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谢谢你如此爱我》有感

时间:2024-10-10 08:45:12 晓凤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谢谢你如此爱我》有感(通用6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谢谢你如此爱我》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谢谢你如此爱我》有感 1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做子女的孝敬父母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关于古人如何孝敬父母的书,受益匪浅。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个叫《母亲不要怕》的故事。

  魏晋时期,有个叫王伟元的人,他博学多才,他的父亲王仪更是一个为人正直,敢于直言的`人,结果却被司马昭杀害,王伟元认为父亲王仪是含冤而死,于是便隐居在父亲的墓旁边,终身不朝晋朝首都的方向坐。

  王伟元的母亲在世时生性胆小,害怕打雷声,她只要一听到打雷声就会害怕的躲起来。她死后,王伟元把母亲埋葬在一片寂静的树林里。每当风雨交加,雷声轰鸣之时,他便会跑到母亲的坟前,跪下来,哭着对母亲说:“有儿子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后来,人们把王伟元孝敬母亲的行为叫做闻雷泣墓。而这个王伟元学识渊博,以教书授业为生,每当他念到《诗经》里“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一句时,便会情不自禁地落泪,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生我们养育我们是如此的辛苦劳累。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将我们抚育成人,当他们老了,我们也应当尽自己所能去孝敬他们。

  读《谢谢你如此爱我》有感 2

  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装扮,才显得静穆安祥;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楚楚动人;亲情,因为有了孝的滋润,才显得和谐美好。这个寒假我读了《谢谢你如此爱我》这本书。

  这本书是由国学名家钱文忠先生专为8-14岁孩子撰写。这本书从传统文化典籍中选取了三十多个关于孝悌的国学故事,书中讲述了孝悌的由来,孝道的内涵,教会我们与父母和谐友爱相处。

  古往今来,孝一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今天,我就要讲述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薄太后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三年里,刘恒既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又勤理朝政,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之后,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要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正因为刘恒这样孝顺母亲,所以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在生活中孝子无数,但最让我动容的却是一位与我一样大的孝子,他名叫王鑫。王鑫的母亲患有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但王鑫母亲的亲人都不适合做,王鑫知道了母亲的病情决定捐髓救母。6月初王鑫两次坐在采血椅上,他身体里3000多毫升的血液在体外过滤了3遍后,终于挽回了母亲的生命。让我们为所有孝子点赞,更为王鑫捐髓救母的壮举点赞。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爱父母,就马上行动,别等父母不在时追悔莫及。

  读《谢谢你如此爱我》有感 3

  大作家鲁迅说过:“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古今贤文告诉我们:“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古人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孝为人之本。”许许多多的古代名人都告诉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孝敬父母。

  《谢谢你如此爱我》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其中就有一个故事: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他老来得子,却不溺爱孩子。他一贯要求孩子不要只顾埋头死读书,是要在读书,学问以外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可儿子不理解父亲的一番苦心,郑板桥非常着急,他担心自己走的'时候,儿子还不能自立。所以郑板桥在临终前把儿子叫到病床边,说:“我快不行了,现在我只有一个愿望,你做儿子的要满足我,那就是我想吃你亲手做的馒头。”但儿子从未下过厨,于是儿子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好,可是郑板桥已经去世了。只留下了一段文字:淌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靠老天,不靠祖宗,才算真正好汉。”

  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我深感惭愧,相对而言。我们现在都是在依赖父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正宗的“皇帝日子”。却不知道幸福的来之不易。有时还因为饭菜不合口,父母没有给我们买玩具,一气之下便闹“绝食”,“赌气”。丝毫不体谅父母在外面辛苦工作,还责怪他们。这是不孝的行为。

  古人们还把不孝列为“十恶”,“十恶”是指谋反,谋大逆,谋叛,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在古时候不孝是大罪,一旦被告的罪名是不孝,按规矩是要斩头。可见古人也非常注重对父母的孝心啊。

  所以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多多实践,掌握生活技能。从此以后在社会上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读《谢谢你如此爱我》有感 4

