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读书心得

时间:2023-02-21 18:59:08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通史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1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史神话传说、古史传说、汉后神话传说等到近代1949年,作者从部族领袖、图腾祭祀、宗教神话、朝代更迭、帝位变动、农牧发展为纲,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详细全面的阐述。中国的历史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中唯一没有历史断代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这是值得骄傲自豪的。追溯三皇五帝的古史神话传说,着笔于伟大无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中国通史》语言生动流畅,旁征博引皆为历史大家巨匠所著,详实有据,读之如六月怡冰、冬月抱炉,心旷神怡、九天之翔非不读者所能体会。不读史不如案牍白丁、不通史不知国家兴衰,古语《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史书重要可见一斑。

  全书其实是在一个一个的故事、战争、历史人物中展开的,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朝代更迭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其实这和中国的.另一部史书《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附二十四史书名《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清史稿》。)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为史书,,侧重不同。《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官方语言的历史纪录。为上位者讳是《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特点之一,好多不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不然史官是要掉脑袋的,但也有例外,孔门72贤中的颜回子孙大多为后世史官,其性格古板,不趋迂回,正直刚阿,是为正史史官一股清流。而《中国通史》则是突破了以往的史书模式,叙述的重点已发生转变,不仅仅是政治、制度,而是扩展至这一时期的文化、经济、社会活动、宗教等,不再是单纯的以帝王将相为中心。

  在读了少部分《中国通史》我感觉,锐气于胸,和气于心,义气与人,才气于事方为道。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2

  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中国通史》,我很喜欢,因为我一向沉迷历史,钻进去就不出来了。

  这套书有六本,书非常厚又重,封面是洋红色的,中间一条黑框闪闪发亮,又用金色绘出四个大字:“中国通史”!黑框上面和下面都用金线缝了,一看就很醒目。

  我先把六本书扫了一遍,特别是秦二世如何夺取王位,他杀了兄弟扶苏太子,与赵高狼狈为奸,残害百姓;秦始皇在驾崩前,曾命李斯和赵高写信给扶苏太子,要他离开边疆赶到京城咸阳即位。但是胡亥拉拢李斯和赵高密谋篡位,还逼扶苏自杀。

  二世认为现在天下太平,不用忙于朝政,应该专心享乐,他从各地调来几万囚犯和农夫大规模修筑秦始皇的坟墓,先把铜铸(zhu)化了倒进去,再把水银灌下去,最后居然把所有造坟的工匠都埋在墓道里,不让一个人活着出来。之后他花人力建造阿房宫,为了让自己住得更舒服、华丽,他不惜一切,搜刮民脂民膏,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所以秦末才爆发了烽火连天的农民起义。秦始皇建立起来的秦朝江山可谓宏大,但是却因为二世的昏庸无道、荒淫无度而葬送在胡亥的手里。

  这套书可谓是让我心中的疑问揭开了:秦朝为什么会失去江山呢?这就是因为朝廷大肆剥削压迫人民,导致百姓苦不堪言,农民起义纷发而使秦朝被灭亡。

  《中国通史》是一部完美的史书。有一段我也很喜欢:唐太宗初期,有人告诉太宗,有个叫魏征的官员曾让太子杀了太宗。太宗就问他:“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答:“因为我那时是太子的部下,就要尽心尽力的为太子着想,可惜他没听,要不然也不会落到今天的下场。”太宗认为他很有才干,便被封为建议大夫。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沉痛地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呀!”

  《中国通史》让人知晓历史、明白道理,我向你推荐她,开卷有益啊。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中国通史》,这本书说的是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是秦始皇、刘备和曹操。我喜欢秦始皇的原因是:他不但统一了中国,而且还修了长城、统一了货币、长度、重量和文字。还有他修好了长城之后,他派了大部分的兵马去守长城,免得被匈奴侵略。我喜欢刘备的原因是:他是一个爱民如子、除暴安良的好君主。他身边有智勇双全的关云长和赵子龙;有出谋划策的孔明;还有英勇善战的张翼德和黄汉升。很可惜,最终蜀国还是灭亡了。我喜欢曹操的原因是:他智力超群,在动荡不安、群雄割据的'汉朝末年,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他的努力之下,占据了中国长江以北的广袤地域。

  我最不喜欢的人是秦始皇和曹操。因为秦始皇修长城时暴力对付民众,搞得生灵涂炭,修完之后留下了无数的骨骸,让人触目惊心啊!曹操是一个重军事,轻政治的人,搞得民间乱七八糟,民不聊生。其实,政治和军事同样重要。

