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
品著作,悟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如何去教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给我们阐述了100条建议。其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了教育智慧,内容充实、分析精辟,又结合了生动且详细的案例,深入浅出,启人深思。因此,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一、自身素质
每一位教师在走上三尺讲台前都需要具备基本的教师素质。我认为,一是要有广博和精深的科学文化识,这指的是要对自己所授教的学科有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便能够“授业,解惑”。二是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也就是说,教师要懂得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来研究儿童的各项表现与行为,以便能够选择最适合孩子们的方法来教授。三是要有对教材的熟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其实,我们不光需要熟悉掌握所授年段的教材,其余年段的教材也需要了解。例如,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在熟悉掌握初中教材的基础上,我仍有必要去了解小学或是高中的教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加深对自己教学重要性以及有效性的理解,才有利于更好的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承担辅助者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用心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所以,我们的教师首先要以“爱”开始,用爱去灌溉,去滋养,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把爱融入到真正的素质教育理念去实践。学会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将学生从沉重且乏味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学习变得简单;学会和学生互相合作,不再一味地宣示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而是懂得去让学生更加个性化地思考,在思考中也个性化地活动,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会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把学生引向一个真实、丰富、广阔的生活背景,而不是让他们的大脑里只有一堆抽象杂乱的数据,创造出一种“简单”“有趣”“丰富”的课堂教学。这种“简单”并不是单一,而是化繁为简,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学生们能在周围的不同环境影响下,还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趣”也并不是低级的玩笑趣味,而是一种创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每个人身上看到他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大开眼界看到自己。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在有时思想交叉碰撞的交集点上,启发学生,让他们能够快乐的创造,感受学习的乐趣。当教学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自主活动,没有思想的火花,没有兴趣的创造,就不是真正的教学。而“丰富”,则是需要教师组织多彩并激励学生们的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学科上或其他创造性方面懂的东西,超出教学大纲之外一点点,让他们有一些自豪和满足。如果这三点真正能够得到满足和体现,这样用爱用心的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
三、书香伴人成长
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有一个标题特别抓人眼球“一昼夜只有24小时,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我们总是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为了教学成绩一直在和学生斗智斗勇。下班后,又要忙于家庭。时间到底是从哪里来呢?答案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知识的渴求。狄金森也曾说过“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骏马能像一页跳着的诗行一样——把人带向远方”。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教师更是。读书,仿佛就是在和名家大师对话,多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就会时常惊叹“这样的.情景创设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那样的环节设计好像会让学生们更容易学会”。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增长知识面,创新教学新思路,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况且,在如此信息发达、科技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勤读书,善思考,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这样我们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走在孩子们的前面,拜托“坐吃山空”的尴尬。另外,书读多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就会学会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这节课给学生创造了多少收获,又留下了什么不足;反思如何才能更好的设计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在班级管理中又有哪些做的不到位的?常读书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深刻的反省,既要正视自己之短,也要善于总结自己的优处和其他老师的经验,从中提炼出课借鉴之处,为今后的成长夯实基础。
我们正年轻,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唯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创造教学生活和教学生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
早就听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觉得这本书的资料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下头就简单地谈谈自我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在第二条提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仅有二十四小时”中,苏霍姆林斯基提议我们要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中你才能应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看到这条提议,我回想一下自身,毕业后参加工作到此刻,自我真正读过几本书呢除了教学必备的几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其他的书能够说是屈指可数。
在第三条提议里,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学会观察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观察对学生来说的重要就像空气、阳光、水分对于植物生长一样不可或缺,他说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还形象的将观察比作是思考知识和识记知识之母。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发现,个别学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别人,就是缺乏观察或者不会观察的缘故。比如我们的物理,很多的题目就来源于生活实际,如果每个学生都学会留心观察,注意思考,那么很多题目就会显得十分简单,而恰恰在这方面,许多学生过不了关。那里面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还是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实际上乐于观察世界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能够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许多成年人没有看到的细节,他们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可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却逐渐失去了这种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善于观察,注意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条提议“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教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明白,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此刻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我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提议,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趣味,何为趣味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我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那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我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过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那里面我引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那里,我想到这一条提议更多地是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如何坚持对知识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职责感,仅有我们首先做到了,才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不去做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才不会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
第二十二条提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仅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很多的事实证明: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方向或者发展,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提议,他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你首先要有这个意识,期望教师们去争取自我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他还指出,你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有你所教的学生,例如一个班,两个班等,还应当有“你自我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异常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当成自我将来所从事研究的方向,当成一门科学来攻读。对这一类学生,教师要采取要善于动脑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坚持他们的兴趣,来促使他们在这门学科上更深入的思考。
但不管怎样说,我们总会碰到在教学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经常会听到老教师讲这样的话: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态度。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种无
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仅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学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么促使学生变成了这个样貌。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提议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要使一个人最终有一天发现自我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感和规律性的心境。
第三十三条提议是写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年青教师的。归纳一下大概有三点:
1、必须点滴地积累起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
2、要培养自我有一颗敏感的心灵。
3、要积累起必须的习题集。
这条提议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这条提议里,他又提出了读书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的意义。他提议大家每个月要买三本书,一种是关于自我学科的,一种是关于人物传记的,还有一种是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这三种书对于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买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读,那么读又是为了什么呢,除了充实自我的精神生活之处,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我的智力大厦。读到那里,我有些惭愧,也有些后悔,参加工作以后我买了几本书,又真正读了几本书呢如果从参加工作以来都像苏霍姆林斯基说得那样去做的话,那么,此刻我的书架上也应当有近百本的书了。
第四十三条提议“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这个问题不论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还是其它教师都是应当掌握的。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们应当像哪些教师学习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不熟悉、不了解的情景下,应当选择哪些老教师呢他给了我们一条十分好的提议,那就是,你先看看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能够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
其次,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学习人家的思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这一条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关键的,可是,作为我们年青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向别的优秀教师学习的时候,全盘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顾自我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结果别人的经验没有学到手,自我的特色也构成不了。我们要清楚别人取得那样的成绩,取得那样的效果,绝不单单是靠简单的行为所能到达的。“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一项基本的措施就能取得的,实际上每一种结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几十种、上百种乍看起来跟所研究、观察、探索的对象相距很远的,甚至没有直接联系的因素决定的。”
第三点,提高教学技巧,关键的一点是要提高自我的思想修养和学术水平。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我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了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也许这对于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十七条:关于教师日记的提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写教育日记,因为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他用很多的自我和别人事例来说明记教育日记的好处,它能够使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去全面了解一件事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重要的是这是促进自我成长,提高自身素质的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在上次学校要求班主任写德育案例的时候我就觉得无从下笔,当时真后悔在平时没有养成记日记的习惯,经过记日记的方式把平时发生在班级里或某个学生身上的事情记录下来。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我真的是获益匪浅,它教会我作为教师应当如何去阅读,如何去学习,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争取学生热爱自我的学科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条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你的心情平静吗?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阅读。
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
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建议中。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镇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着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着作读完。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4
通过读书,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我”做起,从“心”做起!
