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苏菲的世界》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翻开第一章,便被“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吸引。类似的问题无数次浮现,无数次沉潜。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带着寻找答案的心理,我读了下去。
通读全书,才发现这类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起初有些失落,不禁怀疑哲学的意义何在?静下心来,整理笔记时,无数答案又纷纷涌现,那些灿若星河的哲学家穷极一生追寻的真谛,不正是答案吗?
黑格尔说过,真理是主观的,没有判断标准,且真理不是永恒的。“我是谁”的问题永恒存在,但却没有唯一而固定的答案。哲学充满魅力,也许是因为它既高深,又平凡。我们敬畏哲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足以慰藉混沌时期的心灵。但我们又从未满足于先人的思想,从未停止追寻哲学问题的脚步。它指引着我们去思考,以免成为“躲进兔毛深处的跳蚤”。
想要理解某些哲学思想,的确有些困难,但“哲学应教会你不要妄下论断”,仅凭唯心、唯物来区分哲学,抑或以个人喜好来对待哲学,是狭隘而肤浅的。哲学思想被创造、继承、组合,如此循环:黑格尔的辩证思考具有概括性,祁克果受黑格尔的影响,认为真理是主观的;新柏拉图哲学在继承柏拉图哲学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笛卡尔的二元论中也有着柏拉图理想型世界的影子……哲学家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融合时代特点,提出不同的学说。
纷繁复杂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指明不同的道路,至于选择哪一条,取决于我们自己。以真理为例,苏格拉底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黑格尔却认为没有永恒的真理,人们的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我们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正确的。尼采更是认为人类无法追寻真理。不可否认其中的任何一种思想,但总会倾向于与自己的思想更加吻合的那个,成为自己的人生向导。
中世纪时期,人们普遍认为“人性本恶”,那善举应该怎样解释呢?苏格拉底认为伦理道德由理性来决定,即所谓的“知识即美德”。休谟则认为言语与行为由感情决定。他曾说:“一个人可能宁愿整个地球遭到毁灭也不愿意自己的手指被割到。这与理智并没有什么冲突”。但每个人的情感都是充沛且善意的吗?康德便认为应该遵循普遍性道德法则。他认为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在做某事时,必须确定自己希望其他人在同样情况下也会做同样的事情。并且,我们在遵循道德法则时,不会被束缚,反而感到自由,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自己制定的法则。由此,我们便可向善而生,而无需对回报斤斤计较。
至于贝克特的“灵”,于我,是很难理解的,但作者新奇的写作方式有助于我去理解。“我们的世界真的是真实的吗?”苏菲和艾伯特被少校写进书中,席德与少校又被作者写进书中,他们都具有鲜活的思想,是那样的真实。同样,我们也是如此地确定自己存在于世上,但我们又如何证明呢?我们是否真正受“灵”的指引呢?也许可借用笛卡尔的思想,人唯有在怀疑的时候才是真实存在的。
阅读《苏菲的世界》,于哲思深处寻一脉幽悄,即便如此,也是受益匪浅。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相关文章: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0-14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0-07
苏菲的世界简介10-06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范文10-07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3篇06-28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篇)10-07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篇10-07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700字10-06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范文500字10-06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