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时间:2025-02-24 09:39:51 晶敏 写景作文 投诉 投稿

(经典)家乡的民俗的作文2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民俗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家乡的民俗的作文26篇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

  你见过“跑灯”吗?这是我老家井陉县灯会的民俗活动,灯笼像扇子合上的样子,下面有一个木棍,然后在灯笼上画上画,把里面的`蜡烛点上,前面有一个人先领着走一段,然后再跑,如果蜡烛灭了,就算输了。

  这是春节的一天晚上,村里举行跑灯比赛。我哥哥张震和两个赛手举着跑灯准备出发,他的灯笼是玉米图案的。这时周围来了许多人,老太太、老爷爷和小孩们喊着“加油!”我哥哥有些紧张,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又蹲着,我跟哥哥说:“只要前进,不管灭不灭,都要走。”

  “预备——开始!”哥哥猛地冲出去,蜡烛差点灭了,他跑得很快,大家都喊着加油……他们拐过路口不见了。大家兴奋地议论着,有人说:“谁会是第一呢?”有的说:“希望我家孩子是第一。”……

  过了好半天,只见他们跑回来了,哥哥跑在最前面,面带笑容。他跑到终点,大家都围着我哥哥,高高举起了灯笼,我心里高兴而自豪。

  别人都说:“张震赢了,恭喜恭喜!”我哥哥得了第一名,我和哥哥都得了奖品。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

  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春节,大家都很熟悉,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世界大部分的人们都在欢度春节,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友人,都会迎接春节的到来说明国际上是多重视我国的春节啊!我为此骄傲!

  可是,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一定也略有不同,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我家乡度过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年货都准备好了。

  除夕夜中,我们一家人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等待着12:00,也就是0:00的到来;将近0:00的时候,我家乡的居民就放起了爆竹,一直到了十二点过了十几分钟的时候才停下,这说明这儿的居民多么热爱春节,多么热爱中国啊!

  我爱我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情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习俗,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习俗有意思吧!你家乡的习俗呢?不防也说来听听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4

  在我们家乡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炼火,又称“踩火”。

  一天晚上,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去看炼火,前来观看炼火的人,有来自浙江省电视台,金华、磐安电视台的记者,有来自各乡的广大村民,还有我的同学亲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炼火就要开始了,十一位男子汉赤膊上阵。他们先到小溪洗身子,大概是去邪吧!过了十几分钟,一位老爷爷把“圣水”吸进嘴巴里做了一个动作,然后把“圣水”吐进“圣火”里,老爷爷带领他们从东走到西,又从西走到东,又从北走到南,还从南走到北,绕了一个圈。炼火正式开始了,男子汉们接二连三地冲向“圣火”,赤膊、洗脚,高歌狂舞,大声呐喊,冲进通红的火炭,那动作粗糙有力。好似驱赶妖魔鬼怪,祛瘟去邪,避祸消灾。

  炼火一步一步推向高潮,短短地二三十分钟时间,就把一堆熊熊“圣火”炼平了。火焰熊熊升起,人们欢呼着,蹦跳着,这声音震耳欲聋,传遍了整个古老的村庄、传遍了整个磐安县城,传遍了大江南北。

  炼火的场面刻在了人们的心理,据道家说“炼火”是修炼成“真果”的.必经之途。含有“上刀山下火海,历尽千辛万苦,不畏艰险”之意。又有借助某种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去驱除一切妖魔鬼怪的企图。对民间来说则好愿之意。能保一方平安,所以炼火能千古流传。成为一年一度的民间活动,民族文化。更为双峰乡质朴勤劳的人们增添了一份和谐的乐园。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5

  拜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俗在新年,我家乡陆丰,有不一样的风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新年,每个家庭都买几十年吃,准备吃,喝,穿,使用,在新年显示万象更新天气。

  第十二个阴历月二十八开始清理,每个人都太忙了。会把垃圾,灰尘走,把食物买到桌子,让客人和他们的家人吃饭。在这一天,逐渐地客人来到一个客人,无论是由下一个家庭亲戚的`墙隔开,无论是由朋友分开,都会来客人。

  除夕真的很忙,每个家庭都能抓到食物,充满海鲜,葡萄酒和肉的味道。男人和女人都穿着新衣服,门贴在红色对联。除夕夜全夜灯,鞭炮声昼夜不休息今晚,在广场上会播放潮流剧,会有很多人观看。不仅如此,会有人在广场上赌鱼和虾蟹,有时候甚至孩子们都要十五岁去赌博,因为新年快乐。在这一刻,大多数商店已经关闭,因为他们必须看戏剧。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不同于除夕。这一天,成年人在家看看电视,只有孩子偶尔去朋友玩。

  兰州到临,有一个高潮,很多人都纷纷涌向他们家庭的新年,孩子们不堪重负,他的嘴里一直说着新年快乐等话,然后收到一封红包,将有一个狮子舞在下午进入一个家庭,狮子代表吉祥,意味着祝福,我们很高兴进入自己的家。

  眨眼的眼睛,新年将要通过。在过去17年的第一个月,新年的家乡甚至过去了。学生应该去上学,成年人去照常工作。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孩子们会释放鞭炮,还有散客,来客人,我们不愿意过去的新年。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6

  清明节到了,我很想念您——外婆!这只是一个借口,不是清明节,我依然想念您!

  虽然我今天无法赶到外婆的坟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开心的,因为在今天我们很多亲人都特别的想念您。

  我三月份回家参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寿,去给外婆扫墓,插亲。感触很深。

  很多时候,我们做晚辈的都是感受不到他们对我们深沉的爱,有时候或许还觉得他们多滤了。随着我慢慢长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从小我最喜欢外婆,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农村里是个很平常的人。她对我特别的好,有什么吃的总是留着,等我周末从枝江赶到那里吃,记得有几次我很小的时候,她偷偷给我吃东西,其实吃到的东西已经坏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妈妈还会怪她!不可否认,外婆很偏心,她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我一个外孙。按道理说应该喜欢的是孙子啊,可是她从小就特别疼爱我,常常也会引起妈妈的话语。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协商要离婚,问我跟着谁?我当时很迷茫,我说我想跟着我外婆过日子,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离弃了我,我的外婆不会!虽然最后没有如愿,但是我还是在心中有个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过来跟着我住!结果还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外婆被查出来是癌晚期,我悲痛欲决!

  总是等到我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曾经答应外婆要陪她坐飞机去上海玩的@!

  我亲爱的外婆,您在天堂还好么?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7

  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如:蒙古族的蒙古包、傣家的竹楼、苗族的银饰。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几个民族的服饰吧!