一、一切始于责任
责任心比知识能力更重要。树立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是培养人的工作,小学教育是启蒙阶段,小学生善于模仿,而不善于辨别是非,他们心灵纯洁,可塑性很大,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会去效仿,如果他们遇到的是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无疑是打下了良好的奠基石;而相反呢?我们姑且保守地计算,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三年教出一批(五十名)学生,那么工作三十年就会有五百名学生受到大小程度不同的影响。有人说:责任,人人具备了它,一个民族将振兴;一个民族具备了它,一个国家将走向繁荣。而作为教师,有了责任心,你将影响的也许会是一个人的一辈子!一旦我们有了较强的责任心,那我们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就会如花朵绽放,清香四溢,它就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敞开心扉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孜孜以求,刻苦钻研。
我认为,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应该把它看做一份光荣的事业,必须树立起应有的责任心,担负起这份责任,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计报酬地工作着,享受着这份责任所赋予的快乐。
二、严于律已,为人师表
如今的我,走进教师行列已十几年,也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每一次的家访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位家长对子女殷殷期望,也越来越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的重大。我努力加强师德修养,争取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要学生每天早读午写不能迟到,自己就坚持每天提前十分钟到教室门口,不管风吹雨打或身体不适都从没更改过。开始还有个同学迟到,但当他们来到教室,看到老师已在教室等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慢慢地也就能准时到校了。我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消灭错别字,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练写粉笔字,做到板书秀丽简洁,作业认真批改,及时圈出错别字,并示范一个正确的字让学生对照改正;在写《学生手册》中的评语时,我先打草稿,反复修改,注意用词准确,书写端正。我要求学生礼貌待人,五讲四美,我自己就先以和蔼可亲的姿态出现在家长、学生面前,主动和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及时了解情况,从不摆架子。批评学生注意方法方式,以理服人,使用文明用语。这样,学生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记得那时当一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学生特别爱模仿,许多家长都对我说:“老师,您真是教育有方,我的孩子回到家,总是模仿您的样子当小老师,连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样子也在学呢!”听到这些话,我的心情无比舒畅,也真正体会到:“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三、坚持学习是切实提高质量的保证
都说教学相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必须学习,才能跟得上世界前进的脚步。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学生面向未来,走向世界,我们自己就要先一步地探好路子,才有可能扮好领路人的角色。把握每个时机给自己充电加油,做到每时每刻都是最佳状态,才能迎接挑战,上好每一节课,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若是连我们自己都无法走出这一步,我们的学生又怎能跟得上世界前进的步伐?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落在我们的肩上,任重而道远,我们更应该责无旁贷地读书,教学相长,充实自己。
自古以来,人们把教师称为“园丁”、“蜡烛”、“人梯”……把教师说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个个光荣的称号不正是人们对我们满怀的期望吗?我们只有把“提高质量”始终放在心上,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不辜负人们托付于我们的重任啊!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5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条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你的心情平静吗?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建议中。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镇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著作读完。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6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校长的一百条建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学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三、要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而言,从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我认为继续学习可以达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学会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只有教师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的教学才不会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驾驭,才能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所有这些皆来源于教师平日里的学习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闪耀出魅人的光彩来。
四、学会赞扬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有天才的一面。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反之,你只会看到无数的缺点。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必对他们进行严加管教,他们也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学困生时,一旦出了点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教育指导。其实一味的处罚和说理未必能触及后进生的心灵,反而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了类似的说服教育,也就不能起到我们预想的效果了。
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着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把那些我们已经用了好多年的训词换成赞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多给后进生一点关爱,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爱护他,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7
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4条“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小学教师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一个坚实的地基对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语文数学的教学大纲,也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要使学生在升入中高年级顺利地进行学习,那么你现在教的他要掌握到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将视线仅仅局限在自己正在教的这个年级,这门学科上,而应对这门学科整个学习阶段的教学要求都有所了解,并心中有数,还要对其它学科的教材有所关注。对于正在做低年级教学工作的老师,不仅要钻研本年级的教科书及教参,还要广泛涉及高年级的教科书,同时要关注历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也是教师的素质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要求老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素质,还要求老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因为科学知识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学科之间都与紧密地联系。老师只有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多方面发展的学生。同时,对于教师自己也是一种学习与提高。
但是我们现在有多少教师能做到这一点呢?不谈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就自己教的那门学科你是否对整套教材体系很了解呢?我想这条建议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我们也应该这样去做。
有位名人说过:“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事实的确是这样。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现实作为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给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想每一位教师都该终身拜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8
我以前也听说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本好书,但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素养,又从学校图书室借来了这本书,认真品读。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我由衷敬佩:“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觉得自己十几年的书教得是那么失败。
拿到这本书,并没有从头至尾,按部就班的阅读,而是先翻阅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我也想写教育日记,但总是不能坚持;我也想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但有些学生总能挑战我的耐心极限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教师与其他职业的区别在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取胜。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捷发展的今天,教师为适应社会的变化,面临着许多挑战,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等等,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针对社会的变化来调整自己,读了这本书后,我获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生活在一个效率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快速的工作节奏,激烈的竞争,无形的压力,使我们忘记了自己,每日象是一根绷紧的弦,整天脚步匆匆,把自己的人生视为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世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角斗场,自己则是一台疲于工作的机器,我们似乎根本没有闲心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怎能教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因此,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么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防碍教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教师自己。”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反之,不能适应变化,或不愿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因为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将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最近,有幸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感受颇深。此书读起来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他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书中说到:“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
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9
最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书中所谈的每一个问题,不仅配有生动的实例,而且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些娓娓道来的教育教学实例,让读过此书的教师们,开阔了眼界,也提高了水平。在这本书当中,苏霍姆林斯基一共谈及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年轻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让书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他们请教;并建议我们,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古往今来,“书籍”一直都被誉为人类的朋友,因为它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在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坦率来说,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让学习的楷模。他之所以能成功,正源于他广泛地阅读,和广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正因为不断地读书,不断地积累,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这本被誉为“学校生活百科全书”的《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0
近日,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书中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一些具体生动的案例让我学到了很多,真是一本值得教师阅读和学习的教育名著。
阅读此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鲜明的、形象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不合适的运用,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作为新教师的我,这种错误也没有避免,我总是认为一堂好课是否精彩,要看这节课是不是“花哨”,看情景导入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在读大学时,平时的试讲活动,我们都想方设法地设计情景导入,意在让这节课与众不同。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多媒体运用如果不恰当,反而会起到不好的作用。经验证明:讲课当中过分地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学生过度兴奋,这时教师不得不提高声音,压倒学生的喧闹声,学生就会更加兴奋。其次,教师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因为这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及在头脑中的保持,同时也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东西之间的内部的深刻的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奥秘之一。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用了一个比喻,把课堂的教学活动比作是师生建立的一座高楼,当教师将新的知识这块砖递到学生手上的时候,学生应该知道放在哪个位置,并且它还应该站在远一点看看,这块砖与上一块以及整个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样他才能将这块砖(新的知识)放好。要将已学过的知识变成掌握新知识的一个工具。读了这条建议后,我以后的课堂要避免让学生过于兴奋,不要刻意地使课堂过于活跃,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很好地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条建议中,那位历史教师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多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突然之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所以,读书吧!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要把书当成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实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师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找到思考的快乐。新教师更应该读书,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那么这个过程就少不了读书,读书使人进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那么教师应该读些什么书呢,首先必须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读懂读透,把小学五个年级的英语书本通读一遍,了解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识点,这样不管教那个年级,教师都可以游刃有余,并对整个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要多读关于学生真实案例的书籍,教师不光只会教书,而且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教学中遇到突发情况,能够运用教育机智灵活地处理。最后教师还应多读世界名著,培养读书人的气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涵养。
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反思我的`课堂,可能是年轻的原因,我发现上课老是有学生不认真听讲,而且还爱说话,影响整个的课堂氛围,同一班的孩子,有经验教师的一句话比我吼十句还管用,我开始反思自己,书中的那样一个案例使我恍然大悟。例如,有些孩子上课爱说话,有些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有些孩子不愿意听课,其实在抱怨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读了这本书,我仔细地反思一下自己,我的课备得充分吗?我的课堂是不是激发了每一个孩子探索知识的欲望?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这么想想我发现,很多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就在我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就是我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所设计的每一堂课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虽然我知道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付出努力来设计探索,有时候可能不会那么尽善尽美,但是我不能放弃努力,我应该真正动脑筋来设计我的课堂,让每个孩子都喜欢我的英语课。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1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使人终身受益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着作《给教师的建议》就是一本这样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他的的每一个教育观念都深入我们教师的心灵,引领我们前进。
第一点,允许孩子之间有差距,做一位有宽容心的老师。
作者认为,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记得这个形象的比喻吗?让所有刚刚入学的孩子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甚至自信心。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感慨,我们所有教师都知道个体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他的特质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学生不可能做到同样好,但往往我们还是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不容许有学生离开这个标准太远。现在我知道,我们应该容许孩子之间有差距,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那些学生,相反我们要尽所能缩短这种差距。首先,我要告诉这些孩子:你们行。要为他们找回自信;其次,我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健康地成长;最后,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位因材施教的老师。
第二点,允许孩子有缺点,做一位有耐心的老师。
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一定要告诉自己: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要为后进生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要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好奇与热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第三点,学会站在孩子后面,做一位有爱心的老师。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遭到失败时,当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当学生产生什么事都来做的想法时,当学生学会认识简谱时;当学生作业得优时,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师的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行为。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
第四点,与时间赛跑,做一位有恒心的老师。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很少有时间看书,更别说提升理论水平了。很多时候想写有理论支撑的反思,交友心得等,却无从下手,总是觉得看的书太少,每月规定自己必读的书也都因为没有时间等借口而错过。每次提到的都是空感叹。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看完这个例子,我被震撼了,用一辈子去准备每一节课。年轻的我应该以此为榜样,留意身边的一切,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把教育事业当作一种永恒。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我要为自己汲取读书进步的时间。唯有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才能提高教育技巧,教学才会得心应手,才能享受教育的乐趣,我们的学生才能崇拜你,才会激发热情,才会乐于学习。
读书,读书,再读书,唯有读书,我们知识的小溪才会生生不息,潺潺不断,我们的教育技巧才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才会得心应手,我们才会享受教育的乐趣,我们的孩子才会乐于学习!