  《中国通史》让我懂得了许多中国的历史知识,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我初步知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整天无所事事,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安定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3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叫《中国通史》的历史书,它让我了解了很多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神农尝百草》,说的是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亲口尝出了365种草药,编成了一部有名的医书《神农百草》,最后他被一种叫断肠草的植物毒死了。还有《大禹治水》,是说大禹为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晚一分钟,洪水就会夺去更多人的生命。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了部落首领的位子,他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从书中我知道了一些历史人物,比如重耳,他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为了躲避追杀,43岁开始逃亡,62岁得到王位,前后整整逃亡了19年,终于成就了一代霸业。还有马可·波罗,一个外国商人,他让中国和欧洲人、阿拉伯人互相做生意,往来更加密切。

  我还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有“八国联军进北京”,还有清朝的`“文字狱”。清代特别注意文人的民族情绪,常抓住知识分子文章中的个别字句,发动“文字狱”,严厉镇压。有一个文人作了一首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首诗被别有用心的人传到皇上耳里,认为是**朝庭,被判死刑。

  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它让人明智。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4

  记得学历史的时候,曾提到什么的历史家是最好的,德、才、学、识,简单的四个字概括出一个史学家应有的品质。

  书写历史的人很多,但人们往往会带有自己的立场,或是受到国别的限制、或是受到民族的影响,自己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积累也会或多或少折射到历史的字句中。哪些人物是重要的,哪些事件是该删减的,都是要仔细思索的。

  这套历史书无疑是很好的典范,从章节的划分到内文的甄选,都恰到好处,详略得当的描写了中国的历史。《全球通史》习惯性地进行国别对比。其中对于中国的描写还是多少有些偏颇,但中国很多史学家因为所处时代的因素,所阐述的历史有时会失去真是性,故此,很多民间的人士撰写的野史成为了正史的补充。

  中国的历史,很悠久,翻看的时候,忆起来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种种让人惊叹的景象。我们的祖先很早的时候学会提炼青铜,所做的青铜物件既有重量——那种厚重的感觉,又有质量——颇为精细,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时至今日依然清晰可见,不得不让人叫绝。

  这么久的历史,从未中断,虽然会出现朝代的'更迭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一直在流传。中国是唯一硕果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一代又一代人的创举被记录下来。那些推进历史前进的人物被载入史册,那些数不清的发明至今仍能见到模型。古老却又新潮,这就是中国。

  要说到最为喜欢的中国历史,要数百家争鸣那一段。虽然处于战国战乱之中,乱世出英雄也有其道理。不同的思想开始迸发,儒家的“仁爱”一直延续了千年。作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根基。孔子周游各国,为自己的理想向君王诉求。虽然在当时并未得到分外重视,可后来的历代都以儒家经典为取仕。千百年后的今天,孔圣人的言论依然影响着我们,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教会我们如何处事。道家的“无为”被不断地重新品味,“无为”并非强调无所作为,而是尽量顺从事物的本意,让其自由发展,不过分干预。对待万物的生长是这番道理,对待民众也是此意。

  儒家的“仁爱”是对世人和统治者的诉求,是内心的柔软;道家的“无为”是对管理者的建议,让民众能自由发展,社会充满生机,是内心的悲悯。法家则是另一个极端,他们推崇着刑罚,在人性失控之后,有所对策。为君王的统治带来威严,也为社会的安定增添了一道屏障。

  百家争鸣的思想延续了千年,后世仁爱的统治者以儒家为基调,广施恩荫,让人民生息繁衍;以法家为保障,注重刑罚,有功者赏、违法者罚。直至今日,儒、法、道的思想仍能看到踪影。

  中华文明就像一首诗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韵律,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定下包容、开放的基调。史学家手中的笔墨记下了这些,成了历史的篇章。

  史德、史才、史学、史识,他们将历史化为了诗,用诗一般的语言恢弘了历史!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5

