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笔记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活着》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着》读书笔记 篇1
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富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对余华这本小说的评价。在我读《活着》这本小说时,对作者余华还不了解,抱着一种轻松的心态去看这本书,却不想看到结局处,心情沉重。
这本书从一个老人在夕阳下赶着一头叫福贵的老牛干活切入,然后缓缓向我们展开这位老人的浮世绘,老人名字叫福贵,他曾经是个地主少爷,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然而,所有的悲剧才刚刚拉开序幕,他亲手埋葬了妻子,女儿女婿,儿子和外孙,最后只剩他和那头老牛,可这样,也是活着的`啊。
活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但我们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我们有家人有朋友,我们要好好的活着,更要精彩优秀的好好活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自己的阅历变丰富了,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更有资本的带领着我们亲爱的家人,可爱的朋友一起更好的生活,为这不知道花了多少年的多少次擦肩而过换取的今世相识相知的缘分增添些许色彩。
《活着》读书笔记 篇2
书中最后这样写到:“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一句话,总结了福贵的一生。
相比于富贵生活的那个年代,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美好的。但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玩物丧志、自怨自艾,更有甚者轻易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了爱情,为了面子。每当看到这种新闻时,我哑然并震惊于为何会有人把生命看的如此之轻,你所轻易舍弃的生命,是那医院病房里的.人不愿放弃的,是那身体有残疾的人努力争取的。
有时我也会对平淡的生活感到烦恼,如今我却懂得,我们所厌倦的恰恰就是富贵穷极一生渴望追求的。诚然,我们如今都在活着,而每个人却都不同的活着。有的人泡在烟雾萦绕的网吧中“虚拟”地活着;有的人把课桌当做床糊涂地活着;有的人在费尽心思争取周围人的赞许夸奖中“努力”地活着;有的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地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着的方式,我们不能说哪种方式是错的。但是,当自己选择的路走完时,当穷尽一生时,每个人收获的却也不尽相同......
我们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我们都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何必自怨自艾,何不热热忱忱地活着。
《活着》读书笔记 篇3
春节期间在家晚上没事闲来读余华《活着》,全书主要写了一个老头子的过往,如何从一个富家子弟一步步沦落的悲惨生活。一切在作者的笔下都显得那么真切,主人公的角色就像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一个个的生活场景,读了许久依旧让人不能忘记。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去探索文中老头富贵过去,体会一下什么是活着。
“富贵”是一个老地主家独生儿子,因为家中有祖上留下来的百亩田地,生活无忧无虑,从小到大都是被娇生惯养着。后来长大成人了,亦是终日无所事事,直到后来找到了自己的场子,城里的“怡红院”,再后来吃喝嫖赌都学到手了,富贵家中有娇妻,大家闺秀是城中米老板的千金,然而她却偏偏喜欢“怡红院”中的那个胖胖的女人,最喜欢的就是白天让胖女人驮着他,经过老丈人的店面门口,大声向老丈人问好,每当胖女人跑不动埋怨的时候,他就掏出一锭白银放进胖女人的胸间。就这样每次进程都是好几个夜晚。
回到家中妻子家珍做好的四个菜,等着他一起享用,四个菜都是素的但是每个菜的下面都有一片肉,富贵明白家珍的用意,可是他还是改不了臭毛病,隔两天又不见踪影。
倾家荡产
自从迷恋上后,赌场成了富贵的另一个常驻所,每次都是小赢大输,赌场或许都是这样,只是局中人迷失了自己无法看清。风高夜,富贵小赢了几十把,心想着这下好了,一定要把之前输的都赢回来,顺便老爹年轻赌输的那五十亩一起赢过来。偏偏这时候,发现自己的妻子家珍挺着大肚子怀着“有庆”,正跪在自己的身边,什么也不说,就是跪着。多么晦气的事呀,富贵拳脚相向并不起作用,后来被看门的两个大汉扔出去的。至于那一晚富贵都不知道家珍是怎么回去的,天色那么黑,对于一个孕妇,那么远的路。可能是报名吧,自从赶走了家珍后就一直输,输的浑天地暗,直到天微亮,输完最后一把准备走时,此时龙二说,富贵你家的财产都输光了,这是账单你看看。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是事实,飘乎乎的走在冷清的街道上,蓬松的头发,模糊的双眼,把经过的人都给吓到了,渐渐的走出县城,在回家的路上富贵,想着要不死了算了,寻寻觅觅来到一颗树下,准备上吊,最终他怂了,想了想还是活着吧。本来一个时辰的路程那天富贵却走了整整一天,回到家中正好,被院子中玩的欢快的女儿“凤霞”看到了,回到房间中哭着说了一声,“爹娘我把财产全输光了,什么都没有了”然后倒在了地上。
父亲去世
第二天醒来,发现父亲并没有像以前一样揍自己,而是慢慢说了一句,赌输的债也是债,欠下的,总是要还的,第二天富贵挑着两箩筐的铜钱去县城把欠下的赌债还清了,龙二不在像以前一样寒虚问暖,直呼其名,富贵富贵的叫着。两担子铜钱把富贵着实给累坏了,其实他心里很清楚,父亲想告诉自己钱的来之不易呀!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
回到家中,家人早已把生活用品从自己住了几十年的大房子搬进了一个小茅草房,本来父母还想着在这个住了大半辈子豪宅中老去了,现在也只能看看了。父亲话变少了,咳嗽却日渐严重,不久父亲便去世了。
被抓当兵
父亲不在了,然而他的话却时常在富贵耳边回响,老祖宗开始养了一只鸡,鸡养大了换成了羊,羊养大了换成了牛,最后才有的这一百多亩田,他向龙儿租了几亩地,脱去了往日里好衣裳,穿着粗布麻衣,和别人一样干了农活!
