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2 12:02:00 标语 投诉 投稿

新课标语文教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标语吧,标语起着警示人们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标语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标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标语文教案

新课标语文教案1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新课标语文教案2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编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作为略读课文,北师大版、语文A版、长春版六年级上册作为精读课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作为略读课文。不同年级教学各有不同侧重,但都从小说这一文体展开。

  《小英雄雨来》一课:

  (1)在人物形象方面,典型人物——雨来通过行动、对话的正面起笔,鬼子的侧面烘托(多种描写手法)塑造出一个顽皮、爱学习、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

  (2)在故事情节方面,紧凑而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在环境描写方面,三次自然环境描写——渲染紧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及结果打下基础。

  《小英雄雨来》中的典型人物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50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周立波连连称赞这篇小说写得有骨头有肉,非常值得一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对于一篇3千多字的中篇小说,在四十分中的五年级课堂需要做的是:一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之一——概括小标题(概括法、引用法);二是了解小说完整的故事情节;三在故事情节中展现人物个性的基本方法;四是感受文学语言,复述故事。运用提问、对比、图示等策略为学生开启阅读中篇小说乃至长篇小说的.钥匙。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基于文本材料推导观点的能力。

  2、学习提炼小标题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3、借助情节图了解小说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及其完整性,【教学重点】

  学习提炼小标题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借助情节图了解小说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及其完整性。

  【预学要求】

  1、第一次阅读《小英雄雨来》,你用了()分钟。

  2、你觉得《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与你学过的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

  3,熟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现代汉语词典》。

  4、读了《小英雄雨来》,你最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课前热身】

  了解预学情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学,初识“雨来”。

  1、齐读课题。

  2、交流预学感受:

  你觉得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用一个词概括。

  3、全班分享预学感受。

  二、方法指引,提炼小标题。

  1、限时3分钟,跳读检索。

  课文哪些章节让你直接看到了雨来的小英雄形象?

  2、聚焦第三章节,概括主要内容。

  默读第三章节,简要地说说写了什么?

  3、遇到困难,方法指引。

  (1)教给方法: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进行概括;

  (2)学生尝试概括,遇到用词困难;

  (3)借助字典区别“保护”和“掩护”的意思,达成共识,形成板书:

  掩护大叔

  (4)把“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写在章节号下可以做“小标题”。

  4、运用方法,概括第四章节。

  (1)尝试完成第四章节小标题的提炼。

  (2)全班交流,依据文本探讨用词。

  ①汇报,搜集。

  和鬼子斗争智斗鬼子勇斗鬼子……

  ②形成问题,读文探究。

  “斗鬼子”已经达成共识,如果要在“斗鬼子”的前面加一个字,让人一看就知道斗鬼子的过程,你会加什么字呢?

  板书:()斗鬼子

  A检索信息,做好记号。

  B整合信息,比对阅读。

  日寇: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雨来:不上当不屈服机智勇敢

  C总结方法、形成板书。

  (勇)斗鬼子

  掩护大叔

  ③强化概括小标题的用词:整合信息,琢磨用词。

  5、默读其他章节,运用方法概括。

  (1)自主默读,拟一、二、五、六章节的小标题。

  (2)同伴交流,琢磨用词。

  (3)指名补充板书。

  (4)全班研讨,修正版书。

  (勇)斗鬼子

  掩护大叔()()

  ()()跳河逃生脱险得胜

  水性好上夜校

  6、总结概括:现在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用一个词概括。

  三、梳理情节图,探讨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1、讨论:文章的一、二、五、六章节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1)文章的一、二、五、六章节可以删去吗?

  (2)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2、完成板书的情节线,了解小说故事情节独立又互相联系,构成跌宕起伏的完整故事。

  四、回顾全文,延伸课外。

  再读小说,关注环境描写,思考: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新课标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了解母亲 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作为学者的胡适在自己的传记里是怎样写自己母亲的'呢?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语言记叙了母亲含辛茹苦地教育子女的几件事,我们来学习本文,体会一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学习这篇文章,或许你会受到人生的教育和启迪。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请找出有关事件,然后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复述故事情节。

  a.每天叫我早起,谆谆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一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e.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一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f.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侮辱

  三、研讨人物

  1、四人一组讨论: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教师结合分析,说说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为什么说母亲是慈母兼任严父?