  《中国通史》一套共3册,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收入其中。上册主要讲述的是古文明的开始即民族的形成到秦汉的交替。说到此书,必定要提到它的三位作者,他们都是近代公认的史学大家。张荫麟曾在《老子身后孔子百余年之说》中,针对梁启超对老子事迹的考证提出了异议,是当时大为震动的一件事,并且得到了梁启超的赞赏。他以史、学、才出众知名,是文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国内外史学家对他的著作《中国史纲》评价甚高。读他的书,会有一种“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吕思勉从小就学习写读史札记,50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足以说明他对历史的热爱与痴迷。30年代前期他开设了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文化史、社会史、民族史等课程。毕生致力于历史的研究工作。蒋廷黻反对“治史书而非史学”的传统方法,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并将其引入当时尚属荒漠的近代史领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其编著的《中国近代史》,以冷静客观的态度,以学术的形式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张荫麟在序言中提到写通史的根本在于应该判别史事的重要性,应该严格采用新异性、实效、文化价值、现状渊源来阐述历史。蒋廷黻认为研究并接受历史,分析成败,找出教训,则是其根本。

  读完此书,感觉历史的画面在眼前一一浮现,太震撼了。就本书而言,按着历史的进程如下:中华的立国是以汉族为中心,汉族大抵在黄河流域,其开化当推三皇五帝,即尧舜禹的禅让。之后便是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虽然夏代迷信、专制但社会风气质朴,人们的生活节俭。而兴起于西方的商代王位继承较为特殊,是长兄死后,传其同母弟,同母弟死立其长兄之子。商代的物质文明比较发达表现在丝织、渔猎、畜牧、铸铜技术。甲骨文是带有图像性的文字,意义比现在的汉字更为详细。周朝的祭祀鬼神之说盛行,而楚国在武王末年遇到了第一个敌人齐国。齐桓公的霸业之一就是南制荆楚,越国勾践的`卧薪尝胆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子产对郑国的革新整饬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孔子对他的评价是:“古之遗爱也”。或许因为子产是一个把经验转化成原理的实行家吧,和孔子相像。

  本书较大的篇幅叙述孔子所经历的时世。而我恰中学时习得《论语》,对孔子有一定的了解。孔子丘,鲁国人,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他性格刚毅,和蔼中带有严肃,不骄矜,谦虚守信,对晚辈尤为爱抚。注重人伦日用,有治国平天下的方略。政治是他的抱负,教育是他的职业,淑世是他的理想。在政治上他以复古为革新,但仕途好像一直不顺利,反而在教育上颇有成就。他提倡有教无类,仁、勇、智是他心中的全德。他门下弟子颇多,大都成了鲁国的人才。他以道德学说和人生理想教训生徒。《论语》是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根据他的教训记载下来的,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他生平最得意的事就是晚年修订了《诗》的旧曲调。他曾受业于老子,隐退后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他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现世都有深远的影响。他的人道精神和礼制精神即现在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而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经济等其他方面后世也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本书也有很多比较有趣的知识。1.姓、氏的区别:同源异流的众族保留其旧有共同的族号,谓之姓;同时各有特殊的族号,谓之氏。2.夏、商、周综错团结为一大民族,自称“华”,中华民国的“华”字起源于此。3.周是唯一一个封建社会。4.奴隶以家为单位,世袭罔替。贵族家庭中多妻是一个普遍现象,多因陪嫁人数之多。

  本书很严谨,对于推测或没有史实依据的会做出说明,对于史书来说很用心,值得学习。另外我想提个建议,书中引用的古文比较多,很难理解,如果有注解就好了。还有繁体字较多,很难查到,也做一下标注吧。在书后附录上历代纪元表就更加完美了。

  总之,《中国通史》带给我的是比较认真、用事实、数据等严格考证的一本书,对于历史类的书籍来说它是不错的,值得细细品味阅读,会学到很多的知识。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6

  尽管随着历史长河的奔腾向前,我们很多的过往历史,古人伟事皆已随风而逝。唯有留下那千古的佳话,耐人推敲的故事,影响社会发展的种种往事经过着这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依然让人缅怀,让人推敲,让人追味常言道:以古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一读史书,今时今日的我们无疑可以从中收获到不少的精神食粮!

