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胭脂读后感

时间:2023-08-24 11:00:09 晶敏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龙应台胭脂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龙应台胭脂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龙应台胭脂读后感

  龙应台胭脂读后感 1

  龙应台的《胭脂》,文字细腻流畅让人温暖。看似淡淡的母女情却蕴藏着无限的爱意。女儿到屏东去看母亲,带母亲到“邓师傅”做脚底按摩、美容、买菜、到郊外看鹭鸶、买老年人保健品、买内衣、买鞋子、大号指甲刀……看似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生活,却充满着女儿对母亲的关心与体贴,每件事都是母亲喜爱的,细微的不能在细微了,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而字里行间的那份亲情,却从纸上飘出浓郁的香来。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我可曾为他们做过什么事?他们的脊梁正一点点弯曲,他们的头发也慢慢变白,那些心血啊,那些岁月哪,不都是为了我么?

  回报父母感恩父母是人间最温暖的话题。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们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们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寸草不经过雨露的滋养,不能成为那欲滴的青翠,花儿不经过蜂蝶的辛勤,不能绽放那炫丽的奇迹;世界不经过爱的哺肓,亦不能遥望那漫妙的`黎明。我们,是世界的中柱,那父母,便是世界的滋养。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才使我们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

  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曾记否,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因为我们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曾记否,父母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我们,因为我们是父母的结晶,是爱的延续。曾记否,你讨厌父母的唠叨,无意间,你和父母之间产生了隔阂,可是总要等到失败后,才知道父母讲的都是金玉良言。曾记否,翅膀还未硬的你,却想摆脱父母,展翅飞翔。可是总要等到自己受伤后,才知道父母的怀抱是最温暖的避风港。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

  我不是诗人,也不是歌唱家,既不会用精湛的词藻来赞扬父母,也不会用唯美动听的音乐来歌赞父母,我只能用点滴行动来感恩父母。其实,感恩很简单当父母为你呕心沥血时,对父母道上一句“谢谢”!当父母疲劳时,为他们到上一杯浓茶,帮他们捶捶背;当父母生病时,躲在病床前陪陪他们,陪他们多说会话;当你远在他乡时,给父母打上一个电话,捎上一句祝福……

  风中的风铃再次响起,似乎在奏响一首感恩之歌,感谢父母的唠叨,因为他们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感谢父母的鞭策,因为他们是为消除你前行的障碍。感谢父母的斥责,因为他们是为了助长你的智慧。

  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的一切,让我们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护!

  龙应台胭脂读后感 2

  《胭脂》的命运坎坷曲折,这未必是她所期待的。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她可能只是期望与那个美术教员共同度过平淡的婚姻生活,但时代的动荡搅乱了她的愿望。她选择的偶像是个拥有丰富故事的人物,她的单调与空白被这个复杂的美术教员点染得丰富而绚烂,有如一幅光怪陆离,而又山高水长,奇峰与险滩互现的景致。可见美术教师之功底,而他又是一个涉足政治的美术老师,离开了校园与讲台,没有了画布与颜料,他将美术创作中的灵感、才华与热情尽现于政治活动中,胭脂就是他的一块画布,胭脂的人生就是她毕生的作品。甚至在临死前,他还在牵挂着这幅作品。

  胭脂也是幸运的,虽然她有迷茫痛苦挥之不去,但她始终生活在心灵的充实之中。被痛苦包裹时,她心中还有希望的一丝微光若隐若现,让她在苦海中顽强挣扎,不至于自我抛弃,绝望沉沦。大婚将至,她逃婚至沪。深陷情网,无力摆脱。情人蒸发,顿失倚靠。一个弱女子被社会逼入了绝境。重返家乡,却被水匪劫持,她为了丈夫将自己置身虎狼之穴,而深爱她的`丈夫却懦弱屈从,拱手将爱人献给水匪。这个对比的设计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想到这里,让人难过。她为所爱之人,可以逃婚,可以忍辱,甚至为她非爱的丈夫,她亦能舍身赴难(她为亏欠丈夫而自责内疚)。他为所爱之人可以忍爱妻逃婚之辱,可以放飞所爱之人,但当妻子为救己而身陷水匪网罗时,他的怯懦丢尽了男人的脸。令人怀疑他荷尔蒙分泌是否正常。而这也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胭脂柔中刚强的品质,是否他的雄性激素被作者转移至胭脂体内。抗战结束后,她救助乡民,解放后,她家财尽失,屡遭审查。为什么所有的变故都青睐她,天将降灾于斯,必先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终而弃之如草芥。这就是李广难封,胭脂终弃。

