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有感

时间:2023-08-09 17:58:38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读《瓦尔登湖》有感精品(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瓦尔登湖》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瓦尔登湖》有感精品(15篇)

读《瓦尔登湖》有感1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为生活而奔波,却始终不明白该怎么生活,什么是“生活必需品”当我拿起《瓦尔登湖》时,它巅覆了我的认知,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书中说道,食物与荫敝之处就是“生活必需品”了,明智的人不需要过于舒适。可是,现在的人们却追求过度的舒适,其实这并非我们所需的,那些永远不满足的人,也该清醒了。

  现在,有的人只知道一天到晚的工作,却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时属常见。《瓦尔登湖》这本书说了,要有意义的生活。许多人努力工作,学习,可是这一切带来的可能不是财富,知识等,甚至可能变成累赘。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事实上我们只需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去工作就好,一座小屋,简单的生活,可我们却偏偏把它复杂化了。只要认真想一下,我们可以不用如此奢侈,不会烦恼,不会为贫穷担忧--人缺的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我们习惯了奢侈享受,也许会对此产生质疑。可是,非洲人在山中,他们不需要空调,电话,山珍海味,他们也非常快乐。我们却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只因为内心得不到满足。该反省一下自己了,即使没有这些奢侈品,我们依然可以存活。

  我们表面上看似富裕,然而实际上我们贫穷得很。只不过是周围有着很多奢侈品罢了。观察富人和穷人,那些穷人终日得不到解脱。而所谓却富人即使有奢侈的'生活可是人还是没变。这好似对我们的讽刺。真正的解脱,是精神上的改变,进步,而不是简单的富有!

  感谢《瓦尔登湖》它让我明白了人们生活的意义,绝不是奢侈,而是简单的生活。

读《瓦尔登湖》有感2

  “你必须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

  ——题记

  在我意识到生命中只有一种东西属于自己,其他都虚妄的时候,当我发现生活中有太多无足轻重的事情让我感到厌倦的时候,我遇见了梭罗,遇见了他的瓦尔登湖。

  打开这本书,只见瓦尔湖湖水不尽的涟漪在书的海洋里荡漾,成排的松树、枫树倒影在湖中,大自然的清香从字里行间淡淡地飘来,微醺着你的灵魂。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所以你的心必须沉下来,要用一种朴素淡薄的'心态去迎接它。

  “我喜欢独处,我从未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了”,其实,孤独并非就是将自己封锁,与世隔绝,而是丢弃所有的浮躁、烦杂。因为孤独静处让人得以安顿心灵,从而去思考人生,也许这就是梭罗选择到瓦尔登湖旁隐居的原因。在梭罗看来,宁静是靠近孤独的最好方法,因为孤独帮助你思考,引导你去认识自己。也只有宁静孤独下来,人才会思考自己。

  现在,我们生活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有许多人过着奔波劳碌,忧心如焚的日子,内心感到空虚。其实我们生活不必如此。“让我们该起床时起床,该休息时安心休息,保持安宁而没有烦忧的心态——下定决心地过好一天”,别被如此湍急的漩涡吞没,抛开各种细枝末节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梭罗说过:“我宁愿独坐在南瓜上,也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坐垫上。”这是崇尚自由的人理智的选择,不愿与别人争夺,摒弃世俗。拥有一颗简单而满足的心,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好,但却对握在手中的而感到满足,如果一个人向往简朴的生活,哪里都是“瓦尔登湖”,这样我们也会活得更加幸福和满足,我们的人生也更加精彩。

  “短暂人生因思想丰盈而完美。”在喧闹的都市里,保持一份心灵的纯净,我们就会在自己的人生里获得这样恬然的生活姿态,让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济,滤净自己思想杂质,使生命变得更为深邃、纯净和美好。

  评:梭罗有一颗孤独而芬芳的灵魂,他选择隐居,未必是让我们每个人都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而是静下心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梭罗也启发了我们,生活有很多模式,不必格式化地一窝蜂地追逐大家都在追逐的东西,而忽略了一些能带来真正喜悦的事情。那么张同学,在这种朴素淡薄的心态之下,你所向往的十五六岁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能否在文中添上几笔?

读《瓦尔登湖》有感3

  瓦尔登湖上冬去春来,河水的流逝,松脂的芳香,鸟雀的啼鸣,带给我们无限的神往…… ——题记

  炎炎的夏日令人厌烦,闷热的空气使人做事都会觉得焦躁不安。下午我躲在空调房里凉快着,顺手拿起了《瓦尔登湖》,读着读着,慢慢地心变得静谧清凉了,人就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离开了现代文明的大城市,来到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停留在瓦尔登湖畔,享受着那种自然、真实、简朴的生活,也一点点体会到了他对人生、社会、生活的认识及思考。

  梭罗展现给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澄明、甜美、素雅的世界,很安静、很独特。也许当生活归结到一日三餐,简单到最后的财产是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时,充满了智慧的文字才能像潺潺流水清澈流淌,而当这求索着的灵魂将故乡的牌位轻轻供奉在宁静的瓦尔登湖畔,真正的精彩才幻化为迎风铺展的画布,一点一滴圆润丰满,最终造就了这部包括结束语在内分为二十个篇章的自然随笔,《瓦尔登湖》被后人赞誉为“能够塑造读者的书籍”。