本想着就这样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生活总是给你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吓,母亲以为妻子被丈人接走,加上老伴儿去世,生病为了节省钱不去治病,后来实在严重,这天天刚亮富贵边去县里买药。然而很不巧被抓壮丁的逮着了。拉去前线去打仗。
战场残酷
跟随着大部队,辗转好几个省,最后被敌军围困了好多天,缺水断粮,每当飞机空头下来食物,他们顾不上身边穿梭的子弹,因为他们他饿了,很多人为了争抢一口饼子而大打出手,被如雨下子弹打中的更不计其数,每天都死去很多人,条件极其恶劣,记得有次很多人一起去争抢食物。他突然发现旁边的哥们不动了,回头看见的那一幕吓坏了他,那个人的一半脑袋不见了。本想着这下可完蛋了,一定死在这里了,然而想想家中的老母,老婆孩子他不禁泪下。最后他们投降了,侥幸活了下来。
物是人非
再次回到家乡已经是两年有余,村头一个小姑娘和一个小男孩正在,玩耍着,富贵一眼辨认出了这是自己的女儿凤霞,旁边的小男孩定是自己的儿子有庆,回到家中却没看见自己母亲,觉得凤霞也不像以前一样爱说话了,后来家珍说你去县城一去不回,母亲病严重了很快就不行了。凤霞因为一次发烧,成了哑巴,尽管富贵不愿接受这些,可是这就是事实。
送走女儿
家珍因为过度劳累,再加上身体本来就比较虚弱,干一会农活就会满头大汗,富贵常常让家珍休息一下,家珍总是微笑着说不累。慢慢有庆大了,需要读书,家珍哑巴不能读书再加上家里吃饭都困难,后来想着就把家珍总给别人家好了,这下有庆就不干了,当然了从小到大自己都是姐姐带大了,真是亲如妈。当然最后这,在富贵的一顿揍下平和了。
大改造运动
日子好些了,又想起了父亲常说的那句话老祖宗开始养了一只鸡,鸡养大了换成了羊,羊养大了换成了牛,最后才有的这一百多亩田,富贵和家珍商量了一下决定买一只羊,这天有庆放学回来看到小羊,开心坏了。以后小羊就成了有庆的小玩伴,他每天放学回来就到地里给小羊割草,小羊在有庆的悉心照顾下越长越大。
然而这时偏偏又赶上了大改造,各家各户的锅都被咋了,所有东西都是公家的,以后也都是到公社吃饭,不用自己做饭了。当然有庆的小羊也被一起牵走了,即使这样有庆还是会每天按时给小羊割草喂它。知道有一天公社没东西吃了,把它宰了为止。
儿子去世
县长夫人因为难产大出血,学校老师安排有庆班上的几个孩子跑去献血,知道最后轮到有庆发现血型刚好匹配。抽血的工作人员不知怎么回事一个劲的抽有庆的血,直到有庆血被抽干倒下去。同班的孩子慌着跑去告诉富贵,富贵简直不敢相信,早上他亲眼看着有庆活蹦乱跳的去学校的,怎么会突然不行了呢。到了医院停尸间,他看着冰冷的尸体,哭到天黑。
家珍病重
开始富贵告诉家珍说有庆生病了在医院住院不能回来,家珍因为身体病种,只能躺在床上,连着三天富贵都是白天去田里干活晚上去有庆的坟头,知道天亮。知道第三天家珍对富贵说你不必瞒着我了,咱们的儿子有庆死了,家下来双双哭的不像人样。
好在后来女儿凤霞回来了,她已经可以照顾人了,白天富贵就去干活,凤霞在家照顾母亲做做家务。
凤霞嫁人
