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精选23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笔记 1
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波的学术专著。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极坚实的进步”。
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规范那样一些工具性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
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使人回归自然的教育。
教学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教师读书笔记 2
《班主任兵法》给我带来的触动不胜枚举。我认为本书的奇特之处,在于作者万玮老师用看似平淡的叙述方式,把曲折的教育过程展示出来,让读者轻松或紧张地跟随学生或老师经历着很多心理的波动或震撼,使人身临其境,似在听故事,饶有趣味。万老师对失败经历的痛苦反思、咀嚼,对个体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心理的把握,走一步看全局的能力,尤其是对兵法的熟稔,以及“震撼式”的教育方法,使他与众不同。
一开始,我对“兵法”二字是持有怀疑的态度的,对待学生需要用上兵法吗?到底是什么样的兵法?也上网搜到了当时的一些资料,包括李镇西老师对这本书的态度,李镇西老师写了一个帖子,其中说道:“班主任需要智慧,需要艺术,需要策略,需要谋划,但不需要‘兵法’!千万不要与学生为敌,哪怕是无意识的。”万老师也讲到了,教育需要策略,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其实无处不在。例如,体育活动前要热身,如果只是简单地做做热身运动当然也可以,高明的教师会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地活动了身体。有些教师喜欢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些道具,如希望某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扔一个小沙包给他,而下一个回答者则由这名学生扔沙包决定。这种小的策略使得学生的参与变得兴致盎然,其实这就是一种策略,就是万老师所说的“兵法”吧,总而言之,是为了让教师与学生更好地发展。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表达。万老师很厉害!下面我想具体说一说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一立千钧》,记录了这样一个教育案例:有一次晚自习期间,万老师因为要接一个家长打来的电话,起身从安静的教室来到了办公室。后来发现学生在他打电话期间违反纪律,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吵闹。他气不打一处来,正想大发雷霆。但另一股力量提醒着他,冷静!冷静!最后,他强压着怒火,努力控制住自己。继而用一种更理智的方式处理了学生的违纪行为。他先想起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然后决定在学生面前反思自己,把责任归咎在自己身上。最后还做了一个令学生和读者都深感诧异的决定——罚自己站立一个小时!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学生的内心由震撼到自责到反省到决定改正错误,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教育更刻骨铭心?平常威严的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要善于反省自己、反思自己。相比与万老师的处理方式,我缺少的是对问题的深入分析: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我需要反思些什么?我该如何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这个案例中,我深切感受到教育反思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学校的未来年轻教师,我深深觉得要让反思成为习惯。
《一立千钧》最后采用了“自罚”这种出其不意的方式,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作者这样说“那个晚上的一个小时的站立,给所有学生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虽然如此,但是他对学生心灵的震撼也是有分寸的,我们都知道“心”罚是比“体罚”更厉害的一种惩罚,学生心灵一旦留下伤疤是永远愈合不了的`。
《班主任兵法》这本书和以往的班主任类书籍有很大不同,这里没有生硬的说教,读到文中精准老到、条分缕析的文字,会让我感觉作者应该是一位“老谋深算”“智勇双全”的厉害角色。我为他的温情深深感动、为他的谋略拍案叫绝、为他的幽默忍俊不禁……一个个细节描写展现出的无数个生动的教育场面让我过目难忘,受益匪浅。我认为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际操作,且一字一句均来自这位睿智风趣的作者对大学毕业后头一年失败的班主任经历的反复咀嚼、总结、感悟、反思,对刚出校门,进入小学当老师的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教师读书笔记 3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乖巧懂事的孩子总能当上小老师,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孩子总是处于“冷落”状态。如果当一位“顽皮”的孩子向你提出请求当小老师时,作为老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在一次餐后活动,孩子们都拿着书本坐在旁边的空座位上安静阅读。这时,我看到教室里还有两三个孩子还在加紧地吃午餐。于是我想请一位小老师来帮我管理一下纪律。以前我都会请雨嘉或是沛沛帮忙管理,而这次坐在我身边的星星突然说道:“老师,我想当小老师。”他边说着边用恳求地目光看着我。这次,我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从未有过的期待。于是我笑着对他说:“好啊,今天就让你来当小老师吧。可是你要记住,小老师可不能再调皮,得坐好小椅子哦。”说完,我就把手中的书本都交给了星星,然后转身走向其他的孩子。
在打扫教室卫生时,我时不时地观察着星星的表现,发现这次他的态度非常认真。不仅能安静地看书,还会管理其他小朋友,只见他走到正在大声说话的涵涵身边,对她一本正经地说:“你不要再讲话了,看书。”说完,就重新回到了座位上。看着他当小老师那有模有样的神情,我开心地笑了,等我安排好另外几个幼儿,打扫好班级卫生,我还特地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扬了星星。在午睡前,星星开心地跑过来和我商量说:“老师,你下次再让我当小老师好吗?”我毫不犹豫地点点头:“今天你的表现真棒,下次再让你当。”刚说完,星星听了开心地一蹦三尺高。
