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初中读后感

时间:2023-11-30 15:22:20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有效教学》的初中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的初中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效教学》的初中读后感

《有效教学》的初中读后感1

  读崔允t教授的《有效教学》一书,最大的感受是该书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我们一线教师打开了如何教学的另一扇窗。

  本书主要从“什么是教学”入手,为广大教师从一个较为理论角度来理解、分析教学活动、基本问题等,为更好的实践奠定基础;以“怎样教得有效”为重点,从教学设计为主线,如何进行逆向设计更是很好的结合实践、案例,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深入浅出的把内容呈现出来。

  “怎样教得更好”,则是从教科研的态度、方法及相关论文的标准等角度娓娓道来,把教师关心的问题一一解决,为一线教师能力的提升,指出了很好的方向。

  当然,同时,对某一方面也存在了疑惑。如第四章里提到的“课的准备”和“教学设计”似乎是画上了等号。或许是崔教师没有考虑到,或者并不是本书关注的问题。但笔者认为,理清“备课”和“教学设计”两者内涵,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会影响教师相关活动的思维方式。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比较时尚的用语或话题。然而,许多教师对其概念、内涵的理解却存在了偏差。如“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取代传统备课”,或“传统教案走向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等观点。不难看出,他们将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等同,只是存在时间维度的先后不同而已。

  因此,笔者认为该书要是能将两者概念内涵解释一下或许更好。同时我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查阅相关资料,大致整理了两者的区别。

  1、概念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条件、方法、评价等)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

  2)备课:备课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也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计划和准备的过程。

  2、性质

  1)教学设计:方法论性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2)备课:课前的准备活动。

  3、作用

  1)教学设计: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2)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对教学起着制定蓝图,预先谋划的作用。

  4、分类或分层

  1)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实践的运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媒体设计。

  2)备课:依据时间和内容范围,学期或学年备课、课题或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教案)。

  5、内容和要素

  1)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理念(教学设计领域中所特有的对知识、学生、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观念)、方法技术(具体的教学技术如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和评价技术)和技术组织(灵活、合理的技术过程步骤,如教学设计模式)。

  2)备课主要内容: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具、备组织措施等。

  6、重点

  1)教学设计:整合课程资源,营造教学情境,安排教学事件,统筹教学结构要素等。

  2)备课:做好钻研教材和熟悉学生这两方面的工作,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有效发展。

《有效教学》的初中读后感2

  近日阅读了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这本书。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真正落实教学的有效性不容易,教学的有效性的界定很模糊,没有一个具体的指标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有效教学的科学理念,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本书的內容由外国篇和中国篇两大部分构成,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中国篇(上),中国篇(上)是由于文森教授编写的。在此篇中,又以第三掌的“情感教学”让我受益匪浅。

  教学情感应该是一种教学素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教学情感在引导学生认知上有着重要作用。老师的爱憎不能不给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教学情感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牵引力。积极的教学情感带给学生积极上进的教育信息,消极的教学情感也会引导出消极的情绪,不正确、不客观的教学情感还会让学生产生认知错误。

  人们常说老师是导演,但更多的时候也是演员,用精湛的演技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但是,老师的教学情感首先应该建立在客观认识事物的基础上,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引导学生的好恶。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投入,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相应的情感共鸣,和谐的师生关系由此建立。作为教师,就要欣赏、爱护、尊重学生,用爱心与微笑,营造宽松而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争答师问,积极而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互动学习;“动”起来就是让学生主动来表演、试讲,或分组讨论,或面对面交流,真正做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对那些内向的、胆小的,不敢踊跃发言的学生,尤其对学困生,教师要给于关注,面带微笑,投去鼓励、期待的目光使他们鼓起勇气参与活动。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不插话,不打断,认真倾听,并通过微笑,注视,点头等动作把重视、赞赏、鼓励、期待等感情传递给学生,对他们微小的进步,加以激励、肯定。欣赏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必然会激起他们的上进心。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畏惧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教师的爱和尊重,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前提。

  通过阅读此篇,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借助自己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形体动作等创造一个美的、自然的教学气氛,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有效教学》的初中读后感】相关文章:

有效教学设计总结04-21

有效教学经验总结01-12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总结05-09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总结05-10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05-15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11-21

《有效教学》读后感10-12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3-03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7-04

浅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