  2、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本文行文质朴自然,饱含深情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

  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问题探究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合作探究明确)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新课标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练习概括各段大意,归纳天鹅的几个特性。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会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读八个生字。

  2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动优美的语言,反复品味,积累、学以致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并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教学准备:天鹅的图片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言引入新课

  二、精读品悟

  1、由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笔下的天鹅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用笔画出来。

  2、把握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再串联起来就是 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介绍天鹅的科学小品,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天鹅在水中那优雅的姿态、妍美的形状、优美的歌声等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鸟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3、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生思考:哪句话是中心句?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汇报:从侧面和正面反复强调天鹅的优雅妍美。出示幻灯片并指导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天鹅的'优雅妍美

  4、仿照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第二段。

  (1)自学要求:出声朗读,把你学到的知识写在书中相应的位置。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

  (3)借助图片让学生感受天鹅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并指导朗读。

  5、学习第三段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找出中心句、过渡句;从哪些词句看出天鹅酷爱自由;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学生汇报交流。

  5、齐读最后一段。

  (1)这段运用了什么手法?

  (2)天鹅临终的歌唱具有什么意义?

  三、回读赏析

  同学们,你们觉得天鹅仅仅是一只鸟吗?更像什么?师生共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用格言总结: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板书: 天鹅

  优雅妍美

  善航者

  酷爱自由 托物言志

  神奇歌手

新课标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读写 1 个生字(洛);能正确读“意万重”的“重”字; 能正确理解并记住“见秋风”、“意万重”、“复恐”、“行人”、 “开封”的意思。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正确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记住“洛阳 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

  3.能背诵《秋思》,并默写出来。 4.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受古诗词的韵律 美,语言美。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理解每句诗,有感情地朗诵《秋思》,通过背诵、默 写积累诗词语言。

  教学难点:

  能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

  课前预习:

  自由读一遍《秋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泊船瓜洲》,这一节课呢,我 们接着学习第二首古诗《秋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同学们一起朗读 1 遍《秋思》。(若发现学生有哪个字读不 准,要及时纠正。提示多音字“重”)

  2.解题。 师:同学们,“秋思”的“思”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对,“思”是“思念”的意思,那“秋思”就是——秋天的 思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思念什么?(板书“思:思念”,要求学生记 下来。)你们认识作者张籍吗?(PPT 展示,读一遍) 好,那么,作者在秋天到底思念什么呢?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 一起来到洛阳城。好,大家一起读《秋思》。

  3.自学古诗,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PPT 展示

  自学要求

  1.读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3.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

  师: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前两句诗句的意思吗?

  师:嗯,这位同学理解得很正确。(PPT 展示这两句诗的意思, 并要求学生读 1 遍诗的`意思,并抄在课本上。) 那“见秋风”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知道吗?

  师:“见秋风”不是看见秋风,秋风是看不见的,但秋风是可以 感觉到的。所以, “见秋风”是“秋风初起”的意思。 (PPT 展示“见 秋风”的意思并要求学生记下来。)

  师:那“意万重”是什么意思?

  生: 师:对,“意万重”的意思注释里面有。同学们,咱再一起读 1 遍第一、二句诗和它的意思。

  师:接下来,同学们一起读一下第三、四句诗,好吗?

  师:同学们知道“复恐”是什么意思吗?(板书:“复恐:又害 怕。”)

  师: 同学们理解后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吗?四人小组交流合作解决 诗句意思。

  生: 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理解?(等学生说完,再 PPT 展示 后两句诗意,让学生齐读一遍诗意。) 师:嗯,对。就是这个意思。

  4.同学们真棒,都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到底他们“说不尽” 的是什么呢?同学们想一下诗人与行人之间会说什么呢, 四人小组进 行角色扮演。前后桌交流之后,我们请其中一、两组同学作为代表扮 演给我们看。

  5.诗句的意思我们已经懂了, 那么作者在秋天到底思念什么呢? (PPT 展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首先,整首诗读 1 遍。

  2.再试着两句两句地背诵,然后是整首背诵。(先要求同学互 相背诵,再让全班一起背诵。)

  四、布置作业

  抄写2遍《秋思》,熟背并要求第二天默写《秋思》。

  板书设计: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新课标语文教案6

  一,找春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过程与方法

  3、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春天,通过朗读、理解、感悟去体会春天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5,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6,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7,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8,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新课标语文教案7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2、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学习重难点

  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

  3、课件准备(非洲风情录像片断)。

  4、设计学生的学习单和书面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音乐声中以课件的形式翻阅非洲风光、非洲动物、非洲人的生活及非洲艺术的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质疑文题

  1、导语:同学们,17世纪英国名作家汤玛斯布朗曾经写道:人类总是向外追寻那原本就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奥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

  2、资料交流: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对非洲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针对课题质疑。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说明非洲是彩色的感叹句。生感情读这三句子: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2、再次浏览课文,想一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把课文中那些表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勾画出来。

  交流:植物、动物、生活、艺术。

  关键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三、合作交流,深悟文情

  (一)初悟非洲风情。

  1、导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孕育了这样一个彩色的世界?

