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石灰吟》有感

时间:2024-09-18 10:05:01 夏仙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读《石灰吟》有感(通用10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石灰吟》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石灰吟》有感 1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家,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伟大的诗人,例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深深的刻在历史的石碑上。他们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传颂。其中,我最喜欢的诗是于谦的《石灰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之作。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说明开凿石灰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仅是开凿石灰,还象征着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要从容不迫。第三句“粉骨碎身(现在译为”粉身碎骨“)浑不怕”极其形象地写出石灰烧成石灰的过程,而“浑不怕”又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诗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前两句就以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个字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末句表现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作者用这数十字,深刻的反映了忠心报国的高尚品质,为人们树立起一个榜样。

  当我第一次读起这首诗时,心中热血澎湃,我被这种豪迈气概所深深吸引。读完这首时候,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豪迈不已的气概。

  作者于谦用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人要想石灰一样坚贞不屈,也要向作者一样“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也是我们人最应该拥有的特点——要清白做人。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诗——《石灰吟》

  读《石灰吟》有感 2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话是明代的于谦在《石灰吟》中的一句话,这两句写出了于谦的清正廉明。他愿和石灰一样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为国效力,为后人留下一面清白的墙,他死也愿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名人事迹。

  于谦(1398-1457),字延益,钱塘(今浙江人)。明成时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读完了这首诗后,我觉得如果世上能多一点儿像于谦这样的人的话,以前的百姓会少一点儿痛苦,世间将会更加美好。所以我也要学习于谦那种高尚的品德,从小做起,成为一位造福百姓的人,而不是一个祸害国家的人。

  读《石灰吟》有感 3

  这一天,他大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只见熊熊烈火,正在一堆青黑色的山石身上绽放自己的光彩,接着,这堆山石都变成了石灰,他深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篇——《石灰吟》。

  他,就是明朝两袖清风的清官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在看到焚烧的'一幕,于谦想起了石灰石只有经过千次万次地捶打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即使是熊熊烈火在燃烧,他也当作一件很平常的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清白”一词表面意思是指石灰的本色,又比喻了高尚的节操。这几句话,写了石灰的锻炼过程。

  但如果只是这样,《石灰吟》不可能千古流传。作者于谦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的形象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他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在正统六年,于谦曾上书说了许多为民增粮,种树挖井的提议,由此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太行山的盗贼为此不敢抛头露面。

  不仅如此,他还是廉洁、正直的清官。于谦每次进京办事,从不带任何礼物,有人劝他带些土特产,他答道:“吾唯有清风而已”于谦节俭,家中的房子仅能遮风挡雨,极其简陋,即使皇帝赠赐,也一概不接受,说要把这些留给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两袖清风”一词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此诗通过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石灰比作了自己,句句是石灰,句句是人,“若等闲”、“浑不怕”都是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临危不惧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于谦一生清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洁!

  读后,不禁赞叹一声:“好诗!”于谦后来为国难献身一事,此诗仿佛预先表达了出来,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

  读《石灰吟》有感 4

  今天我读了古诗《石灰吟》。

  这首诗的诗句是: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家都知道《石灰吟》这首古诗吧,它是明代的军事家、诗人于谦在17岁时写下的千古绝唱。这首诗中,一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充分表现出诗人面对强大的黑暗势力毫不畏惧,不贪身外之物,只想做一个清白之人的高尚品格。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表面是写石灰被千锤万击后才出了深山,接着又被烈火无情的焚烧,可它却把这一切当作平常事。实际上诗人用石灰来喻指自己会不怕千难万险,即使粉骨随碎身也不会屈服于恶势力,永保自己的清白。

