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精品12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著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著读后感 篇1
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一个人能够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题记
有一幅意境唯美的画:一条船,一个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
一艘穿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的侵蚀却依旧鲜艳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如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永不言败。这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所带给我的震撼。
《老人与海》描述了古巴老渔夫在连续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一条鱼的情景下,而毅然决定向大海深处航行,钓鱼,并且独自一人。并没有那个小男孩,那双眼睛啊,像大海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小男孩是那样充满活力,那样阳光,那样单纯。小男孩带回了老人的青春,为老人找回了自我。
一个老人在汪洋大海里航行,老人的坚持让他钓到了一条比渔船还长两尺,一千多磅的大马林鱼。老渔夫在海上与马林鱼搏斗了整整三天三夜。在这三天三夜中老人多少次给自我鼓劲,多少次给自我安慰。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夹杂在大海的咆哮声中,回响在我的耳畔;一句“但愿那孩子在那里”又让人觉得这位老人孤身一人与敌人殊死搏斗,能不算是英勇吗?
三天,七十二个小时,老人多么顽强的意志,也正是在那份高贵的自信下,老人最终将马林鱼杀死。
而在归途中又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在茫茫大海中,老人把自我的生命打压了上去与鲨鱼搏斗。尽管马林鱼的鱼肉一次次被鲨鱼带走,但他还是用尽一切反击。无论是鱼叉、小刀,还是短棍、绳索,都足以让老人搏斗一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让我佩服,让我的心震动。
贝多芬曾说过:“我能够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不错的,人性是强大的,人类本身有自我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向极限挑战,超越它们。
老人最终空着双手,幸运地“凯旋”——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可是老人却是真正的胜利者。他对于整个大海而言是微乎其微的,渺小的',但对于整个人性来说却是伟大的。老人打赢了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他打败的不仅仅是那条大马林鱼,那几条大鲨鱼,而是生命中的坎坷与挫折。这位老人都能以顽强自信的心迎接挑战,我们作为年轻人又能说什么呢?那我们何必因为成绩不梦想而自怨自艾,因为没找到工作而自暴自弃,因为不被人赏识而自甘堕落呢?那我们应给惭愧了。对于这些我们应当勇敢的应对,从这些困难上跨过去!超越极限!尽力而为还不够!
人的一生无止尽的追求,漫长而又艰难。对于人生的困难,我们应当向老人那样:永不言败!不断挑战。奇迹总会产生,因为上天总是眷顾敢于奋斗的人。无谓的超越,进取的奋斗。
老人带回了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当东风在港外不断掀起大浪的时候,这尾巴随着潮水起落、摇摆。那个男孩相信老人捕到了大鱼,事实也是如此。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狮子,百兽之王,老人正如那只梦中在海滩上的狮子,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还有孩子帮他带来的青春。老渔夫的最伟大的胜利者。
合上书,闭上眼,心灵感到轻盈,灵魂有一种升华,脑海里一幅辽阔而又壮美的画面,天地间仅有一条船,一个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
名著读后感 篇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阅读让我成长,书香让我振奋。在学校图书馆里阅读,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说到这我便想起了《西游记》。
虽然在很小的时候经常接触少儿图书版的《西游记》,电视剧也看过好几次,对其中的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的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是真正品读本书,却是在近段时间的事情。
《西游记》是一部极其成功的小说,主要人物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他们的师傅唐僧。它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他大闹天宫的故事;第二部分讲的是孙悟空要和唐僧去西天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主要说了他们取经路上遇到种种妖怪和重重的苦难,从中认识了猪八戒和沙和尚,然后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一起克服重重的困难,最后终成正果。
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还有他们的师傅唐僧这四个人中,我比较喜欢孙悟空这个角色,想必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比较喜欢孙悟空吧。孙悟空同时也是整篇神话故事中最光辉的形象。它是一个头紧戴箍,身穿虎皮裙,会七十二变的猴子。同时也是一个为人间降妖除魔、解除魔难的大英雄,在困难面前他无所畏惧、随机应变。经过了重重困难,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顽强不屈、聪明机灵。
