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巨婴国》有感

时间:2022-12-07 11:13:46 方宇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读《巨婴国》有感(精选6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巨婴国》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巨婴国》有感 篇1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选择去看心理学类的书,是为了了解自己和他人。但更多的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获得正能量。武志红的《巨婴国》读的特别“拧巴”,因为书中很多观点我都不同意,读着就想把作者拉过来争辩一番。

  全书共有六个篇章,包括“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巨婴心理:共生”、“中国式好人”、“我们都是全能自恋的龙”、“孝就是顺”、“无回应即绝境”。我认为这些篇章展开的维度单一。共生、全能自恋、巨婴、失控、自我、能量这些词是这些篇章的核心词语。书中的社会公共事件在武志红笔下都可以用母婴关系来找到根源,认为这都是源于糟糕的母婴关系,然后导致共生、全能自恋等巨婴现象,巨婴的打击面如此之广:国人基本都是巨婴。而巨婴有几个特点:

  1、共生;

  2、全能自恋;

  3、偏执分裂。共生就是处于一种混沌未分化的状态,巨婴和妈妈经常在身体和心理上处于一个共同体,之间构成的各种冲突,武志红称之为“共生绞杀”。全能自恋即巨婴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拥有偏执的.自恋,按照武志红的说法这是巨婴最核心的理念,全能自恋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希望整个世界围着他转;偏执分裂是全能自恋的延伸,一旦没有被满足便陷入绝望无助或者攻击别人,希望任何事情都在自己掌控之中。武志红认为国人的心理平均发展水平没有超过六个月。

  书中的种种负能量现象的确存在,武志红从巨婴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我又该从哪个角度看待这些问题呢。看过一个TED演讲,积极正面的思维是需要刻意训练的。因为根据人脑的构架,人需要努力才能看到正面效果。但相比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对人们的影响则更持久。一个胜利只会带给人们一时的兴奋,而失败则会带给人长时间的沮丧。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事情由好变坏很容易,由坏变好却难得多。所以我们更需要努力的去看事情积极的一面,刻意的训练思想更积极正面的思考。

  最后摘录一段我喜欢的话:把诗和蓝莓酱抹在荞麦面包上,用树荫里的阳光做件毛坎肩,跟猫狗以及啄窗的小麻雀说说话,往深夜的咖啡杯里倒进碎星星,在心里装一个小女孩儿。你如果爱着生活,生活一定比谁都清楚。

  读《巨婴国》有感 篇2

  面对这个世界,我知道的太少,开始无解,现时无解,往后大抵依旧是无解。

  这本书不短,看时大彻大悟,看完似存质疑,了解完各种书评后一无所知。细想起来,这种感觉似乎也没错,面对这世界,我们本来知道的就太少太少,用一无所知来形容,并不为过。

  如果这本书的标题不是为了夺人眼球,那么,我挺佩服武志红老师的勇气,毕竟,这并不讨喜。书中出现了很多“中国式”名词,比如中国式智慧,中国式政治,中国式家庭,中国式好人……大量使用这类名词的确有标签化的嫌疑。许多现象、心理、行为背后的成因都很复杂,用“巨婴”一概而论难免遭到质疑。

  可是我绝不能否认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受到的.震撼与冲击。对我来说,这本书帮助我打开了不同的视角,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有一些积极的作用,足够了。它不是真理,也不是谬论,而是记录了一种思考,一种值得被尊重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言,求同灭异、全能自恋本就是一种巨婴的表现。面对这个世界,我们仍旧无解,仍旧一无所知,但是无知无解,并不代表无奈无力。在无知与无解中,有些思考,或许可以一试,或者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无知,解无解,接受自己,接纳世界,或许正是走出巨婴的第一步。

  读《巨婴国》有感 篇3

  提醒一下还暂未购买此书,或像我一样刚买完就后悔的朋友:如果你在看这本书时,对作者和此书有一个更合理的定位,会感觉好很多:此书不是专业心理学著作,只是谈谈他个人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许多是偏激的)——从他做心理咨询接触案例的观点和角度。

  它更像是一本微信公众号文章集锦,作者把之前写过、想过的,分类归集,然后在开头的第一章给这个“集锦”戴了个理论的帽子。但这个理论帽子戴的水平比较差,以偏概全时有发生,总认为几个极端或神叨叨的`例子就代表了全中国人民。另外总拿电影、动画片的事儿做举例说明自己观点,实在不像是一个专业心理学家所为。作者的信条是“大胆的假设”,但没有“小心的求证”,另外再加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绝态度,总让我觉得他讲的太言过其实,有种想揪其衣领的冲动赶脚。