  《瓦尔登湖》毕竟是作者一个人在远离世俗的环境下所思考的结晶,但梭罗无时无刻不在紧扣世人的常态,来仔细地剖析人们的心灵。尤其是他对阅读的思考让我印象深刻,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

  梭罗爱读书,因为书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无论我们多么赞赏演说家偶尔爆发出的流利口才,但是,往往远处于稍纵即逝的口头语言的背后或高居其上的,是最崇高的书面文字。就像布满繁星的苍穹隐在浮云的背后一样。”“书本是世界的珍室,多少世代与多少国土的最优良的遗产。书,最古老最好的书,很自然也很适合于放在每一个房屋的书架上。它们没有什么私事要诉说,可是,当它们启发并支持了读者,这时候书对于人类的作用就大于国王和皇帝的影响。”在这里, 梭罗给我们讲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当目不识丁、也许还是鄙视一切的商人,通过魄力和勤奋挣得了垂涎已久的闲暇和衣食无忧的生活,进入了财富和时尚的圈子以后,最终不可避免地会转向那更高的然而却也难以企及的知识和财富的圈子,这时,他才会意识到自己文化的残缺,以及他一切财富的空虚无用,不可以自满,他煞费心机,要给他的孩子以知识文化,这正是他敏锐地感到自己所缺少的。”

  既然读书那么重要,那我们应该读怎样的书以及怎样去读书呢?大多数人对于阅读的态度,都认为是它是一种生存的`工具。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阅读的训练,读各种各样的书,或许还可以对教科书里的文章、诗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我们是否能真正领会字里行间深刻含义呢?大多数同学会认为只要记住要点及文章的主旨,应付考试就够啊。

  可是梭罗却是这样认为的:“读得好书,就是说,在真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这花费一个人的力气,超过举世公认的种种训练。这需要一种训练,像竞技家必须经受的一样,要不变初衷,终身努力。”啊,原来,我们要读好的书,要读真实的书,的确时间很宝贵,尤其是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抽出时间读点课外书都觉得是很好的享受了,不好好选择阅读的对象,还真觉得对不起自己呀!当我们拿到一本好书之后,未阅读之前,且听听梭罗的建议吧,“书本是谨慎地,含蓄地写作的,也应该谨慎地,含蓄地阅读。许多人学会了阅读,为的是他们的可怜的便利,好像他们学算术是为了记账,做起生意来不至于受骗;可是,阅读作为一种崇高的智力的锻炼,他们仅仅是浅涉略知,或一无所知;然而就其高级的意义来说,只有这样才叫阅读,决不是吸引我们有如奢侈品,读起来能给我们催眠,使我们的崇高的官能昏昏睡去的那种读法,我们必须踮起足尖,把我们最灵敏、最清醒的时刻,献予阅读才对。”

  现在我们可能都按照梭罗所说的去做了,然后会觉得自己很不错,收获了很多,真的是这样子的吗?《瓦尔登湖》第三章也展现了梭罗有关阅读的许多新的认识。“别期待着你能从书中获得多大的益处,别想着读多少书就能有多大的学问。”诗人马斯特马说过:“读书的美妙之处在于,舒适地坐着也可以驰骋自己的思想。”舒适地坐着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当翻开一张纸飘来一缕缕墨香,思绪飞扬,那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有人觉得我们与书中的世界相隔太遥远,产生的共鸣不多。但当你静下心来也许会不同吧。“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像它们的读者那么了无生趣,或许某些文字就能针砭时弊。倘若我们真能倾听和理解这些,那对我们的生活将大有裨益,胜过清晨和春天,并可使我们的生活焕然一新。”书能给人带来智慧,但前提是读者得先有智慧,而不是一味追求读几本书就成为圣人。当我们真正想问题时,“今天我们难以启齿的,或许在一些书里已经出现了。那些困扰,迷惑我们的问题,也同样为难过所有的智者,而每个智者都用各自的言语和人生,尽力地去解答这些问题。再者,拥有了智慧,我们才能有开阔的胸怀。”

  以上只是我阅读了《瓦尔登湖》第三章之后,一点点的想法和理解,我相信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本书只有不停地去阅读,我肯定我还会发现更多值得我去珍惜的。今天,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瓦尔登时刻都能在我们的心中声声唱!

  就让这文章戛然而止吧,我已决定不给它写结尾,在青春尚未结束的如今,不愿意写下这个句号……

读《瓦尔登湖》有感4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一本散文集,梭罗在这本书中不仅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而且还教导人们应该要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感受大自然,让自己的那浮躁的心,能够静下来,可以去享受一会大自然和深入地去思考,思考这个世界,思考人生。

  我是在很大了之后,才读过这本书,当时一读就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在某些方面,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孤独的人,才能够有所作为,只要能够忍受住孤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更多来自于大自然的感召,可以有更多的思考,那么一个人才算是真正的活明白了,不然也只能是一辈子,那么碌碌无为。

  梭罗为了逃离现实的生活,一个人搬进了瓦尔登湖湖畔,在那里一共生活了两年多一点,也正是在这两年多一点里,他写下这部闻名全世界的名著,成为了一代一代孤独的人心中的至宝。至少我个人是这么认为,觉得这是一本让我念念不忘的书。

  我在读完了这本书后,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有了一种冲动,也想要和梭罗一样,搬到某个偏僻的地方去生活,也想要让自己彻底地孤独起来,可是现实的生活还是不允许,所以像我们这样的.人,也只能是注定了这一辈子,也只能够是在这茫茫人世中,也只能是当一个俗人。

  读《瓦尔登湖》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活得明白一些,不要一辈子都活得懵懵懂懂,永远也不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是由衷地佩服梭罗,佩服他能够忍受住那一份孤独,可以一个人可以在那么一个地方,独自地呆上那么长的时间,可能现在恐怕真没有几个人能够忍受住,他的那一份孤独,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梭罗的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形成,把自己的所有对于现实的思考,都写进了这本散文集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也正是他的这一份感动,才使得我认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一个人孤独一些,是一件好事,至少它能够让人明白更多的道理,明白如何更好地去生活。

  我时常在想一个问题,一个人应该要如何去生活?