在《西游记》中,最为精彩的就是三打白骨精,比如里面的一个片段:打死的妖怪现了原形,成了一堆白骨,在脊梁骨上还刻有“白骨夫人”四个字。悟空把这些指给唐僧看。唐僧这才有点相信。不料,八戒这时却在一边插嘴:“大师兄怕师傅念咒,才用了法术,变出副白骨来骗人的。”悟空聪明机灵,英勇无畏,但却遭到师傅和猪八戒的'不信任,其主要原因是猪八戒老是在其间挑唆。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怎么喜欢猪八戒,但是他也有勇敢的时候。《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都有正反两面,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人也一样,所以我们要看到每个人的正反两面,不能看到反面了就说别人的不好,就不喜欢这个人。我们应该学习孙悟空不斤斤计较的优秀品质。
《西游记》不仅让我领略到一些非常神奇的故事,还增长了我的知识,并且让我学会了很多道理。我们做人应该像孙悟空一样,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假如你是孙悟空,你做不到宽容别人,那么肯定就不能成功地取经,因为八戒和唐僧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信任他,甚至有时还会冤枉悟空,如果做不到宽容的话,又怎能最后一起成功到西天取经呢。他们的成功还取决于他们一路上的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一起解决了种种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心协力和团结一致也是不可少的,就例如我们的班级。我们每一个人的班级都是一个集体,特别是在参加一些班级的集体比赛的时候,就更加需要班里的每个同学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同学的同心协力和团结一致,才能在比赛中拿到好的名次。在学习上,也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对于小事不斤斤计较,多年以后才能成功到达“西天取经”。
名著读后感 篇3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次有幸拜读了《心理学与生活》。
拿到它时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自己是个心理学的“门外汉”,但让人欣慰的是,对于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是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来说,这本教材是非常合适的一本入门书籍。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xx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名著读后感 篇4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它以改变了以往如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这几天,我不禁又拿起《红楼梦》,再一次地细细品味起来,和电视一结合,还真有一种让我欲罢不能的感受。每每读到佳句,欢喜的紧,读到伤心处,泪眼连连。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上至朝廷,官场,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华,个个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黛玉和宝钗了。
黛玉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的诗情才艺,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
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就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因此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更是“是非面前绕道走”,连丫头们都喜欢她。而我又觉得她虽然表面上是风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都是刻画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到世态炎凉,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楼梦》引人入胜的地方数不胜数,真不愧为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啊!
名著读后感 篇5
《活着》这本书,余华写得平静,没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静,应对书中老人的一生经历,心里并没有波涛翻滚,这是那个社会中再平常可是的生命。
少年去游荡。老人叫福贵,年轻时嫖赌败家,仗着几代家业,不听长辈教诲,辜负对他百般忍让,如故跟着他的妻子,最终赌光了几代人的积蓄,所有的风光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从富家少爷到下层百姓,如同一个晴天霹雳,将这个把灵魂都置于嫖赌中的少爷劈醒,才开始珍惜身边的亲人,打算重新开始。
中年想掘藏。命运似乎因为福贵犯的错而要刻意惩罚他,破产后接连着丧父,为母抓药是被抓去当壮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亲早已亡故,女儿凤霞也因一次生病成为聋哑人。之后人民公社成立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归了人民公社。妻子在这期间得了软骨病,并且日渐严重。福贵一家祸不单行,儿子有庆死于采血事故,为救县长夫人被一个无情的医生夺去生命。女儿凤霞死于生产,只留下了儿子苦根,四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剩富贵和外孙相依为命了。死神连这仅有的幸福都不肯给福贵,又夺去了苦根的生命。
老年做和尚。福贵亲手埋葬了所有至亲至爱的人,老来却是无牵无挂,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他似乎看透了一切,也不去抱怨,也不去哀悔。路是自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管是对是错。他说:“这就是命。”他唱响了“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用一句自嘲归结了自我的一生。
福贵的一生就像一叶小船,游荡在社会这个海洋里,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贵仅有受着命运的摆布,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仅有随着波涛时起时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让自我陷下去一样。
福贵的一生是平常的,却有一种力量让人在合上书后为他感叹。是他强忍着亲人生老病死的天灾,社会灰暗的人祸的力量,一种“忍”的力量;是他无论多苦多难,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种生命的力量。
