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时间:2024-05-20 09:41:10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

  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他说,要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使我很受震惊。说句实在话,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的教育目的有问题。他说我们一直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学生。从阅读中,我再一次明确了“如何让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是教育的任务。”他自编的老虎当校长的故事更是精彩,并且寓意深刻——告诉我们,没有哪个学生会样样都会。我们平时也知道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可是总是还会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的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样样都行。冯恩洪教授说,全才、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师的任务。可是,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急功近利的行为还是存在的,仍然有忽视学生差异灌输知识的现象。我们应该坚定我们当初当教师的.选择,应该有信心终生面对差异。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我们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教育现状。

  新课程改进行到今天,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的时代已经过去。事实上,学生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能展现他们才能的时间和空间,隐藏在学生头脑中的潜力就会如埋藏在地下的能量喷涌而出。基于素质教育的真谛就是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问题”通道到达知识的彼岸,就会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想做到最好。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呢?我们平时都在自己努力奋斗。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新课改的推行改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网络的资源也改变了我们的知识结构。多数情况下,我们忘记了合作。与同事合作,与领导合作,与学生合作,与网络合作都是可以的。特别是网络,可以拉近了时空距离,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另外,课堂教学要提效,就要退出讲授,提倡合作,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所以,课堂变革在于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释放潜能。

  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们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尊重差异的调整与尝试,全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等!

  好的老师,上好每一堂课,用一生的努力来实现。尊重学生,关注差异,投入情感,释放潜能,总分第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弱势,什么样的老师是恩师,能发现孩子强势的老师才是恩师。他的这本书激发了我对教育的追求,我并不追求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实的在三尺讲台上站好每一节课,做一个能发现孩子优势的好老师。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2

  近期我认真读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读后感悟颇深,对自己的教育触动很大。该书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展望。

  读冯教授的书,不仅是感受书中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更能领悟他深邃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情感,释放学生潜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培养适应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交际能力。美国美术课《画马》,山东教师的“8分数学生举手”和冯老的钓鱼故事,都说明了一件事:教育的真谛是:实现在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教育就是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的信心。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深刻的反思。我们从事教学的课堂担负着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任务,课堂由“谁来教”是校长做主,那么“教什么”和“怎样教”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自己过去的课堂,讲授偏多,学生的合作和独立思考偏少,虽然我的教学学生感觉还算轻松的,但读了冯教授的这本书,更坚定了我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的决心,尽力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课堂上找到如沐春风的感觉。特别是课堂上要力求做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真正在课堂落实好差异教育,让学生享受自己的课堂,变讲授的课堂为合作的课堂,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也因为三尺讲台而精彩。

  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学生是享受,如果老师走上讲台的感觉还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么课堂注定是无法精彩,学生也是无法享受的,甚至有可能带来的是难受,让学生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而教师要发展自己,就两条路:一是教学经验的积累,二是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尤其是后者,更显得必要,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个性和差异的人,教育的每个对象都是全新的,不可能重复。这就需要老师有满腹的才思来应对各种学生的教育需求。

  冯教授的身上让我看到了一名教师的成长秘诀,他一生勤于读书,作报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他始终坚持无论自己多忙,每天坚持读一个小时的书。这一点对于我就惭愧有加了,自己虽然爱看书,但没有像他那样坚持天天读书,把读书当成和吃饭睡觉等每天生活必须的事了。

  我以前读书,纯粹是把看书当成消遣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很少做批注和写心得体会,看了冯教授的书后,我才感觉到作为教师看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把读书当成教师职业的必需。唯有读书,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去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也只有读书,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阅读伴随一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3

  看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的简介知道了“南冯北魏”, 魏书生老师多少还有些了解,听过他的报告,看过他的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家庭教育的书籍,而冯恩洪老师却知之甚少。借此次读书交流之机,能够静下心来读了冯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全书共分9个主题,分别是探索教育的真谛、撬起教育质量、育人的第三课堂、为幸福人生奠基、特长加选择、享受讲台、自我提高、优化学校文化和来自媒体的声音。冯恩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从各个方面都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当然他是一名校长,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进行诸多的教育改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最深的有两部分:

  一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部分。

  冯老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而言,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以书本中心,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我们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子教育学生之所以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使得他们成才。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尽可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和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也在努力开展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较紧,很多时候是在赶进度,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已经成为我当下及将来亟需研究的任务。

  二是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老师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老师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如《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等。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唠闲嗑等的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了。总觉得自己现有的知识教个小学绰绰有余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著,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教学服务。

  其次是在积累经验、学会反思方面做的很不够。教学完成之后,再也没有进行什么思考,也懒得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论文可言。对照冯老师的告诫,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要学会反思,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一步步的完善自己,并超越自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像冯老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从事教育事业。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4

  现在的教育的评价都以成绩为标准,60分合格,85分以上是优秀。在一标准下,每次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分析会上,学校领导部门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争取优秀率越高越好,这样以后进入四星级高中的比率就高,学校在老百姓的心中地位就高。我们每位教师在这要求下,也拼命地抓成绩,这样才能体现我们老师的水平。在这一大形势下,我们常常忽略了学生的特长,埋没了很多学生的创造能力。读了冯校长的这本书后,更让我深有体会。

  我们班虽然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我可以这样说体育上、写作、唱歌等方面应该是四个班级中最好的,这不是我瞎说的,我们班秋季运动会团体第一、张奕雯同学写作获江苏省一等奖,这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给我们班起的班名是——精英班。但很多老师都没理解我的真正意思,以为精英班就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因此每次学生上课不好或考试差的时候,任课老师就这样讽刺我班:在精英班上面应该加上双引号,简直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班级。我听了只是一笑而过,从来不和他们辩解。有的学生本来在学习上天智就差,能够合格已经就不错了,根本不指望能考入好的高中,但除了学习以外,其它方面不一定很差,总归有爱好的地方,这就是他的特长,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好好培养,成绩上只要合格就行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代表学校的观点。如:我们班有个体育特长生,体育很好,代表学校参加了多次市级的比赛,并获得很好的成绩,因此我多次向体育老师推荐他多训练,争取考入体校,但他学习成绩真得不行,每次活动课都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订正作业了,哪有时间训练呢。还有班里几个学生足球踢得还可以,但哪有时间让他们训练呢?

  很多情况下为了学习成绩能搞好,埋没了学生的特长,毁灭了学生的创造才能。我个人很同意冯校长的观点:合格+特长=优秀的学生。希望我们学校以后能以这方面突破一下。

  上面所说的内容,都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其他老师的想法,更不代表学校的意思。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5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各种活动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快快乐乐的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6

  假期,阅读了教育大师冯恩洪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如沐春风之感。全书语言生动幽默,见解独到,充满智慧。冯校长将深刻的教育理论寓于明白如话的故事中,娓娓道来的话语里有着太多的引人思考的话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反复地阅读。

  冯校长认为,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给有差异的人提供有差异的、适合他们的教育,合适的比标准的更重要。面对差异,教师应该正视、包容个性、善待差异。学生要在“差异中发展”。他特别讲了《老虎当校长》的寓言故事:(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寓言虽说是冯校长自己编的,但是却不无辛辣地讽刺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现状,那就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和个性的成长。怎样改变这一现状?

  教育怎样由课本知识中心向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转变呢?冯恩洪结合“建平经验”,最后引出结论: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把个性发挥到极致。其实这些想法和说法,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今天是什么让我们只能去想,不能去做呢?我想只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以后,“因材施教”才会被赋予真正意义。在阅读中,在体会故事的幽默时,我想到我们班的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他们身上难道没有优点?难道没有适合他们发展的路?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作为老师,有义务去发现每一位孩子的优点,让他们在最适合的发展区域中发展。我们面对的是许多个有差异的学生,为什么还要用无差异的教学方法去教育他们呢?冯校长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当我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们终生都在面对差异”。在教育中我们就要哪壶先开提哪壶!

