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时间:2024-07-04 17:16:56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精华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的细节》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精华15篇)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

  我拜读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本书是由美国学者格温·斯奈德·科特曼所撰。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近30年,她把自己在工作、学习中与幼儿及其家长交往的美丽故事,结合教育家、心理学家的理论和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与幼儿教师分享。虽然书中的事例都是发生在国外幼儿园,但是对于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同样感同身受,很有实用价值。

  通过阅读,我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是多么地不容易,处理事情要拿捏适当、哪怕一件小事情的处理也要体现出正确的教育观。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不要放过日常工作中、处理事情过程中的任何小细节,用心对待每一天,一定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智慧,并走向成功的职业人生。这本书给了我如下启示:

  1、要重视具体的教育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2、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3、要定期整理自己的教育故事。可以让自己进行持续的反思,同时也会增加自己的教育经验,能更灵活地应对各种教育情境,更能关注到教育细节。

  我们幼儿教师很喜欢阅读实例性比较强的实用型书籍,而这本书正给我这样的感觉,作者“采用案例”、“小贴士”、“问问自己”这些活泼的行文方式,令我读来非常亲切,仿佛书中的一幕幕就发生在眼前,有些事例自己也曾经历过。书中有很多“小贴士”让我印象深刻,如:“切忌机械地、不假思索地用一贯的办法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务必弄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学会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在家长对你推心置腹时,请不要带有任何主观的看法,而要集中智慧想出对他们今后与孩子相处有益的方法或策略”等等。

  通过阅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线教师是多么地不容易,处理事情要拿捏适当、哪怕一件小事情的处理也要体现出正确的教育观。孩子就是孩子,我们成人不要用过高的要求来对待他们。威廉·詹姆士说过:“智慧就是懂得应该忽略什么。”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不要放过日常工作中、与孩子们相处中、处理事情过程中的任何小细节,用心对待与孩子们的每一天,一定能在保教实践中提升自己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智慧,走向成功的职业人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2

  细节是什么,可以说我们身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算得上是细节。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老师的工作是很繁琐的,只有在工作中关注到细节,我们在幼教这行才能走得更远。

  首先,关注细节,培养孩子良好常规。

  新区老师都在行动中:睡前听故事、轻拿轻放、衣服鞋子的'摆放、离开位置塞小椅子等等,我们让孩子把每件小事细化,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让我们工作越来越轻松。

  第二、关注细节、拉近家园的关系。

  孩子们在园活的,免不了一些小摩擦,哪位孩子的脸被同伴划伤了或咬到了,老师们一定要事先弄清原由,与家长及时沟通,相信会得到家长的谅解,家园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第三、关注细节、可以排除安全隐患。

  二号操场的滑梯,孩子们很喜欢玩,一次孩子们四散开来,爬的爬、滑的滑、钻的钻,很开心,一旁的王老师就提醒我说:读后感。“晃桥下面不要让孩子去钻,板子下面全是铁钉,上面孩子跳,下面的孩子会被钉子伤到头皮的。”是呀,老师们及时关注到的细节,让孩子在园安全度过每一天。

  关注细节,好处真多,我们不能图一时之快,而应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3

  细节决定成败,有时我们过于注重事情的结果而忽略了做这件事中的微小的细节,细节虽小对于人的一生却相当重要。读了《教育的55个细节》后我更加深信教育并不简单,成绩不是唯一。

  先进的教育者应该从小处着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处理的能力。对于人才国家需要并应重视,然而我想国家的兴隆昌盛需要的应该是全面发展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才,而我们应该培养这样的人才,从细节做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了,才能使开展的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作为教育者应该有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多花费些时间与学生去沟通、了解,每个学生都是个唯一的存在的个体,我们只有掌握了他们的个性、特点才能够分别进行教育。而跟学生做思想工作也应像传授新知识一样认真的态度,并且不断地用练习来巩固。良好的习惯不是说出来,而是反复训练、耳濡目染中形成的。军训中,要求学生帮我做一件事之后,我都会说声谢谢。一天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跟学生还说谢谢。”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己做出榜样,教会他们去尊重他人,无论这个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都应该给予最起码的尊重。教师不只需要说教还要身教,教者为师,身正为范,生活中学习中细节也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与否,不忽略小细节,也要求学生注重这些小细节。