我常抱怨生活过于乏味,读初三的时候,日日夜夜想着盼着毕业,以为过了中考这一关就能够松一口气了,只要熬过初三,接下来就是简便愉悦的.日子了,好不容易盼着初中毕业了,可这却是高中的起点,还来不及畅快的舒口气,又得咬紧牙,开始高中的马拉松了。我曾问自我,这么苦是为了什么?却总也找不到结果。福贵的一生似乎让我有些明白。这就是生活。
耕牛活着,就得拖起耕犁,忍受风吹日晒,一步一步往前迈;骆驼活着,就得踏上沙漠的征途,忍受风沙和饥渴,一步一步向前走;人活着,就得忍受现实,现实不尽人意,你若无力改变,就必须得受着。福贵被拉去当壮丁时,想着远方的那个家,死里逃生活着回来了,我们在不尽人意的生活中也要牢记着心中的信念,为着信念忍着,看淡物喜几悲,忍住现实的坎坷,活着,好好活着。
身为一个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我经历的磨难是少之又少,与大人比,与福贵比,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初中坚韧是为了中考,那么高中坚韧便是为了高考。我们应当少抱怨,脚踏实地的前进才是正道。
名著读后感 篇6
大家都说一年级的小朋友难教,可我总觉得:“小学高年级的体育课最难上”。学生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偶尔给他们活动一次,却总是事与愿违,男生不是足球,就是篮球,几个人挥汗如雨去了,这到还说得过去。可女生呢?夏天,她们三五成群树阴下纳凉闲聊,冬天,又藏到阳光充足,风吹不到的墙边享受日光浴去了。我们不免要问,这还是体育课吗?是啊,我们的体育课究竟怎么了?也难怪我们的学生一离开校园就与体育拜拜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体育教学的致命伤。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机会,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少年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小马过河》的教学中,我在抓住主教材仰卧推起成桥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果然,学生通过二人(或多人)的互助合作、实践尝试,创造出了搭桥过河、踏石过河、开船过河、飞马过河等方法,而在搭桥过河的方法里,又有各种各样的桥(双人拱桥、立交桥等等)。这么多方法,都是学生回答教师“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么多方法,都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实践成果;这么多方法,都是学生创造的结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使体育课堂就会成为学生创造的摇篮。
如:在练习广播操时,学生分别出列演出,请学生当评委,让学生说出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让学生也当一回小老师。在整个评价活动中,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且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例如:当一名学生的动作没有得到其他学生的肯定时,我会说:××同学的动作做得也不错,如果再多练几遍,他一定会做到更好。此外,在课内课外,我对学生的练习及时地进行肯定,一句“你真棒”、“你的动作有很大的进步”、“你一定能超过老师的”,一定会让学生心花怒放,学习的兴趣更大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由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名著读后感 篇7
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深有感触,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使我们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包括三个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下面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还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目前来说个人收获和体会是:《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
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名著读后感 篇8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平凡而又有能量的格言陪伴着我们走过了无数漫长而又艰难的岁月。而这部作品能大获盛誉的关键在于:它将人性中永远不能被打败的坚强描述得淋漓尽致!
书中讲述的圣地亚哥在历经84天还没有捕到鱼之后,毅然决然地划向他认为可以钓到大鱼的那片深海。
出海那天天气很不错,显然这次苍天也很眷顾他,让他遇到了一条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圣地亚哥抱着必胜的信念,以他顽强的毅力和娴熟的技术与马林鱼周旋了两天两夜后,终于抓住机会将它打败。原以为能就此顺利返航,可不幸的是,浓浓的血腥味引来了许多鲨鱼。凶狠庞大的鲨鱼一直在猛烈地进攻着,像是在威逼着圣地亚哥赶快放弃这条大鱼。不过圣地亚哥也不是一个懦夫,即使死亡的气息一步步逼近,老人也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用尽船上仅有的器具与鲨鱼奋力一搏。尽管最后那条肥大鲜美的马林鱼被撕咬得只剩下一堆骨架,圣地亚哥也始终没有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战利品。
在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搏斗中,马林鱼无疑成为了牺牲者,鲨鱼来到后,老人和大马林鱼一样成为了弱者。与鲨鱼间的搏斗,正是老人的意志和一切强大敌对势力的抗争,虽然鱼肉都被咬去了,但这都无法摧残老人的意志。老人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我坚信老人永远没有被打败,因为他在这场恶战中已经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无论他所处的环境多么险恶,面对的敌人多么强大,身边的物资多么匮乏,他都没有向命运低头。圣地亚哥是精神上的圣者,他在这场心灵之战中完胜!至于物质上的就不值一提了。我们也都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注定会毁灭,但只有行动才是永存的!