  当然我没有梭罗那么深沉的思想,只能够是蜻蜓点水式地去思考,还是可能我不够孤独,还需要再去读书,唯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思想成熟起来,才能够懂得生活的意义。

  这也正是梭罗所带给我的收获,他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思考,如何去面对现实的生活,如何去好好生活。我想如果我没有读过《瓦尔登湖》,我想自己不会有这种深入的思考,正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开始慢慢地也会去思考一些问题。

  所以说《瓦尔登湖》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能够让人明白更多的道理,能够把人带入到另一个世界,能够在那个世界里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读《瓦尔登湖》有感5

  散读一百多年以前的《瓦尔登湖》,作者美国人,亨利戴维·梭罗。

  它是一本安静的书,寂寞的书,孤独的书。它属于一个人的书。如果心未安静,很难进入书里。

  作者活了44年,人生短暂,简单馥郁,孤独而芬芳。读者发现,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精美绝伦,世上罕见。现实生活中和他交往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和他的文字神交。

  译者在序中对读者写到:

  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

  读它,最好在夜深人静。书中的文字,“深沉而敏感的'抒情”着。记得朱光潜先生在《谈美谈文学》中的“情与辞”中提到,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又,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

  我不知道其它读者怎么理解这个文学观点,理解“抒情”两字在文学作品中所起到的重要功用,相信大多数有一定品位的读者会认同的。译者还提到一个词,就是“超凡入圣”,我想这是译者对《瓦尔登湖》最高的文学艺术评价了。

  《瓦尔登湖》几乎所有的文字围饶这些主题的关键词展开叙述。比如:清新、健康、绿色、低碳、环保、引人向上;它讲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简单生活、快乐日子。它甚至可以说是一本现代生活指南书,绿色经典文库范本,西方环境科学名著。

  在《种豆》的篇章里,我特别喜欢开场的句式。

  “这时我的豆子,已经种好了的一行一行地加起来,长度总有七英里了吧,急待锄草松土,因为最后一批还没播种下去,最先一批已经长得很不错了;真是不容再拖延的了。”

  瞧,文字极易地松软,蓬松,字里行间,似湿漉漉的黑土,长出了一行一行豆苗。青青嫩嫩的芽儿钻出土地,抽着地气,打着哈欠,迎着小雨粒茁壮成长。

  “真是不容再拖延的了。”是道春光无限好,时间流散无奈?其实,纯粹似幅画,西方陶渊明式田园风光再现。我想。

  再读《孤独》篇,梭罗写到:

  “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梭罗把寂寞当成好朋友款待,在朋友身上读出美味了。可能,这是世界上关于寂寞的最好诠释。

  讲到时间概念,梭罗这样形容。

  “时间只是我垂钓的溪。我喝溪水,喝水时候我看到它那沙底,它多么浅啊。它的汨汨的流水逝去了,可是永恒留了下来。”

  梭罗把时间放入手下垂钓。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垂钓时间,时间垂钓,是一种怎样的思想境界?垂钓,我理解为现代词“把握”之意。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梭罗在结束语中开头讲到:如果生病的话,医生要明智地劝告你转移个地方,换换空气。

  试想,一个人到达生命的某个阶段,习惯把某个地点视为可能安家落户的处所,也想换换空气,安静下来,阅读自己,审视自己。

  瓦尔登湖给了梭罗一个尽可能的好去处。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像梭罗,找到一处像瓦尔登湖那样美丽的湖泊,和他一样在那里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接待访客、感受村子、感受冬天的湖、在室内取暖。如此,居住湖畔完成一项人生课题,是对自身心灵深度的最好“衡量”。 面对平静如镜的湖,精神上的瓦尔登湖,产生美好联想。岁月静好,生命安详,思想自然纯情。梭罗面对湖、眺望湖,思考、沉思。他享受寂寞,阅读人生。

  而我,你,他,我们大家呢?彼时,我仿佛站在瓦尔登湖畔,看见湖面波光粼粼,湖岸三两垂钓者,四周摇曳的枫树,思绪停滞,沉醉于瓦尔登湖无边的意象中。

  于是,我的目光越过湖畔的树林,开始明亮起来。《瓦尔登湖》如在黑暗中点燃的一矩火把,照亮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更长的路。在路上,我想用明镜似的目光尽情阅读光明的世界,美丽的世界。

读《瓦尔登湖》有感6

  读这本书,心需是静的。

  找一个惬意的午后,伏于案边,焚一炷香,执一杯清茗,洗净了双手慢慢翻开书页,一点点探视那位伟大的思想家——梭罗的内心世界。

  瓦尔登湖像是梭罗的一帘幽梦,不知谁能与共。无法转醒,无法企及。清幽的梦境、返璞归真的氛围,像是一首清唱的民谣,不断萦绕心头。

  独居于瓦尔登湖畔,两年的风风雨雨,春去秋来,他思考了许多,他经历了许多,他感悟了许多。一个人的生活是寂寞的,但幸好有自然为伴、佐上心中那份坚韧的意志,他从渴望、矛盾,变为失望、落寞,最终再次渴望,复杂的心灵之路,让读者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