除了上述所感,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深思与学习的观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秉承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给教师的建议》真的是一本好书,一遍遍的阅读,一次次的感受,感受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感受教育的真谛,感受方法的重要!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2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理论结合实际运用的,具有鲜明指导性意义的教师辅导书籍。全书理论结合时践,生动地进行了阐述,使人受益匪浅。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学习的体会。
(一)作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
当老师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师德的重要性。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先决条件就是要热爱教学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还有教师这个行业“传道、授业、解惑”所特有的成就感,这些都足以吸引我们全身心的投入这个行业中。具备良好的师德以我的理解应该表现在对业务的'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应该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既要树立威信又要使人乐于亲近。
(二)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要写好教案,这里面要注意要对教学对象定位。同时要尽量多的占有素材,写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要从多种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种讲法学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教案内容上则应该不断地追求更新、更前沿,以这样的态度写好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和提高,不仅是对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工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次,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因为教学经验不够导致对教学的控制能力不强,因此最好能够在每次课前,自己试讲一下。
再次,要重视辅导和答疑工作,这样把本门课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同时可以吸收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查遗补缺和深化理解,甚至有可能帮助你在该领域作出创新。
2、讲课时注意的一些事项
首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教风,作为教师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仪容和穿着应端庄大方。
其次,具有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很高的说话艺术。说话不仅要求做到条理分明,生动、流畅、准确,而且要求做到严谨、缜密,同时在声音上则尽可能声情并茂,生动活泼。
再次,板书整齐美观的布局都能给学生以美好的印象,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内容要有逻辑性,最好能在开始时简单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并顺势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在本次课结束前对当堂的内容进行总结,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
3、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显而易见,教师应该尽量掌握以便于营造教学情境,巩固教学成果。
4、教师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最好通过教学加以系统化,加以完善。
读书帮助了我学习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增加的工作的经验,使我受益匪浅,以后我将尽量的多读些书,不断的充实自己各方面的学问,争当受人欢迎的优秀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3
近期,我认真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它犹如一面镜子,给人以启迪;它犹如一本教科书,给人以借鉴。在书中他用生动的教育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为教师们开拓了眼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他所提的教育建议也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使我受益无穷。接下来,我将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来具体谈一谈我的读书体会。
第一,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落伍、不及格,到了二、三年级更甚,一直到最后可能都无可救药,直至老师都放弃。那么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是老师没有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对待。众所周知,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都是不相同的,我们既不能拿好学生的标准去要求差学生,也不能让好学生去迁就差学生,那么这就要求老师学会培养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尊心从何而来呢?最主要的是他们自己的学习和老师对他们个人成绩的看法。
我今年带的是一年级,我们班一共45名同学,每个孩子的水平都参差不齐,其中也有让我头疼的后进生,他们的听课效率不高,作业完成不好,成绩一直下降。而且我还发现,他们渐渐地不爱说话了,因为他们怕自己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错误,被同学们笑话。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每次上课之前,我们除了要认真地备课外,还要备学生,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应该做的事情,以及他们的反映。其次,我会把上课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个划分,分为"难、中、易"三个等级,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等级的问题,这样每一个人都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方面检查了他们的听课效率,另一方面也树立了他们的自尊心。最后,在作业布置上,我们也要下一些功夫。我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将班级分为三个大组,每个组分别布置不同的作业,让他们独立完成。完成作业后就会获得相应的评分,让他们从评分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感受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满足,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自尊心。我相信这样久而久之,好学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后进生也会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哪怕只是一小步,我相信我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第二,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活动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活动,大量实践证明,广泛阅读有利于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不仅是一项发展智力的活动,更是一项快乐、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一个自己从未听说过,从未见到过的世界,并且将从中得到的知识用于学习、写作。因此,我在班里开展了以下活动。
首先是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诵读一直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段为我们发放了不同的书,并且利用每周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们进行大声的诵读。为了培养孩子们对诵读的兴趣,我在班里举办了一个"背一背,赛一赛"的活动。顾名思义,就是看看小组内哪位同学背得又多又好,然后在组里排出名次,老师酌情在积分表上进行加分。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诵读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乐于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亲子读书活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读一本书简直太困难了。所以,我在班里举办了"亲子读书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然后我会定期找一些课外阅读做得好的`学生和家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内容做一个小小的汇报展示,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阅读时最喜欢的小故事或印象深刻的小片段,将自己的所见所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另外,同学们也可以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好的、精彩的课外读物,大家一起来学习。通过这些鼓励的方式,让不爱阅读的学生对于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活动的熏陶,会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会有很大的益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读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内在修养,还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对我们教师来说,书籍就犹如一面镜子,能映照出我们在教学中的不足。而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并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4
