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奇迹》读后感

时间:2024-05-17 11:15:45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教育奇迹》读后感15篇【实用】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奇迹》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奇迹》读后感15篇【实用】

《教育奇迹》读后感1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来自美国的教师--罗恩克拉克‘RonClark’,他以一个客观的姿态,为我们呈现了美国基础教育的疲软无力。罗恩老师所有教育方法都是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比起挑战乃至破坏已有的教育规则,罗恩所倡导的教育风格更容易在中国被推广和接受。他认真地思考了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来对待。

  克拉克成为教师也是半路出家,他的经历非常的丰富,是个干劲十足、思维活跃。他年轻充满热情富有创造力。他成为教师后,摸索出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教师的角色也不单纯,有时难免要遇到进退不得的尴尬。在这里他绝不能对学生动手的。他运用独特的教学规则和革新式的教学方法教育每个调皮的`小捣蛋,为家境困难想要念书的女孩打通通往课堂的道路,让有着艺术天赋的男孩得以发挥特长。他用他的坚韧和耐心,渐渐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他用适当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好处。过程当然没有叙述的这样简单,而且在他取得一定的进展的时候,他发现有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在他的面前。现实环境,教育制度,经济利益,虚伪作风,等等。这一度让他下定决心选择退出,但学生们的真诚和他本身的品格,让他最后还是留了下来。

  他强调对学生的尊重、鼓励以及和家长的良好沟通,同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和规范,学会尊重他人,以求在学校以至社会中容易被接受和交际。在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他用了种种方法,他编写有关历史的RAp歌曲,甚至有时不惜让自己出丑。他还有一本书:《教育的55个细节》,书问世后大受欢迎,高居20xx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七位。

  罗恩老师虽然是一位优秀美国教师,但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闪光点!多一点关爱,少一些责备;多一点和风细雨,少一些暴风骤雨;多一点平易近人,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点鼓励帮助,少一些大声呵斥。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内在修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也不断地了解教师行业,也听听同学们心目中理想的老师是什么,很多东西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教育奇迹》读后感2

  最近读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感想很多。十几年的教龄,说来也不短,通过阅读,再结合现在的小学教学经验,感触颇多。通过阅读这本书,才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力量,要当一名好教师的职责与不易。本书共录入18个真实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书中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相信一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和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呢?书中提到了要“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刚刚工作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至今难忘。

  记得一天布置完作业后,其他学生都飞快地拿起笔开始做了起来,却见某某同学仍在傻傻的发愣。我不由的怒火中烧,因为这个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再加上学习兴趣不浓,所以成绩很不理想。我站在讲台前厉声说道:“某某,你是不是又不想做作业了?”他轻声回答说:“我不舒服。”“你不要给我找借口了,不想学就早点回家。”说完我也不去看他,就去巡视其他学生做得怎么样。过了不多久,只听一个学生叫到“老师,某某吐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视线转向那里,我也赶紧走到他身旁,只见他脸色煞白,神情非常痛苦。我连忙叫一个学生去弄点水给他漱口,另外叫一个学生打扫呕吐物。此时我多想对他说声“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但却始终没有说出口,只简单的说声你休息一会,就走开了。

  回到家我在想,如果那是一位好学生,我会怎样去做。也许我会走到他身旁,仔细地询问他哪儿不舒服,或者伸出手摸一下他的额头是否发烫。但我不仅什么都没做,而且还粗暴地训斥了他,这所有的一切都只因为他是一个后进生。

  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越来越差跟他在学校老师对他的关心够不够,受到老师的漠视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老师,只要你能做到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甚至多点关怀后进生,孩子们才会更亲近你。

