对班级关心不够等等,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一颗平常心、增加适当的挫折教育、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激励他们,增强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励是一种动力,无论对哪类学生,不管是学习困难生,还是优秀生等,对他们每天的表现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们那怕点滴的进步和闪

  光点,对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有成绩不抹杀,有缺点不掩盖,爱之有度,严之有格,使这些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四、沟通思想争自强

  特殊学生群体思想较为复杂,精神压力大,为全面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学校要求每位结对老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从心理上疏导,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疙瘩,让他们快乐成长。如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要么因为家庭条件太优越,要么太贫困,在心理上存在优越感或自卑感,在行为上也表现异常,因此,及时的家访或电话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汇报,让家长或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适时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对老师或者班主任把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家长共享,以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佳合力。

  五、师生融洽促和谐

  在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有“童心”,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要“静心”,对尖子生要“细心”,对待优生须“恒心”,对贫困生献“爱心”,对单亲子女靠“热心”,对务工子女持“耐心”,对智障学生有“怜悯心”。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两类特殊群体,学校特意为其选派了“教师家长”。同时,为了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愿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年来,通过以上措施,不但使那些隔代家长们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家长都增长了家庭教育知识,开创了我学家庭教育的新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我校八类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总结、改进和横向交流,我们相信,这些学生也一定会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之,我们在责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莫忘了思考怎样关注他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适度的环境。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请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怀更多关爱吧!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

  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篇8

  为促进学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我校紧紧围绕“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这一宗旨,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我们成立了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档案制度。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姓名及关系、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学校德育处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各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逐一进行分类、范文写作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制度。在生活困难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和教师结成对子。配对帮扶教师经常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谈心,随时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成长日记。教师不时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交流制度。学校定

  期召开帮扶教师、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每月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交流一次,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各种活动,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有障碍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学校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我们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每月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不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3、定期表彰自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进行榜样教育。对于我校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我校表彰生活困难学生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

  三、开展活动,历练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为丰富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生活,我们针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我们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2、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了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

  动,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3、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学会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强健的体魄。

  4、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四、真情温暖“留守学生、贫困学生、特殊学生”

  贫困学生、留守学生在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辍学、失学、违法犯罪的主流,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对象,是做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核心内容。学校对于留守学生、贫困学生的态度,并不是不管不问,或直接推向家庭。而是倾注更多的温暖、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