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汇编2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1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里感慨万千。从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我就深深的被吸引住了,情不自禁的翻看它。看到孙成华先生的同名文章后,我就深深的体会到了这本书的意义,它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发展、人民楷模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五课志愿者在行动中玉树小翻译——才仁旦周。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发生了7.1级的大地震。他,才仁旦周是此次大地震的受害者,也是志愿者。他在玉树地震中成为了最小的志愿者。志愿者,一个经常听到而且很亲切的名字,才仁旦周看到别人的需要,伸出援助的手,哪怕只是拿瓶水,也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当我看到才仁旦周给伤员唱到那首玉树民谣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他的眼泪感动了,也被他纯真的心灵给感动了。
光阴似箭,转眼望向2013年的今天,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的大地震。在大地震中,一定也有像才仁旦周一样的志愿者精神,比如说在雅安地震后,一家小卖部老板将10元一桶的方便面打出3.5元的低价,采访老板一脸淡定:我觉得,我们既然都是同乡人,有的人来了,拿了就走,我也不要钱。话间,仍然有人进去拿吃的。这位老板看似云淡风轻,可我却体会到了浓浓的志愿者精神!是啊,志愿者精神不就是友爱、互助、进步吗?老板的言语间是透露出了他对乡亲们的友爱。互助,他给予了乡亲们食品、饮用水,虽然乡亲们现在不能帮助他,可将来呢?进步,老板已经不想利益了,这对一个商人来说已经是进步了。
望向我国的科技史,古往今来独步天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无人能及,书中全面的诉说了中国的新旧通史。
回忆唐末、宋初时期,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诞生了,那就是——大足石刻。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中的“华岩三圣”,文殊菩萨手里捧着七层宝塔,手臂悬空支出1.2至2米,塔和手的重量进千斤。为了使手臂不断落,匠师们成功的利用了建筑学原理,大刀阔斧地刻出宽袖袈裟披肩挂肋飘逸而下,与其身躯相连,巧妙地将重心引到了主像身上。
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其栩栩如生程度无法用语言表达。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屹立了1400年不倒,创造了数个世界之最。
赵州桥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赵县,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赵州桥造型美观,大拱两端的小拱在当时是世界桥梁中的首创。
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有诗赞曰:“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赞美赵州桥的诗句数不胜数,杜德源的一句“苍龙惊蛰背磨空”表达出了赵州桥的气势磅礴,非同一般。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气势不可抵挡。
兵马俑的烧制成功是世界制陶史上的一个创举,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秦兵马俑不仅形体高大,数量众多,而且在陶俑神态的刻画上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通过陶俑体型与姿势的区别,通过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恰如其分的展现了各种士兵俑、不同身份军吏俑的不同神态与气质。整个雕塑群充满了艺术个性,兵马俑个个富有生气,不失未古典写实艺术的杰作。总之,秦兵马俑堪称世界制陶艺术史上的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我国历代艺术品美不胜收,数不胜数,书中的大足石刻、赵州桥、秦兵马俑个个艺术价值超出我们的想象,伟大的祖国。
望向1945年7月15日,原子之火在美国爆出了惊天动地的巨响,蒋介石派遣朱光亚等人前往美国进行考察,可美国不向任何人透露情报,考察队只好解散了。可朱光亚并不灰心,在老师吴大猷的帮助下进入了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深造,终于,朱光亚和邓稼先、周光召等科研人员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朱光亚说过:“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朱光亚在不懈努力下研制出了原子弹,他的赤子之情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发扬!
阅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中感慨万千,我仿佛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发展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将来一定要报效祖国,做到“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2
曾经,孔子在《论语》中写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的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就像列文虎克,因为对磨制显微镜产生兴趣,最终发现“小人国”;瓦特因为爱上跳动的壶盖,才发明了蒸汽机;张衡对漫天的星星充满好奇,终成一代天文名家。
在假期中,我阅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其中有一课令我印象很深,是讲述了:兴趣成就了22岁的年轻教授——刘路。中南大学一位大三的刘路哥哥,他创造了奇迹——破解了困扰数学界二十多年的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并因此正是被聘用为“教授级研究员”。而刘路创造奇迹的原因就是——兴趣!因为偶然接触到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的著作《古今数学思想》,影响了他的一生,使他对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开始产生了兴趣,并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兴趣,我也有一个爱好已长达5年之久,因为热爱,给了我在百忙学业之中的动力。这个令我痴迷的爱好,就是传承中国数千年的---毛笔书法。
记得我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爸爸经常带我去浙江美术馆和西泠印社,当时我只对书法家创作的作品产生好奇心,就不停地向爸爸提问,后来爸爸认为我对书法有兴趣,就在少年宫给我报了毛笔书法培训班。开始在培训班老师的指导下,我拿着一支毛笔,对着宣纸不停的画圆圈,后来我感到越写越枯燥,一学期上了一半,字到没学上几个,于是我也向爸爸抱怨过,心想:这是什么培训班,索性改上画画课算了。可是,爸爸告诉我,无论什么人,在学毛笔书法上,都要过这一关基本笔划练习,别看那几个大书法家现在写的字行云流水,不知道他们刚开始学时,花了多少圆圈去练稳定性,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爸爸还带我去绍兴兰亭,我了解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还去了西安参观碑林,知道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名家在幼年时经过勤奋练字,才成为了各派书法名家,更使我加深了对中国的传统艺术的理解。而且,当我看见少年宫美术楼大厅里挂着的一幅幅优秀作品,当我走过几间教室别人都在专心练字,当在收音机里听见哪个名家又在美术馆开办展览,心中对书法的不舍与难忘又被唤醒。我重新激发了我对书法艺术的兴趣,以前认为书法枯燥乏味的念头被丢到了九霄云外。
后来我就对毛笔书法的兴趣也越来越高,每天做完了作业,都要练习一张毛笔字。拿起笔,铺开一张崭新的宣纸,将字帖翻上几页,按照临习要领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开始写,从最初的部首、结构开始,到后来的集字创作,天长日久,我书法的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如今,我虽然六年级了,但是我对毛笔书法的`热情仍然没有放下,基本掌握了楷书、行书、隶书的写法,每周创作的作品都得到了培训班老师的好评,并评上了“优秀学员”的称号。当我拿到培训班优秀学员证书的那一刻,我不禁感慨万分:这何曾不是源于我的兴趣爱好呢!这也是兴趣给予了我的荣誉。使我拥有了一个梦想,继承和发扬我国这门传统艺术,将来成为一名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书法名家。
通过书法学习,我能把所临的碑帖基本背诵下来,这使我对中国的文字演变也加深了解,并且我还掌握了许多繁体字,对我学习文言文也有了很大帮助,并对一些中华国学精典书籍的成人版书籍也能看懂,也领会了原著的原汁原味的涵义。现在每当上完书法培训课后,我总是让爸爸带我去浙江美术馆参观,去鉴赏名家新创作的作品。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决心以22岁的刘路哥哥为榜样,培养自己对一种事物的兴趣。在人生的道路上,兴趣,就是成功的一把金钥匙。有了兴趣,就能打开成功之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在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拥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不仅可以帮我们获得真理,更是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相关文章:
复兴中华 从我做起10-10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作文01-07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作文09-14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作文[精选13篇]01-07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书笔记10-03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05-01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10-06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10-06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10-06
读《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有感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