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标语文教案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标语吧,标语具有在理智上启发人们,在情感上打动人们的作用。那什么样的标语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标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1
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2.导人
3.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4.诵读课文教师教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7.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第二课时
一、《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二、《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师:昨天啊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多音字“间”的读法并组词,理解间隔的意思)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书上找一找。(脱鞋绾裤,理解绾的意思)
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必须(脱鞋绾裤)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并再次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自主寻美,体会情感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听要求: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描写人们走搭石的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注意多音字“行”的理解)
A、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还有几个新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我们来读一读。怎样的动作叫协调有序呢?(生自由回答)
B、我们合作读读,老师读前面的,同学们读“抬起脚来”,老师读后面的,你们读“紧跟上去”。明白了吗?试一试。(读时速度渐快)
c、没有人踩脚,也没有人掉进水里,是有人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大家的动作那么的整齐,配合得如此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依次解释清波荡漾、人影绰绰并有感情的读。
2、一行人走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谦让)
假如一位“老人”和一个“青年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并请同学上来表演这个情景体会这一美好品质)
(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
1、每天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走搭石,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样的人走搭石呢?人们又会怎么做?(抱着小孩的妇女、帮她把孩子抱过去)
2、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家乡人的美好品质。其实会有很多很多人来走搭石,尤其会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走搭石。请同学动笔写一写。请用上“假如来走小溪边,家乡人会”这样的句式写上一两句就可以了。
【总结本课,布置任务】 看到这一道道风景,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写搭石、赞搭石吗?(他还赞美了家乡人的美好品德)所以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师生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你能从平常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吗?请把它写下来,注意把小事的细节写清楚。
【板书设计】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准备:搜集自己准备讲的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天都发生着数不尽的事情,从国际时事动态,到国内新闻,让人目不暇接;每天都会产生道不完的科学成果,从航天飞机一次又一次的宇宙探素,到生物工程的突飞猛进,使人眼花缭乱。大自然中,植物奇闻,动物轶趣,有太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了解。在我们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大家了解的奇妙的世界。
小组交流
1.交代讲述、倾听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内容。
3.组内成员以新闻发言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信息,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出的最佳发言人。
2.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也可以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大量自己搜集的资料。你们每个人介绍的内容,就像打开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了解到的是色彩缤纷的世界。这么多的信息,你们是从哪里搜集到的,请同学们谈谈。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这么喜欢交流信息,那我们办一个世界真奇妙小小电台,利用课前时间发布信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
习作
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外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压抑已久的委屈让你时刻苦恼不已;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你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让你觉得愉快舒服的,有让你觉得别扭难受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这次习作就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现在请大家读读习作提示,看看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开启思路
1.播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瑰丽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在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写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试写初稿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评议初稿
1.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了解有代表性的习作。
2.请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赏析优秀片段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段,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修改习作
1.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写习作。注意书写工整。
展示优秀习作
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贴在展示台上,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我的发现
读一读
1.请同学们各自轻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教。
2.开火车轮读词语。
想一想
读了这些词语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比一比
1.根据这些词语的规律,你还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现在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如事事如意、官官相护、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念念不忘、闷闷不乐等)
2.比赛速记:一分钟时间读记,看你能记住多少词语。
说一说
任意说一句话或一段话,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轻声读每组词语,要求读正确。
2.投影打出词语,请学生轮读。
3.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
4.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条中的12个生字。
5.朗读巩固。
6.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古诗,很多古诗的内容是反映纯真的友情、浓浓的乡情和永恒的亲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诗句,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
4.品味这些诗句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7.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如,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反映送别的诗句等。
趣味语文
故事引入
有一对夫妇,丈夫嗜烟成癖,妻子屡劝丈夫戒烟,总不见效。一天,妻子灵机一动,吟了一副叠字联劝他:根根支支抽抽扔扔张张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丈夫听到这副对联,沉思良久,发誓戒烟。他拟了一副拆字联自勉:信是人言,本与取信于人,必然言而有信;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故事中的那位妻子以叠字联进一句忠言,丈夫以拆字联立一句誓言。这一个忠言、一个誓言,可谓妙趣横生。说到言还有很多有趣的不同的说法。(出示主题──说言)
说言激趣
1.猜一猜: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
精炼著名的话叫──?
宣誓所说的话叫──?
临走写下的话叫──?