生活中一些小小的挫折不值一提,却往往成为人生路上的绊脚石。有些人会像圣地亚哥一样超越极限,在困境中迎难而上,即使失败了,也无怨无悔,因为行动了,你就是一个成功者!但有些人却没有信心和勇气去直面坎坷,得过且过,最终被命运所淘汰,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人。鲨鱼或许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毋庸质疑的是,老人也是一位胜利者,因为他没有向大海、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他始终怀揣着属于他自己的那份坚定!同样,我们也需要具备这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勇气。在任何时候,都把失败看成一种磨练,让它成为我们的垫脚石,去攀登更高的山峰。直面缺陷,挑战自我,超越极限,你就是自己生命中最伟大的英雄!
人的一生怎么会少得了失败?无论成败与否,都会是一个新的起点。前路漫漫,数不清的困难正等待着我们。面对它们,我们必须展示出人类意志中最坚强的部分,毫不畏惧地去挑战,也只有经历了失败,才会真正体验到那成功的来之不易!一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紧紧牵动着我的心,而圣地亚哥那临危不惧、永不言败的精神更是深深震撼着我、教育着我。所以,希望每个人在遇到鲨鱼时,都能勇敢地捍卫自己的马林鱼,也愿我们在人生征途中,能够一直勇敢、坚强,不屈不挠地奋斗着!
名著读后感 篇9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深深地打动我,此后我就上了辉煌的读书道路。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读了《红飘带狮王》这本书,它对我的人生有了很大的影响。 这本书讲了五只小雄狮,其中有一只叫红飘带,它们出生几个月后,因老狮王怕它们长大争夺王位,把自己赶下台,就把它们无情地逐出了狮群,就这样它们被迫到野外玩着残酷的“生存游戏”。后来,它们经过重重磨难:冒着生命危险去猎杀长颈鹿;仅靠着它组织的一个小群体将力大无穷的黑犀牛处于死地;又靠着自己聪慧的头脑和敏捷的身手咬死了大雄鳄。在一次次的搏斗中,它的同伴们陆续地牺牲了,可是它毅然勇敢地面对生存的重重考验。就在一次王位之战中,它一时失手了,被打得浑身伤痕累累,差点丢了性命,可他并不气馁,越来越努力,终于将帕鲁鲁狮群的老狮王打败了,成为了威震四方的丛林霸主,它的智慧和英勇让许多同伴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它还有了自己广大的领土和亲密的伴侣,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一定要有一颗坚定和充满自信的心,在哪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不轻易向失败屈服,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一次成长一次,世界上没有一次就成功的事,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人类寻找光源的实验中失败了成千次也没有放弃,终于在1006次时成功了,从此人类在晚上也能过上灯火辉煌的`生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想想我以前就因为一点点的小挫折不知道放弃了多少宝贵东西,感觉自己很可笑,比如有一次学校组织校运会,老师请有能力的同学举手,我当时觉得自己还行,便举手了,可旁边有几个同学讽刺我说:“你这么弱不禁风,平时也不多锻炼,怎么会跑得快?”我听了心里超级不爽,便悄悄放下了手。还有一次周末,爸爸带我和朋友结伴一起踩山地车去五彩田园,大概有七八公里的路程,开始的时候我特别兴奋,感觉自己像一只无忧无虑小鸟在空中飞翔,旁边还有几个“大鸟保镖”护着,感觉不知有多神气,大约走了一半路程,我开始感觉累了,大汗淋漓,气喘呵呵地要下车休息了,5分钟不到又要启程了,我还没休息够呢,爸爸鼓励我再坚持一下就到目的地了,我才没有这样累过,感觉身体软软的,不小心车前轮刮到了绿花带,车子不由自主地倒下了,我的右膝盖跪倒在地上划破皮了,当时所有的兴奋都变成了痛苦,还剩下1/3的路程我说什么也不肯继续踩了,爸爸无奈只好带我在附近顺便逛逛就回去了,过后我很后悔,从爸爸脸上看得出他有一点失望,其实我只是一点皮外伤而已,想想当时真软弱!如果我当时能忍住痛苦坚持到底的话,成功的喜悦将扑面而来!
