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语文》有感

时间:2022-10-03 21:09:30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读《语文》有感

读《语文》有感1

  初中三年的六册《语文》此时正静静地卧在书案的一角,我忍不住翻阅它们,一页一页,一行一行。这三年的时光竟是在这些纤弱的铅字陪伴下度过的,稚嫩的笔迹与粗略的勾勒也在不经意间成了一道风景。

读《语文》有感

  虽然已读过不知多少遍,我终究还是愿意再去找寻字里行间的秘密,这也是《语文》特有的魅力。

  这一篇篇或精巧或豪迈的文章竟是那样的耐读,乍读之下,似已领会其主旨,可是再读几遍,竟是另一番体会。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字,此刻幻化成神奇的魔术师,丰富的含义有些让人“顾此失彼”起来。读《语文》与欣赏乐曲倒有几分神似,你永远无法想到作者如何能把简单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欣赏者感到韵味十足。

  在这些字字珠玑的文字背后,同样看到不同的时代所留下的烙印。在祥子身上,可以瞥见尚未远去的那个时代的.残酷;在保尔身上可以闻见硝烟的血腥;在于勒身上,可以瞧见金钱的悲哀。这些我未曾经历的时代通过一幕幕纸上的情景剧,毫无保留地将美与丑展现在我面前。由此,我便领会了“历史使人明智”。

  由于升学的需要,我必须把《语文》彻头彻尾地细细研读,通过这三年,我早已明晓,《语文》早已不单单是得分的工具,它是社会的另一扇窗,是成长的必经之门。读《语文》其实是在经历成长,读得越深,为成长汲取的养分也就越多,我读《语文》之目的,更在于此。

  《语文》,这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朋友,越发像一坛老酒,越品越醇香,我读《语文》,我爱《语文》。

读《语文》有感2

  这个月,我认真阅读了全国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一书,收获很多。在书中,余老师从教师的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大方面和我们分享了他宝贵的思想财富,每一页文字都给我心灵的滋润。

  耐力是一种成长智慧。余老师用自己的耐力塑造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潜心研究与思考,他总有那么多的事情做。这不由得让自己想起我们的教学生活,课上完,作业批改后,时间就这样悄悄地从手指间划过,今天重复着昨天,空虚之中无聊,无聊中又空虚着。而余老师呢?他说,“当你面对书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你翻阅大量资料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你都得平静地坚持,将生命、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当教师的人如果能关注自身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乐趣,也就有了人生中最好的心情——快乐之心。

  教学更是处处有智慧。余老师的.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书中有很多具体可用的教学方法,在书中,余老师不光是阐述了每一种方法的好处,还在每一种方法后面安排了具体的案例分析,这也加深了我的理解,让我可以不断尝试,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艺,同时也让我更有信心去活学活用。在余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系中,“板块式思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看完这一章后,我又深切的感受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策划教学思路,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清晰,二是简明。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有一种困扰,就是既想把课上的步骤清晰,又想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涵盖,备课时不知不觉就显得很繁琐,板块式设计给了我很好的启发。“‘板块式思路’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呈‘块状’。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教学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当然,最让我惊喜的是余老师不仅仅是介绍了“板块思路”的好处,他还介绍了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十种设计角度,如重点突出、活动充分、情境生动等等,让我可以灵活选用,大胆实践。

  坚持治学,谋求进步,是一种智慧。从书中我看到了学习到了余老师的治学方法,如自建仓库法、案例分析法、课文读写法等多种治学方法。这都既让我有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也使我倍感惭愧,使我意识到作为教师,为了做得更好,应该有优秀的治学方法,有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坚持研究,提升自己,因为研究能让我们做得更好。

  总的来说,虽只读了一本书,但收获远不止这些,思考还要继续,教学还要实践提高,我要付出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一定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努力。

读《语文》有感3

  《七彩语文》这本书大家也该熟悉,认识吧!这本书介绍了我们应该如何写好作文,怎样写作文,这些都是重点!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这本书的重要点。