2.读一读。
a.自主轻声读课本中的内容。
b.指名读。
3.想一想。
类似的话,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如毕业之际,送给同学的话叫赠言。
a.小组说。
b.全班交流。
拓展活动
1.说笔。
与写作有关的笔,也有很多有趣的说法。如,替别人写文章、写信或其他文件,叫代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埋伏的线索叫伏笔;临死前最后写的文字或字画,叫绝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字画不好,叫拙笔等等。
2.课后积累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有趣的话题,收集在成长记录袋里。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4
通过《夜莺的歌声》的教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1、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2、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3、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可在准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理清脉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⑵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
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⑴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⑶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设计意图: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像,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阅读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14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10个,会写13个生字。理解“掌声、文静、愿意”等词语。
⒊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问疑:
⒈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
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⒊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⒈请小朋友带到刚才的问题认真的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
⒉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
⒊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组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⒋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⒌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⒍读过课文,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⒎理解词语。
⒏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的正确、流利了。
大家还要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大家学的'很好。课后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抄写生字
⒈读准课后要抄写的生字。
⒉播放轻音乐,学生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⒉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⒊班级反馈,指导朗读。
⑴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叫晓英的同学,他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
①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地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在。
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③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地原因。
⑵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的小朋友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①小英为什么把头低了下去?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原因。
⑶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他的样子。"眼圈红了"说明小英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的复杂的心情。
⑷那掌声使小英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感到了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⑸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地掌声下微笑着走下了讲台。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是感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
②练习朗读。
⑹他不在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见了学校的舞蹈房……
①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小英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②练习朗读。
⒋有感情的朗读第1~6自然段,说说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⒌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总结全文:
⒈听课文录音。
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⒊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难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
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练习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 师生共赏:
1、 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 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 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 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 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 友情链接
作业 布置:
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学习重点:
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居里夫人画像及简介(或播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录相片)。
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明确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1、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
2、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 呵责()蹂躏()猝然()眺望()
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致力--专心致志--
盛名--蹂躏--呵责--
逆来顺受----迷醉--沉醉--
品味思考: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俭朴 重大发现 保持安静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探究研读:
1.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①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
②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③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
④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⑤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⑤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神,
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拓展延伸:
在缅怀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伟大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意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4.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5、学生自由谈谈对文章语言的看法。(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点拨:文章语言的质朴、真诚,表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师总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一样。我们已经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巩固训练:
①完成思考练习二。
③课后练习二。
课后记:本文是翻译作品,在理解时有些难度,在学习是不必面面俱到。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交流,学习课文生字词,读通、理解课文;
2、概括人物特点,合作交流,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彼此对应、对比映衬的写法;
3、试写空城计用意,转化语言,推荐名著,激发阅读兴趣。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见识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历来被看做是智慧的化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他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孔明智退司马懿 齐读
二、检查课前预习
1、检查阅读
同学们在课下都自学了这个故事,我们首先进行朗读展示,为了一会儿展示得更精彩,再来认真地练读一遍课文吧! 学生自由读。 谁想给大家展示一下?(指一排学生读)
师适时解决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朗读作出恰当的评价。
2、检查大意过渡:同学们知道吗?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就是理解文章的大意。我们已经学了三篇文言文了,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大家在自学时都采用了哪些方法理解了课文大意的呢?
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回答: 看课下注释、多读几遍、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采用一人主说,其他三个同学用心倾听,随时补充。 小组交流(质疑、解疑)
三、理解重点句子
过渡:大家到底理解得怎么样,是否字字句句理解的都很到位呀,老师挑几个难理解的句子考考大家,怎么样? 1、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2、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你想象一下,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众官都惊慌失措,诸葛亮会怎么表现,这几句话该怎么读?自由读,指名读2、齐读)
3、再来看第三句:3、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谁来讲? 这里边的“汝辈岂知?”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该怎么读,谁来读读试试?读全句。一起来读读。
师小结:这么难的句子大家能理解的那么到位,还能读得这么好,看来呀,同学们都在用心品读这个故事了。大家有没有发现,整篇文章都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学生不难说出全文是围绕“智”字来写的。)
四、品析人物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诸葛亮的“智”都体现在哪里?(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
生可能会从以下几点评赏
1、众官“尽皆失色”和孔明的登城望之。(临危不乱)
2、“教旌旗尽皆隐匿……吾自有计”(布局周密)
3、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且笑容可掬。(镇定自若)
4、“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神机妙算)
师小结:是啊,诸葛亮的“智”就是体现在了临危不乱、知己知彼、布局周密上,靠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多次被艺术家们搬上了荧幕,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这个电视片段啊?
这个片段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再次走进诸葛亮,体会他的大智大勇。)
好书不厌百回读,文言文更应该如此,现在,在这铮铮的古琴声中,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点古琴曲)在古乐声中美美地读一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你知道吗?