一晃好几年的光景过去了,没想到家珍的病渐渐的好转了一些。看着和凤霞年级相仿的`女孩一个个的都嫁人了,富贵和家珍商量着也给凤霞找了一个人家,是县里的二喜,就是他脑袋是歪着的,二喜为人忠厚老实,说起来和凤霞到时也很般配。很快二喜边风风光光的把凤霞娶回了家。
凤霞去世
没多久凤霞和二喜手拉手回到了家中,对爸妈讲凤霞已经怀孕了,一家人在一起乐开了花。然而厄运再次来临,就在凤霞临盆那天,医生见到二喜和富贵对他们说,保大人还是保小孩,他们呆了很久后回答保大人,一直到下午,医生再次出来的时候说了一句母子平安,就在他们开心的抱着小娃的时候,凤霞没了气息。同样还是在有庆去世的这家医院,这次却是凤霞,时间想凝结了一样不知道过了多久,富贵才想起家中躺在床上的家珍,黑夜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飘雪,此时床上的家珍已经有了不祥之感,二喜哭泣的已经没有声音了,家珍躺在床上用布擦去凤霞身上的雪花。
家珍去世
凤霞去世不久,家珍也终于挺不住了离开了。富贵说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家珍了,自从嫁过来就没有享过一天的福,最后说定要给家珍买一口好棺材。日子一天的过去,富贵在家孤苦伶仃,经常去县里看完二喜和苦根。没了娘的苦根,苦的也是二喜,他要去干活便背着一个篓子让苦根坐在里面,一哭了二喜便去找个有奶水的女的,给她一毛钱让她喂喂自己的孩子。
二喜去世
慢慢的苦根大些了可以自己跑着玩了,本想着日子够惨了,然而接下来更悲剧,一天苦根正在池塘边玩耍,忽然挺好一声巨响,苦根回头看了看纳闷是谁叫他的名字。后来才知道那是二喜,临终的呐喊。二喜在楼板中干活,突然起重机升起,没人看到二喜还在里面,就这样二喜被两块楼板夹死了。
苦根去世
没了爸爸的苦根回到乡下跟着富贵过日子,苦根很懂事。很小的年纪苦根就会干农活了,后来听说富贵要给自己买头牛,他可开心了,每次想吃趟的时候,想想要省钱买牛他就不吃了。没想到的事情总会悄然而至,这天苦根和富贵正在田里干活,过了一会苦根就说自己头晕。富贵以为这孩子是想偷懒,也就没在意,让他回家休息。直到中午富贵回去,看见孩子在床上躺着,想着给孩子做了很多好吃的,其实就是炒的豆子,平时他们都是吃不到的。看着苦根吃豆子,富贵回到了田里继续干活。直到天黑,推看门,依旧没看到苦根,富贵感到有些不安,来到床边,看到苦根嘴唇发黑,身体僵硬已经没有了气息。
一个老头,一头黄牛
虽然现在就剩下自己了,富贵还是坚持买牛,这天他带着辛辛苦苦攒下钱,去集市买牛,途中见到几个人正在准备着,屠宰一头老黄牛。富贵经过这里听到老黄牛的哀嚎,最后他还是回来了,买下了老黄牛,宰牛人开始还不敢相信,后来认为老头傻了吧,买这样老牛耕地都没力气。回来的途中老黄牛,抵着富贵可能是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吧。
谁都不知道,富贵为何买下这头老黄牛,可能他觉得老黄牛给主人奉献了一辈子的力量到头不应该被宰吧,还可能是觉得它和自己一样可怜吧。
终于啰啰嗦嗦讲完了,一路走来,富贵经历悲惨的人生,让人不敢相信,是什么力量让他还有勇气继续活下去。对比一下现在我们所经历的很多事情,其实算算真的不算什么了,没有过不去的楷。在读《活着》的时候 有点让压抑,读进去,跳出来,就好啦!
