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读后感

时间:2024-06-14 16:38:05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心流》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流》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流》读后感

《心流》读后感1

  《心流》一书告诉我们,当我们全身心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程度时,内心处于有秩序和安宁的状态,这个状态下的我们会感觉到幸福。

  心流,快乐的源泉

  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当我们处于心流状态时,会感到无比欣喜,觉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牵着鼻子走。米哈里将这种体验定义为“最优体验”。

  米哈里发现:幸福与金钱、运气无关,它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的诠释。

  事实上,幸福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刻意培养与维护,需要我们学会掌控自己的心灵。

  想要幸福,先从控制自己的意识开始。

  心流的关键词,成长

  心流体验具有一个共同点,它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它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使意识到达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境界。

  心流的构成要素

  1.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我们选择做的事要匹配自己的能力,事情太难无从下手会感到焦虑,事情太简单做起来又会毫无乐趣。

  2.知行合一且全神贯注

  当我们聚焦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头脑不被任何外物干扰,一切只为达成目标,过程要消耗大量体能,并运用高超的技巧。

  3.明确目标与及时反馈

  4.掌控自如

  我们需要对所从事的活动有“控制感”。

  5.浑然忘我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结果,想拥有心流体验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怎么做”,当我们做事时处于最佳状态,便能体会到心流。

  6.时间感异常

  处于心流状态,对时间的感知会有变化,有时觉得时间过的好快,有时觉得时间过的好慢。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得心流体验。

  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自得其乐的性格,对孩子的心流体验产生好的影响,那就努力为孩子营造拥有以下特征的家庭环境。

  “清晰”——在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中,目标明确且回馈及时,让孩子清晰掌握父母对他的期望。

  “重视”——对孩子当下所做的事、孩子的具体感受和体验给予浓厚的兴趣。

  “选择”——让孩子拥有自己的选择,即使选择不听父母的话,只要孩子自己准备好承担后果。

  “投入”——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全心全意做感兴趣的事。

  “挑战”——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总之,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我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原因是总觉得自己不够快乐,今天读了《心流》这本书,我明白幸福不是一个结果,而是行动过程中的附带现象,是我们从事某项活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这种体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努力探索!

《心流》读后感2

  现代人总是处在两种不幸福的状态,不是因为生活平淡而觉得无聊,就是因为压力太大而焦虑,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出获得幸福的方法。什么是幸福?幸福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人生目标的副产品。真正的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状态,并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时刻。我们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和阐释日常体验。只有学会掌控意识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幸福的境界。

  要控制意识,我们就要了解人类意识运作的方式。作者借用了物理学中的“熵”的概念,提出了“精神熵”这个概念,用来指代意识趋于无序的状态。一旦意识变得无序,也就意味着,人的.内心失去了秩序,变得焦躁不安,这就是精神熵带给人们的不好体验。能够对抗精神熵就是最优体验,也就是心流。所谓的心流,指的是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如打游戏的时候,我们会忘记时间、忘记吃饭,这种状态就是处在心流当中。

  如何获得心流?

  第一,要有清晰的目标;

  第二,要有即时反馈;

  第三,挑战的难度与能力的相匹配。

  只有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我们的注意力会开始聚集,逐渐进入心无旁骛的心流状态。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如何更好的工作?把工作当成心流的主要来源,把任务拆解到几个自己能控制、能自我反馈的小目标,适时调整工作难度,为自己增加工作量,获得更多心流体验。

《心流》读后感3

  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些作品犹如明亮的恒星,长久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心流》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为我们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引导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美好和满足。

  《心流》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杰作,他的独特观点和细腻描绘使得这本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书中,作者通过流畅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真实而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使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心流"这一概念。他强调,心流是一种内在的秩序,是我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专注、投入和忘我。只有当我们全心投入去做一件事情,没有分心,没有外界干扰,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和纷繁复杂的情绪所困扰,导致我们很难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心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告诉我们幸福不是外部的成就或物质的富足,而是内心的秩序和对自己能力的掌控。

  书中的一些观点令我印象深刻。作者以热力学“熵增”定律为切入点,第一,凉的'物体不可能向热的物体传递热量;第二,能量转化中必有损耗;第三,在自发过程中,浓度趋于扩散,结构趋于消失,有序趋于无序。无序的量度被称作“熵”。一切自发的物理过程,都是熵增加的过程。同样的,一个组织、一个系统、一个生命体,在没有外力控制、注入正能量的情况下,都会逐步的走向混乱、失去秩序。

