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时间:2023-09-01 08:57:47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热)《昆虫记》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法布尔把昆虫描写得那么真切、美丽、动人,活灵活现,来之于长期对昆虫生活精细的观察与研究,准确地掌握了他所描写的事物的典型特征。为了昆虫学研究,法布尔一生都在贫困中挣扎;都在与傲慢偏见作斗争,但他一点也不感到孤独。因为他有那么多的昆虫朋友,拥有广阔的昆虫世界,因此他又比谁都富有。他把大自然当成了自己的实验室。葡萄架下,荆棘丛中,田野里,山坡上,他顶着地中海沿岸强烈的阳光和蚊虫叮咬,一蹲就是一天。没有设备,他就用家里的瓶瓶罐罐造一个昆虫园,邀请蝎子、金龟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虫宅”。一个靠自学成才的中学教师,长期坚持业余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发家致富,更没人强迫他去这样做,却穷毕生精力,废寝忘食,不消遣,不出门,不知时间,不知疲倦,不知艰苦,不知享乐,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源于他自小就萌生的'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与深深的挚爱,源于他对科学与真理那种近于殉道者般的献身精神。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

  我感受很深,《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

  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

  不错,作者所得到的发现,无一不来自于他仔细的观察。试想如果没有仔细的观察。

  在一个春和日丽的早上,温和的阳光洒满大地。我走到房子的门窗前,打开窗通风,悠闲地坐下,随手抓起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津津有味地看着。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法布尔,在他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同优美的'散文,给予我们知识和思想。《昆虫记》的主要内容讲了昆虫世界里的奇妙,给我们描述了昆虫的性格特点,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如蜜蜂、蚂蚱、螳螂、甲虫等,虽然不是十分可爱,但也告诉了我们它们的好处和害处,优点和缺点。这本书还表现出昆虫世界的社会主义,一个纯真的世界,犹如一处梦想起飞的地方,引领到成长的终点。

  看完这本著作,我心花怒放。因为我明白了兴趣是人的老师,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老师。闲时观察身边的事,无论是大事情,还是一些不起眼的事,你或许能从中有所发现。在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我学到了课外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带给了我不少欢乐。不仅如此,平时在我对昆虫做的一些事情百思不得其解时,只要翻开《昆虫记》,谜题一下就解开了,就好像放下了沉重的包袱,击碎了心中的大石一样,轻松多了。

  《昆虫记》带给了我快乐,更多的是道理和知识。它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是法布尔毕生精力的观察研究,是昆虫知识的集合要点。在《昆虫记》的引导下,我要继续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柔和的月光斜斜地洒在原野上,静谧而又安详,空气中弥漫着玫瑰花般的香味,甜蜜充满爱意。灵敏的听觉细心地将动物微妙的喘息捕捉,不觉更添幽静。月光下,我轻轻扣响大自然久掩的门扉,进行一次难忘的探访。

  ——题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里读到了《昆虫记》这本书,本是无意,却竟成就了一番美丽的邂逅。《昆虫记》一书一改以往科普书给我带来的枯燥无味的印象,在说理讲述的同时溶入了一般清新的文艺范儿,让我读后感觉一习古朴的风吹来,爱不释手。

