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紧张的教学工作已经进入到最后一个月的倒计时,在心情上难免有一些疲惫和急躁。
再一次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其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就像一场及时雨,抚平心中的浮躁。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席话让我读懂了老师和学生之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
俗话说: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服务,主要是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必须转变学习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开放教育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只有围绕“以学为中心”,才会千方百计寻找资源,一心一意提供服务,把搞好对学生服务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不只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时期,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纵横交错的支持服务体系。
所以,无论工作有多么繁忙,都应该有一颗耐心,一颗爱心去对待学生。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一直以来,都以工作忙而无法静下心来读书为借口,按照学校的要求,本来早就应该看《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的,一直拖到现在才看。当我看到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第一句话——“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时,就被一种别样的角度所吸引。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让我感觉仿佛一位素未谋面的好友与自己促膝谈心,没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说教,有的只是时而会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满口余香,受益匪浅,尤其是以下三条建议让我感触颇深:
一、让我们现代起来
现在的整个社会走的都是现代化的路线,教师的资源分配也走上了现代化的路线。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努力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这个价值的定位有来自于三方面,学生,同事和领导,郑的校长指出价值最高就是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教师。当然,如果你既能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又能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那这是最好的。事实上,作为培养人的人,如果我们当教师的自己不先现代化起来,那我们怎么帮助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当然,这个现代化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去积极迎接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去完成自我的觉醒,最终完成自身的现代化,帮助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去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
二、教师要有静气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在安静的时候往往能想通一些事情,只有沉静下来,才能清晰的思考,才能沉淀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而一切与教育相关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沉静的心态,没有一种平稳的心绪,是无法有较缜密而全面的思考的,那么,你就无法进行教学反思,无法学习提升自我,无法接受新的教育方法,当然也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做精。
三、为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
郑校长不仅为他的教师搭建“幸福的三层楼”努力,而且提出教师应为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人生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一个个阶段组成,童年和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任何一个阶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许多人的一生不幸福源于他童年的不幸与受到的伤害。我经常看中央12套,那里讲的一些事例,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好多罪犯都是因为他那不快乐的童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该为我的学生童年时代的幸福服务,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关爱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得到快乐。我想这种服务不单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引导学生寻找到自己的正确的幸福源泉。对那些乐于学习、擅长学习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各种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让他们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就要分析他们学习差的真正原因: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就要及时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是学习能力的问题,教师除了不厌其烦地提供帮助外,更应引导学生寻找另一条到达幸福的道路,比如,有些学生有某方面特长的,要引导他们朝自己特长方面发展。
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理解教师这个职业,让我重新调整自己的姿态,让我重新去思考,它将让我真正体会教师职业的价值,从而更深爱她。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读完李镇西等著的《给新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已有一段时间了。迟迟没有完稿不是因为忙,更不是因为懒,只是这感想太宏大又太琐碎,每一次的感想都足以写一篇抒情散文的,因此久久觉得无从写起。酝酿了好些天,索性信着思想、信着笔直抒吧。
人的思想就像一潭水,如果长时间没有新鲜水源注入的话,就会腐臭变质。而这新鲜水源的来源可能是积极的实践加反思,也可能是一本书,还可能是胜读十年书的一席话。“黑暗”中摸爬滚打半年的我,本以为自己时时更新的“潭水”水质还不错,可读了《给新教师的建议》之后,突然觉得自己思想的潭水因更新的太慢而即将变臭。如果没有这本书的'指点迷津当头喝棒,我将在一如既往的摸爬滚打中渐渐腐臭下去。我庆幸自己恰能在此时遇见“贵人”,因为此时正是我知之不少,而又不知甚多的时候,未来,还有太多要做的事情。正如刘朝升所说:“新教师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也是一个进行角色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从学生转化为教师的过程,是一个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者和实践者的过程。这个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受益于胡成关于读书的论述:“精读专业著作,有助于提升专业水平;而泛读有关文学、史学、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则能拓宽知识面,培养人文底蕴”,也向往郭继红关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建议:“静下心来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心回归家园。一本好书在手,如同享受一道精神美餐,绝不能胡翻乱读。要专注投入地读书,边读书边做笔记,肯下功夫,才不易遗忘;要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地读书,才能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我认同刘朝升关于教育事业的呼喊:“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能让你吃饱穿暖的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更佩服潘玉婷精辟的见解:“兴趣比分数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会学比学会重要”。当然,我最憧憬的还是李镇西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最好的教育是看不出教育目的的教育”、“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令我陶醉的还有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李镇西的“五个一”和“四个坚持”,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体现其“和谐教育”理念的句句精辟、优美、厚重的名言。