  关于对心流的认识:做正确的事,身体本能会自发启动幸福感奖赏机制,比如发自内心的怜悯贫穷人并给予帮助、满怀热忱的完成某项挑战任务。找寻真正的幸福,看似的热闹的酒肉朋友,他们的沟通往往停留在了物质层面,没有对人生的总结和改进,缺少价值信息,表面的欢声笑语并不会带来深层次喜悦的体验。

  关于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社会给予一个人的信息量是不断累积的,而大脑中意识的产生都是基于已经获得信息加工而成的,如果在人生的这一段,获得了大量的负面或者非正能量的信息,大脑产生的意识也是趋于无序的,即大脑会不自觉的胡思乱想、抑郁、消极,获得心流首先要控制意识,控制负能量信息的入脑入心,积极获取高价值且深刻的智慧。其中注意力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我们的注意力就像是一盏探照灯,全神贯注时,可以很容易的照进生命深处、体验到生命的平静与美好。当环境、资讯对我们的意识目标构成威胁时,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这就是“自我耗损”和“精神熵”,这也是现在多数人很难集中精力完成并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原因。

  此外,《心流》还让我重新审视了现代文明的影响。在追求外在文明进步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关注内在的幸福感呢?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建立意识秩序的重要性,这使我意识到我们需要平衡外在和内在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心流》是一本启发人心的书。它教会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如何通过控制注意力来控制自己的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感。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了知识和启示,也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和收获。我相信,《心流》会对每一个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引导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心流》读后感4

  前阵子,看了一篇关于“周一综合症”的调查,发现原来大部分的打工人都有中度到重度的周一综合症症状。甚至,有不少人是周日下午就开始进入一种抑郁、烦躁、失落的状态。加上今年网抑云这个词汇大肆流行,可以想象现代人的心理压力究竟有多大。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呢?

  以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能从工作或学习中投入到“心流”的状态,就能从看似枯燥乏味的事务中,感受到这么解释:是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进入心流的状态时,通常不愿被打扰,抗拒中断。即是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入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与充实感。

  乍听之下,心流对许多人来说,似乎带有某种神秘色彩,就好像是某个人在跟你述说他作梦的`内容一样,跟自己难以产生交集。

  其实,我们多数人多多少少会有过些微心流的感觉。比如很多人在打游戏时找到心流的感觉:专注于明确的目标,全身心投入游戏任务中,过程感到愉快且充实,甚至废寝忘食也舍不得离开半分钟。

  这种心无旁骛的专注,便是最优的心理体验。只不过,人生除了电玩,我们还需要工作、学习来满足生存的需求。而大部分人恰恰是对这些事情并不感冒,甚至视之为痛苦的来源。可就如米哈里所言:“工作可以残酷而无聊,但也可能充满乐趣和刺激。”

  只要懂得运用积极心理学,你也可以在工作或学习中,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心流体验,并且提升幸福感和效率。工作占了我们人生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如果我们无法从工作中找到幸福感,那么就更无从谈及所谓人生幸福。

《心流》读后感5

  这本书的名字,是从一个男孩的嘴里第一次听到的,当时这个词连同这个人,都进入了我心里。现在快四年过去,我开始看这本书。我和他都有变得更幸福吗?我似乎可以微微点点头,我希望他也是的。

  人会因为现代文明的进步而更幸福吗?上天已经做了最好的安排,我们只需要顺着生活之流就是最幸福的路吗?NO!外在文明的征服已经到达火星,而我们现在也是欲望的努力,极少人建立了内在的有序,而且我们的注意力被瓜分成碎片,离专注的快乐越来越远。一个富裕、科学昌盛的复杂世界,更笨不可能将幸福双手奉上。

  幸福,与外在关系不大。我们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谓的幸福装填,就是日记月累的最佳体验汇聚成的一种掌控感,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

