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时间:2024-03-28 08:50:42 衍祥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通用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通用10篇)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1

  假期我认真阅读了站里给我们推荐的一本好书,那就是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读了有效备课一节感觉对于提高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很大。

  这本书指出了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四者既有独立性,又有统一性。

  对其中的关于有效备课得到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1、认真研读课标。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会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总要把课程标准中名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名师如此,普通教师更是应该如此。

  2、了解学生。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基础设计知识呈现方式或场境,并采用相应技术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发挥才能的环境。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或性格特征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的长短,在教学教程中适时加入一些兴奋点,从而避免他们产生学习疲劳。比如说低年级的认读生字就比较乏味,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猜字谜、编字谜、摘桃子、竞赛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孩子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生字,并掌握其良好的学习方法。

  3、设计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就是“磨刀”,是把气力用在刀刃上。可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淡化了这种意识,只顾埋头使劲“砍柴”,而忽视了轻松“磨刀”。方向对了,教学效能才能彰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2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学校给我们推荐的一本好书——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本书主要围绕教学的有效性用经典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如润物细雨,就像和名家面对面的交流,能使你豁然顿悟,受益匪浅。

  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

  要做到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必须做到:

  一、仔细研读课标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哥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各科课程和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按课标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必须研读课标,这就要求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前言”,把握住基本理念。

  各科课标在“前言”中规定了“课程性质和地位”,提出了该学科的新理念,这是课标的核心。这为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即确立“三维”目标和熟记学段目标。

  教学设计时,必须紧紧围绕“三维”目标,使三者协调一致,成为一体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段目标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是教学任务更明确,教学更有针对性,不至于做无用功,确保教学效益。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实施建议”分别就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和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金玉良言”。教学建议聚焦实施过程的重点、难点,是行动的航标、教学的指南。

  4.读“附录”,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研读课标就是“磨刀”,是把力气用在了刀刃上。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才会更完善,教学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备课

  备课是教师职业从始至终的一项必修课。我们要注重自身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为每一节课倾注我们全部的精力。

  首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学科知识。在“一标多本”的形势下,仅仅吃透一本教材,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是不够的。教材只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一种资源。我们不能局限于本学科知识的范畴,而应向其他人文科学和科学拓展,使自己拥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立起多元化的学科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其次,必须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掌握必要的教学知识。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对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再次,要将教学知识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不断发展教学智慧。

  教师的智慧只有通过实践,在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生成,也就是教学之后及时的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在行动研究中构建全新的“教学的自我”。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排列、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等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进行集体备课。

  2.备课的四个环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备教学用具。

  备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课程标准对本章、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施教材内容。

  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预习反馈;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等。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与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三、上课:

  上课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要灵活有效。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因此要做到:

  1.上课时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2.注重从学生的不同表现获取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对教学的设计再加工。

  3.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开放思维。

  4.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和鼓励学生的质疑和释疑。

  5.相信学生,尽量不代替学生完成任务。

  6.重视评价,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组织教学。

  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四、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课?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能做到以下几点在听课中必定受益匪浅。

  1.带着自身的教学需求去听课,要有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

  2.带着课程理念去听课,这样才能掌握教学的具体要求,才能科学评价所听的课,从中受益。

  3.带着实用标尺去听课,听课中衡量授课教师的教学技巧、方法是否有用、可用,批判的借鉴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4.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听课,用一种谦虚的心态听课。这样不仅能给授课者以客观评价,也会使我们听课时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易于吸纳他人优点,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五、评课:

  有人把上课和评课用“画龙点睛”做了一个确切生动形象的比喻。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一般需要做到:

  1.倾听执教者反思。

  2.多角度思考,但不面面俱到,评课时主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表达出来。

  3.就课论理,有理有据。评课时要以课例为依据,然后说出隐含在课例背后的理论或理念。

  4.认真倾听,平等对话。不管谁发言,都要认真听,做必要的记录,边听边思考,提出并商量与自己意见有出入的地方,要有理有据,互相学习。

  5.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对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教学处理产生疑问、存有疑虑,要向执教者请教。

  6.借助网络,广开言路。借助网络进行评课,参与面更广更便捷、更自由,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撰写课例,扩大影响。把听课所见、评课所思写成课例,受益面就广、影响力就大,“喜悦,因分享而永恒”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3

  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学校给我们推荐的一本好书,那就是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读了有效备课一节感觉对于提高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很大。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修基本工作,在新课程条件下,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研读课标。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会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总要把课程标准中名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名师如此,普通教师更是应该如此。

  抓住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如何有效的利用教材,是备课的一种体现。我觉的书上的这句话最能说明读教材重要:“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是没法;千教万教,教不好教材就是白教。”