  早上,我翻开了这厚厚的书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刚没一会儿,我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了,看着看着,我找到了里面的重点,写作文必须要贴身实际,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写每一篇作文,这里面的一篇作文深深吸引了我,名字叫《冬雪》这篇作文结识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把真实感情给流露了出来,一句句优美的句子令我陶醉,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到底为什么呢?原来他是跟据《七彩语文》重点来写作文的,我明白了作文的重点,以后就会写好作文了。

  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能跟据重点来做好每件事呢?其中我们的中国的短道速滑运动员王蒙是根据技巧来赢得比赛,20xx-2010年比赛,王蒙连续取得冠军,打破了中国0的突破,每次练习,她都抓住重点练习,是的'自己的成绩只限向上,就是这种努力,王蒙连连取得冠军,为中国挣了一口气,不出所料,20xx的冬奥运动会她又取得了几枚金牌,在世界历史上令人敬佩。是啊,想想他们,想想自己,你们不觉的惭愧吗?如果知道,那就一起去用方法努力,做聪明的自己。

  在最近这都时间里里,我就用了好方法解决了问题,在做数学的时候,我由于不大懂,所以不点会做,绞尽脑汁也没想出,这时,我想到了《七彩语文》,再用公式一个个写下来,照着公式做出了每一题,原来只要找准技巧,就能做出每件事。为了能使我的文章更上一层楼,我把《七彩语文》看了好几遍。

  《七彩语文》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作文有了新的看法!我从中感受到:做任何事要找准技巧,这样才能更上一层搂!

读《语文》有感4

  提起《小学语文报》,许多小朋友都不陌生。《小学语文报》是每一个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它不但给我们带来了乐趣,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还使我们增长了知识。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句话果真不假。最近,我们总是利用课间时间来交流、学习《小学语文报》,并且相互交流读报经验。有的说:“我最喜欢《七彩课外》。”有的'说:“我最喜欢《友谊红飘带》,是它让我交上了朋友。”……

  而我最喜欢的栏目既不是那五彩缤纷的《七彩课外》,也不是帮你提高写作能力的《作文大课堂》,而是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帮你学课文》。

  以前,一上语文课我就头疼,老师提问的时候,我总是不敢把手举起来,偶尔几次,也是“结结巴巴”。我每次把手举得很低,一次又一次地逃避老师的目光,心想:老师,千万别叫我,千万别叫我。但是自从结认了《小学语文报》就和以前截然不同了,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老师还表扬我了呢。不瞒你说,现在我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可是名列前茅的!这可得归功于《小学语文报》。

  以后,我还得多向《小学语文报》这位良师益友学习,使我的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

读《语文》有感5

  读《小学语文报》有感砂子塘小学 六(3)班 李益霖这个寒假,我在家阅读了小学语文报专号刊,专号刊有许多内容,社会语言中的约定俗成是我最喜欢的一项,读《小学语文报》有感作文。举个例子说:放鞭炮的是为了驱邪,但事实已经证明,放鞭炮与驱邪无关,而且燃放是还有污染环境,那为什么人们还要放鞭炮呢?这就是以前流传下来的习惯,所以人们就按照以前人的做法来做。习惯,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如果是好习惯,想不做都不行,要是是坏习惯,那就很难改变了。我有一次亲生经历:我们家住六楼,由于水压太小,所以爸爸就买了一个增加水压的机器,小学二年级作文《读《小学语文报》有感作文》。最近我们家的.水管重新换了一个,水压增大了,所以那个加压的机器就没用了,但是并没有拆掉。有一天,我要用热水的时候,在打开排气扇的同时也打开了加压器的开关,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这做法,就没太在意,为此爸爸没少批评我,于是,我费了好长的时间才改掉这个习惯。如果没有习惯的话,我们每天都要多想好多事,所以还得感谢它。如果你想没有坏习惯的话,就要从现在做起,多养成好习惯,这样才能做个完善的人。话又说回来了,我只读了小学语文报的一点点内容,就能有这们多体会和感受,看来我现在就要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啊。

读《语文》有感6

  晨岚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无论做什么事都格外用心,从服装的搭配,到导入语的设计,甚至于每个细节预设的话语她都要求尽善尽美,没有一点瑕疵。从对待事物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她的用心和执着。