  也因为是这样类似“集锦”的构成,各章节之间只有相关度,但无严密的逻辑关系,同样的观点和论据反复地多次出现,我认为如果从提出观点,并通过实例论证的方式展开讲述的话,此书厚度可以减少三分之二。

  其实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叫做《我身边的世界:巨婴国》。这样,读者的容忍度会高很多,毕竟每个人所认为的世界,都主要是他自己看到的世界,人家说说自己的看法,无可厚非,大家也可以谅解。

  期中也确有一些新颖的观点和角度,有时间也可以看看。不过,总体上来说,如果你个人心智正常,身边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亲人朋友,那么你读起来可能比较难找到什么共鸣。

  惊喜之处是:你会常常被作者所举的例子或作者自己观点的“神逻辑”逗乐,也着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权作一笑吧。

  读《巨婴国》有感 篇4

  当看到十分之一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一本烂书了,但是网上两极分化的评论还有各个出版社的突然下架还是让我很好奇,没有读完没有资格下定义,说不定后面有很精彩的地方呢,这个想法是我坚持读完的动力。

  读完以后,怎么说呢,坚定了这是一本烂书的想法,但是不能不说,其中有几篇内容,大概占整本书十分之一吧,比如家暴问题,比如妈宝,比如父亲的缺位,如果单独拿出来还是挺好的文章的,但是整本书逻辑混乱,写得啰啰嗦嗦神神叨叨,老太太的裹脚布一张,而且很多用来论证的例子不知所云,完全是生拉硬套,让人看不出所举例子跟要论证的观点有什么必然联系。

  人说做心理研究的人如果自己本身没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意识,很容易被研究对象带的自己也不正常,从武志红的很多论述内容,比如平白突然看见自己变成个魔鬼啊,比如自己变成能量球啊,比如某个朋友诅咒人啊,感觉作者就是一个精分很严重的人,所以才使得整本书逻辑混乱。

  从作者的论述看,作者的家庭和出身也是并不完整或者说并不美满的,导致产生很偏激的想法,比如对孝道的.论述,也许从自身经历出发,引起了很多同样遭遇人的共鸣,所以才有了评价上的两极分化,这都ok,你从自身出发探究跟你同样遭遇的人的心理问题,都是很好的切入点,但是以偏概全,把帽子扣到整个民族的头上就是你的不对了,一个咨询案例的个案就敢得出结论整个民族如何如何?

  读《巨婴国》有感 篇5

  首先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充满疑问,这个概念说的是我们平时说的妈宝男吗?然后书中提到的巨婴却不仅仅如此,这里所谓的婴儿是指“没法面对失控的,失控会引起他们巨大的无助感”的,这样的心理理应只出现在婴儿身上,因为这个时期的婴儿分不清你我,他与母亲是共生的,认为俩人为一体,然而当这种心理出现在婴儿之外的人身上时,那么便是所谓的巨婴,这是一种病态的共生。

  本书中有很多关于中国当下很多我们难以理解的现象做出了他思考中的解释,如中国式好人和这样状态下巨婴家庭。所谓中国式好人他们看起来对人很好,但情感是冷漠的,缺乏热情,并且总伴随着孤独,就像是活在一个孤岛上。不知道看到这样话有多少人会共鸣,而我却在不同地方看到过类似的表达。而这样的`中国式好人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样看看我们中国的大环境书中总结到,这两个词“全能自恋性本我”“绝对禁止性超我”。所谓全能自恋性本我即,我是神,世界应完全按照我的意愿去转,绝对禁止性超我即,你的一切自发行为,都是不对的。听过“听话”一词吗?没能比这个从小听到大的词更传神的传达这大环境了。

  以小见大,我们没办法完整的观察整个国家,而如此环境下的家庭是如何的呢?教育专家孙瑞雪说:“中国式家长,他们不懂该如何爱孩子,却认为一切举动都是出于爱,都是教育。”这里的爱我觉得换为理解更为妥当,爱很容易,而理解却很难,然而却不断有爱你的人做出让你难以理解的事情,这才是最深的伤害。

  中国式家庭,我听到过很多人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婚姻搭伙过日子。在很多中国家庭中,有着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家庭中,最亲密的应该是夫妻关系,但是如果夫妻关系中,妻子对丈夫失望了,这会让妻子在家庭中找丈夫的替代品,而有着血缘关系的儿子极有可能替代丈夫成为最亲密的人。中国传统中的母系观念中,最高权力的掌控通常是某位女性,而这位女性的掌权是依附在以为男性身上的。在传统中,“孝”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三纲五常的领导都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上的,皇帝要孝顺,这样的表率才能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制度得以维持。而现在这样依托于子女的而非丈夫的关系,似乎依然这这个21世纪的国内得以蔓延。这样情况下的,出现了很多很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妈宝男,