  先来说说苗族的银饰吧!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然后来说说白族的服饰吧!白族服饰也许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不论男女服饰,在坝区或山区,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并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身体和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制作出精美、鲜艳的外装。一眼望去便给人们美观大方、条线分明、线条突出的感受,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

  最后再来说说壮族的服饰吧!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而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彩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这就是今天要给你介绍的民族特色,怎么样啊?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8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漂亮,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9

  一大清早,一声声吆喝声便传遍了整个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这么多人,虽然有些嘈杂,但也十分的热闹。每个人从身边路

  过,伴随着一阵阵香气,伴随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什么东西令他们如此幸福?早点。

  孝感早点并没有上海那样食物美味,又不如重庆那边辣得有特色,也没有国外那边满街的芝士味。我们孝感的'早点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朴的。

  孝感米酒,应当属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选才考究,制法独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沾,稀而不流,又闻着有种隐隐的酒香,却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品种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樱桃米酒,银耳米酒......,种类繁多,但样样都十分美味。

  老人带着小孩去吃热干面,老人呢,在旁边点壶龙井品茶,小孩就在旁边吃着,吃完抬起头来,满嘴都是芝麻酱,用小手一擦,却越擦越脏,热干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葱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来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有种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点的人们都散了,但卖早点的人们又忙了起来,准备着第二天要卖的早点。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0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1

  说到我家乡过年的民俗,那数最隆重的可谓是过年了,过新年了,也可以算是最忙的时候了,也是最快乐时光了,因为可以玩那些只有过年才有的炮啊什么的,还可以拿红包,自己看着那说厚不厚,说薄不薄的红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也有一种奇怪的‘伤感’。

  要数最忙的就是过年了。过年的前一两个星期都要准备好过年的必备品——如鞭炮啊,新衣服啊,“祭品”啊,等等所象征过年的东西,都要一一准备好,准备好了以后等到过年了就要去永思堂了。

  永思堂?你可能不知道永思堂是什么东西,恩,大概是以前古人为了“祭神”吧?对了蔡氏的人就去蔡氏的永思堂,某氏的人就去某氏的永思堂,反正,只要是百家姓里的.一个姓,几乎都有,不过村里有什么姓氏才会建那所属性氏的永思堂,好像早在以前就搞定了这件事。

  过年是从除夕开始的,除夕一到,早上就要起来准备好今天要拜的东西,到了中午,就是洗澡时间了,你会发现打开水龙头是没有水的,为什么呢,拜托,这是全村,全镇甚至全区全市大家所‘统一的洗澡时间’,好像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了。接下来,去玩永思堂以后就跟其他地方(国内的……)差不多咯,放鞭炮,穿新衣,贴春联,千篇一律的感觉。

  我家乡是这样过年的,你的家乡呢?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件事写了中国人民过节的主要传统,虽然每个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民俗,但是,每个家庭不能少的就是……

  爆竹,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放爆竹烟花的习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不管你还在城市里,乡村里,还是等等地方,都能听到爆竹的声音。我的故乡广东,就和所说的`一样,每天都有爆竹的声音,虽然这个声音吵得人睡不着觉,但是这也是一种民俗习惯。

  爆竹有很多种类,比如有:联排放的小连续放的有冒烟的,有没烟的,有彩色的,又有没颜色的。

  小孩子们都争吵着要去放爆竹,大人们也喜欢放爆竹,有调皮的小孩子,喜欢把爆竹点着了之后再跑,十分可爱。

  除了放爆竹,过年还有一个不能少的环节,就是发红包。大人们发红包,小孩子们收红包,这种习惯,一直从古至今传承下去。孩子们,到各个亲朋好友家里拜年。虽说要到处奔波,但孩子们也很兴奋,毕竟那个亲威不会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呢?孩子们一个个拿着红包,吃着糖果,双脚再累,脸上的笑容也是甜的。真是“只要肯给‘压岁钱’,‘加班加点’无所谓。”恐怕这一天才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如今的春节,虽然少了几分代代相传的古老“年味”,却多了一分当代社会的气息,让人们时刻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3

  我的家乡在江西上饶,那里虽然没有都市那么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光吃的就有无数,老家的豆食果可是数一数二的。豆食酱、南瓜和辣椒等做成一块一块的,每块捏得大小均匀。再放到太阳底下晒上三五天,干了放到锅里蒸,就可以吃了。可放在不密封处储存,拿出来直接吃,又香又辣,甭提多美味了。

  其次就是芝麻果。它是用糯米蒸的,蒸熟后放入盆子里,拿木棍用力打压每个地方都要被打烂,拿出来和芝麻、糖一拌,味道不一般,那浓浓的甜味,有股家乡的'感觉,是那么温馨和蔼。

  当然,我们过年时也有规矩。每逢过年,大人们十分忙乱,除打扫卫生外,还要拜祖宗。除夕下午,大人们开始烧菜,鱼啊肉什么都有。把它们摆在祖宗的佛像面前,说他们回来吃。小孩不能呆在旁边,否则祖先会生气的;大人拜完也要马上离开,中途还要烧香,为祖先们烧纸钱,让他们在极乐世界过得安好 哪些食物摆在那几天都不能拿走,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除了这些,如果家中有人去世了,也要做很多事情。亲人们会请来道士,保他们一路走好;家中的人要穿白衣,戴有 孝 字的黑袖子,还要背个小红包。过三天下葬,带着棺材一路敲锣打鼓,一路悲伤叹息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你要是来我的家乡玩,就找我当导游,因为我了解家乡的一切,我爱我家乡!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当然,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习俗。而我的家乡——清丰阳邵有很多独特的习俗,这就让我来领你看一看吧!

  清明节到来时一般还在下雨,我们要去坟上哭泣、扫墓、处说对去世的亲人的怀念之情,还要买些亲人生前最爱吃的食物,烧掉以示让亲人们在酒泉之下也能吃到他们最爱吃的食物。这看是很浪费,实际上是对亲人的孝心和爱,回到家后男人还要喝酒消愁。这正是对应了唐代诗人杜牧写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农历五月五,快乐过端午”这是我们那里的俗语(哈哈,其实是我编的.啦)。端午节肯定少不了粽子:肉粽、枣粽、豆沙粽,这可是端午常有的。吃完粽子后我就有一件特别的任务:背屈原的《离骚》我现在已经背会十首了(哎呀,好像跑题了)。妈妈煮的粽子可甜、可香、可美味了!咬一口,甜在我的嘴,里甜在我的心里,甜在我的脑海里。

  上面的都不是重点,接下来的才是真正的“高潮”——一年一度的庙会!庙会上各种新鲜的玩意儿都有,网红蹦蹦床、胖子相扑、滚动的天空根本不在话下。不仅有好玩儿的还有好吃的:唐山板栗、口哨泡泡糖、疯狂烤翅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也非常便宜。但是,要想去,必须在手上绑一个红绳,这表示庙会越来越红火的意思。

  清丰习俗独特新鲜,不止这些还有劳动节大扫除、中秋节放孔明灯、情人节送鲜花……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那么就来这里看一看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5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日,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日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日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6

  我的家乡在天平,那里空气清晰,风景优美。灯火节、舞龙、春节、国庆节……都是我家乡的习俗。

  那我就先讲讲春节,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春节说实话就是过年,那天有很多人来买菜准备晚上吃,过年早上吃汤圆代表团团圆圆。过年晚上是小朋友是最欢乐的时候,到了晚上小朋友们匆匆忙忙把晚饭吃好和别的小孩聚集在一起,拿出早上买的礼花放,声音很大但是小朋友还是情不自禁的笑起来。大人聚集在一个人的家里来打牌。到了子时大人把家里的礼炮拿出来放之后就煮饺子吃。

  灯火节其实就是元宵节,大人早早起来去买灯笼和香还有纸。晚上大人们走到亲人的坟前就跪下来点一点火,火燃烧的很大再把买的香和纸烧掉一点,再把灯笼挂在树上点亮。

  如果有人没有买灯笼可以弄个三根竹子摆成三角形再把纸围住这个三角形在里面点一点火,这样也可以当做灯笼来照亮。在村子的小路上挂上一个灯笼。我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我问爷爷,爷爷对我说这是给孤魂野鬼照明,我一听点了点头。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每一户人家都要包粽子和团子,它们的有不同的口味,粽子有甜的,有红豆味的,团子有甜的有咸的,味道非常棒,不论咸的甜的是白的馅在里面,而红豆都露在外面。团子甜的是白的.,咸的是绿的,颜色鲜艳味道好吃……