《教育奇迹》读后感3

  在《教育的奇迹》里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掩卷而思: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记得去年刚接手二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由于都是第一次,前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班级里男同学多,行为习惯相当差,常规管理乱。接手后,我及时地了解原来班级的状况,根据观察,迅速建立班级管理机制,对班级里有威信的同学委以重任。随着班干部的走马上任,很快,同学们早读不再是教室外玩,而是拿出书,自觉朗读。作业收发,在组长的协助下,也非常有序,作业本丢失的情况再没发生。班级管理走上正轨,我轻松了不少。可班级里三村转来了五个学生,语文成绩排在末尾,还有施东东同学竟然自己的名字也会写错。第一单元一测试,他竟然不及格。每一天,他是最后一个交作业的。他不仅做作业拖拉,更麻烦的是上课不专心,下课贪玩。当我和他的'家长联系时,他的父亲把他的语文书一扔,家长不愿管他。放弃吧?不行,得另想法子。终于,学校举行冬季运动会比赛,班级里田径项目没有人选,学生向我推荐:施东东跑步不错。在试跑之后发现,他是最佳人选。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让他展示自己的长处。我和他商量学习比赛两不误。果然,他上课专心多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运动会上,他也取得很好的成绩。在班会课上,我表扬了他,当同学们羡慕的眼光投向他时,他高兴极了。后来,他对班级里的事非常热心。当然,语文成绩进步非常快。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教育奇迹》读后感4

  有幸拜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受益匪浅。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里面的故事让我震撼、引人深思。书中的故事让我懂得教育不是为了选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傻子。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遇,成功的可能。

  当我们真正领略了教育的真实意义,也就不再怀疑这些功成名就的天才的成功必将是一种必然!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的是一些当代名人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是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是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是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来这些五六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这学期,有一个班的一个幼儿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行为也较为散漫,学习也不太好。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决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希望从那里能得到答案。通过我的了解,她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过,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找一些人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即使这样,父亲一不顺心还要打她。在幼儿园里,她总觉得老师、、小朋友歧视她,对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孩子。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她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久成为班上头疼孩子。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孩子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孩子,乃至转化为孩子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离异双方和孩子的关系。我决心以行动去温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唤起她的自尊。在这过程中,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要号召全班孩子和家长共同协助和配合,一起来帮助她走出迷茫,迈向成功。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特别是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教育奇迹》读后感5

  放假时学校布置假期要看两本教育书籍,到底看什么好呢?无论干什么都想着这件事,在微博上看到介绍《罗恩老师的教育奇迹》,就在网上搜了搜,说实话,我很少有这样的耐心去看一本教育书籍,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感觉现在教育方面的好书很少,更甚至缺乏读书的心境。读《罗恩老师的教育奇迹》我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一睹为快。

  文章分四个部分:一是不一样的克拉克学校,二是父母是孩子成长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三是营造让孩子爱上学习得氛围,四是课堂之外。每一部分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克拉克学校有着“与众不同,无所畏惧,点燃激情,独立自由”的罗恩精神,才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这所学校走出了很多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名牌高校的学生。他们的教育故事感动了千万个父母,他们的教育理念推到了东西方教育无形的墙壁。

  阅读此书,我体会最深的是对待教育要用心——树信心、要细心、有耐心。

  教育要想成功,首先要树立自信心。无论处在何种境地,我们都应把一份自信留给自己,同时也送一份自信给学生,面对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我总是尽自己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树立信心。遇到困难时,不是选择逃避退缩,而是以最好的心态去挑战自我,勇往直前。如今,在课堂回答中,有一部分同学不再胆怯羞涩,而是用最响亮的声音说出心底的答案;在小组活动里,很多学生不再畏畏缩缩,而是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只有教与学同时保持信心,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把一份信心留在心底,对学生对自己说:我们能行!

  通往成功的教育同样需要细心。于细微处见精彩,教育的细节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要细心观察教育的细节,并在细节上下功夫,可以说罗恩老师是误打误撞进入教育这个行业的,可是他取得了科班人也难以达到的成就。他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细心,他会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并且给予他们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他会细心的积累教学经验,从最开始的毛手毛脚,到后来的熟练自如。他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总能通过他的细心和努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他赢得了学生的尊敬,源于他的执着、观察力、细心,并始终抱着许三多式的不放弃的精神。

  要想成就教育奇迹,还需要百倍的耐心。一个学生就是一片天地,一个学生就可能是一个奇迹,曾有人说:教育孩子就像种庄稼,种豆子不行就种高粱,种高粱不行就种玉米,种玉米不行就种棉花,总有一样适合他,只是我们还没发现而已。罗恩老师对待教育有常人做不到的耐心,找学生谈心,找家长交流,甚至帮助家长走上正确的教育轨道,利用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自我认知。这些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好的教育其实没有国界。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充满自信和激情,像罗恩老师那样走进孩子的生活,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有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有我们骨子里不服输的干劲,相信我们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奇迹!

