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

时间:2022-09-25 21:27:46 读书笔记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

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1

  好久没碰文字,感觉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阳朔可以好好的静下来,静下来的时间想好好看书,然后慢慢重拾和养成一些好的习惯,用文字记录一些自己的观点,游记尚在整理照片,所以先从读后感开始。

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

  据说《迟到的间隔年》是中国第一本推动“间隔年”旅行概念的标志性图书,我却在我的间隔年旅行中才认识的他。关于出行,最开始的想法只是出来看看,出来找自己,在定好计划之后的几个月偶然看到gapyear的概念,顿觉给出行赋予了更恰当的主题。

  当我翻开这本“迟到”的着作,初始觉得有些乏味,简单的文字,记录性的叙述,不是我喜欢的文字风格,加上现在已经算是踏上了间隔年的“半吊子”,不免感到书中文字苍白。我想象着,如果是在计划之前看到这样的.书籍我该有多么的激动,如果是在大学期间看到,那么毕业的这三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又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可是,一切都发生了,没有如果,我已经在路上,过去的一切也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主人翁东东的间隔年花费了十三个月,走过了七个国家,一路穷游或是义工,认识了好多朋友,也遇到过坏人,出入境被为难过,也因为是中国人的身份在巴基斯坦受到过优待,最收获的是遇到了可以一起走一辈子的爱人。

  阅读中索然无味之处,便联想到自己的一些经历,虽然经历得不多,但是回味起来甚是高兴,满满的幸福感,正是这种亲身经历过的幸福感带领我一直读下去,然后渐渐的融入到东东的旅程中去。在垂死之家的义工,才是我真正想要体验的义工形式,不为了任何的目的,只是想要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但印度,却是我不太想单独踏上的国度,所以我只有敬佩和祝福,或许可以从近处,可触及的地方开始。

  对于现在的义工旅行,其实我自己是觉得有些不妥的,这种不妥是在有过一次失败和一次成功经历之后得出的。在印度遇到的失窃事件,想起在尼泊尔时坑子店长跟我讲过这两个国家共同的官僚腐化和无政府状态,深感愤愤不平却也表示无奈,只能庆幸自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就算是遇到了,我也应该不会有他那么坚韧不拔的走上申述之路,虽然,结果是失败了。

  最后,东东走到了我熟悉的西藏拉萨,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他走过的这些地儿只有拉萨是我走过的,而且是刚刚过的前一站。熟悉的地名,熟悉的景象,好像把自己带回到拉萨,刚去的几天和文杰在大昭寺前看磕长头,讨论各种洋气街道名儿;回来的几天和皓辰在拉萨闲逛拍照;听乐叔弹吉他,为蜗牛的酒吧折腾,和木头、马尾一起疯闹,好安静又好幸福的一段时光。

  他的文字写得那么简单,我最后才读懂,是因为再华丽的词藻也写不出自己在外面流浪的心情,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么你只会被文字吸引,如果你经历过,那么一个简单的字也能引起共鸣。更何况,他的经历,他的故事,他的收获,他更深刻的记录在了自己的心里,那是他自己的,独有的,愿意分享出来的一切只是九牛一毛,我们的故事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他说他不愿意成为一个庸人,他疑问活在高级楼盘里的人幸福吗,我们承认那是生活,但是我们却不想要那样的生活,一路上遇见的朋友过客,都有一颗最纯粹的心,不愿意被社会同化,只想要好好的做自己。

  我们出发不是为了逃避,出发,只是为了更好的回去。

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2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对这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们的多数提问,在课堂上一一得到了解答;可有一些提问,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有的人得不到解答便渐渐把它抛之脑后,还有些人一直难以释怀,把它变成了对自己、对人生的心灵叩问,始终尝试解答,等待着一个柳暗花明的彻悟。

  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我翻开了《迟到的间隔年》。这本书的作者东东,就是这样一个始终怀揣疑问的孩子。在工作了一年多后,他请了3个月的假,就这样踏上了他的心灵之旅。这个在姐姐眼里从小就爱提问的孩子,在青春的尾巴上,又倔犟了一次。

  看着身边的同学、同事忙忙碌碌地生活,各自围绕着不同的球心转动,他迟疑、迷茫。香车美人、灯红酒绿,这些是自己最终的幸福吗?