  2、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3、教师激情引导:如果你刚踏上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沐浴在这样明亮的阳光之下,看到的是蓝得如此单纯的浩瀚天穹,感受到的是这种炽热的原始。你想对非洲说什么?

  4、指名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体会之后,互评,在评论的基础上再朗读。

  5、师:是的,一踏上非洲的这片神秘的土地,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原始、强悍、粗犷而热烈的气息。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一小节,再次感受这种不同寻常的美丽!

  6、学生再次朗读第三小节。

  (二)深悟非洲风情。

  学生交流汇报刚才的学习情况。

  彩色的植物世界:

  1、你从哪里看出这片蓝天之下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呢?

  2、交流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何处,并感情朗读。

  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下句子:

  (1)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到处是绿色,处处是花海。

  (2)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放的花朵比绿叶还要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3)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成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

  (4)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像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3、教师小结:是的,作者抓住了非洲许多树也开花这一特点,写出了非洲植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彩色的动物世界:

  1、导语: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2、在非洲彩色的动物世界这一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

  3、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引导朗读以下句子:

  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不住地发出赞叹。这还是凝固的色彩呢,你若到盛产蝴蝶的刚果奥旺多省,置身于五彩缤纷的蝴蝶世界,细细聆听这彩色小天使飞翔的轻微音韵,简直如同步入仙境。

  4、资料交流:说说你所知道的非洲彩色的动物世界。

  5、引语:人们曾说:非洲是上帝创造的伊甸园,这里是植物的乐园,也是动物的天堂。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就在非洲!

  6、课件展示非洲的野生动物。

  7、小结:非洲的动物多种多样,作者无法面面俱到地描述,所以抓住了自己印象最深的蝴蝶来写,详略得当,写出了非洲动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彩色的日常生活:

  1、导语: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2、学生交流读书方法,如:

  (1)抓关键词理解;

  (2)找出写得最美的句子进行体会;

  (3)给自己提问题而后找答案等。

  3、相机引导:作者通过花花绿绿的衣服、五光十色的食物、绿树红花掩映的住房和五颜六色的宾馆,来体现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

  4、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引导感情朗读以下句子:

  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穿花衣服,妇女则更讲究颜色的搭配,喜欢颜色有较大的反差,那些蓝底白花、黄底红花、红绿相间的大花布,最为畅销。你在节日的市场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花花绿绿的衣服交汇成的彩色河流。

  5、资料交流:你还知道非洲哪些彩色的日常生活吗?

  引语:炽热的赤道骄阳孕育了这一方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他们以自己的热情奔放营造了七彩的生活。

  6、课件展示:非洲的日常生活。(普通三轮车夫艳丽的衣着及市场人群多、食物多样化,突出其五彩缤纷)

  彩色的艺术:

  1、导语: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造就了彩色的非洲艺术。

  2、学生交流最令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彩色的绘画、彩色的工艺品、彩色的音乐、舞蹈,来体现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3、资料交流: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非洲的工艺品吗?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非洲舞蹈吗?

  4、引语:人们常说,非洲舞蹈是非洲艺术的灵魂,非洲的舞蹈质朴、清纯、火热。请同学们朗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

  5、学生朗读:如果你有幸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旁那穿着花衣裙欢跳的人群,不,那是流动的、五彩的旋律,你就会更深地领悟非洲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6、这就是激情似火的非洲舞蹈:课件展示非洲舞蹈的录像片断。

  7、这就是非洲舞蹈的魅力,它让人激情洋溢,热情似火。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共同传递这份豪爽,这份激情!

  8、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句话。

  (三)总结风情感悟。

  1、导语:这激情洋溢的舞蹈,来自舞者的心灵。它诉说着非洲的彩色的非洲。

  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学习重难点

  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自由谈谈对非洲的印象。

  2、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

  二、整体感知,了解非洲的彩色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出示句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1)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

  (2)朗读句子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4、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概括:

  (1)非洲的蓝天、骄阳是彩色的:

  (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3)非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4)非洲的艺术是彩色的。

  5、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找出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深入阅读,体验非洲的彩色

  1、色彩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再仔细地朗读课文,划一划: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花之多,花之艳?

  ①出示句子: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高擎和绽开两个词妙在哪里?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写出了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出示句子: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花树的妙不可言妙在哪里?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你仿佛听到这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在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会做什么?你想说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最难理解的句子是哪一句?

  ①出示句子:那些蝴蝶经过防腐处理,制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

  蝴蝶变成了工艺品,它们彼此的颜色怎么还会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呢?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会目不暇接?