  龙应台胭脂读后感 3

  你本是粉黛脂胭的美好女子,孕育我成人,洗尽铅华。光阴如梭,你的脊背日渐佝偻弯曲,容颜日渐消瘦清减。

  《胭脂》一文,描述的是关于一对母女之间的故事:女儿到屏东去看望母亲,带她到“邓师傅”那里去做脚底按摩,去美容、去买菜,带她到郊外的田野上看鹭鸶、去买老年人保健品、买棉质内衣,宽大但是肩带又不会滑下来的那一种,买鞋子、买大号的指甲刀……

  我牵着她的手在马路上并肩共行的景象,在这黄狗当街懒睡的安静小镇上,就成为人们记得的本村风景。

  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滴滴点点,却是一个女儿对于母亲的关心和体贴。

  当母亲得知女儿要走,不能再陪伴在自己身边时,她垂下眼眸,是那种被打败的神情。两手交握,放在膝上,像个听话的小学生。

  “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开她,原本,就是个十分艰难的过程。

  龙应台的文字细腻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亲情,仿佛都能从纸上飘出浓郁的香来。母女情看似平淡却蕴藏着无限的爱意,让人感到很是温暖。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不得不信服文字的魅力。它可以让我们在枯萎的枝桠上看到春华满枝,在无尽的黑夜里看到天心圆月。

  无论你我是否相信宿命,但是,有许多事情,或许冥冥之中早已被安排。与人相识一场已属不易,更何况是为人子女的血缘情深。有缘,当自珍惜。

  在这一生当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是你过河时必须投下的石子,是你煮茗时需要的薪火,是你夜归时照明的路灯。这些人,终将会成为过客,看上去岁月安好,又是那样的若无其事。经历过,转身便会忘记。

  但是,父亲、母亲会永远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岁月的流逝永远不会成为消减我们对他们深深的爱的托辞。

  描述女儿为母亲涂指甲油的这一段尤其感人,母亲她曾经是个多么耽溺于美丽的女人啊!而现在,她的手臂上布满了黑斑,在干枯衰老的皮肤上,像是蜕下的蛇皮。

  每每读到此处时,心里,都会难受得像猫抓一样。

  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父亲、母亲,总有一天也会老去啊!你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某一天,当你心血来潮时,却发现再也无法从父母身上找寻到记忆中的细腻光洁。某一天,父母的手脚就会变得像厚硬的岩石那般不让人欢喜了。

  而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你的感觉只有无能为力。这种无能为力的煽情,是我不想再继续的。

  莎士比亚说:“再好的东西,也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

  到最后,我们都会成为捡拾往事的那个人。看着远方行色匆匆的过客,然后,感慨万千地说上一句,回不去了。

  中年时期的龙应台,经历过人生的变迁,早已不再是那个一味地笔触热烈、针砭时弊的笔者了。她目送过父亲的逝去、儿子的远离,她的内心是寂寞的。而今,当她面对自己母亲的衰老时,她的内心又该是何等的苍凉。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或许,悲欢离合,才是真味人生。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路修行,最终,得到一种所谓的功德圆满。

  冰心有句话:“如果今生是有趣,那么今生已经足矣。如果今生是无味的,那么我不要来生。”

  那些许不起今生的人,才会想把遗憾托付给来生。才会认为,今生的遗憾,来生可以弥补。其实,来生实在是一个苍白无力的借口,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罢了。

  我不想后悔。

【龙应台胭脂读后感】相关文章:

龙应台目送经典句子03-10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03-19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09-20

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09-20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精选13篇)06-16

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500字02-09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04-28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精选14篇)06-17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9-28

《勇气》读后感 勇气的读后感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