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锦集(13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名著读后感 篇1
我看过很多名著,其中《红楼梦》最吸引我,让我百看不厌。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顶峰。作者曹雪芹积十年心血精心撰著,前后增删五次,还没完成全书,现仅存八十回,后四十回由后人续写。
《红楼梦》以宝黛的爱情为一条主线,中间穿插着贾府兴衰这第二条重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了府内的日常生活,又叙述了一系列重要事件,情节波澜起伏;其间又糅合了朝廷、官场、市井乃至乡间的'人情世故和风俗习惯,称得上是一本百科全书。
尤其是全书塑造了大批的人物形象,诸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贾政、刘姥姥等一个个跃然纸上。说来奇怪,在这些人物中,我竟然最喜欢王熙凤。看看黛玉初进贾府的那段,众人都“低声屏气,恭敬小心”,唯独王熙凤人未出面,笑声先至,她泼辣、开朗、外向的性格一下子就凸现在读者眼前。随着故事的进行,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愈发突出,个性也愈来愈张扬,从秦可卿亡故开始揽大权,“凤姐忙得茶饭无心,只是因为平时好强,怕别人褒贬,所以费劲精神,筹划得十分整齐。”别人都说王熙凤逞能,而我觉得她作为古代的女子,敢于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又能把事情办得非常漂亮,真是难能可贵!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王熙凤也不例外。她那种善于玩弄权术,谋害他人的坏心肠我们应该抛弃,要不然就会“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命”。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章节是第十四回“共读《西厢》”和第十七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共读《西厢》写了宝玉和黛玉住进大观园后,小厮茗烟给宝玉买了本《西厢记》,宝玉拿书到了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坐在石头上从头细看,忽然春分吹来,桃花纷飞而下,如下一场桃花雨。真是如诗如画一般的意境,让我恨不得变成书中人物,和宝玉一起去享受那种人间仙境。
接下来就是宝玉和黛玉并肩促膝,共读西厢了。共同的爱好,相同的兴趣,让她们深深地被西厢记吸引,读得恍如入无人之地,真是一对情投意合的痴人,一幅神仙美眷的画面??
名著读后感 篇2
读了《失落的一角》,我觉得人不需要追求事事完美,只要快乐就行,因为凡事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的。
《失落的一角》里的主人公是个不完整的圆,他为了成为完整的圆开始了一场旅行!不完整的圆,为了找到失落的一角,有时被大雨淋湿,有时被大雪覆盖有时被大风刮走,但他没有放弃,不完整的圆也很快乐。他有时和一只动物聊天,有时抓蝴蝶,有时走路哼着歌哦!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了那一角。他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圆。但由于滚得太快,不能和动物聊天,不能抓蝴蝶,他为这件事烦恼。
读完这本书,我想对一些家长说: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要让你的孩子为那些培训班烦恼,让你的孩子快快乐乐的不行吗?那个圆没找到那一角是快乐的,可找到了那一角变得悲伤,不快乐了。这似乎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寓言:看上去很简单有缺憾就想更完美,就想努力去追求,可是追求到了又感到了另一种缺憾,有得必有失,还是不完美。人都在追求完美,但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它似乎更像一个梦,存于我们的心际。我们更惬意于追寻的这个过程,品尝着这个过程中伴随而来的苦乐酸甜。
人生很像一个圆,我们从起点出发,最终还要回归那一点。而人就像一个圆规,为什么有的人能够画得圆,因为他们心在想,“脚”在动。
优爸点评:这篇读后感写得非常好,小作者恰到好处地概括了作品的大致内容,选取合适的情节,用合适的角度抒发了自己的看法,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小作者的关于完美这个概念的讨论,小作者用理性的、辩证的思维,充分结合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过高要求,联系原作发表了不完美也是一种幸福的观点,这样的观点相当有深度,小作者对于这方面的思考可以说给了很多家长以启示了。不过,优爸也发现,文末总结的一段虽然很精彩,也很有道理,但似乎并不能完美地概括和升华文章的内容,优爸建议小作者可以根据“不完美”、“过程与结果”等方面作结。
名著读后感 篇3
起初,我只是为了凑够书券面额而买了这本书,我贪婪地读着那些我的“初恋”。因为我不太喜欢外国书,它自然被我搁在了角落。直到几天前,闲来无聊,翻开了它,刚开始那些关于乡村画面的描写令我乏味,直到安妮对她的养母大讲特讲时,书中描写此时养母表情为“惊呆”,我才觉得有趣起来。于是,就这样痴痴地看了下去。
住在绿山墙的马修兄妹打算收养一个十一岁左右的小男孩来帮助他们干农活,可是因为传话人的一个错误导致了安妮的到来,一个女孩的到来!安妮并不漂亮,脸又小又白、又瘦,布满雀斑;嘴巴很大,眼睛也是。马修是个害羞的人,更讨厌女性,因此安妮的到来令他大吃一惊,但是安妮的“特殊”让他最后欣然接受:女孩喜欢坐在车站外,因为那里有更适合的想象空间,女孩很喜欢想象,她把林荫大道叫做“喜悦的洁白之路”,她把巴里的池塘叫做“闪光之湖”,她把她并不漂亮的形象想象成是长的漂漂亮亮,胖乎乎的,胳膊浅浅的凹下去的,并且女孩总爱把她的想象滔滔不绝的分享给大家
透过安妮的想象,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一成不变的一些东西有它的“另一个”画面。在我的印象中安妮无时无刻不在想象,把好的动人的事物想象的更有诗意,把她自己觉得美的事情想象也能发生在身世悲惨的自己身上,能够通过努力获得的绝不放弃,而对求之不能得的事从不抱怨,这使我对安妮的乐观心生敬佩。
是啊,一些不必须拥有的',何必为他们而感到苦恼呢?想象着你拥有,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安妮虽然并不是一个长得漂亮的女孩,但她那在我看来既纯真也无聊的举动也或多或少地打动了我。时常在想,如果我也有这样的想象力是不是对于一些事情也能一笑了之了呢?
当然,安妮也是一个普通女孩,她也跟我们所有的女孩一样喜欢漂亮,当她看见别的女孩穿泡泡袖,而她的养母不同意给她做泡泡袖时,我想象着她那沮丧的样子,不禁莞尔。
因为在她身上发生的跟我一样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和她奇怪的想象,让我喜欢上了她。