我甚至把李镇西当做我人生的楷模,他每天的“五个一”工程更是为我的行为树立了一个标杆:“琢磨并上好一堂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写一篇教育随笔;读一万字的教育专著或对教育有启示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我知道自己和李镇西相去甚远,无论经验、资历、还是思想认识。但我会向这个标杆去靠近,向这个楷模去学习。
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扬长补短,延续以往好的习惯,养成应该具备的其他好习惯。继续坚持每天读一点教育名著并从中摘录一点名言,继续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并思考其中的教育问题;养成每天写随笔的习惯,坚持记下自己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养成经常找学生敞开心扉、海阔天空聊天的习惯,与学生建立起平等、自由、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育无大事,细碎繁琐,太多好的习惯要养成,太多好的事要去做。然而,由于精力有限,我决定现在先重点做好以上四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方,我的成长之路艰辛而漫长,未来,我的世界还是未知;没关系,艰辛的路可以幸福地走过,未知的世界充满着无限可能。我相信时间能让一个人衰退,更能让一个人变得强大。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文书深刻的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习惯呢?第一、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教师要从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给幼儿看图书时,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予幼儿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书成堆,容易使他们养成注意力分散的习惯。
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体会到完成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愉快也能帮助他们继续学习,保持注意力。第二、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第三、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课余时间听小说连播、听音乐。鼓励孩子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第四、不要让孩子的时间太充裕。有的家长以为,读书做作业的时间越长,学习成绩就会越好。其实,时间太多也有负作用。造成许多孩子对于时间没有紧迫感,学习起来慢腾腾的,本来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时还没完成,而且养成注意力涣散的毛病。时间不多,反倒会逼着孩子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第五、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孩子在家里学习的时候,最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场所,它的作用主要是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即每当在习惯了的学习时间和地方坐下来,精神便条件反射似地集中起来。家长应该把孩子的学习时间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时间,不要随便支他们打油买菜、拿东西,以免干扰思维的连续性。家里要给孩子提供专门学习的地方。
孩子学习时,家里要安静。 第六、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才能专心致志。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从控制外部因素做起。如孩子的书桌上不要摆放装饰品和零食,看书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乱动、不乱摸,字要写工整等等,孩子如果能控制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行为,就比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绪。同时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加以培养。如聚精会神地下棋,这是集中思想,训练有条理地思维的良好方法。孩子学会专心致志,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看时“爱不释手”,看后“百读不厌”的好书。读完对自己影响很大。
一、正确看待儿童成绩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生长发展方向。
二、了解儿童的个性需要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何种困难,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明确学生在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教师充分备课
(一)用一生去备课
书中提及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听课教师询问这位讲课的历史老师备这节课需要多少时间,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为例,建议我们分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鉴以上的建议,如何对班上学生进行辅导,有了一点想法。现阶段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置符合他能力的学习任务;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与家长联系制定家校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家校联合努力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通过鼓励机制,引发兴趣;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那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有很多,“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有人说老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灵的明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向各位老师们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满口余香;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神清气爽;犹如聆听高人的谈话,茅塞顿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本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的好书。在骨干三期班的图书漂流活动中,我有幸拥有了它,细细品读,不仅被书中精辟的理论观点和生动的实例所折服,真真正正感受了一回爱不释手和废寝忘食的滋味。
在书中,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广大教师们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既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更引我们深入地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的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也就是说不存在可以把教师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应该带着尊重与关怀的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我想,这与我们《纲要》中提出的"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一点是相一致的吧。
再说说"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备课、家园沟通以及还要完成各种案头工作,分析原因,这问题恐怕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栗,这样在教学中你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另外我觉得,读书不仅要读,更重要的是读书之后的思考。"思考才是我们自我提高的不竭动力".我们平日里的工作,除了正常的完成教学任务以外,我们还要对孩子们的思想、人生观以及能力、发展等等负责。在这些日常的工作之中,我们难免会遇上这样或是那样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藏匿与书中。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经验,更重要的是思考。这些思考将是我们日后工作的经验或是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也就是书中所讲的要善于通过思考来提高自己。思考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在读书中思考,在平时的工作中思考,还要思考幼儿,思考课程,思考班级管理,思考家长工作等等,这些思考都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保障。
