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有感

时间:2024-05-17 11:30:56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读《心》有感(集合)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心》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心》有感1

  《写出我心》是北美教授娜塔莉·戈德堡的著作。出版后不仅立刻登上畅销榜,成为写作与写作治疗的经典,而且被列入美国高中读本。首次出版时,书名叫做《再活一次》,从书名就可以看得出书中不仅谈写作的方法,而且也指出用写作来调心的这条途径。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写作,也知道写作的重要性。会写作的人不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而且将内心深藏的话写出来可以达到治愈自己的效果。但每当要提笔写作时,我们总是能找出各种理由,仿佛一定要沐浴焚香,万事俱备才能安心坐下来写作。我想,这不仅是从小在作文点评中受伤的原因,也有写作者对自己的不接纳。作者在书中一直想要告诉我们,写作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我们想要写,那坐下来写就好了,我们要告诉自己:“我有写出史上最烂的垃圾的自由。”但事实上,上过作者三周的课,经过作者这样的理念熏陶的学生们依然还是会找各种理由拖延写作。

  她在书中提到,她的这些学生从芝加哥到波士顿,再从波士顿到肯塔基一路奔波来到她的面前,就是为了再听一遍她说“拿起笔去写就是最好的答案”。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不,他们心中熟知这个道理,但还是需要有人帮他们肯定这件事。我想,这样的心态是源自于对自己的不信任。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当做完一件耗费体力,却又得不到正面反馈的时候,很容易疲倦。最初的写作热情退去,他们需要有人支持与肯定。

  想要坚持写作的人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写作的灵感并不常有,没有灵感的时候如何坚持下去?娜塔莉在书中给了我们两个激发写作的方法:一个是活在当下,无所畏惧,开放心灵;另一个是深刻地倾听,接纳事物的本色。事实上,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意思,就是让我们成为生活的写作者。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都可能是写作的好素材。近几年很多人都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娜塔莉提倡在自己的城市做一名观光客,有咖啡渍的旧杯子,树上蹦跳的麻雀,街上的公交车都是可以写的内容。我们应该和万事万物交朋友,这样万事万物就可以透过我们来写作。

  当然,娜塔莉建议我们当一个部落作家,可以为所有人写作。部落作家是与隐士作家相对的。隐士作家只写个人心里微不足道的真理,而部落作家却反映了人群中许多不同的声音。我倒是认为,我们可以经常替换部落作家与隐士作家的角色,毕竟有时候我们自己也有能力领悟到大道理,与其放在心中私藏,不如广而告之,与他们共品。

  最后摘下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这是在后记中,娜塔莉对于一个问题的回答。问题是:“你想对当时在写《写出我心》的自己说些什么?”她回答:“我什么也不会对当时的自己讲。那时的自己不会听现在的我讲的任何事情。比如,我现在可能会说,成功和名誉的背后其实很艰难、充满了痛苦。就像我现在也对我的学生说这些,但他们同样听不进去一样,每个人都会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一点天经地义。”看到这段话,我突然想到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的一个问题:如果你回到18岁,你会对当时的自己说什么?很多人都想回去挽回当时自己做的错误决定。

  但事实上,那时的决定已经是在当时的我们的认知下做的最好的决定,我们走了这条路,享受到了这条路的好处,自然也会有需要舍弃的东西。我们不能确定如果当时选择了另一条路就一定会顺风顺水,从此开挂,走上人生巅峰。我什么也不会对当时的自己讲,因为我无法给出万无一失的答案。人生千千万万的选项,不到最后一刻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结局是什么。但这千千万万个选择汇聚成了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而也只有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我们唯一能抓得住的,也只有这些点滴是我们身而为人的意义所在。

读《心》有感2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母亲的心》。讲的是朋友的外婆老年痴呆,连自己的老伴也不认识了,唯一认得的是自己的女儿——朋友的母亲。一次聚会,朋友的外婆在众目睽睽下小心翼翼的把菜夹进口袋,看到朋友的母亲从厨房忙完出来,朋友的外婆连忙把她拉到一边,从口袋里掏出那堆早已杂乱却又视若珍宝的菜,给了朋友的母亲,为的是让自己的女儿能吃上一些好的菜。女儿被母亲这一突如其来的行为感动的热泪盈眶。多么感人啊!虽然疾病让老人遗忘了生命中的一切关联,一切亲爱的人,而唯一不能割断的是母女的血缘,他的.灵魂已经在疾病侵蚀下慢慢的死去,然而永远不肯死去的是那一颗母亲的心。

  记得我第一次跟随老师外出春游的时候,妈妈一天都担心我,因为我是第一次在没有妈妈的陪伴下外出。在出发前,她反复叮咛我注意事项。当我安全回到学校,放学时,很远就看见了妈妈在门口等我,不住的往里面张望,看到我后露出了安心的笑容。妈妈对我又亲,又抱,问了我好多春游时发生的事情,为我的成长感到骄傲。

  虽然妈妈在我惹她生气的时候,也会打我骂我,但我知道那是因为爱我才这样的。母亲的爱无处不在,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母亲的爱也会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光明。