  每一个人的家乡风俗都不一样,我家乡的风俗虽然没有说完但是这是我家乡最重要的风俗。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的传统习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我的家乡,领略一下那历史悠久而传统的习俗——捣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户户过春节时必吃的食物。捣年糕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是费时费力。

  村里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从米缸里取出来,浸泡在水里,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彻底湿透以后,再把米捞起来过滤掉水分,晾一晾,然后才把这些米送到磨坊里磨成米粉。接着把磨好的米粉倒进一个特制的桶里,放到锅里蒸,待到厨房里的蒸气弥漫着米香时,米粉已经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进木槽里,用木杵用力地捣,使木槽里的米粉变成膏状,再用力,使那些膏状物从一个方形的小口里挤出来,钻出长条,像是一条巨大的蚕从蛹里爬了出来。边上的妇女手里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来,期间还要给它不断地翻身,等年糕完全变硬之后,就可以装入袋子里保存起来了。

  家乡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刚成型时,还冒着热气,黏黏的`,撒上一些红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变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欢的吃法。也有人喜欢吃咸的,放入榨菜丝包起来,这样吃甜丝丝,咸滋滋。

  捣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生活艺术。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8

  饺子,是一道中国独有的特色美食。在年节的时候,它总是要出现在饭桌上的,在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每年包饺子时,我都和妈妈、姥姥一起包。一家人一起站在案板前,一起动手,其乐融融。面早早地就活好了,此时正像个熟睡的白胖娃娃一样躺在盆里呢。肉馅更是必不可少,菜和肉搅拌在一起,红中有绿,绿里带红,好似一幅估不出价的立体抽象画,妈妈和姥姥是包饺子的“主力军”,一个擀饺子皮,一个包饺子,在擀好的皮上添上满满的肉馅,这寓意着新的一年福气满满,有的饺子里还塞上了硬币,如果有幸吃到的话,新的一年一定会财源滚滚,不愁吃穿。包好的饺子如同一个个小元宝,这是否也寓意着招财进宝呢?

  饺子噼哩啪啦下了锅,时而像一条小银鱼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大海里,时而如一条小船载着我们一家人的幸福远航,把饺子蘸上料,憧憬着未来的生活有滋有味。饺子上飘起了缕缕白色的'如牛奶般的蒸气,细细地闻上一闻,就会发现其中有面的柔和,菜的清香和肉的甜腻,让人忍不住想要立马大快朵颐,多吃几个饺子。吃一个饺子,一种无言的幸福立马涌上心头。

  听家乡人说:饺子是一道融合的食物,皮与馅的融合,菜与肉的融合,代表了一家人要永远融入到一起。看来,吃饺子是中国人心中的情感寄托,也是无数海外游子心中对于祖国的依恋之情,它是我们中华民族1800年的文化,更是中国为世界饮食文化添上的一笔靓丽色彩!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9

  我的家乡在郑州,在那里,有许多过春节的习俗。我来给你讲讲吧!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也是小年。从今日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听妈妈说,这一天,大家都要拜见灶王,还要吃麻糖,这日的麻糖特别难买。

  腊月二十四日是“扫房日”,大家都要彻彻底底打扫房子。妈妈还教了我一首过年的歌谣:“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头手;大年三十,包饺子,福字、对联贴上门。”

  过年贴春联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每逢过年我都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春联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意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我们还在门上倒贴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临门”。

  在我的家乡,重头戏就数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饭前,还有大年初一凌晨我们都会放鞭炮。使我最开心的是大年初一凌晨的那一响。大年初一的凌晨,大家都争先恐后放响新年第一炮。每当倒计时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一个人看着电视给放炮的人数着倒计时,一个人用一根长棍子挑着炮,一个人拿着打火机,等着那千钧一发的一刻。“5、4、3、2、1”。顿时,全社区雷炮齐鸣、爆竹声声,热闹的不得了。

  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习俗:饺子里包上钱,看谁来年发财,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串亲戚等等。过年好热闹啊!

  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0

  清明节到了,我非常想念您——外婆!这只是一个借口,不是清明节,我依然想念您!虽然我今天无法赶到外婆的坟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开心的,因为在今天我们许多亲人都特别的想念您。我三月份回家参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寿,去给外婆扫墓,插亲。感触很深。

  许多时候,我们做晚辈的都是感受不到他们对我们深沉的爱,有时候或许还觉得他们多滤了。随着我慢慢长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够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从小我最喜欢外婆,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农村里是个非常平常的人。她对我特别的好,有什么吃的总是留着,等我周末从枝江赶到那里吃,记得有几次我很小的时候,她偷偷给我吃东西,其实吃到的东西已经坏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妈妈还会怪她!不可否认,外婆很偏心,她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我一个外孙。按道理说应该喜欢的'是孙子啊,可是她从小就特别疼爱我,常常也会引起妈妈的话语。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协商要离婚,问我跟着谁?我当时非常迷茫,我说我想跟着我外婆过日子,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离弃了我,我的外婆不会!虽然最后没有如愿,但我还是在心中有个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过来跟着我住!结果还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外婆被查出来是癌晚期,我悲痛欲决!

  总是等到我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曾经答应外婆要陪她坐飞机去上海玩的!

  我亲爱的外婆,您在天堂还好么?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1

  一年里,有许多节日要过,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可是在我的家乡,却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枸杞节。

  枸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果,我的家乡就是世界闻名的枸杞之乡,据说已经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这里盛产的红枸杞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枸杞节也是因此而来。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枸杞采摘的旺季,鲜红的枸杞挂满了枝头,田野里散发着枸杞花果的怡人清香,这时你来到田间地头,到处可以听到杞农们的欢声笑语。红红火火的枸杞节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盛大的节日。

  首先是有一个隆重的开幕式,有精彩的文艺演出,绚丽的焰火表演等。然后,从远方来参加节日的客人们可以到枸杞园里去体验采摘果实的快乐,去亲口品尝那鲜美的枸杞果,去欣赏那枸杞园的美丽风光。当然不止这些,由于枸杞的药用价值很大,所以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枸杞产品,比如吃的:枸杞干果、鲜果、枸杞糖、枸杞糕等;喝的:枸杞芽茶、枸杞果酒、枸杞咖啡、枸杞牛奶等,琳琅满目的.枸杞商品会让你目不暇接,馋涎欲滴,一个枸杞商城,会让你转上大半天!火辣辣的天气,火辣辣的节日!