《教育奇迹》读后感6

  初读这本书,发现这是一本不同以往谈教育的书籍,没有严谨严肃的理论,没有一般的逻辑叙述,只是讲述一个个事例,而这些事例往往也根植不到我的身边,比如站在桌子上,比如滑梯,比如请同学到家里吃饭,比如参加节目,比如带孩子旅行……,太多太多个例化的东西只能说明是“罗恩式”的教育,效仿不来。只能当小说来看,我知道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但这样颇具影响力的名人写的书应该不仅仅是这样的吧?于是,我又打开了它,慢慢发觉他的奥秘。他不仅是老师,还是数学老师,还是班主任,还是校长,所以他从学校,老师,家庭,家长,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多角度多方位的去给孩子打造成长环境,不仅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更是点燃孩子的生活的热情,勇气,自信。这不正是教育所要起到的作用吗!

  我也深深感到,教育真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工程,要看到全面,而我们的眼光太狭窄,只看到一个个点。罗恩正是用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碎片化的经历,才形成了他独特的教育。

  再次读,是在学校要交流感受的时候。我问自己读过书后到底学到了什么?我反思,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奇迹?罗恩本身是个有激情,热爱,能坚持的`人。有激情,才不觉面对教学工作的枯燥,有热爱,才会觉学生的可爱,有坚持,才让教育的想法得以实现并影响深远。

  我呢,激情,热爱快已消散,只剩下苟延残喘的坚持。那多的想法,大概还是停留在二十岁上班时的懵懂阶段。

  再读,我又去查阅他的《55条班规》,查看《热血教师》。我在书上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建立了一套原则、理念和价值观,这就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对亲似大家庭的团队的总结这写核心原则就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父母、和导师如何教育我们深爱的孩子的关键所在”。是啊,回想我们是因为这因为那,而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教育者的高度,失去了教育的热情,那有怎么能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呢?而疫情期间的家访,更让我感到,以前是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应有的激情,全新投入到熟悉的工作中去。

  合上书本我好像学到了什么,又好像脑子里什么都没有。这真是一本让人看了又看,爱不释手的书,不管你是家长,教育者,教学的管理者,你都会从中受到启发。谢谢罗恩!

《教育奇迹》读后感7

  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

  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看来“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是舅舅、姑妈、等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怀着“教育为公 ”、“甘当骆驼”的精神,为中国的.教育探求了一条新路,为孩子们开辟了一个开阔的世界。一直以来,我都尝试着用爱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1、爱,是尊重理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人、成才,首先就要尊重他们,全面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家境。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要小心的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保护好每一个学生。

  2、爱,是欣赏激励

  心理学家尔土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因此我们应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用积极的心理意向去激励他们,期待他们。

  3、爱,是心与心之间的碰撞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愁,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教师也只有体验到学生的内心感受,才能将心比心,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学生就如同是一株株幼苗,需要真心的关注,悉心的浇灌和细心的呵护。爱就如阳光一样给孩子温暖,似甘露一样给孩子滋润,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教师的无限关爱无论他是——差孩子”、“坏孩子”, “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等。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长当年有能力相比,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关键是父母和教师如何去挖掘。爱是一种等待,爱是一种引领,爱是一种责任。让爱走进校园,让爱走进家庭,让爱产生智慧,让爱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让我们相信——教育,因爱而美丽!

