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22 16:56:44 读书笔记 投诉 投稿

红楼梦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1

  古典名著之中的《红楼梦》,一直深深的吸引着我,书中的内容使我难忘。

  初读此书,感觉全府上下整天只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没有一个亮点。对于主人公贾宝玉的优柔寡断,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觉得厌烦,都没有想读下去的心情。但是想到伟人对《红楼梦》的高度评价,我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又继续读了下去。

  慢慢地,我发现越往后读,就越有意思,我就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后来才发现书中其实有很多亮点,如果你不仔细地读,就不可能发现它们。书中的贾宝玉真可谓是多情公子,虽然女声女气的,但是我也在他的身上发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而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此外,晴雯的坚强,凤姐的争夺名利,贾母的慈爱亲和,以及薛宝钗的宽厚大度,每个人物的形象,情节,我都深深地记在了脑海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她们身上发生的事也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个个悲剧也随之而来:林黛玉的悲伤而死,惜春的出家,鸳鸯的上吊……我的心也变得沉重起来,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在看到结尾那么悲惨时,我还流泪了。贾府的繁荣到衰落,其实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

  《红楼梦》真不愧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初读《红楼梦》,就使我受益匪浅。现在回想起来,依然使我感动。

红楼梦读书笔记2

  初读《红楼梦》,我觉得贾府上上下下成天就明白吃喝玩乐,没有任何亮点,我都不想再读了,可是想起人们都说《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我只好耐着性子往下读。

  慢慢的,我发现越往后越精彩。

  伴着宁、荣二府慢慢衰落,一个又一个的悲剧也随之而来,林黛玉哀痛而死,晴雯因诽谤而死,鸳鸯上吊,惜春,妙玉被掳……我的心也伴着一点一点的下沉,我就仿佛设身处地,书中的`情节深深的吸引我读下去。

  第一次读完《红楼梦》那天晚上,我躺在被子里很晚才睡,贾府的兴衰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兴衰。

红楼梦读书笔记3

  一曲红楼悲歌,凄凄惨惨戚戚,散不尽,萦上心头,泪先流……林黛玉哭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苍白如玉脂的脸庞仿佛永远挂着两行清泪,立在潇湘馆的窗棂里,孤独是你的影子。或许你真的就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因为受了神瑛侍者甘露的灌溉,修成女体,今生只为还泪来的吧!虽女子本弱,但你为何就不肯再争取一分?既然心仪宝玉,为什么就不敢大声说出来?遮遮掩掩,几度欲语还休、醋意大发,反倒让人觉得小气。我相信,贾老夫人亦是疼你的外祖母,断断不愿看着你抱憾而终,只是你的骄傲与自矜害苦了自己…… 王熙凤机关算尽,看似风光无限,却输了丈夫、输了家;迎春性格怯懦,只能落个在夫家受虐而死的结局;探春空有才干,却无用武之地;宝钗贤德,听长辈命,金玉相配,却不是良缘……红楼的女儿们呀,千百年后读着你们的故事,仍让我为你们悄悄揩泪,你们知道吗? 究竟是什么将你们一步步逼近命运悲剧的悬崖,让你们退无可退?是对金钱与权势的`欲望?是妄想不劳而获的心机?又或者是那让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的封建制度?不,不完全是!是你们的懦弱与不争,让你们自己深陷泥沼,一步步被巨大的封建野兽咬走了自由、蚕食了爱情、也将生命剥皮拆骨……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秦可卿的遭遇了。生得绝世的容颜,却被玩弄于两代人之间;生时病痛缠身,死后虽然风光大葬,却给世人徒留下茶余饭后的笑料!可卿呀,为了自己的名节、名声,哪怕以死明志,也是一种争取! 爸爸劝我不要揪着人物命运愤愤不平。然而,从个人命运反观当时的整个社会,更是让人无奈。看,贾府的破败,正是一个旧的社会制度的灭亡!只可惜了红楼里一个个鲜活的姑娘,我哀其不怒不争。