  他是这样描述生活的:“我愿意深深得扎进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的确,这世上有许多人,紧紧攥着物质的享受,却抛开了精神世界,抛下了简单生活。

  名缰利锁,雨剑风刃,不堪重负的人在世俗中一路踟蹰前行,坎坷曲折,身心交瘁,一路走来内心剩下的只是空虚,努力换来的也只有寂寞,而那些选择了简单的人却得到了世俗之人穷尽一生也得不到的快乐和愉悦。

  他厌倦了那个时代物欲过剩的风气,于是,他在沉静的.湖边写到:“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摇过市,我也不愿——我不愿生活在这个不安的、神经质的、忙乱的、琐细的世纪生活中,宁可或立或坐,沉思着,听任这世纪过去。”

  他受够了人们的贪婪、自私和为了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于是,他选择了离开,离开那个肮脏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他寻寻觅觅、走走停停,来到了瓦尔登湖畔,这里静谧、美好,重要的是,没有了疯狂的追名逐利,没有了权力的勾心斗角,有的只是安详,和远离世事的悠然。

  他离开了社会,但并没有放弃拯救社会。他执起了笔,将自己在这片田园风光中的所思所想一一记下,他想了很多很多,也写了很多很多。他要用文字唤醒人们被金钱麻痹的心灵,他要让人们睁开双眼看看被工业机器肆意蹂躏的自然,他要让人们重拾那份返璞归真的乐趣。

  可无奈的是,时隔多年,这个世界依然没有变成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世俗的正在捕获每一个苦苦坚守宁静内心的幸存者。名利、物欲像贪婪的稗草疯长,挤兑着内心留给纯净的空间。车水马龙的喧嚣,觥筹交错 迷离。这个世界的样子,何其可恶!

  当你在城市的钢筋丛林迷失了方向,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觉得力不从心,不如放慢脚步,读读《瓦尔登湖》,静静聆听生活的节奏。

  只愿在不断流淌的长河中,尽管洪流碾过,巨山平偃而下,我却仍然能听到“过真正的生活”抑或更响亮、更不同于他的啼鸣!

读《瓦尔登湖》有感7

  说起《瓦尔登湖》,其实早在高中的时候就有阅读过。在高中繁忙的,三点一线的生活之下,书中美好风光和淳朴的田园生活实在是令我向往。现在大学重新翻阅这本书,仍给我心灵的滋润。它仍然具有哲学的成分,但并不像《苏菲的世界》一样晦涩难懂,他给我们启示的,是生活的哲学。

  许多人错误的认为,梭罗他隐居了。不,他并没有,他只不过是体验了一番农村的淳朴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城市文明的发展;已经是有了相当规模的了。他“逃离”到了距离城市16公里外的郊区,亲手搭建起了自己的小木屋。这真的是足够的乡村化了,因为在我们老家,家家户户现在的新老住宅都是村民们携手或者自己亲手搭建的。我也曾经参与其中,所以我非常能感受到梭罗笔下的小木屋是多么的具有平民化气息的。

  令人向往的,无非是他笔下的生活了。湖泊,树木,还有淳朴的村民们。湖畔的风景作者是用了一定的笔墨的,我的老家门前也有一口大湖,每每读到作者描写湖的段句时,总能够让我想起我的老家。梭罗的屋子设施极其不完善,区块功能的分类也很不健全,不明显,现在国内的农村大多也是如此呀!他的木屋从不会上锁,也没有门栓,甚至向大众开放。有人“到访”他的家时,屋内的.设施及食物可是随意的使用和摄取。设想民风不淳朴他会有如此尝试?当然与梭罗“逃离”的哲学也有一定的关系,他并没有刻意的去保护他的财产,别的动物进来乱捣一通,他也只是感慨一下。高三,与现在大学的感慨也一样,那里的生活太美好了。

  这样的生活,让我们的心灵保持洁净呀。这样说貌似我上升的有点快了。但是对于农村出身的我,我的体会就是这样。城市与农村的差别真的是太大了。不幸的是,农村人民内心的纯洁正在被一点点的蚕食,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农村本是我们融入自然的最好窗口,但……哎……“瓦尔登”越来越少了。我还是留念我小时候的农村。那里的生活可谓是笔下的一大特点,它是我最留意的,淳朴的生活让人们不虚标,懂得知足。最主要还是品味生活的过程,感受上天的馈赠。反观现在有时间就聚会泡吧来宣泄工作上早出晚归的压力,一瞬狂欢,便跌落低谷,之后又再觅高潮的生活,湖畔生活真的来的健康,自然,舒服,淳朴的多。

读《瓦尔登湖》有感8

  读了亨利。戴维。梭罗写的《瓦尔登湖》,其中有这样一段:"奴隶主拿出奴隶为她创造的十分之一的盈利给奴隶。也有一些人以做好事为名,雇佣穷人去他的厨房干活。但是她们为何不自己去厨房干活呢?这才是真正的做好事,你四处吹嘘说,自己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用作慈善事业,也许你该拿出十分之九才对,否则社会只能收回十分之一的财富。究竟财富所有者的慷慨,还是主持正义者的疏漏。"