  虽然本书有些问题与观点还可以更深入,作者提出的那些问题都是很值得思考与考究的,但是有些内容却似乎脱离了他能提供的数据支持,说服力降低很多。作为一本科普读物在没有数据与调研前提下的夸夸其谈无疑是败笔。

  读《巨婴国》有感 篇6

  去年身边很多人推荐《巨婴国》,说是近年来最深刻洞见中国社会的伟大作品。偏偏该书又很快被下架,一直不得庐山真面目,很是好奇。前几天在一小书摊上意外收获,赶紧地回家洗手拜读。

  且不管网上对本书褒贬不一的言论,笨鱼读完的感觉真的是不喜欢也可以的复杂。

  第一恨:拥抱营销

  从封面到开篇,武老师都举了高高飘扬的旗帜“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俨然是有跟鲁迅的阿Q,柏杨的大染缸,林语堂《吾国吾民》同台竞技的架势,偏可惜雷声大雨点小,以为会有迎接枪林弹雨的畅快,500页巨大篇幅却偏偏只抛了几个绣花枕头,三五百的被心理咨询者怎么就代表中国国民了?一套巨婴心理就企图解释尽中国社会万生众像怎么就系统了?各种平日文章的简单堆砌,怎么就透视了?里面强拉硬拽各种热点话题,夸大地盖帽,都脱不了蹭销量,迎合的俗。

  第二恨:理论薄弱,逻辑牵强

  先说说武老师所谓的系统理论,全书贯穿了一个最核心的观点,大多国人都是心理不成熟的婴儿。体型巨大的巨婴们都在找妈,就是中国文化的实质。“病态共生”,“共生绞杀”和“全能自恋”貌似代表了整本书的'基础理论。本书如果作为文化愤青,貌似对文化蜻蜓点水,如果作为心理学引导,除了提到几次弗洛伊德,荣格外几乎没有任何心理学理论支撑,甚至不如读上面两大心理学家的个人传记涉及和介绍的理论丰富。

  第三恨:啰嗦,啰嗦

  底层逻辑略显牵强,系统理论不足,啰嗦冗长,强拉硬拽热点话题拥抱营销以上概括笨鱼的不喜欢。再说笨鱼喜欢武老师的地方。

  敢于直言不讳

  书中说婴儿与巨婴都有三个基本心理特征:共生,全能自恋和偏执分裂。6个月之前的婴儿,认为自己和整个世界浑然一体,我即是妈,妈即是我。母婴共同体下,婴儿误以为自己的需求等同于妈妈的需求,妈妈没有自己的悲伤喜乐。武老师断定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发展水平普遍没有超过6个月,还停留在“共生期”。他认为当下流行的“妈宝男”,千年不古的“婆媳关系”,用表面的完整来逃避破碎心灵的“逼婚”,为了集体的一把米壮烈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等等现象都源自于这种病态的共生实质,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以己度人。

  其中,武老师批孝道的一段颇为精彩,他认为中华文化中的孝道讲为父母命从,“孝”的本质是“顺”,原因也同样出自于“共生”,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儿女是其一部分,能为他们所控,儿女违父母命,必是儿女不孝。貌似很有道理,但为什么是共生论而不是控制论?控制论就扯不出巨婴来撒,呵呵。

  案例带入感很强

  “全能自恋”是武老师认为巨婴心理的另一特征,概括为:我一动念头,世界就得立即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在成人身上有四类常见表现:1、追求优秀,甚至完美;2、想法多,行动困难;3.诛心论,4,在关系中受伤后,会退行到孤独的全能自恋中。很多例子足以让读者对号入座。

  最幽默地是武老师提出了一个全能的公关方案,中国式人际关系的“葵花宝典”,三招制敌,:将对方当婴儿照顾,当天神崇拜,再加自己是猪脑子。想象一下身边的各种接待、公关、迎来送往,貌似真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真理。

  给一个机会重现认识自己

  成熟的人可以连续过很多招,因为懂得努力的价值。

  人需要一个空间,展开自己的心,将内在的种子,投射到外部世界上,然后观察外部的结果与自己内心律动,回观自己而淬炼自己。

  敌意,就像是我们心中的毒,它最初来自失控的魔鬼,来自自恋受损。当自我不够强时,对人性的黑暗与光明认识不够中正时,我们会到处甩内心的毒。

  你内心深处如何并不重要,你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你是谁。生活是为了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

【读《巨婴国》有感】相关文章:

巨婴国读后感03-07

2022网络流行语巨婴10-25

读马尔克斯《巨翅老人》有感04-07

读《狼国女王》有感04-02

读《三国》有感04-23

读狼国女王有感02-19

孕婴店的工作总结02-25

孕婴导购工作总结03-07

读《三国演义》有感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