谁能给大家讲一个?(三气周瑜、木牛流马、火烧赤壁、锦囊妙计等等)指生讲故事
除了诸葛亮以外,《三国演义》中还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呀?
指生结合课下积累谈一谈
师小结:我建议同学们课下再读《三国》,去领略更多人物的英雄本色。我希望大家尽量读原着,真正地去亲近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9
难忘的启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我的老师》。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板书:知识做人
看到这两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难忘的启蒙
启蒙是什么意思?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令作者难忘呢?
3、作者在文中写与了哪些令他难忘的事情?
板书:抗日演讲两次批评宽容逃课
二、学习课文、体会内容
(一)抗日演讲
1、哪些段落写了抗日演讲?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3-5自然段,可以用心读读,可以拿笔圈画,也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想想这部分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
2、指名交流板书:爱国
引导: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们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3、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老师们显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勇气,怎么不令学生敬佩?
齐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两次批评
1、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
2、指名交流
“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在告诫我什么?板书:正直诚实
为什么老师说“对我来说,丙就是不及格”?这句话告诫我什么?
板书:勤勉
3、对我的过错老师丝毫不放过,表现了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名朗读老师对我的批评
4、丰富插图内容: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根据课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师对我某次批评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受到批评后,我对老师说了些什么?
5、虽然隔多年,但这样的批评作者还是刻骨铭心。同学们,你在的小学中有类似的情景吗?
回忆、交流
(三)宽容逃课
1、对学生的`教育,老师一向很严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师对我们上日语课特别宽容,为什么?
2、联系课文讨论,体会老师爱国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读:正因为启蒙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向往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后来,作者沙健孙也走上了启蒙老师走过的路,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我站在讲台上――――
2、理解重点句:既然我的老师……开花结果呢?
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齐读这句话
3、这一段与哪一段相互呼应?
指名朗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4、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满怀深情。
三、欣赏歌曲、升华感情
1、的确,儿童纯洁的心灵就像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启蒙老师播下怎样的种子,就会获得怎样的收获。钱老师今天之所以站在讲台上跟你们上课,也深受我的启蒙老师――杨老师的影响。我也经常想起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带来与大家一起欣赏,让我们把这首歌献给天下所有的启蒙老师。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10
新来的王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难点: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打开书本P129页,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撇撇嘴(piě)折叠(zhé dié)自顾自摇摇头
齐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差生(chà)
①齐读
②学生点读巩固
③释词促解(资质平庸)
④运用词语造句
⑤齐读巩固
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仔细认真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读蔡林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的学生”。
①学生举手回答②齐读③理解加着重号的词语
④想一想“这是一个的学生”
⑤有感情的齐读
2、导读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①分角色来模拟对话。
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读句子
(二)解读王老师
1、谈话:蔡琳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
2、面对蔡琳,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而老师?
这是一个的老师。
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3、出示差生档案
①齐读差生档案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
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定有很多老师给过我们支持、帮助与鼓励。在即将离开恩师的时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内心最真挚的话语。
老师,我想对您说
六、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吧,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七、布置作业。
将课堂上交流的资料整理成文章。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1。出示图片或CAI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3。师描述激情: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重点指导:楼梨
3。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
2。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
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
3。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滚
六、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心潮汹涌激荡)
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3。学生汇报
(1)重点学习第二节。
A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B补充《飞夺卢定桥》中有关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2)指导朗读第二节
4。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三、作业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我体会到:
2。“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壮观的景象,想到英勇的红军,你会高声歌唱: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红旗火光
铁索弹雨英勇无畏
火网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
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感受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要求是发明创造的动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受果农的喜与忧。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满是成熟的果子,那一串串、一颗颗惹人喜爱的果实,可把果农们乐坏了,我们去果园看看吧!
1、出示果园图片。
2、师:同学们,动脑筋想想看,果农们为什么会这样高兴呀?
(水果丰收了果子卖了能赚钱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高兴……)
3、师:是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眼看着可以赚到很多钱了,可是这时果农们却发愁了,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语文书99页,正确、流利朗读第1自然段,为什么果农发愁,用“____”划出来。
(1)抽生回答。
出示:要是果子从树上摘下来,要把它们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实在忙不过来。
(2)师:听你们这么一分析,老师也觉得果农们确实太忙了,要做的'事又太多了,那大家帮果农们想想办法吧?
(请人帮忙——不错的主意!
请果园机器人帮忙——你会用高科技了,真了不起!)