这部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畅销书,里面记载了他的很多比较有名的教育观点,共分成五辑,分别是智慧教师养成记、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的技巧、对待“特殊学生”有妙招、教师的尊严源于何处。每一辑里都有令我印象深刻的教育观点,下面我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最打动我的一些教育观点以及看法。
第一,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1.针对抵触生。有的时候教师想急于走进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感化,会强加给他们一些东西,类似的“你们不要……”“你们应该……”的情况就会出现,但殊不知这种苦口婆心却会制造学生很大的抵触情绪。比如拿我来说,到现在我都在抵触我爸妈,我会想为什么非要我按照你们说的方式去做,你们确实有着丰富的阅历经验,但在我没有违背伦理纲常的情况下,我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其实我们面对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的时候在不违背规则的情况下,也并不愿意接受老师强加给他们的所谓的引导。可是教师得教育、引导、感化学生,以求他们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秉持着这一种教育观点: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都是自由而独立的,只要在行为上不妨碍他人的生活,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认为去“塑造”别人的“灵魂”。重要的是沟通,彼此做一个倾诉者,同时又是倾听者。师生双方都不要想着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并且不知不觉地受着对方的.影响。我想这种教育比强加来的更会让人感到幸福。
2.针对后进生。实事求是,每个班都会有后进生,不得不承认以前有时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但在看完李镇西老师的剖析后,我会觉得他们可怜并且可敬。他们听不懂课,可是他们一年四季无论寒风凛冽还是烈日炎炎,每天总是准时(当然,有时也迟到旷课)到学校来做一件事,就是听他们听不懂的课。想一想,换做你,你会做到吗?我想我不会。不止如此,他们还要面对老师的呵斥、同学的嘲笑、家长的打骂。想想这种恶性的循环,能进步吗。对他们我们更应该有耐心、有爱心,适度的降低要求、表扬鼓励,并配合他们自我的教育和集体的影响,激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只有当这种上进的愿望强烈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我们要允许他们犯同样的错误,并且要尽量把这个犯错误的周期拉长,使之渐渐克服。
第二,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1.减少“刻意教育”。教育应是一种潜移默化,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的自然教育,并非一种大张旗鼓,带有鲜明目的性的刻意教育。写到这里,让我不禁想到前段时间在各个学校所做的感恩教育,让全校学生在那个所谓教育家的感化鼓动下去拥抱自己的父母、老师,还有甚者,让孩子们给父母磕头,洗脚,感恩教育不能缺少,但这种带有色彩的,目的性的教育,总觉得很别扭。孩子们可能会一时半会的感恩,但是这种感恩的意识能在他们的脑袋里呆多久,恐怕有的学生第二天就会又开始说老师的坏话了。虽然诸如此类的刻意教育看起来很新颖,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但它的教育效果却是有限的,教育更多的是应平时一点一滴对孩子们的渗透。有意识的隐藏自己的教育意图,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2.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失误。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没有失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本身就在成长,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会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而做出一些不洽淡的判断,造成教育失误。有时我们会误解一名好学生,会说错一些话,会写出错误的评语,会讲错一道题,但是我们一定要诚实的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唯有这种真诚才能让我们坦然去面对自己的失误,我们不也经常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吗。“真理之川从错误之渠中流出”,每一个错误,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而且在经历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之后,我们会茁壮的成长。
要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采用这些方式使自己的学生在教育中养成一些好习惯,同时也让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有所提升,最后很感谢这本书,给正处在教育混沌懵懂的我一些很宝贵的建议,提醒自己勿忘教育初心。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5
寒假里,我借阅了由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创作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也许是出于对后进生的关爱吧,我对那些只要能帮助提高后进生学习的内容特别在心。所以,书中提到的“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这一小节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又反复阅读了三遍,觉得受益匪浅,借机,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点滴感受。
书中写到:“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内容,第二天就忘了。对这些学生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教材是特别有害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因为在他们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们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经常会发现某些使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他们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促使它加强工作。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就是因为他们的阅读能力弱,对题意不理解,而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来到他们身边,帮助他们读懂题意,告诉他们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日复一日,他们的阅读水平仍旧停留在原地,提高甚微。这样一来,学生学得累,我教得更累。
就拿在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中,考了不及格的学生——王锦阳来说吧。他那二十多分的阅读题一分未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的阅读量太少,他平时根本没有进行课外阅读,因为他学习不够积极,作业较拖拉,做题速度极慢,其他同学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他却需要半小时以上,这样一来,他就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做作业上,少了许多阅读的`时间。常常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书还没来得及看就得归还了;《未来作家》报也是一发下来就被搁置在书包里;在校根本没有时间看,在家又不爱看书,连语文书里的课文都读得很少。因此,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像他这样书读得越少,理解能力就越弱,文章就越读不懂;文章读不懂,做题所花的时间就越多;做题时间一多,就越发没有时间来阅读了。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他的成绩怎么提高得了呢?所以,要想使他的成绩免于不及格,得借助阅读来发展他的智力。只有读书越多,他的思考才会慢慢地清晰起来,他的思维才会活跃。
我以前经常鼓励那些成绩优异、学有余力的学生多看课外书,扩大阅读量,增长更多的知识;而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他们多读教科书就行了,以免分心。看来这一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可以想想,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后进生,就是因为他们不能读好教科书里的内容,他们已经丧失了读书的热情了,所以他们的智力不能得到发展。我们不但要引导这些孩子多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而且应该让家长们积极鼓励孩子多看课外书。现在,只要有学生家长向我询问该如何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对他们说:“请你多督促你的孩子看课外书吧!坚持每天看20分钟到半小时,看完以后再让他说说看了写什么内容。这样一来,你的孩子肯定会聪明起来的。”
其实,在《语文新课标》里也提到:学生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30分钟,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等。作为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特别是针对后进生,我们更要周密考虑,有计划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书籍。在书籍的选择上,可先从他们感兴趣的那一类入手,引导学生去接近他爱好的发源地。对自然知识感兴趣的,就为他选择一些科普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对童话故事感兴趣的,就为他选择一些《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从一门学科入手,再去“点燃起许许多多的火堆”。因为阅读时,书中鲜明的人物,动人的情节,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思想,势必会引起后进生阅读的兴趣。后进生从阅读中得到乐趣,从而不再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自然也就更喜爱读书了。
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尽情地享受知识的雨露,让我们的校园开满阅读之花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6
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的确是这样,“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下面就书中第二十二条“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谈谈一些感想。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种种事实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能学的好!