  虽然索罗的某些思想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关于他这方面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

  首先他说的奴隶为奴隶主创造的十分之一的价值。咱研究一下,这个十分的价值是奴隶创造的吗?我努力能创造十分的价值,他怎么还能去做奴隶呢。

  所以说这个十分的价值里边只有奴隶的十分之一,才是公平的。

  我在中学的时候,学到经济常识有一个概念叫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剥夺和榨取工人的利益"那个时候我就非常质疑,这一个观点。

  如果一个人能带领100个年收入1万的人。最终获得年收入10万的利润。而这个领导者获得100万的利润。那么我觉得,这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好人,这个剩余价值是他应得的,是公平的。因为他的'智商和能力和100万的价值是相等的。只有这样才是公平的。

  行善并不意味着。领导者也要进厨房。他进厨房就是对她智商和能力的浪费。如果都去厨房的话,谁发工资和养活他们。

  所以,他这个都进厨房的观点,我认为是很可笑的。

  如果每个人都在厨房。或者是只挣够自己吃喝。并不能给社会带利益。也不能带领其他人生活的富足。社会的发展,靠谁?

  我希望社会多一些能给他人带利益,能让他人过上富足生活的人。而不是只能自给自足,甚至靠国家补贴,还去耻笑那些为社会和他人带利益的人。

  很多人的思维就是这样,要穷大家一起穷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能力的人带着大家都富起。但是这个有能力的人赚的多的话,就会成为一个坏人。就会被这些人去唾骂。

  我实在是搞不清他们是怎么想的?

  这种思维模式,大概也是导致贫穷的根吧!

读《瓦尔登湖》有感9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诚哉斯言!在“快节奏”的今天,生活就像被按下了复制粘贴键,每天重复着平淡索然的内容。很少有人去思考:人究竟应该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当看到梭罗的《瓦尔登湖》时,我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向内生长,向外探索。

  “梭罗这人有脑子/像鱼有水、鸟有翅/云彩有天空/梭罗这人就是/我的云彩,四方邻国/的云彩,安静/在豆田之西/我的草帽上”

  海子这番诗意的表达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在那个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周末,我静坐窗前,细细品读。没有珠圆玉润的藻饰,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洗尽铅华的.质朴。他平静的叙述总是给人以穿透心灵的洗涤和愉悦。渐渐地,让人卸下了身心的负累,远离了喧嚣的烦扰。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来到了梭罗的木屋前,聆听这片湖的故事,品味着“向内生长,向外探索”的生活真谛。

  向内生长,意味着我们要心怀笃定,热切迎接充满希望的明天。余秋雨认为:“水边给人愉悦,山地给人安慰。”在宁静的氛围中,我们往往更能获知自己真实的声音。王维隐逸山林,体会到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悠然闲适,柳宗元遭遇仕途蹭蹬之后依然坚守操行,感悟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恬淡自在。如果一个人充满信心地朝着他梦想的方式去生活,他就会勇于冲破现实的某些桎梏,去开辟活出真我的新天地,正如梭罗的小木屋。于是,孤独将不再是孤独,贫苦不再是贫苦,生活中属于自己的美好将渐次呈现。

  向外探索,需要我们简化生活,使生活更为纯粹,从而得以在更高层面对人生、人性乃至人类的终极关怀作出有意义的思考。为了摆脱无聊琐碎世务的烦扰,梭罗追求一种简单纯朴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的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省思。他写道:“不要给我爱情,不要给我金钱,也不要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其实,探寻真理的路径有很多,可以坐拥书香,可以探幽揽胜,可以皈依佛道。而梭罗选择了归隐田园。生活的有趣有很多种,追求生活的意义,也没有固定的程式,当你还没有想好要开始怎样的生活何不先简化生活,追寻真理呢?

  初读《瓦尔登湖》这本书,不一定有所收获,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那种感觉确能使我有获得真理的快乐。正如梭罗在《阅读》中所说的那样:“读得好书,就是说,在实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读完这本书,不同的人对生活的思索是不同的,我以我心绘风景,风景迷人因我心。有思索的人生值得每个人去过。

  “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如果说太阳是海子的名字,那么瓦尔登湖就应该是梭罗的名字。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有思索的生活,向内生长,向外探索。

读《瓦尔登湖》有感10

  也许只有当生活简单到一日三餐,简单到最后的财产只剩下清澈的湖水和日月星辰,充满灵性的文字才能在笔下像流水一样静静地流淌;也许只有当生活从喧嚣中归于平静,从忙碌中归于沉思,月光才能洒下最美的光芒;也许只有当生命归于宁静,栖息在透明的瓦尔登湖湖畔,布满伤痕的灵魂才能得以安息。

  大卫。梭罗,瓦尔登湖畔的那个孤单的灵魂,只有他,在简单的生活中将思想和文字静静地打磨。

  《瓦尔登湖》是一本适合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细心品味的好书。它是一本简明轻快的书,因为它不晦涩,它只是一曲灵魂的高歌。从山间清晨的一阵阵微风到晨昏照耀下的树林和随着季节变幻的乡村田野;从水天一色下的鸥鸟到树丛里惊恐逃走的小兽;从垂在小灌木枝头饱满的浆果到耕作于湖畔放眼远眺的灵魂。这里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也是他心灵宁静和温暖的港湾。

  正如他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泓瓦尔登湖".这种宁静和温暖是多么让人向往啊,每个人或许都愿意像他一样,平静地居住于瓦尔登湖的湖畔,安静地老去。但是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对生活还抱有太多地所求,这些"所求"使我们的灵魂不堪重负,无法抛下一切。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追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需杜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你是否也应该有一颗平静的心来面对这不再简单的世界?