(3)师:是呀,我们可以请果园机器人来帮忙,在认识果园机器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机器人的介绍。(出示投影)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24课《果园机器人》,去看看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他有哪些有趣的地方?神奇的电脑又是怎样指挥他工作的?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出示课题:果园机器人
二、研读2、3自然段,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利”与“弊”。
1、师:果园机器人让果农们又高兴又发愁,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往下读课文吧!
(1)出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果园机器人怎样带给果农们快乐?用“~~~~”划出来。
(2)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师:这个句子里描写果园机器人动作的词语有哪些,圈出来。
(摘、装、运)板书:摘、装、运
师:你觉得这个果园机器人怎么样?
(聪明、能干、厉害、有条理、听指挥……)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它的这些特点的?
(成熟、整齐、指定)
(3)抽生读齐读
2、师:同学们,这些果园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真是果农们的好帮手啊!可是果农们还是不太满意,这又是为什么呢?
(1)出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果农们为什么对果园机器人还不太满意?用“~~~~”划出来。
(2)抽生交流汇报
出示:如果没有电,他们是要“罢工”的,果园那么大,到处是果树,不可能让机器人拖着长长的电线走来走去。
(板书“罢工”)理解“罢工”拟人手法
这样为什么不行?
(电线要很长走来走去会把电线绕到果树上去了……)
因为电池的电很快就会用完的,没电了,机器人就会“饿倒”。让果农们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老人对海鸥和海鸥对老人两方面的描写,用几幅动人的画面,抓住细节,传达出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和震撼人心的亲人般的情谊。很多学生养过小动物,对于动物富有灵性的表现有一定的体验积累,同时还学习过几篇反映人与动物深厚情谊的文章,如《珍珠鸟》等,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上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这些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想让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达到能令学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有一定难度。
处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那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边读边想,提出问题;读文章,想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表达效果等,要在本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巩固和熟练运用。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鸥真情。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展现老人与海鸥深情的画面,抓住海鸥的外在表现体会海鸥的内心世界,深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初步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
3、懂得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酝酿人鸥亲情。
1、齐读课题,从课题入手,初步认识到老人与海鸥的特殊关系,为后文的学习营造“意想不到”的氛围。
2、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语言,感悟人鸥亲情。
1、人与动物的故事读过很多,但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还是带给了我们一份与众不同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走进课文,默读1——13自然段,用横线画下那些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2、生自学后交流。
3、为什么海鸥和我们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唯独和这位老人这么亲密。再次默读这几段,看看老人的哪些举动打动了海鸥的心,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4、生默读思考,圈画批注。
5、交流重点语句。
预设一: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欧送餐,跟海鸥相伴。
(1)指导学生在读中抓住“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褪色”等词语,感悟老人生活节俭,但却数十年如一日来喂海鸥有多么不容易。
(2)老师补充介绍喂鸥老人生活拮据的故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份与众不同的爱。
(3)小结:老人无私的付出,一定打动了海鸥的心。
预设二: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1)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最令自己心动的细节,体会老人对海鸥无微不至的照顾。
(2)也许打动海鸥心灵的还有老人的这份细心。正是这份细心的呵护,才换来了海鸥的信任,也才有了这样一幅颇富诗意的画面。指导朗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读出老人与海鸥默契、和谐的美。
预设三: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理解“亲昵”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有谁亲昵地跟你说过话。
(3)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也用这样的语气、语言对海鸥们说说话。
(4)小结:这亲昵的语言里全是关爱,海鸥怎能不被打动呢?
6、师小结:在老人眼里,海鸥还仅仅只是鸟吗?
(三)读写结合,体悟人鸥亲情。
1、师动情地渲染老人去世的消息,引导学生画出最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景。
2、海鸥不能像人一样说话,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化成了动作,找出文中海鸥的语言。
3、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作后面海鸥的语言,体会海鸥悲痛、不舍的心情。
4、动笔将海鸥想对老人所说的话写下来,读给老人听。
(四)总结全文,引发人生思索。
1、故事学到这儿,还觉得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吗?
2、送给学生本文作者邓启耀的话——“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像亲人一样
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新课标语文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会学生浏览阅读的方法。
3.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4.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
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在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注意到大兵和赵卫国合说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了吗?,那这个相声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根据目标学习全文
1.自己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交流:(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交流,小结: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
(1)同桌分角色读
(2)找伙伴分角色读
(3)师生分角色读读
5.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6.听两个精彩的相声段子
7.看一个你们自己搜集的相声。
(四)交流相声语言特点
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看了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五)演一演
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一演,评一评谁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六)总结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时时提醒自己文明地与人交流,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
五、教学结束:
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