  晨岚的讲座题目是《品味朗读,感悟语文魅力》,一直以来我就固执地认为——朗读是语文老师必备的基本功,它就如我们的“三笔两画”一样要深入师心。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然而现在有些老师为了完成课堂计划,为了节约时间,把读的环节给缩水了。其实学生自己读出来的感情比我们强加给他们的感情,他们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所以如何读,哪些题材该采用哪种方式的读就非常关键了,这需要老师用心研究。

  晨岚的讲座涉及的'方面非常全,而且还有专业理论做支撑,她已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我还是比较欣赏她的课堂教学方面设计的那个环节。用自己的课堂实例来解说如何在自己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在不同的课堂,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采用的引导方式也不相同,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

  在她众多的课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处:一处是她教授《桥》(记不清课题)时,用男女生对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互换角色读,整堂课书声琅琅,让学生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形象;另一处是教一年级的《荷叶圆圆》,这个课堂气氛更是活跃,边读边用动作模拟出重点动词的含义,看到那群可爱的孩子和晨岚伴着动听的诵读翩翩起舞,我被他们陶醉了,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怎能不喜爱呢?

  在介绍诵读技巧时,晨岚的朗诵让我随之欢喜,随之流泪。她在范读《秋天的怀念》时,我的眼泪悄悄滑下,我分明看到晨岚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晨岚做到了。

  我也是一个喜欢诵读的人,每每遇到美文总想拿来分享给学生,孩子们也愿意听我朗读。因多次参加群里的诵读活动,我的朗读水平也有了一些提高,其实我想套用小贤在写作上分享的一句话:只有量的变化,才能有质的变化。读的多了,听的多了,在这方面处处留心,朗读的水平就会有质的改变。

  晨岚的讲座我个人认为有些面面俱到,我们都知道,处处涉及就会有所偏颇,不如抓住一个切入点深化细化。就如海哥所说的从课堂教学入手,具体研究何时,或者何种题材适合哪种朗读的方式,老师该在什么时候范读效果最好。

  其实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能够分享如此专业的讲座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专家,我们的榜样,就是这样的民间专家才是我们最愿意学习的楷模。

读《语文》有感7

  读了《别了,语文课》这篇文章后,我又重新认识到了国语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有趣。可以让人读到痴迷的程度。

  一个叫陈小允的学生,他很不喜欢上国语课。听到妈妈说要移民到中美洲后。他很开心。可当他知道移民后,从此就要忘记自己的母语,他又感到非常伤心。在临走前,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怀使他永远忘不了自己的祖国。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发现国语不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还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国语一直陪伴着我们长大,还传递给我们各方面的知识,让我们掌握了学习的`许多方法,如果碰到难题,还可以自己去找答案,自己理解。国语也让我们知道了读书的种种乐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国语,将来就可以在社会上很好地发挥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

  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一个文盲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国语,结果成为了一位小说家。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我非常敬佩这位叔叔。他虽然以前不识字,可是他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又恢复了他该有的知识。

  读《别了,语文课》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只要你读得懂,能理解,就什么都会了。

读《语文》有感8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根本属性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听说读写,又以读为先。《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朗读的总要求,是每个学段阅读教学中要求达成的一项重要指标。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一篇课文,通过朗读,可以把握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要保证读的时间。可是小学生注意力持久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如果让他们反复的读同一块内容,学生肯定会因为没有新鲜感,而失去朗读的热情,甚至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这样理解起文本来就会打很多折扣了。所以要保证读的时间,教师就得花些心思,动些脑筋。就拿屠瑾老师的这堂《盘古开天地》来说吧!课文中“盘古创造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是一个重点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印象,屠老师将原文两次改成填空的形式,在填空中,一步步增加难度,既让学生巩固了相关的知识,又让他们在朗读和语言表达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样的处理,真是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除了改变本文内容的形式让学生朗读外,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也能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有时在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或者请学生配配画外音等等,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放宽朗读的面是让学生充分的读的又一体现。这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朗读的机会。还说屠瑾老师的这堂课吧!整堂课既有个别读,齐读,也有男、女生的合作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练习,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朗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充分的读学生已经有了,可有的时候因为年龄小,生活体验不够,对文本的感悟不是很到位,读起来总是缺点什么。这时,教师的指导就必不可少了。