读《心》有感3

  今天我读了刘墉的《点一盏心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经典小说,也不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也不是一本结局完美的情节书。这只不过是一本不起眼的“道理故事书”,但是在本书里却隐藏着106个人生的大道理。

  小故事,大真理。此话不假。

  什么天真的小学生,古怪的老太太,偷华佗的药方,勤奋的百万富翁,久经沙场的老兵,包括语文课上经常提到的第三人称,老王,老温,老曹……这些都将充当你生活中的角色和每一位读者,而其中的情节则是生活当中的任何一个挫折点。

  当然,有外星人、战争等等并不是一件坏事,其中感情会越深,越能了解真相,因为我们已经接受了太多的快乐,也应该感受悲伤的悲惨处境。

  作者曾经说过:“从苦难中提升,在痛苦中领悟”有一个故事我很喜欢:有一个小尼姑,在她的童年,她去见她的老师,对老师说:“老师!我看透了这个世界,遁入空门已经很多年了,每天都在青山白云之间,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杂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多,怎么办。

  老师曾经对她说:“点亮一盏灯,让它不仅照到你,而且不留下你的`影子,你就能明白了!”几十年后,这万光庵的主持是当年的小尼姑,现在,她有几百个弟子,但她仍然不快乐。

  因为无论她是把灯放在脚上、头上,还是挂在她的顶上,她的影子都还在。据说,直到她死后,她才明白只有一个办法可以使她的头脑清据说直到她圆寂的时,她才领悟了,唯有一个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她点了一盏心灯。

  这只是一个小故事,却能体会到一种全新的道德和人生真谛——点一盏心灯,将会使你更加热爱生活和人生,点一盏心灯就会使你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作者的自序中写道:人人能得到属于自己的趣味和结论,他是一扇门,向读者开着。进门之后的亭台楼阁、花鸟虫鱼,则请各位细细寻找、自己游历了。

  人生中的挫折,不要懊悔,这就是我读了这本书悟出来的道理!

读《心》有感4

  夏目漱石は文壇でもよく知られた作家で、日本にとっても世界にとっても大きな意味を持っている、日本の紙幣からもそれがうかがえる。

  夏目漱石といえば「吾輩は猫である」と思われがちですが、今日私が読み解く『心』は、実は彼が人生のどん底にあり、病気と家族の死に直面していた末期の作品。『吾輩は猫である』に対して、『心』は悲観的で現実的な作品である。その文字は、読んでいると言葉へのこだわりが感じられる、文字がほどよく、その中の心理描写の多くが人物を立体的に生き生きとさせている。

  作品は私と先生を中心に始まった。私の出現を手がかりに先生の話を始めた。先生は人を信じようともしなかったし、自分を信じようともしなかった。私の視点からすれば、先生のこのような性格の原因が理解できないのは当然で、それが真実を打ち明けるための伏線となった。

  最後の部分で先生のこのような性格の謎が解けた。kと先生は大家の娘に同時に恋をしたが、kは先生が自分と同じであることを知らず、親友である先生に相談した。先生の利己主義もここに現れた。kが愛する女を奪うのを恐れて、先生は小細工をして、kがお嬢さんに告白する前に、大家にお嬢さんとの縁談を要求した。そしてそれを知ったkは、自殺した。

  kの死亡を見た先生は、kが遺書の中で自分に悪いことを言う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って、友人の死体を確認するよりも先に遺書を読んだ。失恋が必ずしもkの自殺の真因ではなかったのかもしれないが、駱駝を殺した最後の藁に違いなかったと思う。遺書の中に書いてあったように「もっと早く死ぬべきだのになぜ今まで生きていたのだろう」。実際kの遺書に先生の思ったようなことを書かれていなかったのに、先生は罪悪感を含んで生きていた。

  『心』は表面的には三人のラブストーリーだと見えるが、実際には人物を通してその背後にある意味が見えてくる。先生は典型的な利己主義者として、まず利已、次に利他。人に感心のは作者の文章にキャラクターの解釈を余すところなく話した、繊細な感情描写は人の善悪と心の奥の欠陥を表現してとても真実だ。よい文章は必ず読者の共感を得られるものであり、欠点を持った人物は自分を省みることができる、これは完璧な人はいないからだ。作品から人間性を覗き込み、現実を批判する、それが著者の目的だと思う。

  中文对照:

  夏目漱石是文坛上广为人知的一位作家,他对于日本和整个世界的意义都不可小觑。从日本的纸币中就能看出这一点。

  提到夏目漱石大家往往会想到风格诙谐幽默的『我是猫』,而今天我所解读的心实际上是他比较晚期的作品,这个时候的夏目漱石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面临着疾病和亲人的离世。对比于我是猫,心则是一篇富有悲观情感又现实的作品。夏目漱石的文字,在阅读中就能够感受到他对于语言的把控。把文字拿捏的`恰到好处,其中大量的心理描写使人物立体丰满有血有肉。