《活着》读书笔记 篇4
一个逍遥狂放的毛头小子嫖赌输光了家里百亩地,把老爹气的死在粪缸旁,丢了媳妇险些失了娘。在给娘求医的过程里,被国军抓取当了壮丁,一走就是两三年,回来的时候,娘没了,女儿也变得又聋又哑。
你以为这就是最困苦的时候了?生活总能拆破人生贫瘠的想象力。老人的后半生里,亲人们走马灯一样的纷纷消逝。儿子因为抽血过量死了,女儿难产大出血死了,老婆患上软骨病撒手人寰,女婿搬货时被两块水泥板夹死了,到最后,孙子也被自己递过去的黄豆噎死了。到最后只剩下自己和一头刚买的老黄牛,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有些嫌这剧情过于工笔,死了一个又一个,仿佛所有悲伤的事情都接踵而至。二喜好像这书里最干净纯粹的一个欣喜,他风风光光迎娶了凤霞,生活的基调骤然明朗起来,可余华偏偏要让凤霞难产而死,紧接着又叫她夫君被水泥板夹死,连好不容易苟活的儿子都被黄豆卡死——讲道理,哪家活的这么不巧,像是被掌管瘟疫的鬼神夺去了生死簿,硬要在家谱里划上几道子解气。
但毕竟是文学创作,我们应该宽容于它的戏剧发挥。只抛开这一点,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里的人物。
我喜欢福贵,虽然他负了许多人背负了许多情债,可我觉得于他这骨子里的小少爷而言,一切都算是理所应当,何况也做没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总归是东家长李家短,不经意间就夺得一枝红杏出墙来。我喜他的真,喜他的坦率,喜他对过往的态度,甚至喜他买下那头不能耕地的老黄牛。两个“老头子的”相依为命活在书页的最后,大风大浪磕磕绊绊活了一辈子,他们“活着”了,却又超脱了。有些老人历经风帆到了却只能称作“活过”,因为他们垂垂老矣时已经失去了活着的勇气和热情,他们大手一挥将往事散尽风里,只留下一副躯干和不再言语的口鼻。所以我欣赏福贵,一切能在入土之年将过往那些垃圾的、不垃圾的、悲伤的'、不悲伤的小事,一字一句娓娓道来毫无保留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相比之下,二喜就更像是余华刻意安排的插曲。余华觉得,福贵的人生已经太惨了,凤霞这辈子也太窝囊了,来吧,送你们一个命运的礼盒,于是福贵打开一看,嗬,里面躺着一个偏头的女婿,凤霞凑过来一瞧,呀,我有了一个夫君。
福贵当年迎娶家珍,只用了一台花轿几辆马车。而二喜娶凤霞,却弄来了一群敲锣打鼓的大阵仗,中华烟和糖不要钱似的漫天发,鞭炮烟花到处的响,凤霞藏在红盖头下痴痴地笑,二喜的城里伴郎说,不得了,你家的媳妇真漂亮。
这一段娶亲,让我在屏幕前面差点泪眼汪汪。真解气啊,真风光。二喜太像是文学里的人物,出场方式都那么不拘一格。他话少,实干,孝敬又爱妻。在福贵将凤霞送人以换取儿子学费的年代,他能说出“保大不保小”这种话,让我总觉得是余华捏着手指,把他从什么迪士尼画报上小心翼翼剪下来,放到这本书身上。
所以凤霞难产死掉的时候,我心里有个揪心的小人在想:“不是吧”。然后二喜也莫名其妙被两块水泥板夹死的时候,我挺伤心的,因为我发现这本书还是落入了俗套。为了悲而悲号,这种情节的植入让这本书变得不那么酷了。
我想余华是穷尽所有笔力,让福贵在最后达成孤身一人的完美结局。但是如果是我,我会让时间静止在凤霞顺利生产这一刻,让这家人和和美美下去。
因为我觉得,万事万物都没你那么凑巧。更何况,人活着是要还债的,谁人都背负着一个份额。你昨日喜了,今日便是悲;前半生困苦了,后半生也要开怀一回。这家人的苦已经受够了,余华没有给他们一份“甘”,是不符合宇宙神学定律(我独创的…)的。
人性本善,善再附加几层淳朴,便容易成了不假思索的恶。但在这本书里,我没有看到纯净的恶,所有人带有一份芸芸众生的普通夹心。龙二耍了点聪明,赢走了一百亩地,他往牙上镶金牙,逢人就笑口常开以便展示那块金,这种幼稚的举动让我觉得他有点可爱。这是一个市井、市侩的二流子,他绝不是恶,但是却也领到了自己的果。在土改期间被作为地主抓来枪毙,临死的那一刻福贵转过身去不忍再看,那也是一种善。我是想说,我喜欢这种普通。在我心里,他们都是命运多舛的普通村民。
我还觉得,人民公社的村长很可爱。他尽心对村民,回过头来被红卫兵抓走的时候,没人有胆子去看他替他说句话,回来的时候村长鼻青脸肿却眼眶红红,那样子就像是在索求回报的孩子。村民们的心思很淳朴,他们还不懂,人际交往中,付出就仅仅是付出,不要企图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回报,不然总会失望。
书里唯一让我心疼的,恐怕就是出场没几页的长根。旧社会里,地主家是要给家里干了一辈子的长工养老的,但是福贵把家产输没了,长根没地方去,就成了乞丐。忠心淳朴的可怜长工啊,到最后还心心念念着旧主人的家庭,不去担忧自身的处境,只是哭着说“少爷怎么能受这些苦”。后来的场次里不见他的身影,我猜他是捧着碗倒在了哪个露天荒地,虽然我希望他能继续坚强活下去。
从全书的结构来看,第一人称叙事为主,穿插三次简短的第三人称,分别是在福贵败光家产、妻子去世和全文最后。好处显而易见,第一人称叙述往事,往往带有叙述者本人“年少轻狂”的代入感,第三人称聚焦晚年孤身一人的福贵,笔触冷静克制,与往事的狂放不羁有了鲜明的对比。
文中出现多处相互呼应。无论是“从鸡到鹅到羊到牛”,反反复复用动物作比演绎家族兴衰史;还是从开头一人一牛到结局的买牛经过,都能体现出余华情节架构和节奏把握的功力。
最后来说,我不认为《活着》着笔于单独的人,我觉得更像是在讲述人与土地的连接情深。就像《飘》里的斯嘉丽握着泥土仰望夕阳,穷尽全身也要保住庄园一样,在旧社会的村民心里,恐怕土地承担的意义要更多。无论是全文一直在讲的“我要我的五亩田”,还是福贵娘怎么也不愿搬家离去,包括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埋在一起的土葬观念,处处体现着人、地的亲密联结。
《活着》读书笔记 篇5