好书不厌百回读,一遍遍品读着苏霍姆林斯基送给我们的这一百条建议,有时共鸣着,有时深思着,有时更是感慨万千,为教师的职业优势为我们所带来的简约人生,为理想教师的特质为我们带来的职业追求,为读书相伴时的心灵的温暖,更为了让每一朵花的盛开给予充分的理由……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在看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激励性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据说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感情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四、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总之,读过这本书后,带给我极大的启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以后还要多看这类的书籍以此增强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拓。暑假里,我再次阅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读完后,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他仿佛正在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样,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书中共写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作为教师的神圣职责。授业,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苏霍林姆斯基就提出“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他给我们的建议是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是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他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生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过程中活起来。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真正地获得这笔终生受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位老师,我非常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们能对语文更感兴趣一些,学习更积极主动一些,学习热情更高涨一些,我想这是我追求的目标,但如何才能把课上得更生动、更有趣、更吸引人呢?兴趣的源泉在哪儿呢?这是从教一年以来一直让我倍感困惑之处,但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兴趣的秘密何在”,我们“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实施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的任务就是要不断的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帮助他们实现这种愿望。
此时不觉有些底气不足,自己读过的教育专著可谓是凤毛麟角,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没有正确教育教学理念的支撑又怎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更科学、更有效、更游刃有余呢?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局限于一桶水,而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呢?书中又给了我及时的提示:“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时间总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还有担任班主任的琐碎工作以及生活琐事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似乎时间已经被完全用光了,其实不然。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书中给了我最真诚的答案: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读书能使人变得睿智,当读书真正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时,那么我想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多,可以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两字做起。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责任呢?
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我一直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己的。
在低年级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尤其是教师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的。如果一个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或不认真备课、随便应付,或对学生不管不问,那么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榜样?怎么能教书育人?
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对所教课程的内容要非常熟悉,从教材、体系到知识点等都必须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难易恰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其次,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来讲,怎么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缺乏活力的。因此,能否掌握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尤其是我们现在参加的二期课程,在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同时,必须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第三,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反思能力。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业务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索,而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责任心。
三、要关爱学生
一是关心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二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细致地辅导,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部书将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指路名灯。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
上课之余,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101条建议》第一章中的第5、6、7、8、9节,细细品味,感悟多多。这几节谈了关于“问题”学生的处理方法,我非常欣赏安奈特那种冷静理智富于教育机智的处理问题方式。“问题”学生是我们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不同的老师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的结果也截然不同。一部分教师往往会板起脸来,面对全班学生训斥该学生一顿,在老师的高压下,学生表面上认识到了错误,自尊心却受到了伤害,所以内心并不服气,甚至在心里怨恨老师,在感情上和老师产生了隔阂,这样不利于学生快乐健康成长。而安奈特的做法却截然不同: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捣乱,老师只要把他带出教室,表情真诚,切忌恼怒,问一问:“你还好吧”、“你今天的表现有些不太对劲,不太像平常的你。”、“我想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如果真有什么事,不妨讲给我听啊。”下一步就可以回教室接着上课,他再也不捣乱了。这样,你既向学生指出了他的行为不妥当,同时又照顾了他的自尊心,而且恰当地表达了你对学生的关切,你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你还好吧”教育策略确实感动了大部分捣乱的学生,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照顾、宽容,从内心深处知道自己错了,立志改变自己,逐步走向优秀。
其实,“问题”学生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体贴、理解、尊重,对待他们要小心得像对待花朵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教师要学会忽略、学会包容、学会尊重、学会鼓励,帮助这些“问题”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比如,暑假开学我接任五年级,班里的`郭帅杰同学,是个独生子,爸爸妈妈视为掌上明珠,过于娇生惯养,逐步养成了霸道的坏习惯。在学校,课间和同学打骂,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经常完不成,是有名的“问题学生”。他的行为使我很棘手,很茫然。后来,我和班干部进行了交流,探讨郭帅杰的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同时,我又向前任班主任了解了情况,交流了关于郭帅杰的管理方法。并且,我多次进行了家访,家校合一,为孩子的成长携手共进。多方“会诊”后,我找到了转化他的方法:课间,我多次找郭帅杰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增进师生感情;有了错误,从不当着学生的面批评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比方说圆,慢慢开导,逐步融化;课堂上有意多次提问他,课后另开小灶,给予辅导;后来又让他进了班委,让他感觉到老师非常重视他,培养他的自信心和自控能力;平时发现他在某个方面有了进步、有了闪光点,就及时表扬他、鼓励他,增强他要求进步、积极向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郭帅杰简直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团结同学,尊敬老师,遵守班规,学习态度端正多了,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看到他的进步,我很欣慰,它使我更深的懂得了教育要学会从关爱、包容做起,那么“问题”学生也一定会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的。
