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笔记范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笔记1
一、屏蔽两种现象
(一)合作学习的"极端化"走向
1、在时间上--因"合"废"思"
为了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气氛,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就要求学生聚到一起讨论,这种"蜻蜓点水"、"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必然导致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无见解可交流,无问题可质疑,无规律可发现,无方法可创新,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固有的生命力。
2、在空间上--因"合"限"思"
许多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时尚",不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不论学生的实际需求怎样,不论是不是知识的重点难点,都将"合作学习"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这种不讲原则的、毫无价值的合作学习占用了课堂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由此看来,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两方面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为学生提供既能独立思考、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又能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机会。
(二)合作学习的"空壳式"走向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对立与分离,导致了小组合作出现"三重三轻"的空壳式现象,即重"形"轻"质",重"面"轻"点",重"同"轻"异",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时间安排与角色互赖的失衡:
1、时间安排的"失衡"
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一些时间,反之则少给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给学生的讨论时间往往不充足,使学生显得匆忙、零乱,来不及形成完整的观点,甚至合作刚刚开始,就被教师打断而进行其它内容,这样,学生既没有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又没有实现观点上的认同与整合,更没有做到结论上的再思考和再升华。这种"形同虚设"的合作学习,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2、角色互赖的"失衡"
积极的角色互赖,要求每个参与合作的学生都要承担互补和关联的角色,从而使学生在互动中促进、帮助,最终获得成功。而深入课堂仔细考察,许多小组参与的机会往往被"好学生"所包揽,他们堂而皇之地充当了学困生的代言者,而那些困难学生因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只得言听计从,致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事实上,学困生在此过程中仅仅扮演了"听众"角色,他们既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后果,这不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也会不断地、人为地"制造"出新的学困生。
细细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把独立思考从合作学习中剥离出来,甚至对立起来,使合作学习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走上了"极端化"和"空壳化"的道路。教师要真正屏蔽这两种普遍现象,就必须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尝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独立思考的质量,从而为合作学习提供充足的凭借,使两者在对立中实现互补,达到平衡。
二、融合两种方式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都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个方面,而应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之成为等重的法码,在实现自身平衡的同时,也促进课堂教学的平衡,促进学生发展的平衡。
(一)寓独立思考于合作开始之前,达到铺垫之效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能力是合作学习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在合作交流前,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够独立的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情感,并尽可能地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二)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之中,达到互补之效
心理研究表明:真正有效的思维训练是在"静"中完成的,思维的极限也是在"静"中挖掘出来的。无疑,这里的"静"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做到"动""静"结合,"存异"与"求同"结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1、在合作操作中思考
我们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又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2、在合作研讨中思考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也为思想提供了碰撞和交融的平台,而这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同样要以独立思考做基础。
三、关注两种群体
(一)关注优势群体
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以至于还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时,则要教育他们学会照顾和尊重他人,小组合作交流也是学习,只有作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
(二)关注弱势群体
1、在合作学习前要让困难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下来,这样就使他们克服了"表达"上的障碍,进而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
2、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式。这种方式是指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可让后进生先发言),一人也不落下。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了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以弱势群体为中心进行合作探究。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所谓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学习活动中某一方面不及他人或发展缓慢的同学,并不代表他们处处都比别人差。因此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合作探究的目标要求,有意识地将一些简单但十分重要的任务交给弱势群体,使他们成为合作的"焦点"或"主角",以获得愉悦的、成功的心理体验。
总之,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教师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而要将独立融合于合作学习之中,让它们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笔记2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第一章是讨论教学中如何围绕发展学生思维的核心目标,推动思维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新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都知道一节好的课不只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多新颖、多巧妙,更重要的是看这些教学设计、方法、组织形式等在学生身上所起到的作用,即学生的思维是否“活”了起来。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通过学习这章内容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方法值得尝试:
一、要创新。
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把新大纲精神、新教改精神、新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再加上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就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再加强求异、质疑、合作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二、要求异。
所谓求异,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学生回答问题千篇一律,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我想归纳起来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尤其是思维水平中下的学生,容易拘泥于简单的模仿,使得课堂上出现第一个学生的话具有定向作用的`现象。