这是一本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书,讲述的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但简单的故事在没有任何华丽词藻的修饰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深邃的哲理。朴实的语言中流露着真挚的感情。往往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抑或是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余华为大陆先锋派小说代表人物,与叶兆言、苏童等人齐名。196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因父母都为医生,所以他从事过五年牙医。后弃医从文,正因为他有过医生的经历,所以他的作品也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俄残酷本质从虚假人道中剥离出来一样,而《活着》正是他众多代表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本书以独特的写作特点,以第一人称的独特视角向读者展现了本书主人公福贵平凡而又坎坷的一生。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贫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回到家乡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子女,女儿不幸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一次次被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老了的福贵和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也许大家的回答都是不一的,但作者却给出了一个统一的答案: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其意义,那么唯一可以作为意义的只有活着本身。正如书中所写:人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作者将一个个希望展现给读者却又一次次无情的将其打破。这就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其实人生也正是如此。上帝就像一个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份快乐就搭配几倍于快乐的苦难。所谓的幸福与生命存在的价值也在快乐与苦难不断交替中有所体现。
一个生命的消逝如同一颗流星的陨落,那么自然,自然的让我们害怕,但生老病死如同四季的变更,没有人能够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好好的活着,即使有多大的苦难,我们依然有存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气。
《活着》读书笔记 篇6
《人为什么活着》,一本稻盛和夫探析经营哲学的书,却渗透了很多人生哲学。其实也是在后来才明白,或许这本书,它本来应该取名为《人应该怎样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其实在某些方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互通的,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法准确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这本书,至少有一个原先就有的观点被再次巩固和强化,那就是:勤奋努力地工作,用乐观积极、与人为善的心态好好活着。
首先一点,勤奋。按稻盛和夫书中的定义来说:劳动的目的不应仅取得粮食、免于饥饿,也是为了锻炼人类的心智,如果每个人都勤奋努力,就能够培养出美好的心智,让人变得更完美。
我认同这个观点,我们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让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想,努力劳动在给我们带来物质回报的同时,确实带来了精神上的收获,虽然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不免抱怨、烦恼,心情郁闷,但当事情过去后再回头看,或许这其实也是一个修炼心智的过程,正是因为有好多好多这样的抱怨和烦恼,我们才逐渐变得成熟,变得稳重,变得能独当一面了。
当然,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人为善。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保持谦虚真诚的态度,尽量少掺杂个人主观意识,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处的局面。拿我们的工作来说,总有人抱怨广告占用了太多版面,也听人说谁踩了谁的线,是谁在本该截稿的'时候还没拿出稿子来,或者是谁不管稿件内容如何就只管把自己的稿子放在头条位置……这样的情况我们几乎天天碰见,摩擦也不少见。但如果在摩擦发生之前,我们可以尝试着将心比心,或是设身处地,有些摩擦和争议说不定就能避免。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当一个人低落的情绪也会对一个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论结局如何,最起码我们赢得了经验和保持乐观的心态,因而心怀感恩、欣然接受这个考验。换句话来说,事已如此,生气并无用处,又何必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所以,还不如一笑而过。
《活着》读书笔记 篇7
