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3-11-01 08:50:16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呼兰河传读后感3篇(推荐)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呼兰河传读后感3篇(推荐)

呼兰河传读后感1

  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前段期间,我便读了一本名著——《呼兰河传》。

  这本书写作方法很独特。虽然总是在写人物,但是没有主角;虽然写事情,但没有主轴。今天这里发生了什么,明天那里发生了什么,写的很轻松、随意,一件事一件事下来,甚至像流水账。这本书一共有七章,完全可以看做独立的七篇作品,也是不可分割的一整体。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

  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

  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

  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与其说团圆媳妇的死是被吓的,还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封建社会害的。我不知道在这个村庄里,在这座城市里,在旧中国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到迫害的人,一个团圆媳妇死去了,还有更多的像团圆媳妇这样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

  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没有男女的不平等。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满温馨的一段时光。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

  在童年里,我们可以自由地玩耍,没有烦恼,没有纷争。

  春天,我们可以在三月春风的吹拂下去放风筝;

  夏天,我们可以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凉;

  秋天,丰收的季节来到了,我们可以品尝美味的水果;

  冬天,我们可以和雪人去亲近,享受那晶莹的世界。

  相比较,我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用自己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总之,这是一本很难得的散文叙事大作,又像一首叙事诗,怀揣着童年难以忘怀的往事,娓娓道来。蝴蝶、小虫、黄瓜、倭瓜,和玫瑰的后花园,还有那绚丽变幻莫测的火烧云是那么的美。而后几章故事又是那么的辛酸幽怨,苦不堪言。但是冯歪嘴的儿子依然活着又给人带来了希望。

  书中精彩光亮之处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就像太阳照在瞎子身上,瞎子看不见阳光,但瞎子却感到实在的温暖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2

  萧红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便成就了《呼兰河传》。

  在萧红的记忆里,童年,是最珍贵最美好的,童年有烦扰人们却走不过去的泥坑,呼之“盛举”;童年有化子们吐不尽的悲哀;童年有扎彩铺为死人准备的大排场;童年有害五个孩子大闹一场的麻花,和人们花光积蓄也要吃的豆腐;童年有美妙无穷,变化无穷的火烧云;童年还有在精神上的盛举;童年还有和蔼的祖父和承载欢乐的大花园;童年还有令人讨厌的祖母和奇怪的有二伯……

  这些记忆是一篇叙述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正值青春,作者的玩伴却是丰富多彩的后花园。春,作者爱拔一个白菜,摘一个黄瓜,或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夏天,呼兰河的火烧云也很美,一会儿像一匹马,一会儿又像一条大狗,变化无穷。秋天,后花园要封闭一次的,但秋雨之后,后花园中便开始凋零了。冬天,无聊了,就翻开储物室里的.大箱子,里边总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来消遣冬日漫长凝滞的日子。四季,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总会带给作者生命中最初的期冀和梦幻。童年,那是作者最享受的人生中的纯真、没有被世俗侵扰玷污的青春年华。

  但是,可能童年中的乐趣加起来也就这么多了吧。但还有一个一直陪伴着作者的玩伴,祖父。祖父总会包容作者调皮的一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常常笑得像孩子似的。祖父还教她唐诗,讲实在听厌了的故事。

  可是到了第四章后,作者渲染气氛,语言稍有沉重,每节开头都是一句:“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因为那些小小的乐趣,已不足够满足作者渴求多彩新奇生活的欲望了。院中摆着的破旧物,没有缘由,任其自然,更没什么乐趣;房子外表高大威武,但内容空虚;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邻居们生活千年如一日的刻板单调,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呼兰河的人是寂寞的。他们都是像作者这样由小长到大的,但他们也已经习惯了。所以他们抓住一切看热闹的机会,不放过呆板单调生活中极少有的乐趣。他们生活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之中,必定要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这是精神上的盛举。

  呼兰河的人是愚昧的。节日的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相比起来,作者没有鲁迅那样强烈的批评和嘲讽,而是以点滴的笔墨,缓缓地叙出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呼兰河的人是麻木的。小团圆媳妇是书中被迫害最深的,在那个没有一点人性一点温暖的非人间。“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 “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而周围人呢:“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他们眼见如此残忍的行为却大声叫好,一个人的死若是能带来点乐趣的话那就是好的。作者悲痛地描述了这种践踏,蔑视生命的行为,批评却又同情他们。是啊,这能怪他们吗?他们其实还是善良的,实在没有害人或自害的意思啊。他们同是被几千年传下来的思维、生活方式所害,最终成为一个个牺牲品。

  呼兰河的人是消极的。那些漏粉的人一直唱着歌,那唱不是从工作所得到的愉快,好像含着眼泪在笑似的。逆来顺受,人生是苦多乐少的。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有二伯,老厨子,老胡一家,都是这样。

