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醒来》优秀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醒来》优秀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醒来》优秀读后感1
对于我来说,我读的书不是很多,但我特别羡慕那些能静静拿起一本书安安静静读书的人。因为在我的心里,我也特别渴望自己能成为那样的人,近几年来,我越来越感觉不读书不行。
为什么我感觉不读书不行呢?当韩晓培老师站在这里出口成章时,我在想如果我也是这样的老师的话,该多好呀!所以我越来越感觉有一种危机感,那就是不读书不行。然后呢?我想说一下我的搭档王睿霞老师,从她的口中,我知道了读书可以从婴儿时期开始,她的女儿四个月,就开始读书了,她告诉了我读书有很多很多的好处,听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语感,看书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很多的`好处,我就想我自己我的女儿一岁多了,看了多少书呢?所以我再次感觉不读书不行,郭老师在书中写到“最好的阅读是做,要求孩子做到,家长一定要做到”,所以我在今后我也要爱上读书,让读书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书中还写到“通常情况下,人都会把财富传给后代,这看似在关爱孩子,其实剥夺了他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人的第一需要是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你现在把钱直接给他,他就没有这个机会了。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汗水一步一步地从生命银行里取出属于自己的钱来,体会那种成就感,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不要剥夺孩子劳动的机会。
当我读到周国平老师的《论教育》时,我体会到了读书真好,让我在教学中的迷茫的问题,恍然大悟。从周老师的书中,我看到他对教育的看法,一个理想的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想想自己,做到了吗?当我讲一道题,孩子不会时,我会生气,我会哭笑不得,我就会怀疑自己我是一个好老师吗?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视别人的孩子如自己的孩子。
郭文斌老师《醒来》一书中写到,我错了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事实上,能说我错了就是我爱你,当你把身上的刺拔掉,把手里的武器放下,本身就是我爱你,当你把身上的刺拔掉,把手里的.武器放下,本身就是爱对方。第一个我错了要给父母说,因为我们欠父母的太多,第二个我错了要说给另一半,第三个我错了要说给孩子,不要认为给孩子说我错了会降低家长的权威,是一件的事情,恰恰相反,给孩子说我错了,是直接给孩子谦德,孩子会更加尊敬你。第四个我错了要说给自己,第五个我错了要说给领导等,要学会说我错了,赞美不嫌多,把赞美别人变成习惯,把看别人的长处、看自己的缺点结合起来。当赞美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就变了,一个人的念头在赞美的时候,得到的反馈也是赞美。郭老师的书让我对生活、工作中想不开的事,突然释怀了,郭老师说“现在有很多人处在不康不宁的状态,是因为不康宁的生活方式。”所有让我们改变自己,成为一个康宁、心量大的人,爱父母,爱另一半,爱孩子,体会幸福的点点滴滴。
《醒来》优秀读后感2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三知:致良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我觉得看似是平行关系,其实更是递进关系,一步接一步的,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过去我认为“致良知”的含义就是要讲道德,遵循内心的良知,做一个善良的人。读了《醒来》这本书以后,我对“致良知”又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对世界、人生、万事万物要有正面、正确的思想认知。
那么正面、正确的思想认知从何而来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反思、改正、再反思、领悟。比如在财务工作上,发现自己精神倦怠就应该意识到以这种状态登记账务会加大出错的机率,要尽快调整好状态。发现自己不善或不爱交流,就要去甄别是先天因素,还是心理因素、环境因素造成的?决不能维持负面现状,要变要改。
我们都说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王阳明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八字箴言为后人借鉴。箴言里最为重要的是要“立志”。秦朝的陈胜曾经回答别人的话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我觉得他这句话站在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立场来说无可厚非,可对于听者而言有些难为人和狂妄自大了。