  曲终人亡,哀伤未绝。

红楼梦读书笔记4

  红楼梦中写大观园的建设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元春省亲。这个修建的目的是特别明确的。大观园属于皇家园林的一种,但更确切的说是私家园林,大观园也名“省亲别墅”。元春游园后,说“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这让我想起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群文人在兰亭这个地方聚会的欢乐之情,作诗、写序何等相似。

  元春省亲结束,大观园闲置下来了。元春思来想去,那么美的院子,放着实在浪费。所以吩咐下来,让姐妹们连同宝玉一起住进去。黛玉住了潇湘馆、宝玉住了怡红院、探春的秋爽斋、宝钗的蘅芜苑等,各人都有了各自的住所。

  与其说是居身之所,不如说大观园就是一座精神家园。曹公在大观园里很好的安放了红楼儿女情感,或者说,他更好的安放了他自己的灵魂。大观园其实,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一个独立空间,这就如同陶渊明的终南山,中国古代文人的桃花源。

  大观园的一山一石、一花一木。我们在苏州园林,或者说在中国各个角落的古代园林里都可以看到。或者确实的说,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曹公的伟大之处也在于,红楼里对古代园林艺术做了一个全方位的展示。我们来看大观园的景致。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这是稻香村的景。也是李纨后来的居所。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想到了一些隐士。就连贾政看到稻香村的景致,也说勾起了他的归农之意。如果把贾府比作是一个政治中心的话,那么这个稻香村无疑就是一个隐居的所在,而李纨无论如何是和贾府脱不了关系的,因为有贾兰,因为她是贾府的媳妇。她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她的重点在贾兰身上,这样想的时候李纨就不是李纨了,她代表的就是古代隐居的士大夫的一个形象。一面隐居,一面又关心世事。这样的一个形象,明显是宝玉所不喜的。宝玉认为稻香村有人力穿凿的痕迹,所以不喜欢这个地方。这也与宝玉不喜“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也是有关联的。这也是宝玉与贾兰的不同之处。

  说到李纨不得不说妙玉,李纨最不喜妙玉。是因为她和妙玉是不同的。妙玉的出世比李纨更干脆。妙玉带发修行,却与俗世没有牵绊。她其实是出世的黛玉。她可以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生活,而不去理睬旁人对的她的看法。她对贾府的人物都有她自己的相处之道,她不会因为贫贱富贵去结交好友,她和来贾府投靠的邢岫烟的关系就说明了这点,昔日邢岫烟家族落魄之时,她便教邢岫烟识字。妙玉的栊翠庵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些红梅。第四十九回写,“宝玉于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这是多么美的一副画面,从宝玉视角来写栊翠庵的红梅。也足见曹公对妙玉这个人物的珍爱,红色原是宝玉生命的颜色。妙玉这个人物也因为栊翠庵的景变得鲜活起来。不屈不挠这是妙玉的个性,也是文人的一种固执的倔强。宝玉对稻香村的不喜与栊翠庵的喜也是相对的。

  “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非花香之可比。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这是宝钗的蘅芜苑。古人有焚香抚琴的雅兴,此处只可煮茶抚琴,无须焚香了。我的理解是,宝钗在为人处事上有天然的亲和力。

  好多红学爱好者,都借贾政的那句“此处房子,无味的很”来判断贾政对宝钗为人的判断,认为贾政不喜欢宝钗,在他心里的宝钗就是一个很无味的人。我不敢苟同,书中写宝钗无书不知,曹公借香菱之口说,贾政常夸赞宝钗的学识。蘅芜苑的异草之香非花香可比,是与她的冷香丸相对的,更是对宝钗人格的高度赞赏。细读文本不难发现,蘅芜苑的清雅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刘姥姥游大观园,写众人游到宝钗之处的描写,“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这是宝钗的一种审美,朴素大方,这也是宝钗与众不同之处。“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这是园林建造上的一个独特景观。玲珑石景观,玲珑石产于昆山市玉峰山,与众不同,称为巧石。宝玉所带的玉其实就是迷娲补天无用的一块石头。这两者之间确实有深意。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这是宝玉命名的“有凤来仪”,他特别喜欢这个地方,觉得其他地方都不如这个地方好。他也相当然的认为,这个地方非黛玉莫属。如果说贾元春是俗世里的凤,那真正的凤该是黛玉,这就是黛玉的潇湘馆。红墙绿竹,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这样的'景致我曾在成都武侯祠见过,见到时想到的也是黛玉。苏轼曾说,“宁可食物肉,不可居无竹”。王维有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无数月色凉凉的夜晚,黛玉或读书、或弹琴、或垂泪、度过了她短暂的一生。