  怎么样?暑假的时候,欢迎您也来到我的家乡,来参加盛大的枸杞节,来品尝我们的美味的枸杞果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2

  提起枞阳,人们会想起鲜脆可口的大萝卜,巍峨壮阔的浮山,油润细腻。香甜浓郁的麦陇香墨子酥,但我还是比较怀念小时候枞阳陆家湾的老龙灯会。听爷爷奶奶说陆家湾老龙灯会是枞阳县枞阳镇的陆家湾及周边地区传统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余年。陆家湾龙灯属于板龙,共12节有13根顶棍串联而成,龙灯每节须点上香烛,自请龙之日起,烛火不能熄灭,由专人看护替换。陆家湾龙灯有诸多表演,大多己失传。现有套路有倒板,螺丝。旋顶、金龙抱柱,龙舞四门。顺进反出、头招尾招和黄龙出洞等。陆家湾龙灯正月初七、十四不出灯,十三正灯,一般在正月十八上灯复,上灯复是在长江边的矶头上,火化龙皮送龙上天。龙架依旧供奉于龙屋,每日初一、十五均有香客慕名前来进香拜谒。

  关于老龙灯会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唐末时长江发洪水,漂来一付龙板。小湾的渔民捞得龙头,大湾的渔民捞得龙板,各自供奉家中后,小湾的龙头被大湾村民抢得,由大湾组织掌管。成立龙灯队。但龙头确实是小湾先得,经协商龙灯以小湾为娘家,每年初二出灯必先去小湾拜年。

  陆家湾老龙灯会具有浓郁的民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寄托着广大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美好愿望。

  虽然前几年开始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已经取消了龙灯会,但爷爷奶奶还是经常会提起我也记忆深刻,这就是家乡的龙灯会。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3

  夜幕悄悄降临,我们一家人来到屋子的后院,准备一边烧烤,一边欣赏那八月十五的月儿。

  我一边等着月亮出来,一边吟唱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吃着羊肉串望着天空,心想:月亮怎么还不出来啊,难道它今晚不打算出现了吗?

  “大家快看,那带着一圈圈金环的月亮终于从后山起来了!”弟弟大声的说,大家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甜美……

  月亮姐姐先是金黄黄的,徐徐的`穿过一缕缕青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突然,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

  “白了,又变白了。”我笑着说。它傲然的、高高地升起了。它圆的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道道日光。

  啊!皎洁的月光,你引起了多少人的想象。

  就在这时,爸爸大叫起来:“糊啦,鸡翅烧糊了呀!”我大笑,哎呀!爸爸太沉迷月光了呀!

  我,多想和嫦娥作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那可爱的小玉兔啊……

  可你又那么遥远,我多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欢乐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那么高;我想用长虹架起一座彩桥,去探望你这个地球娇女,可当彩虹出现时,你却不知在何方......

  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觉得真的好美,好美……我又思念在香港的爷爷奶奶,此时,他们在做什么呢?难道跟我一样在欣赏月亮吗?呵呵,这几不应了著名诗人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吗?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4

  家乡民俗——拔拔灯我的家乡在南安市英都镇,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家乡一年中最热闹的不是春节,而是每年的正月初九。

  这一天,家乡的昭惠庙前都会聚集数万名群众,以“拔拔灯”的形式期盼丰年,场面甚为壮观。听老人们讲,这项民俗活动开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几百年了,可谓历史悠久。又逢农历正月初九,下午二、三点,村民们就开始准备“灯阵”。这次,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允许我跟他去“拔拔灯”,我心花怒放。只见游灯者在一条近百米粗大的缆绳上悬挂几十甚至上百盏红灯笼,称为一阵,共有二十多阵。各阵间还穿插着“大鼓吹”、“拍胸舞”、“舞狮”等。二十多阵的灯队排成了一条长龙,前望不见头,后望不见尾,人心攒动。我感觉自己置身于一片灯海之中。夜幕降临时,气势磅礴的“拔拔灯”便开始了,我随着队伍缓缓前进,人潮如流,穿梭于村落之间。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在门口燃放烟花、爆竹,俗称“迎灯”。

  霎时间,鼓乐声、爆竹声、人的嘈杂声汇集在一起,震耳欲聋,好不热闹!抬头一看,空中火树银花,绚丽多彩。转身一瞧,两旁的男女老少笑逐颜开,充满喜庆的'气氛……“拔拔灯”民俗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据说“英都拔拔灯”还荣登全国九大灯会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呢!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5

  农历正月半称元宵节,又名灯节、上元节。

  旧时每逢元宵节,各家多吃米粉圆子。小粒无陷者为“糖圆”,大颗有陷如白果、枣泥、油水的称“元宵”。

  晚间家宴后,外出赏月观灯。

  入夜,火树银花,城门大开,大街小巷到处彩灯游动,处处敲锣打鼓。

  当时有首儿歌描述常州元宵节灯市的.盛况:“甘棠桥,对鼓桥,鼓楼对着庙门口,镗镗镗!灯来哩!灯来哩!什么灯?一团和气灯,二龙戏珠灯,三元及第灯,四面如意灯,五子夺魁灯,六角风菱灯,七子八婿灯,八仙过海灯,九莲灯,十面芙蓉灯,镗镗镗,灯来哩!后面还有一条老龙灯。

  据说在太平军攻克常州后,每逢元宵节,“圣兵”敲起“太平军锣鼓”欢庆新春。青云坊两侧楼上,太平军男女“圣兵”化妆演唱滩簧,军民同乐,往往通宵达旦。这天,街头巷尾常有五七人一起,手提锣鼓,边敲边行,俗称“浪街元宵”。妇女夜间结伴到郊外或村外走三座桥,来回路线不能重复,称“走三桥”;有的途中摘一把初出夜的菜,拭衣领,称为“解发腻”;乡间姑娘还把扫帚、竹枝等用麻茎扎成一丈高的芦炬,在田间焚烧,谓“照田财”,以占卜干旱和雨水的情况。

  现在呢?每逢元宵节我们还得保留晚上吃“糖圆”或“元宵”的习惯,吃过晚饭,还会去街上参加元宵节灯会,猜灯谜。回家还能看元宵晚会呢!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6

  花灯民俗文化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在这天,人们会放花灯、舞狮、舞龙、踩高跷、打铁花……

  节前,爸妈带我和姐姐回到了老家。节日那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被屋外吵闹的炮声和大人们的谈话吵醒。姐姐催促我快快起床去外面玩。我立马洗漱一番,跑到外面一瞧,果然在老家过节氛围就是不一样。大街上到处都是人,我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忽然听到一声叫喊:“大家快看啊!”我心想看什么?心中充满了不解,于是我随着大家的`脚步向人群中走去。原来是踩高跷啊!一个个表演者穿红戴绿,踩着高跷行走自如,还不时地扭起了秧歌,仿佛是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为节日增添了喜庆。

  “看!那有舞龙的!”顿时,人们像潮水一般迅速地转移到了下一个地方。只见舞龙人把两条龙舞得欢蹦乱跳,栩栩如生,好像真龙就在我眼前飞舞一般,多么有灵性啊!听姐姐说,舞龙意味着来年风调雨顺,消灾降幅,得到龙的庇佑。

  街上还有卖各种各种炮竹的,有鞭炮、摔炮、窜天雷、烟花,当然我也抵挡不了它们的诱惑,买了很多。一回到家,我就忍不住在门前放起鞭炮啦。“啾!”“砰!”炮声不断,我心中的欢喜也不断。

  晚上还有花灯展览,一个个可爱又美丽的花灯在眼前闪烁,使我们眼花缭乱。最后去看的是打铁花,那铁花飞射到在空中,像一颗颗闪耀的星星在眨眼睛。

  这就是我老家的花灯民俗文化节,真是热闹非凡,令我大开眼界。

《(经典)家乡的民俗的作文2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民俗作文03-08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01-15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热]01-19