  心流是意识和谐有序的一种状态。如何控制意识、使意识清明、以便从体验中汲取快乐,并创造生命意义,是幸福的关键。

  在这里,现代文明强调的'”追随内心的感觉“成为商家肆意宣传的口号,挑逗人本能的冲动,让人成为疯狂消费不需要的产品吗,剥夺人的精力以牟利,使人沦为社会制度的附庸。在这一方面,现代文明将人推向了更大的内心混乱。为了夺回人生的控制权,我们必须建立意识的秩序。

  意识是什么?意识是我们心中的人生总和。从生到死,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的综合。在意识的里面,注意力就像是一盏探照灯。每当环境、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这就是”自我耗损“、“精神熵”,他会让自我解题,使效率大打折扣。精神熵的反面就是精神有序,即最有体验。

  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能够全心投入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收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

  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这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庖丁解牛”就是最佳体验。

  现在,让我们按照西方文明的老思路,来结构最佳体验。首先,让我们来分清享乐和乐趣的区别。享乐,包括睡眠、休息、食物和性都属于回复“均衡”的体验,他们不带来心灵的成长。享乐虽然有助于维持意识的秩序,却无法在意识中创造新秩序、创造乐趣。享乐无需消耗精神能力,但是乐趣必须运用高度注意力。

  一种文化若能成功确立起一套目标和规则,不但能吸引其成员,又能配合他们的技巧层次,使他们能经常感受到强烈的心流,那么他就更接近游戏。这时候,我们可以说,这种文化已经成为一场伟大的游戏。作者:我叫绿

《心流》读后感6

  最近读了一本书《心流》,从中体会到了一些东西,当我们想要人生充满意义时,我们必须有个目标,一个重要的目标,以至于我们之前、现在、未来所做的事都是围绕着这个重要的目标,当我们把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这件事上,内心就会产生和谐的心灵秩序,不论在哪一种活动中,我们都能明确我们所做的符合最终追求的,每一个活动都充满了方向性,也充满了意义。

  心流产生的条件第一个就是目标,当我们发自内心产生一个合理且真实的重要目标,决定要去踏上这条路上的时候,心灵会产生和谐的秩序,意识会呈现一片祥和,感觉、思想、行动彼此配合无间,无论遭遇什么,甚至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享乐当中,个人自也不会走向所谓的堕落,不会把时间精力浪费在不符合自己意图的事情上。

  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可以把生命转换成一场庞大的心流,赋予人生真正的意义。内心产生的和谐秩序使人变得内心更加强大,他们不会害怕在奔赴目标的道路上所发生的意外事件,甚至在不断得到目标给予自己的反馈时,心灵愈加强大澄明,甚至超越死亡,这样的人活着的每一刻都充满了意义,大多时候都使其本身充满乐趣。

  但问题是在当代,手机上层出不穷的各种娱乐实在给我们带来了比实现目标更有乐趣的活动,大部分人沉迷其中,即使对某个app应用已经感到厌倦时,仍然难以逃离其它各种娱乐app。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求生存、求享乐、求舒适的心态。这样的人生难免落得空虚和无意义,即使我们看起来似乎在享乐,事实上只是在逃避生活的无秩序感,得过且过的`生活,最后落寞地归于尘埃。

  上述的生活太容易预测,而就高端的意义而言,我们很难预测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但当我们真正去体验时,在过程中体验到的全身心投入的小型心流就是很多空虚的人生无法体会到的幸福,学会控制自己的意识,生活品质将很大程度提升。

《心流》读后感7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的,何为快乐?怎样寻求快乐?读完《生命的心流》一书才知快乐时一种浑然忘我我,如入佳境的感觉,源自获取“心流体验”的瞬间。

  记得一为哲人曾说过“这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虽然社会上有很多无足挂齿的丑闻和不堪的言行,但是这仅仅是极少的现象。我们要相信社会是美好的,至少他不会主动的抛弃我们,除非你主动抛弃他。当我们眼前浑浊的时候,我们不妨把心灵的窗户打开,用心体会世界,就会发现美丽依旧。生活是否快乐,那得看是否拥有一颗平常和乐观的心。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要用美好的心态和角度去观察,这样便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对待工作也一样,我们要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用平常心对待,不要有太多的起起伏伏。

  许多思想家都说过,人类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了追求快乐。我们之所以想追求财富、健康或名声,都是为了借此得到快乐。但是在追求快乐的途中我们得摆放好心态和立场,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快乐的真谛。