  小结:当无数的色彩斑斓的蝴蝶一下子全部呈现在你眼前时,灯光、蝴蝶的色彩,交相辉映,纷纷映入你的眼帘,你一会儿看这朵,一会儿又看那只,眼花缭乱,所以种种色彩就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了。

  ②有感情朗读,把蝴蝶的多,色彩的美,你的眼花缭乱表现出来。

  (3)自由读第七自然段,非洲的音乐、舞蹈和非洲人的性格怎么也会是彩色的呢?

  ①展示非洲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印象。

  ②强悍而热情的非洲人用他们的奔放的舞蹈在向人们说着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四、创设情境,介绍非洲的色彩

  1、自主作业:

  (1)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展示非洲的色彩斑斓;

  (2)摘抄描写非洲的优美的文句。

  (3)请你当一回导游,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介绍非洲。

  2、总结:非洲是一方热土,他古朴、自然、美丽;他吸引了世界人的目光,他更呼唤人们对和平的心态对待这片淳朴的土地;非洲人正渴望你伸出友谊之手,共同保护这片奇异的土地。

新课标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趵突泉的特点,感受趵突泉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融情与景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模仿“融情于景”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看来都去过不少地方,你都去过哪,有没有什么景色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呢?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课前谈话)

  走进课文之前,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ppt)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尤其是趵突泉,位居七十二泉之首,被当年的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泉”。这么美丽的趵突泉在老舍笔下又是一番怎样的美妙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趵突泉,跟老师板书课题:趵字,左窄右宽,是跳跃、踊跃的意思,再写突泉。

  现在,让我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趵突泉的?

  二、整体感知:

  1、自学反馈。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趵突泉的?(泉水、大泉、小泉)板书。

  各有有哪些特点?请到文中去找一找。

  交流:清浅鲜洁

  纯洁,活泼,鲜明,永不疲乏,神秘

  有趣

  三、感受大泉: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老舍的脚步先去大泉领略它的`神韵所在,请同学们先读读描写大泉的这段话感受下大泉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你觉的大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书本中的语句回答。

  预设1: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读了这句话,哪些词语让你印象深刻?

  (1)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春夏秋冬都在翻滚着,日日夜夜一刻也不停歇。

  读了这句话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翻滚的时间很长)

  (2)能带上你的感受来读一读吗?(个别读)

  (3)数次游览趵突泉的老舍看着眼前无时无刻不在翻滚着的泉水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你只要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就觉得自然的伟大,再不敢正眼去看。

  一起带着我们的感受,读好这句话。

  预设2: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这句话中,哪个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1)“冒”字的字形结构,冒字头两横的注意点。在学习单上写两个。

  (2)理解“冒”。“冒”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钻,跳,窜、涌,流……)

  (3)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为什么要重复用这个字呢?不急着说,把这一段好好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

  (预设: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我们刚才看过图片,第一个泉在冒,第二个泉在冒,第三个泉也在冒,冒冒冒。那如果五个泉呢,冒冒,冒冒冒。乍一听很有道理,仔细一想,有点牵强。但他说出了一点,那就是三个泉同时在--冒。

  (生2: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1、你很有见解,一个冒字让人感觉到永不停歇,三个冒字更是让人觉得冒的时间很长很长了。

  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了七年,阳光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炎热的夏天他去看,它在--,凉爽的秋天去看,它仍在--,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去看,趵突泉仍在--。大部分时间老舍白天去看,它在--,晚上去看,它依旧在--。

  2、读这段文字,你还可以从哪个词语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很长?(永远)

  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几个“永远”?(四个“永远”。)

  你们觉得这趵突泉究竟这样接连不断地冒了多少年,以至于老舍先生用了四个“永远”?

  这趵突泉究竟一刻不停地冒了多长时间了呢?(出示历史资料,加深理解)

  了解了这一点,你能不能再来朗读一下,读出你的感受呢?

  这就是趵突泉,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个别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4、老舍先生不仅写他看到的,也写他的感受,像这样的写法就叫做融情于景。

  (板书:见闻+感受融情于景)。

  我们合作着来读一读,同学们读老舍的见闻,老师读老舍的感受。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四、感受小泉的有趣

  过渡:趵突泉的大泉是如此地伟大、神秘,那么池边的小泉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作者在抓特点写的同时有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受呢?快速的默读第四段,找一找,画一画。

  2、交流

  作者对于小泉表达了怎么样的感受呢?(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

  小泉有趣在哪呢?

