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3-09-29 07:06:11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水浒传》读后感锦集(14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浒传》读后感锦集(14篇)

  《水浒传》读后感 篇1

  《杨志卖刀》是《水浒传》里的一个故事,本文的主人公杨志是令公杨继业的孙子,家族世代为官,使杨志深受感染,也想去谋个一官半职。这里讲的就是《杨志卖刀》的故事:

  话说杨志在丢失花石纲之后,并不敢上报朝廷,待到朝廷大赦时,方才上书给高俅,没想到却被高俅轰出。杨志没有办法,身上也没有路费,只得去卖自己祖传的宝刀,可在街上偏偏碰见了有名的泼皮--牛二。他要买杨志这把刀,却没钱,想霸占他的宝刀,杨志不想浪费时间,老跟牛二耗着,转头就走,牛二跟上来,向杨志挥起一拳,杨志躲过后,向百姓们说:“请各位邻居作证,我杨志没有路费,所以来卖自己祖传的宝刀,却被这泼皮赖住,不给钱,又想霸占我这把刀,还打我。”说着,牛二挥拳又向杨志打来,杨志非常气愤,拔出刀来连砍牛二两下,待牛二倒下后又上前补上一刀,将牛二杀死。杀死牛二后,他就去朝廷自首。官府看他是条好汉,又为这里除了一害,就对他从轻发落,发配到北京大名府充军。在那里,他受到了梁中书的器重,去押送生辰纲。《杨志卖刀》的`故事就是这样的。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杨志是一个十分正直的人,因为他虽然杀了人,但此人并非是他想杀的,是被逼得,而且他杀了人之后并没有逃走,而是去自首,这令我很受感动。《杨志卖刀》这个故事在《水浒传》中很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杨志没有丢失花石纲,就不用去卖刀,如果他没有去卖刀,也就碰不到泼皮牛二,连碰都碰不到他,就更别提去杀他了,没有杀他,那杨志就不会被发配到北京大名府去充军,他也就不会受到梁中书的信任,那他还怎么去押送生辰纲呢?水浒英雄们还怎么去“智取”生辰纲?押送生辰纲,没有杨志的参与,他就不会去上梁山了,那一百单八将不就缺一人了吗?那宋江还怎样在忠义堂英雄排座次呢?这一个连环节下来,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杨志卖刀》在《水浒传》中的重要性了,也清楚的知道了,《杨志卖刀》这个故事是为《水浒传》以后发生的事情做铺垫,使以后的故事更加精彩。《水浒传》这本书为什么好,妙就妙在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环环相扣,紧紧相连,少一个,这些故事就不能连在一起,这也正是此书作者施耐庵写作的高明之处。

  《水浒传》读后感 篇2

  话说北宋末年,_臣当道,许多英雄好汉都被逼上了梁山,竖起了“替天行道”的锦旗,扶困济贫,从此走上了反抗道路。可后来因为宋江的一个“光宗耀祖,大好前程”的封建思想,使得梁山好汉们成为官府的傀儡,在黑暗中,一个个中_计而枉死。梁山就这么悲剧性的覆灭了。世人无不唏嘘。但,其中可歌可泣之事又是那么令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分。古往今来,行走江湖不外乎一个“义”字。这短短的三笔,却承载了多少儿女情长,肝脑涂地的故事!记得宋江被宣判死刑送往刑场时,埋伏在人群中的梁山将士们众志成城、倾巢出击,与官府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厮杀,殊死搏斗之后,最终救出了宋江。他们的豪气冲天,桀骜不驯,为了兄弟甘愿赴汤蹈火,深深地_了我们心中对“义”的认知。何谓真正的“义”?此时此刻,梁山好汉们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向后人诠释着﹕为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即“义”;民心所向,即“义”;善与正,即“义”!

  在朝廷眼中,身为“强盗”的梁山好汉们,路见不平,帮助陌生的老汉救她的女儿于水火之中;面对贫困百姓的求助,他们仗义疏财;为了解救兄弟,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们勇往直前;即使是要在牢笼中度过一生,又或是在断头台上结束生命,他们也敢作敢当……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义”字,用自己的生命来演绎了“义”字。此时此刻,“舍生取义”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代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正义,代表了那至高无上的精神!

  即使在最后,他们悲惨地死去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成与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那至死不渝的忠,他们那比山高比海深的情……那份高尚忘我的义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将永远回荡在人间,这才是真正重要的!那些长眠于地底之下的梁山英魂们啊,你们虽然死了,但你们的魂却深深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就算你们再沉睡一万年,也仍会被后人永世传颂。因为,你们是永垂不朽——“义”的化身!