  快乐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快乐是要用心体会的,快乐并不是一两句啼笑皆非的言辞,快乐时生活真正的感悟。不同的活动会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倘若一辈子都做些搓志丧气的事,你便不可能拥有愉悦爽朗的人生。反之则易然,所有的事物都兼具正反两面,就看你是如何对待和面对。

  快乐生活的同时,我们还得学会快乐工作。工作事一种奇怪的经验,既为人营造专注满足的.时刻,给人骄傲及归属感,却又是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事。以至于人们对工作抱着爱恨交织、充满矛盾的态度,虽然知道工作事生活重要的元素之一,但真正在工作事,却又百般无赖。导致人们会有这样的心态总归是没有摆清自己的心态。工作时不能把利益观看得太重,工作是我们体现能力和实力的时候,当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的时候,你会觉得内心之中会有一种无法用言语描绘的情感,就像美国前冠诗人斯特兰德曾说“当你沉浸在工作中,你便失去时间感,完全出神,全副精神都贯注在所做的事情上……当你将某件事情做得十分出色时,你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我相信一个人的工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相当有难度的,但也是幸运的。

  我们得学会劳逸结合,很多人觉得工作压力太大不快乐,可是很多时候他么的休闲时光也并非快乐。快乐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在休闲的时候我们得学会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多参加一些组织松散或叫个人性的活动。

  生活圈是一个复杂的社交圈,不能只活在自己世界里,亲人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良好的环境也能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我们的心情往往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有很多时候快乐也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对每个人而言,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但若学会与自己共存,拒绝需求的诱惑,自我便会变成朋友,帮手及建立充实人生的基石,若无法找到实现自我更伟大、更永恒的目标,就绝对难以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热爱生活,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充裕,快乐就很简单,快乐就在身边。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相信明天会更好。

《心流》读后感8

  “你幸福吗?”“你快不快乐?”这是近几年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个提问,也是每个人在探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的内涵,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富裕的生活不一定带来了幸福的体验。幸福是无法用实验去衡量的,尤其是在幸福的量上。人的精神是跟人的痛苦直接挂钩的,这提到了米哈里的研究。《心流》一书便是告诉读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细细读来于你于我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当我们感觉比较好的时候,像有一股洪流在带领着你时,那就叫做心流。在生理学上和心理学上,共同认同的一个真正的幸福的概念。我们的心流更多的出现在什么时候,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心流的关键词叫做成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把自我变得更复杂,就可以使自我获得一个新的成长。我们要想成长,就要找到成长的临界点。让人和神结合,把人的意志,精神和身体完美结合。我们沉浸在其中,才能获得深的体验。我们很少调动感官去体验心流,而思维的乐趣更容易让我们体验心流,我们要去寻找体验学科中思维的乐趣,把兴趣爱好发扬光大。心流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业余的人也会做一些事情,乐器,体育等等。虽然水平没有达到他那个水准,但是也会产生心流,找到成长的通道。

  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如果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而我们的技巧又跟这种挑战匹配,且能在过程中不断获得反馈,那我们就能集中全部的精神能量于这件事上。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个过程,你在此间达到“心流”的状态,便能体验到快乐。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当我阅读一本书时,如果这本书只是一本闲杂文字(不具备挑战),那我就会经常从书中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如果我看的是一本主题比较复杂的书(有挑战),我想从书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目标),那我就能聚精会神地咀嚼文字(提升阅读技巧),深挖作者的本意(获得反馈),这时我感觉周围的空间和时间似乎都不存在了,我想这就是“心流”的状态吧。每天我都会带一本书在包里,上下班的交通车上,通过获得阅读“心流”,我便不会受到塞车和颠簸的烦扰。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提供给我们进入心流的环境,比如感官之乐:运动、听音乐、看书、享受美食等;思维之乐:记忆、写作、白日梦、演讲等;工作之乐:创新工作方法、换个工作思维等;人际之乐:结交知己、把配偶当朋友、独处时自得其乐等。当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内心的体验品质就能得到提高,这就是幸福和快乐的来源。

