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4-07-24 11:19:54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教师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后感

教师读后感1

  暑假里,同是教师的同学极力向我推荐一本书——程玮的《从容的香槟》。

  历经周折,终于从网上购买到。简单的封面,朴素的装帧,看着这么一本不起眼的书,对比着应该算是昂贵的价格,不禁有点失望。但是刚看完第一篇,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恨不得一口气将它读完。

  这本书通过简单的故事,在中西方文化互相观照下,用细腻的笔触关心孩子的教育、女性的审美、环境与生存等问题。读者可以在她恬静的叙述、唯美的意境中放松心灵,享受生活;也可以细细品味故事中绵长的韵致、哲理的思辨和对传统的冷峻叩问。这本书,堪称是理智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是智慧与灵秀的结晶。

  这散文集的第一辑谈的多是发自德国社会的理性的声音,第二辑则是作家和儿子果果的母子行为互动中的体会,第三辑谈的多是女人和爱。程玮这样一个理性的作家,有一颗温柔的宽大的心,这心是理智的,成熟的,但更是情感的和纯洁的。

  比如《爱到不再爱》一文,从德国的传统写起,作者写儿子果果的18岁出行,儿子出门后发回的短信,说自己运气好,总遇到好心人,看他背着重重的行囊,会主动停车带他一程;麦当劳的.店员会把当天卖剩的汉堡包送他。他在短信里写:妈妈,帮我一个忙,在背行囊的年轻人向你请求帮助时,你一定要帮助他。

  接下来,作者写道:

  “果果的短信好像就写在了我的脸上。在他远行的那些日子里,每次我经过汉堡中心火车站,总有风尘仆仆背着行囊的年轻人捕捉到我脸上的信息,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准确无误地走到我的面前,向我问路,向我要几个硬币在自动售货机买饮料。我惊叹他们的直觉,总是受宠若惊地为他们做一切……”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教师和母亲的我,读到这里,被深深地感动了。多么细腻的笔触,多么慈爱的母亲,多么宽广的胸怀,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

  从这本书里,我还看到了德国人和我们不一样的教育理念,从这些充满理智与情感的文字里,我领会了什么是,什么是母爱,什么是友谊,什么是成熟和自信。总之,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的确如此,《从容的香槟》一书,就为我的生活开了一扇大窗,一扇我最喜欢的大窗。这是迄今为止,让我收获最多的一本书,是我我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书。

教师读后感2

  人们常说,老师是灯塔,照亮前方;老师是大地,哺育万物;老师是雨露,滋润幼苗。可今天,我读了魏巍的《我的老师》,我感觉老师更像妈妈。

  文章中的蔡老师是个温柔慈爱的女人。“她从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是老师吗?分明是妈妈在舍不得打自己的孩子一样呀!这把我的记忆拉回了那个上午。

  那时,我们正在上语文课。宋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诵着课文,语气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时而短促,时而委婉……听着就像是一种美的享受。可此时的我,头晕沉沉的。 “阿嚏!阿嚏!”突然我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等回过神来,教室静悄悄的,宋老师停止了朗读。只见所有的目光齐刷刷地射向我,目光中带着责备,隐隐约约还听到一些同学幸灾乐祸的笑声。我想可要大祸临头了。然而宋老师走到我的面前,关切地望着我,自然地将柔软的手掌贴在我的额头上,10秒钟后她焦虑地说:“小芳,你额头很热,眼睛红红的,好像是发烧了,看来得去医院才行哦。”

  我震惊的看着宋老师,没想到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而且还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的身体。同学们也显得很吃惊,眼神中多了一种羡慕的感觉。在打不通我父母电话的情况下,宋老师当机立断,吩咐班长带领同学们自学后,就背上了我,快步地奔向医院。我趴在宋老师那单薄的后背,感觉安心又温暖,就好像是生病后被妈妈抱在怀里细心呵护的'感觉。我紧紧地靠在那瘦小单薄的背上,因为我靠着的是我一生的财富,也为我能有这么一位像母亲一样的老师而倍感自豪!