我们知道,在小班下学期,孩子们开始表现出强烈独立行动的愿望,开始初步形成意识。他们常常会请求为自己表现的机会。在这次事件中,刚开始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还是按照原本的'思想,总会觉得给听话的孩子当老师是最好的。但有时我们可以改变一下策略,给调皮的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去学当老师,不仅能让他们克制自己的行为,自觉形成遵守规则意识。还能满足他们的小心愿。
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努力创造各种机会均等,让孩子们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教师读书笔记 4
利用空余时间,细细研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读后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这本书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那里面许多发人深省的语句深深吸引着我,从许多的教学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如一缕春风让教师们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教师的心田,给迷茫中前行的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此时,我的眼前又出现了这样一幕:有次排队做操时,我发现一位男生在交头接耳,于是批评了他,男孩羞愧得低下了头,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我心软了,问他:“以后还讲废话了吗?”男孩委屈极了,“老师,我是提醒同学戴上红领巾,才讲了这句废话的。”我顿时为自己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后悔不已!如果早看到这句话,我也许就不会好心办坏事了。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读到这,我想到了去年我班转来的一名新同学。上课时,他总爱把手伸进抽屉里做小动作。刚开始时,我看到时轻轻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后,他就坐端正了。过了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几天下来,总不见起色。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我说:“这几天我发现某某同学比以前上课用心听讲了,作业也做得很棒了。希望他做个永远的乖孩子。”听了我的表扬,他很端正地坐好。几天下来,尽管有时还要做一下小动作,但比以前少多了。在以后的几次默写中,空格也少了很多。好多次早晨,他看扫地的同学没来,都主动打扫着,看着他认真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阵激动。是啊,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书中有这样一篇案例:集体批评——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一个叫平的同学因为老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被老师“请”上讲台接受同学们的集体谈话,最后同学们原谅了他,事态也就平息了。
在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调动集体舆论批评、教育问题学生的情况。我们有时会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学生说:“以后我们都不要理他!”但是我们的教师显然对事情的原因不感兴趣,教师不想走进孩子的心,老师只想管住他。于是调动集体舆论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再这样做,我们不理你了!”问题学生迫于集体舆论的压力,暂且“改邪归正”,一旦离开集体他又会露出他的“真面目”,这就是所谓的“两面派现象”,学校、家庭判若两人。
王老师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的教育。所以我主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现行问题。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灵魂。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但是,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学生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学生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安全虽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时下,安全问题似乎成了一所学校的核心问题,大部分学校不准学生外出活动、在校园内不准奔跑打闹,可是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却被压抑了。怎样把握这个度呢?安全问题也成了捆绑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削弱德育教育职能、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块绊脚石。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多多思考,如何让安全与德育并行并重。
王晓春老师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王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我想到了自己,有时好同学犯了错误,不是让他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做,而只是告诉他:“你是个乖孩子,以后不要这样,老师就依然喜欢你。”这种缺乏帮助的爱不是真正的爱!
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只要下课铃一响,时间就不是我的了。我要占人家的时间,只好和人家商量。这不是什么‘爱’,这是起码的尊重,这是教师的法制观念问题。我不能借口‘我是为你们好’来侵犯学生的休息权。”真是一语中的,令人深思啊!
