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火星救援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火星救援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火星救援有感1
在地球上,要是独自一人流落在荒无人烟之地,该如何生存下去?我想,英国作家笛福用他的《鲁滨逊漂流记》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地球毕竟是人类世世代代生存之地,就算真的有人陷入如此境地,想必他也无需为生活环境操太多的心。可是试想,若独自一人在意外下被丢在寸草不生的红色荒漠——离地球数千万公里以外的火星,没有浓度适宜的氧气,只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的大气的火星,该如何存活?而《火星救援》却以科学幽默的语言,用宇航员任务日志的形式向我们将这一求生过程完美呈现。
有人在对《火星救援》的评价中如是说道:“《火星救援》是火星版的《鲁滨逊漂流记》”,我认为这个比喻并不确切。相比漂泊至孤岛的鲁滨逊,落难火星的宇航员马克想要在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火星上在食物补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居住近两年的时间,听上去简直异想天开,无异于痴人说梦。马克比鲁滨逊具有更强横的心理素质,更为过硬的专业知识,更为超凡的过人胆识。
读完《火星救援》我也常常无意识地在想,若是我不幸遇到了马克那般的遭遇,我是否能活下来?毋庸置疑,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其一,我的心理素质不足以支持我在那种情况下还能冷静的分析思考。在太空中,没人能听得见你的尖叫,在通讯设备损毁的情况下,也没人能了解你的恐惧与绝望,如此说来,我必会在无尽的.孤独中默然倒毙,根本无法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还能自言自语,写些玩笑话来寻自己和别人的开心。其二,我的知识储备不足以使我完成对通讯设备的恢复和解决热量来源等诸多问题,我不是植物学家,更没法做机械工程师。这样看来,我还有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机器一个个坏掉,然后窒息而死。其三,就算有了食物,我没有计划性的头脑很可能无法精确分配每天的食物用量,导致食物仍出现短缺。我也有可能就这样活活饿死。凡此种种,数不胜数,光是这三个缺点就足以致命。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火星救援,看似科幻小说,却胜似科幻小说。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一种人性的光辉,也正是这种出于人道与人性的执着才让全世界的人民都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落难宇航员虔诚地祈祷,倾尽全力帮助他。甚至国际上还有国家为此放弃了潜心酝酿多年的航天计划,只为将航天器送上火星,为马克的生存几率提高哪怕是一个百分点。也正是这种信仰之力,马克得以一次次从死神的镰刀下死里逃生化险为夷。
《火星救援》不仅令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科学的力量,更让我领悟到了团结的力量,人心的力量;我也明白了科学关乎人道,而无关乎国籍,这是科学无上的境界。
读火星救援有感2
爸爸送了我一本安迪·威尔所著的《火星救援》,它活泼的语言、精彩的情节,一下就吸引了我。
小说的主人公马克·沃特尼是一位植物学家、机械学家,他被NASA选中,与其他五人一起探索火星。但他们遭遇了风暴,马克不幸被通讯电线刮倒,误以为他已经死亡的队员们返回了地球。万幸的是,马克还活着,但他就这样被队员遗弃在了这颗荒无人烟的红色星球上。
没有外援,缺少水和食物,还要提防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在火星上生存下来,真比登天还难。但马克没有放弃,也没有埋怨队员,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生存自救战中。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优秀的应变能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缺少食物,就因地制宜,把栖息仓改成“土豆种植大棚”;水不够,就利用学过的知识,把氢和氧结合生成水……
后来,他通过火星探测器与NASA沟通,顺利到达计划的发射点,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队友的接应下,终于登上了返回地球的飞船。
小说并不长,但写得扣人心弦。一个十分细小的失误,就会让他落个满盘皆输的下场,葬身火星,但他挺住了。他硬是凭借超群的计算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让我佩服的是,他始终没有坐以待毙或自暴自弃,而是每天思索着、行动着,让自己活得更好。他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依我看,《火星救援》就是太空版的《鲁滨逊漂流记》呀!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时时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只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再充分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使用正确的方法,就一定会像马克一样,在与困难与挫折的战斗中,获得最终的胜利!
【读火星救援有感】相关文章:
《火星救援》影评10-06
火星救援观后感12-01
《火星救援》观后感06-01
《火星救援》观后感06-27
《火星救援》观后感10-07
电影《火星救援》观后感12-04
电影火星救援观后感11-27
《火星救援》电影观后感11-30
《火星救援》观后感范文10-06
火星救援电影观后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