  古人云:“师如父母”,这是中华民族老师“爱生如子”的传统美德。是啊,如果没有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循循教导,如果没有老师像妈妈一样无怨无悔的付出,没有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精心呵护,我们就不会幸福快乐的成长。所以,我要衷心地说一声:老师,您就是我们的妈妈!

  教师评语:读了这篇习作,相信读者会被这样温暖的老师深深地打动。小作者的选材非常真实,看似一件小事却让人感受到“天下的老师像妈妈”。小作者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讲述真实,生动自然,通过对老师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感人的师生情深的画面。

教师读后感3

  寒假在家里读了一本书《魅力女教师修炼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曼凌,网名叫小曼。她是吉林市第一时间小学大队辅导员,吉林市骨干教师。获得过吉林市少先队先进工作者,吉林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教育在线’小学教育论坛终身版主,《读写月报——新教育》网络编辑。张曼菱发表过百余篇文章,出版个人专著《小曼老师讲故事》,主编多部图书。多次受邀到河南,福建,江苏,湖北,湖南,山东,内蒙古,江西等地讲学百余场。

  《魅力女教师修炼记》讲的是张曼凌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事情。这本书一共分为五个章节,前四个章节讲的是和工作有关的,最后一个章节讲的是如何做生活中的魅力女性。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下在前言他写的回放他的一天真实生活,早上六点半到学校,再来的路上想一想今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到校后及时的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开始改作业,大约七点半左右带孩子去跑跑操,七点五十回到班里完成‘每日一诗’上午上完两节课写教后记,下午备课,和学生谈心写教育日记。这是张曼凌的一天真实的记录,让我觉得张曼凌老师她把每天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而且很充实。真希望自己也能像她那样把当天应该完成的事情提前写在记事本上,当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在后面打上对勾。利用好空闲时间时间,找孩子们谈谈心,聊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能让我们及时了解他们的心里状态,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在下班后的空余时间,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继续读喜欢的书,也可以放松身心。

  《魅力女教师修炼记》这本书,张曼凌结合自己的经历,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个别学生的教育、个性修炼及业余生活等角度入手,告诉我们,只要在细节上多用心,培养起学生学习及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不仅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工作,还可以充分享受休闲生活。不把工作带回家,就这么简单!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最大感受就是,每天在学校的生活中,身边的一些小事情,都能透漏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每天都可以感受到学校生活还有学生带给教师的乐趣和幸福感。因此,在美舍学校这一片快乐的净土上,希望自己也能和曼凌老师一样幸福地教书,用心感受教育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因为很多时候,成功的教育真的不在于我们想到了什么好招数,而在于我们坚持做了什么。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朝着我的目标一点点迈进。生活虽然平淡了些,但每天都有每天的精彩,每天都有每天的难忘,每天都有每天的收获。

教师读后感4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封底写到:“我经常憧憬这样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我想这就是吴非老师心中理想的教育。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的自序中也写到:“这些年教育界最重要的任务,可能是捍卫常识……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这些我也深有体会,我们现在如果碰到问题学生,往往是高中责怪初中,初中责怪小学,小学就责怪幼儿园,而幼儿园责怪家长。为什么在国外,中国人被认为素质低,甚至出现的种种歧视,我觉得和常识的教育很有关系,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关心考了多少分,虽然强调素质教育,现在的小孩要上那么多的兴趣班,但是我们很少去关注他们平时的表现,比如,上学路上有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垃圾有没有乱扔,有没有主动让座等等。平时也总是看到有开车闯红灯的,随意变道的,开车打手机的,公园里垃圾乱扔的。所以我觉得进行常识教育真的非常重要。

  另外,吴非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真的深有体会,比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中写到: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遇到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对学生的影响还在《力戒浮躁》、《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教师仪态也是“范”》等多处提出,总之,我觉得作为教师,不管哪个方面,都应该以身作则,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去正确引导学生。