  作品开篇是围绕着我与先生展开的。以我的出现为线索,开始讲述先生故事。先生性格孤僻,不愿意相信他人,甚至也不愿意相信自己。以我的视角,自然不理解先生如此性格的原因,这也便埋下了吐露真相的伏笔。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便解开了先生之所以如此性格的神秘面纱。k的遗书的出现使模糊的故事变得清晰可见。k和先生同时爱上了房东的女儿,k并不知道先生和自己一样并把这件事和作为他的好朋友的先生商量。而先生的利己主义也在这里体现了出来。因为害怕k夺走心爱的女人,他使了一些小手段,在k向小姐告白之前他像房东提出了与女儿定亲的要求。而知道了这个结果的k,自杀了。

  看到这一幕的先生,先是怕k在遗书中说出对自己的不好的事情,不是先确认友人的尸体而选择了先读遗书。或许失恋并不一定是k自杀的真正原因,但一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如遗书中所说:k的遗书并没有关于提到先生的事,但先生却还是选择了包含愧疚地活着。

  心表面上是三人的爱情故事,实际上通过人物可以看到背后暗示的含义。先生作为典型利己主义者,首先是利已然后是利他。令人感叹的是作者行文之间把角色诠释的淋漓尽致,细腻的情感描写把人的善恶和内心深处的缺陷表现地十分真实。一篇好的文章一定都是能够得到读者的共情的,而带有缺陷的人物往往能够让人反思自我,因为没有人会是完美的。从作品窥探人性,批判现实,这便是作者的目的。

读《心》有感5

  从小,我就向往蓝天,爱看飞机。我还经常做梦,梦到自己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上自由的翱翔。

  恰巧,最近妈妈带回来一本书,书名叫《我的中国心》。我无意中信手拈来阅读。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吸引。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吴大观爷爷以及他的航空梦想。吴大观爷爷大学原先念的是机械系,后来由于听说了几个飞行员的英雄故事,了解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航空救国”的口号。最主要是当时日本鬼子对我们国家疯狂轰炸,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吴大观爷爷的强烈爱国心促使他毫不犹豫改学了航空系。学成后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了自己伟大祖国的怀抱。吴爷爷是一个有60年党龄的优秀党员,他保持46年多交党费。一生爱党爱国,党永远在他心中,祖国的国防事业始终在他心中,他为祖国航空发动机的振兴发展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发动机之父”。

  最让我佩服的是,吴大观爷爷始终用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为首位。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兢兢业业,对工作一丝不苟,在工作中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疑问,不怕苦、不怕累。我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还不能报效祖国,为祖国做什么贡献,但我有一颗热爱航空事业的心,我有满腔热情。可是只有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回想我平时作业马马虎虎、拖拖拉拉,妈妈总说我敷衍了事,说像我这样别说“神七”了,就连飞机都还上不了天。原来我还很不服气。现在我读了《我的中国心》,看到吴爷爷对待工作极度耐心、钻研的态度,感触很深。我觉得做事情要不就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为了我的航空梦,我要向吴爷爷学习,学习他的精神。对待学习不放过一丝丝疑问,尽量提高效率,最终实现“更高、更强、更好”!

读《心》有感6

  经过老师推荐,我阅读了《兰心的秘密》这本书。

  《兰心的秘密》第一篇讲的是兰心的爸爸妈妈总是和兰心唱“反调”。比如说:兰心想买一个冰淇淋,爸爸不同意;兰心对妈妈说“帮我擦皮鞋”,妈妈也不同意......很多这种事情。

  一天,兰心偷偷溜出了家,她要去找仙女来帮忙。她问了一个又一个人,最后一位警察叔叔告诉她哪儿有仙女。她来到那里,推开门看到一位仙女坐在那儿。兰心说了自己的烦心事,仙女听了以后说:“你拿着这块魔法糖,放入爸爸妈妈的杯子里,只要他们不听你的话他们就会变小”。兰心拿到了魔法糖一下子就回到了自己家,仿佛做了一个梦。爸爸妈妈喝了放入魔法糖的茶之后,只要一说不行,他们就会立刻缩小。慢慢地爸爸妈妈缩得还没有兰心的手掌大,兰心就成了家里面个头最大的'。

  一天晚上,兰心被狂风暴雨惊醒了,她被吓得到处找爸爸妈妈,谁知爸爸妈妈也吓得躲到了沙发下面,还要兰心去保护;兰心想吃沙丁鱼罐头,一不小心划破了手指,爸爸妈妈拿着和自己身体一样大的胶布,好不容易才给她包好了伤口,妈妈还差点被胶布卷了进去。爸爸妈妈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兰心就把找仙女要魔法糖的事情说了出来。后来又发生了许多惊险的事情,兰心决定回去找仙女,让她把魔法收了回去。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