  《水浒传》读后感 篇3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它不仅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经过阅读《水浒传》不仅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并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可是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水浒传》读后感 篇4

  在暑假里我通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读完之后感悟颇多。

  整部水浒传,主要是讲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权,整个朝廷奸臣当道。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逼无奈反上梁山。后来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讨方腊时死伤过半,最后不幸起义失败。

  我在读书时,常常会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写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发生一般。每当我读到宋江在梁山泊义聚108位好汉时,我似乎热血沸腾。每当我读到宋江率领大军杀得高俅落荒而逃、丢盔弃甲时,我不禁拍手称快。当我读到书末宋江和其他头领惨死时,却又忍不住涕泪纵横。

  在水浒传里,宋江一直都是忠义两全,因为他的忠义所以在他的身边凝聚了一群英雄好汉。无论是来自敌营,还是与宋江素昧相识,这些好汉们都会死心塌地的为宋江赴汤蹈火。也正是因为他的`忠义,在当他得知皇帝赐给自己一瓶毒酒时,仍无怨无悔。还怕李逵听到自己的死讯了后再去造反,毁了自己的一世忠义。于是又将李逵一起拉下了黄泉路。可以说成就宋江的是他的忠义,毁了宋江的也还是他的忠义。

  在水浒传中,还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几分张飞的影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他们共同点有很多。

  第一:“他们两人都是爱酒如命,而且酒风不正。”张飞醉酒后喜欢鞭打士卒,而李逵呢则是“酒性不好,多人惧他”。

  第二:“他们都有着惊人的武艺。”李逵是一把板斧,几乎天下无敌。张飞的武艺按照关羽的说法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第三:“这两人都很鲁莽。”李逵的鲁莽常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张飞则在他那火辣辣的性格上。当然张飞在有些时候还是有点细心的。

  我觉得水浒传中虽然有一些血腥的场面在里面,但它绝对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读物。

  《水浒传》读后感 篇5

  我国早就有“四大名著”流传至今,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四大名著就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其中《水浒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讲的是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因各种原因,被逼上梁山,反抗朝廷的故事。这些英雄好汉,每个人都身怀绝技,而且都有自己的绰号,例如: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等。这一百零八将中,我最敬佩的就是黑旋风李逵了。

  表面上看,李逵似乎是一个粗人,但“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当我将《水浒传》看完后才发现,李逵粗壮的外表下,有一颗比谁都细致的心,更有一颗比谁都孝顺的心。

  李逵家境贫困,可以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李逵依然很孝敬母亲。直到他长大了,为了母亲过上好日子,李逵四处闯荡,为母亲寻找养老之地。李逵的母亲则天天盼着儿子回来,日夜思念,每天以泪洗面,竟然哭瞎了眼睛,可还是等着、盼着……直到有一天,李逵上梁山后,决定将母亲接上梁山,一来不用受苦,二来可以方便照顾。等到李逵回到了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双目失明了,伤心欲绝的他并没有放弃,背着母亲离家上梁山。途中,为了让母亲喝水,李逵跑到河边去舀水,回来后却发现母亲已经被老虎咬死了。一怒之下,李逵三下五除二,打死了老虎。亲手埋葬了母亲。然后,向梁山走去。

  这则故事中,李逵那种孝敬之心深深地烙地我的'心中,我觉得我们都应当孝敬父母孝敬老人。虽然,我们还是学生,没有参加工作,但培养孝敬之心,可以从小事做起,用小小的细节去温暖他们的心:公交车上让个座,扶老人过马路,为家里的长辈帮忙拎菜篮、拿拖鞋、倒杯水等等。这一件件事虽然都是些小事,但是集腋成裘,日积月累,正如一滴滴水积累起来会变成大海,一件件好事积累起来总能温暖人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应该向李逵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和老人的好孩子。

  《水浒传》读后感 篇6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夫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暖情地歌颂了农夫的革命斗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庶民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天子、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糊口下往,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认识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去啊!他们就迸缌醣浮⒅罡鹆痢⒐赜稹⑺镂蚩铡…一般,是永遥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不外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突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寒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那老虎正预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去后一跳,老虎刚好落在他眼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吻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归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归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往。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糊口气味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遥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水浒传》读后感 篇7

  《水浒传》这一本书,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同时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后,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和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忠心,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逼迫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耻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短短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鲜活的生命去谱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理解成正义,而这本书正是很好的诠释了正义这个词。水浒传就是义气的凝结,就是义气的聚集,就是义气的体现。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双枪将董平……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的吗?