  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冯老师的书和我的工作实际谈谈我的感悟:

  首先先来谈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当下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反思: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的班额大,人数多,一个班级六十八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另外一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

  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者必须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探寻教育的真谛,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追求和谐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读着这些内容,我很是信服,更是佩服。冯恩洪教授的成功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就是一个珍惜讲台,做最好的自我的优秀班主任、校长;他就是一个享受读书,积极反思的复合型的教育专家。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7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冯恩洪教授的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以下的思考与感悟。

  身为教师,都曾学习过关于教育的理论。学生的个体差异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遗传、环境、学习难易、教学教法等等。因此我们的教育在挑选适合学生教育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其埋怨学生,不如研究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适合自身的学习收获,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他就能从厌学到乐学,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只有他能够听懂,学生才会产生求知欲。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的,他们都有独属于他们的`成长轨迹。我们的教育可以去引导、促进和帮助孩子们,而不是去限制他们。正如冯教授在书中阐述的: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要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来实施有效教学,让每个孩子们都能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学习成就感和愉悦感。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拨开眼前的迷雾,让阳光射进孩子们的心房,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引导他们按自己的优势发展,成为那一个独特而又成功地自我。“合格加特长”正是教育艺术的真谛,它让那些孩子看到的自己的希望。有了希望,孩子们就会努力地去奋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分享鼓励着作者的一首诗,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这首诗的题目的播种:“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命运”。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8

  泰戈尔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一直以来自己非常信奉这句话,而冯恩洪老师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我更深刻体会了这句话。假期中虽然继续教育很快考完了,但自己又把这本书从头读了一遍,静心体会,有几点尤其让人深思。

  一、实实在在做教育

  与快乐同行,从教师到校长。想要让学生尊敬你,就要走入学生的心中,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轨迹。对学生应该严而有爱、严而有序、严而有方、严而有格。因此帮助学生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卓越不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也不代表全面优秀。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学问更重要,高等教育主要是学会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人,学会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这一切都要从小处做起,能够反映人的品位的主要是细节。

  二、学生的发展

  一直以来,对于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听熟了“全面发展”这个词儿,自己也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着,奋斗着,但同时也迷茫着:让每个孩子都全面发展,我们真的能做到吗?看看眼前为学习而累的孩子们,有时真的觉得他们好可怜呀!但自己却不敢有半点的疏忽,害怕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孩子一辈子的落后,为了“全面发展”这面旗帜,我们在痛苦地努力着。

  冯教授的一席话终于解开了我心头的一块沉重的石头:国家提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加一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强势智慧发展。做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有了新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去挖掘、去发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强势发展区吧!

  三、比分数更重要的

  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优秀的教育不是排斥差异的教育,而是适应差异的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另外,学生是有激情的,他们是有感情需求的。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我们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语文老师。同时,学生是有有待释放的潜在能量的,而他们也是渴望成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70%的学生领到奖状,让他们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自己的肯定,从而更好地、更自信地发展自己。三尺讲台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每个孩子自信快乐地成长!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9

  本学期读了教育专家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使我受益颇深。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首先先来谈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当下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反思: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的班额大,人数多,一个班级五十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另外一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0

  偶然的机会,在假期重新拾起这本书。

  首先,从了解书的作者开始。《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代表著作。冯恩洪先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班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等。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业界普遍认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冯”的说法。这样一位高起点、高标准的教育家,他的著作会不会晦涩难懂?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字里行间也极力在寻找着自己和书中阐述观点的契合点。

  全书共分为九个主题,其中第五、六、七个主题,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集中体现了冯恩洪先生高瞻远瞩的教育视野,合格加特长的核心理念。

  我先是大致浏览了一下全篇,认真摘抄了其中的条框纲领,第二次细读书中的案例,再结合着不断闪现的`金句,深刻体会到了冯恩洪先生的远见卓识——他真是一位艺高人胆大,充满激情的教育实践家。

  主题五:特长和选择——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明确指出,走进21世纪我们要培养的接班人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合格的时候不要忘了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强调规范的时候不要忘了帮助学生用选择支持特长的发展。

  合格的要求是首先是做人的合格,激情导行,严格训练,言中有情,言中有理,言中有序,言中有方,言中有格。

  要培养学生具有规范意识: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回家讲孝顺,社会讲公德。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环境负责,对生命负责,对祖国负责。

