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春趣》有感

时间:2024-02-16 07:07:04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读《红楼春趣》有感范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红楼春趣》有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9月11日上午,我在名师优课上观摩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红楼春趣》一课,这节课的时长达到一个半小时,虽比普通的课时长,但却使听者享受其中,听得津津有味。王老师的课给人的感觉是简洁干净,轻轻松松。整堂课就像一条小溪,流着流着,慢慢把许多小支汇聚在一起,越来越壮大越宽阔,最终流向大海。

  《红楼春趣》是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之旅”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单元后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激发学生对中国名著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尽管我已上过这篇课文,但王老师的课又给了我新的思路。

  王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紧扣阅读提示,落实语文要素,提炼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例如王老师在课前提问“古典名著怎么读”的问题,引导学生细读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提炼四种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分别是“联系课文,猜测意思;难解语句,暂且放过;借助资料,扩大了解;结合影视,加深理解”。接着,王老师又运用方法,让学生读懂内容。王老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出示对应的关键语段,引导学生运用方法阅读名著,与此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朗读指导。比如在理解探春和黛玉的对话时,有两个难理解的生词“忌讳”和“晦气”,理解“忌讳”时,王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理解“晦气”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猜测。文中还有许多未注音没注释的词,例如“高墩、剪子股儿、籆子、敞地”等词,王老师引导学生暂且放过,要留点读古典名著的趣味。从这里也看出来,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不仅理解了生词,也读懂了课文内容。其次,王老师注重抓住细节,体会人物的特点,辨析人物的形象。本课中王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宝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针对这一部分的学习,王老师出示学习任务用了三步:画一画、想一想、写一写,画出文中描写宝玉的句子,思考宝玉的这些表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描写宝玉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紧接着围绕宝玉的语文、动作、神态等句子,来体会宝玉的形象。王老师通过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批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从不同角度体会宝玉的特点,从中了解到宝玉的“善良、天真、纯真、可爱”等形象,又引导学生细读“美人风筝”,读出宝玉“随和、谦让、没有公子哥的架子”的另一形象。老师循循善诱,学生娓娓道来,可见这个班学生的文学基础也很扎实。

  王老师的课亮点实在是太多了,名师果然是名师,王老师不仅把这篇课文读细讲通,还从一篇课文拓展到整本书阅读。此外,王老师还渗透版本意识,让学生了解不同版本的名著,引导学生由课文的学习到名著精髓的学习,带着学生走进《红楼梦》这一古典名著。由此可知,王老师的文学功底十分深厚。他在执教时,处处彰显着他个人的语文素养和人格魅力。他的诗意语文是真真切切地走进课堂,听完他的课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仿佛自身已进入了书本之中。我相信好的课堂会影响人的一生,能听到王老师的课真是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见到王老师本人,听一次他的现场课。期待着!

【读《红楼春趣》有感】相关文章:

读《红楼春趣》有感03-08

《红楼春趣》的教学反思(五篇)03-17

读课文《红楼春趣》有感(精选8篇)03-09

关于《红楼春趣》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03-10

春趣作文(精选6篇)10-07

读《趣品人生》有感10-07

读于丹的《趣品人生》有感12-31

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01-02

读百家之趣10-05

读《春》有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