立志要立符合实际之志,不能好大喜功,目空一切,如果人人都想着做大人物,那谁做实事呢?后来的史实也证明秦朝农民起义的失败与陈胜后期的狂妄自大,脱离干部和群众有直接关系。志向越远大越不可能一蹴而就,就越要勤学苦干,越要沉住气。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向和对社会有益的.,志向平凡也未尝不可。
立志了未必能勤学;勤学了未必能改过;改过了未必能责善。要做好这八字箴言首先还在于正心诚意,心不正意不诚则志不纯,学不端,错不改,甚至损人为己,劝勉他人从善更无从谈起。
在工业社会,成为圣人很难,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却很简单,只要你想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当时的圣人对当时的社会很有用处,未必对当代还那么有用处,时代标准不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与其为万世师表,不如做时代先锋。
《醒来》优秀读后感3
《醒来》对我来说真是一本特别的书。怎么个特别法呢?明明它写的非常吸引人,可我就是做不到像读很多书那样一口气读完。许多章节的浓度如此之高,我必须看完一篇停下来缓一缓才能继续往下看。
作为一个最近迷恋上心理学和灵性课程并且处在中年危机中的人来说,这本书给我的冲击真的非常大。Ting为了追究和探索那个“世界的本源”,那个“生命之核”研究和学习各种学科和门派,心理学、宗教、国学、哲学、中医、奎师那等等。还办了道场,一路走来近距离接触了无数心灵导师和灵性修行的人。他对那些披着大师的外衣实则只是为了敛财的人毫不留情地当面挑衅和拆穿。对借灵性修行而逃避的人也语带嘲讽。我在那些修行的人中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我不也在做着灵性逃避的事情吗?一头扎进美好的灵性的世界中陶醉着,愉悦着,其实是在逃避我那一地鸡毛、危机四伏的现实生活。
Ting在书中反复提到生命样本这几个字,在我看来他本人才是最最精彩的那个生命样本。他的生命经历当然很精彩,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学习各家的经典跟各个门派的大师们过招、办道场、做心理咨询、危机干预、临终关怀、做死亡体验馆。其中哪一个体验不是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因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呢。对我来说更精彩更吸引人的是从他这一路走来所经历的事情和对生命的思考中我看到的那个立体的多层次的丰富的“活人”。这个人犀利毒舌,睥睨伪善,对那些用“专家”“大师”乔装自己的人抨击起来毫不留情。同时他又怀抱着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体谅和善意,他的善良经常在不经意间深深的打动我。
首先说说Ting犀利毒舌的一面。是的,就像Ting自己说的那样,他确实挺毒舌的,有些话看完了以后就感觉被他狠狠地扎到了一样。比如他说心理学:“心理学其实就是一门毒药学,它用各种有毒的草木熬制出林林总总的方剂。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习心理学,那是上帝专门给魔鬼体质的人备下的小陷阱,而且让你自己去越挖越深……是的,要想救人出火坑,你就必须打从地下深处来。”
“无论是佛、道、基督、奎师那,甚至心理、灵修、星座、易经、哲学……所有形式都是表象。它们通通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却不是月亮本身”。
再比如他说成年人养孩子:“他们自动把这种‘无意义感’转移到孩子身上,由下一代来负责‘生机’……从本心上来说,我很讨厌听到对所谓父母恩情的过度称颂,父母其实是借由对孩子的抚育过程,转嫁了对自身存在感的无措……所以总是孩子吃亏”这些道理其实在心里某个藏得特别深的角落你自己隐隐是有感觉的。可是一旦被人这样明白无误地说出来,看到了不由得你不会心惊肉跳一下。关于他的毒舌和犀利,看看他书里是怎样跟那些装模作样的大师们的精彩段落会更有体会。
虽然Ting一直在强调自己恶魔的一面,我却更容易被他的善良打动,他的生命的底色一定是充满爱和善的.。比如那个当被他看穿了所有路数的道长,对那个被母亲压榨到没有生气的女孩做了“浇水”的事的时候,他“为了这点水,我心甘情愿地送出了我的车”。还有他对娜娜的那些帮助,对小海那个孩子的事的掺和,还有跟老黄的结缘,跟金生姑娘意义非凡的生死之交无处不体现出他对人的善意。用一句特俗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人对人类怀有大爱。
其实,Ting最最打动我的是他的真实,之前没见过任何一个作者像他这样赤裸裸地扒开自己给别人看。就像这本书的书脊一样,就那样裸露着不加任何装饰。柴静曾经说过“真实自有雷霆万钧之力”。因为真实,他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看着年幼的Ting被自己亲妈羞辱,我会感到一阵耻辱,当他发现自己的亲爸在临死之前还在使用小伎俩防范自己,我跟他一样感觉到冰彻骨髓的寒心。看到玛尼堆那段体验的时候我好像呼吸都停止了。还有被成功人士示爱那段,先是得意,然后察觉自己的‘小我’被满足的种种想法然后逃跑,这样真实细致地剖析自己的作者你看到几个?其实,对Ting来说,真实就是他一直以来的生命状态,抛开了对所有金钱啊名利啊这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追求,他不需要更不屑用任何面具来装饰自己。这样的状态,这样真实地做自己其实是多少人想要达到的目标啊,“凡真实的,必会相遇”愿我们所有人都有勇气去扒开表面上的层层伪装去跟那个最真实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