  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我们需要独具慧眼,多观察,多关注,多倾听孩子,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平台,让孩子的特长,在合格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发挥展现。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孩子用特长跟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这个孩子就会幸福一生。

  主题六: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老师三尺讲台上的事情平凡、具体、琐碎,但是具体、平凡、琐碎的日常事务,却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兴衰。三尺讲台没有死角,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孩子们的注视之下。一瞥注视的眼神,一句提示和鼓励,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可能会影响孩子一天的关注度,一天的好心情,甚至一段时间他的心理变化,乃至于影响他一生的价值取向。所以说,我们多么重要,面对三尺讲台,要珍惜,要热爱,要享受,要想大道理,做小事情。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谁到位,谁就能享受讲台,就能体会到这为人师表的崇高与快慰。

  主题七: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当我们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走上三尺讲台时,我们就会欣喜地感觉到原来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只有热爱教育,才能享受教育。只有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书中给了我们四点建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1

  在读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时,不禁又到网上搜索了一下他的其他事迹及著作。认真读来,每一个故事都发人深思,每一个案例都透露出他作为一名教育人的独特见解。

  1、做一名高尚的职业人。

  这是冯校长在伦敦经历的一个案例。

  有一次在英国酒店事先预定了出租车去机场。到了约定的时间出租车却没来,当他正不知怎么办时,酒店老板告诉他,他约的出租车司机正在找他。当他见到那个人时,他吃了一惊。那人穿的西装折合人民币约十二万多的西装,开着一辆豪华的房车。正当冯校长疑惑时,那人解释说自己是出租车公司的副总裁,由于公司出租业务繁忙,所以只好用自己的私家车来接冯校长。并且非常谦恭地帮冯校长灵拎箱子。当冯校长表示感谢时,对方的回答是: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都会这样做。由此,冯校长感受到的是作为一名职业人应具备的素养。

  听到这个案例时,我便反思自己,自己具备职业修养吗?每天按时上下班,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对学生实行分层评价……做到这些就具有了职业道德了吗?如果按时上下班是因为学校的纪律要求;如果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是因为担心领导的抽检;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是为了让学生考一个好分数为自己争脸……如果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职业道德岂不是变成了法律条文?

  《道德经》谈到,德行遵从于“道”,而“道可道,非常道”,于是德就是在尊重规律中一种自觉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德,没有功利性的目的,它是自然中的一种自觉,是自觉地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假如每天按时上下班,是因为自己对事业的敬重,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是因为对教学的敬畏,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是因为尊重生命,那么,这就是一名职业人所应有的高层位修养,是一种“秀外慧中”地对“道”的'尊崇,对“德”的践行。

  2、做一名高雅的读书人。

  冯校长在谈到读书时有这样的观点“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他说他对教育改革的认识过程来源于读书。“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教书的不读书,还有什么人来读书?教书的不被书香浸淫,书的魅力如何传扬?冯校长儒雅的举止、博学的言谈,传递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气度,而这样的气度本该是教师都要拥有的。

  反思自己,算不上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人。也喜欢读书,但读书时激发出的灵感却总不能被记录下来,更不能有效地实施。

  “脑袋富裕比口袋富裕更重要”,我该如何让自己的脑袋更富裕呢?这是我的目标。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2

  老虎年过半百,有权有势,想过瘾做回校长。为了招生,拉出了样样都会的口号,招来了大批学生。可是开学三个月不到,学生们要求退学,学校关门大吉。故事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了,这是一次业务学习中,由冯恩洪老师说起的。他生动有趣的将老虎做校长的故事说给我们每一个老师听,大家听得很开心,但也让我们所有老师陷入一片深思之中。

  我曾在5岁左右的小朋友美术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家庭,他们水平各不相同,我该怎么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学,而且学得开心呢?我不可能要求他们每一个人都把颜色上得有多么工整、多么丰富,我只能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制定不同的作业方案:这个孩子只需要把形打好就ok了;这个孩子可以让他尝试一下上颜色;另一个孩子再绘画上有一定天赋,因此我对他要有更高的要求。