现在的我遇到挫折时,我便想着《孟子.告子下》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会经历残酷的考验。红飘带狮王不也是这样闯出一片天地的吗?
名著读后感 篇10
记得初二时,语文课本中就有收录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端午的鸭蛋》。大概是初中时正长身体,胃口奇佳,上午第三节的语文课上读到文中“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肚腹大噪,口水暗流,文中别的情节都不太记清楚了,唯有鸭蛋的描写和《社戏》中的烤蚕豆情节,十年过去还能留下印象。后来又零零星星看过先生的其他散文,不是巧合,也大多明里暗里与吃有关。先生的嗜吃也是出名了的,金庸先生就曾说过,“大陆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这样的文章尤其合我口味,先生的散文零零散散都已看过多遍,每次翻出再看,都会在美食美味美生活的描写中再一次心满意足,得到又不一样的感悟。
《故乡的食物》中写了炒米,写了咸鸭蛋,写了锅巴,写了咸菜茨菇汤,写了蒌蒿荠菜等等等等平常食物,小时候初看,只觉十分亲切(炒米可是奶奶经常买的,常吃),十分好看(文章平实朴素,好懂),十分好饿(毕竟从小谗到大)。后来异地他乡,拿起再看,才领悟,先生不仅是在写食物,更是在写故乡,写幼时的回忆,难的不是写出吃食的香味口感,而是回忆中吃时的感情。先生写“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最后还忍不住在文尾叹息,“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这份感情我现在也可以体会,家乡的排骨莲藕汤,家乡的`糯米珍珠肉丸,小时候吃腻的美食,因为久违,长大后想起总是很想再好好吃一回,吃的是怀念,也是心情。工作后和同事朋友闲聊时家乡,也是总会聊到家乡的美食,不论是北方的“巨大的火锅鸡!”还是南方的“伸手就能摘到的新鲜芒果沾辣椒盐”,他们眉飞色舞着家乡食物的色香味,但我明白,他们描述的不仅仅是食物,也在在描述回忆中,曾经生活的味道。
《五味》一文,酸甜苦辣臭,作者以一个爱吃的知识分子的视角,带着我由纸上体验了一把大江南北之食,冀北江南之味。不仅道出了酸甜苦辣臭的个中滋味,而且为我们展开了一幕幕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在叙述吃辣时,作者追忆了西南联大的峥嵘岁月:“我的吃辣是在昆明练出来的,曾跟几个贵州同学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年轻时适逢战乱,生活艰苦,先生依然保持了一颗乐观的心态,异地他乡,依然能吃出来一份快意满足。我觉得先生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热爱美食,热爱那一口酸甜苦辣,热爱生活百味难说尽,而于我自身,也一直热爱着珍惜着现在的生活。项目部的日子看似单调,用心经营也能多姿多彩。煲一锅好汤,香气缕缕正下班,呼朋唤友尝一尝;煮一锅小面,分上一碗拌上辣椒酱,也在加完班后的深夜吃的贼香;冬日打一围火锅是再好不过,年轻人就是该热热闹闹说说笑笑充满希望。至于第一次摘下野生木瓜分而食之,第一次吊来野生鱿鱼分而食之,第一次合买榴莲分而食之,第一次发现海带与绿豆汤可同煮食之,他乡生活也是别有一番新鲜滋味,乐趣无穷。
汪老说过:“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深以为然,生活需要美,需要美食,归根结底是需要一份饱含热情饱含希望去生活的心。有了这份心,才会无论异国他乡,无论乡朋几个,都能将日子过的有滋有味,适意快活。
名著读后感 篇11
慢慢合上书本,脑海里细细品味书中最后的场景,带给我的感觉依旧是那么坚定与执着我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读《飘》了。《飘》这篇小说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短暂的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作品,米切尔以南北战争中的南方社会为背景,一号私家的三次婚姻为主线,描写了几对青年的爱慕纠葛,米切尔以他女性的细腻,精确地把握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成功的塑造了郝思嘉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构思极富浪漫情调,人物和场景的描写细腻生动,语言优美生动,对白个性化,使得整部作品极具魅力。
在《飘》中,我最钟爱的人物是郝思嘉。郝思嘉是位难得一见的女性,她聪明机智,慎重,有野心,又有远见,可同时她又太不可思议,为了农场可以与自己不爱的人结婚,可见她有多么大的勇气,又或者说战争是多么的残忍。
倔强的郝思嘉是美国战后精神的象征,面对被战火毁掉的家园,她坚定不屈,毫不妥协;面对亲人的死亡,她擦干眼泪,努力振作;面对爱人的离去,她毫不气妥,重头再来,她爱土地,并向土地一样承受苦难,饱含激情。