  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在赏鉴着历史的时候,我们更不难发现历史的记载同样有着不同的形式分享。有板有眼地据史记载的;推理延伸地分析讲述的;引经据典地品评一二的!不同的形式史书有着不同的阅读切入点研读。根据着不同的阅读需求,读者们也会有选择地查看对应类型的史书。而此刻我所要分享的便是今日来我真不断翻看的一套中国历史的读本书籍《中国通史》。

  《中国通历》以上,中,下三个分册的形式加以推出。而全书确切而言其实又是由三位不同的史学大家张荫麟,吕思勉和蒋廷黻引经据典,更结合着近现代公认的史学大家的史料分享为依据,独一无二地编写集结而成了这样一套耐读的《中国通史》。博采而众长,引经据典而又有发挥和突破,分享剖析而又有探讨和琢磨引领着书外的读者走入一个中国过去的探寻之路。一如本身编辑推荐的:“五千年时间长河,发散的观察视角,一以贯之的传承。”尤其是在时下这个注重国学,尊重历史的时代,这样的一部深入浅出记载中国历史的著作无疑是值得收藏和阅读的。通篇的`翻阅,我觉得这套史书有着它的亮点所在。尽管书中记载的历史也许我们在以往的史书中也曾有阅读一二,但是我更觉得本套丛书的经典在于它更是将各个阶段的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动态关联进行了有伸缩性的分享和解析。原本读史就是为了开拓视野,用一个发展性的,阶段性的动态社会历史有机地串联剖析。《中国通史》一书着实出彩地将一个更为生动的,有着真实画面感的历史犹如影片般逐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相较于以往很多的历史类读本,我觉得看这套丛书除了更多地有了深刻的直击感受,更多的还是那种身不由己地动容。历史于书中已经突破,且超越了文字的记载,历史于书中更多的是有着真人,真事,真佐证的那份证实。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份真,所以身为读者的我翻看书时总是不知不觉地仿佛置身于相关的历史情节。细细地翻阅《中国通史》,我们还不难发现的是书中有着大量篇幅的古文穿插,历史画面介入。这样的分享无疑让整个历史的刻画和描述多了不少的生动有趣性。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就事论事,而是那种由此及彼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交相辉映,由此更牵引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向和变迁。

  通篇的阅读,我个人觉得书中的文字记载着实有着相当大的可信度和可赏性。类似于在“鲁国特色及控制人格”篇章中,我除了看到了整个但是的历史背景,我同样还借由着那样的一段历史走入了孔子的人物刻画。怎么样的时势造就了怎么样的一位i儒学创始人物孔老夫子这样的文字记载和描绘无疑为我更加地对很多的精彩历史片段,伟大历史人物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因为这样的讲述和刻画完美地做到了历史和人物的紧密关联。读史,更是读人,读人更是读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和变迁于《中国通史》的三个分册中,我们书外的读者无疑可以答疑解惑更多曾经被切割看待的人,事,物。我更觉得《中国通史》更是引经据典,张弛有道地有机串联起了一个立体饱满的历史过往。一读这套丛书,我觉得自己仿佛踏上了时空的穿梭机,畅享了一次盛况空前的精神大餐!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7

  这本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史学名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原始社会至**战争前夕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论点明确且不失于偏颇,叙述详密又不失于琐碎,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而且极具可续性。

  《中国通史》比较全面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讲的很详细,第一章给我们描述了原始人与原始公社时代以及属于他们的文化。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山洞里发现了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和驱干骨化石,经研究发现他们居住在石灰炎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原始人会用火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相继在很多地方发现原始人的化石,比如说,1954年山西发现三个人类牙齿化石和大量石器。甘肃庆阳县,陕西榆林县油坊头及准格尔河流域都曾有旧石器的发现,还给我们叙述了仰韶文化和南方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距离现代约有四五千年。据传说,神农氏时代完了以后,黄帝,尧,舜相继起来,那时候制作衣裳,“刳木为舟,剡木为辑,”“断木为许,掘地为。这些传说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大致有迹象可寻。仰韶文化遗址是数量最多,表现文化程度较高,发展较快,成为一支重要文化。

  第二,三章给我们讲述了夏朝和商朝还有西周,夏朝这个国家建立在奴隶制度上面,它有政治机构,有官吏,有刑法,有牢狱,有**,有强烈的宗教迷信,有浓厚的求富思想,自己武力享受着奢侈放荡的富裕生活,而商朝因为生产力不是很高,不能促使生产关系起剧烈变化,对旧公社制度破坏时有限度的,奴隶制度并不能冲破原始公社的外壳。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施行裕民政治,招致附近各地庶民分给小块土地,让他们耕种,必须以无报酬为公家种地并服各种劳役。西周奴隶依然大量存在,用途是从事工商业,农业劳动,并且供奉建主的家内使。足见奴隶还是构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作者从各方面比较三个国家的经济农业和社会的发展。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通过读了这本书我们发现,中国历史有不同于世界各国历史特别是不同于欧洲历史的种种特点,比如说,1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干年文明演进过程中,没有出现断层,2中华民族历史虽然有过多次民族冲突,但冲突的结果,不是走向分裂,而是走向和睦。这些优点为人们留下最完整的一份古文化遗产。文化方面,儒家文化并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代表,却是最佳代表,儒家文化被社会接受和认可需要一个过程,而儒家文化自身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实际上所谓的儒家文化包括儒,道,佛等各类文化在共鸣体系,儒家文化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了中国文化的需求。