  书中还说到,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金钱、地位、权力只能带来一时的控制感和满足,却不一定能改善内心体验的品质。追求内心和谐,唯有从掌控意识着手,成为“自得其乐的自我”。人最害怕的是自己对事物的评价,而不是事物本身,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件事,你对它的阐释不一样就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同样都是雨,近代人写出了“秋风秋雨愁煞人”,而古人却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一个显得冷硬肃杀,一个却软润舒心。所谓掌控意识,也就是说的这点,我们要控制所接收到的资讯,决定让哪些资讯进入自己的意识,如果不假思索让所有的外部资讯都进入意识,那就会造成内心秩序混乱,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精神熵”,严重的也就成了精神分裂症。

  弗罗依德说过,快乐的秘诀在于工作与爱。我们要能学会像玩游戏一样工作。我们要打破文化的悖论,重新认识我们的工作,如何闲暇也决定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高低。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还属于那些善于闲暇的人。一个人如何利用他的闲暇时间,是放纵,还是去做一些事情,这也是能够决定他一生的成就。现代人因为比古代人获得了太多的自由,也就面临更多的选择,特别是现在移动通讯技术的发达,让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获得无限的资讯,所以现代人才会更加苦恼,不知作何选择,从而内心秩序混乱,体验的品质降低,感觉不到幸福快乐。每一个人,不论是政治家、科学家、外科医生,还是艺术家、运动员和生产线上的操作者,唯有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技巧去面对挑战,才能集中精神能量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乐趣,最终才能收获幸福。

  心流说的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保持专注高效的提升幸福感的一种科学。另外,有点像匠人的精神。在匠人专注的时候,就会进入心流的状态。在心流的状态下,或许你不会累,可以忘记时间流逝。

  当我们不仅仅就是追求安全感,社会地位,权利等等的时候,我们的心流、我们的人生其实就已经开始进化。而进化权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上,就如同命运也把握在自己手上一样。

  我们可以选择是去做一个精神的流浪汉,还是做自己的主人。我们要时时刻刻活在心流当中,就像佛经中所说的入定的感觉,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翁,要找到活在心流当中的感受。要时时刻刻开开心心,并把握住此刻我们快乐的意义。

《心流》读后感9

  如何获得美好的生活。

  这样的主题换谁写都很难把控吧。尤其还要写的学术又生动。于是作者排布了这样的思路:

  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心流,什么是感受,工作和休闲,人际交往,生活品质,个人性格和自我悦纳。

  最后你可以发现,每个话题都很大!作者前言不搭后语的乱说了一气,只是想说明白一点:人生可以擅长某些事并在这些事上获得专注,从而感知一种平淡的幸福。但是他居然花了一百七十多页才说完,内容散乱、枯燥乏味令人咂舌。

  当然,你也可以觉得里面有一条关于搭建生命心流的主线贯穿其中,告诉了我们获得一种叫做“心流”的状态,大概就可以获得美好生活,以及告诉了我们心流的形成、培养,发展心流对人生的影响,与我们生活感受的关系。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非常认真,但我确实同时获得了这两种感受:客观学术,杂乱没有骨架。

  哪怕我认真看了目录,知道了本书的核心,也仍然觉得行文太散没有压住自己想讨论的话题。节奏凌乱没有能让读者有很好的阅读体验。

  当然,不排除一种情况:作者有意不想把节奏做的很好、章节之间的关联做的很强,从而降低阅读体验来剔除一部分阅读、思考能力差的'读者。

  我只是一个刚刚过了及格线的读者吧,勉强把这本书在两小时的时间里看完了。(别的书大概都是半小时到一小时的阅读时间)能支撑下来这份耐心的,大概是:

  一 我确实很赞同作者的一些观点,甚至有些话我觉得就是自己说出来的,被他早发现几年先说了。

  二行文散乱不注重关联,尝试涵盖巨大主题又想写的很学术,学术之余还希望能通过增添点小故事降低枯燥的阅读感,这种做法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啊。看的时候仿佛看到了写作能力堪忧的自己。所以怎么也要耐着性子看下去。

  文字本身还是金句连篇的。我又摘抄了不少。可能之前对这本书期待太高了,感觉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玄幻——至少他说的内容让我觉得,只是在不停印证我自己脑中已有的想法罢了。