  教师的责任不只在于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肩负教书育人的

  责任,在教好书的同时,也要在生活中学习中的细节上培养学生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做一个成功的人而不是成功的书虫。我感觉到任重而道远,但我仍会坚持不懈地努力。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4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提供了88个幼儿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细节,包括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应对孩子的错误、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如何与家长合作等。读完这本书使我对于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力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幼儿社交技能的培养方面来说,良好的社交技能对于幼儿而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建立并维持社会关系的能力对将来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呢?

  首先,应当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交流。作者认为要有效地与幼儿进行交流,我们要蹲下来并正视孩子的眼睛,用各种交流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交流中,要多用肯定的语气,鼓励幼儿开口说话。教师在交流中应该更关注孩子是怎么做的而不是孩子是怎么说的。因为很多时候孩子说的'并不一定代表他的真实想法。回答幼儿的问题的时候要先搞清楚幼儿问的是什么,同时尽量用简洁的话语来解释。

  第二,应当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要让幼儿能够顺利地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只有幼儿能够遵守基本的规则,他们才能真正地进行游戏和学习,能够和同伴、成人进行有效的社会交往,获得真正的发展。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教育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看到幼儿不遵守纪律就大发雷霆,失去理智。当幼儿发生违反规则情况的时候,要否定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第三,应当给予幼儿自主性。要想让幼儿真正拥有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当要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做事情,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足够的信心。同时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与同伴合作的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互动。让幼儿在丰富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如何与同伴分享、如何解决争端、如何获得成人帮助等社会交往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要及时退出,并能对每个幼儿的进步予以积极的回应。

  教师在面对具体的教育情境时,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在此时拿起此书加以重新翻阅,必定能够使自己受益良多。以上是我阅读了本书之后的一点点感悟,谨此与大家一起共勉。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5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寒假里我认真学习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格温.斯奈德.科特曼,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幼儿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近30年,当过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园长、大学教师和教育培训者。本书着重介绍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建立积极有益的家园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她以讲故事的方式提供了88个幼儿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细节,包括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应对孩子的错误、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如何与家长合作等。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可将此书比喻成自己的私人导师。

  翻开书的第一辑,第一个章节的`题目《使用非语言交流方式》首先吸引住我:当笔者与故事中8岁的男孩做了15分钟的游戏后,这样写道“男孩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来碰了碰我的胳膊。他这个动作对我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因为这不是处于他的好奇,而是想向我表达他的友好。”故事后附有一段“小贴士”以及给教师自省的几个问题——“问问自己”:我有没有使用非语言教师方式呢?我会不会用肢体语言来向小孩表达自己的赞赏与肯定态度呢?虽然是短短数语,但带给我深深的思考,面对孩子,我们应如何走进他们心灵给他们爱,书中对此给了点睛的指导,这在工作中是很受用的。

  我非常赞同作者从始至终阐述的观点:尽量给幼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时间和自由去探索一个丰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环境。要知道玩耍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分散精力的坏事,相反,那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理解并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发展水平。只要我们明察秋毫,他们就会给我们指明方向。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都发人深思,第一遍看完这本书后我又细细研读了第二遍。在重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案例呢?我可以试着做哪些工作?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我应该怎样灵活地应用这些道理来处理自己特殊的情况呢?反思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虽然已经是有10几年的老教龄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惯性,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对幼儿的关注、对家长工作等反思的深入还是不够的,通过学习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形成对教学工作的新动力。