家乡的民俗作文【必备】01-14

家乡的民俗作文(优)01-19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经典(15篇)01-15

家乡的民俗作文(汇总15篇)01-15

家乡的民俗作文15篇(荐)01-14

[实用]家乡的民俗作文14篇04-18

(经典)家乡的民俗的作文2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民俗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家乡的民俗的作文26篇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

  你见过“跑灯”吗?这是我老家井陉县灯会的民俗活动,灯笼像扇子合上的样子,下面有一个木棍,然后在灯笼上画上画,把里面的`蜡烛点上,前面有一个人先领着走一段,然后再跑,如果蜡烛灭了,就算输了。

  这是春节的一天晚上,村里举行跑灯比赛。我哥哥张震和两个赛手举着跑灯准备出发,他的灯笼是玉米图案的。这时周围来了许多人,老太太、老爷爷和小孩们喊着“加油!”我哥哥有些紧张,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又蹲着,我跟哥哥说:“只要前进,不管灭不灭,都要走。”

  “预备——开始!”哥哥猛地冲出去,蜡烛差点灭了,他跑得很快,大家都喊着加油……他们拐过路口不见了。大家兴奋地议论着,有人说:“谁会是第一呢?”有的说:“希望我家孩子是第一。”……

  过了好半天,只见他们跑回来了,哥哥跑在最前面,面带笑容。他跑到终点,大家都围着我哥哥,高高举起了灯笼,我心里高兴而自豪。

  别人都说:“张震赢了,恭喜恭喜!”我哥哥得了第一名,我和哥哥都得了奖品。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

  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春节,大家都很熟悉,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世界大部分的人们都在欢度春节,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友人,都会迎接春节的到来说明国际上是多重视我国的春节啊!我为此骄傲!

  可是,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一定也略有不同,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我家乡度过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年货都准备好了。

  除夕夜中,我们一家人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等待着12:00,也就是0:00的到来;将近0:00的时候,我家乡的居民就放起了爆竹,一直到了十二点过了十几分钟的时候才停下,这说明这儿的居民多么热爱春节,多么热爱中国啊!

  我爱我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情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习俗,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习俗有意思吧!你家乡的习俗呢?不防也说来听听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4

  在我们家乡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炼火,又称“踩火”。

  一天晚上,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去看炼火,前来观看炼火的人,有来自浙江省电视台,金华、磐安电视台的记者,有来自各乡的广大村民,还有我的同学亲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炼火就要开始了,十一位男子汉赤膊上阵。他们先到小溪洗身子,大概是去邪吧!过了十几分钟,一位老爷爷把“圣水”吸进嘴巴里做了一个动作,然后把“圣水”吐进“圣火”里,老爷爷带领他们从东走到西,又从西走到东,又从北走到南,还从南走到北,绕了一个圈。炼火正式开始了,男子汉们接二连三地冲向“圣火”,赤膊、洗脚,高歌狂舞,大声呐喊,冲进通红的火炭,那动作粗糙有力。好似驱赶妖魔鬼怪,祛瘟去邪,避祸消灾。

  炼火一步一步推向高潮,短短地二三十分钟时间,就把一堆熊熊“圣火”炼平了。火焰熊熊升起,人们欢呼着,蹦跳着,这声音震耳欲聋,传遍了整个古老的村庄、传遍了整个磐安县城,传遍了大江南北。

  炼火的场面刻在了人们的心理,据道家说“炼火”是修炼成“真果”的.必经之途。含有“上刀山下火海,历尽千辛万苦,不畏艰险”之意。又有借助某种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去驱除一切妖魔鬼怪的企图。对民间来说则好愿之意。能保一方平安,所以炼火能千古流传。成为一年一度的民间活动,民族文化。更为双峰乡质朴勤劳的人们增添了一份和谐的乐园。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5

  拜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俗在新年,我家乡陆丰,有不一样的风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新年,每个家庭都买几十年吃,准备吃,喝,穿,使用,在新年显示万象更新天气。

  第十二个阴历月二十八开始清理,每个人都太忙了。会把垃圾,灰尘走,把食物买到桌子,让客人和他们的家人吃饭。在这一天,逐渐地客人来到一个客人,无论是由下一个家庭亲戚的`墙隔开,无论是由朋友分开,都会来客人。

  除夕真的很忙,每个家庭都能抓到食物,充满海鲜,葡萄酒和肉的味道。男人和女人都穿着新衣服,门贴在红色对联。除夕夜全夜灯,鞭炮声昼夜不休息今晚,在广场上会播放潮流剧,会有很多人观看。不仅如此,会有人在广场上赌鱼和虾蟹,有时候甚至孩子们都要十五岁去赌博,因为新年快乐。在这一刻,大多数商店已经关闭,因为他们必须看戏剧。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不同于除夕。这一天,成年人在家看看电视,只有孩子偶尔去朋友玩。

  兰州到临,有一个高潮,很多人都纷纷涌向他们家庭的新年,孩子们不堪重负,他的嘴里一直说着新年快乐等话,然后收到一封红包,将有一个狮子舞在下午进入一个家庭,狮子代表吉祥,意味着祝福,我们很高兴进入自己的家。

  眨眼的眼睛,新年将要通过。在过去17年的第一个月,新年的家乡甚至过去了。学生应该去上学,成年人去照常工作。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孩子们会释放鞭炮,还有散客,来客人,我们不愿意过去的新年。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6

  清明节到了,我很想念您——外婆!这只是一个借口,不是清明节,我依然想念您!

  虽然我今天无法赶到外婆的坟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开心的,因为在今天我们很多亲人都特别的想念您。

  我三月份回家参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寿,去给外婆扫墓,插亲。感触很深。

  很多时候,我们做晚辈的都是感受不到他们对我们深沉的爱,有时候或许还觉得他们多滤了。随着我慢慢长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从小我最喜欢外婆,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农村里是个很平常的人。她对我特别的好,有什么吃的总是留着,等我周末从枝江赶到那里吃,记得有几次我很小的时候,她偷偷给我吃东西,其实吃到的东西已经坏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妈妈还会怪她!不可否认,外婆很偏心,她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我一个外孙。按道理说应该喜欢的是孙子啊,可是她从小就特别疼爱我,常常也会引起妈妈的话语。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协商要离婚,问我跟着谁?我当时很迷茫,我说我想跟着我外婆过日子,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离弃了我,我的外婆不会!虽然最后没有如愿,但是我还是在心中有个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过来跟着我住!结果还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外婆被查出来是癌晚期,我悲痛欲决!

  总是等到我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曾经答应外婆要陪她坐飞机去上海玩的@!

  我亲爱的外婆,您在天堂还好么?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7

  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如:蒙古族的蒙古包、傣家的竹楼、苗族的银饰。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几个民族的服饰吧!