  ①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

  将小泉冒水写成大鱼吐水,很有趣;而是还是极轻快地(指导朗读,读出有趣和极轻快的感觉)

  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

  抓住“走”和“歪”,运用了拟人,把小泉写活了(指导朗读,读得有滋有味)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

  “半天、碎了,看,又来一个!”作者的心情变化:从等得不耐烦了,到惊喜,再又来了一个惊喜(指导朗读)

  ④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

  运用比喻,如果说那小碎珠是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那趵突泉就是戴着这珠花的美丽少女,读出这种美感。“

  小泉的水泡就这样姿态万千呈现在我们面前(板书:姿态万千)

  引读:师:面对这姿态万千,妙趣横生的小泉,难怪会说--------

  五、小练笔

  大自然就是一位大画家,也是一位魔法师,在我们宁海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如浙东大峡谷,仔细观察这几张图片中的景色,让我们也像老舍先生那样既写自己的见闻,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融情于景地写一写吧。(好词运用)

  (展开,要善于观察,把握细节,展开联想,抓住特点,运用修辞方法……)

  瀑布真美。

  六.交流反馈。(好句积累)

新课标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感受伽利略经过质疑和试验发现真理,并用公开试验揭示真理的过程,领悟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感受课文言语逻辑严谨、用词准确深刻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初步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师:逐段朗读教学法。生: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1、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1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1学生汇报:

  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1学生汇报:

  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2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

  (出示插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一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

  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5、随文练笔

  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四、课外阅读

  1、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2、有条件的话,在家中动手把实验做一做。

新课标语文教案10

  教学内容:

  声母n、 l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n、l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d t n 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知识学会d、t、n、l,在小老师带领下读准音,并能在游戏中,准确拼读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儿歌,产生对花草树木的爱护之情。

  教学重点:

  声母d t n l的发音及d t n l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n 、l的发音及n、 l与韵母的拼读是难点。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字母:d、t、b、p、m、f、ɑ、i

  2.拼读音节:dɑ、tɑ、tu、di、ti

  二、教学声母n。

  1.看图说话引出n。

  图上画着一扇门。字形像一扇门的'声母念n。

  2.教学n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舌尖顶住上腭,鼻子出气。注意n是鼻音。

  (2)记忆字形。用顺口溜记忆字形:“一扇小门n、n、n。”

  3.指导书写。n一笔写成,写在四线格的中格。

  4.教学n和á的拼音。

  出示n—á,启发学生先读n,声音不中断,紧接着带出á,拼出音节ná,拿东西的“拿”,可进行nɑ是四声训练。

  三、教学声母l。

  1.看图说话引出l。

  图上画着一个小朋友用鼻子顶一根木棒。几个小朋友看得乐了。“乐”的声母是l。l的形状像一根小棒。

  2.教学l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舌尖顶住上腭,颤动声带,从舌头两边出气出声。可让学生作n、l发音对比。n带有鼻音,l没有鼻音。

  (2)记忆字形。用顺口溜记忆字形:“像根小棒l、l、l。”

  3.指导书写。l在四线格里从上格的3/4处起笔,往下写到第三条线上为止。

  4.教学l和i的拼音。

  (1)出示l—i,启发学生自己拼读并练四声。

  (2)指导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妈妈手中拿着一只梨。音节是:mā mɑ ná lí。

  5.教师领读第13页儿歌。

  四、复习巩固。

  1.猜字母游戏。

  马蹄印是什么声母?伞柄朝下是什么声母?一个门洞是什么声母?一根小棒是什么声母?

  2.找朋友游戏。

  教师指名学生找声母,学生组内游戏。

  3.补充练习,出示音节拼读。

  dà mǐ(大米)lǎ bɑ(喇叭)là bǐ(蜡笔)

  bō li(玻璃)lí bɑ(篱笆)nǔ lì(努力)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声母n l的发音和书写,同学们要掌握它们的读写要领。

  七、作业

  课后练习读声母n l练习书写拼音。

  板书设计:

  n—á l—i

  dà mǐ(大米) lǎ bɑ(喇叭) là bǐ(蜡笔)

  bō li(玻璃) lí bɑ(篱笆) nǔ lì(努力)

新课标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学习蜗牛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作者小时候观察蜗牛的方法,能正确、完整地把事情说明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犄、莫、启、毅、谨、慎、坠、跋、涉9个生字;积累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9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领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捉蜗牛。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生谈课前捉蜗牛的过程和新发现。

  1、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谁一起捉蜗牛?结果怎样?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前捉蜗牛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文本内容联系起来。)

  二、引导学生正确读课文,划出作者小时候怎样捉蜗牛的`句子。

  1、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要求在读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

  2、学习记得小时候捉蜗牛的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突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三、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小时候对蜗牛有什么新发现?要求在课文中划出句子。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四、讨论交流,随机出示句子,进一步理解启示、坚毅、谨慎等词语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重点体会的句子有:

  1、一会儿,它们就慢腾腾地钻出来,先是探出一对长着小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一阵,然后就谨慎地深处头来。你若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刻把头缩回去,真是个胆小鬼。

  (设计意图:理解东张西望、谨慎、若是、便的意思,学习先然后的表达方式。)