  “我不是为了摒弃大众的生活,更不是在崇尚另类,我只是一个简简单单地准备出去寻找一些什么的人。”间隔年,原是一些欧美学生在升学后的一次体验社会的旅行。而对于东东来说,这个间隔年是迟到了的,也是必须的。

  从3个月到10个月,足迹辗转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到尼泊尔、西藏,在路上他以义工的身份帮助当地人民,最终邂逅了自己的真爱——日本女孩沙弥香。在印度,他遇见一个又一个热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分文不取地照顾那里的病人。在巴基斯坦,他遇见颓废的法国青年,却对心中的上帝有着清楚的印象;在西藏,他遇见善良的边巴?

  只为寻找一个信仰、一个答案,却收获了那么多意想不到的财富。在路上学习爱与理解,收获感动。一路走,一路困惑,却渐渐地不再执迷自己所寻找的纯粹的答案。

  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这些问题或许太难解答,也太过抽象。但在这一次次抽象的思考背后,却有一个正日臻成熟的生命之果。随着百转千回的体验和一次次洗礼,我们看这个世界的视角也正在慢慢扩展。

  “我在间隔年的路上学习了爱,而在我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我要将这份爱,带给我的妻子,我的家人,我的身边朋友。”我开始想象作者写下这段话时,一笔一画的认真和嘴角淡淡的微笑。

  特立独行的东东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那个戴着鸭舌帽的骂骂咧咧的霍尔顿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霍尔顿是作家塞林格笔下的叛逆少年,也曾游离于成人世界的大门外。他也是那样纯粹,怀揣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梦。他也曾迷茫,逃学的.他过了一段“疯狂”的间隔期。最终的结局虽然也是绕了个圈,又回到了日常生活的轨道中,但这期间有过挣扎,有过妥协,更有顿悟,都在为破茧成蝶积蓄着力量。他的青春所承载的重量非同一般。

  东东和霍尔顿,不是他们的特立独行,而是这种直面人生困惑的勇气,让我肃然起敬。

  也许,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奢侈到拥有一个间隔年的时光,间隔月、间隔日也难以实现。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时间,可以静静地沉淀自我,反观自身,让你的灵魂跟上匆忙的脚步。

  要怎样去生活?一叠叠作业无从解答。唯有思索可以让心灵明澈。

  思索,就像是东东笔下的旅行一样,它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如果旅行是催人在路上思索,那思索则是在心灵上的一次旅行。

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3

  昨天在回家的地铁上看完了最后一章,合上书,思绪良多。

  相比较石田裕辅《不去会死》里在轻松诙谐谈笑风生中经历的人生沧桑世事万千,孙东纯在这个书里经过13个月经历6个国家体验到一切却更让我沉思和感同身受。东东不是在旅游,不是“游”,而是体验、感受、亲历以及融入当地的一切,并且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与当地的人打交道,在经历中找寻他自己要在间隔年里找寻的东西。最后他心态改变了,重回正常人生活后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改变,并且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局是很完满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圆满不是么?像他遇到的那个Norriko,旅行了13年依旧在行走,而且说在旅行中永远找不到答案;像家宝,这个皈依了上帝的女孩子也一直在行走,并且继续行走;还有他在西藏遇到的几个人,那个满口宣扬“儒家思想”,但却在一次喝酒后失声痛哭说对不住父母亲的男子……每个人都在寻找,都试图在旅行中寻找让自己内心平静并可以执着追求的东西,只是很多人不像东东这样幸福,对于他已经是完成式,而对于其他很多人这是个“ing”,而且不知道何时何日可以完成,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完满。

  对于大多数人,每日吃饭上班,下班睡觉,攒钱买车买楼,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直到生老病死,这才是正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轨迹。就像东东遇到的那个一直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做玉石生意的中国中年男人。找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不如就随了大众,平淡正常的生活一辈子。这种不追求也是一种态度。怕的就是在两种之间。就像那众多旅人,就像我。

  当工作稳定,婚姻稳定,亲人朋友都稳定了的时候,内心反而是最不稳定的时候。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么?这就是我想要的爱人么?这就是我这一辈子要追求的东西么?如果不是,那我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这一生该如何走下去?在哪里继续?追求什么?……