  静静地,顺着书往下读,沿着法布尔的足迹探索动物的奥秘。一步步地,我陷入了他营造的氛围中,好似置身于月光皎洁的夜晚……

  “格里里,格里里。”在寂静的夜中,这种声音分外优美而柔和。我顺着清脆的叫声寻觅源头,竟是可爱的蟋蟀们在排演交响乐呢!它们手举长矛拉锯,俨然一幅小提琴家的模样。“它们的歌声单调而无艺术感,但它的这种艺术感和它生命复苏的单调喜悦相协调,这是一种警醒的歌颂,为萌芽的种子和初生的叶片所了解,所体味。”感谢伟大的科学家:法布尔先生,是他,赋予了这歌声更多的内涵,是啊,这声音是多么悦耳,它们吟唱在自己美好的生活里,吟唱在大自然的静谧里,吟唱在欣赏者的笑靥里。这平凡的歌声仿佛有了穿透力,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一首以爱与感恩为主题的赞歌。小小的蟋蟀告诉我:要乐观生活。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忖思间,一抹若有若无的微弱光线下子夺取了我的视线。是萤火虫!我惊喜地叫出声来。在紧张到让人难以喘息的黑夜中,我在一丝罅隙中终于看到了让人心安的光亮,让人温暖的生灵。萤火虫点着生命的灯盏,缓缓地上下翻飞,浅绿色的光照亮了前进的路。“它们简直就像那种从月亮里面掉落下来的一朵朵可爱的洁白的小花朵,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萤火虫的灯并不能神化,它是由氧气为载体燃烧了起来。”在寻常的.美丽,人类固有的浪漫情愫背后,以物理的名义,事实的真相在我面前徐徐展开。理性的智慧也如萤的灯笼,在神秘地闪光。

  我躺了下来,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任思绪飞翔在无际的天空,是谁创造了人类?又是谁创造了动物?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我们也是同样卑微的一分子,在浩瀚的大自然面前,人类只能像婴儿那样虔诚地匍匐和敬畏。“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生命的一粒,它的快乐和痛苦比无限大的物质,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因此我更爱你们。”法布尔如是说。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死亡,无不透露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他倾其一生的精力于研究动物,抱着严谨,更是仰视的态度探索科学的奥秘。但他又不只是一个旁观者和研究者,他是充满着满心热忱的。他将爱融入到笔尖,汇成对这些小生灵的尊重和捍卫。

  我亦可以从他的自述中学到:观察和怀疑一切是我们对科学应持有的态度,若没有观察,何来怀疑?若没有怀疑,又怎能攀登科学的高峰?保持好奇的意念,不在意旁人;敢于探索,用科学诠释真理。这就是《昆虫记》要告诉我们的更深层的东西。

  月光藏匿起来了,氲氲着芳香的空气散去了,探访结束了。合上书,我长吁了一口气。睿智的哲思,人性的思考,徜徉在昆虫的世界,我久久难以忘怀。跟着法布尔来一次月光下的探访吧,你会体会到他对生命的关爱,对万物的赞美,更会感受到他严谨的态度。

  远方的钟声响起,庄严宣告。等待我们的是更未知渺远的奥秘,到那时,学学法布尔来一次求知的远足,科学的探索……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追求——《昆虫记》读后感一本叫《昆虫记》的名著摆在我的桌子上,可我却一直把它凉在那里,久久没有翻开——昆虫有什么好写的,肯定没意思,可是还是要看啊,还要写读后感,我极不情愿地翻开了《昆虫记》,谁知刚看第一页,就被它吸引了。我发现《昆虫记》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小品和百科全书,它没有丝毫机械呆板的介绍,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那些平实的文字具体而详细,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更是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第一篇讲的是“蝉和蚁”,法布尔先引用一个小寓言故事吊起读者的胃口,再把自己融入其中,把蝉和蚁拟人化,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他把蝉寻找水源比作是寻找饮料,把树汁比作是酒酿,把蝉在枝头鸣叫比作是在唱歌……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怎么能让我没有兴趣?他对昆虫的描写十分细致传神,实在是让我感叹:法布尔的观察之力怎如此之强!甚至让我怀疑他就是一只昆虫,在向我们介绍他的生活。他把昆虫们所做的事情,全都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使我们身临其境,切身地感受大自然的奥秘。怪不得周作人这样评价法布尔:“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他真的是把昆虫们写活了。这本著作让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可想而知,要想写出这样一本著作,需要怎样的功夫,需要作者多么强悍的观察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啊!而法布尔,他却做到了。法布尔1823年12月21日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因家境窘困无法读书的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依然坚持不懈地研究昆虫。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件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在余生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这座园子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本著作。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仿佛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实验。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个对理想、对信念执著追求的人,他用他的一生谱写了大自然的美丽篇章,把大自然的奥秘呈现在世人眼前,让人类更加了解了大自然。更让我们知道了他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这个暑假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颇有心得。