《心流》读后感10

  我是不是一位有创造力的人?我能否发现身边有创造力的人?有创造力的人要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质?或者有什么样的思维表现?《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这样阐述:创造力的人要有聚合思维,更要有发散思维。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科学都是通过想象跃入一个与当下不同的世界。艺术与科学的完整特点是:超越我们目前所认识的真实,去创造新的真实。就如爱因斯坦所言“艺术与科学是逃离人类所设想出的现实的两种形式”发散性思维通常被认为是偏离主流的`思维,因此富于创造力的人会觉得孤独,不被理解。因此就更促使创造力的释放,创造出新的世界。

  天时地利显然很重要,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天时地利交汇点,即使他意识到了,也很少有人知道该怎么做。我想到老子《道德经》有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就是我们饱览群书,博闻强识,会给我们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但要真正产生大的作用,就必须忘记那些,把博闻强识转化成自己的思想。也如《倚天屠龙》张无忌向张三丰学太极拳一样。

  该书还指出富有创造力的人10对明显对立的性格“一 个体通常体力充沛,但也会经常沉默不语、静止不动;二 人很聪明,但也很天真;三 性格是娱乐与守纪律,负责与不负责的结合;四 个体可以在想象、幻想与牢固的现实感之间转换;五 兼容了内向与外向这两种相反的性格倾向;六 个体非常谦虚,同时又很骄傲;七 而富有创造力的男孩更敏感、更少侵略性,女孩更坚强、更有影响力;八 通常被认为反叛的、独立的;九 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但他们同样会非常客观对待工作;十 坦率与敏感使他们既感到痛苦的煎熬,又享受巨大的喜悦”。也正如卡尔·荣格(瑞士)我们的每一个突出性格都包含着一个被压制的阴影面,而大多数人拒绝承认这一点。然而那些正是我们通常的所作所为,因此我们不断与自己斗争,试图突破扭曲真实自我的个人形象。也许这挣扎、斗争就是创造力的力量之源吧。

《心流》读后感11

  什么是“心流”? 作者Chiksen Mihari是一位心理学家,也就是他首先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当心流发生时,人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全神贯注,甚至忘记时间的存在,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

  如何获得这种简单的、高质量的满足感? 哈里给了读者一个非常有趣的答案:培养并拥有至少一项属于自己的长期爱好。 沉迷于让自己着迷的爱好,陶醉其中,赋予时间意义和欢乐,这就是心流的作用。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平衡时间概念。 我们必须把握自己时间的平衡。 需要慢下来的时间是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自我反省的时间、准备挑战任务的时间、思考重大问题的时间。 人生决定、创意活动等,快速起床的时间是家务琐事等体力劳动,注定达不成共识的`争吵,日常用品的采购。

  有时我们往往只着眼于当下,而忘记了如果从另一个时间维度来看事物,即从长期价值的角度来考虑,就很容易犯短视的错误。 有些事情现在看来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但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等等,时间终会磨平所有的刻骨铭心,最痛的伤疤终会愈合。 因此,我们应该以平衡的眼光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以认真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以“总结过去的反思”和“展望未来的视角”连接过去和未来。

《心流》读后感12

  如何过好这一生,如何让生活更有意义,是永恒的话题。人生路漫漫,过好当下才能过好人生。将每一个体验的瞬间连接起来,便是美好人生。著名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说过,如果非要他选择一段最喜欢的经历,那么他会说:此时此刻。

  那么,该如何尽情享受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呢?我们都明白,看肥皂剧、蹦迪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暂时的'满足只会面临更大的空虚。而面对着苛刻的老板、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也的确很难开心起来。

  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体验,一种倍感充实圆满的生活方式,正是解救人们脱离空虚的妙方。在《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一书中,米哈里分析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难以达到心流状态的种种阻力,并且提出了三种具体方法,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最优体验,提升生活品质。

《心流》读后感13

  人生其实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不同的体验组合而成,不同的体验感也决定了感受幸福的程度。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提出的“心流”其实就是所谓的“最优体验”,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它包括了几个关键的要素:明确的目标、全身贯注的投入、高度的专注力、乐趣感、“忘我”状态、良好的自我掌控感、程度相当的技巧和挑战性、异常的时间感等。

  在心流状态下,意识全神贯注、秩序井然,思想、企图、感觉和所有感官都集中于同一目标上,自我体验也臻于和谐,有助于自我的整合。他认为,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从而改善生活体验的品质来不断提高生活的感受力和幸福感。最佩服的人是“水哥”,我曾看过他的一些采访,他可以分分钟进入到心流状态,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不受任何干扰。