  当然,我只是作为基层的一个普通老师,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好自己的学科,不误人子弟,争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充满阳光,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教师读后感5

  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就必须要读书。忙不是借口,累不是理由。只有坚持不懈地读书,只有不断地从书籍中积蓄营养才能变得学养深厚,才能从容地踱步在自己的课堂之中。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2,我越发感觉到读书应该是教师必修的主功课,是教师应该终生修炼的基本功。建议中给我们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个故事就很好地给我们诠释了读书对于一位教师的重要性,否则,这位老师在课前再怎么百般准备,也不可能让那些听课领导和老师好像变成了他自己的学生,甚至于听得入了迷,竟连记录也忘记了。否则这位老师再怎么用心也不可能做到课堂中的每一句话都极具感染力,让人感觉到这位老师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给了他的学生。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对于这句话我身同感受,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我能坚持读书、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因为读书、学习是源于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如果往顺带往实现的目的`里说。现在社会,有一个很时髦的提法,那就是要具备核心竞争力。何谓核心竞争力,那就是不可效仿的,是唯一的,是别人所无法随意替代的能力。而读书所内化出来的能力恰恰就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你的这种核心竞争力。我们教师,读书是为了自己的后半生工作更轻松,是为了自己后半生的工作质量更高,为了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实现更美好的梦想。读书是对自己教育生活的滋润,读书是对自己时间最好的节约。毋庸置疑,教师的时间是从读书中来。

教师读后感6

  我喜欢那个神秘的女老师,尽管她的脸上长有皱纹,尽管她妆扮的并不时尚,但是,我就是喜欢她的与众不同,她的特殊,她的那颗了解孩子的心。看到这里,假如你觉得她并不是那么的招人喜欢,还请你听我娓娓道来。

  六年级女生孟小乔新学期寄宿在一所漂亮的红宫学校读书。一天,一阵龙卷风过后,学校里来了一位披披肩、打紫色伞的女老师。她的教学方式令学生们欣喜若狂:

  她让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写不快乐的事,全班同学几乎都说有很多,一张纸写不完,可见现在的学生们有多长烦恼,本来应该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们,为什么像个多愁善感的小大人?谁又知道,这是因为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希望,他们以一切都是为我们好、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将来成才为理由,扼杀了我们渴望像小鸟一样自由翱翔的童心。

  她带同学们去童心城堡,让同学们释放自己的童心,使我知道了每个小孩都是有童心的,但是,大部分的孩子的童心都被爸爸妈妈的“爱”吞噬了……不过,我期待他们的童心重新发芽。在童心城堡里,可以为所欲为,充分展现了孩子们渴望自由的心。家长们用压力牢笼将我们束缚,所以,我们宁可要浪迹天边的自由,也不过丰衣足食的生活。

  她为了让同学们过一个无拘无束、快快乐乐的周末,去调查爱心杀手。让同学们过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一个周末。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上了天的课,放学了以后还要饿着肚子去上课,上完课回到家还没有吃饭就累得不行了,还要饿着肚子睡觉。假期本来应该好好休息,却要早早起来与家教“对话”。搞得孩子们都在心里想:“总有一天,我一定要睡个够,从天黑睡到天亮,再从天亮睡到天黑,睡它个三天三夜……”我敢说,只要家长们一看到“爱心杀手自查表”,脸一定红的跟煮熟的螃蟹似的。这让我想得到一个答案——为什么家长们不要我们做自己擅长、喜欢的.事情,而要逼迫我们做我们不感爱好的事情呢?真是搞不懂。

  现在,你觉得她很招人喜欢了吗?因为,她了解我们。

  学习本来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是快乐的,是最幸福的,但是由于家长的过分的约束,现在学习好像对每个孩子来讲是件枯燥无味的事,学习中没有了快乐,没有了自由。我们多想重新找回学习中的那点快乐呀!所以,请你们揭开我们头顶上的层层黑纱,让我们重见光明吧!