  它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初看这本书的题目,还以为是一本科普读物或是观察记录什么的,所以并没有在意,只是漫不经心的去阅读它,可当我读了才不到一半的时候,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于是,昆虫的颜色是从哪里得到的?蝗虫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些问题久久萦绕在脑海里,使我不得不如饥似渴的读完了它。这本书使我受到了无数的启发。

  蝉,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虽然在炎炎夏日为我们带来了高昂的歌声,可人们似乎并不喜十分欢它。法布尔抛开世人对蝉的看法,开始了他对蝉的研究。很快,他便发现蝉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反之,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这使我懂得看待问题时不能光依据别人对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寻觅真正的答案,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钻研。

  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蝎子《白蝎自杀之谜》这一节。有人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作者就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烧红的木炭围成一圈火墙,然后把一只白蝎子放进火墙里。热浪烤在蝎子身上,它倒退着卷成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动作快极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阵抽搐,接着,就一动不动了。作者用镊子把它夹到一块凉沙土上,过了一个多小时,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蝎子竟然奇迹般的活过来啦,和以前一样变得生气勃勃了!这个实验证明,根本就没有蝎子自杀的这种事情,无非是人们乱猜测而已!

  这一节,让我不禁思绪万千:世界上大概除了人以外,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不会自愿结束生命。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杀都是一种胆怯的表现。大家都认为生命是一种很宝贵、美好的东西,既然上天赐予了我们小小的生命,那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苦难,珍惜生命,也回报他人。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人因为某种原因自杀了,著名艺人张国荣也在多年前跳楼了。我认为,这些人简直还没有一个小蝎子勇敢。由此,我曾还联想到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我就是一个例子。我经常会因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就生气,苦恼,有时候甚至干脆不做,去问同学答案,这应该也是一种怯懦的表现吧!我们应该学习蝎子的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个坚强而又勇敢的人!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在《昆虫记》的引导下,我要继续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读后感 篇6

  又到了一年盛夏,又到了知了聒噪的季节。

  说实话,我本不爱知了,它太过吵闹,特别实在夏季安静的午后,我们不得不在它们的高歌中艰难入睡。忙碌了一天的我们,急需休息,而它却以以自己的奔放的歌喉、激情的腔调,还有不知疲惫的精神,硬生生地闯入我们的生活,扰乱了我们的生活。

  直到读了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我的观念才稍有改变。原来,知了的生活竟是如此不易,它的幼虫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才得以在阳光下放声歌唱。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一生的真实写照。其实,它的生活又何止是四年的黑暗苦工,更多的时候,生存对他们来说已是困难重重。他们的天敌蚋如影随形,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鸠占鹊巢”的悲剧不知在鸟类中上演,昆虫中已是如此。所以对于蝉来说,能够在这三四百个卵中存活下来,已是非常地不易了。

  何况还有我们人类这个可怕的“侩子手”呢?每到盛夏傍晚,小树林中摸“爬叉”“神仙”(蝉的别称、方言)的人络绎不绝,此起彼伏。当然,我无意抨击这样的行为,就如猪肉,牛肉,羊肉一样,它也是人类的一种食物。而且蝉的'营养价值很高,即便是蝉蜕,也是不可多得的一位药材。但是,我们的这种“捕杀”行为,却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它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可能正是因为了解到了蝉一生的不易,以前挺爱吃蝉的我,如今却望而却步了。

  可能是身为母亲的原因,蝉蜕化成知了的过程,也让我怦然心动。为了寻求适合的地点,蝉要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很久,正如我们每一个母亲一样,谁不愿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呢?谁不愿自己的孩子在最合适的时候、最理想的地方来到自己的身边呢?而且它的蜕化过程像极了人类的分娩过程。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

  每一个经历过分娩的母亲,都不会忘记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更不会忘记听到孩子呱呱坠地时的那种轻松,看到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的那种惊慌、局促的神情,和身为人母的那种幸福感。那段经历可谓是终身难忘——痛并快乐着。

  历经如此磨难的蝉,能在阳光下享乐一个月。怎能不让我们心生怜悯呢?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所以,现在再听蝉鸣,似乎不再那么聒噪了。再听知了的鸣叫,似乎又有了别样的滋味。历经如此磨难,仍然积极、乐观地歌唱生活,享受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为它们点赞吗?