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为什么我们那么多人喊累?是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有问题?也许我们都应该改变一下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老师们,让我们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管理者!王晓春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
最后,我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读书笔记 5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的设计就像茶余饭后的小点心,每天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它就能给你带来充实和惊喜,甚至是有意无意的改变。
如果你刚好在开学之初就拥有这本书,你将有一整年的时间来读它,你可以随时翻开此书阅读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你在开学后的第30个工作日拥有这本书,你不妨从本书的第30天开始阅读,或者也可以从头开始阅读。在这本书中,每一天我们都会收获到一个简单可行的教学策略。
事实上,我们已经意识到,教学是严谨的,又是极其琐碎的,它会让你忙得不可开交。也许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我们会在很多天内根本没有时间去践行书中的行动建议,但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你完全可以自由决定时间,不必拘泥于书上所说的。因为相对于自身的.教学来说,一线教师才是最权威的,也是最有资格做出决定的人。假如某天只有20分钟与学生相处的空闲时间,而这天我们书中所建议的行动所需的时间超出了20分钟,那么可以不去实行这一天的行动建议,或者将它平摊到之后的数天当中,或者等到你有足够多的空闲时间再去践行它。你可以对书中的建议做弹性的安排,根据实际的情况做调整。
这本书一共包含180天,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都将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管你是刚入门的新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此书都将是一本非常实用、可读性极强的教学指南。本书的教学建议涉及到: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倾听学生的声音,如何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找到学生犯错的真正原因,等等。它将在你的教学生涯中给予你高效的指导。
你想让学生的生命与众不同吗?你想让学生都燃起对知识的渴望吗?你想成为卓越教师并教出卓越的学生吗?这本书将帮助你将这些想法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积极地影响学生的每一步成长。
卓越教师都在为两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1.让教学技巧一天比一天进步。
2.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
你瞧,即使是卓越教师也会犯错。不同的是,卓越教师会努力让自己不再重复同样的错误。从来没有哪位卓越教师告诉过我们“我的目标是成为最完美的老师,我希望了解教学的一切,甚至是每一个细节”。因为卓越教师都清楚地知道:教学永无止境,没有人能够真正到达教学巅峰。从来如此!正因为深谙这一点,所有的卓越教师都懂得为提高自己当下的教学能力而努力奋斗,他们每天坚守着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务实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前进。
我们看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希望马上成为最完美的老师,而是希望更有智慧更有方法地提高教学技巧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一名教师,由于肩负着众多的责任,所以很容易顾此失彼,看重一些我们本无须看重的东西,忽略一些我们本不该忽略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本书看成是一个备忘录,也可以将它视为一个贯穿全学年的教学指南,它将在我们教学的每一天送上温馨的提醒、善意的建议、周全的行动计划。
我坚信,每一位教师内心深处都期待自己成为一名卓越教师,这个美好的愿景始终在等待着实现的那一天。我也坚信,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期待着找到自己无限的潜力,这些潜力始终在等待着释放的那一天。我希望我能做得永远比现在更好,同时也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找到真正的自己,发掘出他们最大的潜力。
教师读书笔记 6
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教师的爱是建立在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职责感上方的,有这样一个分式是:亲近感+理解感+期望感。在老师爱心的雨露照射滋润下,学生感到群众的温暖和舒适,从而激发起奋进的欲望。
有人说:"没当班主任的教师,不是完美的教师。"而我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是从事低到高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不断学习,使用好手中的指挥棒,让学生在爱的旋律中,谱写人生乐章。我班有位马强的同学,他是先天的高度远视,不仅仅这样,大脑不能协调的指挥手、脚的动作。刚入一年级时,看见马行走不便,说话不清楚,口水不时的流出嘴角老长。写每一个字,用右手的食指用力的夹着,左胳膊伸着,身子倾斜,浑身用力。即使这样他书写出的字你根本无法辨认。看到这样,我真为这个孩子感到心酸。别的孩子书写时,我就后把手的教他写0……横、坚……等等。做练习是的学生早已找好了题号,但是他连书的面数还没翻到。每次我都帮他画好题号。就连同桌,也常常告他的状:"老师,马强把我的本压出皱了"。"师,马强的哈啦子把我的书弄湿了"。在做练习时他的笔、橡皮也是经常滚落在地,不是找不到这个,就是找不到那个。刚刚包的书、钉好的本,不几天,就被他弄的皱皱巴巴。每次我在帮他做好这些事情的同时,告诉全班同学要多关心和照顾马强,因为他和我们身体健康的学生不一样,他在学习上比我们每个同学付出的都要多。在我的关爱下,全班的同学也都学着来照顾和帮忙马强,不再听见有告马强的.状了。我还给马强带来线和
大号针,课间时和他一同穿针。穿针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可对马强来说,能使线穿过针孔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次次的失败,马强丧失了信心,我鼓励他只要努力去做,没有做不的事。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强最后能将线穿过针孔了,马强举着穿好的针歪侨斜着跑到我面前,高兴地说:"老师我会穿针了"。看到这种情景我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马强真的有期望了。有了成功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他手眼的协调性增强了,他能写出一个端正的字来。此刻马强仍在继续努力,期望自己的作业本上,有一天也能得上鲜红的"一百分"。