教师读后感7

  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教育学习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老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

  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喜欢。我班有个孩子,今年已经5周岁了,作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本该上了大班的,可她的妈妈说还是上小班吧!她的智力相对于其他孩子稍稍慢一些,语言上也没能跟得上同龄的孩子。我们接收这个宝宝,因为我们相信我们会用爱带领着她一同成长,一起进步。每天早晨我们迎接小朋友的到来时看到她,她总是“灿烂”的笑着。通过和宝宝妈妈沟通才知道,宝宝两周多才学会走路和讲话。每当我们组织小朋友活动时她非常激动,喜欢和小朋友打闹,导致许多小朋友不喜欢和她一起玩。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加的关心,呵护她,为了能走到她的内心世界,我们经常的拉着她的手和她说话,可是她总是对你开心笑着,看到这种情况,一开始我真的是哭笑不得。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和她谈心。渐渐的她能对我说:“妈妈走了!”上课也能听讲了,上周我拿着“字宝宝乐园”在读时,她也能跟着我读了。我当时很激动,虽然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终于有了丁点的回报。

  从教十多年来,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幼儿教师。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他们。用真诚的心去爱他们。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师读后感8

  最近一个月里,我读了宋运来老师的《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从他们的案例分析中,我学到了宝贵的经验。这本书写了五大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由于每天还要上课所以只能抽一点时间去读,现在也只是读了百页左右。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习惯对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好习惯受益终生,决定一生的命运。从书里也能够看到好的教育习惯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影响着教师一生的教育生涯。

  常说“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好习惯能使人一生受益。作为一名班主任及语文教师,我觉得每天都要反思一下自己。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教学行为和没有深思的教育理念,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如果平时不养成写反思的习惯,突然拿很多反思出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要等要上交时才去改作业,那样没有什么效果,而且很累,只能是完成任务而已。

  另外我觉得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升华所必需的手段,同时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设计、布置、完成及评价课外作业,能有效地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检测,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对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与统一。教师通过对作业的对错批改,一方面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有关信息,把握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后续教学的时效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教师要学会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走进学生中间,用民主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去培养学生民主的性格,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塑造出个性厚重、人格强健的有用之才。

  自我的习惯到底好不好,需要改变的首先是自我。要想做到书中所述,是要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从习惯养起。习惯不是一时养成的,更不是一时能够改变的,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而我,会以此书做为我的一本教学上的工具书,以此书来提高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并由此获得的欢乐。

教师读后感9

  看了这本书,作为母亲的我感受颇深,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原来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最正确的方式是错误的,给孩子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但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都是互通的。书中叙述了许多事情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一个优秀的人才。

  当我们一次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我们错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对她以后做人、做事都有一个很好的帮助。但是想要改变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必须要改变家长自己的态度,需要我们十足的耐心和正确的指导方式,身教重于言传,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随时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自己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胜过千万遍道理。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繁琐的小事,家庭的矛盾、家人的争吵都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尽量避免,给孩子一个幸福、美满、和谐的家庭。

  让孩子对生活充满希望。人生必不可少的就是憧憬未来,对未来满怀希望。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她现在虽然还小,但她也有自己的想法。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和孩子交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她一起完成一些事情。尊重她的兴趣和爱好!不要随便破灭她的愿望和否定她,不要总是说你做错了,事情不是你完成的等等话语。

  对孩子我们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犯错误,不要过分地去指责孩子甚至暴力的对孩子,从而让她感到恐惧。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去交谈,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有所改变。

  父母之爱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细节的处理水平。

教师读后感10

  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每当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所有理论都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必须承认,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

  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达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个孩子肯定有其长处所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点。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获奖多的孩子,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二、只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想得很远,说得太大。

