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愚公移山》有感(汇总7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愚公移山》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愚公移山》有感1
从前,有一个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大山把村子挡的严严实实,大家进进出出都要绕很远的路。
一天,愚公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提议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一起把它移走,你们觉得怎么样?”但是他的妻子说:“像你这样的年纪,即使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你也未必能搬动,何况是太行和王屋这样的大山,更何况那些石头和泥土又该放在那里呢?”愚公心意已决,于是带领他的儿子和孙子来到太行王屋两座山下,敲碎石头挖出泥土,用搏击和竹筐把这些东西装走运到渤海边。
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位精明的老人,别人都叫他智叟,智叟听说愚公要移山,就竭力阻止愚公,并嘲笑他,说:“你这个老糊涂,都这把年纪了,还想去动那两座山,即使是山的毫毛你也损上不了”。
愚公听了智叟的话,长叹一声说:“你这个老刮骨,连个寡妇和儿童都不如,我会死的,但我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是没用穷尽的,而这两座大山又不会增高,怎么会搬不走呢?”说的智叟哑口无言的。
有一位神仙听见了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也看见了愚公一家的行动,吓得不得了,于是向天帝作了报告,天帝也被愚公的精神而感动。于是命令天神把这两座大山移走了,从此愚公一家就进出方便了。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在学习和生活中,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不怕吃苦,坚持不懈,总能克服。
读《愚公移山》有感2
今天,我读了神话故事中的《愚公移山》。这个故事里说,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口的两座大山使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所以愚公召集大家一起来搬山。而另一位老人叫智叟,他认为愚公是异想天开。愚公是这样对他说的:“你的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死了,但我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就少一点,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在也无话可说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还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我还懂得了骄傲的人就会被谦虚的人打败。所以,不能骄傲。
我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考试一直考良,被爸爸、妈妈、老师批评,自从看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从中受到了深深的启发,从此我不懂就问,做错的题目,就请教同学和老师直到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为止。接下来,另我不敢相信的是,三年级期中考试我尽然考到优的好成绩,这次,不光老师表扬了我,连爸爸、妈妈也表扬了我。
我要感谢《愚公移山》这篇故事。
读《愚公移山》有感3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书,这本里面讲的都是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井底之蛙》、《愚公移山》等等。我读的最有启发的就是《愚公移山》了。
故事讲的是: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家住北山的愚公,快九十岁了,家前面是山,出门不方便。于是便想和家人移掉这座山,开出一条路来。但老伴怀疑说:“凭你这点力气,连个小土丘恐怕都不能移掉,又想对这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愚公并不争辩,带领儿孙三人开始挖山。这样,从冬到夏的挑运,才能到渤海往返一趟。河曲有个老头叫智叟,觉得这事是在荒唐可笑,便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你这样年老力衰,恐怕连山上的一棵小草也拔不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反道说:”你也太顽固了,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会生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不会再增高,怎么会一不掉呢?智叟听了,无言以对。那愚公依然每天挖山不止。山神听到这件事,只怕愚公挖山不止,便去报告给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这种坚强的毅力而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八两座山背走。从此,愚公的家门前再也没有高山阻塞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不放弃,那件事总会做好的,不要想着困难,那样你永远也不能获得成功。你要记住有志者事竟成。
读《愚公移山》有感4
耳边不禁又浮起《愚公移山》的曲调。即使它的曲没有钢琴曲的优雅、宛转,没有摇滚音乐的动感、活力;即使它的词没有《黄河颂》那般气魄万千,没有唐诗宋词那般幽静、婉约,却也使我莫明的感动。
愚公移山——移出了自己的路让时间的天轮倒转。蔚蓝的天空无限延伸,茫茫的大地无限蔓延,天与地的交界处,是此行的目的地吗?谁也无法回答。只有愚公那支小队伍慢慢向前移去,只有压在肩上的扁担嘎吱作响,在肩上留下它的印记,只有竹篓中的石头磕磕绊绊,警示自己的存在。任凭旭日东升,任凭夕阳西下,粗粗的喘息诉说愿望,长长的脚印讲述信念,欣慰的笑容展现信心。这就是愚公选择的.道路,它的名字叫“毅力”。
愚公的“愚”让许多人不能理解,有人赞赏,有人嘲笑,有人疑惑。别人的看法有什么关系,这是愚公自己选择的道路。也许修路比移山更快,但只要有信念,自己感到了生命的意义,自己感到满足,就够了。如果移山真的做错了,就让美丽的错误延续。生活何尝不是这样?不必为了别人的指指点点犹豫,大家选择的道路不同,终点却一样。只要自己快乐,多绕点路又何妨?