读《心》有感7

  你曾经失去过吗?譬如你曾拥有过一件很好的东西,然而现在没有了,并且以后也不会再有。不是那种丢了就忘的,也不是那种没有了还可以找其他的来代替的,这种失去,你有过吗?我想很多人都会经历的,类似于失恋,离婚和离世。在经历这些失去时,我们都会感到痛苦和无助,《心的重建》这本书就是帮助我们从失恋,离婚和离世这种失去中得到治愈,更加积极乐观的生活。

  《心的重建》是由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咨询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著名作家和演讲家露易丝·海所做,她被誉为“最接近圣人的人”,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倡导者和“自助运动”的缔造者。她在1984年出版了她的代表作《生命的重建》,被译成29种语言,全球发行逾5000万册。这本《心的重建》是继《生命的重建》后露易丝·海的新作,备受读者期待。

  我之前没有接触过心理类的图书,尽管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那样的挫折和痛苦,但从来没有积极主动的排解心中的抑郁,因而自己就会不定时的陷入伤感的奇怪氛围里,觉得自己身处闹市依然寂寞痛苦。今天在老师的推荐之下读的这本《心的重建》,这是一本探索如何处理伤痛的励志心理图书,在经历了各种痛苦之后,从中找到治愈自己的方法。

  文章的开始是美国著名的生死学家大卫·凯思乐和露易丝·海在圣地亚哥的街头吃午餐,有一个细节是露易丝在在食物上来之后,很真诚的'做了祷告,她说“因为生活爱我,我也爱生活。所以我很感激。”可能我们和大卫开始的感觉一样,觉得这样做的有点过了,然而,越细读越感觉露易丝就是这样“一个一次又一次证明自我肯定很起作用的人”,是一个“最接近圣人的人”,甚至可以把重复消极想法转换为积极想法。

  两天前我带着行李来北京,颇感无助与彷徨。尤其是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看着周围一群又一群的陌生人,心里的负面情绪全部释放了出来,一个人蹲在车站嚎啕大哭。虽然过后想起来感觉自己当时有些傻,但是在看书的时候渐渐从中找到了共鸣——“帮助你感受你的感受”“让旧伤浮现以获得愈疗”。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遇到伤心的事情就在心里憋着,也不抒发出来,当伤心的事情积攒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在一个时间点因为一件很小的事爆发出来。不断的回想自己在这段时间内遇到的事情,越发觉得周围人不爱自己,觉得自己懦弱差劲,从而开始否定自己,怀疑人生。在看这本书时,让我想到了当时的自己,消极,懦弱,不自信,这也是很多人在经历挫折和伤痛常有的态度。我们习惯了消极应对,以至于我们忽略了这其实是一种成长,是一次重建。露易丝·海说,每一次的失去都是疗愈,伤痛也是。痛苦是可以选择的,面对痛苦时的态度也是可以选择的。如果在痛苦的时候你越发感觉自己悲观无助,那么你就会越痛苦;相反,如果你积极的面对它,把每一次痛苦都当成一次经历,那么你就会渐渐的从痛苦中走出来,获得疗愈。

读《心》有感8

  读了曹德旺所著的《心若菩提》,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成功人士的自传,更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人生指南。

  书中,曹德旺以平实、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他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逐步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曹德旺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地向前迈进。

  我特别欣赏曹德旺的思维方式。他强调“用心做事,用爱做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能力,更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总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努力和积累。

  此外,曹德旺还提到了“感恩、诚信、创新、责任”等价值观,这些都是他在人生和事业中坚守的原则。通过这些价值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人士的内心世界和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这些价值观不仅是我们做人的.准则,也是我们在事业中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通过学习曹德旺的成功经验,我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事,用爱去待人,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总之,《心若菩提》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带给我们成功的方法和智慧,更让我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不断前行。

读《心》有感9

  早就听说米切尔·恩德这个女作家写的文章很有名,《永远说不完的故事》和《毛毛》就是她杰出的作品。国庆节期间,我又读了她写的另一本书——《兰心的秘密》。

  兰心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可是她和父母的意见总是不一致,有一天,她独自去找仙女帮忙。仙女给了她一块神奇的糖,只要她的父母吃了这块糖,当意见不一致时,父母就会变小,于是兰心的父母被一次一次得变小,最终变成了小矮人。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兰心想寻找父母的庇护,可父母已经变成了小矮人,一点儿也不会给她带来安全感。兰心的手指划破了,也没有人给她来包扎。小矮人父母甚至差一点就被猫当成老鼠吃掉。兰心终于感觉到了害怕,她再一次去找仙女,仙女又把时间退回来,一家人都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如果世间真有这种神奇的糖,那该有多好!读到父母一次次被变成小矮人的时候,我不由地感叹。如果我能拥有一块,那该有多棒!在爸妈反对我玩游戏的'时候、当他们反对我买很多东西的时候,我就悄悄把糖放进他们喝的水里,这样他们会变小,甚至小的都看不见,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自在那该多好啊!可是我又转念一想,在我伤心的时候,谁来安慰我?当我想撒娇的时候,我又能拥抱谁?父母甚至可能会被一阵大风吹得无影无踪,那该怎么办?自由和规则我只能选其一,看来我只能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争取更大的自由。