拜读了这篇文章,我检讨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完成不了任务而感到揪心,有时候就不喜欢这位学生。读了这本书后让我体会到学习上的成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就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而我却要求学生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这不但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我的这种做法,就象强迫一群六、七岁的孩子每人提够20桶水,结果可想而知,这是对儿童的催残,对孩子的严重伤害,更挫伤了孩子本身对本门学科的热爱。试想孩子对此学科没有了兴趣,那只能形成恶性循环,差的只能是越来越差。
看过这本书后,我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上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这样既稳定了课堂纪律又扶植了学生的自信。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也采取分层方法。我出了难度不一的10个题目,根据平时学生的水平分给不同的试题。其效果正在观察中。我想应该是比较可行的。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也给了我们建议:“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心情。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7
一、认同的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但也只闻其名,从未阅读过其作品,只是在某些文章中偶见对其理论的引用。拿到这本《给教师的建议》,还真有些惊喜。读完后,觉得受益匪浅,很受用。虽然有很多是写给儿童的,但对我们同样很有启发。比如说“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等等。该书不仅对教学有所启发,对教师的自身成长也很有帮助。在100条建议中,我最有感触的是一条建议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二、联系实际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这与我们学校提出的“有为教育”不谋而合,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有所作为。书中说“学生怎样利用自由支配时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学生形成合理的爱好。”这一点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大家都知道,我们很多学生对课堂上的学习并不感兴趣,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些纯粹是为家长而读。对于这样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就放任自流了吗?绝对不行。那样只会让他们越来越消沉,越来越没有目标,浑浑噩噩地混一天是一天。更有甚者,没事干了,就专动些歪脑筋,做些不该做的事。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学,也不是他们一无是处,而是他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己的特长,从而明确目标,有所作为。
三、重构
那么,我们该怎样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或特长呢?我想最简单的就是从阅读中寻找。阅读是种乐趣,更能从中汲取养分。我们的有些学生不爱学习,但并不代表他不爱阅读,引导学生读书,读好书,从书中获取乐趣与知识,寻找自己的目标。像我们学校很多班级都建立了图书角,这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在班级中营造了阅读的氛围。其次,让学生多动手。虽说我们的学生考试成绩不怎样,但并不说明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差。再说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技能,是实践操作能力,所以让学生多动手。比如让学生装装锁、修修窗户,帮老师做些需要些技巧但又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也有特长,我也会别人不会的事,从而树立信心,找到方向。另外,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各种比赛,比如学校的兴趣小组、周末社团活动、课外活动等等。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
目标是动力,目标是方向,没有方向就如随风飘摇的浮萍,帮助学生找到方向,找到目标,让学生有所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8
我最近阅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当前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就此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以学生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我有几点体会。
一、如何建立师生友谊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
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他们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我认为这些看法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交流。
二、平等、民主地与学生相处
记得自己上学时,对老师必恭必敬,对老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现在的学生却不同,他们和老师有说有笑,有时,老师不对的地方他们敢当面挑刺,和老师说话也总以一种同辈人的语气,似乎老师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一开始有点接受不了学生的这种态度,但读了此书,受到启发:虽然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教师在建立民主的氛围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这是所谓商量的意义所在。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也是社会理性的重要标志。
三、阅读
我们可以看出,在书中众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作者提到:“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因此,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对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四、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学好的发源地。
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差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学生在你的手下会越来越进步。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9
在阅读了书中的部分文章后我惊喜的发现,《给教师的建议》读起来十分亲切,他的每条提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们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继续学习。
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自古有之。我国早在孔子时代就有终身教育思想意识。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终身教育,他主张“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许多人说教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开设多样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时间读书。但冷静下来一想,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在增强国力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能守着不变的知识教几十年的书吗当然不能。仅有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我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开始理解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有目共睹,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欢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教师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在教与学之间循环发展。
其次,要有宽容精神。“宽容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种精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孩子,其内心深处必须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忙他。”
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学生是最需要被宽容的,无论他们有多么优秀,他们身上都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他们需要教师的宽容。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宽容,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细致的工作。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那种对学生的缺点不依不饶,动辄讥笑、讽刺、挖苦,或多或少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失意心理,自尊心受挫,有些学生还会出现否定自我,学习信心下降,自信不足,出现自卑,充满敌意等行为。这时。善于宽容就意味着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减少教育遗憾。因为教育上的错误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对稍有越轨行为的学生,我们必须耐心地加以教育,帮忙他们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最终实现其人格的重塑和再造。
所以,我认为,对于犯错的学生,该批评的批评,该教育的教育,但最终,我们还是应当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这话我们都应当深有感触。读着书中的每条提议,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所以我会更踏实地走好这条路,因为工作是幸福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0
班以来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中,我有幸参加了各类培训,聆听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等,让我心潮澎湃,于是也在自己的教学中开始尝试运用这些模式。可一段时期下来,我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迷途!
即使我采用了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我的课堂依然没有什么质的变化,我依然讲的很辛苦!问题出在哪里呢?近来看了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从中我找到了答案:第一个原因是:现在的我是一个“教书匠”。书中对我这种人有直白的描述——“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在他们眼中,工作仅仅是需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这样的人不是一个新人,他不太能办新事,即使在办新事,他也不能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段,这就的人叫匠人。这样的教师被称为教书匠。教书匠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因为许多许多的新思想新办法他都无法接受。他苦恼,每天在变化的世界叫他越来越看不懂。”第二个原因是:我身上躁气太重。书中是这样说的:“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干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得彻底,却急于表功,最好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评那,最好还能见报纸上电视。”第三点原因是恐惧。说来奇怪,我随着教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怕起了学生。怕学生出错,怕学生说不对,怕自己问个问题,学生像石头一样保持沉默;更怕上课时我把学生弄得糊里糊涂……于是乎就干起了包办代替的活,做起了学生的“全职保姆”,一句话一句话的教,一道题一道题的讲;尽管知道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人”,可以独立思考和探究,但是自己还是不舍得放手,非要牵着他们的手,按着自己规划的“路”一步一步地走。这样长久下去,怎能不累?
二、能返?
面对自己的迷途,我能找到返回教育本真的路吗?书中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决心尝试!
1.静下心来。
书中提到:“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那身为一名教师,我要怎么做才能静下心来呢?书中明白的告之我:“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看来功夫还是要放在平时教学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只有在平时把这点滴“小事”做扎实,才能有自己的积淀。
其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特别把它摘抄了下来,放在办公桌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
2.学会宽容。
宽容,以前总以为自己还是有这点“美德”的,至少我从未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我的学生。但是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才发现自己对宽容的定义是多么的狭窄。你知道吗?“如果我们凡事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如果我们不能同有不同见解、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如果我们与任何特立独行或标新立异的人都无法沟通,那么我们还没有学会宽容。如果我们在教书时,只认了教科书和大纲,却容不得半点质疑;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借助于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如果我们听了某些宣传或说教,认为某种教育理论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确或惟一必须信守的,那么我们还是不宽容。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天哪!原来我还离这份“美德”很远。如何学会宽容,成为我目前最需要思考,并加以践行的问题。
3.恐惧但不害怕。
害怕学生,其实也是害怕自己。套用一句流行语:“恐惧可以有”,但是不要害怕。怎么做到不害怕?《教学勇气》中帕尔默老师给予我勇气。“不要害怕”,可以有恐惧,但“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这些与我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当你非常热爱你的工作时,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是深入地了解教学。面对教学中的困惑,我们须知难而进而非逃避,对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体地协调,这不仅仅是为了守住自己的灵魂,更是为了爱护学生的心灵。
迷途,何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无论前路如何,我要从小事做起,重新找回我的教学勇气,重新点燃我的教学激情,忠实地为学生服务,用心来教。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暑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不再象小学生那样认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
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2
最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可说到收获却不大。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这本书中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赢得自身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一、读书提高内在素质。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读书提高教学水平。
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成为“老古董”。这样教师在学生眼里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海阔天空,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也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并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3
通过几天的阅读之后,我觉得这本由B.A.苏霍姆林斯基著作,杜殿坤编译的《给教师的建议》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书中这100条朴实但充满现实意义的建议,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聆听的,因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对你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工作负担十分有效的建议,我看了此书之后,学习并感悟了很多很多。
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专门面对教师的实用教科书,书中提到了教师怎么处理跟学生的关系、怎么安排自己的教学时间以及怎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法,书中所安排的场景跟面对的角色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在碰到的,所以在当作者每提一条建议的时候我就能回想我平时在生活中所碰到的类似的情况及自己的解决方法,在看了整篇的解释之后我又时常在想自己的解决方法到底跟作者的差距在那,我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悟,我现在要做的又是哪些。书中还提列了许多跟教师的个人习惯有关的话题,比如: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应该严格的把握自己的课余时间,尽量别浪费自己宝贵的私人时间,以求在教学上能有个全新的突破,书中许多建议都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而来的,所以很适合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教育,因为我们刚踏入这个行业,要走的路还能长,要学习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所以个人觉得这样的好书就好比一本人生的指导书,在漫长的教育路上当我迷失方向的时候我能用他来做我的指明灯,给我正确的解决方法,使自己少走弯路,给自己跟学生一条永远只有前进的路可以走。
具体的来说我感觉这书中的三条建议给我留下了最最深刻的印象,我想在这里提提我的感受和对书中良好建议的领悟,1、书中的第33条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书中讲到:“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应当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而悔恨呢?”其实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首先像书中所说的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我觉得书中给出看3种类型的书的建议是非常的有效,那具体哪3种书呢?