刚看完余华的活着,掩卷之间又是一声叹息。很早以前就听说了这本书,却一向没有机会看,翻开的时候发现自己挺幸运,因为多年前就看过了电视剧版的《福贵》,情节有改动,电视中的凤霞还发过疯,苦根仿佛也没死。或许是此刻的生活过于安逸,我无法设身处地的将自己抛到那样的环境中,体会活着的不易,但人的情感却是任何时候都会产生共鸣的,青年的福贵不知天高地厚,挥霍无度,败光家产,沦落为贫农。贫穷的生活消磨着他们的生命,母亲或许在对儿子的思念和对儿子“又去赌钱”的担心中离去。此后,悲惨的阴影就一向挥散不去。全书我觉得最引发泪点的就是有庆的死,从出生开始就没过过好日子,倔强,却有担当,有职责感,本应对他的未来充满希冀,他或许是扭转这一切的关键,却被无良的医生活活抽完了血(读此段时我是愤慨又心酸的'不能自已),无法想象一个承载期望的活生生孩子,能够在一瞬间化身孤魂,无法想象一个父亲不仅仅要忍着丧子的悲伤还要瞒着无法承受打击的母亲,无法想象白发人送黑发人,却无法将这悲痛安放在逝者灵柩中长埋地下,只能刨个坑,裹着件单衣就入土。或许是我想法太幼稚了吧,总觉的作者过于残忍了一点,就应幸福的活着的人却以最悲伤的方式死去,就仿佛我们总期望明天能够更好,
须不知最好的时光就是今朝,人生不是我们所能预测,一切却都已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那头叫福贵的牛是福贵从死亡的边境拉回来的,别人说这头牛年龄比他爹都大,顶多活个两三年,福贵淡然回到自己的时间也差不多了,两三年够活了。结局苦根的死也是出乎意料的,不会说话的凤霞生了一个满嘴跑话的儿子,算是对人心理的安慰吧。这一切虽说不全是福贵年轻的过错,但他自己当年犯下的种种,最后都被他亲手埋葬。活着,对福贵而言是一份职责,尽管没有实现从鸡到鸭再到牛的重振家门的抱负,但是陪家人走过,相守家人的一生,不正是活着的好处么。
《活着》读书笔记 篇8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形形色色的人们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这宽广又沉重的话题压抑得欲哭无泪。是的,它太沉重,害怕它刺痛我的心。是的,它太宽广,凝聚了太多责任和使命。
还太年轻,尚未丰满的羽翼还未曾感受过天空的宽广。年轻的心还未曾思考过生存的意义却被绝情地卷入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紧接着,当那个贯穿全文的线索让我扪心自问时,我无从以答。然后,那颗年轻的心渐渐平复躁动,开始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
余华用一种近乎冰冷的语调带我们走进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然后绝情地否定了那些年少的轻狂岁月。
余华对每个走进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的人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是否现实生活的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宽广,总是承受再多苦痛,依然要坚忍,这是否便是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所以在黑暗的故事里,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那个人儿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最后终于捋清,萦绕在心头久久无法散去的那种思绪,走出这个叫做或者的故事而堆积在心里的那抹思绪,是震撼,是感动,是对生存意义的顿悟,正如当你两鬓雪白时,再忆起那些年少轻狂、玩世不恭,才会明白他们终将臣服在宿命脚下。
还太年轻,尚未丰满的'羽翼正感受着天空的宽广,年轻的心正思考着生存的意义咀嚼着那个叫做活着的故事。紧接着,当那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再次让我扪心自问时,我淡笑不语。然后,那颗年轻的心终于不再躁动,开始明白,开始面对那个叫做活着的故事外的叫做活着的,现实。
《活着》读书笔记 篇9
《活着》讲述了福贵的一生。
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三十他嗜赌如命,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活着》读书笔记 篇10
我是活着的,能打字能思考,说明我确实是活着的,可是我为什么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既是严肃的哲学问题,也是关乎我人生的基本问题,所以我要好好想清楚才行。我得老实承认我是个懒散的大学生,没有学会学习学会品味,网上的快餐信息理解得多了,好书没怎样看过,以至于习惯了断章取义。近期拜读了稻盛和夫的《人为什么活着》,一开始偶尔看到一两句不顺眼的就想反驳,但继续看下去又觉得先生的话很有道理。他把道理一层层地剥开讲给我们听,用严谨的思维一步步地论证他的观点,而他又能说得通俗易懂,再深刻的道理也不觉得晦涩。我,已深深为先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所折服。
先生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道场,活着就是为了不断提升自我的灵魂和心智,使其到达最高的境界,这样,人的意识体(即灵魂)在肉体死后就能够转世托生到更好的地方,也就是说,人不仅仅要对此生的自我负责,还要对来生的自我负责,活着就是为下一个“我”寻找更好的寄托。芸芸众生只是活着或想着要比别人活得更潇洒,至于究竟为什么活着,生活的意义何在稻盛和夫在书中写道: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或者叫“净化心灵”、“纯化心灵”、“提高人性”、“提升人格”等等。人生目的在于“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因为仅有心灵纯洁、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辈子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而不计较自我个人的得失。