  《昆虫记》读后感 篇7

  我喜欢昆虫记的原因不是因为浮夸的写作而是对人性的探索《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著名作家巴金说:“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若不是有为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说我们幸运,还有更深的道理。法布尔之所以顽强,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如果他放弃了,丧失了自己那种精神,这世界同样不会出现一部《昆虫记》。

  《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人的观察力,如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这段乞讨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

  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试问一下,那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呢?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

  然而,法布尔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中学教书二十余年他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出色的论文。尽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学讲堂”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

  教育,科学界权威们,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学学历,看不贯他的研究方向。这种漠视与某些人的虚伪,庸俗,妒嫉心里合拍,长期构成对法布尔的偏见。法布尔生在穷苦人家,靠自己打工,读完了小学,中学;成年后只靠中学教师的工资,要后七口之家的生活,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

  然而,发布而没有向“偏见”和“贫困”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蓄,坚持不懈地观察试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挤出一枚枚钱,购买坛,罐,箱,笼,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极了研究资料,化教书匠之“贫困”为昆虫学之富有。

  《昆虫记》读后感 篇8

  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深爱生物学家的喜爱,它从各个方面揭晓了昆虫的习性,讲述了昆虫的秘密,。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昆虫大多数是害虫,但它们也有益。

  白蚁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它们的功能会怎样?人们将白蚁作为害虫,因为它啃食木头,是危害桥梁,码头和提防的大害。家蚂蚁常常危害房屋和其他木制建筑。从森林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因为它取食木材,似乎是有害的。但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中,正因为他/它在木材中挖掘坑道,取食木材,加快朽木的分解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有益的。因为树木死后或枯萎后倒伏在地,就成为新一代树木发芽生长的障碍。正是由于白蚁把枯树啃食掉,把树木和落叶分解转化为肥料,才利于幼树的生长。因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白蚁既是林木死后的清扫着,又是土壤的培肥者,对树木的更新是有益的。

  我想大家对蜘蛛比较熟悉,尽管它们会自相残杀,会用毒液至人类于死地,但它们也和白蚁一样,是有益的。蜘蛛的腹部后端有七个吐丝器,每个吐丝器有许多小孔。总共有一千多个小孔,每个小孔分泌出一细滴粘液,经过拉扯变细变长,在空中凝固成丝。一根蛛丝就是这样由一千多根这样的细丝合并起来凑成。蜘蛛这套器官叫做吐丝器,现在人造纤维的喷丝头就是模拟蜘蛛的喷丝器设计的,也能很快的速度将胶液拉成细丝。

  上面的两种昆虫都是有益的,但同时也对人们有害的。尽管它们的害处很大,但用处很大,我们根据昆虫发明的许多东西,比如蜻蜓,它对人类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家根据它翅膀改变设计的.飞机非常安全就连令人望而生厌的苍蝇都对我们有益处。苍蝇在生长的过程中,幼虫会合成抗菌素,使其对自己携带的细菌有免疫作用。黑蝇,肉蝇体内产生的种对革阴细菌有杀伤力的蛋白,3种抗阳性细菌的蛋白。科学家目前正在提取些抗菌素,果蝇的最长寿命相当于2岁了,它们将会帮助人类实现“长命百岁”的愿望;家蝇中有几丁聚糖,它在医疗中被称为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之后人体的第六大生命要素;苍蝇除了眼物别出色外,它的嗅觉也是异常敏锐。苍蝇的嗅觉器官能很好的收集飘在空中的各各种气味,甚至能嗅到KM以外的食物源。科学家研究了其嗅觉敏锐的奥秘,研发了电子鼻和气体分析仪的性质。电子鼻在战场上,地震后受到很大的用处它体电子仪被被用于测定如潜艇,飞机。航天飞机等等舱内气体含量和成分,等等。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就连昆虫也亦是如此。我们不能光看表面事物的一面,如果这一面有益的便去模仿它,如果有害你便去抛弃它,将它列入“黑名单”。我们更应该去看看另一面,无论有害或无害,我们至少应该去了解它。不只是昆虫,其他也是这样,水是必不可失的东西,但它会把动物淹死,会给我们带来灾难;火是吃饭的基本物质但它会把树木烧死,对我们构成威胁;钱,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它让人们之间有了间隔。世界上的所有都是这样,我们只有拟补它们的不足,才会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利用事物都两面性,为我们服务。