  红楼梦里写,黛玉最不喜李义山,却又偏偏喜欢他的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所以众人想拔去残荷的时候,她不让。因为黛玉明白自然的就是美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多么美的意境。大概那个时候,她是在感悟生命与自然。荷花由盛到衰,每个阶段在黛玉眼里都是美的。因为她懂得自然规律,就如同荷花的残败,是它生命的另一种形态,也是它生命里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黛玉又是那个真正懂自然、懂生命的人,她是如此乐观的人。怎么会是多愁善感的林妹妹?

  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贾政道:“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丽了些。”众人都道:“要如此方是。虽然贵妃崇节尚俭,天性恶繁悦朴,然今日之尊,礼仪如此,不为过也。”一面说,一面走,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贾政摇头不语。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象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贾政又命他作题,宝玉只顾细思前景,全无心于此了。这里就是宝玉的怡红院。宝玉两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一次是见到黛玉,一次就是初见怡红院景致的时候。这说明宝玉前身神瑛侍者的居所就是这样的。那个时候,他浇灌了那棵绛珠仙草。

  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除此之外这里,还有满架的蔷薇,是花木繁盛之所在。刘姥姥误入怡红院,觉得是小姐的绣房,也足见怡红院的精致。怡红院其实就是贾府的女儿国,红楼儿女常在宝玉处相聚。他是有名的“富贵闲人”,这个绰号也因此而来。我有时候一直在想,曹公把怡红院“布置”成他心里的那个园林,或者说,他把大观园布置成了他心里美好园林的样子。该是一种怎样的情结?就如同我常常做梦,也在一个古代的园林里“穿梭”,然后活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然后自得其乐。然只是梦境而已,曹公梦醒,面对断井残垣、满地落花,“昔日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该是一种怎样的痛心。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曹公写众人品笛贾母落泪,黛玉妙玉湘云联诗,写尽世间悲凉之情。这不是偶然的。

  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潺,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这是惜春的藕香榭。众人道:“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个字。第五十回写,贾母等人去惜春住处。“过了藕香榭,穿入一条夹道,东西两边皆有过街门,门楼上里外皆嵌着石头匾,如今进的是西门,向外的匾上凿着“穿云”二字,向里的凿着“度月”两字。

  这是大观园里的桃花源,也是惜春这个人物的一个写照,她是红楼儿女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活的最单纯的一个。她始终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她的桃花源注定是世间无人问津者。她擅长画景,这就如同她的命运始终活在她自己的画里,她走不出来,世人走不进去的。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因称“岁寒三友”。妙玉的梅,黛玉的竹,宝玉的松。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三人之间又有着不可言说的联系。黛玉离世,妙玉必是那个温暖宝玉之人,他们之间不一定是夫妻,但一定是知己好友。

  大观园里寄托了红楼儿女的情感,那是一个精神家园。抄件大观园无疑就是对这个精神家园的一种侵犯。都说抄件大观园是贾府被抄的一个“先兆”。宝钗是最早抽身的,从大观园搬出,想来是那样痛心的事,意味着放弃了一种精神上的坚持。这也是我一直认为宝钗最后和宝玉成亲并非她所愿。贾府被抄,人丁散落,大观园这个精神家园又怎会独存?人与自然之间有不可言说的奥秘。大观园因元春起,最后因她而终,实在又是别有一番深意的。

  有时候想一想,顿生羡慕之情。他们真的就活在诗里画里,就如刘姥姥所言这院子就跟画似的。高墙大院,他们或许都不能像宝琴那样可以随父出游,但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个园林。所以晴雯搬出大观园便香消玉殒了;迎春出嫁回来也是惦记她的居所紫菱洲;探春也是远嫁他乡,离开了大观园。