名著读后感 篇4
这是一个悲剧。同时,祥子最终的堕落与社会之堕落是分割不开的。有些人因出身贫寒,所以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却无果。这是什么造成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社会中,钱似乎能代表一切,什么知识大于金钱,根本是个“假命题”。因此,若想在现实社会中立足,充分的知识、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可少。相比之下,后者因素比例更大,所以制造了那么多的遗憾,甚至于悲剧。现实社会中的机遇也决定着理想的.实现与否。法拉第小时候家境贫寒,偶然的机遇使皇家学院院长哈维认识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孩童,最终使法拉第成为了著名的电磁学家。日本著名商业家松下幸之助刚刚创业曾一度破产,但也是偶然的机遇使他认识了世界名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但是这样的人毕竟只占少数。理想和现实并存才能实现突破,创造历史。
与此同时,作者通过祥子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格改变的问题,也给我很深的印象。祥子迫于生活的压力一步一步堕落为社会垃圾,如果环境不是这样恶劣,那么祥子一定不会是这样的。可是事实是这种事情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也在不断发生,每天都有很多人为生活所逼,失去了一开始的品格,成为和祥子一样的行尸走肉。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那么情况一定就不一样了吧?可是事实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里,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象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而这种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和祥子一样,为了生活抛弃品格。当人们惊醒时会发现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所以说,祥子变成后来的样子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其实祥子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失败了。而他的失败就败在没有坚持,如果他坚持了,那么事情就不会是这样。可是,事情是没有如果的,当生活开始的那天起就没有了如果,所以我们没有退路,所以我们不能退缩,所以我们只能向前,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永不后悔。
名著读后感 篇5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祥子是北京旧三十年代一位年轻人车夫,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车,拥有一辆是我们的车。于是,他省吃俭用,起早摸黑。
三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但那时是抗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稀里糊涂地被抓去打杂,更痛苦的是他的寄托—车,也被夺走了。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回到“仁和厂子”继续拉车。但痛苦还没有结束: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并魅惑他,祥子上了当,不能不娶了虎妞,不多长时间虎妞就死于难产。
从此将来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其他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资金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真实地展示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示了军阀、间谍、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假如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期望走向堕落,一个过去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的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这不就是可悲的生活吗?或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理想和现实一直充满了矛盾,它们总是不可以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以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后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虽然这只不过一本小说,但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毕竟可以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但大家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毕竟明天会如何?大家都不能而知,但大家可以把握今天。
名著读后感 篇6
时间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它给予每一个人的分量,都是一样的。只是有些人,不懂得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十分拖拉,惯于把时间收缩,收缩到一辈子就只等于一天。而有些人,却可以将时间无限膨胀,膨胀到令宇宙万物都臣服于他的脚下。
当代著名的宇宙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就是这样一位让宇宙万物都臣服于他脚下的人。
阅读完这本世界科学著作《时间简史》,使我明白了许多。书中告诉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他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在这一点发生了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挪移,空间越来越大,逐渐变成地球。因为有地球,才有了人类,才有了现在的我们。