  《昆虫记》读后感 篇9

  法布尔有过他的《昆虫记》;胡经甫有他的《中国昆虫名录》;周尧有他的《趣味的昆虫》。而我也有。

  推开一扇门,听说过这样一件故事:有一群蚂蚁遇上了比它们要强几十倍的大火灾。原本以为它们会全部葬身于火海,但却出乎人的意料,所有的蚂蚁们用自己的身躯揉成一个圆形,虽然圆很小,但起码有上万只蚂蚁。蚂蚁们滚出了火海,被包在里面的蚂蚁安然无恙,但在外面的蚂蚁却烧成了焦,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你们想想看,这种事要是发生在你们的身上你们会怎么做,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放弃。这些精神都不值得我们大家去赞赏,值得赞赏的'是像蚂蚁们一样的精神。我们,要比蚂蚁大几十倍甚至上万倍上亿倍,但我们的这种团结的想法还不如蚂蚁。有人会说,是,蚂蚁是小,生命根本不值得一提,那么就意味着人的生命会很珍贵。可是为什么,在社会上还是有些人把生命看得那么轻,想过对生命失去信心的人,为何不想想残疾人是怎么走过他的一生的,他生活会比你更艰难,但他会比你更勇敢。

  再走近瞧一瞧,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每一个种群都是成群结伴的,在遇到河流,敌人的时候它们大家都会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原来,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不远处,一只雄壮的羚羊出现了,身后跟着一只小羚羊,父女俩悠然自得地咀嚼着鲜嫩的青草,全然不知死神在悄悄地接近他们。

  猎豹在悄悄地靠近。突然,猎豹如离弦之箭,猛然蹿出草丛。

  小羚羊吓坏了,张开四蹄向远处奔跑。雄羚羊为了引开猎豹,长嘶一声向相反方向跑去。猎豹选择了雄羚羊,他以惊人的速度向着雄羚羊冲刺。生与死的追逐开始了。

  在追上目标的刹那,猎豹手术刀般的利爪无情地刺入羚羊的后背,顿时血流如注。羚羊嗷嗷地哀号着,但他并不屈服,脚下仍在奔跑,跳跃猎豹不适应持久的战斗,渐渐失去了耐心。那一瞬间,羚羊猛地回过身,用头上的犄角不顾一切地刺向猎豹。尖利的羊角不偏不倚正好扎入猎豹的左眼,小猎豹放弃了这场战争,倒在草原上。

  夜幕降临,血肉模糊的雄羚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他用奄奄一息的声音告诉小羚羊刚才发生的一切,叮嘱道:孩子,今后你还会遇到这种情况,记住,他们可以放弃追逐,但我们决不能放弃奔跑。对他们来说,这只不过是一顿普通的晚餐,但对于你来说,停止奔跑就意味着放弃生命!说完,雄羚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小羚羊伏在父亲的身上,流下了哀苦的泪

  故事结束了吗?没有。

  多年以后,当小羚羊长成亭亭玉立的大羚羊的时候,在一个美丽的黄昏,她再次回到当初受伤的地方,再次遭遇了一头强壮的猎豹的袭击。飞奔中,父亲临终前的话始终在她耳边响起,带着顽强的信念,她的脚下没有一刻的停留。虽然她受了一点轻伤,但最终她战胜了猎豹的追逐。

  远远地,她回头望了一眼身后垂头丧气的猎豹,目光触及的刹那,她不禁浑身一颤,猎豹的左眼竟是瞎的!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自己现在所处的困境,就像羚羊一样停止就意味着放弃生命。我们要坚强,要勇敢。