  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冯歪嘴子,他本该绝望,却镇静下来,照常生活着。他不似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姐那样无意的反抗,而是虽受限制,却寄寓着希望。

  读到最后,心头很沉重,苦闷,直到心中五味杂陈难以平复。

  《呼兰河传》就是这样一本书,风格明朗,却笑里含着沉痛。以一个孩子的小视角,反映出中国的一个大时代。

呼兰河传读后感3

  不问归程,不计过往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从咿呀学语到为人父母,从出走半生到蓦然回首,不论经历多少起起落落,且看沉淀多少的岁月沧桑,记得起多少曾经的碎碎念念,看的清多少纷纷扰扰。

  尽管内心磅礴有一片海,渴望辗转流浪看遍世间万千。

  但是步履维艰无处可去,兀自深陷现状苟且偏安一隅。

  当某时某物真真切切触及你的内心的时候,哪怕触及你的是多么多么不起眼的小玩意,都会在你的内心引起一顿潮涌。当某一天你的必经之道裸露一个大泥坑时,大家不约而同地静立一旁,消遣着你的一举一动时,你是否会质问这些路人甲。这个问题犹如一把烈火燃在了一堆潮湿的柴火旁,我的内心开始哔哔啵啵,开始去靠近这堆火。因为前不久看过《呼啸山庄》,对那里面的内容有一种模糊的感觉,而《呼兰河传》以同一个字开头使得我抱着好奇心的想法翻开了这本书。起初,发现连一个目录章节题目都没有,我感觉根据章节的情节大意给一个题目更妥当一些吧。怀着一丝不满开始了对那个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被称为文学洛神的萧红以及她曾经生长过的地方的追溯。

  什么故乡街道,什么邻里家常,一入眼原来又是一些思绪泛滥的呢喃,我漫无目的地继续看着,企图发现一点异样。果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东二街道的大泥坑毫无遮掩地裸露了出来,占据街道多半宽度的泥坑似乎就是整个镇子的能量源泉,因为这里不仅为大家日常饭钱午后的闲言碎语提供了来源,更是大家堂而皇之的吃那不能说不干净的瘟猪肉的保障。不得不说大家都是聪明人,深知这泥坑的魔法,那些掉进去的鸡鸭鹅猪了的,滑倒的毛驴,抛锚的车子都是大家的消遣,日子就在这样的消遣中一点一点地过着。这个泥坑就犹如一面镜子摆在镇子中,大家来来往往不忘消遣镜子中的小丑。

  作为一个拥有上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度来说,自豪感不言而喻,前人走过的脚印都被后人硬化成了高速公路。

  当团圆媳妇因为身材稍微高大了一点,就要冒充14岁的姑娘,当她开朗洒脱的性格遇上那些裹脚女人时就成了大不敬,成了被控诉的对象,更甚者当她面对家庭琐事时表现出来的干脆带劲的男子作风却冲击了那些只道遵从三从四德的裹脚妇女的认知。如果说一个人的无知是可怜,那么一群人的无知就是悲哀。当团圆媳妇面对婆婆的调教而不明就里时,她是可怜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跳大神淋热水会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她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去摆脱周遭亲人的调教。这似乎就是她的使命使然,因为她就出生在这条被多少过来人一步一步踩出来的`路上,在没有选择分岔路口的能力也没有指引你另辟新径的明灯时,你无可奈何。而那些自诩过来人的亲人却一心想着帮她“成长”,从日常的棍棒调教到夜晚“掉发”再到跳大神直至最后淋热水,可谓都怀着“救世”的菩萨心肠,他们想要祛除这附身团圆媳妇的恶魔,想要让团圆媳妇变成一个入得了他们“法眼”的合格媳妇,却收的一躯动弹不得的死尸,以悲哀收场,可能他们都未曾觉得悲哀,或者他们悲哀团圆媳妇最后还是难逃“魔鬼”的魔掌。现在看来这一切确实悲哀,而悲哀之处就在于魔鬼太过强大,而当局者迷。

  当领略过这些无奈,内心的无名之火渐渐燃起的时候,却迟迟看不到作者的批判之词,定睛细看,原来作者自始至终都是怀着一种童心去探究这个世界的,无所谓对错无所谓良知,只是将这个世界最原始最无知的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些悲哀,萧红的内心可以说是毫无波澜,下文她就一转眼望向了那个和祖父的二人天堂,沉浸在那个可以源源不断翻出新鲜玩意的黑屋子,似乎人世百态于她而言就如同那天边晚霞里的千变万化,无需惊叹也无需遗憾。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好句03-29

呼兰河传心得12-31

阅读心得呼兰河传04-18

呼兰河传的读书笔记03-08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3-20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6-09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06

呼兰河传好词好句【精选2篇】03-29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03-10

关于《呼兰河传》的读书笔记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