  不久前,我读到这样一本书,这本书写了各种“爱”,大致讲的是孝道。

  古人云:“身、发、肤受父母之礼,不敢损伤,此乃孝之始”。他们相信头发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如果他们的头发或身体受到损害,那是父母对身体的损害。这就是不孝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充满“孝”。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而弘扬中华宗族的传统美德。以孝为先,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对于年轻人来说,孝心或许没有那么完美的表达,但我们一定要尽力去诠释它,让它变得更有意义,而不是一个虚名。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人,由于年老,手脚不光滑,眼睛也不好。吃饭时,他因不小心洒了汤而被孩子们训斥。后来,因为他打破了一个碗,孩子们把他从桌子上踢下来,让他用木碗,并要求他吃完饭后,吃剩下的饭菜。老人的小孙子看到了,觉得这个木碗真漂亮,就在那里找了一块木头做了一个木碗。妈妈看见了,不禁有些疑惑,问道:“你在做什么?”天真的小孙子回答道:“你给爷爷用木碗,我也给你做木碗,让你老了也能用。”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的眼睛有些湿润了,她立即约老人家以后一起吃饭。

  在此,我再次呼吁:“多关心一下身边的老人吧!”

  读《谢谢你如此爱我》有感 5

  前不久,我读了这样一本书,这本书写了各种各样的“爱”,大致是关于孝道。

  古人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他们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继承过来的,如果他们的头发或身体受了损害,那就是损害父母给予的身体,也就是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无处不充满“孝”。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的佳话。对于青年来说,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现出来,但是我们要尽我们最大努力去诠释它,让他变得更具意义,而不是徒有虚名。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很老的老人,因为年纪大了,所以手脚不麻利,眼睛也不好使。他在吃饭的时候因为不小心撒了点汤,就被自己的子女训斥,后来因为他打破了一个碗,他的子女便把他赶下了餐桌,让他用一个木头碗,并且要在他们吃完后,吃剩下来的饭菜。老人的小孙子看见了,心想道木头碗可真好看呀,于是自己找了一块木料在那做木头碗。他的妈妈看见了,不禁有些疑惑,问道:“你在干什么?”单纯的小孙子便答道:“你们给爷爷用木头碗,我也要给你们做木头碗,让你们以后老了用。”听了儿子的话,他的妈妈眼睛有些湿润了,立刻让老人以后和他们一起吃饭。

  在这里,我又一次呼吁:“多关心你们身边的老人吧!”

  读《谢谢你如此爱我》有感 6

  雨天读书是最惬意的,伴随着窗外的雨轻轻敲打瓦片成动听的声音,又一份知识上的粮食被我如饥似渴地品尝完。

  《谢谢你如此爱我》这本书的主题是围绕“孝”来写的,令我最为深刻的是“伯俞泣杖”的故事。

  韩伯俞是汉代梁州人,一个普通人是怎么出名的?当然是孝。他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而母亲也很疼爱他,但绝不是溺爱,只要韩伯俞做错了事母亲就会用手杖打他。每当这时,他总是低着头躬着身乖乖挨打,不申辩,也不哭,直到母亲打完,气消了之后才向母亲解释,一定要让母亲转怒为喜才高兴。时光如流,一去不复返,韩伯俞年纪大了,母亲也老了。一次韩伯俞又因为一件事惹老太太不高兴了,老太太提起手杖就要教训儿子,韩伯俞向过去一样让母亲打,可没想到才打了两下,他竟然号啕大哭,老太太很震惊:以前我经常打你,你从来不哭,今天怎么哭了?是不是我把你打疼了?你猜韩伯俞怎么说?他说了一番大为感人的话:“母亲,以前您是打疼过我,但是那让我知道您身体健康,有力气,所以我内心还很庆幸。可今天你打我,一点都不疼,我就知道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所以我才哭啊!”

  我很欣赏书中的一段话: 中国文化的基础就是“孝”字!“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也就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延续性。每个人只不过是人类长河中的一个环节,今天你是小辈,明天你就是长辈,你今天不孝敬你的`长辈,那你怎能指望当你变老时你的小辈来孝敬你呢?事实上的确如此:如果我们从小就不懂得孝,成为长大后改不掉的坏毛病,那么很抱歉,我可以告诉你,当你老了别指望小辈会孝顺你,除非你教子有方,从小就培养他称为一个孝顺的孩子。

  “孝”就是体谅父母,不让父母为难;“孝”就是帮助父母,减轻他们的负担;“孝”就是感恩父母,让他们心里温暖……小小的爱,大大的孝,儿时那黑暗中明亮的灯,长大后需要你们的孝。

【读《谢谢你如此爱我》有感】相关文章:

读《原来如此的故事》有感(通用16篇)02-24

如此幸福作文03-01

生命如此作文01-20

如此示范作文02-12

如此幸运的作文03-07

读《我爱我的祖国》有感(通用14篇)09-22

从未如此陶醉作文11-03

让我如此美丽作文02-24

渔网,令我如此难忘03-03

令我如此难忘的作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