在我看来,能够参透生死大彻大悟的人,活得达观洒脱、自在超然,他们明白“荣枯盛衰乃世之常情”,少了“戚戚于功名”“汲汲于富贵”的.辛苦,多了“宠荣不惊,得失淡然”的从容。这样说来,有一种信仰是一件幸事!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信仰使你远离孤独和寂寞,信仰使你抛却烦恼和忧愁,信仰使你的心灵不再飘忽和空洞,相反,信仰使你心存善念,信仰使你心灵充盈。信仰使你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可不能够这样认为:人是为了一种信仰而活着!我明白稻盛和夫是位成功的企业家,“以心为本”是其经营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敬天爱人”是他的公司的社训。这些是做企业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也正如他书中说的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总是不断解决问题然后又产生新的问题,有些问题总是会让我们感到不知所措,成功的喜悦与幸福一样,也需要和痛苦和艰难来比较。当我们遇到阻碍时,不会为此感到胆怯和失落。与其失落不如乐观的去做某一件事情,不论结局如何,最起码我们赢得了经验和坚持乐观的心态,因而心怀感恩、欣然理解这个考验并且乐观地全力以赴、努力奋战、不断设法摆脱困境,心中始终相信对未来的期望。我们要如何做到不去烦恼了,稻盛和夫给出了一些易懂的方法:如果有时间去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努力地工作;坚持谦虚绝不骄傲;每一天自我反省,反省并不是意味着让大家每一天烦恼一下;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秉持利他之心而活。这样即使在遭逢苦难时不能以平和的心态理解这些命运,或者坚持有个感恩的心,至少能够避免自我嫉妒和愤恨的心。
《活着》读书笔记 篇11
大学时代,有幸拜读了原著余华先生的《活着》,感触颇多,大师质朴的语言不仅陈述了一个故事,更带给了我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呀比生命的终点也没有答案。
“活着”是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从家道中落到女儿烧成哑巴最终难产去世,再到儿子得罪意外死亡,妻子家珍的不治之症……福贵无疑遭受了世界上最难熬的打击,命运残暴地夺走了每一个和他有缘的人。大概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只有他本身真真切切的经历了才体会的到的吧,所以他更想活下来,也顺利地活了下来,只是这种活着不夹杂着任何希望。
看完这本书,带着些许的悲惨和痛苦,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人,他们遇到一点生活的挫折就喊着:“活不下去了!”这下想来,这种心理是有多么的可笑。我们并没有经历过像福贵那般难以承受的困苦,不是吗?所有拥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幸福,又怎么能轻言生死呢?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即便面对再多的苦难,也应该努力地继续活着。这就是《活着》这本书真正让我感动的地方。
《活着》写出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写出了苦难者对世界的.幸灾乐祸,它让我真正知道,可能也只是现在的我的一些粗浅理解吧——活着本身就艰难,而延续生命则是更深层的难。可咱们人类不就是这样么,从呱呱坠地,一生在路上,最终所追求的是在痛苦中诞生的幸福,而这痛苦中诞生的幸福,绝望中所孕育出来的希望,便是最终凝练出的两个字:活着!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书中让我印象很深的话。是这样,活着,这两个字过于简短却给予了人生最不平凡的总结,赋予了世界最有力量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这种活着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从而感染每一个人。就像余华所说的:“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挫折、无聊和平庸。”
所以,人生就是在苦难中静静绽放。忍受这些苦难,也就能更好的活着!
《活着》读书笔记 篇12
从生而为人到行将就木不过须臾之间,洪荒之间万事万物皆变得渺小。生而为人,我们都是第一次,所谓幸事!
生命的延续就像是脚下的土地一样,带给我们无数的希望和落寞,我们憧憬着它再一次的繁衍,见证着生命的轮回。即便遭受着来自生活带来的打压,但仍打心底里觉得活着真好,像守着一方土地一样守着生命。
初读《活着》一书,它不仅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还给了我深刻的思索!读完《活着》,我不禁为福贵的命运而嘘唏。他的人生就像是起起伏伏的过山车,过山车的终点是游戏的目的地,可他的终点可能是无尽的死亡。若仅从福贵家人的层面来解读福贵,我真心觉得他是一个失败的人。站在父母的角度,他败尽了家产,使年迈的父母被迫搬到茅屋;对于一个妻子而言,他也不是一个良人;就他的一对子女来说,他更加不是一位称职的父亲。如果说福贵的父亲去世只是一个序幕,那么他的人生悲剧才刚刚开始上演,因为他的亲人们在慢慢的离他而去。《活着》中为我们展现了福贵的大半辈子,他由一个沉迷享乐的人逐渐变成一个垂暮的老人,他的身体和性格在生活中慢慢的改变。一个皮肤黝黑的老人在农田来驱赶着老牛耕地,这是多么常见的景象,黄昏中不知疲倦的他,一人一牛!