郝思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再苦难中蜕变,在苦难中成长的过程,让每一个读者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但不会为之流泪,只因为郝思嘉的精神在鼓舞着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强。同时,郝思嘉还告诉我们:对于你所爱的事物,要勇敢的去追求,哪怕结果是失败,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要更加热爱生活。我一直在猜测米切尔为什么要把书名命名为《飘》,或许是这部小说中的人物的生活太过动乱,又或许是几段感情的虚无缥缈吧,总而言之,《飘》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作品。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现在的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到现在我们这一代,有太多的富二代。父母亲过于宠爱,孩子从小泡在蜜罐里,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凡事依靠父母,都按照父母给铺好的路一步一步走向未来,很难想象,假如有一天那我们的.父母都不见了,那我们,那这个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
著名作家刘冬阳在他十四岁那年的暑假,不带分文,独自一人从江苏南京直奔湖南老家。因为此前他看过一篇报道,中外少年在一次夏令营的较量中,中国孩子垮了。他说:“我想证明中国孩子不全这样!”为什么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而中国不是?这不仅仅归咎于两国的教育方式,更归咎与人们心中的信念,和所具有的精神。美国精神有自强不信等,也许你会说,自强不息也是中国精神啊,但是,中国人民有百分之几做到了真正自强不息?美国落实到行动上,中国只是说说而已。
中国不少想者,不少说客,只是做的还需坚强。这就是中国人的弱点所在。如果中国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向郝思嘉那样,那中国就不应该站在世界第二这个位置。中国要与时俱进的不仅仅是科技,还有思想与精神。这才是中国所缺乏的,所需要的。
名著读后感 篇12
书是流消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温馨的宁静,是激烈的舞动……
许多人都读过书,都说:书能让人增长智慧。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书可以告诉你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每当你读完一本书时,就像挖掘出了一片财富;书就像你最忠诚的朋友,每天它都默默无闻的陪伴着你,给予你知识,给予你快乐,,更重要的是,它能带给你智慧和生活中的启示。”
我曾看过《莎士比亚》、《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傲慢与偏见》等,凡是只要是有趣的书我都非常乐意去阅读。有人说“没读过三国的,不是男人;没读过红楼的,不是女人”。但在我认为红楼不是还不是我能读懂的,在我眼里红楼梦,是枯燥的,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耐人寻味的。我觉得就算是大学生也不一定会读懂呢!我的梦想是能出口成章,在没有注解的情况下也能读懂文言文。读书能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说服力、鼓动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师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当我们掌握了巧妙的语言技巧,打开了自己的视野后,可以品味出每一本书的真谛。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能被记录和流传下来无疑是很不朽的功绩。像我们这样过着自己简单朴素生活的人,有机会接近了解高尚的灵魂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当寂寞又不想说话时我习惯拥有一本人物传记。虔诚地去倾听,以一颗谦虚的心,因为有很多经历值得慢慢想象体会和学习。在《名人传》中我可以仔细聆罗曼.罗兰述说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绘画家、诗人兼建筑师米开朗琪罗,小说家托尔斯泰,虽然各有自己的园地,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的故事。
海伦.凯勒以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创造了奇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她讲述着向往光明的愿望,她渴望着,她渴望着能有三天的光明,她想在这明亮的三天中看到让她的生命变得有价值的人,想看到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想探索与研究。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艺术世界。
书中那真挚动人的情感,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像花瓣绽放在温暖的春阳中一般。书,充实着,快乐着,振奋着,青春的本色在书香的温润中闪光,炫彩,歌唱。
【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名著的名言02-04
名著的好词08-29
名著读后感06-17
名著读后感06-12
名著读后感(精选)07-16
【经典】名著读后感07-25
名著读后感[精选]07-18
(精选)名著读后感07-05
[精选]名著读后感07-04
名著读后感(经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