  了解学生。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使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练习题的设计,是我读完这本书最让我值得注意的一点,这让我到了一个成语“对症下药”,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就好像是我们在给学生诊脉,了解病情,练习题的设计就是我们开得药方,诊治的好不好,能不能治病,就看你的练习题能不能起到巩固的作用,药量少了,治不了病,检查不了学生的掌握情况。药量多了,可能反而又会让学生越学越糊涂。

  撰写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和环境等基础上,进行规划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储于教师的心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有效、更优质需将有形的教案与无形的教案相结合,显性的备课与隐性的备课相统一。

  一次备好课,上课有激情;两次备好课,上课能愉悦;三次备好课,上课升境界;一直连续不断备好课,就能享受教学。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4

  阅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后,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性与深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此书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详细阐述了教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及评课四个环节中的关键策略和方法,让我深受启发,深感收获颇丰。

  首先,关于“有效备课”,作者强调教师不仅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其内涵,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设计出既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这使我意识到,备课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准备,更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整体策划和精心设计。

  其次,“有效上课”章节提醒我,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的重要舞台。教师应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

  再者,“有效听课”部分使我明白,作为教师,除了自身的授课,也需要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的课堂,借鉴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学会从学生角度去听、去看,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和需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最后,“有效评课”章节则教会我如何科学、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既要关注教学过程,也要重视教学结果,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和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不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教学实践指南,也促使我反思并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努力践行书中所倡导的有效教学策略,力求在日常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5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既得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得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我们必须向课堂要质量,要上好课就必须得备好课。只有课前进行的是“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如何才能有效第备课呢?

  在《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的备课篇中,我找到了这句话:真正的“备”,首先是要从精神上、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谨慎而为;其次猜从物质上、行动上“预备”“准备”。以前我一直觉得上课是最重要的,但几年的课上下来才感受到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在精神上重视上课,必须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学段标准。老师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课标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看到著名物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作为‘教学指南’,”真的觉得汗颜!《英语课程标准》我在大学时、工作后都翻看了多遍,但细想自己在备课时能把课标的内容时时渗透进教案真的少之又少。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

  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还要努力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载体,教师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将现在学习的教材同已学教材有效地融合。反思我在“备教材”这一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好,尤其是在期中考试的分析会上,听了孙老师的'介绍后深觉自己的不足。升入五年级之后,备课时就仅仅只备所学的这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平时的习题、考试中都会时时出现以前的知识点,因为没有有意识的复习,所以学生遗忘的很快,犯错很多。在备课时应以现有知识点为基础,关联以前三、四年级所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复现,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书中的一句话说得好,老师的工作,与其说台上十分钟,不如说是用一生去备课。想备好课需要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高效。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6

  读完《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读后的一些感悟:

  首先,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有效备课”的重要性。备课不仅仅是准备教材、设计教学方案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深度解读教材、精准把握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需求的细致洞察,是对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精心策划。只有深入研读教材,了解学情,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让每一节课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

  其次,对于“有效上课”,作者强调了课堂互动和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课堂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舞台。有效的.上课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再者,“有效听课”部分让我明白作为教师,不仅要有出色的授课能力,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反思精神。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的课堂,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点,发现并改正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最后,“有效评课”是教学改进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我们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一堂课的效果,既要看到亮点,也要指出问题,并提供改进的建议,以此推动教师间的交流与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实践指导体系,使我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努力践行这些理念,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7

  读了余文森主编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在序言里,余教授也提出来了,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新课改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发展得更好。那么,怎样才能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余教授主编了一系列的有关教学的丛书,而本书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时为上课服务,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也就是如何有效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这是从教学工作和教学流程角度来谈教学的。其中备课篇有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思考反省等主题,其中每个主题都从老师们熟悉的经典名言出发,有典型案例;上课篇指出上课时教学的核心工作,这一主题主要讲解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技能,如讲授,提问,情境,倾听,观摩,点拨,调控等供老师们借鉴学习运用;听课篇通过展示名师带着思想进课堂,看、听、想、认协调发展,联动推进,联动是有效听课的真谛,老师们在听课中逐渐成长;评课篇中说:老师的上课时画龙,评课就是点睛,龙因睛而腾飞,评课是教学钻研的灵魂。上课人因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人因评课而豁然开朗。以此来看,要进行有效的教学,离不开这四大部分。

  作为一名老师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是自己的家常便饭,可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不断改进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使之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老师要想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句句经典,让学生佩服的话,就免不了课下的努力学习,使自己的学识博大精深。所以说,教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必须充分做好备课工作,要多多虚心的学习,多多听听优秀的教师讲课,且在每上完一堂课时,要不断地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当然,也要看见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发挥长处。

  读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我总结了以下观点:

  一、怎样研读课程标准?