  在越来越紧密的钢筋丛林中,心灵的罗盘仍应固执地指向宁静和自然。只有这样,你的灵魂才不会在生活中迷失方向。回归自然,那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也是心灵最好地归宿!而在今天,我们却无法想象它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想!

  现代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几乎随心而动的舒适,水泥柏油路面光洁如新而路旁的植物却在忙乱地扎根;室内墙纸五彩缤纷、梦幻动人而室外却一片昏暗布满阴霾。昏暗遮住了我们看清世界的双眼;调味剂麻痹了我们分辨甘甜泉水的味觉;日复一日的工作指挥着我们的身体,如同机器一样周而复始,生锈了便会送往医院修理,修理不了便会送往殡仪馆,最后只留下一个精致的小盒来包装自己。这不应该是我们人类应该渴望的生活!我们渴望回归自然,归于尘土!

  但社会不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就算你的坚定地放下一切回归自然,又上哪儿去寻找这一块净土?要知道,瓦尔登湖只有一个,而人类却有几十亿!

  明知道自己不可能,那么还不如做一个在都市里隐居者。我们或许只能这样安慰自己,而有的人却甚至连这都做不到,这是人类的悲哀!一次次地追求解放,却又一次次将自己束缚在这片土地上。

  幻想归于终将遥不可及,只能欺骗一下自己贫乏的内心。我们终究是不属于瓦尔登湖的,不像梭罗,他是瓦尔登湖的孩子,只有瓦尔登湖的孩子,才能融入瓦尔登湖这片净土。

  曾经那瓦尔登湖的清泉,清澈、宁静、欢畅,一滴滴汇成一泓,如同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涓涓不息,永不停滞。绝不是一滴滴尿液,汇成一股洪流,将它染黄!我只知道,当最后一片净土也被染上了人类的色彩,迷途的灵魂终将会永远找不到方向……

读《瓦尔登湖》有感11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处于一个快生活环境,尤其是居住在上海这座现代都市中的我们。

  早晨,我们熙熙攘攘地挤在各式交通中,地铁一列一列飞驰而过,汽车一辆接一辆驰过。汽车“嘟嘟”的急促鸣笛声代表人门一天繁忙生活的开始。办公楼里,职员门飞快打着各类报告;学校中,学生门在纸上写字“沙沙”声格外急促……

  人们忙于自己的`生活,他们忙着工作,忙着学习。同样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城市中的我,作为学生忙于“两点一线”的紧张生活。

  《瓦尔登湖》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离我们现在很遥远的慢生活,它使我向往。梭罗在瓦尔登湖滨自己动手建造了一间小屋,在那儿住了两年。他在那种蔬菜,在那儿阅读,在那不焦不燥、井然有序地生活着。《瓦尔登湖》中的一切都静谧而美好,这种慢生活与我们大有不同,是我们所不能尝试的。

  在梭罗看来,大多数人只是花费时间获取衣、食、住所,而非精神慰藉,因而并没有真正生活。这说的不就是我们吗?我们为了活而活,为了生而生,大片大片时间都用于获取物质。但有了足够条件后又因“上进心”而继续花大把时间索取。等到人老珠黄,却发现自己没有了解过这大千世界。

  我们能不能像梭罗在《瓦尔登湖》中那样“忙里偷闲”一下呢?减少些没有必要的、没有意义的工作,在一个清晨欣赏一下朝阳的活力,在一个午后蜷在沙发边吭食“精神食粮”书本……去看看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的美丽。不是这个世界没有美丽,是你没有慢慢地,细细地欣赏这个世界。

  慢一点儿,再慢一点儿……

  或许只是草丛中的一朵娇嫩的小花,或许只是树上一只与你对视的小鸟,又或许只是一本书中短小而精炼的句子……

  你慢一点儿,会发现有“瓦尔登湖”的魅力。

读《瓦尔登湖》有感12

  两年在笔尖上流转,瓦尔登湖边留存着梭罗的一方天地。他将凡俗置若罔闻,保持着孤独的自由,应当是个在大千世界中格格不入的人。

  他确实是个彻彻底底的叛逆者。

  又有谁会如他一般,毅然放弃太多生活体验。既不用聚富敛财,也不需抵抗诱惑,一生孑然独居,不入世俗。许是他没有饕餮的胃口,又许是他对凡俗无过多激情,可若要是世间之人谁也不甘如此,谁也不愿松开功名利禄的衣角吧。他犹如隐君,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又不似隐君,仍坚持着求知笃行的报负。

  只可惜,他在有生之年却得不到理解。他的朋友曾说:“我爱他,可我没法喜欢他,与其去挽他的胳膊,还不如去挽榆树的枝条呢。”梭罗身上所体现的独立性让朋友望而却步,即便是他们明白,却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知己啊。梭罗好比一棵树,蓬勃向上,独立支持着自己,兀自生长着。其余人只得远观,不愿靠近也无法靠近。他是寂寞的清冷的.,他与凡俗似乎划分了楚河汉界,彼此远离,默默观望。