  迷茫的人更想找寻,于是这世界多了很多旅人,多了很多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藉着行走、找寻或者祈祷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这也是我现在的状态,即将开始我的信仰,亦或不久之后也即将踏上我找寻的旅程。

  因为我不是那个中国商人,我也是和家宝、亚瞳一样的人,并且我也希望像东东一样幸运。

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4

  最近,一个小学同学和我分享了“间隔年”的概念。“间隔年”的概念是从国外发展起来的。

  间隔年(GapYear)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在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因为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天涯侠医》,突然一股强烈的兴趣涌上心头。然后就使劲去找相关的资料,后来看到了《迟到的间隔年》一书,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书像是一本游记,但读着更像是一本哲学书。因为读的过程中,除了跟着作者体验那特殊的旅行生活,更多的会让你反思自己,反思生活。

  羡慕作者放弃美好工作和生活的勇气,羡慕作者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羡慕作者一路上的传奇际遇。读完最大的感慨就是羡慕。这样反思自己,羡慕别人就是自己做不到的或者不敢去做的事情。

  有时,我们也应该会有出去流浪的念头。但是思来想去,更多的是被现实,不!应该说是被自己打败了。我们总是考虑的太多,意志不够坚定,借口总是会有的。不敢去冒险,不敢去放弃,所以我的生活始终风平浪静,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

  体验着作者那一幕幕的挫折和艰险,总是在内心深处责问自己是否也能做到。做不到就一遍一遍的给自己找理由开脱,感觉自己是个懦夫。

  希望能有个多彩的人生,却又不敢去尝试;希望自己能有个美好的明天,却又不愿意去努力。人们的抱怨应该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迟到的间隔年”,只要勇敢的用心的去做,我相信,我们的间隔年应该都不会算晚。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反思;少一点羡慕,多一点行动,相信我们会无怨无悔。

  祝福作者,祝福有行动的人。

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5

  看完了作者图文并茂的著作,文字虽平淡无奇,确久久不能平静……

  我也是个喜欢旅行的人,生活在城市中,人会有一种惰性,一种不想再去追求生活以外的东西的惰性。有时候是为了寻找,有时候是为了逃避。人们都会觉得自已按步就班的'生活很窒息,行走只是在寻求一种慰藉,一种出去见识世界,一种尝试不一样的生活和文化,一种新鲜感,一种反叛的心态。而作者是代表另一种群体,去寻找一个答案,辞去一份不错的工作,远离家去,从泰国到印度,去了6个国家,花了13个月,做过义工,经历过生死的考验……

  作者用心走了13个月,书中记录的不是游山玩水,不是异域趣闻,而是灵魂的洗涤,精神的砥砺。

  作者真实的用心地通过旅行思索生命和人生的写照。有几名话很值得思考。

  作者说:“旅行以及义工等等都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

  Nirriko说:“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6

  对于印度、泰国、老挝、缅甸、不丹、巴基斯坦我大脑里存有的记忆或知道东西屈指可数,但我知道是西藏让我更加的迷恋上了《迟到的间隔年》。书中其实讲述关于西藏的并不多,但我却从那些章节和文字里得到了我想得到的东西。

  我是用了近三个小时将作者用去了将近四百天的经历而写的记录全部看完了,我置身在书的世界里但我却无法真正设身感受他所经受的那一切。

  但,我承认我开始向往了。

  原来除了西藏,还有那么多值得自己向往的地方。

  人生的经历和感受到的感觉并不是随意的来往就可以得到的,或许这过程我们必须要经历不公或委屈亦或有意外的惊喜等等我们才能最终得到收获。

  我承认,我我很羡慕这群走在路上的人。不需要提前去做功课,当你计划从一个地方往另外一个地方行进的时候。

  突然再次想到行走的容颜这个名字,此时在我的脑海书中出现过的`那些人物的表情历历在目。

  受到了内心的冲击,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夜晚用去三个小时从头到尾把它看完的动力了。

  “可能一个人习惯了寂寞的时候,反而变的特别的容易敏感”。

  如果决定迈开步伐,那么一定要好好的用心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迟到的间隔年》的读后感10-05

仕途与田园的间隔作文10-06

间隔排列教学反思(精选5篇)10-10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间隔排列》及教学反思05-16

迟到10-03

迟到的祝福10-06

迟到散文10-06

迟到作文10-07

迟到的作文02-22

迟到作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