"爱,是最好的老师"。爱生,不是一句口号,它构筑在理解、尊重和奉献之上。八年来,我七年是出满勤。就在临产前的一个月里,我克服冬天路面滑,每一天骑自行车往返十二、三里路的因难。当时嗓子又偏偏哑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就使用手势或往黑板上抄写,坚持上课,丈夫劝我还是跟校长请假,在家休息几天吧;家长劝我不要再来给孩子们上课了;同事也劝我回家然而我放不下的是四十多名学生,我时时牵挂着他们。就这样,我克服着自身的因难,坚持到了期末,结束了一学期的教学任务。然而、令我没有预料到的是,就在刚刚放假的两周,分娩时却是难产。丈夫投来责备的目光,医生也在一旁叹气。就是身为母亲的我,此时也感到愧对腹中的孩子,我愧、内疚。我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但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孩子平安的出世了。医生玩笑的说:"这孩子命真大"。
为了学生我付出了很多,同时我也得到了爱的回报。我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家长的赞许,同事的任可。能够说,一次次的成功的教育,那里面饱含着教师无数次的付出。从无数次付出中,我也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这是其它行业的人得不到的快乐、满足。
教师读书笔记 7
《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读过以后受益匪浅,感触很多。
一天,一位亿万富翁带着不满十岁的儿子从城里到乡下旅行,想让儿子去体验“贫穷”的家庭生活。在农场的一户最穷的人家,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
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这回你明白什么是贫穷了吧?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
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家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在我们家的花园里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空却有上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里只能停几辆汽车,可他们的院子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不过,放心吧,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让我们全家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
儿子的回答让这位父亲啼笑皆非。
读着这个故事,我想起了我的侄女景致,有一次,马老师让她到办公室拿卷子,她找了好久没找到,马老师又派一学生去找,很快找到。马老师笑着打趣她:长那么大一双眼睛,竟然看不见。景致喜滋滋地回到座位上,当时马老师非常不解,回到办公室还与我唠叨这件事。放学回家,景致一见到她妈妈就高兴的说:“妈妈,马老师今天夸我眼睛长得大。”这就是孩子,竟能把老师含蓄批评的话当作了表扬。
孩子的心田是一片未经开垦的原野,孩子的心灵更接近天性,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做法,比如:在地上打滚,用喷壶偷偷朝老师、同学身上喷水,从地上检一支漂亮的钢笔放进自己的笔盒,摘下一朵漂亮的花等等,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去判断,这只不过是孩子的天性淘气而已,只要我们想想办法,多费点口舌,孩子慢慢就会改正。如果我们站在孩子之外,上纲上线,上升到文明、道德的'层面去评判,我们就对这些学生更会另眼看待,会陡升很多烦恼。请看我的一个教育小故事:
每当回忆起走过的班主任之路,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肖举。肖举,白净的皮肤,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从外表看,绝对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错!他可是学校出了名的的捣蛋鬼。只要不是语文数学课,他便随心所欲,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带头起哄。我多次找他谈话,教育他尊重老师,好好学习。他每次都表示一定改正,可没过几天,老毛病又犯了。
周四下午的一节综合课上,肖举拿着小喷壶,在教室里左右扫射,老师批评他,他竟然趁老师板书时朝老师头上喷射,气得老师让班长来叫我。听了班长的叙述,我火冒三丈,走进教室,把他叫了出来:“肖举,今天下午放学,我一定去家访,将这件事告诉你家长”。当听到我要家访,他情绪一落千丈,平时的调皮样一扫而光。我走到他跟前,他的眼睛始终不敢与我对视。看到这,我心里真解气,你小子也有怕的时候呀。
下午放学后我跟着肖举去他家,路上他几次拉着我的手求我饶了他,说这次一定改正。我见他如此怕家长,内心窃喜,这次家访也许肖举会改变。刚进了肖举家,当他父亲知道我是来家访的,像老鹰捉小鸡似的把肖举揪到我面前,问道:“老师,他是不是又做坏事了,看我不打死他。”此时的肖举吓得面如土色,浑身颤抖。我这时才猛然意识到我的家访给肖举召来的将是一顿毒打,我突然意识到肖举这孩子就是淘气点,调皮点,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我真担心拳头落在他身上,我赶紧拉过孩子说:“不、不、肖举的父亲,快放开肖举,我来家访,并不是因为肖举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这段时间他进步很大,我是来给您报喜来的。并且商量一下,我们以后该如何加强配合,让孩子的进步更快!”。家长松开手笑着说:“老师,俺没文化,在劳动市场卖咸菜,老师放心,俺不护短,他在学校不听话,你就打他”。“肖举这段表现真的很好!”肖举松了一口气,给我投来一个感激的目光。
事后,我找来肖举谈话:“老师平时教导你们不能说谎,你听见了吧,今天老师说了假话”。“老师,请放心,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捣乱了!”出了名的捣蛋鬼这次竟两眼闪着泪花。说也奇怪,自此以后,肖举课堂上再也没捣乱过,有时实在不想听课,就趴在那看课外书,其他科任老师再也没有因为肖举而上不成课。
老师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天真淘气,许多教育的烦恼、困惑将随风而逝,我们做教师的幸福指数也随之大大提高。
教师读书笔记 8
爱意味着对孩子的肯定,这对任何学校都是极为重要的。加入你惩罚或者责骂孩子,你便不可能和孩子走在一起。自由的孩子是不易受到别人影响的,因为他们没有恐惧,而无所畏惧是孩子得到的最棒的礼物。
成人的价值观和孩子的年幼无知一直有冲突,但这种种冲突对事不对人,老师对学生个人毫无恶感。而且夏山的冲突也是有活力的,这里永远有事发生,没有一天是无聊的`。
