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时间:2023-11-12 07:22:43 读书笔记 投诉 投稿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经典摘录】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不过因为国体的不同,教育的趋势也就不一。

  要造成适当的国民,须有适当的教员。

  怎样才可以使乡村的儿童受同等的知识,享同等的待遇,这就是师范教育的一个新趋势。

  师范生在观察要用怎样的小学教材,就怎样去学。一方面要学“学”,一方面要学“教”。

  师范教育,当发展各人的特长,以适合社会上的需要。

  教育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天天去研究,就天天有进步,天天有变革。

  毕业是局部的、暂时的。学生固不可从此不学,教员也不当从此不教。所以学校对于毕业生有继续培养的责任。

  一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地方的好坏,和学务委员最有关系。(《师范教育之新趋势》)

  【若有所思】

  一般意义上,我们习惯了把“毕业”当做学生与这所学校关系的终结,即使后来还会有偶尔的来访,意味已经完全不同。而在这篇文章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思想是异常超前的——“毕业”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学校对毕业生应有继续培养的责任。

  如果一所学校,它的每一个学生无论走出去多远、多久,和它依然始终血脉相连,那么,这样才算得上真正造就了“人”,而不是“产品”。师范学校如是,其他学校亦如是。

  【经典摘录】

  建设教育,譬如造房屋;学制,譬如房屋之图案。想有适用的房屋,必先有适用的图样。

  虚心讨论、研究、实验,以构成面面顾到之学制,是我们对于学制草案应有之第一个态度。

  我们对于国外学制的经验,应该明辨择善,决不可舍己从人,轻于吸收。这是我们对于研究新学制草案应有的第二个态度。

  大凡改制之时,非旧制遭过分之厌恶,即新制得过分之欢迎。这两种趋势,都能使旧制中之优点,处于不利之地位。所以我们欢迎新学制出现的时候,也得回过头来看看掉了东西没有?

  图案是重要的,但只是建筑房屋的初步。学制是重要的,亦只是建设教育的初步。徒有学制,不能使人乐学;也如徒有图案,不能使人安居。

  外国的经验,如有适用的,采取他,如有不适用的,就回避他。本国以前的经验,如有适用的,就保存他;如不适用,就除掉他。去与取,只问适不适,不问新和旧。能如此,才能制成独创的学制——适合国情,适合个性,适合事业学问需求的学制。(《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

  【若有所思】

  这篇文,解决我一直以来的好几个困惑。

  尽管,文中所指,是一国之“学制”的更迭,但其中的道理,对于一校之理念的革新同样适用。

  “革故鼎新”是个很容易令人陷入冲动和盲目的词,对于教育,更是如此。但这又恰恰是一个多变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于是,当稍稍有些“时机”的时候,就很容易迫不及待想要去把“理念”变成现实。

  于是,身处变革中的我们,常常会变得不知所措、找不着北。

  首先,是对于别人经验的态度。近年来,随着媒体宣传手段的日新月异,教育界也变得和影视圈一样,一夜之间,无数“巨星”纷纷崛起,有人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但我们常常忘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旦跌下来的时候,会摔得更惨。

  其次,是对于“旧东西”的态度。每有新事物的产生,常常伴随着对旧有事物的口诛笔伐,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正如封建时代朝代更替之后常常会发生的屠城举动一样,为了彻底“断绝”旧有事物的影响,索性全盘推倒重建。

  静水方可深流,积累终成大境。教育,更需要一颗平常心。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6篇)03-08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精选6篇)06-13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06-21

教师《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精选13篇)09-29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通用18篇)09-30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通用10篇)08-27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通用15篇)08-15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10

陶行知的故事(精选7篇)07-09

陶行知学习心得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