  2、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看得出它很努力。

  (设计意图:理解坠的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蜗牛很努力?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还可以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蜗牛确实很努力。随机理解弯弯曲曲、长途跋涉、似乎、诉说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设计意图:这件事指什么?引导学生复述蜗牛攀登的过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的体会水到渠成了。)

  五、学了课文,请你对蜗牛说说话,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谈收获。

  (设计意图:谈收获为的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蜗牛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的精神。)

  六、练习

  1、抄写本课新学的词语:

  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

  2、用先然后、敬佩各写一句话。

  3、熟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并说说有相近意思的句子。

  (设计意图:从二年级的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文内容,积累词语、训练句子。)

  总的指导思想:

  1、目标上,突出二年级学生句子的训练,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2、过程上,加强学生实际生活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附板书:

  54

  童年与蜗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坚毅

  还在爬

  耐心

  很努力

  又

  信心

新课标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五、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板书设计:

  多看课外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做到三个贯通

  多积累古诗文

新课标语文教案13

  美丽的武夷山

  (一)过程与方法: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

  2、通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与风光特点。

  2、能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2、愿意和同学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大胆地向他人介绍武夷山的风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招聘激趣,初步感知。

  1、今天梁老师收到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信上的内容。(出示课件)

  2、谁来读读:大风车旅行社将在二年级招聘一批小导游。你愿意来试试吗?

  3、今天我们就要去一个很美的地方,我们先一起游览游览,然后你再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想看看吗?

  4、点击课件,播放风光录像。

  5、大家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经陶醉在美妙的景色中了。(点击课件,出示课题。)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美丽的武夷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说说在录像里看到的景色。

  7、学生阅读课文。

  8、都读好了吗?把你读得最好的句子向大家展示展示。

  9、学生读文,相机纠正。读课文中难读的词语

  10、读了课文,现在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相机板书。

  11、总结:好了,刚才大家课文读得很准确,可别忘了,你们还要当小导游呢,怎么把武夷山的美介绍给大家呢!我们还得好好地读一读。

  二、自主选择,体会意境。

  1、那你们觉得武夷山的什么最美啊?

  2、学生自由答问。

  3、好的,你能找出这些美的句子读读吗?(学生读,互评,指导朗读)

  4、太美了,老师都陶醉了,我想配上音乐感觉一定会更好。

  5、配乐读。

  三、合作探究,体验尝试。

  1、读得真好,我高兴地宣布,二二班全体同学都被招聘为大风车旅行社的小导游,让我们为自己的成功鼓鼓掌吧!

  2、下面,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我们来玩一个“我当小导游”的游戏。

新课标语文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文章选取了小说前8章节的内容,但有较大的改动,主要是将一到七章节的内容浓缩为前5个自然段,简单写了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情景和奶奶死后他成

  为小侦察兵的经过。从第6自然段开始,重点叙述了他与区队长一起消灭日本鬼子这件事:诱敌进屋、与鬼子巧妙周旋、协助战士消灭鬼子、夺得渴望已久的枪……故事情节生动,扣人心弦,叙事详略得当,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读懂本篇课文的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是比较容易的。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落实高段的阅读训练目标,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注意详略得当,同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学习通过符合人物个性的特色语言、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突出嘎子鲜活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教师重点检查“冀”、“淀”的读音,注意“嘎”的字形识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

  3、感知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详有略的特点,知道是怎样将重点内容写详细的,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朗读课文,借助教材中的“课文链接”对《小兵张嘎》这部儿童小说和小嘎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师认真阅读《小兵张嘎》这部儿童小说,观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选择有关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储备。

  3、教师认真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年段特点,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

  2、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知道是怎样将重点内容写详细的,并引导学生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五、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

  六、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检查预习,找准起点。

  1、出示课题。

  2、学生读课题。

  3、出示“嘎”字在字典上的三个读音及其解释,进行选择。 _嘎(ɡā)

  ①(~~〕象声词,形容鸭子、大雁等的叫声。

  ②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_嘎(ɡ)

  京剧唱腔里,唱出的一种音叫嘎调。 _嘎(ɡǎ)

  ①乖僻,脾气不好。

  ②调皮。

  4、课前你们预习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学习本课的起点。)

  5、抽查问题。

  ①本课所讲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提问的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是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因为“冀”、“淀”是生字中读音最容易出错的两个字。)

  ②初读课文后嘎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的起点。)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哪里是详写。

  1、浏览课文,课文有的地方写得十分详细,有的地方一笔带过,找一找,举例说说。

  2、详写的内容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知道怎样详写。

  1、课文是抓住什么把嘎子夺枪的部分写详细的?学生自己读课文的6—11自然段,批注自己的体会。

  预设1:

  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退,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

  (1)指名学生读。(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指导理解“说时迟,那时快”的意思)

  (2)自己读,想象画面。

  (3)学生练读,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理解:描写时所用的哪些词闪到你的眼前,让你感到特别痛快。(“窜、栽、夹、嘴啃地”等)

  “窜”的教学:出示“窜”字的繁体字,让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准确运用带有感情色彩词语的表达效果。

  (4)指导学生读好这部分内容。

  (5)课文是写小兵张嘎,为什么那么详细地写鬼子的狼狈样?