  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了一番设计,感觉他们在绘画兴趣上日渐浓厚了,进步也大了。面对差异,有些家长就不能理解了,都一样大,一样的学,我的孩子怎么比他家孩子画得就要差一些呢?是不是你老师没有用心教啊!面对这样的情况,做老师的应该和家长把孩子情况说清楚,同时更应该把自己的教学方案和家长进行沟通,同时请家长配合。

  天生我材必有用,虽说人皆有才,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是全才,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发现、寻找不同学生的个性所在,再将其引导、提高、发展。面对一个基础差的学生,我们给他的应该是更多的鼓励;尤其可以在他的强项方面予以鼓励,让他也能发现自己的.亮点,并且树立信心,从而让其发展更快。

  我们老师是教书育人,是做教育的,是工程师。在课程设计上、内容安排上,我们都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要能够为孩子们扬长避短,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才能个个有才啊!具体怎么做?这就需要我们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去为孩子设计发展道路,创造发展条件,提供发展帮助,达到预期效果。

  老虎做校长,错就错在了样样都会。样样都会看起来是一块美味,吃起来却是另一番滋味了!鸭子本是游泳能手,你要他练跑步,鸭子腿短跑步慢,你嫌弃他还跑得太慢了,再加把劲!受不了了,要退学。兔子本是赛跑能手,你要他游泳,这不是要他命吗?没办法,要退学!老鹰就应该在天空畅快昂翔,你要他学爬树,还不能用翅膀飞上去,哎,这不是扯淡么!退学!……你不抓住孩子们的长处,你偏去揪他的短处,这谁会痛快?谁会开心呢?唯物主义哲学中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点也没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这样才是让孩子快速成长的关键。

  冯老师的课上的风趣幽默,很喜欢,希望后面有机会能够继续学习。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3

  国庆抽空拜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就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应旨在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即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种无视教学规律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作法必须改变。把学生从“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生动活泼地发展。2、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是看教师能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要的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合作性学习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不是四个人简单的作样子。所讨论的问题要具有思辩性,讨论时要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讨论后要进行每组间的组际交流。不要把一看就会,一找就到的问题拿来讨论。如果把真正能表现学生不同见解的问题拿来讨论,那讨论后的学生回答将是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这样,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统一认识,这样的讨论才真正有意义。但这样的讨论需要教师认真的备课,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才能够完成。4、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课堂上,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部分的讲解、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实际。对于疑难问题,只找举手同学答对就完事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其他层次的学生,给中等或低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让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才能是真正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不仅全体都学习,而且力求做到全部都学会。5、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天才的想象家。所说的创造性学习,应该是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的结果。只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思路作出预定答案的,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局限于课本内知识的,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作家,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天才的想象家。就看我们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启发学生,并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就看教师能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谁做到了这一点,谁的课堂就将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那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者,更将是有独立见解、有创造力的一代优秀人才。教为了不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心系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掩卷沉思,我们当前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弊端,是在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师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围绕中考指挥棒,我们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吗?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4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任何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做校服量身定做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5

  前段时间读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静心体会,有几点尤其让人深思。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针对自身的实际,我觉得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

  一、学习:

  实现自我超越。未来的教师应当成为学习型的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精通教学内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并以积极健康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指导学生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

  二、实践: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的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在教育工作中,它影响着个人如何对待外在客观世界,如何采取行动,决定自己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什么时候做,到底怎样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自觉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反思、研究、创新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三、培训:

  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实现专业发展。为此,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与新课程培训,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培训目标的达成休戚相关,自觉地把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和培训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加快角色转变,改进工作方式,始终实现专业提升。

  四、合作:

  整合团体智慧。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教师要实现共同愿景,就必须通过合作来发挥团体智慧。在合作中,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自由交谈,并且要在思想碰撞中发现别人的远见,发现有碍团体发展的`消极因素,进而通过发挥集体的智慧优势来加以解决。

  五、研究:

  学会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学会系统思考、科学研究,从宏观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吸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发展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冯校长的这本书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相关文章: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05-13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精选19篇)09-28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03-30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05-01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0-07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12-27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0篇)06-16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500字读后感10-02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后感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