  现实中的我们就如树上的'每一片不同的树叶,都拥有属于各自不同的特点,也分别有喜爱的不同事物和人。米哈里从日常生活中罗列出我们如何寻找心流的一些方法和案例,比如感官、思维、工作、人机关系、挫折之乐等从而改善生活的品质和感受力。

  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之书》中这样说:我们的心永远都在追求永恒的快乐,但渴望快乐能延续下去就是一种腐化的心态。快乐是无法求得的,只能自然而然地降临,如果去追求它,它就会躲起来。比如,做美好的梦就希望越久越好,甚至不愿意从梦中醒来;做噩梦就会希望立马从梦中醒来,哪怕在潜意识的状态下都是如此。

  同样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喜欢困境和挫折,也不愿意承受痛苦和苦难,但是,上天是公平的,有些事情由不得我们自主选择,生活给予的是一副好牌还是烂牌,静静的它就在那里,不偏不倚,主要取决于打牌人的态度和能力。生活是由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混合蕴酿而成的,不可能只给你一种。假使全部都是一种甜的味道,过段时间你也会觉得索然无味,了无生趣。自然,我们也避免不了要面对苦难和困境,因为每个人的不同态度,结果也截然不同。有的人面对困难,自怨自艾,不断抱怨,被动的接受;有的人却主动出击,哪怕面对一副烂牌也照样打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化苦难为成长中的契机和动力,迎难而上,不断接受挑战,积极阳光的面对,苦中作乐,化腐朽为神奇,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不断挑战全新的自己。这样的人不管放在哪里,就像小草一样,“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永远都会顽强地生长和绽放自己。

  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不但没有放弃,反而还悟出了道,后三次剿匪,开办学堂,创立心学,创造出了他人生中的一个个辉煌和奇迹。正如他曾说的“人间道场,淤泥生莲,时间磨难,皆是砥砺切磋我也”,生活中处处是修行,苦难亦是如此。《道德经》曰“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如何巧妙地绝处逢生,化险为夷,面对苦难,也是一门修行。

  因此,在日后的生活中我要学会停止抱怨,不断创造实现心流的条件和机会,把不可改变的、不喜欢的环境中一些当做是挑战和机遇,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即使在逆境中也培养自己和身边人自得其乐的性格,重获内心和谐,将其零碎的经历整合进整个人生这个大的主题中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撰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脚本。

《心流》读后感14

  意识是能量和信息的复合体,生命活力来自内在秩序塑造(熵减,耗散结构)。意识自我有独立性,与基因自我、社会自我并列,后两者无法完全“自主”,而(精神)意识自我拥有自由选择的能力,更易自主训练。决定幸福(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意识(预期目标)不是现实。一言蔽之,幸福是一种精神能力,即肯威尔伯四大象限中的个体内在和集体内在,契克森米哈赖的复杂意义第三第四阶段。

  组织里的绩效和激励机制仅仅是契约的一部分,脆弱且常常适得其反(激励的反向作用),因为真正的持续驱动力量(责任心/动力压力)来自兴趣爱好,来自复杂度增加的主观体验。

  工作生活中最佳状态要么是“自得其乐性格”要么工作游戏化,庄子认为,“遇”是生活的正确方法——不计较外在的报酬,自然而完全地投入。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全然不假外求的体验。如《庄子内篇·养生主》的庖丁解牛,说明“遇”的含义。文惠君盛赞解牛神技,但庖丁不认为那是种技巧,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李小龙讲心念的同时身体全力击打对手的合一状态,这就是匠人匠心。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人最怕的.是失焦产生的孤独感(封闭无序,活力锐减),挑战性目标/焦点/游戏感是人的关键特征,行动目标的设定要有挑战性,应对挑战的刺激感是基因和文化进化浪潮的核心,但不能造成恐慌,也不要太舒适,与现阶段能力匹配,并有实时反馈/反省,乐趣(生命内在活力)不在做什么而在怎么做,参考《刻意练习》,系统进化愈加复杂,每个人都要整理简化聚焦。

  最好的做法首先从体能运动开始,在游泳、攀岩、极限运动、跳舞、太极/武术、瑜伽等运动中,在舞台剧、音乐、画画/摄影、下棋、写作等艺术中,在思考、科研、人际、工作如外科手术中找到那种忘我浑然一体的体验,逐渐变化和进步的微积分效应。