  先来说说苗族的银饰吧!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然后来说说白族的服饰吧!白族服饰也许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不论男女服饰,在坝区或山区,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并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身体和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制作出精美、鲜艳的外装。一眼望去便给人们美观大方、条线分明、线条突出的感受,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

  最后再来说说壮族的服饰吧!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而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彩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这就是今天要给你介绍的民族特色,怎么样啊?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8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漂亮,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9

  一大清早,一声声吆喝声便传遍了整个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这么多人,虽然有些嘈杂,但也十分的热闹。每个人从身边路

  过,伴随着一阵阵香气,伴随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什么东西令他们如此幸福?早点。

  孝感早点并没有上海那样食物美味,又不如重庆那边辣得有特色,也没有国外那边满街的芝士味。我们孝感的'早点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朴的。

  孝感米酒,应当属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选才考究,制法独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沾,稀而不流,又闻着有种隐隐的酒香,却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品种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樱桃米酒,银耳米酒......,种类繁多,但样样都十分美味。

  老人带着小孩去吃热干面,老人呢,在旁边点壶龙井品茶,小孩就在旁边吃着,吃完抬起头来,满嘴都是芝麻酱,用小手一擦,却越擦越脏,热干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葱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来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有种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点的人们都散了,但卖早点的人们又忙了起来,准备着第二天要卖的早点。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0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1

  说到我家乡过年的民俗,那数最隆重的可谓是过年了,过新年了,也可以算是最忙的时候了,也是最快乐时光了,因为可以玩那些只有过年才有的炮啊什么的,还可以拿红包,自己看着那说厚不厚,说薄不薄的红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也有一种奇怪的‘伤感’。

  要数最忙的就是过年了。过年的前一两个星期都要准备好过年的必备品——如鞭炮啊,新衣服啊,“祭品”啊,等等所象征过年的东西,都要一一准备好,准备好了以后等到过年了就要去永思堂了。

  永思堂?你可能不知道永思堂是什么东西,恩,大概是以前古人为了“祭神”吧?对了蔡氏的人就去蔡氏的永思堂,某氏的人就去某氏的永思堂,反正,只要是百家姓里的.一个姓,几乎都有,不过村里有什么姓氏才会建那所属性氏的永思堂,好像早在以前就搞定了这件事。

  过年是从除夕开始的,除夕一到,早上就要起来准备好今天要拜的东西,到了中午,就是洗澡时间了,你会发现打开水龙头是没有水的,为什么呢,拜托,这是全村,全镇甚至全区全市大家所‘统一的洗澡时间’,好像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了。接下来,去玩永思堂以后就跟其他地方(国内的……)差不多咯,放鞭炮,穿新衣,贴春联,千篇一律的感觉。

  我家乡是这样过年的,你的家乡呢?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件事写了中国人民过节的主要传统,虽然每个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民俗,但是,每个家庭不能少的就是……

  爆竹,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放爆竹烟花的习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不管你还在城市里,乡村里,还是等等地方,都能听到爆竹的声音。我的故乡广东,就和所说的`一样,每天都有爆竹的声音,虽然这个声音吵得人睡不着觉,但是这也是一种民俗习惯。

  爆竹有很多种类,比如有:联排放的小连续放的有冒烟的,有没烟的,有彩色的,又有没颜色的。

  小孩子们都争吵着要去放爆竹,大人们也喜欢放爆竹,有调皮的小孩子,喜欢把爆竹点着了之后再跑,十分可爱。

  除了放爆竹,过年还有一个不能少的环节,就是发红包。大人们发红包,小孩子们收红包,这种习惯,一直从古至今传承下去。孩子们,到各个亲朋好友家里拜年。虽说要到处奔波,但孩子们也很兴奋,毕竟那个亲威不会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呢?孩子们一个个拿着红包,吃着糖果,双脚再累,脸上的笑容也是甜的。真是“只要肯给‘压岁钱’,‘加班加点’无所谓。”恐怕这一天才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如今的春节,虽然少了几分代代相传的古老“年味”,却多了一分当代社会的气息,让人们时刻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3

  我的家乡在江西上饶,那里虽然没有都市那么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光吃的就有无数,老家的豆食果可是数一数二的。豆食酱、南瓜和辣椒等做成一块一块的,每块捏得大小均匀。再放到太阳底下晒上三五天,干了放到锅里蒸,就可以吃了。可放在不密封处储存,拿出来直接吃,又香又辣,甭提多美味了。

  其次就是芝麻果。它是用糯米蒸的,蒸熟后放入盆子里,拿木棍用力打压每个地方都要被打烂,拿出来和芝麻、糖一拌,味道不一般,那浓浓的甜味,有股家乡的'感觉,是那么温馨和蔼。

  当然,我们过年时也有规矩。每逢过年,大人们十分忙乱,除打扫卫生外,还要拜祖宗。除夕下午,大人们开始烧菜,鱼啊肉什么都有。把它们摆在祖宗的佛像面前,说他们回来吃。小孩不能呆在旁边,否则祖先会生气的;大人拜完也要马上离开,中途还要烧香,为祖先们烧纸钱,让他们在极乐世界过得安好 哪些食物摆在那几天都不能拿走,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除了这些,如果家中有人去世了,也要做很多事情。亲人们会请来道士,保他们一路走好;家中的人要穿白衣,戴有 孝 字的黑袖子,还要背个小红包。过三天下葬,带着棺材一路敲锣打鼓,一路悲伤叹息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你要是来我的家乡玩,就找我当导游,因为我了解家乡的一切,我爱我家乡!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当然,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习俗。而我的家乡——清丰阳邵有很多独特的习俗,这就让我来领你看一看吧!

  清明节到来时一般还在下雨,我们要去坟上哭泣、扫墓、处说对去世的亲人的怀念之情,还要买些亲人生前最爱吃的食物,烧掉以示让亲人们在酒泉之下也能吃到他们最爱吃的食物。这看是很浪费,实际上是对亲人的孝心和爱,回到家后男人还要喝酒消愁。这正是对应了唐代诗人杜牧写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农历五月五,快乐过端午”这是我们那里的俗语(哈哈,其实是我编的.啦)。端午节肯定少不了粽子:肉粽、枣粽、豆沙粽,这可是端午常有的。吃完粽子后我就有一件特别的任务:背屈原的《离骚》我现在已经背会十首了(哎呀,好像跑题了)。妈妈煮的粽子可甜、可香、可美味了!咬一口,甜在我的嘴,里甜在我的心里,甜在我的脑海里。

  上面的都不是重点,接下来的才是真正的“高潮”——一年一度的庙会!庙会上各种新鲜的玩意儿都有,网红蹦蹦床、胖子相扑、滚动的天空根本不在话下。不仅有好玩儿的还有好吃的:唐山板栗、口哨泡泡糖、疯狂烤翅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也非常便宜。但是,要想去,必须在手上绑一个红绳,这表示庙会越来越红火的意思。

  清丰习俗独特新鲜,不止这些还有劳动节大扫除、中秋节放孔明灯、情人节送鲜花……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那么就来这里看一看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5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日,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日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日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6

  我的家乡在天平,那里空气清晰,风景优美。灯火节、舞龙、春节、国庆节……都是我家乡的习俗。

  那我就先讲讲春节,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春节说实话就是过年,那天有很多人来买菜准备晚上吃,过年早上吃汤圆代表团团圆圆。过年晚上是小朋友是最欢乐的时候,到了晚上小朋友们匆匆忙忙把晚饭吃好和别的小孩聚集在一起,拿出早上买的礼花放,声音很大但是小朋友还是情不自禁的笑起来。大人聚集在一个人的家里来打牌。到了子时大人把家里的礼炮拿出来放之后就煮饺子吃。