  威廉.詹姆士说过:“智慧就是懂得应该忽略什么。”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不要放过日常工作中、与孩子们相处中、处理事情过程中的任何小细节,用心对待与孩子们的每一天,一定能在保教实践中提升自己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智慧,走向成功的职业人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6

  这些天读了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这本书从五个部分叙述——“活在观念里” “守住教育 的重心” “一厘米之变” “教育中的习以为常” “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 ,文字朴实、真挚,正如网络评论的那样“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 ,是一本关于教 育的有价值值得阅读的好书。 其中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事例给这本教育学专著赢来了很多的吸引力, 让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我产生种种共鸣,作者对我们教育一线中看似平常的现象的深度解读让人敬佩,更受其感染愿做那个1厘米的改变者。

  在看到《一厘米之变》这一章节时,前引中的这几句话觉得说得特别好: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

  教育改革悠悠万难,细思量,并非“顶层设计”不够美妙亦非推广力度跟不上,而是再铿锵的改革步伐,几无例外要止步于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常听人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就改变自己。事实上,改变自己,也就间接改变了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但改变自己,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活在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里,对太多太快的改变,有平天生的恐惧感,抵制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必然反应。所以,古人概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在是“难移”,而非不能移。古人所叹之“难”,一则难在看见自已需要改变的地方,这需要自觉和反思;二则难在找到改变自己的恰当方式,这需要智慧和坚持。作为整日忙碌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能在一地鸡毛式的工作中,觉察到一个个看似很小的教育行为,可点滴积累并逐步成为难解的大问题,对于我个人只是努力去改变自己,期待今天迈出的一小步,明天可以收获一片蓝天。

  《润泽的座位》,让我知道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目光之外成为“边缘人”“局外人”,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一,个老师最难做到的事情,并非获得多高的职称、多大的荣誉,而是如何做到对人性充分的关注、理解和呵护,并几十年如一日在“琐细”的工作中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累积美好的态度。有时候,评价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从他对待教室里那个“特殊座位”的态度和方式,就可以一眼看出来,因为作为教育者,若不理解座位背后学生微妙的心灵世界,则其与教育相隔的距离,不知要多出座位多少倍。这或许就是细节的力量。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7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朱永通先生的《教育的细节》一书。拿到书本,一行小字跃入眼帘——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何为魔鬼?何为天使?当我一页一页翻看着的时候,我想我似乎明白了。

  《教育的细节》这一书其实是一个个案例,一个个故事片段,有他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有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以小见大,娓娓道来,他不似教育类书本中的大段大段的道理哲学,更像是话家常般的阐述,读之让人耳目一新。

  如《单独的座位》、《课堂中的道具》、《怎么和孩子说话》,这些细节常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遇见,可也常常被我们忽略。当我读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禁在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会怎么做?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朱永通先生提到的《一厘米之变》,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想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哲哲。哲哲小朋友,长得非常帅气,很聪明,上课回答问题都能回答到点子上,数学操作也做的又快又好。可就是这样一个本来应该很讨人喜欢的小家伙,在班级的一日活动中,你会听到很多的告状声,哲哲抢积木了,哲哲把小朋友弄哭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都会想怎么让他变好呢?其实改变他人何其不易,不如试着改变自己。也许你会觉得你改了他怎么还是这样?那么不如想我改的是不是不够,再多一厘米如何?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两位老师、阿姨、孩子的妈妈甚至孩子的整个家庭都在悄悄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你再去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迫不及待到现在的学会等待,从原来的不敢放手到现在的其乐融融。也许有时候还是很调皮,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每天一厘米,相信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细节关系着教育的成败。而“一厘米之变”所变化的就是种种细节,包括观念的“一厘米之变”、教育重心的“一厘米之变”、对教育中习以为常的事情的“一厘米之变”。坚持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积少成多,量变产生质变。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8

