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殇》读后感

时间:2022-10-07 12:51:29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昆仑殇》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昆仑殇》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仑殇》读后感

  《昆仑殇》读后感1

  《昆仑殇》是毕淑敏处女作,她以自己在西藏当兵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这篇小说,发表后一举成名。她所描写的是边疆一支兵团在世界最极端残酷的条件在昆仑山进行拉练的故事,故事中的几位主人公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人生、结局,但他们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世界军事史上拉练的一个传奇,让中国军人铁一般坚硬的军魂屹立世界。

  故事中头号是主人公是一位代号为一号的首长,这里也许不方便写出他的名字,但他却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他带领着他的军队行走了世界气候最严酷的无人区之一,只为了保护他所坚信的信念。也许有人会觉得他不近人情,为了完成目标不惜让士兵们冒险,以致有人还失去了生命。这也是他最矛盾的地方,要完成任务就要不惜一切代价。

  作为首长,他心痛自己的部下;作为首长,他必须完成任务,因为他要为中国军队训练一支世界是最强大的军队、最能克服任何恶烈环境的军队、最能吃苦的军队,所以他必须狠、必须绝情、必须下令,甚至可以为牺牲战士年轻的生命。号手李铁为了吹响前进的冲锋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金喜蹦为救甘蜜蜜被大风卷下了深渊;年轻而美丽的女兵肖玉莲倒下后,再也没能爬起来,郑伟强坐在一号为了赶时间不让检修的车中,和汽车司机一起车毁人亡……

  金喜蹦因为一点可有可无的政治问题不能以烈士之名安葬,郑伟良和肖玉莲是一对情侣,因为政治问题不能在一起,为了战士的荣誉和军人的`纪律,他们生前不能在一起,死后不能埋在一起,甚至在甘蜜蜜的恳求下不能埋在一起,正如一号所说,死了也是战士,就要为战士荣誉分开。看到这里,觉得一号很残酷无情,人都死了,为什么不能给死人一点温暖,让他们的墓离得近点,仅此而已。只因他们是军人。军人只是军人。

  书的最后,一号把自己唯一的儿子,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送到那里,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其实是一号唯一的儿子,他来这里是要走过前辈们走过的路,看到这里,又觉得一号大公无私,为了祖国,他们可以一代一代的牺牲,一次又一次的奉献。对他的怨恨又少了一些。一号最后的愿望是和永远留在昆仑,留在这片他付出和令他感动的土地上,虽然没能如愿,但他曾经来过。

  这里是没有硝烟战场,有的只是昆仑山的静寂和人心的痛,有的只是寒冷的风和一支无畏的军队,但是用什么来弥补人心的痛呢。也许只有昆仑山呼啸的风低低的为他们痛哭了。

  毕淑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细腻的笔法写下了这本书,写得真实感人,质朴而纯,也只有这样真实的故事才能真正打动读者的心,震撼读者的心。是要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群年轻的人用生命与尊严铸就了一段传奇、一段历史、一段军事胜利。“殇”与“伤”同音,但“殇”更能体现出悲壮,所以毕淑敏选择了“殇”,用它来寄托作者的情情和感情,不只是为了表达作者情感和衰痛,也是为祭奠那群年轻而可歌可泣的生命,为了让人们不会忘记在祖最遥远的边疆,有一群平凡也最不平凡的人在守卫着,为此,他们献出了青春、热血、亲情、爱情,乃至生命。

  《昆仑殇》读后感2

  《昆仑殇》是毕淑敏的处女作,主要讲述了昆仑防区部队进行军事拉练过程中发生的事。这项军事拉练是严格和残酷的,有许多士兵被高原严寒的气候冻伤冻残,有的甚至失去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小说主人公一直没有被写出名字,而是用“一号”来代替。这个“一号”代表了一种最高的'威严。“一个除了零以外最小的数字,又是一切天文数字的开始。谁能逾越过“一”呢?”