  自1840年起,中国寻求进步与和富强的社会运动,具有典型的耕散结构性质,从林则徐禁烟运动开始,中国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寻求真理的中国人,终于由闭关自守到面对现实,创立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比这已经完成的历史任务,更宏伟,更艰巨。

  中国走过的历史告诫我们,中国未来要改革开放,不但使未来的中国人成为中国现代的公民,而且使未来的中国经济成为现代化经济,使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也成为现代化的社会文化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或者中国历史的发展,它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全面。让我们这些初学者更容易理解。我觉得中国通史真的很好,他并不是粗略的讲真个历史故事讲下来,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不同角度来阐述,让读者看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以此延伸到各领域。我会坚持读下去的!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8

  台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作者是张荫麟、吕思勉和蒋廷黻三人。张荫麟是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著有《中国史纲》。吕思勉是中国近代四大史学家之一,著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先秦学术概论》。蒋廷黻是中国著名史学家、外交家,著有《中国近代史》。从作者阵容看,对于喜欢历史的读者而言,就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本将三位史学大师的代表作编辑整理后,集合在一起的《中国通史》,即使不能将五千年发生的种种叙述得十分详细,但该有的内容丝毫不少,就算不尽详细,却也算得上全面。所以,对于读者而言,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而愉快的体验。

  《中国的通史》的上部,从“文明之初”讲述到了“楚汉之战”,在这本书中,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史书的读者,还是需要有些文学功底的。因为这部分引用的史料非常多,“前四史”的'《汉书》、《史记》、《后汉书》、《三国志》一本都不少,还有古代各种诗歌集等,包括《诗经》、《楚辞》等等。所以看着看着,就会有一种不仅仅只是在看史书,还有看文言文文学的感觉。或许会觉得理解文言文会有点困难,但面对作者们如此信手拈来的资料,而且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你会感叹他们绝对不仅仅只是史学家而已!光是这种感觉的产生,就会让你带着更多的感动和震撼继续阅读下去。一提起中国的历史,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我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可是这五千年是怎么来的,却并不了解。

  这本书开始之初,就给出了答案:我国历史,确实的纪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国纪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据《汉书律历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尧、舜两代,据《史记五帝本纪》,尧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尧元年,在民国纪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当在五千年左右。

  如此详尽,想必解决了很多人关于这“五千年”由来的困惑。

  当书一页一页翻过去,历史也渐渐朝着我们熟悉的方向前行。《中国通史》的下部,已经从明清讲到了中国现代经济、社会、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面对着这条历史的长河,在河水的流逝中,我们真的会不禁感叹自己的渺小。但那些或熟悉的或陌生的历史事件,再次因为这本书印入我们脑海的时候;当那些熟悉的久违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真心让人觉得,读这么一本史书,真好!那些有关历史的答案,你终究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或许没有那么深入,却也可以给你指引方向。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历史,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有些知识在生活中不一定会用得着,但这些却会融入你的血液,让你变得有所不同。正如英国作家弗郎西斯培根在他的《论读书》一书中写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9

  《中国通史》这一本书,生动描写了旧中国的兴衰,以及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就来说说清朝,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大清这200多年的统治中,也发生过许多大事,最著名的,那就是19世纪鸦片战争了。

  鸦片战争,最值得让国人反思的战争,因为那一战,不但说明了英军的强大,还说明了清政府的无能。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旧中国过去了,新中国到来了,但是这新中国的一切,还是和历史有着大关系。

  在一次散步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周末,我吃完晚饭,就去公园散步了。

  在公园里,我边走边想:为什么会有新中国,为什么抗日会胜利?而清朝为什么会覆灭?我走着走着,在一棵树旁停了下来,并自言自语道:“为什么会有新中国?那是因为抗日战争胜利了;为什么抗日会胜利?那是因为我国有许多有气节、宁死不屈的人;而清朝又为什么会覆灭?那都是因为中国的黑历史,实在黑得可怕!”