  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周增文先生的《细节决定教育成败》之后,感触颇多。

  作为教师,深感学校无小事。你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说不准你不经意中说的一句鼓励的话让他铭记在心。而一句讥讽之言,让学生对你产生反感的情绪,处处与你对抗。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是屡见不鲜。俗话说“一句话使人笑,也能使人跳”,这一句话不正是细节所在之处吗?反思一下,我们作为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一句鼓励的话,一点甜美的微笑,一点热忱的关怀。

  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你会及时制止一场争斗,会避免一次伤害事故的发生,会避免因年幼无知而步入歧途。细节在我们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你可能因为对它的注重而使你抓住很多的机会,从而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修复了自己的人生,完善了自己的品格。品味细节,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你会更强大,因为成绩与荣誉是一点一滴堆积起来的。没有小的成功,哪来大的收获。细节的文化底蕴与深刻含义往往是一般人难以把握的,相反,对细节有一定的认知,能用细节来塑造自己的人,是既聪明又成功的人。他们了解细节之美,能灵活运用细节给他们带来的财富,从而使自己即使置身瓦砾之中,也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茫。细节是生活与事业中一些很小的闪光点,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

  对照自己的工作,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急待提高,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使自己不断进步提高。

  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人生大错,可以造成事业颠峰之危,而一个细节的讲究,可以让企业咸鱼翻身,可以在谈判中力挽狂澜于既倒。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以知识,以生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一个品格。这个方面细节教育是必不可少。

  周增文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教育成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和引导,书中的很多东西也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参考。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9

  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由陈迁老师主编的《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这本书。一拿到这本书,我先粗粗的翻阅了全书,感觉这本书的每个案例都比较典型,都是我们幼儿园教育中比较常见的事情,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读性的书籍,于是对它产生了兴趣,我就一口气用了几天的时间把全书细细的阅读了一遍。本书重点围绕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细节问题展开论述,全书50个细节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从语言运用、非语言行为、教学探索、环境创设、因材施教和处理突发事件这六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语言和行为。每个案例通过“细节描述”来展示一定的情境,并通过“细节透视”进行简明的理论阐释,剖析细节背后的意义,进而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案例典型丰富,语言简明扼要,对一些幼儿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质疑,使我在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

  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传递出积极或消极的意义,对稚嫩而敏感的幼儿的身心,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从细节入手,才能不断积少成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句话我觉得写的非常好。书中的很多案例都是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比如细节一对“你最棒”这句话的评价质问。案例中,张老师的评价方式与评价语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我平时在教学中也经常这样评价我们的孩子,“你最棒”、“你真厉害”这类语言,看了案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如何更好的,更恰当的来评价幼儿的各种表现,才能对幼儿有更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老师对幼儿评价,要在思想上明确评价的目的,要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而不要在幼儿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要避免使用“你最棒”,“你真行”之类容易导致幼儿间相互比较的语言。

  然后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以每位幼儿过去发展的水平作为评价的基础,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和现实状况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孩子在区域活动用雪花积木拼搭各种图形的时候,有的孩子搭了花篮,有的做成了眼镜,他们时常会很兴奋地跑来展示给我看,我常会以一种很肯定的态度,给他们一个大拇指表示你真棒,这时我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正确评价方式与评价的语言,让不同幼儿认识到自己不同的进步。其实我可以仔细观察,比较孩子过去与现在的拼搭水平,发现孩子进步时,用更真诚的鼓励和评价如:某某小朋友你很有进步,你搭的花篮真漂亮,而且颜色也配的很好,如果下次搭的更大些那就更完美了等等,这样孩子对下次的活动就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比老师单单说你真棒要更有评价的针对性。

  最后我们老师还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态度,并注意恰当的运用积极的体态语言,老师能用热情、关注的态度去评价幼儿,幼儿就会从教师的积极态度中得到鼓励和支持,相反,如果老师的态度冷待或心不在焉,幼儿就会由于教师的消极态度的暗示而产生抵触、怀疑等心理,从而影响到评价的效果。象我们平时指导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我们老师可以配合使用积极的身体姿态,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如适当的俯下身子,面带真诚的微笑,目光和蔼,语音亲切等。