  我以前认为曹公对苏州是有一定情结的,对苏州园林也是有情感的。其实,细想来,园林情结、山水情结是中国文人一直以来的一个情结,赵佶的艮岳、刘彻的上林苑、无不都是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时代变迁,那些园林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其实,细细想来,大自然才是最美的园林,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秘密的精神园林。

红楼梦读书笔记5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封建贵族社会。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据说是高鹗续作。

  《红楼梦》的主题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通过描绘贾家的衰落和贵族们的荣华富贵,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反映了封建贵族社会的崩溃和衰败。同时,它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丑陋。

  在人物塑造方面,《红楼梦》中的各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例如,贾宝玉是一个多情少男,林黛玉是一个敏感多疑的女子,薛宝钗是一个雍容华贵的女子,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子等等。这些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写作技巧方面,《红楼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的语言优美,细腻,富有感染力;它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它的画面细腻入微,生动逼真;它的主题深刻,富有哲理。这些特点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典小说,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它的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红楼梦读书笔记6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诸多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被书中的角色所吸引。书中的人物众多,各有特色。主角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生活和情感纠葛,深深地吸引了我。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家族和个人之间的无奈与悲欢离合。

  其次,我对书中的情节有了深入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关注了每个章节的`故事情节,还注意到了作者在描述人物、环境、事件时所使用的语言和手法。通过这些细节,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此外,我还关注了书中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部古典小说,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从诗词曲赋到建筑园林,从饮食服饰到戏曲音乐,无一不体现了古代中国的丰富文化底蕴。

  最后,我认为书中的主题具有深远的影响。书中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思想,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和理解。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值得我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作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思想,还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和理解。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读书笔记7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喜剧。说它是喜剧,因为它是古往今来第一部女性的颂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在曹雪芹的笔下,“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在贾宝玉眼里,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浑身清爽,见了男儿便觉得浊臭逼人”;在大观园里,有超凡脱俗的林黛玉,有雍容华贵的薛宝钗,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有处世干练的王熙凤……在过去思想禁锢的年代,如此出色的一部小说,如此不凡的一部小说,怎能说不是一部喜剧?

  然而,说它是一部悲剧,也确实如此。而导致这成为悲剧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比别人更出类拔萃,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喜欢她。可是她太聪明了,锋芒都露了出来,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比刀子还尖利。因此,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即使她很出色,贾母也很喜欢她,但是人们喜欢她完全是因为贾母,贾母至高无上,喜欢黛玉不过是对贾母的溜须拍马罢了。于是,在书中,我们真真切切听到黛玉的悲吟,知道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在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以教泪洒窗纱湿”的凄凉长夜;知道在每次诗词比赛中,才华洋溢的她,每次忧愁的时候,也只能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太多太多的悲,太多太多的叹,太多太多的感,太多太多的痛。如此聪明出色的.女子,在过去的年代,就这样被埋没、被遗弃、被淡忘,直到今天,黛玉的神情,的动作,的思想还在人们心中。

  而在大观园里,唯一真正关心黛玉的,就只有贾宝玉了。贾宝玉,名副其实一块“假”宝玉。在贾府里,他是家长眼中的“混世魔王”。读书,不读;考功名,不考,他还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他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和林黛玉骨子里都含有一种叛逆,但他是男子,不会受到唾弃。林黛玉在过去,仅是女流之辈,就算学富五车又有什么用?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会纺织针线才是最重要的。黛玉那张嘴已经得罪不少人了,她就算是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才女又有什么用呢?可悲可叹啊!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虽然是必定灭亡,虽然是应该灭亡,但是,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是也只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才能触动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寻味,回肠荡气。

红楼梦读书笔记8

  讲石头记的通灵缘源,以及甄士隐一家的遭遇和遁世随仙游,引出那神秘的.一僧一道可知曹雪芹的思想观念中包含着深厚的唯心、宿命内容。而道家与释家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哲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一、这些唯心宿命算是可以让失意者接受现实的一种解释,人们只好借此麻痹和慰藉自我,使内心的痛苦得到一些缓解;二、这些观点不妨害得意者(特别是统治者)的利益,而且还可以被当作有效的控制手段。