(1)关于你所学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
(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书;
(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能让自己一辈子受用,我觉得在教书的生涯上这种类型的书都是好书,因为这三种书无论在心理上还是技能和思想上都有了提高,这正是年轻教师最欠缺的,作者在这点上可谓眼光独特,很有可建性。
2、书中的第50条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我们感到许多学生一种不好的做法(我们时常在看到),对于那些作为概括性的东西的本源的材料,本应当加以深入思考的,学生却在背诵它,结果使自己的记忆负担加重,以至在学生的头脑里,连那些为了进一步顺利学习而必须记住的材料,也无法保持,这样必然有事倍功半的结果。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呢?
书中讲的很明白,那就是正确理解教科书内容的重要性,而不是死记硬背,有些东西理解了效果就远远要好于背的,因为一个从意思上进行了理解,一个只是对文字的理解,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觉的我们应该像书中所指的(我对这点很赞同)让学生知道“理解”的重要性,因为理解了,在碰到相关问题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很快出现你所想要的一切,所以请教师跟学生们注意在解决问题上理解问题才是关键。
3、书中的第77条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其实像我这样的数学教师时刻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一道数学题面前,有些学生能很快的把题目做出来,有些学生却不知所措。在这些解不了数学题的学生里我想大概就存在着像这本书中所说的两种情况,一是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关系,没有成为他的思考源泉。另一种是在他的.记忆里一些基本的算式公式、转算关系他都没记住,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对各个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第一条存在问题的学生,我们就要进行碰到的事情来举列说明,而不是一味的叫他背公式,死记公式;对第二条有问题的学生,我们就要对他细致的进行公式的讲解,让他在理解公式的基础上去记住它,这样学生就能灵活的使用公式了。在这样相对性的解决问题办法上,我们学生的成绩肯定能够更上一个台阶,而需要教师做的是给学生更多自己领悟的空间,在一段时间之后你就能看到学生有了质的飞跃。
书中科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在各种建议下作者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每一个教师成为好教师。教师作为学生的启明星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书中的条条框框就是一个很好的规范,让我们记住它,理解它,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秘诀。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4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收获颇多。作为著名的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无一不再感动着我、召唤着我,让我思考我应该如何做好一名教师,如何教好每一名孩子……
其中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时,书中写到: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我在自己的区里只知道有30人左右。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读书的重要,教师通过读书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学生通过读书扩充相关的知识,产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科的发展志向……
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工作需要、能力需要、生活需要、兴趣需要和发展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大海。让我们所具备的知识,与要教给儿童的知识的比例为10:1,20:1,30:1,50:1,100:1……在教学中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把重点主要不是放在知识的教育上,而是放在孩子身上,去观察每一个孩子怎样学习,观察孩子在哪些方面遇到哪些障碍,如何引导孩子探索解决遇到的问题。不仅关注教书,更关注在教书过程中给孩子以能力上的锻炼,促进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
读书,作为教师备课的关键能力,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片知识的海洋,让我们随处可以取水丰富我们的教育,滋养孩子的成长。
用一生备好每一节课,让读书成为自身的需要。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5
本书共分七辑。书中的建议是她们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内容全面,涉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方面面。本书从文风上来说是亲切的、可读的;从专业上来说,是实用的、有益的、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
在书的第三辑“听孩子的话”中上海市宋庆龄幼儿园徐冰老师的一文《听孩子的话》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正如她在文中所说:“倾听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虽然倾听孩子的心声对于幼儿教师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来说可能有点奢侈,但倾听其实只需要教师作出一些小小的改变:如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孩子聊聊天或听听孩子间的聊天,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多互动、讨论,有时可多追问一句“为什么”等,而除此之外,我觉得我们幼儿教师还要善于把握契机,去耐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解开心结、释放情怀、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当孩子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去聆听孩子的心声。
今天当班时,我发现小A坐在钢琴边,眉头紧缩,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走过去关切地问他:“怎么啦?为什么不开心呢?想和我说会儿悄悄话吗?”小A主动拉起我的手,来到阅读长廊里坐下。他悄悄告诉我说:“爸爸妈妈要离婚,我跟妈妈,妈妈让爸爸给20万,可爸爸不肯给……”可怜的宝宝!我把他轻轻搂在怀里,轻声细语地安慰着他:“这是爸爸妈妈的事情,相信他们会处理好的,无论怎样你要知道爸爸妈妈心里都是爱你的……”当小A离开我的怀抱时,他又恢复了往日纯真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神,我也舒了一口气。是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察言阅色,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当他们伤心烦恼的时候,要主动去聆听孩子的心声,适时帮助孩子解开心结,释放情怀。
二、当孩子遇到困难发脾气的时候,去聆听孩子的心声。
小B是豆豆班的宝宝,正如他奶奶所说:“小B样样都好,可就是爱发脾气,稍有不顺,就哇哇大哭!”那如洪水般决堤似的突然爆发,真让当班的老师有些措手不及。记得有一次元宵节,我让宝宝们做小汤圆,做完后,让他们自己数数做了多少个。正当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时,小B突然大哭起来。经过我的耐心询问,终于了解了小B哭泣的原因。原来,小B做了许多小汤圆,可一时数不清楚,他就急哭了。于是,我就建议小B先给小汤圆排好队,然后再一个一个数……当小B终于数完自己做的小汤圆,脸上露出带着泪花的笑意时,我松了一口气。是啊,面对这样的宝宝,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沉着应对,悉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声,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促进他们快乐成长。
三、当孩子的作品(或行为)不合乎常理的时候,去聆听孩子的心声。
小C是个活泼天真又调皮的宝宝。他喜欢画画。有一次,他在巧手坊作画,蓝天白云、房子小花……颜色鲜艳、画面丰富,布局合理。我当即就表扬了他。可当我在讲评时想让他来介绍他的作品,却发现原本清晰艳丽的画面被黑色的线条绕得乱糟糟的,当时我真有点儿晕,但转念一想,还是先听听他的.说法吧。小C兴高采烈地拿着画上来介绍着: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小姑娘在草地上玩,妈妈在家里做饭,烟囱里的烟飘出来了,飘呀飘呀,飘到了天空里、飘到了草地上、飘到了小姑娘的身上……随着小C的介绍,他的画在我的眼里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可贵的美,但我知道,其实更可贵的是孩子的心声,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不合乎常理的行为或作品时,千万不能主观武断,而要细细聆听他们的心声,因为这样你可能会收获一份感动和一份欣喜!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们的心声也是古灵精怪、精彩纷呈的。我们要善于捕捉契机去聆听孩子的心声,那我们的教育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无穷的乐趣。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收获多多。虽然我只拿了书中的其中一文来反思,但今后我还会细细品读,慢慢回味,让自己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感悟教育的真谛、领悟教育的艺术、启迪教育的智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6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梯子。”歌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莎士比亚说:“生活中没有了书籍,就好像没有了太阳;智慧中没有了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书是无边无际的海洋,书是知识的天空,书是无垠的草原。读书一样让你在假期里心情愉悦。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
暑假期间学校领导倡导每位教师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我认真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通过此书让我们体会到他的教学理念。寻觅他的教学理念对我们的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的所在。读理论性的书籍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抱着研读的心态阅读这本书
苏霍姆林斯基曾向校长们建议,向教师们在日常工作中提倡进行一些创造性的研究。他有一句名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是幸福的,研究是辛苦的,也是最能取得实效的。从事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如此,那么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精读好这本书,必须要有认真研读的心态,这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首要条件。本书各条的内容虽也没有明显的条理性,教育观点融合在教育叙事之中,但他的文章可读性非常强,通篇没有晦涩的术语,语言明白如话。要消除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畏惧心理,静下心来,一页页、一篇篇地去读。可能在开始阅读前几篇时,会读不下去,这样也不能放弃,硬着头皮读下去,你会发现好象在听一位忠厚长者的娓娓叙谈,你会进入书中的思想境界。
2、要认真阅读书中的实例,领会作者的教育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作者在每篇文章中都提出了一个教育观点,观点融合在叙事之中。首先要认真阅读书中的教育实例,特别是书中提到的教师的例子、学生的例子和学校中的实事,要认真体会作者列举这些例子的目的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再标画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并作好阅读笔记。在作阅读笔记时,要反复体味作者的主要观点,必要时,可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和读书感想作些批注。三五百字就行,三点两语也可。这样会加深自己的阅读效果。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苏霍姆林斯基文章中的例子,他的许多事例,对我们理解作者的教育观点,感悟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
3、要注意教育观点的前后联系,总结归纳
本书的.100条建议虽然独立成篇,好像互不联系,其实不然,作者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体现各篇短文之中的,我们在上一部分中,已经详细分析了各条内容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要注意前后联系和总结归纳。这是阅读好这本书的关键所在。例如作者关于“课外阅读与独立阅读”的观点,分别在16页上、67页、149页下、166页下、167页上、210页中、520页等处涉及到。
4、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阅读苏霍姆林斯基
大家知道,不论阅读什么书籍,只有读者进入到作者描述的境界中,才会引起共鸣。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教育理论,也没有玄奥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犹如同朋友叙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我们阅读他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教育智者的娓娓叙谈。特别是他文章中平易浅显的教育理论和典型生动的教育实例,与我们的教育实际非常接近,能引起我们对作者提到的教育现象深深的思考。结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会有更大更多的收获。
5、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学习优秀的经验,并非把个别的方式、方法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运用其思想,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就应取得某种信念。”