  预设2:

  (1)体会正面描写嘎子的语言。

  嘎子推开门,只见两条黄色的影子正在院子里晃,再一看,可不是两个日本鬼子吗?前面那个挎把洋刀,背个图囊,还是个官儿呢。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未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啦!快预备饭啊!”只听屋里微微的一阵响,传来区队长装出的奶奶的声音:“嘎子,好好把太君往屋里请。”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人物对话的内容。

  ②指导学生读好“哎呀,两个鬼……”从朗读中体会嘎子的机智。

  ③学生练习朗读,体会人物语言背后的含义。(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了!快预备饭啊!”“奶奶”实际上是在叫谁?“快预备饭”指的是什么?指导学生用虚声表现距离感。)

  ④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

  2、出示作家手迹,让学生感受精彩文字背后的语言锤炼。

  总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四)感受照应,升华人物形象,知道为什么详写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就连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么快。小嘎子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他的心是怎样在沸腾啊,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怎么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呢?

  (1)出示老师改写的文字。

  他的心在沸腾啊,过年放炮,赶会逛灯,都比不上他此刻的快乐。

  (2)两段对比读,感受到有什么不同?

  (3)嘎子喜欢枪,在描述中作了铺垫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段落:

  这时,他发现那个军官腰里挎着个皮盒子,一支枪把翘在外面。一霎间,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舔了好几下。

  老钟送他一把做工精巧的木制小枪,可嘎子多么想拥有一支真正的枪啊!

  2、出示小说原文中的一段文字:

  啊,削得多么精巧呀!不只弹槽、护圈、枪柄削得毫厘不差,惟妙惟肖,单看那“枪筒”,竟是用一个铜子弹壳改成的,金光灿灿地装在上面,衬着柄儿上的片片鱼鳞,简直就是小巧玲珑的“张嘴灯”,装上子弹能打得响哩。

  (1)这一段精彩的描写在课文中却浓缩成了一个词,(精致)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升学生对文章布局谋篇要做到详略得当的认识。

  3、回扣课题,提升人物形象。

  4、激发阅读中篇小说《小兵张嘎》的兴趣。

新课标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3.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激励学生感知社会动态。

  2.看图作文需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写课文,了解战争情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制止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看图写作的想象力,并引导学生热爱和平。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制止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新课导入

  现代社会里,新闻无处不在。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使我们随时可以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现在就让我们来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二、交际指导

  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一是引导我们走进社会,了解和搜集天下大小事,是训练搜集材料能力的继续;二是培养我们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发布新闻和评议新闻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精心搜集,充分准备。搜集自己耳闻目睹的具有影响的、有意义的国内外新闻或身边的新鲜事。准备的事件要有准确的时间、地点、数据等。整理好后,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发布准备。

  (2)大胆交流,展示自我。把准备好的内容讲给小组成员听,再结合他们的意见充实自己的内容,然后向全班发布。

  (3)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发布新闻的时候,语言表达要准确、流利,内容要条理清楚、完整。表情要依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4)学会倾听,真诚评价。细心倾听别人的讲述,学习他人的优点。最后评评谁讲得最好,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

  三、交际示例

  参考消息网20xx年9月17日报道海外媒体称,减弱为一级热带风暴的飓风“弗洛伦斯”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登陆后,9月15日向内陆移进,而狂风暴雨已导致11人死亡。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9月16日报道,飓风引起高达3米的风暴潮,多处街道被淹没,超过43万户停电,美国东海岸超过1500趟航班被取消。

  “弗洛伦斯”9月14日登陆时仍是一级飓风,目前虽已减弱为热带风暴,但仍持续肆虐东岸,一路将树木拦腰吹断及吹落电线,导致2万人被迫前往避难所。

  第二课时习作

  一、新课导入

  (出示课本中给出的照片)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情实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又会如何?联系照片中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文题展示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教材出示的一张记录日本侵华历史的老照片,联系照片上的人和景,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作指导

  1.通过阅读“习作要求”可知,这是一篇看图作文。写作前,要有步骤地进行仔细观察,大致描述照片上的内容,然后结合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