假如一个小孩可以自由做自己爱做的事,他通常不会有怨气,不会故意惹大人生气来取乐。孩子都有一些带进攻性的傻劲儿,以此来开创天下。自由并不是否定一切常识。我们对孩子采取一切可能的安全措施。假如防止一切危险,会使孩子变成懦夫。
我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乐趣。时代的进步只是机械的进步——无线电、电视和喷气机的进步。今日的世界,战争的威胁日益增加,因为人类的社会良知还是极为原始的。
有谁会觉得,当我们教小汤姆怎样玩他的玩具时,我们便剥夺了他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发现的快乐和征服困难的快乐?是我们让孩子相信他们不行,必须依赖大人。
现在一般的学校与批量生产的工厂并没有分别,教师除了教学,以及相信教学本身是最重要的以外,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只是痛心的指出,教室的墙壁是像牢狱一样的建筑,它们限制教师的视野,而使他们不能看清楚教育的真谛。教师只教育了孩子的头脑,却忽略了极其重要的情感领域。一个满腹经纶的精神病人和一个胸无点墨的精神病人是没有分别的。
我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是:能快乐地工作、积极地生活。
一般来说,对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自由教育几乎是肯定有效的。但对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则需要充分的时间,才能将他们从填鸭式的教育中解放出来。
在夏山,是爱在治疗一切,是认同和自由在治疗一切。
教师读书笔记 9
十一月,秋天的寒冷萧瑟开始席卷成都地区,而北星孩子的“春天”却在悄然酝酿。在北星小学十一月全科教学活动中,我们第一次尝试着把语文课搬到了室外。
我想我们每个老师都曾留意到,孩子对教室的莫名的不喜欢。哪怕是上课的内容不够精彩,但告诉他们“下节课,我们去操场上”,整个教室会被迅速点燃,喜悦的情绪伴随着突如其来的噪音侵袭你的耳膜。这,就是教室外的世界独特的魅力。
为什么孩子会无端地因为走出教室而感到兴奋?
我想,儿童阶段是人类第一次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认识世界的阶段,然而学校的诞生规范化了这个过程,让学校成为了学生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认识世界的固定场所。当我们必须在这样一个固定的场合里一成不变地完成一下三件大事的时候,我想大概率,我们是会失败的。因此,儿童会本能地抗拒,这是一种先天的条件反射。
所以,我们的教学需要走出教室,需要尊重人类认知世界的规律,需要活起来。而推动这些“需要”发展的,就是教育智慧。
北星的'活动育人就是一种教育智慧,让学校不再只是传授枯燥知识的场所而是一个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被学生爱上的地方。在这里,他才能够安心地、有效地、乐意地去进行脑力劳动。
如果有机会,学校应该是一个类似于“家”或者“世界”的开阔无边界的地方。带孩子们“逃离”教室,尝试打破教育的场所化、书本化,把课堂搬进森林、搬进田野、搬进童话世界,我相信不会有人拒绝。
读罢三节,我觉得老苏不仅是在提醒我要研究孩子的思维、心理,更是在提醒着我,教育是一种成全。不要忘记自己曾是一个没有反抗能力的一年级孩子时坐在教室里渴望过的事情,用心思考地思考它,用智慧成全它。
当然,怎样成全一定是最重要的,我们必然不可能真的带着孩子们来到大森林野营扎帐,但我们可以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引人入胜的情景,让知识回归纯真。
教师读书笔记 10
不要把孩子束缚在教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教师的计划,更要远大得多。这就是小林校长的办学宗旨。
一段巴学园的生活,让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让大家理解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我将书中感悟到的见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与孩子平等互动的欢乐。比如:我班的陈志刚小朋友,聪明、调皮,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整天摸这动那,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笔到处乱画乱涂,经常与别人说反话,教师说请小朋友坐好,他却接话说看谁坐得不好。教师对他说服、教育、引导都不见效,不少家长要求孩子远离他。我经过与志刚的家长谈心,明白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对其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他十分喜欢车,也爱画车。投其所好,我们两人共同探讨与车有关的话题,他兴趣猛增,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我发现他真是个车行家,明白那么多名车,他所画的车,部部形色兼备,十分漂亮。
我试着与志刚小朋友进行了几次谈话,将他的优点告诉全班小朋友,请他讲他最喜欢做的事,将车的有关情景说一说,将他的画贴出来。小朋友们这才发现志刚很了不起,自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慢慢与他接近,理解了他。志刚小朋友融人到团体怀抱,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经过读书,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应是僵硬的教育,而应是互动的充满生气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东西,有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心灵却无法理解真、善、美,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深思考的。
教师读书笔记 11
这两天,我开始读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从书中我知道了许多有关教育中的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爱的教育》一书中每一个小故事都讲述了一种不同的爱,特别是每月故事更是让人感动,让我觉得世间处处有真情,其中《寻母记》更使我感动。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才十一岁的孩子孤身一人从热那亚出发去美洲,这需多少爱来支持他啊!书中还提到了这样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还有一件事: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肇事者承认错误,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承担错误的品质。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许多人做事总是先考虑自己,遇到问题时想的是怎样为自己开脱,遇到好处时,却冲在前边,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日益减少。我想,我们在注重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人,关爱父母、关爱老师、关爱同学、关爱一切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让我们用爱去唤醒大家的真实情感,让爱在每个人的心中永驻!