  那晚后,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改变以前的`历史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历史。

  《中国通史》虽然只讲到了1949年,但在一百年后的《中国通史》中,我们一定能发现会有更多的人来创造历史。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10

  火是由北京猿人发现的。由西侯度村发明的西侯度文化。紧跟着就是家天下时代的夏朝,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首领大禹死后由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建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国最早有奴隶制的社会。

  夏朝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经历了471年,可以说如果没有夏朝就没有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的文明历史。然后夏朝被商朝所灭,商人传说是帝尧之子的后代。由汤建立的商朝经历了317代31王直至被周所灭,商出现了刑罚、监狱、农业、手工业,还有大量的青铜器物和早期货币,还发现了甲骨文,商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的位置。我知道后面就是周朝,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大变各时代和战国时期。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他历经了八百多年。而后东周六国涌现了很多人才,给中国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大文学家教育家孔子,老子等都给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有秦国、汉朝、东汉、三国时期、晋朝等历朝历代都有在推动着中华民族前进。我知道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修建了万里长城、知道了刘邦建立了汉朝,还有杰出人才司马迁写的《史记》,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三国时期,也有许多杰出人才比如诸葛亮、司马懿、曹植、孔融等。

  还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宋朝诗人王安石、司马光、朱熹,书籍《宋词》。画家李松年。元朝是由蒙古人统治的吴承恩的《西游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清朝英雄郑成功,蒲松年的《聊斋志异》,曹雪芹的《红楼梦》慈禧太后与洋人签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硕大的北京城留给了外国人、洋鬼子还有**战争,都是我们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的耻辱。从历史文明萌生的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八国、宋、元、明、清,我们的祖先以亚洲东部这块神奇的土地为舞台,演绎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我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一定好好学习,把五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11

  历史最早要追溯到什么时候呢?是从结绳记事,还是从石头上刻字的时代呢?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了今天,经历了好多年的发展,每次变更都让时代发生着很大的变革。

  文字让人们有了记录并且传承的前人的观点以及发生的历史事件。楔形文字,象形文字,这些都是依照着人们对于外在世界认知所造出来的字。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里,是仓颉造字,中国的文字看起来好似那个字本身就能看出它代表的意思,而无需你去读出它们。很多古代的传说里都有着关于这个世界美好的想象,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

  但是说起中国的历史,却丝毫不逊色于这些神话故事。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从小每每看电视纪录片的节目,就会听到旁白解说这样讲,从遥远的远古,到有了朝代记载的夏商周,夏朝的农民起义,商朝末年的武王伐纣,隋唐时期的历史,明朝的农民起义,这些都曾经被搬上了戏剧舞台,以及被后世的文人加以修饰和夸张的写成了小说,演艺。但是不能不说这些历史本身有着让人发掘的地方。

  《中国通史》是一部按照朝代记录的历史书籍。为什么我们要读历史呢?上学的时候,可能会说,因为有这门学科啊。那么对于既不需要考试,平时工作中也几乎不接触历史相关的我们,读历史又是为什么呢?个人认为,首先前人的价值观念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历史事件,一定程度上印象着后人的处事观点、对待事情的看法,孔子的儒家思想,至今影响着不止中国的人们,也影响着其他国家的人。恐怕孔子自己也想象不到后人会对他的思想这样的推崇。经过千年历史之后,仍然有着人们值得学习之处;读历史可以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一些知识,用于自己所专长的行业。说起前人的经验,如果不是孔融理解了应该谦让的.道理,那么不会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同样,后世的我们也不会知道这个关于谦让美德的故事。

  通读中国的历史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事情,从夏朝到当代历史的更替是一个长且历史渊源深厚的时间段。三位作者合著了这部书,相信也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吧。我们之前学校中所学的那部分历史,有中国各个朝代,以及世界史,却不是连贯性的,相对于考试来说,课本上的粗略的做些理解和记忆是足够的。

  三位作者简明,生动的描写,客观公正的阐述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如果作为对历史的读物,则不说值得关注,也不可错过。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中国通史》的读书笔记03-28

《中国通史》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03-04

《中国通史》读后感04-27

《中国通史》读后感02-15

中国通史读后感04-29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通用27篇)07-19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通用16篇)08-22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通用17篇)02-23

《中国通史》读后感950字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