  这首先就离不开范读。教师范读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中的音韵之妙,节奏之妙,意境之美,情感之美都表达出来了,学生受到真的感染,美的熏陶,增强对语言的敏感性,有助于理解课文。例如当屠瑾老师教到“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这一句时,采用了范读的方式,学生从老师的朗读中抓住了关键的“轻、清、上升、天”这些词语,稍加琢磨后,知道了这些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对于之后老师出示的“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一句,就抓得很到位了。可见,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者调动丰富的语言艺术,将作者记录在字里行间的深邃内涵以及丰富的感情,再现在学生面前,让绘声绘色的范读,给纸上的文字注入生命力,让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喜怒哀乐的感情,为作品添姿增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达到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其次,朗读指导应结合具体的句子,抓住关键的字词。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动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有着启智育人的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课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句式的点拨、引导,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再通过朗读吟诵,让课文深深地感染学生,做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屠老师的课堂上,我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而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也是这样在做的。如《我要的是葫芦》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不想治叶子上的虫,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短小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时,我抓住了“盯”这个关键词,让学生把“ 盯”换成“看”“望”等其他词读一读,在读中比较、体会,从而领会课文用“盯”一词生动刻画出种葫芦的人只关心葫芦,一心想要葫芦的形象特征。最后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进一步悟出种葫芦的人之所以一无所获是他只“盯” 葫芦的结果。

  又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青蛙作为有益于人类的动物,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把它写得很美:“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洁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朗读前,让学生找到几个最关键的词:“蹲、披、露、鼓、碧绿的、雪白的”,理解后再反复朗读句子,从而更深刻地感受青蛙生动活泼的形象。

  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来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比较推敲,不但能更好地读出文章的味道,而且让学生在对文章“滋味” 的体味中领会文章语言的内在意蕴,使思维活动更加活跃,使学生对语言的美感认识更为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朗读指导时,教师的评价也显得至关重要。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孩子们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在《盘古开天地》这一课中,屠老师那鼓励的话语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除此之外,屠老师还不时用体态语言来给予评价: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但当学生读得不够好时,我认为教师还应从其他方面鼓励:“你比以前读得有感情了。”“你能大胆举手了!”“你把字音都读准了,一定是认真预习课文了,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真了不起!”“你的翘舌音全读准了,真棒!”我想,只要我们对学生充满爱心,就一定能从学生身上找到值得称赞的地方。

  虽然称赞与鼓励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如果一味地说:“你读得真好!”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为什么好。因此,评价时要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在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时,还应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力求改进,形成“评价—指导—练习—提高”、“再评价—再指导—再练习—再提高”的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是本次活动中,三位老师都做的比较欠缺的地方。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抓好朗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读《语文》有感9

  最近读完了俞玉萍老师的《漫步大语文的教与学》,感受颇深。在书中,我们可以探究作者俞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

  俞老师,笔名快乐鱼,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语文教师,百合班班主任。

  她的语文教育丰盈着孩子们的灵性,她的学生无须做题,而是每天快乐地穿行在经典的长廊,与大师对话。

  她所教的班命名为百合班,百合班把班歌唱到了中央电视台,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无数家庭心向往之。她的“百合班”正风靡网络,百合班的孩子向着明亮那方生长着身体与心灵的枝叶,渴望像百合一样绽放生命的美丽。三年的时间,每个孩子精读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三年的时间,每个孩子留下了近三十万字的赏读作品。百合班没有挑灯夜战的题海战术,没有双休日的流行补习,却以最经济的时间取得了每年中考成绩的遥遥领先,养成了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俞玉萍老师绝不为考试教语文。她认为,如果,我们的孩子这种题目怎么背,那种题目怎么背;如果,我们的孩子只会根据考试的题目类型去套题,只知道背知识,那么,他的好奇心怎会不泯灭?他的思考力怎能不丧失?而一个失去了思考力的人是多么可怕,他的答案装得越多,他就越愚蠢。