《教育奇迹》读后感8

  本质上讲,阅读是自我建设与自我塑造的过程。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人身之躯譬如一座房子,生来都是毛坯房,通过阅读构建装修,灵魂居住期间才会润泽舒适。那么为什么阅读?自然而然地成为重要问题。

  读了《中国教室的奇迹》中的幸福第四课“赴一场与好书的约会”之后,我也深深地有了感触。俞玉梅为了能让孩子们爱上读书,精心设计了很多办法,如:打通生活与学习的“任督二脉”;让孩子明白,阅读是最美得人生姿态,告诉孩子“为什么阅读”;让攀比阅读之风席卷教室;带孩子与朝阳清风一起读书等。

  书籍为人类插上改变命运的翅膀,阅读是获取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一个老师曾经问他的学生:“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最后只见一个同学站起来大声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学生就是近代中国史上的传奇人物——周恩来,当年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周恩来,一代总理的成长缘于读书,读书赋予了他知识,读书使他渊博,读书使他通晓古今,懂得了治国之道。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代诗人的成长缘于读书,读书让他豪情满怀,读书让他立志报国,读书让他感悟到百姓的`疾苦,写下了千百首感人肺腑的诗篇,成为受后人称颂的“诗史”。

  一位位有志之士,一代代天之娇子,他们工作于不同的领域,成长于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读书。我无法保证读书便可以成为诗人,更无法保证能成为总理,但是我可以保证在书中每个人都可以收获许多原来没有的东西。

  一本书,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从此伴着这个人快乐地成长着,我想大概这就是书的魔力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无数成功人士热爱读书的原因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读书又怎么能进步呢?人之所以富有,首先应该是心灵的充实和纯洁,其次才是房子,车子和钱财。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第一位的是,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科技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的竞争力,没有一个文盲众多的国家成为富强的国家。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浮躁到连书都不愿意读,猖狂到视读书人为另类而不齿的地步,那这个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也离崩溃不远了!从主观上来看,功利化,世俗化思想的泛滥是读书人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某些人的眼里,哪些灰暗的书本中只有‘颜如玉’,或是‘黄金屋’。功利,世俗,浮躁化倾向日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众,推杯换盏整天喝得头昏脑涨,天昏地暗者众,而坐下来踏踏实实读书学习充实自己者寥寥。

《教育奇迹》读后感9

  当我被生活弄得疲惫不堪,失去斗志的时候,一股春风吹来,让我为之一震:林馨读书社——读《罗恩老师的教育故事》。读后感!还要写读书感?我又犹豫了……。不过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第一遍,我先速读全书。找到一个感兴趣的点:罗恩老师是怎样把一个全区最烂的一个初中毕业班调教到全区第一名的。我的收获是:在老师们抱怨自己的学生时,有没有像罗恩老师一样想想该如何对待那些孩子们。正如罗恩老师说的那样,教育无国界,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不爱学习的!

  第二遍,我通读全书。

  第三遍,我细读全书。

  我的.收获是:

  1、教育的成功与否是否有激情?很多老师之所以没有在教育上取得成就,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罗恩老师那样的教育激情。一般情况下,初中老师语数外老师教两个班100多个学生,上课自习至少4节课,还有两大摞作业,需要多少时间?谁还有精力、热忱,琢磨提高学生的兴趣呢?史、地、政、生老师虽负责一门课程,成绩也要,县里也要大排队,学生们考不好,压力也大。最后,抱怨孩子的不努力上,甚至批评家长。罗恩老师传达给同行的理念就是:一定要有激情。当你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特别是和熊孩子们在一起时,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潜能。想办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梦想!

  2、同样面对应试教育,克拉克学校教育竟然能大胆地突破传统,本着对孩子成绩的负责的前提,寻找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爱上学习。老师设计的制作小地球仪的动手活动;观察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太阳的影子任务;听《青藏高原》《高原红》歌,看草原风光视频,知青藏地区、看迎风坡,背风坡,知植被……等活动,足以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学生们想学习,进步自然就快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3、教育教学上,老师既要幽默、风趣,又要对学生要求严格。活跃课堂氛围,可以和谐师生关系。例如:在讲地球自传时,老师模拟地球在讲台上悠然转上一圈,学生会开怀大笑、久久难忘。当一声“春眠不觉晓,心得有多少”的关切驱散学生的朦胧睡意;当一句“有眼不识泰山”的自嘲赢得炽热、敬重的目光,师生的友情便更加浓重了。“地球自转”——“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交通运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使学生认识到原来地理也这么富有文学色彩!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克拉克学校会教孩子们很多与课本无关的知识。比如:与人相处;真诚地为同学鼓掌;充满热情的鼓励会带给他人信心与勇气;当别人回答不上问题时,耐心地等待而非抢答。我们的学校就做得很好:如:我们学校的防震应急疏散演练;经典诵读;周一的旗下讲话;孩子们的才艺表演;一节金融课:《钱,该怎么花?》;鼓励孩子们“当家作主”(出去旅游“每张秋游门票100元,学生打5折,16人以上的团体票按成人票6折优惠,怎么样买秋游门票更划算?”孩子们出谋划策。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金融课后,孩子们便开始用记账本记录每笔花销,再不会像以前那样任性地“买买买”)。