  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①、确立“三维”目标;

  ②、熟记学段目标。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4、读“附录”,和孩子一起成长。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就是“磨刀”,是把气力用在刀刃上。可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淡化了这种意识,只顾埋头使劲“砍柴”,而忽视了轻松“磨刀”。以后教学过程一定记住备课的第一步——研读课程标准,方向对了,教学效能才能彰显。

  二、怎样了解、分析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心理学中了解;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从预习反馈中了解;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课文(内容)了解。

  3、为“学困生”提供特殊服务。

  三、教师怎样根据学科的特点、学段(学期)目标,联系学生实际,设计针对性、综合性的练习?

  1、设计课内练习。包括课前练习(预习)、课后练习(包括生字词的书写、背诵、答问、单元练习等教材的“练习系统”)、仿写练习(读书笔记)等。

  2、设计课外练习。例如:搜集资料、拓展视野;“自助餐”式作业;“自主”式作业;“亲情”作业;全面开发、充分利用习题资源。

  新课程理念下的练习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变重复练习为灵活多样的练习,变静态练习为动态练习,变封闭练习为开放的练习,变练习素材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练习。

  四、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

  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3、提炼观点,形成文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师最好的“学”。

  五、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中的实物主要指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图像包括板书、图画、挂图、幻灯、录相、电影、电脑等。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如:操作、表演、活动、演示。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朗读——声情并茂;描述——绘声绘色;比喻——贴切精彩。

  4、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历史典故等。

  6、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研读中 我重点读了上课篇,下面是怎样有效上课一点心得:

  首先得重视知识的引入。一堂课的`引入如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教师要营造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的良好氛围。在音乐课中常见的导入法有:节奏导入法、旋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肢体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等。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开始知识和能力的渗透,学生才不会从心底抵抗教学的进程。很多时候,学生总是上课不专心,或者是对课本知识不感兴趣,这个时候,老师就该营造气氛,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回归课堂。

  其次是把握知识发生、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参与,要放手让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他们在发现中获得满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尊与自信。对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基础设计知识呈现方式或场境,并采用相应技术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发挥才能的环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我的音乐课堂上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不管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我都尽量让学生能够动起来,能跳舞的歌曲就编些舞步来跳,能加打击乐器的歌曲就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取了真正的知识,或许将受益这一生。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或性格特征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的长短,在教学教程中适时加入一些兴奋点,从而避免他们产生学习疲劳。比如说在教乐理知识时,我经常采用一些非常形象的动作讲解。例如休止符,我就做踏点步,或瘸子走路,代表音符时值一长一短,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很快就学会了。

  第三要重视课堂小结的准备。由于记忆与遗忘始终相伴,并且不同学生的记忆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课堂小结决不能草率应付了事,要想法让学生回顾与整理自己的思路。对于班上的所谓差生,我对他们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跟他们聊天,给予他们信心,告诉他们千万别“破罐子破摔”。“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相信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些都是时常鼓励孩子的语言,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心情愉快,学得轻松。

  上课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差异的未成年人,面对的是充满变化的课堂,不容易掌控。我们所有的准备、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上课服务的,每一堂课直接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美好未来。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上课是一种融合讲授、提问、倾听、观察、点拨、情境创设、课堂调控等技能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孜孜不倦地学习,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读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后,确实感觉不一样了,给我带来不少的收获,至少在教学的素养上给我很大提高。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奋斗来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8

  再次阅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后,我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书中详尽阐述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四个关键环节的有效实施策略,对我自身的教学理念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有效备课”方面,我认识到备课并非单纯地准备教材内容,而是需要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这意味着我们要深入了解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份教案都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有效上课”章节中,我领悟到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引导者和组织者。上课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培养,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有效听课”则提醒我要以一种批判和反思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听他人之课,反思自身之教,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至于“有效评课”,书中指出评课不是为了评判优劣,而是为了共同成长。通过对授课过程和效果的客观评价,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综上所述,《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以其丰富的理论依据和生动的教学实例,为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使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未来,我将努力把所学应用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过程,力求让每一次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都成为推动学生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行动。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9

  我阅读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该书很适合我们教师来细细阅读,它以主题的形式,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或新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案例丰富具体名言或理念,再用操作要点引领老师们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行动。我也认真阅读了备课、上课、听课中的部分主题,有些觉得对自己很有帮助,很贴近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三部分谈谈我的读书体会。