  当我再推开一扇门的时候,我想它已经教会了我很多,让我有了更多的更美好的发现。

  《昆虫记》读后感 篇10

  《昆虫记》这本书描写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有吝啬鬼似的杨柳天牛,有“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的甲虫,有即使被毒蜘蛛咬伤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的小麻雀……在作者朴素的笔下,一部本应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读者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更能体会到阅读这一独特的审美过程。 在每一个片段中,作者都将昆虫拟人化,生动形象而且具体地为读者展现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幕,不仅体现了昆虫的特点、习性,还表达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特有品行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法布尔生活的时代、那令他不满的社会造就了法布尔有些厌世的性格和犀利的眼光。他看到了人性的黑暗。他投身昆虫世界,找到了人们厌恶的昆虫身上一些人们所没有的美好品质。他用一片片优美的散文巧妙地借用昆虫折射了人类的一些特性,一些如人们一向讨厌的昆虫一样低下的品行,而一些是人们甚至比不上昆虫们的。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本能让我们反省自身的精神著作。我想这,应该是该书的灵魂所在……昆虫记读后感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这个暑假我读了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昆虫记》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这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要数螳螂了。

  这本书里写着:螳螂孔武有力嗜肉成性专吃活食是昆虫世界凶恶的猛虎埋伏着的恶魔田野的霸王。

  螳螂在捕捉猎物时它的钳子先是收着的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当地的人们还以为它在祈祷。可是假若有一只苍蝇从它面前飞过它就立刻以闪电的速度扑过去钳住虫子咬开它的颈部然后从容地把虫子吃掉。

  但是别看螳螂这么凶猛它也有被欺负的时候。螳螂的幼虫刚从窝里出来的时候往往被弱小的蚂蚁咬碎吃掉。不过一旦螳螂长大蚂蚁就再也不敢欺负它了。

  法布尔为我们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我想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法布尔观察事物细致入微的精神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昆虫记》读后感 篇11

  1227法布尔著《昆虫记》影响了几代人了,但是它的全译十卷本最近才刚刚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齐,它的老读者们感慨良多四十五年前,我还是个中学生,暑假里一天去看印度电影《两亩地》;看电影前,我在公园里的树阴下读一本书,那就是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书里所写的蜣螂滚粪球的情形,令我觉得比侦探故事还精彩;因为读书着迷,几乎忘记了还有场电影等着自己……后来我竟糊里糊涂地将那书失落在电影院,没有找回来!失落的那本《昆虫记》,只是一个选本,现在摊开在我案头的,是花城出版社今年推出的十卷全译本,我心头的喜悦,真是难以形容!祝福现在的读者,尤其是少年读者,能够拥有一套《昆虫记》全译本,暇时跳跃着选读里面的昆虫故事,给心灵输入最丰富的.营养!法布尔(1823-1915)的一生,可以说是为昆虫的一生。

  作为昆虫学家,他不仅研究昆虫,而且描写昆虫,他那卷帙浩繁的《昆虫记》不仅是科学著作,法国文学界对其的定评是:“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甚至可以说,他透过昆虫世界所书写的,是关于生命的诗篇。1999年,我曾在新加坡参加“人与自然——环境文学国际研讨会”,并作了一个关于“人类应该如何对待昆虫”的发言。我说,人们常常呼唤“爱惜生命”,“爱惜野生动物”,可是在听到这类呼唤时,人们所想到的,多半是某些飞禽走兽,几乎没有什么人联想到昆虫,而在动物学分类中,昆虫纲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一百万种,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六分之五,其数量及其分布在陆生动物里占绝对优势,而且估计还有约四百万种昆虫有待人类去陆续认知。总体而言,人类喜欢的昆虫极其有限,而厌恶的昆虫却颇多,人类在扑灭、捻杀昆虫方面往往是连眼都不眨的,更遑论把昆虫也当做一种生命形态加以珍惜!当然,我也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关乎到对生命伦理的深入探究。那次发言,我没想到法布尔,实在不该!法布尔很早就以他的辉煌巨著正面回答了“人类应该如何对待昆虫?”的问题,只是,他的著作,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生命伦理思考,普及得还很不够罢了。在《昆虫记》第八卷里,法布尔这样写绿蝇:“它那金属一般的、通常是金绿色的光泽可以和最美丽的鞘翅目昆虫金匠花金龟、吉丁和叶甲虫媲美。当我们看到这么贵重的衣服穿在清理腐烂物的清洁工身上时,着实有几分惊讶。”他把我们一般人最厌恶并恨不能见而杀之的绿蝇写得如花似玉,而且强调其在大自然中起着清理腐烂物(如其它动物尸体)的不可轻视的正面作用,甚至还以表现母爱与幼婴般的笔调来描写绿蝇产卵与蛆虫的成长。实在振聋发聩!这是西方人文思想在其著作中的体现。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有一脉珍视弱小生命,乃至对昆虫亦施之仁心慈术的源流,比如唐朝诗人张祜就歌颂过这样的女性:“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我们若能在中、西文化对生命关爱的交汇点上来捧读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收获就不一般了!