  如今的教育,与其我们抱怨体制,抱怨学校,抱怨老师,抱怨家长,不如尽自己的力量努力去做!

《教育奇迹》读后感1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假期里,学校要求在假期读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书籍,写写心得,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遨游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

  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一书中的教育成功经验来自教育的门外汉,给我很大的感触。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学会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升华。

  《教育的奇迹》书中介绍了周弘用母语玩字法教女儿识字,他从来没有强迫女儿非得把这些字认会。正是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使女儿对文字发生了兴趣,从此婷婷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知识如痴如醉。周弘带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路,一条充满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所着的《幼儿才能开发》正是这本书改变了周弘一生,也使女儿实现了超越,从一个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女大学生。

  胡厚培看到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申白普利和美国职业作家奥个兹合着的《儿童世界》一书,书中阐述的观点让他深受启发,他选择了音乐刺激法。使舟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舟舟的.早期教育中,第一次有成功的喜悦感。他便有意识地让舟舟欣赏更多的歌舞和交响曲的排练,并对舟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示,舟舟认识了很多的乐器,懂得了很多世界名曲。这为后来舟舟当上乐队指挥起到了很大作用。书中还有很多的例子不再一一介绍,每个教育成功的经验背后都有一条不平坦的路,他们用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填平这条不平坦的路,使残疾人成为有用的人才。

  看了此书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认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书籍,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

  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向《教育的奇迹》中每个教育成功的人士学习,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位学生,使他们人人成才,我们必须认真读书学习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认真、有责任心地工作,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民教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教育奇迹》读后感11

  当我从《天天向上》看到罗恩。克拉克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一下子就被他幽默,风趣,甚至有点神经质的形象给吸引了。于是我想更多的了解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当我在网上看到有关他的书,就立即毫不犹豫的买了两本。

  在书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和孩子一起看了由他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热血教师》,让我大致了解了他是怎样把一个全区最烂的一个初中毕业班调教到最后竟然成为全区第一名的过程。我想强力推荐老师们看这部电影,在老师们抱怨自己的学生的时候,有没有像罗恩一样想想该如何对待那些孩子们。正如罗恩老师说的那样,教育无国界,没有那个孩子天生不爱学习。

  当书邮寄到家的时候,我更是兴奋不已的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呵呵,我建议家长和老师更应该读这本书哦)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很多老师之所以没有在教育上取得成就,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罗恩老师那样的教育激情。你能想象到一个老师在包揽班上33名学生的所有课程,英语,数学,地理历史,美术等等,还想尽各种稀奇古怪的无厘头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这得需要多少时间,精力和热忱才能达到的境界啊!而我们有些老师只负责一门课程还在抱怨压力大,学生们考试不理想,就把问题推在孩子的不努力上,甚至批评家长。罗恩老师想传达给同行的理念就是:一定要有激情。当你和孩子们在一起工作时,特别是和那些把你逼得发疯的孩子们在一起时,一定要看到这些孩子的潜能。想办法让你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缘的梦想,无论条件有多么艰苦,挑战有多大,你必须关照每一个孩子,并看到他们的潜能。(不过,虽然我现在都有当老师的冲动,但是我静心思考,如果我真的是老师,能做到这样吗?很不简单耶!一个月,一年。会坚持多久呢?平心而论做老师也很不容易哦!)