  仅仅只是因为人们一念之间的欲望,一秒之差就大不相同的追求。

  在那个大发横财的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工商业蓬勃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人们无限制地追求功名利禄,倒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石榴裙下,拥有神仙一般的物质生活,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人们便随波逐流地投入获利颇丰的行为之中,如痴如醉的整日忙碌,只为满足物质需求所带来的快感,只因抵不住的诱惑。

  但在此处境中的梭罗,出淤泥而不染。即便能够聚富敛财又怎样呢,我仍初心不改,清贫自守,这便是我的人生。梭罗说,“就算我获得了跟克瑞瑟斯一样多的财富,我的志向还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生活方式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他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叛逆者,坚持本心的教徒。活得不同只为活出自己。

  也是因为如此,他的命运与自然有着无尽的牵扯,他将他的才智奉献于自然,他将全部的热爱投身于乡野的一草一木中了。面对自然,他依然是充满思想的学士。海子曾这样评价他:“他既是男人又是女人,生下来的是他自己。”兴许梭罗便是如此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通过生活,他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面对自然,他成为了多情的孩子。他说:“蓝鸟把天空背在背上。”他,到底还是存着一颗难得的纯真之心的,眼前之景不再是一个死物,而变得灵动和真实。我想,他在人流之中成为了叛逆者,但在自然之中成为了崇高的信仰存在。

  他的叛逆,是对污浊的世间的蔑视,他的叛逆,是对自己所推崇的自由和真理的不离不弃。他,不浮于表面,拥有着深沉的思想,他是与人流格格不入者,却是坚持本心的高尚者。我想,他的灵魂和思想一定永存于瓦尔登湖畔,欣赏着湖边的大好风光呢。

读《瓦尔登湖》有感13

  七月的风,温暖和煦。轻轻拂过瓦尔登湖,泛起些许涟漪,又与梭罗睿智的面庞撞了个满怀。风中夹杂着野花的芬芳,麦芽的醇香,以及枝头两三个鸟儿发出的音符。这一切,胜似天上人间;这一切,仅属于梭罗所有——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瓦尔登湖,一间小屋,三两来客,几声鸟啼,一片豆子地,几乎便是梭罗生活的全部。他逃离现代文明生活而不消极避世,反而在这荒僻之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极乐净土。想起《小窗幽记》里的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边云卷云舒。”梭罗先生对这句话的诠释,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确实,梭罗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赞许,又值得我们细细玩味。现如今,我们都“走得太远,忘了为什么要出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现在我们的生活确实夹杂着功利。遍地开花的补习速成班,受人追捧的成功学书籍,以及各式各样的成功人士讲座,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仔细一想,我们的生活不正如梭罗口中所说的“沉默绝望的生活”吗?,爱他人所爱,追他人所喜,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要摆脱这种生活,便是不做绝望的事情,爱我所爱,无问西东。

  何妨想象这样一个场面: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搭起一间小屋,不大,只容得下两个人。闲暇时躺在金黄的麦子地上,做一个甜美的梦。日落时,可以挽着爱人的手,共赏良辰美景。在这片田野上,没有外人闯入,那无边的金黄便是此地宁静的结界,仿佛那一瞬便是永恒……我想,没有比这更浪漫更美妙的事了。而现实是,我们必须赶路。然而,在赶路的同时,我们何妨贪恋那一抹山色;我们何妨驻足,站在桥上看风景。在春江花月夜感叹“江月年年只相似”;在一片桃花林中洗尽铅华,歌尽桃花;在浪漫的香舍丽榭拾起一片落叶,遥寄情思。

  这当然都是浪漫的想象了。可正如梭罗所言“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并且拥有它,也不愿挤坐在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我宁愿在大地乘坐空气自由流通的.牛车,也不愿坐在观光火车的豪华车厢里,一路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上天堂。”,在梭罗的眼中,现代社会功利的污浊,将天堂的安乐稀释如空气。我们在向往安乐的同时,难免会呼吸到污浊的空气。既然避免不了外界的污浊,我们为什么还要扼杀心中的那一份纯净呢?我们何妨留恋心中那一抹山色,给自己留些空白,暂时停下来,观赏漫山遍野山花烂漫。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爱上一个人,或者爱上这个世界……

  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该稍稍放缓那磨得快要生锈的齿轮,缓一缓,慢下来,留给处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一些空间,一片山色。也许这很艰难,但这不可或缺。给我们自己一些时间,给这个时代一些时间,我们终会等到那一片山花烂漫,那一片云开月明。

  留恋那一抹山色。当我们生命行将结束时,闭上眼睛,看见的不是一堆堆扭曲反复的数字和账单,而是一片山花烂漫,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在匆匆时光里,留恋那一抹山色;留一场故梦,把旧时光写进梦里,告诉自己,那一片山色,真美。

读《瓦尔登湖》有感14

  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题记(贾岛)

  七月盛夏,闷热无风,柳条无精打采的垂着,纹丝不动,水泥路上被晒的泛出点点银光,仿佛一切都要融化了,这只是某些地方。

  但有一本书,却让我一直被太陽炙烤着的心一下子凉了起来……这本书就是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所著的一本散文集——《瓦尔登湖》。

  看完书,我独自一人踏着幽静的小路,来到一棵有数不清的年轮的大树下。静静地坐下……风,仿佛让着一切更加宁静。脑海中幻想着旁边就是那“神的一滴”,从“简朴、简朴、简朴”,中去吸收那不多人知道的“生活的精髓”。