这应当成为我们阅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对于学习优秀经验,他还作过一个精彩生动的比喻:“我觉得经验犹如盛开的玫瑰。我们要把一丛玫瑰从别的花园移植到自己的园地里来,为此,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首先要考察并改善自己这块地的土质情况,然后再来移植。应当怎样移栽呢?要连土一起移,不要伤根。而遗憾的是,有时人们却不是这样做。校长一听说某座花园里的玫瑰长得很美,就对教师说,你们无去看看,把玫瑰带回来,栽到咱们的园地里。于是教师就去观赏盛开的玫瑰。马马虎虎掘出一株来,把活着的要都砍掉,有时甚至把花枝也折断了,而这上面还开着香气扑鼻的花朵呢。这样移过来的玫瑰,没有多久就蔫掉了,枯萎了。校长和教师都很奇怪: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我们也像先进经验的创造者那样,该做的都做了,而经验却没有生根开花……那就是说,这种经验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人们对它的赞扬没有什么道理。以后,我们还是按照老章程办事吧!”但愿我们都能从这移植玫瑰失败的教训中得到启迪和思考。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7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训练、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寻求答案。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是知识的源泉,聪明的殿堂!它会给人气力,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我不时地反思自己,提醒自己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工作方法,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8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所以,课堂40分钟时间是我们整个生活时间的经典。这一个个40分钟的生活质量决定我们整个的生活质量,也代表着学生在儿童时代的生活质量。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好,提高40分钟的效率是在新课程时代下为学生减负,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一条捷径,是我们教师的永不放弃的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所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得学生往往用不着在进行思考了。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小学教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准备了许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看起来,她的学生解应用题很顺利。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却使教师们深为吃惊:原来那位女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解算术应用题。
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地思考。可以想像得出,这位女教师在前4年里,许多教师会交口称赞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甚至她自己在反思时也会以此自豪,认为自己的教学能注重实物演示,真正体现了一切知识都源于感官的知觉!然而,在第五年时,我们才发现这位女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催眠状态。
不难看出像这样的女老师的确是在“认真备课”,然而这样的认真似乎走错了方向,给学生的发展带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大师举的这个案例是想告诉我们,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即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课堂40分钟里,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应当使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学生从事的积极的独立劳动在内。学生不应当单纯地听讲和思考,还应当动手做有些事。
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大师的这番理论,是我们现在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更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脑力劳动在不断有效地进行着。
学生的脑力劳动的进行,伴随着的不是教师简单说教和学生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的`的探究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营造探究的环境,要让学生的课堂行为赋予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是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
具体到教师操作方式,我们看到大师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践中去证明一种解释和推翻另一种解释。我们能感受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某个知识有所了解,更是对这个知识所关联的其他知识有深刻、全面的、客观的理解。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显得稳稳当当、扎扎实实。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9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就放在沙发上,每次坐下来就捧起它读上几页。从中学到的值得拿来用的很多,也有的建议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用的。但每次都会有所得。下面关于注意力的问题,怎样控制学生注意力,结合自己的做法谈一谈。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比较常用的措施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0
《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它贯穿着不同领域,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幼儿美术教育是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是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一种需要的满足。在暑假里我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中的《在情境中教美术》一篇文章后,结合本人在美术课题中的一些教学活动,也做了一些思考:
在大班《丰收啦》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国画“向日葵”的绘画活动,活动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能掌握向日葵的特征,学习用一笔双色来画花瓣。另一个是能够合理布局,表现前后的遮挡关系。这次活动是通过边讲故事边画图的形式,把孩子带进故事情境中,从而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故事是这样引出的:“有一天,老师去散步,走了一大圈(向日葵的花盘外形),这块地真不错,我决定开垦一下,要种点什么。先往左边开了一条条沟,又往右边开了一条条沟……变成了一个个小格子。这么好的地,我种上了一颗颗种子(点画向日葵的籽)。”然后我又用相同的方法画了另一个遮挡的向日葵,并没有刻意的提出遮挡的关系,只是说在走大圈时,碰到了一条沟,就不能再走了。完成了这些步骤,整个向日葵花盘就呈现出来,孩子们一下就猜出画的是向日葵。然后是添画花瓣,先请孩子们说说花瓣的颜色:有的说是黄色的,有的说是橘黄色的,也有的说一半黄色一半橘黄色。结合孩子们的观点我及时讲述了一笔双色的画法:先用毛笔蘸上桔黄色颜料,把笔舔好再去蘸黄色的'颜料,舔好笔后沿着向日葵圆一个接着一个印画花瓣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只有个别孩子的花盘画得小了些,这次绘画活动多数孩子都是自己动手画的,前后的遮挡关系的向日葵表现的很好,一笔双色运用的也不错,最后我还将多数孩子的作品布置成了主题墙饰《向日葵花园》。由此可见,一旦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情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并被给予了运用美术语言加以表现自己情感的机会,那么,不用过多地去教他们美术技能、技巧,他们也会对自己的美术创作变得积极、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幼儿没有较高的绘画技能,他们的美术作品也依然会充满着创造性和激情。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1
前不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
“追求知识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造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培养自豪也就会意味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为思考者的愿望。”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的不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增添学习兴趣。
教育叙事
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
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刘××同学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刘××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刘请到了无人的教室后面,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课堂上看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
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2
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给教师的建议》真是一本好书,我以前也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从来没有像看这本书那样地看一本教育书籍。曾几次水开了又凉了,凉了,又开了,也不记得去倒;曾几次小鸟停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也不能唤醒我;曾几次音乐停了也没有感觉到……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得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阅读的机会。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觉得自己几十年的书教得是那么失败。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我也想教育日记,但总是不能坚持;对后进生我更是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质地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秉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但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后,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很困难很困难。那个“费加”是苏霍姆林斯基难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
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加的,她“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她的思想曲折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认定的笨的学生非常相似,那我们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她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侍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不要让像费加这样的孩子在短时间里一下子记住要背的课文,一下子理解这道应用题,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另外,在那么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特别看重,如《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强调的也是说阅读对智力的重要性。“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激发他们去阅读,阅读是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字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你这样的句子在整册书中随处可见。我注意到这点后,对班里的同学分析了一下,还确实是这样的。一般拿到一篇文章后马上能流利读下来的同学就是成绩比较好的,而等课文学好后也不能流利读下来的就是学习成绩不行的几位同学,其中几个,我想可能到现在为止,除了背很熟的课文和段落之外,几乎是没有一篇文章能通顺读下来的,包括课外的,不过这些同学一般也不喜欢看课外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看来阅读真的很重要,以后要多布置一些阅读的作业,给同学们讲讲故事,去报刊杂志多投投稿等,以此来引导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对我自己也有启发,我自己同样要加强阅读,否则会越来越落后,记忆力越来越差。
其实,这里每一个我觉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给教师的建议》鼓舞着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领域中的偶像!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3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给我很多收获,书中的很多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参考意义,本书收集了各种案例,涉及各个方面,讲述怎样教育孩子以及在课堂上发生意外后的处理方法,还有在教学中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学生和教育学生的一些方法,收获多多……
在学习时,我联想到我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正确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思考着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个别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美术课时,他们感觉美术课没有考试,思想就会放松开小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久而久之,他们的美术水平上不来,上课老是批平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文学,就让他成为一名文学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为老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你的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育故事,就像长河里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长远;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经典,蕴含着永远。每天,每周,每月,记录一个小故事,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可以帮助更多的老师拓宽视野,提升修养。让我们一起,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为他人提供一个范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获。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为年轻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4