  一号在小说中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心里备受煎熬。一方面他痛惜那些在拉练中牺牲的战士,感到悲痛,不断地谴责自己,因为是他要在海拔五千公尺的高原上拉练,是他要进入无人区。可以说战士们的牺牲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个人决断。另一方面他是一名军人,作为昆仑防区最高军事指挥官,他必须重视使命,他必须为国家和人民训练出一支高素质,能吃苦的边疆守卫军。

  后悔?不后悔?这些字眼在一号的脑海里盘旋过很多次,或许从个人情感方面他后悔了,他的命令把喜爱的警卫员金喜蹦,救命恩人的儿子郑伟良,美丽善良的肖玉莲,李铁推向了死亡。但从国家立场上考虑,我相信一号是不后悔的,祖国和人民的安全高于一切,并且他会为之继续奋斗。

  小说结尾一号要被调离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昆仑,离开埋在这儿的战友和士兵们,但他的心永远地留在了这一片土地上,因为他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昆仑殇》读后感3

  《紫色人形》这部小说给我一种强烈的震撼,毕淑敏用一种几近残酷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用生命作为誓言的爱情故事。一块看似普通的油布,一段相隔已久的时间,一次穿越流年的讲述,描绘出一双相守不渝的恋人所经历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爱情。

  两张相距很近的病床,却足以构成隔断了一对恋人的距离,但是有谁说过,在最远的距离,心丽的最近,因此他们选择了将歌声化为翅膀,在拘束的病房中就能展翅翱翔。

  最终,当呻吟的低沉割断了歌声的命脉,冥冥之中已经为这对恋人判了死刑。我想,他们并不是失败的,他们的爱情短暂的,正如他们的身影永远镌刻在陈旧的油布上却总也无法清洗一样,不要说什么海誓山盟,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是刻在两个人的心里,可在时间的流沙中的。

  紫色人形,我一直在想,他们的皮肤应该不是紫色而是黑色的吧,但是读到文章的最后我才明白,他们,拥有了最浪漫的颜色,最耀眼的.爱情。

  《昆仑殇》一群普通的军人,用生命与感情写就了一段回响在世界最伟岸山脉上的凯歌。作者之所以用"殇"这个字,不是为了夸张深重的面对死亡的悲痛,也不仅仅是为了弘扬军人的光辉,我想或者毕淑敏有着最单纯的表达,这只是一群人的祭歌,但是这群人,却让整个昆仑背负了难以排遣的沉重。

  在拉练的一路上,太多的军人有着想说却说不出的话,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诉说。有太多的军人失去了本可以成为亲人的战友,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表达。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行军队伍如一条巨龙盘卧在昆仑的脊梁,但是谁都知道,他们又是那样的脆弱,因为在自然的面前没有谁能称的上是坚强。

  人是如此,感情亦是如此。爱情,亲情,它们都被埋在了昆仑的冰封白雪之下,铸就了永远却不久远的殇。

  看完这篇文章,沉重的不是见证生命的陨落,只是为那总也不能说明的,久久不能排遣的情感纠结不清,念念不忘。

  《预约死亡》文章开头的幽默让人觉得心情沉重。一张预约死亡的诊断书,一段临终呼吸的录音,不得不说,这是震撼人心最好的证据。"临终关怀"四个字有多少人不屑去了解,有多少人不敢走近,又有多少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们期待着社会的关注。

  从临终关怀医院普通的护士,到院长,再到迫于出国又无法承受道德谴责的儿子,一个个人物形象展现的不仅仅是不同的人对于死亡不同的看法,我想更多的还是我们每个人内心中对于死亡的矛盾心理。

  文章想要唤起的是人们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关注,更多的也是对于生命的关注,如果亲情不再,责任不再,那么,生命的尊严也就不再。或者,这也是血缘所不能解释的存在吧。

【《昆仑殇》读后感】相关文章:

离殇10-07

青花殇散文10-06

鸡殇散文10-06

殇忆的作文10-07

别离殇美文10-06

爱之殇散文10-05

《殇雪》歌词11-21

江南殇作文10-06

携手共铸昆仑梦10-07

青海昆仑泉导游词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