  灯火节其实就是元宵节,大人早早起来去买灯笼和香还有纸。晚上大人们走到亲人的坟前就跪下来点一点火,火燃烧的很大再把买的香和纸烧掉一点,再把灯笼挂在树上点亮。

  如果有人没有买灯笼可以弄个三根竹子摆成三角形再把纸围住这个三角形在里面点一点火,这样也可以当做灯笼来照亮。在村子的小路上挂上一个灯笼。我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我问爷爷,爷爷对我说这是给孤魂野鬼照明,我一听点了点头。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每一户人家都要包粽子和团子,它们的有不同的口味,粽子有甜的,有红豆味的,团子有甜的有咸的,味道非常棒,不论咸的甜的是白的馅在里面,而红豆都露在外面。团子甜的是白的.,咸的是绿的,颜色鲜艳味道好吃……

  每一个人的家乡风俗都不一样,我家乡的风俗虽然没有说完但是这是我家乡最重要的风俗。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的传统习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我的家乡,领略一下那历史悠久而传统的习俗——捣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户户过春节时必吃的食物。捣年糕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是费时费力。

  村里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从米缸里取出来,浸泡在水里,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彻底湿透以后,再把米捞起来过滤掉水分,晾一晾,然后才把这些米送到磨坊里磨成米粉。接着把磨好的米粉倒进一个特制的桶里,放到锅里蒸,待到厨房里的蒸气弥漫着米香时,米粉已经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进木槽里,用木杵用力地捣,使木槽里的米粉变成膏状,再用力,使那些膏状物从一个方形的小口里挤出来,钻出长条,像是一条巨大的蚕从蛹里爬了出来。边上的妇女手里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来,期间还要给它不断地翻身,等年糕完全变硬之后,就可以装入袋子里保存起来了。

  家乡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刚成型时,还冒着热气,黏黏的`,撒上一些红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变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欢的吃法。也有人喜欢吃咸的,放入榨菜丝包起来,这样吃甜丝丝,咸滋滋。

  捣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生活艺术。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8

  饺子,是一道中国独有的特色美食。在年节的时候,它总是要出现在饭桌上的,在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每年包饺子时,我都和妈妈、姥姥一起包。一家人一起站在案板前,一起动手,其乐融融。面早早地就活好了,此时正像个熟睡的白胖娃娃一样躺在盆里呢。肉馅更是必不可少,菜和肉搅拌在一起,红中有绿,绿里带红,好似一幅估不出价的立体抽象画,妈妈和姥姥是包饺子的“主力军”,一个擀饺子皮,一个包饺子,在擀好的皮上添上满满的肉馅,这寓意着新的一年福气满满,有的饺子里还塞上了硬币,如果有幸吃到的话,新的一年一定会财源滚滚,不愁吃穿。包好的饺子如同一个个小元宝,这是否也寓意着招财进宝呢?

  饺子噼哩啪啦下了锅,时而像一条小银鱼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大海里,时而如一条小船载着我们一家人的幸福远航,把饺子蘸上料,憧憬着未来的生活有滋有味。饺子上飘起了缕缕白色的'如牛奶般的蒸气,细细地闻上一闻,就会发现其中有面的柔和,菜的清香和肉的甜腻,让人忍不住想要立马大快朵颐,多吃几个饺子。吃一个饺子,一种无言的幸福立马涌上心头。

  听家乡人说:饺子是一道融合的食物,皮与馅的融合,菜与肉的融合,代表了一家人要永远融入到一起。看来,吃饺子是中国人心中的情感寄托,也是无数海外游子心中对于祖国的依恋之情,它是我们中华民族1800年的文化,更是中国为世界饮食文化添上的一笔靓丽色彩!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19

  我的家乡在郑州,在那里,有许多过春节的习俗。我来给你讲讲吧!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也是小年。从今日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听妈妈说,这一天,大家都要拜见灶王,还要吃麻糖,这日的麻糖特别难买。

  腊月二十四日是“扫房日”,大家都要彻彻底底打扫房子。妈妈还教了我一首过年的歌谣:“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头手;大年三十,包饺子,福字、对联贴上门。”

  过年贴春联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每逢过年我都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春联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意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我们还在门上倒贴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临门”。

  在我的家乡,重头戏就数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饭前,还有大年初一凌晨我们都会放鞭炮。使我最开心的是大年初一凌晨的那一响。大年初一的凌晨,大家都争先恐后放响新年第一炮。每当倒计时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一个人看着电视给放炮的人数着倒计时,一个人用一根长棍子挑着炮,一个人拿着打火机,等着那千钧一发的一刻。“5、4、3、2、1”。顿时,全社区雷炮齐鸣、爆竹声声,热闹的不得了。

  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习俗:饺子里包上钱,看谁来年发财,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串亲戚等等。过年好热闹啊!

  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0

  清明节到了,我非常想念您——外婆!这只是一个借口,不是清明节,我依然想念您!虽然我今天无法赶到外婆的坟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开心的,因为在今天我们许多亲人都特别的想念您。我三月份回家参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寿,去给外婆扫墓,插亲。感触很深。

  许多时候,我们做晚辈的都是感受不到他们对我们深沉的爱,有时候或许还觉得他们多滤了。随着我慢慢长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够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从小我最喜欢外婆,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农村里是个非常平常的人。她对我特别的好,有什么吃的总是留着,等我周末从枝江赶到那里吃,记得有几次我很小的时候,她偷偷给我吃东西,其实吃到的东西已经坏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妈妈还会怪她!不可否认,外婆很偏心,她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我一个外孙。按道理说应该喜欢的'是孙子啊,可是她从小就特别疼爱我,常常也会引起妈妈的话语。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协商要离婚,问我跟着谁?我当时非常迷茫,我说我想跟着我外婆过日子,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离弃了我,我的外婆不会!虽然最后没有如愿,但我还是在心中有个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过来跟着我住!结果还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外婆被查出来是癌晚期,我悲痛欲决!

  总是等到我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曾经答应外婆要陪她坐飞机去上海玩的!

  我亲爱的外婆,您在天堂还好么?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1

  一年里,有许多节日要过,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可是在我的家乡,却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枸杞节。

  枸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果,我的家乡就是世界闻名的枸杞之乡,据说已经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这里盛产的红枸杞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枸杞节也是因此而来。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枸杞采摘的旺季,鲜红的枸杞挂满了枝头,田野里散发着枸杞花果的怡人清香,这时你来到田间地头,到处可以听到杞农们的欢声笑语。红红火火的枸杞节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盛大的节日。

  首先是有一个隆重的开幕式,有精彩的文艺演出,绚丽的焰火表演等。然后,从远方来参加节日的客人们可以到枸杞园里去体验采摘果实的快乐,去亲口品尝那鲜美的枸杞果,去欣赏那枸杞园的美丽风光。当然不止这些,由于枸杞的药用价值很大,所以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枸杞产品,比如吃的:枸杞干果、鲜果、枸杞糖、枸杞糕等;喝的:枸杞芽茶、枸杞果酒、枸杞咖啡、枸杞牛奶等,琳琅满目的.枸杞商品会让你目不暇接,馋涎欲滴,一个枸杞商城,会让你转上大半天!火辣辣的天气,火辣辣的节日!