教师读书笔记 12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能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必须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内容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幼儿今天知道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要求选择符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通过调动幼儿积极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积极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形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教师读书笔记 13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一书,作者罗素为我们所熟知大多因其在数理和哲学领域的才能,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比较好奇,这位数学家眼中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
读完这本书后很是钦佩,也读懂了一些:罗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但这种处理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种“自由教育”——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纪律的培养,在开始都要以游戏的形式,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是罗素提倡的“自由教育”所反复强调的。教师应该 “主要从孩子身上感觉到一些神圣、模糊、无限的东西,一些个别的特别宝贵的东西”,并对这些宝贵的东西给予挖掘与引导,使其达到教育的最美好境界。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循循善诱,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情,每一堂课都认真地、巧妙地设计,使学生们在游戏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啊。
文中有一些话语我记得尤其深刻:
(1)即使是对待最小的婴儿,也要像对待将在世上占有其地位的一个人那样予以尊重。
(2)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3)回答有关问题乃是性教育的主要部分。有两条规则须贯彻其中:第一,永远要真实地回答问题;第二,要完全像对待其他知识一样对待性知识。
(4)缺乏科学,爱是软弱无力的;缺乏爱,科学是充满破坏性的。读这本书,就象是找了个指南针,认准了努力方向。实现教育和生活完美的结合,我们着实要为这一天的最终到来而不懈努力!
教师读书笔记 14
读完这本书,感觉它真是一本对教育充满着现实关怀的书。
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第六部分“缺乏健康与关怀”。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同志就非常担忧当前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但他担忧的不是老师们缺乏敬业精神,也不是他们缺乏专业修养,而是他们的生活状况。现在社会几乎已经把教师当成了神,拿很少的钱,做很多的工作,不怕苦,不怕累,朝六晚十,吃的是草,挤的是血……事实上,教师不是神,跟大家一样,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同样需要社会的关爱,同样存在自身价值实现的渴望。所以,无论是从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还是现实教师利润分配来看,还是从人性发展及人人平等的角度进行分析,社会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把教师打造成完人,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道德的`符号或者道德的奴隶。社会各界应该以一份宽容之心真诚地搀扶我们教师走下神坛,如此,则不仅是中国教师之幸,更是中国教育之幸。
在该书中,作者还向人们阐述了来自改革的压力。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新课程改革等不一而是,往往教师还未从一种改革中走出来,又得去适应另一种改革,教师整天疲于奔命,而每一次改革最终都落到教师身上,使教师的身心负担越来越重。目前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课程改革,许多教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该书还指出,沉重不是教育的本质,憔悴也不是教师的本色。该书深入到“中国教师缺什么”这一问题,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追问与思考。
教师读书笔记 15
时下,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家长、教师、学者、专家都在积极地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走向主体性德育)中写得好:“学生和成人一样,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人看,才能避免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弊端产生。”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主人地位没有怎么体现出来,主体参与机会太少了。在社会上,所有有关孩子的事项,我们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在学校里,重要的学习、娱乐活动主要是由校方决定,学生将服从学校的安排。在家庭中,父母往往爱给孩子作决定。在父母看来,孩子没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成年人往往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孩子订了若干个品德培养的目标。当然这些做法无疑是为了孩子好,是真心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现代人。但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您的目标和要求孩子们了解吗?理解吗?同意吗?制定这些德育目标时,孩子们参与了吗?