(二)教师在教学前以参考资料为依据定了“谱”,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谱”内展开固定式的思维。长此以往,当然会使学生思维呆板、僵化。要改变这种呆板、僵化的思维,教师就必须在训练学生求同思维的时候,更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进行创新性的思维。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应注重创设提问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思考问题时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寻找出不同的答案,使思维过程得到升华,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要质疑。所谓质疑,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求异思维,是读者对作者的见解作进一步的探索和评价。学生学习应是一种主动求知的过程。书上写的,教师教的,并非绝对无误。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
(二)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质疑。
(三)耐心解疑,同时也鼓励学生一起解疑。
要允许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地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笔记3
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1.调查中发现课前自学阶段和课中互学阶段的调查从中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校所收学生大多数为农村孩子,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家长普遍存大对教育不重视,对孩子学习不关心的倾向,致使不少学生的学习全凭自觉,而这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自律能力的发展仍处于波动时期,仍具有不稳定性,所有不少同学未能形成在课外自学的习惯。
2.通过学生的个别谈话,我们也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大多数同学的家长对于学生现在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是知之不多,甚至知之绝少。所以不少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因得不到家长的'及时帮助,反而受到家长的严格督促和监督,致使不少同学的知识难点因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致使难点累加,学习兴趣衰落,信心大失,以致形成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时仍因家长的家庭教育不能根据学生的性格施以正确的引导,致使不少性格内向的同学因成绩的下滑而渐次变得沉默少语,所以在课堂活动中仍有少半数的同学不能积极参与合作与交流之中。
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建立起家庭、学校与学生的互助网络,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通过调查,我们仍发现学生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课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课堂的倾向太过严重。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谈话,不少教师在政史类课堂教学中讲授新知的时间占到整个课堂时间的百分之九十,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说是太少的。所以学生并不是不想独立思考,而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
2、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难以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所有学生的发展。这一点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表现为两个倾向:一是教师的教学过分的突出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点之外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过程体验的软性知识与能力的强化。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分关注学优生,而忽视了集体中的合格生与奋进生的发展。
3、课堂教学,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指导不得力。这一点我想是学生未能形成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因为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学生形成正确习惯的主要保障。
(三)学生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通过调查,我们仍发现学生无论在课前自学,还是在课中互学,或者是课后帮学,除了上述的两方面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学校的管理。我们不要说学生的自觉性不强,甚至可以说我们教师的自学性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所以要想形成正确的习惯,是离不开行之有效地常规纪律约束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在严格而明确的管理体制下方能形成正确的教与学的习惯。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笔记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数学课堂。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我认识、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过程,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相适应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构建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合作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创设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两点:
1、抓重点、难点内容,巧妙设计合作内容,将需要发挥小组集体智慧解决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2、领会编写意图,挖掘教材内涵。
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设计出合作活动,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学习探究的内容。
三、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理分工、机制建立及有效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分工明确。
合作学习就是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以及性别等方面的特点,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求组内成员好、中、差学生的适当搭配,使小组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可以让一些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起示范带头作用,以便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组内其他成员,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但这种分组形式不宜在每一次分组合作学习中采用,否则容易造成一人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同时,还应该根据合作学习内容的特点、难易程度等动态地编排小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也可以是组内角色的互换,让小组中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并获得小组总体效果。
2、建立机制。
首先,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利于小组内的学生形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同时,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结果。学生不仅要为本小组的活动献计献策,同时也要努力使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理解并认可自己的想法。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易于形成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努力对小组整体的荣誉和成功有责任。
3、适时引导。
我们所面对的是学习能力还很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小学生,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很难能有效整合各种观点。因此,在学生合作时,教师要及时全面巡视,发现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四、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要合作基础上的,在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一定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依据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或交流意见,这样学生合作学习才有明确的目标和意义。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心得3篇11-07
独立思考的作文11-10
独立思考作文02-04
合作学习总结11-25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11-04
独立思考作文15篇02-13
独立思考,拒绝盲从作文09-27
合作学习作文02-05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心得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