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重读张爱玲
重读张爱玲,也一种机缘巧合。
在微信读书看了一本张的传记《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作者很赞,女性特有的细腻,理性描述又不失感性倾诉,一个传奇人物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读完后,心生感慨。才情是上天赐予张爱玲的天赋与秉性,她将它化为一篇篇在那时“惊世”的作品。但命运造化,并未许给她一个女人梦寐以求的情感归属,哪怕是亲情或爱情中的温暖,只能在尘世中孤独地漂泊着。于是乎,不禁对这个高傲又孤独的女子心生怜惜。
少女时代也曾读过张爱玲的文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段“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后来,看了电视剧《半生缘》,结局时顾曼桢对世钧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哭得稀里哗啦。还记得是在高中某次期末考前还挑灯夜读《十八春》。
时隔十载,常年在外,对孤独,感情,生活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再次读到张文字的瞬间,竟觉有些惊艳,“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似是随意又饱含感情地娓娓道来,引人无限遐意,脑海里关于童年,关于丢失的遗弃的留下的悲伤的美好的怅惘的种种回忆扑面而来。于是,特意去图书馆借了这本《倾城之恋》文集。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少年时代的张爱玲初漏才气,写出来的文字早已超出年龄所能承受的成熟与悲凉。关于她,总逃不了几点:家道的没落,父爱的缺失,母亲的离开,与后母的相处,与胡兰成那段可圈可点的爱情,漂泊的时代,赖雅的出现。时代,家庭,性格,经历,这些融汇在她的作品(小说/剧本)中,似乎总能看到影子。
后人在提起张爱玲时,免不了会说她与胡兰成的一段情,也常常会唏嘘长叹张爱玲爱错了人。可是,爱本无错,有时候,错的是时光,错的是缘分。在他们才子才女的浪漫爱情里,或许都曾真诚相待过,都曾不顾是是非非的流言走到一起。“没有哪段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只是经不起现实考验的结局对于奋不顾身去爱的张爱玲来说,伤得太重,以致清醒后的她终于忍痛割舍了,留下难以理清的纠缠与爱恨情仇。在异乡时,与赖雅平实的婚姻,终归让她得以暂时安稳,尽管结局却是孤独逝去。“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唱出了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纠缠与悲凉。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的一生从绚烂夺目到终化平实,骨子里的傲气是她与尘世对抗的武器。在那个动荡又浮华的年代里,她用她敏感的心和冷静的文字,洞穿尘世的苍凉和人生的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