如果缺乏未成年人的参与,德育很有可能会走进简单说教、强行灌输的误区。有些未成年人长期在父母、老师的“安排”下丧失了参与的能力,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种心态下,德育自然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真正进入未成年人的心灵。因此,我们抓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树立参与观念,要以他们为本。
教师读书笔记 16
20xx年5月4日,学校教务处对全校在职教师的读书学习笔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整体情况令人非常满意。具体情况小结如下:
一、学习经常、热情高
老师上交笔记本准时,可以看出大家学习的经常。全校除2名教师因请假,学习笔记未按时上交外,绝大多数教师上交都非常及时,从老师摘抄的字数,也可以看出大家学习经常、热情高,90%以上的教师笔记记录有10篇左右,笔记比较优秀的老师有:李之华、张蕊、韩素芳、袁庆堂、晁艳丽、孙红芹、崔永娜、温美丽等。
二、学习认真,觉悟高
老师学习的内容与时俱进,老师书写情况令人叫好,绝大多数老师都采用学校下发的专用笔记本,字迹规范美观,有的老师一笔一画,写得一丝不苟,有的老师字体飘逸潇洒,有的'则遒劲有力……
但在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几个小问题,有待大家予以改正、规范。
(一)个别教师书写欠规范
检查中发现,有个别老师的笔记不规范,只是摘抄内容,有个别教师书写时使用的蓝色圆珠笔或蓝墨水笔(不便于保存),请予以改正。
(二)个别教师学习待加强
读书学习应该人人进行,不能有丝毫懈怠。请未能及时上交的教师(无论在哪个岗位、是否是老教师)、字数未达数量的教师在近期内加强学习,重新记录。
(三)个别老师心存侥幸,有待加强
个别教师心存侥幸心理,总是抱着侥幸态度,把完成任务当成了负担,读书笔记单篇的内容较少,字数不足,读书笔记整个内容单一。
最后,希望老师们在下半学期中,书读得更多,读书笔记写得更好,获得的收获也更大。
教师读书笔记 17
在《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分享和讨论经验是培养你作为一名教师的技能的最快的途径,那么无疑同样的活动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通过在作业中与学生交谈,告诉他们该做什么的方法有时背称为建立平台,其思想是学习者通过语言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在完成一项任务到支持平台的下一阶段是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谈论自己的.体会,这种谈论可以依次进行下去。而成为对学习者行动和思想内化的指导。在准备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活动时,你需要给他们一点时间来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你需要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在你的帮助下自己做事;你需要给他们时间对遇到的困难和进步,较差和较好的表现进行讨论。
以上这段话中指导学生该做什么以及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做事的内容不禁让我想起了上周雷夫老师的演讲。看着雷夫老师的书,听着第56号教室的故事,我走上了讲台,在雷夫老师的演讲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榜样的力量”。为什么学生很有礼貌?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在待人接物时有礼貌那么学生自然会向老师学习。如果教师随意应对工作,那么学生也会随意应对学习,如果老师沉迷于电子设备,那就不要责怪学生回去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电脑、手机上,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在学校中,教师是最好的榜样。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交给学生任何东西。”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树立好榜样,纵然你的教育形式再好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教师读书笔记 18
因为现场听过罗鸣亮老师的课,所以买了这本《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
课堂上的罗老师,有几个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一是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听他的课,觉得浑身充满力量,思维也被他带着跑。二是语言幽默,闪耀着智慧。他推崇讲道理的课堂,因此,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知识背后的为什么,不管学生出何怪招,他都能巧妙接招,妙语连珠。三是简约大气,普通手段演绎丰富内容。听过他的认识小数的一节课,他就利用数形结合作为课堂切入点,依次引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随着涂色的部分不断地被平均分,小数的由来,为什么用小数,小数的十进制计数法等等,全部囊括其中。
读完这本书,收获了许多没有想到,诸如:为什么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只要看个位,而判断能被3整除的数,却要看各位数的和?为什么加、减、乘法的计算是从低位算起,而除法却要从高位算起?计算、度量角、面积公式,这些内容的本源竟都是一样:计算或者测量有多少个这样的测量单位……
读完这本书,反思了许多的不足,诸如自以为是的教学观念,不讲道理的课堂教学,轻率处理的知识环节,容易被我忽视的学生想法……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总以为没有什么可以奋斗的目标,也找不到什么可以努力的方向,可是,当我听完罗老师的`课,读完罗老师的书,了解了他的奋斗轨迹之后,我明白:专家之所以闪耀,不是媒体的包装宣传,而是无数次课前的预设与考虑,无数次课堂上的见招拆招,无数次课后的反思与调整,这一切努力,凝聚成个人在课堂上的魅力。因为见识短浅,所以格局狭隘,希望现在努力还不算太晚,余生要懂得取舍,学会思考,让课堂起色,让学生受益。
教师读书笔记 19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应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取。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务必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潜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构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决定。就应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就应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教师读书笔记 20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卑的个体,只不过这种自卑的表现有千万种,不容易被我们觉察到。而人类也正是存在着自卑情结,感受到了自己在大千世界面前的渺小,才不断的的去开创这个世界,以证明人类的力量。