愚公移山——移出大家的路有多少人望山兴叹,如果每个人都只愿当智叟,永远都不会走出那座山。同样,当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所有人都退缩,所有人都惊叹那困难的巨大,都不着眼于眼前的每一小步,对努力的人嗤之以鼻,社会也不会进步,愚公就勇于踏出了那一步。愚公为什么移山而不搬家,你觉得他很傻吧?但是他移山,方便的是苦于大山阻挡的所有居民,又有多少人具有他这样的奉献精神?
愚公移山,移出的是大家的路,大家的榜样。即然他为我们开辟了这条路,我们要义不容辞的朝前方走去,尽管前路无可预兆,尽管我们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但同一片蓝天下,我们要朝着目标努力。我要出发了,你呢?
后记: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读《愚公移山》有感5
暑假,我读了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在冀北南边和河阳北边有个叫愚公的老人,面对着山住着。由于太行山和王屋山总挡着人们的道路,所以愚公想把这两座山铲平。于是大家便开始铲起大山来。住在黄河岸边的智叟,听说愚公移山的事情,捧腹大笑。但他仍在铲。天帝知道了,他很佩服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于是叫夸娥的`两个儿子帮他们去移山。他们两个把大山背走了,天帝召见了夸娥的儿子和愚公,重重地赏赐了他们。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他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我们要学习他的品质。由此想到,以前我学弹钢琴时,很难。我很想放弃。妈妈鼓励我说:“不要半途而废”,要坚持不懈。”我听了妈妈的话,刻苦学习,拿到了三级证书。
我们在学习中了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用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克服一个个障碍,获得成功。
读《愚公移山》有感6
这次期末考试我的发挥一般,成绩还在呈下滑趋势,于是我痛定思痛,决定多看一些书,正好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给了我享受,里面有一篇文章令我感触颇深,那就是——《愚公移山》。
愚公心无杂念,决心以自己的艰苦劳动改变现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精诚所至,精石为开,终于“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往朔东,一往朔南,使得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正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的'体现。
魏征是唐朝的宰相,曾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谏200多次,弥天下之大勇冒犯龙颜,系万民生死于腰上面,李世民也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不但不追究他还重用他,这才有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昌盛。他也是一个有着“愚公精神”的人。
回想自己,学习上遇到一个稍微难一点儿的问题,就放弃了,去玩别的了,而生活上怕苦怕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那一类人,所以我会失败,这已是在所难免的了。如果愚公、魏征怕费劲,图省事,安于现状,那么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就会使子孙遭受“出入之迂也”之苦,贞观之治也不会出现。
由此,我认识到我们要从现在起,培养“愚公精神”,把它发扬光大,不能怕吃苦怕劳累,不能只安于现状,不敢冒失败的危险去尝试,相反,我们还要逆流而上,为建设新中国做出贡献。
读《愚公移山》有感7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们知心的朋友;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最近,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愚公移山》,使我受益匪浅。
故事主要讲:从前有一个愚公,他家门前有一座山,进出很不方便。
愚公全家人干活、赶集,还有儿女读书等等都要翻过这座山。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愚公一家几代都过着翻山越岭的`辛苦日子。
终于有一天,愚公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带着自己的儿女们一起去移山,附近的村民知道了这个消息,对他们说:“简直是异想天开的事。”纷纷劝说愚公他们不要这样做。
而愚公对邻居说:“不用再说了,我要把面前的这座山挖平,目标已定。”最后愚公带着自己的儿子、孙子、曾曾孙,一起夜以继日地挖。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把这座山夷为平地。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深深领悟到:长期坚持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窍门,他们通过坚持不懈完成了自己异想天开的心愿,为自己的后代提供了方便。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找窍门,特别是多看课外书,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懂的请教别人,用现代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为把自己培养成国家的栋梁,快快行动起来吧!
【读《愚公移山》有感】相关文章:
读《愚公移山》有感04-19
读愚公移山有感04-03
读《愚公移山》有感(热)07-05
读《愚公移山》有感15篇04-24
《愚公移山》读书心得04-18
《愚公移山》读书心得03-15
愚公移山读后感09-23
《愚公移山》读后感03-24
《愚公移山》的读后感04-20
愚公移山的读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