在书中,我最喜欢凤霞这个角色,她是一个悲剧的角色。在凤霞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那种勤劳朴实的`品质,她对于自己的这个家庭真的是全身心毫无保留的付出。小的时候一场大病使她成为了聋哑人,她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在父母把她送出去省下钱来给有庆读书的时候,她连哭都是无声的,眼泪成为了她唯一的表达方式。等凤霞长大成人之后,由于身体的缺陷没有人上门提亲,那时的她对于爱情的向往就像是太阳一样的炙热,她看到新娘子出嫁的场景,从田地走到田埂上,走到新娘子的旁边,她只能用行动来表明。好不容易结婚了总算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最后却死于难产。凤霞,像霞光一样罩着这个家庭的女子。
生活就如同一本没有完结的小说,读者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是怎样的结局。但活的久了,你所钟爱的故事,都会有一个金石为开的结局。
从抗日战争时期到后来的新中国,福贵一家在生活的挫折中积极的活下去,即使家人后来相继的离世,福贵还是在坚强的活着。“福贵”是中国广大底层人民的一个缩影。在生活的重压下苦苦挣扎的底层人民,在困难面前即使不会微笑但还是反复的站起来,其实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可能会屈服于现实,会遭受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打压,事若求全何所乐,不完整的人生,有些许意外的生活才会令生命更加的精彩刺激。无论如何,对生命报以一定的崇敬,多一点热情。
“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福贵的娘对福贵说道。我非常的认可,没有什么比活着重要了,活着真好!
花开几个轮回,花谢几个时光,总有留不住的人,留不住的事,也有到不了的岸,尝不到的乐。活着活着好像就明白了,不如淡定看待,豁达待之。面对匆匆人生,我们始终要有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的潇洒!
《活着》读书笔记 篇13
余华得这本《活着》是经朋友介绍才知道的,但是我并没有太上心,也没有机会看。难得有时间品读此书,居然吸引我一气读完了此书。
作者在书中以福贵地主少爷从大富败落成一贫如洗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其人生八劫的悲惨和其乐观豁达形成的反差,引人深思——人为什么活着。
少爷福贵富有时没有得到良好得教育,一直过着生活放荡的日子,吃喝嫖赌,嗜赌成性,父母的管教,良妻的劝说均不奏效,到输光家业,一贫如洗时才猛然醒悟,悔时已晚。从此福贵成穷人贫民,承受起养家糊口的担子与责任。父亲气死了,母亲不堪劳苦病倒了,贫穷中的福贵在为给母亲求医的途中被xxx抓去成壮丁。经历了战争的波折,回到家时福贵的母亲已去世,聪明的女儿因病已成了聋哑人。贤良的妻子支持着福贵,共同养育着一双儿女,然而,福贵的儿子在读五年级时为救学校校长产后大出血,奋勇献血,居然因抽血过度而死,......然而,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过一阵子平安的日子,厄运总要降临到福贵的头上。给女儿找到女婿成了家,女儿却在产后不久即离开人世,也是大出血。被困苦潦倒拖累的妻子承受了儿子、女儿早逝的痛苦后离开人世。福贵的亲人只剩下女婿与外孙,爱婿又被一次劫难夺走了生命,饥饿中长大了几岁的外孙,一次,发烧时外公买来很多豆子,难得吃饱肚子外孙的开怀痛吃,结果被豆子撑死了。
我想造化弄人,与福贵生不逢时不无关系。否则,也不至于那么悲惨,但是也不得不叹服作者在平铺直抒下叙写了那么震撼人心的故事。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来丽.卡特对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活着》的评价,他对小说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生活,简朴优美未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先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艾来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用。”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民的责任。”书的最后写道:“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时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余华用似乎没有温度的笔调来娓娓叙说一个家庭的平凡却不正常的故事。
读完此书,不禁深思,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脆弱的,为什么活着是每个人都应当面对的问题,并且是亲历的现实问题。不少人认为活着为了享受幸福、快乐、安康、甜蜜......,为了爱情、升官、发财,当达不到时就怨天尤人,甚至丧心病狂走损人害己之路......。其实《活着》引发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这是一个如此宽广而深邃的话题,有时要用人一生的经历才能交上完整的答卷。
死并不可怕,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太多的亲人一次次的离去,承受一次次的打击,确实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生命观。福贵从物质富裕而精神空虚的纨绔子弟,变成物质上贫乏而精神丰富的明白人,从不能体恤妻子贤良苦心,到发现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方向,踏实走勤劳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贤子孝,其乐无比。
福贵前半生糊涂做人,后半生却不糊涂,在平凡中表现了不平凡。
【《活着》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活着读书笔记11-17
活着的读书笔记04-05
《活着》读书笔记范文06-09
《活着》读书笔记15篇12-18
活着读书笔记(精选38篇)06-16
《活着》读书笔记(精选10篇)03-08
《活着》读书笔记(通用18篇)03-07
《活着》读书笔记(通用20篇)03-08
《活着》读书笔记(通用24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