用心灵赢得心灵,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吧,每天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鼓励、几多包容,给学生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那么,每个孩子在您的博爱中一定会健康成长、幸福快乐的。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1
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他给的不是建议,而是在把他智慧的结晶传授予我们。教育素养的第一重要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所以教师对教材要有深刻的知识。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教师的教育素养只能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那么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教育素养呢?下面我就教师素养方面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首先,我们教师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经常听到学生在背地里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老师,听课的时候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起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些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与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或者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认识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在学生评价教师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术能力、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满意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教师,其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总是处在年级前茅,个人教育教学能力、工作能力都特别强,但是学生对其满意率却不是很高,这是何种原因呢?我想:这类教师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亲和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因此,某个教师可能在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学生却能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知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学问最高,讲课最好,最终却不一定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因此,我觉得亲和力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
再次,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艺术,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科学、有师范性,要力求准确、到位、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优美、科学的语言能给学生语言的营养、智慧的启迪。教师一句精辟的话语,能萦绕于学生的脑海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能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
总之,要想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就需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所谓"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我们就必须读书,读书,再读书。以上是自己较粗浅的感受,有待于进一步攻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使自己能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教师。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2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条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你的心情平静吗?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对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学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这一条建议。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市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
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著作读完。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3
真正能够不断被人们捧起的书籍,总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总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到达我们的手中,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读来令人恨晚。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一、做一个有良好心态的教师
现代社会教师面临许多挑战,如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日益难以应付的杂事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等等,为适应这些迅捷的变化,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付出代价。有时因为无法获得自己所期待的收获而疲惫不堪,甚至会感到活的很累,如果我们只会抱怨孩子太过笨拙、太过淘气,而缺少一颗寻求美好事物漠不关心,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了,想要做一个快乐幸福的老师就必须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怀着一颗充满激情的年轻的心,随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这样孩子的一些反常行为可能你就会给予理解,拥有超凡脱俗的雅量,你也定会活出不同的的感觉来。
二、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幼儿
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幼儿,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活动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幼儿听,不照本宣读,让幼儿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幼儿真正爱上学习。
三、教师要继续学习
如果教师不能经常地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孩子看不起,在孩子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被孩子看重,麻烦可真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
教师一旦停止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是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孩子亲近你,使你永保活力,使你有魅力。最终,因为学习,你拥有你的工作,但你将学习与工作合在了一起,甚至你的美好生活有一大半在工作中实现。读了这段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师要更新观念,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四、做个富有幽默感的幼儿教师
幽默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手段,它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目的。幼儿也特别喜欢“幽默”的教师,幽默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而且能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受到教育,获得发展。因此,今后,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幽默意识和幽默能力,以一种积极、乐观和开放的心态对待幼儿,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受到启发,获得发展。