  朋友间有了正义,不怕生死,一百零八好汉也就成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真情患难兄弟,他们一起为造福老百姓做实事。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贪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性格各异、单枪直入的英雄好汉中,却隐藏着施耐庵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你只需随好汉们—齐发威,一齐狂笑,一齐叫骂,在无拘无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发现这一百零八个人,每一个都是作者精神追求与内心情感的寄托。

  《水浒传》读后感 篇8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写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深刻提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水浒传》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章回小说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有及时雨宋江,刚正不阿的.托塔天王晁盖,有勇有谋的豹子头林冲,还有崇尚忠义的武松。在《水浒传》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今天,我来讲讲我比较喜欢的人物,武松。

  想必大家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吧!武松是一个脾气倔犟的好汉,他在景阳冈喝酒的那一天,不听酒家劝告摇摇晃晃的上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那块大石上稍作休息,忽然有狂风刮来,之后那大老虎便已落在武松背后,武松一回头,急忙一闪,闪到大虫背后,大虫连武松边都没沾上,爪子一搭地下,猛吼一声,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闪到了一边,武松抡起超哨棒,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截两半,大虫再次扑来,武松把那跟只有半截的破哨棒,赤手空拳就接着虎,只见武松把那虎头只往土里按,抡起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往虎头上用力打,打得那老虎七窍出血,不久后便没气了。武松寻思着把这头老虎带下去给景阳冈的酒家,没想到自己早已没有力气,所以他打算第二天再将这老虎拎下去。

  林冲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因为他为人最忠朴。本来他的生活也是挺安分的,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林冲的妻子被高衙内看上了。于是,高衙内就请了林冲的好朋友——陆谦来帮助他,陆谦利用了调虎离山这计,陆谦先去把林冲叫走出去吃东西,又叫人把林夫人骗走,但是这个计划到最后还是失败了,于是高衙内的父亲高俅亲自出马,让林冲误入白虎堂。结果,要被押送到沧州,去沧州路上险些被两个贼子受害,幸亏鲁智深相救,林冲到了沧州后,高俅又派路谦来放火烧死林冲,结果林冲直接杀死路谦等人连夜赶上了梁山。

  《水浒传》让我知道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让我知道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忠义。《水浒传》十分值得我们去读。

  《水浒传》读后感 篇9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法,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揭露了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读后感 篇10

  书山有一条勤奋的道路,学海无边,苦作舟。《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小说。至此,《水浒传》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约1296-1370),原名燕端、赵瑞、号子安、耐庵。《水浒传》通过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中国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至失败的全过程。

  《水浒传》中的'高球一直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整本书的墨线,是阴险、狡猾、爱钱、拍马_、心胸狭窄、见利忘义、城府极深的人,看脸行事的能力极其高明,赢得了皇帝的心。相反,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可见豹头做事非常谨慎。高秋的干儿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占领林冲的漂亮妻子,他设计诽谤林冲带着刀进入军机重地白虎堂。他把林冲送到军队,想在路上杀了他。幸运的是,鲁智正义相救。

  蔡太师生日那天,女婿搜了10万金银财宝。送到首都庆祝,派杨志护送。赵盖、吴用、阮三兄弟等人决定拿生日钢。后来,他与朝廷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去了凉山。打虎的英雄吴松杀死了他们,并被判入伍,因为他与他的嫂子潘金莲勾结,杀死了他的大哥吴大郎。最后,他还强迫他去凉山。

  宋江鲁智深等众多英雄,共108人,最终因各种原因被迫上梁山落草为寇,揭竿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为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全国,打击反动统治者的气势,张扬人民群众的英勇。做了一个轰轰烈烈的事业。梁山在宋江等人的指导下,全部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军队。奉命到江南征方腊,方腊被打败,108名英雄伤亡惨重,只剩下27人。统治者看到梁山义军孤立,就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结束了。

  凉山的108个英雄,你们多年来抢富救人,为人民服务,难道不足以表现出你们对人民的忠诚吗?