  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父母的意见可能会跟我们不一样,但父母一定是最关心我们的人,他们的意见一定是对我们最有帮助的。

读《心》有感10

  员工培训一直是现代公司的一项重头工作,正如《将心比薪》此书所言,"没有强大的职业化员工,就没有强大的公司",公司越大,员工素质对公司发展的影响也就越大。以下是我读完培训大师xx的《将心比薪》这本书的一些感想。

  所谓"将心比薪",实质还是"将心比心",如果我不是员工,而是老板,那是怎样一种情形呢?身为员工,我们时常会问,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工作,我为什么要跟你这个老板。身为老板,尤其是创业者老板,对于凭什么让员工跟着自己混,他也有相同的考虑甚至担忧。老板和员工双方都难,但最难的,还是老板。一个创业者,本心是为了赚钱,但当公司日益壮大,他实际上就背负了更多的责任,少则几个,多则上千上万的员工的.生计,都维系于手中。的确如书中所言,企业越大,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处在老板的位置,老板的付出就比一般人多很多。

  有员工说,我的工作"活多钱少离家远,位低权轻责任大",我的付出和收入就是不成正比。当前的就业环境由市场主导,雇佣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交易,一种经济行为。一方面,员工可以对自己的劳动和能力估价,若对回报不满意,可以另谋高就。但另一方面,公司付出的金钱、学习机会与发展空间,同样需要员工付出劳动力、学识与才能来换取。况且,无论在何处就业,工作量从来不是衡量工资的标准,否则怎么会说,一流领导是"自己不干,下属快乐干"呢?越不入流的领导,亲力亲为的工作就越多。而这一切,不正是需要一群肯干不偷懒的员工来支持吗?

  作为员工,我们在抱怨工资低、工作繁重时,不妨想想,自己是否为这份工资给出应有的贡献;抱怨职位低时,不妨想想,自己是否能胜任领导的工作。换位想想,这些抱怨归根到底都是懒惰的借口。

  当我们站在老板的位置看待问题时,真正感受到肩头的责任时,才能真正体会到"老板"两字的意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员工又该如何为企业加砖添瓦呢?那就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的培养,又取决于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针对态度,作者从观念入手,通过改变观念逐步转变态度,从而进一步改变行为,进而影响工作,甚至影响人生。具体而言,员工要认识到,用心才能专业,用心才能卓越,而成功正是来自专注和执着。

  然而只有态度是不够的,落实到具体工作而言,就是要有责任心。带着责任意识去工作,出现问题主动承担责任,而非推卸责任。书中指出"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书中列出的美国职业篮球协会最佳新秀杰森·基德的例子也令人印象深刻,杰森·基德就是一个不为自己寻找理由的人。作为员工,积极地找方法,主动地解决问题,才能弥补老板的不足,成为老板的左膀右臂。不妨再用书中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那就是,寻找借口会让你更平庸。

  食人之禄,就应担其责,尽其事。工作中把公司放在首位,处处为公司着想,不仅是知恩图报的道德需求,也是自身发展必须具备的素质,否则,一个混吃等死的员工,无论换多少工作,都不会令自己满意。

读《心》有感11

  共情,指的是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一种能力,能够共情的前提是拥有一颗柔软的心灵。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共情犹如春夜江风轻柔,来之不易且难以养成。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最好状态就是共情,彼此执着,互相牵挂。

  我曾见识过夜晚的急诊大厅,医生、患者、家属,行迹匆匆、各自忙碌。有人一路小跑,有人踱来踱去,有人嚎啕大哭,有人缄默无声......医生脸上尽是麻木的疲惫,但仍尽职尽责的检查病人;家属脸上尽是紧张的担忧,但也在全心全意的照顾病人;只剩担架上难受呻吟的患者,除了痛苦还有那无边的恐惧。还记得老师课上给我们讲”医德“的含义,“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即使医学发展迅速,面对不治之症时我们仍然束手无策。作为一名医生,面对家属的焦急和患者的恐惧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共情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共情之于医生,像是演技之于演员。演员如果没有演技,不会得到观众的喜欢,甚至要承受无端的恶意,如果演的过火,又会让人觉得油腻。医生也是。共情对医生来说,犹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能更好的治疗患者,也能让自己陷入漩涡。共情是一个好医生的必备素质,也是医德的重要组成成分。但医生的心理承受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医生真的要对病房里上演的每一处悲剧仔细体察,医生就会被波涛汹涌的悲伤淹没。这会影响到医生对下一个病人的判断。我时常会疑惑,身为医生,我们到底该如何把握共情。直到看到《打开一颗心》里韦斯塔比医生面对患者时的`表现,才让我真正明白,一名医生该如何与“共情”共处。