  一、简介该书作者及主要内容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的主编是余文森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主任委员,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负责人,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在有效教学和校本教研等专题研究上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该书就是余文森博士编著的有效教学丛书之一,从教学工作和教学流程角度来谈有效教学,书中共有四个篇章,即备课篇、上课篇、听课篇和评课篇,每个篇章又分为 1 若干个主题,启发老师们的思考,促进老师们对教学不断地改进。

  二、体会最深的感悟

  1、备课篇主题三 ———了解学生

  书中提到“对牛弹琴”这个成语,不是牛愚笨,而是琴师不了解牛,牛需要的是嫩草,对着牛弹琴有什么用呢?说话做事不看对象、不了解对象是没有效益的。教学也是如此,备课时我们老师很喜欢仿用名师们得一些出彩的案例,可实际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备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教师通过备学生,可以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起点,就不一定是真是的起点。

  2、听课篇主题二------准备,带着思想进课堂

  带着思想去听课,听课时的思想究竟从何而来?是在长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丰厚积淀中逐渐形成的,对听课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要凭借于听课之前充分的思想准备。作者将听课前的思想准备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学习新课程标准,把住方向盘;

  ②结合课题研究,关注教学策略;

  ③凭借个性教学风格,开拓设计思路;

  ④熟谙名家名课,适时学以致用。听课者只有占据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听课,才能在听课中有所感受和体验。不同的人听同一节课,所带的.思想不同,对听课的感受就不同;同一个人听不同的课,思想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听课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听课,随着思想认识的逐步拉升,听课的感受也就不同了。

  三、如何将其融入自己的实际教学中

  1、当看到备课篇主题三------了解学生这部分内容时,使我想起曾经上过的一节课,课后我自我感觉不是很理想,课堂中也有些小错误,还遗漏了一个小环节,另外平时都有让学生来评价小组活动或个人展示环节的,但今天上课也都没有用,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感觉自己没有调整到最佳的表现状态,但是同事们反馈整节课环节很流畅、不错,可是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只有自己能体会的到的,原因是什么呢?当时我将原因归咎于是借班上课,细读了改篇后,我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在备学生和注重细节两方面做的还不够。

  借班上课应该更注重细节性,似乎我们老师设计好了一节课后,整体的大方向都不会有太大的出入,那么最重要的就是细节问题,细节可以保证课堂的每个环节按照教师预设的进行。同时也考验老师运用课堂机制的灵活性,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老师适应学生、学生接受老师是一种教学艺术,我需要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多体验、多总结、多翻阅相关的资料去学习。

  2、拿到该书后浏览了一遍目录,觉得自己在听课方面比较欠缺,平时专家来听课的时候,看到他们的听课记录本子上记录的很有特点,不同于 常规的教学的步骤,但是很有调理性,既能记得全面又能发现问题,并给出合适的改进措施,那么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当我阅读了听课篇之后才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书中提到的特级教师窦桂梅几年来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做了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记下了10余万字的教后记,几年来听了校内外教师的1000多节课 看到这些数字后,从窦老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历程,使我也意识到了听课伴我们成长。

  以上就是我细读了备课篇主题三—了解学生和听课篇主题二—准备,带着思想进课堂后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心得体会,书中提炼出来的很多案例我觉得对我都有借鉴参考的价值,不管这些案例是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已发生的还是未发生的,我们都可以学到很多,从已发生的案例中寻找原因、总结经验;从未发生的案例中提前预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一点”,将“巨人”的长处学到手。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10

  读完《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后,深感收获颇丰。该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而深刻地剖析了教学活动中的四大核心环节——备课、上课、听课及评课,对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启示。

  首先,在“有效备课”的部分,我深深体会到备课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预习和理解,更是一个全面、细致且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教师需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创新性地解读和利用教材,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无疑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有效上课”章节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构建互动性强、气氛活跃的高效课堂。书中提倡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如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都为我优化教学手段提供了新思路。

  “有效听课”章节强调了教师之间的观摩交流以及自我反思的重要性。通过倾听他人的课堂,我们可以借鉴优秀经验,发现自身不足,拓宽教学视野,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最后,“有效评课”环节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深度总结和反思。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评价和深入剖析,能够促使我们找出教学实践中的亮点与不足,明确改进方向,持续优化教学效能。

  总之,《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我深化了对教学全过程的理解和把握,使我更加明晰了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相关文章:

听课评课总结07-08

听课评课总结01-26

听课评课的心得04-08

听课评课学习总结07-21

语文听课评课活动总结09-16

语文听课评课学习总结07-26

听课评课总结15篇01-26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心得02-26

听课评课心得体会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