  读了这首诗,我深有感触。于谦17岁就能写出这么浩气磅礴的诗来,说明他从小就敢于和不平抗争。致使他长大做官后能做到清正不阿,为人民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像于谦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如宋朝的包青天一向铁面无私,无论罪犯是朝廷重臣还是皇亲国戚,他从不包庇。看现代社会,却有许多不正之风,什么事都靠关系,走后门,这都是一些国家干部不清正廉洁而产生的恶果。我们小学生,要像于谦那样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做斗争,让清正廉洁风永远流行。

  蕴藏着不畏艰险、不怕磨难高尚的品格。它要经过“千锤万击”才能自深山采出,经过“烈火焚烧”变成石灰后,虽已“粉身碎骨”,却欣然以自己的清白,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诗意之大概只有自身高洁的人,才能独具慧眼,在寻常之物中发现其中的'不寻常。

  纵观于谦的一生,他确实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实践了自己的伟大志向。他御强敌,扶社稷,严操守,淡名利,有大功于国。被害后,他的家也随之被抄,但抄出来的只有书和生活日用品,此外就别无长物了。堂堂的一品大员竟是这样廉洁,连抄家的人也不敢相信。

  盖棺论定,于谦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为后世留下了一股浩然正气。在以德治国的今天重读这首小诗,也许仍有其现实意义吧。

  读《石灰吟》有感 5

  最近我们学习了《石灰吟》这首诗,诗开始借石头历经千锤万凿从深山采出,被烈火烧成了石灰的制作过程,抒写了自己不怕各种打击,不畏任何狂风恶浪的坚强意志。诗的前两句也是诗人一生艰难的艺术写照。后两句借石灰化成浆水使墙壁雪白的功能,比喻自己即使惨遭迫害,粉身碎骨,也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尚的品质,清白的节操,使之长留后世。

  通过学习,我由石灰想到,作为石灰就有着如此高尚的品质,我们身为人类又该怎样做呢?

  平时,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生活上,父母对自己的事情一切包办,什么家务也不做,这样与石灰比起来,我们真是无地自容。

  我相信学习了这首诗后,无论干什么事我都会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敢接受生活的考验,多做一些令人赞扬的好事,成为一个与石灰一样不论遭受到多大迫害,多大伤害也始终保持原则的'人。

  但是这不是靠最说的,是要有实际行动的,我一定不会失言,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读《石灰吟》有感 6

  《石灰吟》是明朝爱国将领作者于谦写的一首诗,我读了这首诗后,感受很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的意思是经过千锤万凿后,从深山开采出来的石火,对烈火燃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世上,粉身碎骨也全不怕。全诗表现出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我们也应该学习作者的这种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代官吏多为文人雅士,用当今的话讲,是那种有文化、明事理、善诗词,学历大都在本科以上的人士。估计那时候还没有我们今天官场时兴的就职演说、大会演讲、廉政报告这一套,所以当时的达官贤人就只好借诗做词来表达个人思想了。据说,祠堂、厅堂是古代社会最神圣庄严的地方,把表达个人志向的词句公布于这里的门柱上,就很有些告知先辈、昭示后人,让社会监督的'意味了,因此在这些地方我们常能读到一些比较严肃的文字。我也经常从电视上看到一些电视剧里演的一些高级官员用国家的钱去自己花销,现代社会不知什么原因,那些越是喜欢讲马列,越是喜欢教育别人,越是喜欢在大会及其它公共场合把革命口号喊得震天响的人,好象越会出大问题。他们的“脸面”全靠利益和虚伪勉强撑着。利益丧失,脸面似乎就无所谓了。这和要留清白在人间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说明作者不愿跟别人同流合污,坚决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我们也应该学习于谦这种高洁自身,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小学阶段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要符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读《石灰吟》有感 7

  《石灰吟》是明朝杰出诗人于谦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读罢此诗,我深受触动,仿佛与诗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开篇即展现了石灰石历经磨难、坚韧不拔的形象。它让我联想到,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充满了挑战与困难,正如石灰石需要千锤万凿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是否也能像石灰石一样,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容不迫地面对呢?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石灰石即便被烈火焚烧,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于人世。这种无私奉献、坚守清白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它提醒我,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要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被世俗的污浊所侵蚀,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人。