  韦斯塔比医生在文中提到“不畏压力,善于冒险,去掉共情”,他说这是外科医生变态的人格魅力。不只是外科医生,我想所有的医生读过这本书,都会有心灵和精神上的收获。

  当面对器官移植的病例时,韦斯塔比医生想的是“到那时,就要有另一个家庭经受痛苦了”,这是一种共情。因为面对这种情况,医生和家属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家属来讲,捐赠患者的器官是一个重大的抉择,因为是自己的亲属,谁也不想看到她“不完整的离开”;但对于医生来讲,这是能够救治下一个病人的机会,耽误的时间越多,另一个病人被救活的几率越小,因为能够匹配成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医生有时候会忽略病人家属的感受,心中只想着那个等待救治的病人,这对患者家属是很大的伤害,很可能家属拒绝捐赠,医生谁也救不了,甚至被起诉没有“医德”。

  当一位患者被加急送到手术室正等着你急救,可你正在进行一场手术?你怎么抉择?当你即将诊治的病人罪大恶极却奄奄一息,你选择救还是不救?当两种情况相遇在一起,你又会如何选择?韦斯塔比医生说,“判定责任不是我的工作”,“他一定会活到进监狱的那一天”。当你成功救治了罪大恶极的病人,但却得知了之前救治的病人死亡的消息,你又会怎么想?韦斯塔比医生甚至有一刻想过,为什么是他活下来。但是这个想法刚一出来,他立即否定了。“外科医生应该公正客观,不应该有人性的好恶”。的确,不只是外科医生,对所有的医生来讲,救死扶伤是他们的职责,其他的因素不应该影响他们的判断,人的好坏自然有法律评判。

  韦斯塔比医生的每一次抉择,都是“共情”最好的体现。

  为什么有些医生被称作“黑心医生”,而有的医生被人大力夸奖?好的医生不只是拥有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有医德,我想共情能力就是医德最主要的一种体现。身为病人,本身就是很脆弱的;身为病人家属,失去至亲的痛苦又有谁能理解呢?当病人处在危急情况时,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给家属,但家属不知道如何选择,家属会问医生,如果这是你的亲人,你会如何选择?如果医生很冷漠的说“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我没有权力为你做决定。”身为家属,你当时会怎么想?如果医生切身处地的给出建议,安抚你的情绪,你又是一种什么心态?假设医生以救世主的身份看待患者,那医生永远也不能和患者共情,不能和患者成为朋友,所以医患关系才会很紧张,杀医伤医事件才会不断发生……只有自己真切的躺在病床上,才知道治疗过程的可怕,哪怕医生的治疗经验非常丰富,也相信他的同僚,可这生理上的害怕依旧无法抵挡。手术之前医生如果给予患者一丝关怀,用共情这束光穿透痛苦和恐惧的漫漫黑夜,不仅是给患者勇气度过难关,也是帮助自己更了解病情,降低手术难度,更好的完成手术。

  共情是医患关系更进一步的奠基石。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病情的把握,是社会化的过程,这种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的能力对于医生的职业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但共情不是本能,是需要去经营的。共情也不单单止步于语言上的关心,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脸上的表情都是“共情”的表现。人间最美是共情,看得清世间繁杂,与他人心灵相通,却不在心中留下痕迹,这是共情的最好诠释。

读《心》有感12

  厂里的人事专员前些日子给我了本书叫《感恩的心》,说是集团公司发的,刘主任要求各个分厂相互传阅。看到这本书,就觉得很熟悉,因为有首歌曲的名字也叫《感恩的心》,上下班的路上总会哼上两句,但并不是很充分的了解歌词及意义。看完这本书,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憾和洗涤,那些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再微小不过的'付出,作者都会去感恩;还有那种给自己带来伤害的人,作者照样会感恩。看到这本书的第眼,给我的印象就是朴实,没有华丽的包装,封面是书的名字、作者唐晓龙、支点亮的蜡烛、三行文字,其中行是“以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位有缘人!”翻开封面,赫然映入眼睑的是“题记——常怀感恩心,生无憾事。

  《感恩的心》让我们同感动中国!”接着是唐晓龙写了8页的序,看完序就让我觉得原来世上有那么多需要感谢的人、感谢的物、感谢的事;感恩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和谐社会需要感恩。整本书共用了十个大标题来完成,首先是“感恩父母给我生命”,无论我们出身贵贱贫富,都要对父母感恩,从在妈妈的肚子里开始,父母就付出了很多,接着出生、跚跚学步、呓呓学语、长大、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走就是几十年,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老,他们惊喜于我们的每个细小变化,这就是亲情,教我们如何不去感恩!接下来的几个标题是“感恩妻儿给我温馨”、“感恩老师给我智慧”、“感恩朋友给我友谊”、“感恩公司让我在工作中成功”、“感恩领导的知遇之恩”、“感恩合作伙伴给我帮助”、“感恩对手让我在竞争中成长”、“感恩大自然养育我生命”、“感恩祖国给我爱的天空”。

  妻儿给予家的温馨、给予天伦之乐;老师把我们引入知识的殿堂,教育我们成才,在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朋友给了我们快乐、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心情不好时的倾听者,起同甘共苦;公司给我们工作的机会,给予我们展现能力的平台,让我们实现社会价值;领导对我们的知遇之恩,培养我们在工作中的成长,对我们的信任和重用;工作上的合作伙伴给予我们的帮助,员工对公司的忠诚;竞争对手带给我们的压力,创造的竞争氛围;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清新空气,阳光雨露对我们的滋养;祖国给了我们个温暖的家,让我们在遇到天灾时有了依靠;这所有的切都需要感恩,发自内心深处的感谢,感谢每个曾经帮助过你、给予过你、让你成长、让你强大的人!