  《水浒传》读后感 篇11

  《水浒传》是我早就读过的名著,虽然久未翻起,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却早已深深印入脑海,有足智多谋的吴用、命途多舛的林冲、义勇双全的武松、憨直鲁莽的李逵,还有哭功可和三国刘皇叔一拼、人见人拜的宋公明。如今人过而立,再读一遍这本小说,不再为惊险的故事情节而惊叹,不在为书中好汉的挥斥呐喊而热血沸腾,却有一种命运无奈、造化弄人的伤感。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书中好汉由少而多,相聚一堂,成就了江湖人的桃源,成就了一番家国事业,却终究难免生死飘零,各自东西,怎不令人哀叹。

  小说中英雄人物各有故事,又各有关联,往往由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比如由史进引出鲁智深,由鲁智深引出林冲,由林冲引出杨志,由杨志引出智取生辰纲众人,继而宋江出场,最终溪流汇海,齐聚梁山。这种故事模式在明清的章回体小说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乃至后来的民国小说和现代的武侠小说都可见其踪迹,可见其叙事抒情的作用。初见时肝胆相照,然而各奔东西,历经磨难,再见故友,当时一定会胸中不平之气尽去,只有相逢的喜悦和庆幸。所以离别并不可怕,因为离别让人思念,而孤独却能够让人成长,每个人都是带着孤独的伤感和满腔的豪情踏上自己的道路的,有人功成名就,有人似乎一无所有,但却更能看透世事,寻找到自己的原则或信仰,成为更加坚强成熟的个体;从离别到相聚往往伴随共同患难,能收获真正的友情,所以在《水浒传》里,鲁智深和林冲、武松和张青孙二娘夫妇的感情尤为真挚,更胜其他兄弟。

  古龙在他的小说里说过“离别是相聚的开始,而相聚注定离别”,这是世人皆有的幸运与无奈,《水浒传》里的好汉们聚义梁山,拥兵十多万,屡败朝廷,又南征北战,平定四方,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名垂青史,然而盛极而衰,再热闹的筵席终究会散场的。这是命运的注定和无奈,因为由宋江担任首领,梁山才能招贤纳士,四方云从,但正是因为宋江的政治追求和一贯政策,梁山才注定会成为社会的牺牲品和历史的丰碑。

  我们的人生里也难免相聚和离别,既然离别总会再见,相聚也不能永恒,就让我们去珍惜相聚的时光,感恩离别的磨难,认真对待生活吧。

  《水浒传》读后感 篇12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大概就能说明这本书的每位英雄性格了吧,像“拳打镇关西”“怒杀牛二”等,每人都是义气的化身,可却有着悲惨的结局。

  有人说,这悲惨的结局都是因为宋江招安而发生的。这个我并不否认,但是宋江为何招安?不招安又会怎么样,你可否想过?细读全书,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是民反才上的梁山,可他们依然有着报国的忠心。宋江,他招安不是为了给他自己谋福利,他不仅是为了表忠心,更是为了兄弟们的美好未来!他以为,皇帝只是暂时被“四大奸臣”蒙蔽了自己的内心,皇帝还是好的,是能受人拥戴的。可是事实是这样:宋江被毒死后,皇帝知道了真相,他只不过是批评他们,并未采取任何措施来惩罚。这一切后果只能说宋江信错了人,愚忠至极!

  话说回来,假如宋江不招安,他要想保全自己和兄弟们性命,他就要重复他招安的路线:征大辽,讨方腊,“内忧外患”,他们的路依然崎岖,结局依然是兄弟们四分五裂。这场农民起义的悲惨命运终究是被注定了的。

  再说一个例子:林冲。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上层教官,可是他能被上级设下陷阱“误闯白虎堂”,然后被莫名其妙地发配到了沧州,若不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了他,他早被无声无息地害死了。这时,他继续执行上级命令到了沧州,安分守己地看守草料场,要不是“风雪山神庙”他亲耳听到自己最信任的朋友陆谦谋害自己,他将计就计“火烧草料场”,一把火烧灭所有的怨恨和退路。为了向高俅报仇,他一个人能力不行,于是他上了梁山。

  这么一个堕落的朝代,农民起义起不成,上至教官下至平民都忍受着奸臣们的迫害,走向民反之路。这一切是谁的错?

  读《水浒传》,很多人都在讨论人物,讨论他们的`功与过。但是,对于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却无人问津。国家风气很重要,当武松在行驶正义要杀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时候,很多人都躲起来,躲避武松那犀利的目光,因为他们不想参与这件事让自己遭殃,因为官府上的大臣们都放弃了正义,的确明哲保身就好了,都是蝼蚁的生活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罢了罢了!

  人民造就国家,国家塑造人民。当一个国家的歪风邪气开始弥漫时,这个大染缸开始爆炸,再多的漂白剂都无济于事了!