  这本书读来非常亲切,其中一个案例就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很喜欢阅读这类实例性比较强的书籍,书中一个个小故事就展现在眼前,有些事例自己也曾经历过。在阅读中,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线教师是多么地不容易,处理每个教学活动,日常活动都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更要有理论的支撑,阅读《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对我启发很大,我还将继续经常阅读它,弄懂各细节背后的理论要点,使我今后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0

  今天,孙老师一走进教室门,就向我们介绍了《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吃饭保持良好的礼仪》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了教师克拉克教育他的学生们就餐的礼仪,并总结了一套礼仪ABC。读了这本书,我认为这些外国人很注重礼仪。他们在餐馆时餐具如果掉在地上,就会拣起来递给服务员,并要说声“对不起”,而且他们不会越过别人的`餐盘去取东西,而会说:“把盐递给我好吗?”

  在我们中国,可没有外国人他们注意礼仪,不过我们也要好好努力,不要让别人说我们礼仪差哦!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1

  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本书的主要内容讲培训孩子的社交技能、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式与技巧。提供了88个幼儿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细节的精彩故事,包括如何与孩子交流,孩子犯错了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合作与分享,如何与家长沟通等……一目了然,读起来也非常的感兴趣,故事是那么真实,是一本非常实用,可读性强的指导用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思考,慢慢品味字里行间的意义。以下是我读完本书的感受与收获。

  都说成功在于细节,细节是天使也是魔鬼。你平时的工作做的有多细,家长的满意度就有多高。交流是一种学习,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与幼儿交流要讲究技巧,不是单单自己的能说会道就可以了,要拥有一颗童心,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非常的关键,有时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是一种舒缓的语调对你们彼此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意义。非言语交流非常的重要,除此之外还要做到与孩子的交谈是开心的,不让孩子感觉到累,最基本的不能让孩子俯视着与你交谈,不给孩子我们是高高在上的感觉,对孩子多用积极的语言,少用消极的语言,多使用肯定的语气。平时更要以身作则,使用规范的语言,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

  充分利用家长见面会,搞好家长见面会,关系到家长对你的认可孩子对你的喜爱程度,这对彼此务必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要事先做好计划,对交流的内容有充分的准备,让双方的交谈进行的更加顺利更加精彩。所以要学习掌握家长见面会的技巧。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书的每章结尾还有不防试试的小技巧,这都是前辈们累积的成功经验,非常的实用,但在做的过程中自己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好。书的结尾建议我们应该创建自己的提高计划,真正的了解自己,改掉不足之处,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哪怕进步是微不足道的,但也不要退缩相信量的积累终会产生质的飞跃。

  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将不断勇敢尝试新的事物,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向每个成功者看齐,我相信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注重细节、把细节做的精彩、不断尝试新事物的人。此书不是读完便放一边了,它将成为我工作的导师,当我迷茫,失措时我会再次品读此书,更好的利用此书,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2

  当我用心读完《教育的细节》这本书后,不禁心潮澎湃,作者的朴实、真挚深深的打动了我。之前也读过一些谈教育的书,大多重复的框架理论让人犯困,鲜有像作者这样结合案例,让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我产生了种种共鸣,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