读《心》有感13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声,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这歌谣穿进我的耳朵,穿进我的心灵。其实这歌谣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小女孩自小就聋。父亲因战争身亡,只有母女相依为命,但是母亲在有病的情况下,仍整天起早摸黑干起活来,才能勉强过下去。在新年的时候有一块年糕,就是他们母女的“世间美味”。

  一次在新年风雨相加的夜晚,小女孩等了好久,母亲还是没有回来,于是小女孩就出去找母亲,母亲在半路上由于疲劳过度晕倒在路上被小女孩看到了,小女孩心疼得流着眼泪,因为母亲的手里紧紧地捉住年糕。使小女孩非常珍惜和母亲的点点滴滴的生活……在这里我感受到“母爱”,使我还想起了“母爱”。我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女孩,经常头疼脑热,还吃不下饭。妈妈心疼极了,总是带着我各处求医。我犯病的时候,妈妈就会整夜整夜地陪在我的床边,眼睛熬红了,身子也熬病了。可妈妈只是吃几粒药挺一挺,却把慈祥而焦虑的目光锁定在我的身上。妈妈,您的恩情,做女儿的一生也报答不了啊!

读《心》有感14

  陈鲁豫,来自北京,一位深受观众欢迎的主持人,曾访问过的无数名人,另外在重大的新闻直播节目中也有显著的业绩。

  《陈鲁豫心相约》讲的是鲁豫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她主持的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她与名人有约,而这本书也就是鲁豫与读者有约,讲的是她的人生中的一小段故事。

  以前很少看电视,特别像“鲁豫有约”这类主持名人谈话的节目,会让我觉的无聊。但随着岁月的推移,成熟一点了,开始有了更高的品味尝试,开始关注这类话题。一开始对鲁豫的了解也只是一个很瘦很有气质的女主持人,但后来看了她所著的《鲁豫心相约》这本书后大有感触,她让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真的要像她这样为梦想而快乐的活着那才叫人生。

  这本书确实带给我的不少震撼,为此自己也对比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一切。

  梦想不是一天两天的幻想,是一直都在我们心中慢慢燃烧起来的。鲁豫似是与生俱来对生活对自己的勇气让我佩服。或许应该感激她有这么一个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背景,爸妈都是属于有知识层面的人,为她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氛围,或许这些是我们一直所向往的。但最让人感动向往的不是她的家庭背景,而是她用自己的努力争取的勇气使她在向梦想进步。13岁的她,身高1.50米,梳着马尾辫,身穿花布连衣裙,怎么看都是个小孩。可她不怯场,大方地用“流利”的英语向大街上英语角的每一个人做自我介绍。自信满满满的让身边的人信服的敬佩起来,她的敢于出口练习,让她感受到了成就感,并提升了她的信心。成为了当时英语角的“小权威”。我就在想13岁的我是什么一个样子,缺乏的决不是对梦想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而少的就是她这种勇气,敢于尝试的信心。她的每一步成长都是通往梦想的阶梯,每成功一小步就为梦想的蓝图添加了一笔。在她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绝没有一步就能到达的乐果,是在她不断努力尝试的结果中胜出的。她的勇气让我对生活中的挑战有了更深一层的勇气。

  果断的决定自己的方向,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这本书里,我深刻的理解了这一点对梦想的追求。“我平常是个做事急噪,爱冲动的人。惟独对工作,我相信水到渠成的道理”这是鲁豫对自己的评价。当1994年的夏天鲁豫在电视上看到奥普拉之后,便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做一个谈话类的日播节目,带着这个愿望,在1995年初她便回到了中国,与“凤凰”签了约,成为了以为节目主持人,但是命运始终没有给她这个机会让她实现自己的梦,十年过去了,这个梦也伴着鲁豫过了十年,直到20xx年的一天,鲁豫终于向公司的高层主管说出了她的梦,也正是这个梦使她现在的身价过亿。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向她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种对梦想挚爱和执着的心,就算是一个现在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要坚持,不要放弃,只要你努力去追求,总有一天,上帝便会眷顾你,就算你知道这一天可能很久很久才能来到,你也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执着与坚韧,只要我们不相信命运,与它抗争,总有一天会成功!