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论,宇宙持续地在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开始收缩,可能收缩成一个占有空间的.点。
霍金教授对科学和人类做出了很大的付出和努力。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从这个星期四的创客科技节活动,我深深地感到科学的奥妙。这次科技节让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可能很多科学奥秘和道理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
对比霍金教授,我们有多么幸福。在霍金教授21岁时,他患上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面临死亡的他依旧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更加努力。他超越时间与和空间,与死神做斗争。他创下的成就令代代人铭记。霍金教授面对这么大的困难都坚持并努力,幸福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我们应该学习霍金教授这样的精神,并劝告身边的人也这样做,说不定某天就会成为拯救世界的科学家。
时间简史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科学、关于宇宙的知识也让我对宇宙的神秘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想去了解和关注它,去感受宇宙的无限,去感知那遥远的夜空。同时,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做事情会更坚持和努力!
虽然我只是时空间中那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但我希望自己可以在那么多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名著读后感 篇7
《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 整部作品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 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伽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斯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 书中描写了一个残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木的弗比斯,最底层的老鼠洞里的几个隐修女,至于副主教弗罗洛和敲钟人伽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弗罗洛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不择手段。而伽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性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副主教和伽西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悲剧永远是悲剧,在悲剧中却给我们这些读者许多想象,卡西莫多抽泣着从心底发出一声呼号:“啊!我所爱过的一切!”时心里的那种矛盾、悔恨、自责都一统表现出来。我猜:他的矛盾因为他轻松地把养父给“杀死了”,毕竟这是养父——恩父,但是为了他所爱的爱斯梅拉达,他只能情不自禁的做了这一切;他的悔恨因为他认识并爱上了爱斯美拉达,至使他杀了救命之恩的养父;他的自责
名著读后感 篇8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名著读后感 篇9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夏洛蒂·勃朗特是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也是三人中最有建树的作家。书中主要塑造了简爱这一典型人物,并用细致的笔触描绘简爱那“灰姑娘”一般的奋斗史。《简爱》语言优美,人物性格塑造丰富,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简爱》的主人公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宿在里德舅妈家,里德舅妈不满简爱妈妈嫁给身为牧师的简爱爸爸,所以将简爱视为眼中钉。在简爱与表哥打架后,里德舅妈将她送到了罗沃德学校,这是一所孤儿学校,简爱在其中度过了痛苦的十几年时光。但是简爱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而颓废堕落,她努力学习,应聘成为了桑菲尔得庄园的家庭教师。读到这里我不禁为简爱的坚韧与顽强而感动,她在逆境中奋勇拼搏,实现了完美的逆袭,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她来到桑菲尔得庄园时,遇到了天真活泼的阿黛勒,这个小孩子给简爱带来许多快乐,简爱也喜欢这份工作。随后不久,她遇到了罗切斯特先生,他是庄园的主人,简爱爱上了他,并接受了他的求婚。在婚礼当天,罗切斯特被揭发有妻子,这令简爱内心十分悲痛,面对罗切斯特的挽留,她毅然决定离开。读到这里,我为简爱追求平等权利的精神而感动,她不贪图安逸生活,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平等,不依赖他人,是一个具有高贵精神和独立独立的完美女性。
后来,简爱到了沼泽居,遇到了表哥约翰,并意外继承了叔叔的遗产,她把遗产分给了表妹和表哥,自己却拒绝了圣约翰的'追求。后来简爱再次回到桑菲尔得庄园,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纵火,罗切斯特为了救她而导致失明的,在爱与怜悯的感召下,简爱与罗切斯特与其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该书塑造的简爱这一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追求平等,坚毅,面对坎坷人生不屈服。回想自己,和简爱比起来,自己的困难又有什么呢?我应该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与考验,这就是读完《简爱》给我的最大启发。
名著读后感 篇10
阅读 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 ,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 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 。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名著读后感 篇11