  一、细节蕴藏卓见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细节不仅仅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育中,细节也无处不在,小到和学生的每一个微笑,大到指引学生的理想,作为老师,每天都和学生打交道,这其中会有多少细节啊!最近和办公室知心大姐朱老师在交流这本书,起初,我对细节一词概念模糊。我问朱老师细节是什么?于是,朱老师声情并茂的为我讲述她的故事。她说:“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点滴”比如,每次开完会后,有的老师起身后将椅子推进桌内,有的老师则不管不顾;比如,学校一楼大厅的门如何打开方便大家行走?为此,她做了很多实验,最终选择向内的门朝外开,向外的门朝里开,这样走路就不会多绕半圈。”听完她的举例后,惭愧不已,因为这些细节我从来都没有关注,我也开门,只想着门朝里开后,前院奔跑的孩子就不会撞伤,但我没有关注到绕半圈的细节,还窃喜自己的贴心。我想,朱老师此举,一定是因为有关怀之心,所以才会注意到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而细节的发现来源于内心是否有着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生活中是如此,在教育上更是如此。

  二、观念凸显力量

  在看到《活在观念里》这一整章时,前引中的这几句话我觉得特别好:在我们肉体的躯壳里,住着一个名叫“观念”的幽灵,我们日常的教育行为中,时刻扑闪着她的身影,糟糕的是,我们往往要等到把教育搞砸了,才意识到观念这个幽灵的存在。在最近的课堂中,有一课题为“一‘mu’不一样”,周一在6班上课时,我引出课题,本意识地将“mu”的发音读成“mo”,没有一个学生指出我的错误,而我也坚信自己的正确读音,可当我走向四班时,照例读出课题,这时孩子们立刻指出错误,说读音为“mu”,因为自己的观念问题,我还加以反驳,坚信自己读得正确,在我们的再三争论下,我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回家查字典。下课后,我又将此事说给办公室大姐一朱老师,她也告诉我读“mu”,这是多音字,组词分别为:一“mu”一样、“mo”型。然后,我又查了度娘,原来在这里真的读“mu”,并且原型拼音为一声,朱老师为我讲解完拼音和字音后,这才慌然大悟。随后,又问我:“那你下节课怎么办?这件事就过去了吗?”我点点头,坚定不移的说,我选择不再过问此事,于是朱老师又开始苦口婆心。最终,我选择给全班学生道歉并承认错误。用朱老师的话说,老师向学生道歉并不丢人,反而能让学生更加信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如果我不承认错误,可能给好学生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甚至讨厌我、讨厌我的课程,最后的结果将一发不可收拾。

  三、平等对待学生

  感触最深的还有书中《平等观念在哪儿》一文,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对学生的问候漠然处之,这让我想起有次开会,王校长在会上要求老师们积极回应学生的问候。起初,我匪夷所思,这么小的事还值得大动干戈的在全教会上提醒么?读了此文后,我才明白,王老师不是在小题大做,因为问候是双向的,是情感上的尊重,漠然处之,则是对情感的破坏,我们对学生情感习以为常的忽略行为,日积月累,会导致他们的人格上布满冷淡与冷漠的阴影。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总会偏爱好学生,对差生则会恨铁不成刚,其实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记得四五班的何翰林,什么作业都不按时交,我的美术作业也不例外。起初,我用了恐吓、惩罚等办法都不尽人意,后来,我让他每节课都来我的讲台,跟我做同桌并告诉她我们是好朋友,这个座位是谁表现好才可以来跟我当同桌,外加每节课3分钟的循循教诲。最终,这名学生有了好转,我的作业按时交了也听话了,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的唠叨让他折服还是因为习惯,但孩子的进步让我明白: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目光之外成为“局外人”,每个学生都想让老师关注、鼓励。老师的态度和方式,将会改变学生的人生。我想,这或许就是平等的力量吧!