  2.通过想象,从静态的画面引出动态的情景,从瞬间的画面记录引出整个事件过程,通过对各种细节的挖掘和丰富,让这幅照片充满生命力,让其中的人和物都活起来。比如,可以想象:这个小孩会有怎样的年龄、身份,他为什么独自坐在那里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未来的命运如何。尤其要重点思考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它和画面上的人物有着怎样的关系。

  3.写作时,要把画面上的内容交代清楚。可以写照片上的事件发生之前的情景是怎样的,之后又是怎样的;画面上的人物以前是什么样的,之后又是什么样的。叙述应当围绕哭泣的孩子展开,表现出他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以及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从而突出憎恨侵略者、厌恶战争、坚定维护和平的主题思想。

  四、范文评析

  战争里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站南站,人们有说有笑,依依告别。人群中,有一家三口,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一个男孩。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大概两三岁的模样,穿着漂亮的衣服,手里还拿着一只小熊,那是爸爸刚给他买的。此刻,他们正等待着回家的火车。

  突然,响起了一阵尖利的警报声,有人喊:“敌人来了!快跑啊!”“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日本轰炸机像凶恶的老鹰一样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车站里成百上千的人惊慌失措,逃的逃,伤的伤,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顷刻之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日本轰炸机又投下一枚炸弹,正好落在天桥上,天桥顿时塌了一半。日本侵略者用恶狼般的眼睛盯着废墟,继续往下投炸弹,许多人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时,传来一阵哭声,闻声看去,那个小男孩正坐在铁道中间,他在不停地哭喊,哭声令人揪心,他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了,手里还紧紧抱着爸爸给他买的小熊。此时他的周围全是炸弹碎片,他满脸都是灰尘,弹片划伤了他,细嫩的小脸血流不止。他的`父母在哪儿?原来,敌机来袭时,小男孩的父母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他,同时,一枚炸弹不偏不倚地落在了这对夫妇的身边……

  一个年轻男子跑过来,赶紧把小男孩抱到安全的地方。看着怀里的孩子,他沉重地说道:“孩子,你是幸运的,因为你活了下来;可你也很不幸,因为你将继续经历这场战争。”

  看完这张照片,我的心情也十分沉重。那段悲壮的历史警示我们: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没有远去,它依旧在发生着。让我们共同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不要让孩子再失去父母,不要让世界再存在血腥和暴力!

  我们要铭记历史,不能让悲剧重演,让我们一起创造和谐的家园,让那娇嫩的“和平之花”,永远绽放在这美好的人间!

  总评:作者根据照片内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具体地展现了画面里和画面外的故事。文章重点刻画了战争中孩子的形象,读来感人至深。结尾处发人深省,表达了对战争和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对和平的呼吁。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一、我的发现

  1.这次“我的发现”安排了4个比喻句,我们要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加点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我们先读一读句子,感受一下带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情感。

  明确:第一组中加点的“小泥鳅”和“小鸭子”都是可爱的小动物,用它们来比喻雨来,体现了作者对雨来这个人物的喜爱之情。第二组用“鹰”和“恶狼”这两种凶狠的动物来形容敌人,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和厌恶之情。

  二、日积月累

  知己知彼: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般都说“知己知彼”,指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百战百胜:每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也泛指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运筹(chóu)帷(wéi)幄(wò):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够决定战役的最后胜负,比喻智慧超群。

  出其不意:语出《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攻其不备:趁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国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袭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声东击西:语出唐代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指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这一边,其实是攻打另一边。声:声张,宣布出来。

  四面楚歌: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形容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腹背受敌: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草木皆(jiē)兵: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进抵淝水流域,登寿春城瞭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远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非常惊惧。后来用“草木皆兵”形容惊慌时疑神疑鬼。

  风声鹤唳(lì):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见于《晋书·谢玄传》)形容惊慌疑惧。唳:(鹤、鸿雁等)鸣叫。

  兵贵神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最为重要。也泛指处理问题贵在迅速、果断。

  突然袭击:本为军事用语,指乘对方不备发动袭击。现在常用来比喻办某事时,不让对方知道就突然采取行动。

  神出鬼没:像神鬼那样出没无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变化莫测。出:出现。没:消失。

  所向无敌:力量到达的地方,没有能抗拒的。形容力量强大,谁也不是对手。敌:抵挡。

  三、宽带网

  活动围绕“战争与和平”,列举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这是本组课文学习后的拓展和延伸。我们要从多方面去了解、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而战的英雄,激发憎恶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中随时发现,随时积累;可以多看电视、电影,从中获取资料;可以通过听老一辈人讲故事,获取资料;还可以实地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了解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新课标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新课标语文教案01-31

2022语文新课标教案(精选15篇)09-07

新课标语文教案14篇02-01

语文新课标心得03-03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数星星的孩子教案10-07

语文新课标学习总结11-22

新课标语文培训总结11-22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09-21

学习语文新课标心得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