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与黄勉之书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黄勉之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黄勉之书读后感1
《与黄勉之书》这篇文章是阳明先生的又一力作,仅仅翻译出这么长的文章就费了不少气力,而因为在美工作繁忙,在短时间内深入感悟似也不现实。无论如何,还是分享一些想到写到的感悟了。
1、诚是洞察一切的根本,诚即良知。
文中提到“诚者之明,即此良知为明;诚之者之戒慎恐惧,即此良知为戒慎恐惧。当与恻隐羞恶一般,俱是良知条件。知戒慎恐惧,知恻隐,知羞恶,通是良知,亦即是明”。当我们企业经营中遇到困难而恐惧担忧、遇到失败而羞愧的时候,往往会善恶不分,釆取无原则的“实用主义”。比如有时候因为竞争激烈打价格战,为了不亏企业只能牺牲品质,这就偏离了一颗至诚之心、违背了良知天理,遭到失败也是自然的事情。
2、保持一颗快乐的本心,不抱怨不气馁。
文中有写“乐是心之本体。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厚无间隔”,快乐的本心可以让事情更加通达顺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很多人因为内心不满足而痛苦,因为比较心而抓狂,结果却是更加痛苦抓狂,而身边的正能量的人和事也会随之而去。即使是圣人,也无法做到永远乐。“圣人亦只是至诚无息而已,其工夫只是时习。时习之要,只是谨独。谨独即是致良知。”所以快乐是要修习的,用良知天理來修行。我们都知道“吸引力法则”,“水知道答案”,正能量的你吸引正能量的人和事,快乐的你吸引快乐的人和事,让自己的心沉淀,用喜悦快乐去填充它。我的一位好友原来也面临企业困难一筹莫展,甚至还有不少债权收不回,企业经营非常麻烦。可是,她通过修行,让自己摆脱当下的烦恼,内观自在,让心快乐无比。今天的她又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从零开始站了起来。
3、博爱不是爱,爱到实处才是爱。
“须爱得是方是爱之本体,方可谓之仁。若只知博爱而不论是与不是,亦便有差处。”我在担任公益组织理事长的时候,就曾有此体会。我们的价值观是“家文化”,所有会员都是兄弟姐妹,所以我也以博爱对待,对任何人都客气礼貌。刚刚开始发展时速度很快,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仁人志士加入。可是五年多过去了,却不断听到会员不满的声音。我还是我,可是随着组织的壮大,我却失去了当初的激情和坚持。对会员的爱很多仅流于形式,未有落到实处。所以便“有了差错”,读罢阳明先生此篇长文,才弄明白了其中的真谛。
4、好好色、恶恶臭是本能,而克制邪念才是天理。
“抑将好色亦为圣贤之所同,好经于目,虽知其姣,而思则无邪,未尝少累其心体否乎”。当今社会面临的诱惑太多,诸不知众多贪官被捕后动辙交待有众多情妇,最夸张的居然有一百多个。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放纵自己的本性、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时,必然会导致“欲望”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邪魔瞬间就填满了内心。而贪图美色虚荣的很多企业家也有很多因小失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栽在了一个“色”字上。
与黄勉之书读后感2
黄勉之(公元1853年—公元1919年),江苏江宁人,清末民初琴家。黄勉之受业于江南著名琴师陶梦兰。早年到南京削发为僧,入空门跟释空尘学琴,求得广陵琴派的真传,而身为佛门的枯木禅师拒纳俗家弟子。黄勉之拜在他门下后颇引以自豪,常说自己的琴是广陵正宗。十九世纪末,他在北京设“金陵琴社”传授琴艺,“教人无倦容,课期既定,虽严寒酷暑大风雨不辍”。
他在北京创办“金陵琴社”时,生活等各方面的条件相当艰苦。北京严冬气温很低,当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面他却穿得很单薄,夜晚睡觉棉被也很薄,常常在硬板凳上过夜。
黄勉之教学有一定的程式,对姿势要求严格。他弹奏琴曲最讲究板眼,所有的吟猱指法都根据板眼来加以区别和运用;全曲的节奏的变化,也利用吟猱进退等指法使之产生疏密浓淡的对比。他的'高足杨宗稷对此有深刻体会,说他“最重板眼,吟猱种类以板别之,全曲节奏疏密,又以吟猱进退之板别之,板之缓急以呼吸之长短别之,初入弄,尽一呼吸之力为一板,以次渐急,曲将终复慢。大曲则三慢而后终。”对于弹琴姿势,黄勉之说过:“身离案尺许,臀着几不过一寸,与未坐等。作骑射状,左右手如张弓,两足成丁字形,以一足拍板。调弦动指,即贯以全神,有极隽峭清越数十声,非极得意时不弄。自谓仙灵经过,亦必停骖。入调后,精气内含,形同槁木,收视返听,摄息凝神,寄呼吸于指下,可以代喉舌。唇微动念念若有词,右手如善书者,纯用笔尖,往复屈伸,银钩铁画,左手入木三分,自谓按音能透过琴底而望之不甚用力,但闻金石之声。”
黄勉之的教学态度也是旁人不能及的,他教人弹琴毫无倦容,课期既定,风雨无阻。他为了防止学生弹琴走样,要学生将琴置于自己的对面,师生同时弹奏,采用“两琴对张,其始各弹一声,积声成句,以至于段”的办法。如果学者不能弹奏,则教其“唱弦字、指法字,使寻声以相和”。这样一来再笨拙的学生“未有不能熟习者”。
在古琴教学上,黄勉之还注重实践。“习琴者当以手弹,勿以口弹,勿以笔弹。照谱按弹古曲不得节奏时,宜反覆数十百次,或数日,或累月,必得而后已,得之则为一曲精华所在。是以取音用指与各曲迥不相同,可见古人制曲之精,末易为率尔操觚者道。”黄勉之认为:“琴,道也,非艺也。知道者寓道于器,即因器明道,是以怡情养性,朝夕不离。”有人问他:“怎样才能悟通琴道?”他回答:“气与音合,音随气转,庶几近之。”当时闻其言,或不谓然,至今思之,皆名谕也。
有人说黄勉之是一个怪人,这话一点不假。
首先是他的外貌和行为与常人不一样,其入室弟子杨宗稷在《琴师黄勉之传》中说:“黄勉之,异人也。操南京音,声响如笙簧,貌清癯,不逾中人。目小闪闪若电,步履从容端整而旋转如风,行不动尘。稠人广座,终日不发一言,言则恢奇诡诞,旁若无人,谈仙佛神怪事,俨然身历其境。善结跏趺坐,两膝相去尺许,谓能终日不起。或行或坐或立,身如垂绳,虽病,未尝伛偻。读儒书不多,然于佛经内典,教宗仪式,若数家珍。常有见道语,似从禅宗彻悟得来者,道藏丹经,亦时流露。自言弱冠后学剑,未几弃之。平日如木鸡,偶与人争论,则神姿英发,举动矫捷,似非三数人所能敌者。”
还有一“怪”,他的经历扑朔迷离,据说他本来不姓黄而是姓童,曾经犯过案是一名逃犯。他自言年轻时曾学过武术,身怀绝世琴艺。
因此,黄勉之有“琴坛怪杰”之称。
【与黄勉之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山河之书读后感03-16
《丛林之书》读后感(通用12篇)10-19
阿黄的作文06-08
黄梨洲名言12-27
黄桷树作文02-07
黄月季的花语-鲜花礼仪07-28
黄渤高情商的语录12-02
黄天厚土散文07-11
黄焖鸡米饭作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