  四、温和对话孩子

  在这一章节中,给我启发很大,那鲜活的例子使我顿悟: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切记使用语言暴力,用书中所说:当我们情绪激动时,固然做不到口吐莲花,但至少可以选择闭口藏舌。在审视自己的教学中,发现自己对学生缺乏耐心,语言粗爆生硬,时而用强制命令式的语气:如:“完不成作业就罚三张”“随便”等,这种粗暴语言,只会使孩子不听教诲,心怀怨恨,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避免粗暴,要通过关心、爱心跟孩子沟通,多表扬学生,时刻谨记;舌头的摇动,关系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和自尊。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改变,往往是先从教育的细节的改变开始的。品读《教育的细节》,朴实的文字渗透着细节的力量,我将沿着作者的路,把他的思想融进我的教学实践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审视自己,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全面教育和关心学生的成长。最后,想用文章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分享:教育,就在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之中;每一个细节,都又蕴含着独特的教育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教育的细节,去细细体味教育的独特韵味吧!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3

  特殊的座位

  读到“润泽的座位”这一节,相信每一个班主任都有所共鸣,因为排座位是每位班主任所必须经历的,并且这项工作也能考验出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当一个班级里的人数是单数时,也就意味着势必有一个座位是单独的,让谁来单独做那个座位呢?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但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的教育意义,怎么对待班级里多出来的那个座位,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班级管理,这个座位一般在讲台边上,而坐这个座位的同学一般是班级里最调皮的那位同学,久而久之,这个座位就变成了班级里的“特殊位置”,其他同学在看待这个位置上的同学时往往带有一种嘲弄的意味,“看,他就是我们班的坏孩子,只有不听话成绩不好的才会坐在这里”,这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以及性格塑造都不好,如若轮换着坐这个位置,家长又会有所不满,如何排座位,才能既不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又不会引起家长的不满情绪呢?

  润泽的座位

  在这一节中,我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做法,只有在一周中表现最好的同学才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并且时间不能太长,只能坐一周。这样一来,这个备受冷落的位置就变成了接受表扬的位置,不但学生愿意去做这个位置,家长也纷纷鼓励孩子好好表现,努力争取坐上这个位置的机会。

  赞叹之余,朱老师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喜新厌旧是有人性根据的,更别说还在成长的初中孩子了,他们的“喜新厌旧”比之成人更甚,他们对于新鲜的、陌生的、新奇的东西往往有着很大的好奇心,而让他们每周到一个陌生的座位去坐,也恰恰符合了孩子们找寻新鲜,追求刺激的'心理,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新座位也配合了初中阶段孩子们爱臭美、爱炫耀的小心思,它能够激发出正向的积极的能量。

  教育的细节

  小小的一个座位,其背后竟然隐藏着巨大的教育智慧,可见教育中又有多少细节。教育无大事,细节见真功,作为普通的教师无法去改变大环境,但作为教育制度的实施者和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的第一人,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育的细节。正如书中所说,把“枪口抬高一厘米”,就可以少“牺牲”一个孩子的幸福,坚持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4

  本学期,我有幸读了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他在书中直面教育现实中司空见惯的种种问题,切中要害,思想深邃。书中没有对宏大叙事的理论阐释,只有面对一个个教育细节的理性思考,既启迪智慧,又滋养心灵,是追根溯源、探寻教育本质不可或缺的“活的范本”。

  教育无大事,细节见功夫。细节的力量在于捍卫常识。书中对很多教育细节的思考,唤醒了我们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阅读品味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和朱永通老师一同进行深层次的拷问,继而反观自身,或颔首称赞,或汗颜不已。如《润泽的座位》一文中,他从女儿受伤的经历中发现了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细节:如果班级学生数为奇数时,怎么安排那一个单独的座位?在惯性思考中多是消极惩罚的答案,而福建清林小学却把这样特殊的座位变成了“表扬的座位”。在郑也夫先生《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我们看到了这一做法和“喜新厌旧”背后的理性分析:“追新”构成的适度刺激,变成了激励学生的媒介,暗合了人性炫耀的本能,激发了潜在的正能量,体现了润泽人性的价值和意义。