这么说来,自卑倒是能给人带来益处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我看到的常常是由于自卑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的例子呢?可能,这就是我的想法的'偏颇之处,全面而多角度的看待这个世界,是我所缺乏的,也是我需要学习的。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自卑表现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我们很容易分辨的,由于自卑而导致自己的生活,工作或学习停滞不前,情况糟糕点的,部分自杀行为就是因为个体的自卑引起的;第二种自卑的表现是本人并不承认自卑,他可能会说:我怎么会做不到呢?其实他的内心已经充满了对自己的怀疑!第三种自卑的表现是最不易被人察觉的,我们常常会听到:我只要努力一下就会获取一点进步或成功的。他用这样的话来麻痹自己,但是内心还是有自卑成分的。看来,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是它存在于人类的某些方面,每个人表现它的方式不同,有时自己也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罢了!
面对自卑,不同的人采取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也不同,所以,人们所获得的成功程度也不同,甚至有些人,不仅没有获得过成功,还因为驾驭不了自卑而阻碍了自己的成长。
我们需要自卑,正是有了自卑,我们才能不断的学习,进取。获得更好的发展,假若有一天,我们的生活,变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切愿望都能满足,明天也没有任何的新奇感的时候,我们反而会觉得生活太单调枯燥吧!所以,人类还是应该有点追求,这样风云变幻的世界才是精彩的!
教师读书笔记 21
刘教授在文中指出,教师的“课程智慧”是一种专业智慧,体现在老师上课时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一个有课程智慧的老师,必须懂得如何科学地有意义地处理教材。刘教授对此提出了“吃透教材”、“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三条建议。
要改变教材,首先要“吃透教材”,明确课程设置的`目的,清楚教材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谈改变教材和超越教材,要谨记不能只为了考试来选定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其次,用比较保守、温和的“加法”态度来“补充教材”,既包括教学资料的补充,也包括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态等手段来增加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意义。刘教授指出,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表面上在“对话”,实际上是在“独白”;有些老师表面上是在唱独角戏,甚至在演默剧,而实际上是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一直认为,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对于一个语言老师来说,尤其重要。至于更新教材,就是要重新开发教材,在适当补充的同时,要懂得舍弃,学会删减,最终做到对课程资源的科学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效率。
我校同时使用4套教材。对这4套教材,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侧重和取舍,但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不局限于这4套教材,经常从各类英文报刊书籍上选取一些合适的素材作为日常教学的补充,大大丰富了内容,增加了信息量。不过,这很需要老师的心思和功夫。
教师读书笔记 22
前段时间读了周弘老师的《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使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一段是: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弘老师满怀深情的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女儿这时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就说:“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爸爸说:“我肯定不会做象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换了其他家长“十道题只做对一道时”可能两记耳光早就过去了。错一道应用题还情有可原,错九道那就不可饶恕。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哭大人叫,什么也干不下去,更无从谈孩子会喜欢数学,成绩优异,对数学不反感就已经不错了。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孩子是使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我们何不拿起他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在自己的教学中,学生做错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我们改用赏识的方法和语气,效果就会大大不同。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想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差生,使差生增加学习的信心。比如我教的某班有个同学,上课不太认真锻炼,体育成绩较差,我非但没有挖苦他,反而针对他的优点对他进行引导,我对这位学生从不批评而是经常鼓励为主,使他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身体练习越来越感兴趣,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练习,成绩慢慢地上来了,几次体育考核都能在75分(良好)以上。
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要让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之后,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阻力的强大动力。
教师读书笔记 23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表达,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伤感美文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照顾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根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 够发奋培养出有疑心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风格,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上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开展。
【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笔记07-26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3-20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12-20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01-20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06-21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07-21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03-28
小学2022教师读书笔记04-24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热)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