  讲甄士隐家的丫环娇杏(谐音侥幸)因当年的偶然回盼,居然弄出一段奇缘,嫁给贾雨村做二房,后来又扶正,正是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由此可见,漂亮美眉多给别人几个微笑和眸盼,不仅是对他人的福利,而且是大有可能让自己也受益

  讲薛宝钗出场,比林黛玉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不禁感慨,何谓情商?什么叫人缘?其实就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和洞察体悟别人情绪的能力。

红楼梦读书笔记9

  《红楼梦》对任何一个人物的描写都显得格外的细腻,格外的重视,特别是在第三回之中,人物描写不但多,而且恰当,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对迎春,探春,惜春的描述中,作者写道“第一个肌肤裸露,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年纪尚小,身量未足。”挥挥几笔,把三姐妹外貌描写得出神入化。而对贾宝玉的'描写又多了几分大气,“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白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结长穗宫绦……”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粗到细,都把人物的外貌,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再说薛宝钗的,“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如此描写真把人写活了,这是令我感受深刻的地方。

红楼梦读书笔记10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感情杯具。

  作者曹雪芹经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所以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红楼梦读书笔记11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日正是端午节,蒲艾暨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也只当他是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凤姐儿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之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了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以前看到这段文字,很是觉得奇怪,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总在想贾府的端午节不该过得这样冷淡。你想民间的节气除了春节以外,端午、中秋就是最重要的节气了。要说贾府不重视端午节吧,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你看,二十四回,也就是饯花节前的四月间吧,王熙凤就开始收集贾芸的麝香、冰片。二十八回元春又恩赐贾府大小老少一干端午节的礼品。为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还特地安排从五月初一开始接连三天在清虚观打醮,实际就是热闹热闹。想来到了端午节这天,不知贾府要热闹到什么程度啊!你看贾府的春节就不用说了,什么除夕夜、元宵节、中秋节哪一次不是热闹非凡,又是唱戏,又是喝酒说笑听书的。就是宝玉、凤姐、宝钗的生日,大家也都是喜气洋洋激情万丈的,更不用说贾母生日的排场和气势了。然而为何独独这个端午节,前期都搞得那样热闹,反而到了正期却如此的冷淡?太奇怪了,太不可思议了!

  后来通过认真的看书、思索和分析,终于感觉到了这冷淡的玄机与奥秘之所在。原来,在端午节前,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关键的一事,就是元春赐端午节礼物时,单独把宝玉和宝钗的礼物赐成一样,而黛玉的礼物却和三春的一样,降低了一个层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为宝玉宝钗赐婚。这就引起了贾府内的当事人和相关人的极大震动。当然王夫人和薛姨妈两姊妹肯定是欣喜若狂的就不用说了,宝钗虽然“羞笼”着红麝串四处招摇显摆也不忙去说她,黛玉、凤姐的酸苦麻辣我们也暂且不表,只说这当中就惹恼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人是谁?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为什么贾母要恼?贾母对宝玉的婚姻人选一直是看中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的,而且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这大孙女皇帝娘娘的意向赐婚一出现,这不就没林黛玉什么事了?贾母的前期努力不也就付之东流了?贾母如何不恼?如何咽得下这口气?贾母虽然恼,虽然不赞成、不认同对宝玉宝钗的意向赐婚,但她不会象一般人那样去吵去闹来表示反对和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也太丢自己的身份了。她凭在贾府中的威望地位和自己的智慧,很艺术的来消除化解意向赐婚的影响。怎样化解呢?她采取了三大措施,艺术化地知会了三方面的相关人:一是知会元春,二是知会薛家母女,三是知会王夫人。我们来看贾母是用什么办法来知会这些人的。