  俞玉萍老师教阅读。她说教阅读是为了让孩子理解这个世界,让孩子能与真善美的世界沟通,让他们的目光能够穿透现实生活,与古今中外的种种优秀交流。

  所以,除了教科书外,她让她的'孩子们阅读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名人传记。他们读刘墉,读林清玄,读周涛,读史铁生,读刘亮程,也读庄子、孔子以及当代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名人。

  俞玉萍老师认为语文有如阳光。她说我不知道语文是什么,但我敢说语文像什么。

  语文有如阳光,无处不在。

  书本中有语文,因为有文字,有思想,有感情。

  自然中有语文,因为有色彩,有声音,有形象。

  艺术中有语文,因为有灵感,有智慧,有启示。

  生活中有语文,因为有真诚,有善良,有美好。

  心灵中有语文,因为有想象,有思维,有创造

  ……

  阳光阅读、阳光课堂、阳光生活、阳光心灵。俞玉萍老师为了生活的纯净,光明与温暖,选择了让语文与阳光同行。

  让孩子养成关爱他人的品质,快乐生活,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孩子们就能永远生活在快乐之中,他们的幸福指数也会不断提升。

  俞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浸润书香,一路享受着教育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读《语文》有感10

  近一个月来,我一直在阅读着宋运来老师的《魅力语文教师的修炼》,感受着其中的内涵。可能有人会问,一个月才读一本书,还是在假期,那也没正经的去看呀!我要告诉你那是你不知道我看的遍数,真是爱不释手,受益匪浅啊。

  虽然也在教学岗位上摸爬滚打十多年了,但是有一些困惑却一直解不开。比如说:这么多年以来让我备受折磨的学生作文的批改。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我都要先帮其修改一遍,初步合格后誊写到作文本上,再精细的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复批一遍。每次写批语时也总是绞尽脑汁,但是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之后,没有一名学生细看评语的,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的幅度也不大,真可谓是费力不讨好。再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时习惯于带学生深入的理解词句。但有时往往课堂气氛很好,一个问题就变样了……诸如此类,还有其他的一些现象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但是我说的这两个例子在宋老师的书中都找到了答案。

  一、要善于做个懒教师。

  在宋老师的《真够懒的,一篇篇习作居然没有教师的评语》一文中,他以童漫作文《小鸟的家园》第2课时片段教学为例讲述了他在40分钟之内是如何带领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的,做到了不仅有等第,还有眉批与尾批,还有好词、好句、好段的圈圈画画,勾勾改改。此外,面对学生的习作,他没有鸡蛋里挑骨头,而是排骨缝里找肉丝,一旦找到肉丝就把它变成了排骨。很好的建立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他还告诉我们说:师懒学生勤。教师要善于做个懒教师,在培养孩子自我习作、自我修改作文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放手,还孩子自我学习的时间,生长的空间,教师只在该出手之地出手,如,学生写的评语处是否语言通顺、有错别字,文章里的错别字只告诉师者有几个就行了,找出来错误之处那是学生自己的事。

  二、要学会见好就收。

  在宋老师的《从缄默知识到感受性教学》一文中写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年轻教师上《秋天的怀念》一课。该教师对课文中“央求”一词的处理,引起了宋老师的关注。教者一句“你们谁见过央求的神色吗?”把学生引入了一个想象的情境,学生在“夺秤砣”的故事情景中,意会了“央求”一词,也理解了“央求”一词的内在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老师的再次追问“你怎么理解?”学生用“请求”一词对答不仅显得苍白,且有画蛇添足之嫌。

  从这个例子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身为一名教者,在课前我们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要灵活的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要学会见好就收。

【读《语文》有感】相关文章:

读《名师讲语文》有感10-06

读语文教学通讯有感10-07

读中国最美的语文有感10-07

读《七彩语文》有感10-07

读《语文补充阅读》之《高粱情》有感04-06

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有感10-07

小学语文教育阅读有感10-06

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有感08-06

《语文主题学习》读后感04-17

语文课堂的读书心得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