  吉诺特在作品中强调必须“就事论事”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把当前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思索的空间,改变的机会。如果把事情扯得太远,或许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却不这么想,会觉得你罗嗦,烦琐而于事无补。

  三、温和着愤怒,每一个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或多或少都遇到这样的事情:

  某个孩子同一个错误连续犯,通过几次谈话丝毫没有改变。粗暴的批评往往是火上浇油,我们确实很愤怒,但我们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不能带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

  四、即使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成功和进步总是让人喜悦的。

  在合适的`时候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之词,合理的赞扬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每天一点小小的进步,汇聚起来就是大成。永远赞扬要比批评多,让孩子在赞许的眼光里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他成长的同时积累了这点点滴滴的欣赏,还怕孩子无法面队将来遇到的困难吗?

  《老师和学生怎样说话》一书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常常会忽视的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把爱交给孩子,让梦想在校园绽放。

教师读后感11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老师写的一篇大班教育随笔《老师请您走慢点儿》,刚开始只是被这个题目所吸引,于是我认真地把这篇仅仅700多个字的随笔看完了。

  这个老师很细心,把孩子们排队下楼梯的一个小秘密记录了下来!也许我们从小班开始就教育幼儿上下楼梯要靠右走,不奔跑、不跳跃、不拥挤、不交谈,扶好把手等安全知识。也许你会埋怨为什么每次下个楼梯总是乱七八糟、零零散散,有的会拉下很大一截,然后又跑着跟上队伍。也许你把责任都推给了孩子,总是责问他们为什么上下楼梯不跟上,是不是在说话、吵闹、东张西望。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上下楼梯的速度,而你有没有放慢脚步等等他们呢?看了这篇文章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突然觉得自己好惭愧,原来一直以来最主要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于是,第二天天气很晴朗,我趁带孩子们下楼做操有意地观察了孩子们的上下楼梯。这天像往常一样,强调了如何排队下楼后,我在前面带着小朋友们往楼梯口走。开始时我会时不时地回头看看孩子们的情况,一切都很有秩序。到了楼梯口,我故意用同样的速度迈开步子就下楼,到了二楼楼梯口我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孩子们下楼的情况,这才发现:有的孩子很努力地要跟上最前面的孩子,无奈自己的动作不是很灵活;而跟在后面的动作发展较好的孩子看到最前面的孩子跟着老师跑着下楼,就很兴奋地超过队伍跟着跑起来。于是就有了这种情况:下楼慢、手扶栏杆的`孩子后面跟着一队遵守纪律但很着急的孩子,楼梯间跑着一些速度快但不遵守规则的孩子。我又故意叫住正跑得兴奋的祝雪晨问:“你为什么跑?”他说:“陆心妍走得太慢,落下好大一截了!”我又小声问米米:“是不是老师走得太快了,你们跟不上?”她点了点头。这下我确定以及肯定了自己的问题。明白了为什么每次下楼前再三强调要排好队一个一个下楼,而下楼时又会出现很多的“不遵守者”。做完操上楼梯时,我及时调整步伐与速度,走走停停,不断观察后面孩子的情况,这样动作慢的孩子能跟上,动作快的孩子也不用着急,队伍自然而然也就整齐了。

  我们常说要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看到的,同样,我们也要放慢脚步,用孩子的速度来走路!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孩子的成长路线,从孩子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读后感12

  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后,受益匪浅、深受启发。下面就以其中印象最深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告诫“每天不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博览群书、厚积薄法是激活教学与科研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经常走进大师的心灵,与圣贤对话,能够感悟教育真谛,更好守望道德,人文和科学领域,进而探索教育理想及职业生涯,最终超越昨天之自我,满意地实现教师明天的人生梦想。