这几天,我又重新拾起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前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没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以至于被我束之高阁,这几天终于可以抽出一些时间碎片来读一读。
书中列举了许多个教学实例,一个个的小故事,给我心灵很大的震撼,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路途,给我的教育生活指引了方向。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爱心是教育的核心,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每每当我站在讲台,环顾着每一位学生的时候,我都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我感恩遇到的每一位帮助我成长的老师,也由衷的敬佩着他们的高尚品德,小学时代的班主任用他的方式保护了我的自尊心,中学时代的'老师对我的关怀和鼓励,也许他们早就忘记了,但是,对于我来说,一字一句、一个眼神、一声肯定、甚至一次批评,都让我深深牢记。我感恩他们的关爱给了我学习的动力,我感恩他们的严厉,让我不会迷失和放弃。我的学生生涯是幸福的,而现在的我也走进校园,成为一名教师。
我要将我得到的爱心,不断地传递给我的孩子们。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么一个事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要具备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爱,只有心中有了这份责任,心中关爱着孩子,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我不禁思考,我怎样才能将知识源源不断的传送给孩子?在书中找到了答案,也找到了我的努力的方向。
书中是这样写的: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书,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都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成长的好方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和广博的科学知识。这样,在孩子们面前,我们才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之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来源。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
阅读同样能够带给孩子们许多益处,读书能教给孩子们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我也将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共同成长。(卢美丽)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5
近日,我细细品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发现其中既有生动的教育、教学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来说,依然受用.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教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他们才有可能学,才有可能学好。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这就是学生喜欢你课的表现.
当我读到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时,颇有感受。“后进生”,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相对于一般的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的学生。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
而在这里,我却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这个伟大的教育家是怎样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习的。我想很多教师认为:“后进生不用读那么多的书,只要把基础知识学会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涯里却认为,应该加大他们的阅读量。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他,--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作为教师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教师要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学困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师还要善于给他们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所以赏识在转化学困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
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
“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给教师建议》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不足。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6
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其中对《教师的时间从哪里》,《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印象最为深刻,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深知这一道理,所以在他的书中一直在要求教育同行们学习,学习,学习。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其他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这两年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成为名师,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如流水一样被我荒废了,而我依然一无所获。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终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老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知道,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现在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己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何为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己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这里面我引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到这一条建议更多地是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如何保持对知识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了,才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不去做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才不会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力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7
第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在刚工作时,面对叽叽喳喳的小娃娃,那时满脑子教育理论毫无用武之地,好在这本书救了我。可惜那时候人太浮躁、太功利、太没有耐心,始终只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囫囵吞枣般读了读。教书近十年碰到无数挫折与困惑后,重新将目光投向苏霍姆林斯基,向大师学习让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也因此明白了自己近十年来在教师这个行业屡遭失败的原因。
我集中阅读了前五十条,最大的感受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源于他抓住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最好条件让学生去阅读,大量的阅读,不断地阅读。他说: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又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能够更顺利完成任何作业。是的,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之所以觉得学生难教,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欲望低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不注重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广泛的阅读。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这告诫我在从今往后的教师生涯中不管走到哪个学校,无论碰到什么学生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想方设法让他们阅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时间的40%以上都可以放在阅读和引导阅读上。要收集图书,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甚至于强迫学生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什么,如何阅读方面也有很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正式开讲一个新知识点前,比如历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必须让学生事前阅读历史课外书,使他们了解历史的广博与复杂,内心中有未解开的谜团。“学生对周围世界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知识敏锐性高自然在老师给他们答疑解惑的时候注意力就越集中,效果也越好。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在让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接触阅读的时候,必须要让阅读的材料有趣、短小而富有思考性,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有思考。
营造书香班级,和新教育的观点不谋而合,于是我也在班级实施了各种读书活动:
一、亲近书本,建立班级“小小读书角”
班级中每个学生捐赠出几本图书,组建了班级图书角。目前班里的图书柜里的藏书琳琅满目,涉猎广泛,其中有科普知识,有寓言故事,有童话故事,有历史故事,有趣味幽默大全等等。同时也举行了好书交流会活动,同学们积极地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
二、爱上阅读,潜心博览群书。
我们班孩子每晚最少20分钟亲子共读时间,潜心阅读,博览群书,吸收着人类“最高级的营养品”。家长们很配合,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共享读书乐趣,做好亲子阅读活动记录,许多家长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他们也收获多多。“书是人类进步的梯子”,看到孩子们对书如此倾心,如此爱不释手,我知道他们已经爱上阅读了。
三、品读主题绘本,交流阅读心得。
根据教材的单元主题和学校每月一事的主题,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我们和孩子一起共读一本书,创造语言密码,交流阅读心得。记得在读书节活动月,我们共读了绘本《我喜欢书》。在这次主题活动中,同学们畅谈阅读乐趣,交流阅读心得,互相介绍读书经验等,有的同学还介绍了和父母一起阅读的经历,把校园的书香带到他们的家庭中去。
四、利用午读,整本书或绘本共读。
其实,从入校开始,我就坚持利用午读时间,带领孩子们共读。《小猪稀里呼噜》、《笨狼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可爱的动物形象。而最爱的人物,非“米小圈”和“卡梅拉”莫属啦!在一个个故事中,孩子们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五、亲子共读,营造家庭温馨时刻。
亲子共读活动我们从一年级初就一直在推行。上学期,家长们每天坚持写阅读体会。而这次的活动,家长们写出来了半年多来亲子共读的感悟。那真挚的笔触、那温馨的画面,真让人觉得幸福。怪不得有人说,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六、经典诵读,展示阅读的美好。
四月份,在主题活动中“阅读经典,丰富知识”中,我们班孩子向大家展示了《声律启蒙》的节选。“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朗朗书声中,孩子仿佛化身古代一个个小书生。
苏霍姆林斯基用简单的语言道出了教育的智慧,都值得我们认真的研读、思考与反思。我要争取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引领我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行,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02-18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08-08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10-07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9-26
《给教师的建议》 读书心得10-05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0-07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10-06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10-02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