《心流》读后感15

  本书让我们思考的有关幸福的问题,是我们在心理学上无法定义的幸福。

  幸福是无法用实验去衡量的,尤其是在幸福的量上。人的精神熵是跟人的痛苦直接挂钩的,这提到了米哈里的研究。

  熵本来是研究混乱程度的一个单位。在这里用到了情绪上,精神熵的反面就是叫心流的东西。总之,我们要找到减少精神熵的方法。

  当我们感觉比较好的时候,像有一股洪流在带领着你时,那就叫做心流。在生理学上和心理学上,共同认同的一个真正的幸福的概念。我们的心流更多的出现在什么时侯,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些娱乐游戏,还有一些休闲活动,是无法带来更多的心流体验的,反而会带来精神熵的膨胀。更多的心流体验出现在工作中。如果想获得更多的心流体验,就要沉醉于自己的工作当中。

  我们在工作或者生活当中,因为一件小事而让我们分心,就会让我们的精神熵膨胀。人最怕的不是得意忘形,而是失意忘形。我们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为外界复杂的其他的体验而带走。我们要追求自己的最优体验,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体验。每一次心流体验中,会让人获得一个成长。当我们能够挑战极限的时候,就可以达到知行合一的体验。这是一种浑然忘我的感觉。

  如同入定一般。我们能够做到投入,而且不在乎时间长短的变化。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们的目标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体验。

  心流的关键词叫做成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把自我变得更复杂,就可以使自我获得一个新的成长。我们要想成长,就要找到成长的临界点。让人和神结合,把人的意志,精神和身体完美结合。我们沉浸在其中,才能获得深的体验。我们很少调动感官去体验心流,而思维的乐趣更容易让我们体验心流,我们要去寻找体验学科中思维的乐趣,把兴趣爱好发扬光大。心流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业余的人也会做一些事情,乐器,体育等等。虽然水平没有达到他那个水准,但是也会产生心流,找到成长的通道。

  弗罗依德说过,快乐的秘诀在于工作与爱。我们要能学会像玩游戏一样工作。我们要打破文化的'悖论,重新认识我们的工作,如何闲暇也决定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高低。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还属于那些善于闲暇的人。一个人如何利用他的闲暇时间,是放纵,还是去做一些事情,这也是能够决定他一生的成就。

  我们年轻人需要思考,我们如何度过闲暇的时光。我们应该把下班后的另几个小时,当作一天当中的另一天来对待。在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内在秩序的维持,会变得十分的困难。我们从小要学会独处,跟一个人面对面的谈话,也是能谈出心流体验的,当你专注倾听对方的时候,你就会和对方产生一种默契感。所以认真的倾听很重要,不要轻易的反驳,不要轻易的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尊重。只有在人际交流中需要全心意的关注对方,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新的心流体验的高度。

  苦难是人成长的契机,让我们遇到的苦难是为了什么?心流的核心含义是让我们能够去追寻人生的意义,我们要找到时刻活在心流当中的感受。

  《庄子》中庖丁解牛的例子很吸引人。“以神御刀,不以目视刀。”这让我想起了禅宗和武术。

  心流说的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保持专注高效的提升幸福感的一种科学。另外,有点像匠人的精神。在匠人专注的时候,就会进入心流的状态。在心流的状态下,或许你不会累,可以忘记时间流逝。

  当我们不仅仅就是追求安全感,社会地位,权利等等的时候,我们的心流、我们的人生其实就已经开始进化。而进化权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上,就如同命运也把握在自己手上一样。

  我们可以选择是去做一个精神的流浪汉,还是做自己的主人。我们要时时刻刻活在心流当中,就像佛经中所说的入定的感觉,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翁,要找到活在心流当中的感受。要时时刻刻开开心心,并把握住此刻我们快乐的意义。

【《心流》读后感】相关文章:

潺潺流水,永流我心03-02

心流读后感11-08

心流读后感5篇04-02

《心流》读后感3篇10-04

《心流》读后感(精选12篇)06-13

狂流10-07

谈一谈心流10-06

难忘的流汨作文10-02

流里的情感美文10-07

梦见泥石流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