  还有这么一幕是让我记忆犹新的:或许我们都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伊拉克的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和荒凉,然而又有谁亲眼去过那“死亡之地”呢?然而就在1999年11月的一天鲁豫和“千禧之旅”的成员们踏上了这充满危险的征途。“工作现场的鲁豫是另外一个人。摆在她面前的采访目标,拿出任何一个来都会让最有经验的男性记者忙乱一阵,而她,却一路悠然地面对难以形容的约旦河西岸、佩雷斯、拉马丹,勇敢激愤地与伊拉克海关吵架,眼泪汪汪地拥抱在战火中毁家的妇女,企图花钱靠近萨达姆,直到在伊朗一次与宗教极端主义的'行为辩论……她的这些言行,都是个人即兴,决无事先准备的可能,却总是响亮强烈,如迅雷疾风,让全球华语观众精神一振”这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对鲁豫的评价,不卑不亢,不虚华也不浮夸但却让我们见到了真真正正的鲁豫。或许谁也想不到这么一个瘦弱的人可以这么强悍的站在困难前这么勇敢的去“战斗”但她做到了,陈鲁豫做到了。对工作的劲头似乎真到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境界,想尽各种办法只为了对某个热点任务进行采访,对全国人民有个交代,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吗?冒着死亡的危险进入伊拉克这个是非之地,难道不是很高尚吗?这就是鲁豫,一个真真正正的陈鲁豫。是她的敬业让我们一遍一遍的为之感动。

  每个女人都应有一个大梦想。

  每个女孩都曾经有这样一个梦想,幻想有一束光点亮自己平淡的生活。那一刻,被聚光照耀的美丽,无以伦比;那一刻,被万众瞩目的芳华,绽放出华美光芒。多美的句子!多美的梦!是否会燃起你心里那一颗曾梦想过的心呢?心有了一阵蠢蠢欲动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个美丽的梦想,但最后能去实现这个梦想的人却很少。或许不少人会觉的女人太脆弱了,经不起的是对梦想追求过程的挑战和磨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要强的性格越凸显,不少女性对追求有了更新的定义。在我看来,女人要有梦想,并去追求,就像是要有一双时尚的高跟鞋,勇敢自信的努力,不依赖男人,这样的女性才能跟得上时尚的脚步。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愿意选择坚持梦想,勇敢地去追求。记得有句话“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我想,我们是应该像鲁豫一样像所有追求梦想的女性一样,勇敢自信的站在追求梦想的旅途,去追求属于我们的梦想吧!

读《心》有感15

  最近在读露易斯·海和大卫·思乐的书籍--《心的重建》,一直都在忙碌,所以书才读了一半,但是感触颇多。书中一直在强调自我的成长,是啊,生命的失去会让我们痛苦、失落,有时甚至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正如书中所写,我们应该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改变自己对待失去的想法与做法。从头至尾,你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也只有自己,其他都是外在的不受自己控制的各种因素。我们始终都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别人会爱上我们,也会离开我们,但是我们会一直爱自己,一直支持自己。在不自信的'时候,要假装自信,一直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时间久了,我们会真的变得自信,任何时候,都不能看轻自己,我们可以成长得越来越优秀。突然想起晓明哥哥说过的一句话,在我弱小的时候,我与你交心,你不屑一顾,当我强大时,你高攀不起。

  01 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

  还是那句话,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真的是太累了。真心爱你的人,不仅喜欢你的优点,也会包容你的缺点,接受你的不完美。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娱乐故事,一个男作家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演员,但是在女演员上卫生间的时候,没有关门,男作家看到了她因便秘而表情复杂的面孔,他觉得她应该是完美无缺的,像她这样的美女怎么能够有这种时刻,于是,他选择了离婚。

  看完之后,真是觉得哭笑不得,可是,我又突然想起了界限问题,即使是亲密无间的两个人也要考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合适,不仅要尊重自己,还要尊重他人。无论单身还是脱单,隐私是必须有的,爱一个人,不代表就必须赤裸裸的。生活很甜,时光很美,你需要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三观一致的恋人,而不是需要你费尽力气推他前行的人。话不投机半句多,朋友是需要门槛的。顺风顺水都是朋友,逆境才能见真心。

  02 我是一切的源头

  无论何时,真的是这样,我是一切的源头。任何时候,自己才是主宰,主宰自己的情绪、感情、努力程度······你积极乐观,由你决定,你消极厌世,也是由你决定,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你的想法与做法。人生百态,我们需要做的是享受当下的角色,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伤。爱自己,爱生活,爱自己所爱之人,爱心中有己之人。珍惜宠溺你的人,珍惜惯着你的人,乐于惯着你的,太少了。

  人生是一场修行,人都是在不断经历中成长。如今的我,虽然有时候也很幼稚,但是这其中也多了一分坚定。坚定于自己前行的方向,坚定于自己所追寻的那道光,年龄渐长,是时间在流逝,我无法阻挡时间的脚步,可是我的心态永不会老,每一种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如何才能惊艳岁月?唯有我不断向阳盛开,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路漫漫,我在前行,脚步未停。

【读《心》有感】相关文章:

读《心》有感05-17

读《感恩的心》有感04-18

读《感恩的心》有感10-06

读《父母的心》有感09-26

读《母亲的心》有感10-05

读心之萌有感10-06

读《扁鹊心书》有感06-26

(精)读《感恩的心》有感01-09

读《桔子的心》有感作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