  第二:在同样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克拉克竟然能大胆的突破传统的教育,在本着对孩子成绩的负责任的前提下,寻找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看似有时候和成绩不搭边的无厘头的做法,却激发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学生们自己想学习,那么进步自然就快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与原来对美国教育的认识所不同的是,虽然罗恩在对教学上幽默,风趣,甚至不惜搞笑,但是他对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要求极高。由他的话来讲就是:高期望带来不可思议的效果。这表现在他制定的《55条班规》上和近乎严苛的'课业要求和那些让同行和家长大呼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结合实际我想现在好多家长和老师都盲目的学习西方教育,有时候却忽略了教育的重点。我看到现在中国的好多学校组织出国学习,说得最多的就是人家的课外活动多么丰富多彩,家校互动多么多好,可是更多的没有真正的领会和认知该学的到底是什么?当然课外活动多了,对孩子们兴趣培养很有好处,可是不能因为这个,把正事给耽误了是不是。在家校互动的事情上,好像也是不太尽人意哦!不过没有完美的教育,大家都在努力改进啊!(咿呀,批评的太露骨了吧,实话实说吗,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的吗!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勇于在错误面前低头不丢人,反而自欺欺人更可怕。)

  第四:说了这么多,其实感触最深的就是即使不能在中国遇到罗恩这样的老师,克拉克的那些教育的故事也让我倍受鼓舞,作为父母,有义务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怀揣梦想,敢于实践。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与其抱怨体制,抱怨学校,抱怨老师,抱怨家长,不如把这些抱怨的时间用在做如何对孩子们成长更有利的事情上呢!哎!要学的还很多呢!

《教育奇迹》读后感12

  我们都在追寻一种理想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充满激情的学习,能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能够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时时刻刻出类拔萃……但是,往往我们总会感到遗憾,学生们的表现不能够让我们满意。于是,我们开始抱怨:我们的教育体制有问题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学生天资不够优秀……读了这本书中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改变不了的事情就不要去抱怨,就要想办法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好。

  好的教育是没有国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好的经验只要是适合我们的我们都可以拿来学习,就像《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

  罗恩老师说:“我们都应该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尽心尽力。”他是这样教育他的学生们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从创办克拉克学校,到一节节吸引孩子们的课,再到带领孩子们外出让孩子们的头像登上时代广场的大屏幕……罗恩老师做的每一件事都尽心尽力,完成了我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件事情。他的学生在他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下也在这样做人这样做事,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罗恩老师说:“我认同教师要为学生的成绩负责,但我同时鼓励老师们寻找创造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学生喜欢有趣的课堂,喜欢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习得越快乐就越有激情,越有激情效果就越好。作为教师要尽所能把教学变得有趣和吸引人,这样学生的成绩才会提高,这是因为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他们自己想学习,进步自然会快。我想起这样两句话,第一句:宁可让学生不学,也不能让学生厌学。第二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罗恩老师说:“我们必须高标准来要求每个孩子,并且要尽力推动他们达到这样的水准。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提出要求”和“推动达到要求”。没有严格的要求和难度的要求孩子们就不会精彩纷呈,让那些不努力和没尽力的孩子轻而易举的过关不是爱他们而是害他们。如果只是努力了就算过关,为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就算过关,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不会竭尽全力的`去做事,学会的只是敷衍的坏习惯。

  罗恩老师说:“即使孩子们无礼伤了你的心,对你说了让人伤心的话,那也请牢记你最终的目的,在那一刻,无论多么困难要让自己相信那个孩子是爱你和感激你的。”看到这段话,我的心怦然一动,曾经的一个个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时确实很生气,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不愉快都烟消云散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懂得放下、懂得饶恕、懂得感恩,善待每一个学生,我们自己也会获得快乐。

  读罗恩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的学生喜欢你。

《教育奇迹》读后感13

  每到周末,就想去书店转转,不是标榜自己有多么爱学习,而是想融入书店那种环境让自己能静下来心来看点书。走着走着,我无意之中看到了一本《教育的奇迹》的书,封面上这几个字让我眼睛一亮“把‘笨小孩’培养成天才的12种方法”,我想一定要好好地看看,让我这个成天为班级琐事而烦恼的老师也学一学。