  我之所以会在看完书后做这样的儿事情,完全是因为《瓦尔登湖》给我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瓦尔登湖》不是一部纯小说,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讲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一片再生林中度过的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以及这两年零两个月的他的许多思考。在季节的变化中体验了一番别有风趣的人生。从动物们的鸣叫声到收获喜悦的种豆;从“躺”在冰上看梭鱼到百花争艳,万物复苏的春天。《瓦尔登湖》从头到尾就给我一种感觉:从头到尾的绿色,一阵阵清凉迎面而来。

  浓浓的清幽和清静让我想起了在农村里的每一天。一大清早,天,刚刚从月亮照耀的漆黑的夜空中醒过来,像我们一样熟睡了之后比我们早地醒来了。公鸡也在这个时候醒来了,而它,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仰望着天空“喔喔”地叫。它的叫声打破了一个宁静夜,丰富的一天就在公鸡的叫声中开始了。我也仰望着天空,忽然发现白云变成了一只蜻蜓,蜻蜓正在展翅飞翔。飞着飞着,蜻蜓不见了……我想着:既然蜻蜓飞在那样的高空上,今天就一定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了。

  可天气就偏偏和我作对,不一会,雨,便飘了下来。原本我想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体验简朴生活。可雨声打破了在深山中的清爽和静谧。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雨,正淅淅沥沥的下着,我听到了雨滴敲在石棉瓦上的滴答声,和野蔷薇围篱里传来的树叶沙沙声。雨声里,山中的万物凑成了一排排黑白相间的琴键,雨是无数轻盈优雅的手指,弹奏出了一首有一首优美的小令。

  下午,经过了一场太陽雨的洗礼之后,天气晴了。我不太想出门,湿漉漉的大山中有一条条泥泞的小路。但我还 是踏上了一段不一样的征程。越往里走,就会发现在那一棵棵大树的树枝上,有一两个鸟巢的。鸟儿在放声歌唱。它们为什么要放声歌唱呢?谁也不知道,只有鸟儿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一阵鸟叫声过后,深山又回到了清幽和清静。深山的宁静中又伴随着自然界万物的生活的气息。

  我想,这可能就是《瓦尔登湖》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自己的眼睛放大,去亲近自然的美好和简单生活的乐趣。每天听着公鸡的叫声, 看着太陽的东方吐白。耕田种地,收获自己劳动的果实。一顿简单的午餐和晚餐,却包含了太多太多。天天与大自然接触的感觉远远要好于待在城市中只有喧闹的汽车鸣笛声的环境中好。所以,梭罗之所以会在瓦尔登湖畔待上两年零两个月,并不是他为了写这部小说而故意去瓦尔登湖畔生活,而是,他已经融入了这个大自然,非常享受能和大自然接触的生活。

  傍晚,夜又到来了,此时大地已经沉睡了,除了微风轻轻地吹着,除了偶然一两声狗的吠叫,冷落的街道是寂静无声的。

读《瓦尔登湖》有感15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而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下面是分享的瓦尔登湖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梭罗的《瓦尔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线,串联起他在瓦尔登湖畔进行经济实验的始末,留给我无尽的想象与羡慕。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可以活得很简单,很从容,不必为了那物质财富而丧失了人是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尔登湖》中以瓦尔登湖为中心,辐射到周围众多地方,描写了他“以禽兽为邻”,在“豆田”耕作,与“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诸多生活细节。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结尾,给我们奏响了新的生活乐章,并且他在“结束语”一篇中,这样说:“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看!这是一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自然主义者,多么令人羡慕。

  梭罗生活的地方是瓦尔登湖及其周围地区,但他细腻精致的笔调,却把我们带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谈“瓦尔登湖周围的鸟、树、草、虫子”,更谈“更高的规律”。他认为,从一种特殊的意义上说,渔夫、猎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从个人的劳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类法则,令我们视野开阔、高屋建瓴。在《瓦尔登湖》中,许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让人陶醉。他在描写“倍克田庄”时,这样写到:便是德罗依德也要放弃他的橡树林而跑到它们下面来顶礼膜拜了。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多么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尔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为席,以苍穹为盖。梭罗在广阔的天地中像农夫一样耕种、收获,他很高兴,他说:古老的诗歌和神话至少表明,农事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在从事农耕的过程中,他也不忘“阅读”。即使在19世纪梭罗也感慨道:他们深信一本《圣经》的智慧就足够了,余生便在简易读物里荒废天赋单调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汹涌翻滚下,现代人的心灵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质的丰裕,精神的贫穷。我们的身体一再扩充,而精神的.领地却时时荒芜着。听听梭罗的忠告:多余的财富只能买到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金钱一样也买不到。这样的忠告如梵音,对于我们无异于醍醐灌顶。

  徐迟说:“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让我们追随着梭罗的足迹,抛弃那物质所带来的烦闷苦恼,感受那恬静美,聆听大师的哲音。

【读《瓦尔登湖》有感】相关文章:

读瓦尔登湖有感10-19

读《瓦尔登湖》有感11-18

(优秀)读《瓦尔登湖》有感07-08

读《瓦尔登湖》有感15篇06-18

读瓦尔登湖有感优秀8篇07-09

中学生读《瓦尔登湖》有感02-23

瓦尔登湖的读书心得02-13

《瓦尔登湖》的读书心得03-13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08-18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