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批判走向建设读后感:向李镇西老师学习什么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从批判走向建设读后感:向李镇西老师学习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首先要学的是李镇西老师求真的精神。
皇帝新装中的小男孩说出的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发现,只不过是说出了“人人眼中有,人人口中无”的普通常识而已,然而,恰恰是常识却每每被人忽视。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难道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就可以忽视人的发展了吗?当常识的发现成为美洲大陆的发现时,这不是探险的乐趣,实在是人心不古、一叶障目的悲哀。张三校长提个研究性学习,李四校长倡导合作学习,王五校长开展综合性研究,赵六校长要重温经典,今天学洋思,明日学衡水,后天学杜郎口,语文老师深陷其中,左冲右突,名词记了一大堆,技艺难得几分长,难道教育有这么多悬招妙计吗?难道这样神乎其神吗?正因为有一颗求真的心,所以,《爱心与教育》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沉浮,时代在发展,但真理是一个不迎合世俗的倔老头,不紧不慢按自己的节奏行路。
因为求真,所以你质疑那些看上去鲜艳欲滴但没有生命力的塑料花似的公开课,前两天,你又在博客中号召抵制上公开课。在人人都围着考试转的时候,你质疑考题的合理性,别人是针对考试开展教学,你是针对教学进行考试,书中谈到了家长的质疑,如果不是名师,我不怀疑学校同事、领导也会有质疑,这背后的勇气来自哪里?来自求真的信念。你说语文素质教育要“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提高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十年后的今天,当高中新课改理念如火如荼,所有高中教师侧耳倾听来自省城、京城的专家学者的“金口玉言”时,你在十年前已经将其白字黑字写在那儿了,是你有与众不同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吗?我认为,你只是坚持了普通常识而已,因为你求真。
要学习李镇西老师对教育那颗赤诚的童心。
童心除了单纯,更是对事物的好奇心。我刚参加工作,充满热情,干劲十足,找学生谈心,组织学生春游,真诚地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探索自己的教学方法,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总想着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几年过后,学生带了一两轮,自己也成家立业,成绩也稍微有点,对学生的抱怨多了,对教育制度的指责多了,对学生的表现也麻木了,组织活动也没有兴趣了,觉得教书也就那个样,慢慢对周而复始的工作有点懈怠,环境熟悉,日子平凡,棱角磨圆了。这时,开始慢慢滑向教书匠了。如此,从学校流水线上产出的不仅是一个个缺乏个性的学生,而且也复制了一个个匠气十足的老师。李镇西老师没有沿着这个轨迹前行,他一次次击碎岁月在心灵上结下的老茧,一次次在教育的前沿阵地发起攻击,有彷徨,更有呐喊;有理论,更有实践;有批判,更有建设。一期期班级日报仍如当初那样新鲜,一次次活动让李老师永葆青春活力,一次次教学上的探索和突破,一篇篇文章的问世,一本本书籍的出版,年龄在增长,心灵永年轻。
真正令我佩服的是李老师的阅读和写作。
不喜欢读书,阅读量小,不会写作,这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许多语文老师的症结之所在。说到读书少,不写作时,我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生活的繁忙,工作的压力,条件的欠缺,理由似乎很多。然而,李老师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还读了大量的书,在旅游中读书,探亲中读书,在车上读书,茶余饭后读书,当语文老师,坚持写作,当校长后,依然给学生上课,坚持写作,当看到博客上一篇篇文章时,我们一切的理由都很苍白,其实,只剩一个理由:懒。正因为李老师的不断写作,所以才有不断的反思,当我们仅剩下抱怨时,李老师已经从批判走向了建设。反思自己,教学生写作,却自己不会写,很少写,从教以来,真正的写作很少,尤其是专业成长方面的写作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现在心中思绪千千万,百般踌躇难落笔。
毛主席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生做好事难。今人说,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读完这本书,我想说,把简单的事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就是不简单。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李镇西老师,就从这篇文章开始。
【从批判走向建设读后感:向李镇西老师学习什么】相关文章:
学习李镇西的心得体会03-10
向老师学习心得体会04-25
向劳模学习心得05-01
教师作风建设学习心得11-13
向最美教师学习心得体会11-08
《让问题生教育走向科学》学习心得07-15
向老教师学习心得(通用27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