  知会元春:贾母得知元春赐了宝玉宝钗一样的东西以后,叫宝玉“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她要让元春知道,“一个”的意思,就是不能成双,让元春知趣。知会薛家母女,这是重点:贾母利用清虚观打醮这个项目,号召全家人都到清虚观去看戏。王夫人拒绝了,理由是“元春有人要来”。贾母没管她,但专门邀请了薛家母女俩。你家打醮做法事关人家薛家有何相干?照理也可不去,宝钗最初也说不去的,但是贾母邀请,不去也不好处。况且按贾母的说法是去乐,当然就是看戏了。看的什么戏?薛家母女做梦也没想到,看的是戏中戏――贾母演的戏!贾母在清虚观导演了两出戏,第一出叫《张道士提亲记》,第二出叫《通灵引来金麒麟》。

  第一出戏很有趣:男角主人翁张道士在大庭广众下对女角主人翁贾母说:“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个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说去。”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我认为,这段提亲之说就是贾母与张道士事前商量好了而在薛家母女面前演的双簧。第一,提亲的场合首先不对劲,提亲一般都是先私下窃语,哪有在大庭广众下提亲的?而且还当着当事人贾宝玉的面,在那的时代,真是不可思议;第二,张道士说的那位小姐实际上就是影射的薛宝钗,你看宝钗也刚好十五岁,也是聪明智慧,模样也好,根基家当也配得过宝玉;第三,贾母听张道士一说完,马上一口回绝了,再没问问那家小姐的具体情况。为了掩饰回绝的唐突,才说了后面的那些话。第四,通过这样的提亲对话,意在让薛家母女明白,宝玉的婚姻是我贾母说了才能算数的,我不同意你家宝钗和宝玉成婚,从而间接否定了元春的赐婚意向。宝钗是冰雪聪明,一踩十二头翘的人,肯定懂得贾母的用意。我想此刻的薛家母女,心中一定是五味坛子都打倒了。

  第二出戏更精彩:张道士用了一个盘子作道具,把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用盘子端出去让人观赏,又用盘子端回来一堆珍宝玩意儿。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外面人多手杂,如没有预先安排好,贾母能让他端出去冒风险吗?在那堆东西里,贾母看到其他东西都没说什么,唯独一看见金麒麟,就说:“这东西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特有意思的是,这时众多的观众演员纷纷抢了上来表演(不过,他们也是有感而发的)。宝钗首先抢答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刚说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马上紧跟道:“他这么往我们家里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一针见血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刻薄的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过头装作没听见。细细看看这段,再品品这味儿,你说精彩不精彩?

  在这出戏里,宝钗是被装进去了的演员。贾母怎么可能不知道湘云有个金麒麟嘛?只是那么故意一问,宝钗就上当了。我估计这时贾母正在心里说:我家早就有个带金麒麟的女孩,都还没说配不配的话,你个带锁的就配?就是金玉良缘?宝玉的话也打击人:湘云在我家住那么久,我也没看见他的金麒麟,言下之意,对你的金锁,我也视而不见;探春口直,“宝姐姐有心”,一下就点到了宝钗的五寸子,这已经很让宝钗不堪了,再加上林黛玉的话更刻薄,我想宝钗此刻已是坐如针锥,无地自容了。但又不敢走,只好头车一边装聋作哑了。宝钗是这样,薛姨妈在一傍难道又好受吗?在这两出贾母导演的戏中,没见到老薛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估计她最大的感受就是:今天真不该来,遭贾母带到深沟里去了。我也相信她很快就会把这种感受传递给王夫人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本来以为只是一起愉快地打游戏的小伙伴。

  但是一起谈论四大名著真的很有收获的。

  朋友居然也是最喜欢西游,这点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个人觉得其实四大名著里面真的是《西游记》写得最好,但是一般人是读不出来的,大部分人以为它只不过是一本神魔志怪小说罢了。

  实际上,《西游记》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人的修行,代表自我的唐僧,与代表贪嗔痴的四个徒弟,在自我修行的路上克服重重阻碍,最终修成正果。

  短暂的人生路,其实就是我们的修行之路。

  我认为正果并不是现代人所追求的财富,名利,权位,而是在人生的最后能回到最初的`起点,能依旧拥有一颗善良真挚正直的心灵,虽然那个时候的我们已经体味过了百态的人生,经历过了种种的辛酸苦辣,知道了这个世界的污浊与不堪,但是我们仍旧能以孩子般澄澈的目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去欣赏这个世界真善美的一面,而不是以一种厌倦的目光去仇视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我们就已经修成正果了。