  读了之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赏识孩子是一门艺术》这一章节。卡尔.威特在父亲老卡尔.威特的不断鼓励下(你是个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孩子,我相信你,你一定行的),像对天才一样地爱他、期望他、教育他。使小卡尔威特最终成为那个时代的奇才。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信心,给予期望和热爱,使孩子的`行为也期望趋于一致的一种教育方法,要多给孩子一些赞赏,并且这些赞赏要及时,否则,它的赏识教育教育效果也就减弱了。

  细细回想一下,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这样的赏识教育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引起多大注意,哪怕知道了要这样做也总坚持不住,总喜欢多批评。但有一次,我觉得我做得还可以。

  班内有一名学生叫阿赛尔,这个小哈族男生每节课上总不能集中精力听课,课后作业也经常拖拉,错误连连,当然,他的成绩也是可想而知的。对于他,我是好话坏话说了一箩筐都无济于事,父母总是说也在家严格管教,但是成绩却没有多少起色,渐渐地我也就麻木了。可是,每天到教室总能看到他在积极地清扫垃圾角,但由于他的成绩不好,我总是懒得去表扬他。有一次卫生突击检查,检查卫生时,由于我们班的卫生角一直很清洁,所以没有受到批评,这才想起这些都是阿赛尔的功劳,而这时的赞赏却不能更好地激励他,就在这不久后,我在街上买东西,正巧碰到阿赛尔的妈妈带着他,我微笑着打过招呼后及时说:“阿赛尔最近表现特别好,不错!……”从好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自信多了,见到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低头就跑,而是昂头笑着说:“老师好!”可见,赞赏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学生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须的。赏识的奥秘就在于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确实是这样,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这件事让我领略到了赏识的魅力,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不应当吝啬赞美、肯定、鼓励,只有更多的使用这些,多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才能使他们树立起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的往前走。

《教育奇迹》读后感14

  最近看了《教育的奇迹》一书,这本书里包含了18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教育故事。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为中心,从家长,老师,学校三个方面阐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

  在这些故事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周弘对聋哑女儿婷婷的教育。下面是其中的一个片段:一天下午,婷婷午觉醒来后想要吃饼干,她用手指了指饼干盒,奶奶在把饼干盒递给婷婷时,突然停了下来,她大声对婷婷说:“婷婷要吃饼干是可以的,但婷婷要说出‘饼干’两个字才吃得上。”接着,奶奶一遍又一遍地对着婷婷喊着“饼干”两个字。奶奶的嗓子喊哑了,可婷婷就是没法开口。饼干近在咫尺却吃不到,婷婷委屈得眼泪直流,小脸涨得通红。奶奶心疼极了,很想把饼干盒给孙女。看着女儿痛苦的样子,周弘也很心疼,但一定要让女儿开口说话的信念战胜了他的情感。他坚持要婷婷说出“饼干”两个字。祖孙俩就这么僵持着,40分钟过去了,婷婷哭得没有力气了,终于喊出了两个含混不清的音:“布单”。奶奶惊喜万分,急忙把饼干递给了婷婷,婷婷眼睛一亮,一连串说了好几个“布单”。

  这一声“布单”来得这样艰难,这样痛苦,虽然它离“饼干”的正确发音相去甚远,可这一声对婷婷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婷婷终于意识到了口语交流的意义,知道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对着自己张着嘴巴的缘由,原来他们都是在教自己说话。从此,婷婷开始摆脱手语,努力用嘴巴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马上想到中央八套有个类似的.公益广告,也是爸爸努力的教儿子说话,当其他孩子嘲笑他时,爸爸赶走了那些孩子,紧紧的抱着自己的孩子留下了眼泪。

  这两个故事让我感到了这两位父亲的伟大,他们伟大在于首先没有放弃孩子,对孩子充满信心,其次他们都拥有强大的内心,有足够的耐心。在对待后进生上,我们老师应该向这两位家长学习,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老师要包容孩子的“不会”,包容孩子的“落后”,每天花上20分钟,给予他们帮助,相信只要坚持不懈,老师一定会收获到笑容。

  “世无弃人,只有自弃之人,世无完人,应该发现自己”。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教育奇迹》读后感15