  怎么样?暑假的时候,欢迎您也来到我的家乡,来参加盛大的枸杞节,来品尝我们的美味的枸杞果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2

  提起枞阳,人们会想起鲜脆可口的大萝卜,巍峨壮阔的浮山,油润细腻。香甜浓郁的麦陇香墨子酥,但我还是比较怀念小时候枞阳陆家湾的老龙灯会。听爷爷奶奶说陆家湾老龙灯会是枞阳县枞阳镇的陆家湾及周边地区传统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余年。陆家湾龙灯属于板龙,共12节有13根顶棍串联而成,龙灯每节须点上香烛,自请龙之日起,烛火不能熄灭,由专人看护替换。陆家湾龙灯有诸多表演,大多己失传。现有套路有倒板,螺丝。旋顶、金龙抱柱,龙舞四门。顺进反出、头招尾招和黄龙出洞等。陆家湾龙灯正月初七、十四不出灯,十三正灯,一般在正月十八上灯复,上灯复是在长江边的矶头上,火化龙皮送龙上天。龙架依旧供奉于龙屋,每日初一、十五均有香客慕名前来进香拜谒。

  关于老龙灯会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唐末时长江发洪水,漂来一付龙板。小湾的渔民捞得龙头,大湾的渔民捞得龙板,各自供奉家中后,小湾的龙头被大湾村民抢得,由大湾组织掌管。成立龙灯队。但龙头确实是小湾先得,经协商龙灯以小湾为娘家,每年初二出灯必先去小湾拜年。

  陆家湾老龙灯会具有浓郁的民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寄托着广大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美好愿望。

  虽然前几年开始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已经取消了龙灯会,但爷爷奶奶还是经常会提起我也记忆深刻,这就是家乡的龙灯会。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3

  夜幕悄悄降临,我们一家人来到屋子的后院,准备一边烧烤,一边欣赏那八月十五的月儿。

  我一边等着月亮出来,一边吟唱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吃着羊肉串望着天空,心想:月亮怎么还不出来啊,难道它今晚不打算出现了吗?

  “大家快看,那带着一圈圈金环的月亮终于从后山起来了!”弟弟大声的说,大家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甜美……

  月亮姐姐先是金黄黄的,徐徐的`穿过一缕缕青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突然,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

  “白了,又变白了。”我笑着说。它傲然的、高高地升起了。它圆的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道道日光。

  啊!皎洁的月光,你引起了多少人的想象。

  就在这时,爸爸大叫起来:“糊啦,鸡翅烧糊了呀!”我大笑,哎呀!爸爸太沉迷月光了呀!

  我,多想和嫦娥作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那可爱的小玉兔啊……

  可你又那么遥远,我多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欢乐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那么高;我想用长虹架起一座彩桥,去探望你这个地球娇女,可当彩虹出现时,你却不知在何方......

  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觉得真的好美,好美……我又思念在香港的爷爷奶奶,此时,他们在做什么呢?难道跟我一样在欣赏月亮吗?呵呵,这几不应了著名诗人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吗?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4

  家乡民俗——拔拔灯我的家乡在南安市英都镇,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家乡一年中最热闹的不是春节,而是每年的正月初九。

  这一天,家乡的昭惠庙前都会聚集数万名群众,以“拔拔灯”的形式期盼丰年,场面甚为壮观。听老人们讲,这项民俗活动开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几百年了,可谓历史悠久。又逢农历正月初九,下午二、三点,村民们就开始准备“灯阵”。这次,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允许我跟他去“拔拔灯”,我心花怒放。只见游灯者在一条近百米粗大的缆绳上悬挂几十甚至上百盏红灯笼,称为一阵,共有二十多阵。各阵间还穿插着“大鼓吹”、“拍胸舞”、“舞狮”等。二十多阵的灯队排成了一条长龙,前望不见头,后望不见尾,人心攒动。我感觉自己置身于一片灯海之中。夜幕降临时,气势磅礴的“拔拔灯”便开始了,我随着队伍缓缓前进,人潮如流,穿梭于村落之间。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在门口燃放烟花、爆竹,俗称“迎灯”。

  霎时间,鼓乐声、爆竹声、人的嘈杂声汇集在一起,震耳欲聋,好不热闹!抬头一看,空中火树银花,绚丽多彩。转身一瞧,两旁的男女老少笑逐颜开,充满喜庆的'气氛……“拔拔灯”民俗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据说“英都拔拔灯”还荣登全国九大灯会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呢!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5

  农历正月半称元宵节,又名灯节、上元节。

  旧时每逢元宵节,各家多吃米粉圆子。小粒无陷者为“糖圆”,大颗有陷如白果、枣泥、油水的称“元宵”。

  晚间家宴后,外出赏月观灯。

  入夜,火树银花,城门大开,大街小巷到处彩灯游动,处处敲锣打鼓。

  当时有首儿歌描述常州元宵节灯市的.盛况:“甘棠桥,对鼓桥,鼓楼对着庙门口,镗镗镗!灯来哩!灯来哩!什么灯?一团和气灯,二龙戏珠灯,三元及第灯,四面如意灯,五子夺魁灯,六角风菱灯,七子八婿灯,八仙过海灯,九莲灯,十面芙蓉灯,镗镗镗,灯来哩!后面还有一条老龙灯。

  据说在太平军攻克常州后,每逢元宵节,“圣兵”敲起“太平军锣鼓”欢庆新春。青云坊两侧楼上,太平军男女“圣兵”化妆演唱滩簧,军民同乐,往往通宵达旦。这天,街头巷尾常有五七人一起,手提锣鼓,边敲边行,俗称“浪街元宵”。妇女夜间结伴到郊外或村外走三座桥,来回路线不能重复,称“走三桥”;有的途中摘一把初出夜的菜,拭衣领,称为“解发腻”;乡间姑娘还把扫帚、竹枝等用麻茎扎成一丈高的芦炬,在田间焚烧,谓“照田财”,以占卜干旱和雨水的情况。

  现在呢?每逢元宵节我们还得保留晚上吃“糖圆”或“元宵”的习惯,吃过晚饭,还会去街上参加元宵节灯会,猜灯谜。回家还能看元宵晚会呢!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6

  花灯民俗文化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在这天,人们会放花灯、舞狮、舞龙、踩高跷、打铁花……

  节前,爸妈带我和姐姐回到了老家。节日那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被屋外吵闹的炮声和大人们的谈话吵醒。姐姐催促我快快起床去外面玩。我立马洗漱一番,跑到外面一瞧,果然在老家过节氛围就是不一样。大街上到处都是人,我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忽然听到一声叫喊:“大家快看啊!”我心想看什么?心中充满了不解,于是我随着大家的`脚步向人群中走去。原来是踩高跷啊!一个个表演者穿红戴绿,踩着高跷行走自如,还不时地扭起了秧歌,仿佛是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为节日增添了喜庆。

  “看!那有舞龙的!”顿时,人们像潮水一般迅速地转移到了下一个地方。只见舞龙人把两条龙舞得欢蹦乱跳,栩栩如生,好像真龙就在我眼前飞舞一般,多么有灵性啊!听姐姐说,舞龙意味着来年风调雨顺,消灾降幅,得到龙的庇佑。

  街上还有卖各种各种炮竹的,有鞭炮、摔炮、窜天雷、烟花,当然我也抵挡不了它们的诱惑,买了很多。一回到家,我就忍不住在门前放起鞭炮啦。“啾!”“砰!”炮声不断,我心中的欢喜也不断。

  晚上还有花灯展览,一个个可爱又美丽的花灯在眼前闪烁,使我们眼花缭乱。最后去看的是打铁花,那铁花飞射到在空中,像一颗颗闪耀的星星在眨眼睛。

  这就是我老家的花灯民俗文化节,真是热闹非凡,令我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