  通过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于谦那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身影。他的一生,正如他所写的石灰一样,虽然历经磨难,却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节操和坚定的信念。这种精神,不仅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总之,《石灰吟》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曲高风亮节的赞歌。它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守原则、无私奉献,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于谦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担当的人。

  读《石灰吟》有感 8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这首《石灰吟》,短短二十八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和力量。

  诗的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让我仿佛看到了石灰在深山之中经受千锤百炼被开采出来,又在熊熊烈火中煅烧的场景。这是何等的磨难,但石灰却能等闲视之。它就像人生道路上的那些挫折与考验,无论是生活中的小磕小绊,还是重大的困境,我们都应该有像石灰这般坦然面对的勇气。不抱怨,不退缩,把困难当作成长的机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将石灰的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使面临粉身碎骨的危险,石灰也无所畏惧,只愿在世间留下自己的清白。这清白,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一种道德的坚守。它提醒着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被功名利禄所诱惑,不被世俗的污浊所沾染。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都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正直。

  于谦以石灰自喻,表达了他高尚的气节和对国家的忠诚。这首诗穿越了时空,激励着无数后来人。我们应当以石灰为榜样,在面对困难时坚忍不拔,在面对诱惑时坚守本心,让清白之风吹遍人间的每一个角落。

  读《石灰吟》有感 9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石灰为喻,借物言志,读来令人感慨万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石灰从深山开采到烈火焚烧的艰辛过程,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和不屈的精神。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石灰石开采和烧制的艰难。石头经过无数次的开凿和敲打,才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接着又要经受烈火的焚烧。然而,这一切在石灰看来,却如同平常之事,毫不畏惧。这种坚韧不拔、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这种无私奉献、坚守节操的精神,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于谦本人就是一个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官员,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毫不退缩。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启发。石灰的坚韧和无私,让我联想到了许多具有同样品质的人。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惊人的'成就,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清白和高尚。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学习石灰的这种精神,勇于面对困难,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这首诗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的力量。于谦通过一首简短的诗,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更激励了无数后人。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力量,用文学去传递正能量,去影响和改变更多的人。

  读《石灰吟》有感 10

  这首《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代表作。每一次诵读,那简洁而有力的诗句都仿佛在我的心中敲响了一声声震撼心灵的鼓点。

  诗的开篇“千锤万凿出深山”,让人仿佛看到了石灰在深山之中被开采出来的艰难过程。这不仅仅是对石灰开采的描写,更是于谦对自己人生道路的一种隐喻。在追求理想和坚守信念的道路上,必然会经历种种磨难与挫折,如同石灰被千锤万凿一般。

  “烈火焚烧若等闲”一句,展现了石灰在烈火中泰然自若的姿态。于谦借石灰不惧烈火焚烧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在困境和磨难面前的从容与淡定。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以一种坦然的心境去面对。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尤其难能可贵,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往往容易焦虑和退缩,而于谦的.这种勇气和豁达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粉骨碎身浑不怕”则将这种精神推向了更高的境界。石灰即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于谦也是如此。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的时刻,他挺身而出,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整首诗的核心。于谦用石灰的洁白无瑕来象征自己的廉洁和正直。他一生为官清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只为了在人间留下自己的一片清白。这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读完《石灰吟》,于谦那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心灵。它让我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保持廉洁和正直,努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片“清白”。

【读《石灰吟》有感】相关文章:

石灰吟教学设计12-05

《石灰吟》教学设计01-16

石灰吟作文(精选8篇)03-26

《石灰吟》语文教案10-07

石灰吟教学设计精品02-03

《石灰吟》读后感10-06

石灰吟教学设计锦集(9篇)05-17

古诗两首 《石灰吟》《墨梅》教案03-29

读《游子吟》有感11-30

读游子吟有感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