  假期中我认真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的奇迹》。这是一本关于学生教育的书籍。它是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为中心,从家长、老师和学校三个方面阐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全书提供给读者十二个成功教育的典范,从著名的美国盲女作家海伦·凯勒到中国的女神童周婷婷,无一不是成功教育下的奇迹。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通过对当代一系列知名人物的成才经历进行描述,讲述了这些当代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如:牛顿曾经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曾经是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曾经是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曾经是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为什么?因为他们周围有善于对他们肯定的人,有善于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的人,有对他们始终充满爱心永不言放弃的人,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努力才有了卓越的成绩。全书总共12章,分别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专注力、兴趣性和自信力等进行分析,对教育者如何培养孩子的天性、陶冶孩子的情操、如何赏识孩子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的阐述和指导。

  作为一名教师同时又为人母的我,通过对本书的认真阅读,真是受益匪浅。书中的“笨小孩”、“差等生”让我想到了现在手中的学生。我们班的吴友波小朋友,说话含糊不清。乖巧、守纪、爱劳动,如果撇开学习不谈,是个不错的孩子。可是谈到学习,让人头疼。手把手的教,前面教后面忘。尽管如此,作为他语文老师的我和数学马老师,对他从未令眼看待,课堂上尽量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来回答,课后对他不停地鼓励和辅导。我想:他才一年级啊,考试就不及格,以后他的学还怎么念啊!所以能多教他一点是一点,让他尽量多掌握些。作为老师,我们多么希望他的父母也能同我们一样,不断地鼓励他,辅导他。可是,第一次把他父亲请到学校。没等我开口,他父亲就说:“老师,以后放学让他自己回家,不用我来接。”我跟他讲了他孩子的学习情况,问他是否知道,他说不知道。我对他提出了要求,也跟他预计了如果不赶紧辅导孩子的后果。他没支声。一晃到了期末,我是焦急万分,又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可是与他妈妈的通话,让我的心彻底凉了。她说孩子就这样前面学,后面忘。我说那你也得辅导啊,她说没用。真正让我无语了。他的亲生父母待他尚且如此,我们老师使多大的劲,也是事倍功半啊!如果他能生在荣博那样的家庭或者他的父母有荣博父母那样的执着,或许他会有很大的进步。荣博是个脑瘫患儿,大脑思维正常,但是运动神经瘫痪,他的父母就根据他的这一特点,进行坚持不懈的教育,最终把荣博培养成一名十分优秀的人才。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孩子,能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平时多给予他们肯定,多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是早早地就否定了某些成绩稍差的学生,从而使他们失去学习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他们该会有多么大的进步?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就可以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我们的学生中没有天才,没有一看就聪明过人的孩子,没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现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群少年,甚至是一班“调皮大王”、顽劣不化的“主儿”,是一考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差生” 但我们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执着期待,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律己精神,有“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认识,一句话,有非凡的爱心,我们同样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生和俊才。李镇西老师自愿把人见人厌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在“转化”和促成方面写下了一篇篇瑰丽的教育诗章;孙维刚老师在名不见经传的北京二十二中为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了许多新生,同样是充盈胸间、激情荡怀的“爱”让他们体会与领略到教育的美丽和幸福。

  由此使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张超喆同学。上学期末他一度情绪低落,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发现后我找他谈话,了解了他父母在家吵架,甚至到了要分东离西的地步,所以孩子很害怕,很伤心,无心学习。我就开导他,教导他回家该怎么做,怎样缓和父母间的矛盾。自己该如何学习,让父母欣慰。让父母看到自己的优秀表现,从而恢复以前幸福温馨的家庭。孩子很懂事,照做了。第二天我就把他的座位往前调了,课堂上多提问他,多多向他送去微笑。这时发现孩子上课听讲了,作业完成了。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爱学习的孩子又出现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不仅关注他的外部表现,还要注意他的内心变化。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教育奇迹》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06-03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02-04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09-30

《教育奇迹》读后感05-17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09-25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10-07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09-29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02-05

《教育的奇迹》的读书心得09-05

关于《教育的奇迹》的读书心得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