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生的精神》有感

时间:2024-02-18 14:01:23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学生的精神》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学生的精神》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学生的精神》有感

  陶行知先生写《学生的精神》,谈到学生精神应该分为三种:1学生求学须有科学的精神,2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3应付环境必须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回望十年教学路,再看当下,这三种精神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也应该是必备的。

  先说第一种精神,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精神是指多质疑,即便是书上写的,专家说的,也不可盲信,也要有一个“认识正确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质疑—解疑,看个明白,想个透彻,做个清亮。老师经常会认为学生不会思考、不会质疑,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老师也经常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探讨来去,原因复杂,最终会选择在现有学情下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观,采取目标导学的策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第二种精神是改造社会的委婉的精神,说的是,好的公民要有社会担当,要有改造社会的行动,但又不能急进,要采取理性渐进的方式进行。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往好的方面改变人,人变好了,环境也变好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应该有走在前头的勇气和胆量,更要有影响社会环境的实力和耐心。第三种精神是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毅力,这说的是坚持。古往今来,凡是“有成”之人(什么是“有成”之人,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无不是在坚持中成就自己。

  每天面对千八百的学生,自然也觉察出了他们的多样性,人际交往、谈吐形象、每日计划、学习状态等,我试着依照这三种精神进行对号入座,我觉得第一、三种精神,从学生的受教育过程来看,践行得很好了,但是第二种精神,并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我们缺少这样渗透式的、系统化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养成改造社会的委婉的精神。

  经常读一些教育相关的书籍文章,偶尔会冒出来一问,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脚踏实地站在讲台十多年,高考目标导学的思维已经深入骨髓,在务实、落实的终极定位上每一题每一点的和学生探讨,似乎,我们一直在培养能够考上大学的人,这没错,我们也培养有学习能力的人,这更没错。可是,从来没有人总结过,除了培养出来了大学生,我们还培养了什么人?我们并没有测算过,经过这十年的寒窗苦读,学生的各方面成长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我们缺乏对学生全面、可靠的监测和忠诚的建议。

  青春期首先是身心的成长和变化,可是我们对于他们的评价却仅限于“你是否能考上大学”?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什么是“合格的大学生”?经过社会的敲打和蹂躏,每个社会人都认识到了竞争的残酷,所以我们把竞争意识灌输给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未雨绸缪,以便在将来胜出或者不至于太惨,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很多青春期的孩子眼中是没有“成长光芒的”。每个老师、每个家长心中都有关于“有成”人生的定位,每个人的定位真的是,只要有钱了,当官了,做了老总了,住了别墅了,就是“有成”吗?一定不是。所以,很多专家都致力于在这方面发声,我们不能过度强调竞争,我们要讲合作,重成长,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结果会怎样?

  这些专家一定是具备第二种精神的,他们正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更多的人重新审视教育,我们培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人上人,而是人中人。

  站在三尺讲台,我使劲让自己平静下来,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里寻找他们的求学精神,在生生交流的学习情境中寻找他们的合作精神,在喊口号、唱班歌的氛围中,寻找他们的青春朝气。有时,我会感到畏惧,有时,我会感到紧张,可我更担心,我会像他们一样,埋在题海中,仿佛,这个世界就那么大。清醒之后,还是要选择相信,要有所期待,一切都会更美好。只要脚踏实地,坚持到底,总有云开月明。

【读《学生的精神》有感】相关文章:

读《精神》有感04-10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07-06

读《创新精神》有感范文1000字10-06

读《马克思的好学精神》有感10-07

读《雷锋精神》有感500字10-06

读民族精神代代传有感10-06

读《民族精神代代传》有感10-07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通用25篇)11-14

读《民族精神代代传》有感3篇10-07

工匠精神读书心得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