  《昆虫记》读后感 篇12

  一位作家将人生中所有的书概括为三本: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概括精辟异常地凸显了人生真谛。另有一句与其本意相似——“人生只有三天,昨日、今日、明日”,我们的一生,貌似真的只需去读三本书即可。

  《昆虫记》便是将这三本书都呈现在我眼前:

  人生的首本书,便为“有字之书”,也就是《昆虫记》它本身,我可以通过这本有字之书来增长知识:蝉是个辛勤的生产者,蚂蚁是个可恶的流氓,圆网蛛是个称职的妈妈,螳螂外表美丽却十分残忍......这所有的文字将我带入一个生动活泼的昆虫世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法布尔历经几十年研究昆虫,穷尽自己一生去热爱他们,他希望自己的著作,上承远古贤良之经验,下传子孙后代之知识,使人类对大自然的研究得以薪火相传。多读“有字之书”,贵在少年黄金时代,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人生第二本书是“无字之书”。所谓“无字之书”就是没有字的书,要在生活中学习,从实践中求证,才能渐渐读懂它。陆游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字之书”毕竟是理论上的东西,前人之观点可能会有错误,如果要有所作为,超越前人,必须在实践中领悟并提升。这一点在他小的时候就有强烈地体现:有一回,小法布尔在大路边,发现一群蚂蚁在搬运一只死苍蝇,蚂蚁们像在紧张地从事一项巨大工程,有的拼命拉,有的调兵遣将,有的传递信息……如此繁忙的劳动场面把他牢牢吸引住,于是他趴在路边,掏出放大镜,一动不动地观察蚂蚁们的行动,下地劳动的人们从他身边走过,看见他趴在那儿;他们结束劳动回家时,他还趴在那儿——这样的观察伴随着他的.一生。后来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说道,拉封丹因循传统,不注意关心现实,认为蝉只知安逸生活,他的寓言引导着人们一直都在赞扬蚂蚁,但是人们却不知道:在冬天,是蚂蚁向蝉乞求食物!是蚂蚁把蝉剥削完,然后再把蝉扯碎、解肢、弄烂,变成美味佳肴,最后被蚂蚁一口一口地吃掉,当成腹中餐!法布尔就是这样以他对昆虫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为千百年来人们对蝉的误解正名。

  人生的第三本书是为“心灵之书”,意指用心灵去学习,去感知万物,去领悟世间一切。这是三本书中境界最高的一本书了,有位禅宗大师曾提出了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之中,看山是不山,看水是不水;参禅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么那些对“心灵之书”有深刻解读的人,就不会为外界的红尘所诱惑,不会被内心的邪恶所驱动,心静如水,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知足常乐,有所为有所不为。法布尔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他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依然勤于自学,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即便后来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为了可以实现自己的昆虫梦,放弃优良的居住环境,在他钟爱的土地上,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就只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因为这样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也不会惊扰到昆虫们,让他与昆虫为伴,与昆虫为友,他已经达到了参禅之后的境界:看昆虫还是昆虫,只是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三本书,一生伴。读懂了这三本书,悟透了《昆虫记》,也就理解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至理名言。

【《昆虫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昆虫记读后感《昆虫记》读后感10-08

昆虫记的读后感10-18

《昆虫记》读后感05-15

昆虫记读后感05-17

《昆虫记》 读后感03-15

昆虫记的读后感03-07

《昆虫记》读后感06-12

《昆虫记》的读后感01-10

《昆虫记》经典读后感09-16

读后感昆虫记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