真的是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读出更多的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它好像一位智者,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4
读《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很有感触。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概括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这条建议里,就建议老师们"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 想想从教的这些年里,每学期开学初,通常用不了几节课就可以发现班里的学困生,无论是听课习惯还是听课效果都很差,这直接导致他们掌握知识困难。一开始,我总是雄心勃勃的要逐一辅导他们,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因为时间的关系、精力跟不上等等最终放弃了个别辅导。就这样每天每节课哪怕只拉下一点点,到了最后复习就是一塌糊涂。新知识都没掌握好,何况是系统复习呢?就如同跑步一样,起步都不稳当,又怎么能在接下来的赛程中夺冠呢?说起跑步,我想起了世界百米飞人博尔特,他的教练格伦.米尔斯曾告诉他,"只要起步好了,之后就是一马平川"。由此可见起步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就能掌握好,不至于掉队,书中教给了我们很多方法。
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脑力劳动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他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当堂能否正常、有系统的工作。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我们总是在埋怨班里人数太多顾不过来,总是怪学生课堂懒得动脑筋,其实如何关注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呢?关键是要在第一次学习新知识时让他们参与进来,学会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哪怕只解决一个小的问题,学到一个小小的知识,取得一点点进步。总之让他们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长此以往,他们会在这点滴的`进步中改变,最终赶上大部队。我们应该对学生寄予希望,也许他们的能力很一般,也许他们并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但是我们应该坚信,没有天生的差生,没有不想进步的学生,只要我们能够时刻关注他们,在必要时给他们帮助,给他们进步的信心,让他们在起步时就不至于拉下太远。
同时,我们还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就不许在自己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苏大师的分析也的确在理。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只有在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没有错误,才能做到在家庭作业中没有错误。仔细思索,这大概就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的道理吧。尽管苏大师一再以语文教学为例来谈教师如何进行新教材的教学,但是学科之间都是相通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明白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基础知识学不好,后续教材会更吃力;计算能力有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就会更加困难,低年级的基础打不好,中高年级就明显比别人逊色很多。可见,每次学习新教材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就要求自己,每一次教学新知识,每一节教学新内容,不让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让一个学生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题,因为,起步很重要。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
假期里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给新教师的建议》,感受还是很多的,作为一个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一年的“九成新”教师,要想快速的成长起来,光明白书里这些道理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做。书中好多条建议在我看来都能对我有很大帮助,因此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给自己罗列了以下努力目标。
1、潜心经历。
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从学习的地方来到了工作的学校),也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讲台下的学生变成了讲台上的老师),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生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一种积累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更是我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不止一个人告诉我,刚参加工作,要学会“多做事,少说话”,我倒更愿意这样理解:多经历,多感悟。小到在教室里打扫卫生,去打印室复印资料,大到上课,参加教研活动,这些都是一个新老师具体而实在的经历。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经历,少说话,就是要用心去感悟,经历的直接收获就是带来熟悉和经验。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熟悉事务和具备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2、要做好从头学习专业知识的准备。
我并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私底下的自学,而后考试,具备了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但是我所有的知识与我们小学课堂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我必须根据的学生特点、教学要求等内容做出相应的转化。相应的我作为一个新老师,必须重新“学习”一番小学的课本知识,准确抓住每一个知识点,辅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这些都是我在就业前所不具备的能力与“知识”,但我时刻准备着,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学习着。
3、听老教师的'课。
上一年多半时间用来听课,我的感受与这本书中的描写不谋而合。书中说到:“课堂是一个教师施展教学本领的真实场所,置身于这样的场所,往往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的综合气息,比如教学语言、教学智慧、教学行为等等,这种真切的感受,可以带给新教师最新鲜的认识,同时跟上课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分析自己听课的得失,可以让自己尽快成长。”我想,要想得到更大的进步,光靠我不停听课是没用的,课后与师父的那些交流与总结真真对我帮助很大。
4、逐步享受写东西的快乐。
学校常常要求我们写教育日记,开始总觉得不知道写些什么,也不善于观察总结,写出来的东西就像是流水账,自己都不满意。但是看到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说到,“工作感受、教学启迪、生活苦乐、人生感悟、见闻杂感、世界大事等,都可以成为笔下的东西”,“写东西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写是促进和加深思考的绝妙方式。很多问题,只有提起笔来,我们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细致。”看完这些我茅塞顿开,如果说之前的我只是为了写日记而写,那么接下来我就要学会为思考而写了。
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我是与班级里的孩子们无异的,他们从一张白纸慢慢变成斑斓的水彩,他们在成长的同时我也在成长着,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晋教师,不断经历,不断感悟,逐渐成长,慢慢在我的白纸上涂上颜色…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01-14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2-22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13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5-25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9-02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6-01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02-08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05-14
(推荐)《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