  然后对于红楼的看法,朋友和我也是差不多的,都觉得红楼不能位列四大名著之首,当然,仅个人观点,并没有冒犯之意。

  说到底,我对于《红楼梦》的态度,从高一的不喜欢到现在的欣赏,其实并不是因为《红楼梦》中的诗词有多么精彩,或者是《红楼梦》的剧情多么吸引我的目光,而是因为,我能从《红楼梦》中读到最真实的东西——那种富贵人家一下子烟消云散的凄凉之感。

  荣华富贵一场空,到头来无非只是大梦一场。

  对于富贵人家是如此,对于每一个平常人家不也是一样的吗?

  金满箱,银满箱固然让人称羡,但是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尽头,我们能够带得走吗?

  脂正浓、粉正香,两鬓转眼又成霜。

  正如刘希夷的诗中所述: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转眼消逝的不止是青春,不止是美貌,还有荣华富贵,带不走的终究还是带不走的。

  重要的不是你有没有广厦千间,你有没有腰缠万贯,而是你有没有把每一天都活得充实精彩,有没有活出自我,有没有能够时时刻刻与自己的内心一路同行。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红楼梦,里面的内容让人看了之后就能想象当时的情景,里面的人物各个栩栩如生。

  我本来幻想着结局是凄美感人的,没想到全是那么凄惨,贾宝玉是个很英俊的小伙子,我相信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天生的一对,天上一对,地上一双,可最后林黛玉却被贾宝玉活活气死了,就是在宝玉和宝钗结婚的那天。

  而后,宝玉削发出家,这个我想的恰恰相反,我以为宝玉应该和黛玉一起,而不是宝钗。

  我这本书读了三遍,我不禁打了个冷战,这本书很娆人,读一遍不懂,读两遍就一知半解,读三遍才真正了解,这本名著,是十分有诱惑力的。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篇8  《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埃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第一次接触的是被拍成电视剧的《红楼梦》,记得当时还是很有兴趣的,想了解林黛玉的才华、薛宝钗的胸怀、贾探春的性格、王熙凤的泼辣…………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把《红楼梦》看完了。但是,不知过了多久,突然觉得应该好好的看书上的原作,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其中所蕴含的种种意义。

  第一次捧起那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红楼梦》时,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想把它彻底看明白。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尽管看过了,但是书中有的描述还是演员不能及的,还是被书中所描述的传奇故事所吸引。

  既然描写的那么好,其中的一些经典场景当然让我难忘。如,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宝钗扑蝶、宝玉挨打等等……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以贾宝玉及其家族的兴衰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衰败。通过对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被誉为“女性之书”,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古典小说。

  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被其丰富的人物塑造所吸引。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社会图景。例如,贾宝玉的矛盾性格,既表现了他的善良和正义,又反映了他的'软弱和逃避。林黛玉的坚韧和自尊,薛宝钗的理智和从容,王熙凤的机智和精明,以及她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和无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红楼梦》以其精妙的叙事艺术和丰富的象征手法,让我深深体验到了封建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例如,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作者巧妙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无和荒谬。又如,通过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比,作者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僵化和对个体的压抑。这些手法让我对《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红楼梦》的阅读不仅是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深入理解,更是一种人性的探索,一种生活哲学的体悟。通过阅读,我理解了人的复杂性,明白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明白了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同时,《红楼梦》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深具启示性和艺术性的古典小说,无论是在人物塑造、叙事艺术还是象征手法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它以其深刻的人性揭示和复杂的情节设计,让我们对封建社会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阅读《红楼梦》,不仅是一种文学享受,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启示。

【红楼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0-07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选10-09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选03-07

《红楼梦》读书笔记10-07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0-02

红楼梦读书笔记09-30

《红楼梦》读书笔记01-25

红楼梦读书笔记01-05

《红楼梦》读书笔记01-12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