  《水浒传》读后感 篇13

  《水浒传》里,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就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在鲁达离开茶坊去酒楼时,听到隔壁哭哭啼啼的声音,便命小二前去一看,发现是一对父女俩。后来细细一问,这才发现是郑财主在干坏事。他要纳女子为小妾,可是他家大娘子不容这位女子,要钱三千贯才放她走。鲁达看不惯他人作恶,即使听到的是一位“镇关西”心中依然无所惧怕,安慰父女俩:“天大的事,俺顶着,谁敢拦你们?”第二天一早,鲁达便打晕了拦着他的店小二。借着经略府相公的名义去捉弄郑屠,郑屠欺软怕硬,见到官职比他大的,不敢说“不”。可是,最后被鲁达捉弄地忍无可忍,终于和鲁达大打出手。郑屠欺压百姓已不是一日两日的.事,现在终于有人替他们出气了,百姓们见了都叫“好”。鲁达本是想着打几卷教训他,没想到最后把郑屠打死了。鲁达怕惹事,仓皇而逃。可还是逃不过官府的追赶,最终被关到监狱去了。百姓看他也是替天行道,合伙去给他送饭。

  这篇文章里,处处都能体现鲁达的正直、义气。鲁达说:“俺还以为是什么大官,原来是个卖猪肉的屠夫。他也敢在渭州城称王称霸?你们先喝着,待俺收拾了这厮就回来。”这句话中,不仅体现了鲁达的性子粗鲁的大汉形象,更能体现出他替那对父女俩感到气愤。

  文章通过描写不同人物在同一事件中的不同表现,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差异,形象更加鲜明。后来鲁达去捉弄郑屠,从买肉的条件越来越苛刻,不难看出鲁达买肉是假,寻镇关西的晦气是真。后来从“鲁达发现郑屠竟然死了,心里想到:“俺只想痛打这小子一顿,出口恶气,没想到这小子不经打,三拳就送了他的命。看来我要吃官司了。坐了牢,谁给俺送饭呢?赶紧趁早逃走吧!”这一番心理活动的描写十分精彩。因为这一段描写,读者才对鲁达的性格认识的更加全面:他不但好打抱不平,更是粗中有细。

  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有点令人匪夷所思,却又是在那个封建黑暗的社会可能存在的。《水浒传》正是通过各种人物,揭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一些社会的黑暗。

  掩卷长思,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读后感 篇14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和腐朽。这本书情节曲折,人物鲜明,艺术成就高。在大宋内忧外困的时期,有一批英雄,他们就是梁山泊英雄。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也许是天意派他们去拯救大宋。

  梁山泊好汉其实有很多优点,如忠义、勇敢、团结等。忠义是梁山泊好汉的最大优势。他们始终坚持忠义的原则。宋江是他们的领导人物,他的忠诚是无与伦比的,当他被刺伤时,同伴们不想让他受苦,他为了忠诚,坚决说不,愿意为国家而死,他的忠诚已经超越了敌人和我,甚至敌人的领袖,宋江仍然履行仁义,亲自放松,敬酒,好酒好菜,非常感人。

  他们的另一大优势是勇往直前的性格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在抢劫10万生日纲这笔不义之财的时候,他们巧装客商,酒中下药,让被护送的士兵毫不反抗,就把这大笔金银给了他们。征集英雄抢钱时,没有人因为担心后果而不敢参加。当政府追捕时,他们勇敢地冲上前线,为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愤怒而战。因此,每一场战争的大局总是以梁山泊好汉的胜利告终。

  当然,团结和友谊也是他们的`另一个优势。为了救出无辜受害者坐牢的同伴,他们不顾一切地努力杀出一条血路,即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要救出被困的同伴。正是因为他们的团结合作,才能无敌不克。梁山泊好汉并不那么完美,但他们懂得互补其短。例如,在鲁莽勇敢的李奎工作时,总会有谨慎胆小的燕青陪伴。他们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尽力而为。他们把李奎放在陆军前线,把张顺放在水军前线。他们之间也有误解和不理解,但从不冷脸相遇,总是心平气和地解决。李奎闹事后,他听到假宋江所做的坏事,便去找宋江。了解真实情况后,负荆请罪。正是因为他们的团结,才形成了牢不可破的集体。

  我们要向梁山泊英雄学习,做一个忠诚、勇敢、团结的人。

【《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的读后感11-01

水浒传读后感09-01

《水浒传》读后感(经典)08-05

水浒传读后感09-07

水浒传的读后感02-04

《水浒传》读后感12-10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07-30

水浒传读后感【经典】08-04

(精选)水浒传读后感08-04

《水浒传》好句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