  文中写道“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的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越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想想在教学中,我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很辛苦!你看,学生每天要上一天的课,还要完成各科的课堂作业,回家后还要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这哪有他们的自由时间呢!再想想我那时的童年学习跟现在的学生学习完全是两码事,我那时的童年生活是非常快乐的,每天在学校的学习很轻松,作业也不多。在那样的环境中得到成长,得到知识,同时也得到了美好生活体验,也就有了现在美好的童年回忆。再看现在的学生,似乎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本没有他们的自由时间,但他们的成绩也不见得好,反而失去了好多童年的乐趣,童年该有的快乐,等他们长大了能回忆的也就是学习的辛苦或者是网吧、游戏机房的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读书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吸取营养,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大脑,提高我们的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教师读后感13

  曾经读过一本书——《非常老师》,里面有爱生气的老师,有处理事情干脆的老师,有会魔法的老师……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把每个老师描写得活灵活现。

  这本书是由DR.史蒂芬结集佐治亚大学最高教学奖“梅格斯”奖的36位获奖者合著而成的,是对教师职业、个人素质、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社会关注问题的探讨。读罢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

  本书有一副标题——优质教学的精髓。那么这优质教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呢?正如作者所归纳的非常教师的6大特征:

  1、非常教师对他们的工作饱含热情。2、非常教师知道该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提高自己。3、非常教师擅长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4、非常教师擅长与学生交流。5、非常教师能激励学生去挖掘出自身的潜力。6、非常教师的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这为我们道出了精髓的真谛。而这36位“非常教师”正以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教学实践缓缓道出他们的教育感受,让我们仔细感悟和学习。

  感悟1:激励作用是巨大的,批评的作用是极小的

 当学生受到老师批评时,往往会对自身学习产生怀疑,容易失去兴趣和信心;虽然也有把它当成老师的“激将法”的学生,最后取得很大成功,但毕竟是少数。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讲,更容易出现前一种情况。但激励的使用又不能让它成为“口头禅”,而要让它成为学生学习信心、乐趣的强大推动力。一个内向,甚至有点抑郁的孩子,由于教师的激励,在多年后成为口若悬河的知名演讲家,这已不再是奇迹。在一定意义上说激励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信任。相信人的无限潜力,师生之间正是这种互相信任下的`激励使得奇迹一次次为生活添彩!

  正如书中所说“要宽容对待每一个可能达到你的标准或希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是肯定的。如果你能让你的学生意识到教学的重要性,他们将会对学习产生无限兴趣,也会从中体会到快乐。作为老师,你每一天都有可能实现不了的目标,但在很多个日子里,你也是成功的,而且你的学生迟早回懂得学习的快乐。这种快乐至少一部分是源自你对教学的喜爱。”

  感悟2:批判性思维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思维能力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独立进行创造性的、灵活的思维的基础,而这正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后能在社会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教师读后感14

  《老师,操场上有个小妖怪叫我》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其实只要直接看标题就知道了。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时,我就有很多疑问:小妖怪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的小妖怪?为什么要叫我?是不是有什么灵异事件发生?……

  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我的捉“妖”记。这本书主人公叫夏壳壳,一个10岁的爱冒险的小男孩。一天他在“安眠药”老师的语文课上睡着了,在睡梦中,听见有一个声音在叫他:“爸爸,爸爸,请召唤我……”原来是一个绿色的小妖怪正站在操扬上。夏壳壳给它取名叫呃呃呃一呃嚏,你一定在想这个名字怎么这么奇怪?原来是这个小妖怪在召唤仪式上打了一个喷嚏,它就认定这是它的名字了。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名字,比如签名提到的语文课老师,就是同学们给老师起的`绰号“安眠药”,难怪夏壳壳总在睡觉。幻想中的小村庄名字叫“哦哪哦哪村”,还有夏壳壳的好朋友“跳蚤一世”“柿子树”“喂喂耗子”……这些有趣的名字加上奇幻的故事情节,让我一个下午就把这本书看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的结局让我感觉非常温暖,妖怪大王居然是“安眠药老师”,表面很凶却又处处在关心着学生。小妖怪留在了哦哪哦哪村,续写着这个温暖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到我的语文老师——徐老师。徐老师从三年级开始教我们班语文,她不仅在课堂上给我们上课,更多的时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的生活。记得去年学校组织我们去合肥游学,一到目的地,同学们像脱缰的野马,四处疯跑。可把四五十岁的徐老师担心坏了,从早到晚寸步不离地看着我们,不时问问这位同学吃的够吗?那位同学水还有吗?真叫“操碎了心、磨破了嘴”。同学们一天下来嗨够了,老师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当时回家还和妈妈抱怨,老师好烦啊,老是说我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现在读到“安眠药老师”,我才知道天下的老师都是一样“刀子嘴、豆腐心”,下次真要让老师少操些心了。