在这个假期,我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尽管每个人读完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都会认为这部巨著是十分具有价值的,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被作者吴承恩刻划得淋漓尽致。
《西游记》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故事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形象人人皆知。
在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途中,遇到火焰山的阻挡,孙悟空战胜了牛魔王、铁扇公主,取得了芭蕉扇,才煽灭了火焰山的熊熊烈火,继续踏上征途。
在故事中,白骨精使用阴谋诡计,要吃唐僧肉。为了保护唐僧,徒儿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流血负伤倒也无妨,只要伤得其所。这些描写都是令人犹如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孙悟空身上有猴子得灵活好动和性情急躁的特点,又有神仙般的七十二变和腾云驾雾的本领。猪八戒贪吃贪睡,但是有十分淳朴。作者把人身上的特点运用在了这些动物身上,有时还有一些戏剧色彩,让人神游其中。因此使这部巨著的内容变得不再枯燥无味。
通过阅读这部文学巨著,我发现这其中也蕴涵着很多的`人生道理。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在不断进行中遭遇挫折,有挫折时,就得搬掉绊脚石;一帆风顺时,当然就要积极地面对它。 日记
有人喜欢顺利,希望一生都不被绊倒,不流泪,不疼痛,不危险,不过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这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挫折不是魔鬼,顺利并不是天使,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要陪伴我们走完一生。
挫折其实就是一个人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的绊脚石,致使愿望不能实现而出现的不快的情绪。挫折能够改变人的情绪,也能锻炼人的心理承受的能力,还能激发人的潜力。所以挫折不仅仅只是魔鬼,它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通过阅读《西游记》这部文学巨著,我受益匪浅,精彩生动的故事情节使我开阔视野,增长了知识,充实了生活;而它其中蕴涵着的人生道理使我深有感触,懂得了许多,也使我对人生了解了更多。
名著读后感 篇12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拿着爸爸给我买的《西游记》,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 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唐僧师徒经历的八十一个磨难让我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经常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以后我一定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名著读后感 篇13
多次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但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老人与海》是在1952年,由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它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由于小说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 ,于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而写的。 小说讲述的是老渔夫富恩特斯捕鱼的故事。 书中写到老人曾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捕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儿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 并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 他的小船在海上被拖了三天,那条鱼才筋疲力尽,最激动的时刻到来了。“老人脚踩钓索, 把鱼叉举得很高,使出全身的力气,扎进了鱼身,鱼血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 ”,终于,他把鱼杀死了,把它系在了船头,他无法相信这条鱼竟有那么大,简直像在船边绑上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
在归程中 ,马林鱼的血腥却引来了一波又一波鲨鱼的.袭击, 老人奋起反抗, 刺死了一些,赶跑了一些,可是一 次又一次的袭击,还是让老人极度劳累了。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是大海,带给他希望;又是大海,让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在他眼中,大海是仁慈而又残酷的。
轻轻地合上《老人与海》 ,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早已在字里行间随着主人公的心跳,飘到了那波涛汹涌的大海。飞到那片墨西哥湾暖流流经的海、那片美丽的海、那片仁慈而又残忍的海、那片水天相接的海、那片老人正在搏击的海?真想奔过去,与老人一道摇起船桨,共同搏击 。
富恩特斯是海明威所崇尚的最完美的人 。 他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 ,是条“硬汉子”,在遇到巨大压力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
虽然除了大马林鱼的骨架,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但是,面对茫茫大海,老人收获了不寻常的阅历,收获了一段无可比拟的心旅历程:没有奋力一搏,怎么会知道最后的结果呢?
【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名著的名言02-04
经典名著的读后感09-20
名著的读后感09-20
经典名著读后感07-06
名著读后感06-10
《经典名著》读后感02-17
名著读后感精选02-07
经典的名著读后感03-07
名著读后感06-17
名著读后感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