  再如:公开课借班上课时,面对陌生的学生如何进行称呼?朱永通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台湾教师的做法:在课前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往往是一面已经使用过的),让学生对折起来,做成姓名牌,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课桌的前面。多么巧妙的举措啊!可是,日常我们有过这样的思考吗?有过类似别具一格的举措吗?更如《头发上的教育学》,书中针对山东某学生因受不了学校要求其剪发而跳楼身亡的事件提醒我们不可忽略的两个基本常识——一是面对“个案”事件,不要动辄就把矛头扩展到学校甚至整个教育的抽象目标上。只有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常识,才会于事有补,于人有益;二是对于学校“统一要求”的规范,我们要回到“人们认可的规范和他们合理的基本礼仪是有关系的”这一基本常识上来思辨。这种对常识的捍卫,无疑能避免全民陷入唯恐天下不乱的“新闻化”狂欢。

  细微之处多常识,细微之处藏卓见。捍卫常识,大而言之就是捍卫未来;小而言之,就是对规律和人性的尊重。细节的力量在于理性的批判和建设。纵观全书,朱永通老师以敏锐的视角不动声色地真实记录了这些年他在教育界的所见所闻。审视之中难免忧思,也不乏批判,但他不囿于一时情绪上的发泄和愤慨,更多的是客观省察后的理性思辨。让我们在“自我发现”的同时,还能增强“自我变革”的行动力。在《你有传播意识吗》中,朱永通老师又语重心长地提醒管理者一定要注意三种传播方式:一是镜像传播(包括图片、文字说明、视频等)——切记要有原创意识和消毒意识。剔除有违教育原理或现代文明的元素;二是现象传播(有些事情或事故在学校里发生的概率难以控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定要坚守住一以贯之的原则和底线,避免死缠烂打后的'麻烦;三是故事传播——对学校里面发生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事情应及时捕捉,提炼故事,助其成为美谈,为学校加分。尤其是传播工具的管理,如微信、QQ群等要规范化和艺术化管理,让学校多一些正能量的故事,少些负面的事故。类似的思考和提醒比比皆是。在逼仄的教育现实面前,人性难免会在种种权衡中被迫萎缩。但是教育一定要直面现实的问题,直面人性的善恶,不逃避,不伪装。一味的批判会赢得群情的回应,但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正如朱永通老师倡导的“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大的改变。”的确如此,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建设之路如何根植素朴的大地,哪怕有暂时的弯路,但拐角处总有会有惊喜,有亮光,哪怕很微弱。微,也是一粒种子,一份力量,一种希望……

  朱永通老师在《教育的细节》一书后记中说:一本书物理意义上的重量轻如鸿毛,但“化学反应”意义上的重量却有无穷的意味。岂止如此呢?于他,或许只是个体的“精神侧影”,但于读者而言,这种潜藏的富足却是一种莫大的“正向力量”,它如精神暗夜里“自明的火种”,将鼓舞千千万万个你我不断匍匐前行。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5

  今天,孙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来,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读《教育的55个细节》!它的作者是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孙老师说着,说着,我就陷入了沉思:咦!今天怎么要读书?我回过神来,带着好奇的心情看起了当中的一篇《吃饭时保持礼仪》。之后,我又阅读了《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主动帮别人拣起掉下的东西》和《接到别人递的东西应主动说:“谢谢”》。它们写的都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文明礼仪的`养成。

  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了!我认为说“对不起”这三个字非常简单,为什么有好多同学不会说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下课时,两位同学相撞了,可他们不会说对不起,而互相打斗起来。我想,如果他们各自说声“对不起!”那不就大事变小,小事变没了了吗?看来“对不起”这三个字还真能看出一个人的文明教养。伙伴们,我们不小心碰撞了别人真应及时说“对不起”哦,那才能养成礼貌、懂规矩的好习惯,才能成为一名礼仪好少年!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05-21

教育细节读后感05-22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02-26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05-20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03-29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05-25

《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09-29

教育细节读后感15篇[经典]05-22

教育因细节而美丽心得体会10-06

班主任反思教育的细节有哪些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