  这次的“捉妖之旅”不仅有探险,更有温馨。希望以后还能从不同的“旅行”中收获更多,下一本好书之旅走起!

教师读后感15

  当我翻开此书,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故事把我带入遥远的伊朗,一个世界上最荒僻的穷村庄,一个看似永不可能存在欢笑的贫瘠之地,那里的学校只有一位肩负重任的校长兼教师,独自撑起整个村落的光明。甚至可以因为水缸的破裂而掀起滔天的纷争……令我潸然泪下,令我肃然起敬。

  也许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比如人们的热情善良,人性的缺陷困惑,还有莫名其妙的猜疑,无不向我们反映出社会百态。不禁让我想起了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及奶奶常回忆起的他们那代人的“芳华”。

  书中刻画了许许多多“小人物”,无论是学校里唯一的校长兼教师的'萨马迪,或是甘巴里,还是其他同学,他门的骨子里都透着一股质朴气息,向你展示着淳朴的爱,是那么的天真无邪,但也流露着他们面对贫困的无奈,他们的强颜欢笑令我无比心痛。我喜欢他们的猜忌,因为他们的猜忌小的单纯,小的简单,小的可爱。这里的荒凉夺去了他们生活的质量,却夺不走他们朴素而友善的心。而如今的我们,当沦陷于人与人的种种纠葛时,却迟迟未发现,真诚也可以那么简单,快乐有时来自一抹浅浅的微笑。

  这本书的扉页,一行精致而短小的文字,沁我心扉,它是这样写的:“你若为梦想坚持得够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刚开始,我懵懂的认为这只是作者激励自己的话,后来才明白,这是乡村教师的格言,是至理名言,是他精神不倒的誓言。萨马迪先生在我的印象中,不是很完美,也并不平易近人。但他身上却有着崇高的闪光点,他热爱他的学生们,无论条件怎样的艰难困苦,他都风雨无阻的奔向岗位。他似乎从未停下追寻的脚步,在坎坷中跋涉,踽踽而行,在流言蜚语中忍辱负重,遭受着村民的怀疑和诬陷。我想,他只是个小人物,却以超负荷的忍耐力培养着他的学生。以德报怨是神,以恩报恩是人,再怎么样,先生毕竟是个凡人。我曾试问,他怎么扛得住?他图什么?最后我明白了,这就是爱与梦想的力量,这就是他对信仰的操守。

  书一页页翻过,我犹如身临其境,随着这些小人物而喜怒哀乐。我看到了崇高与自私,善与恶,质朴与庸俗的分辨、抗争;我读懂了萨马迪身上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和那崇高下蕴藏着的精神能量。这些优秀的品质如此熟悉,那不正是我们身边恪尽职守的每一位“园丁”吗?

  打开此书,心情澎湃;合上此书,感慨万千。小人物的精神,醍醐灌顶,熠熠生辉,他们永远是我的榜样。这一刻,我感动着、奋发着,勇敢地扬帆起航!

【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10-05

《做个幸福的教师》教师读后感05-23

教师读后感:《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09-02

教师读后感02-23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读后感07-16

《做幸福的教师》教师读后感6篇05-06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范文1000字10-07

教师博览读后感09-28

《有效教师》读后感09-15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