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的读后感

时间:2024-05-21 14:12:20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说新语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1

  《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门客编纂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名人轶事的笔记小说,是反映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丰厚内涵与文化的中华经典著作。语文教科书中也编入了多篇该书中的片段,我却总没有时间阅读原书,而在这个暑假,我终于有幸捧起它一览为快。

  《世说新语》共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使我印象最深的则为文学篇的“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一段,讲的是一次郑玄对他的仆人做的.事不称心,想要打她,此时恰有另一位仆人经过,引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问她为何站在泥中,而这位仆人也用《诗经》之句“薄言往槊,逢彼之怒”来解释她被拖拽于泥中的原因。且不说郑玄为何要大发雷霆,仆人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属于下层,而郑玄家的婢女却能引经据典,娴熟地用于日常问答,不得不让人佩服他家良好的文化氛围。

  同样反映出魏晋人士机智聪颖的,还有言语篇中的“钟毓钟会少有令誉”。这篇短文描写了十二三岁的兄弟钟毓和钟会共同面见魏文帝的事。钟毓脸上流下汗珠,魏文帝问其为何有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魏文帝又问钟会,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兄弟俩随口应对,巧妙运用同义、同韵的言语回答,字句中流露出他们广博的学识,而钟毓后来担任武将,更可见他们受到的良好教育。“腹有诗书气自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也该传承先人的良好风气,多多体会阅读带来的益处吗?

  “木犹如此,情何以堪”、“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指间在书上一页页划过,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幕幕充满智慧与风度的先哲对话,我一读再读,体会着份中华经典的无穷魅力……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2

  我喜欢的经典国学——《世说新语》

  今年寒假老师推荐我们全班同学看《世说新语》这本书。听妈妈说这本书的内容是古文,我不一定能看得懂。当时感觉有点扫兴,但当我来到书店发现有漫画版的《世说新语》,一看就非常喜欢,因为我非常喜欢看漫画,这下可以好好过把瘾了。

  刚开始,我抱着看有趣的漫画的态度去看这本书,感觉挺有意思。但看后细细品味才发现,不只是漫画很有趣,更让我感觉好的是这本书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许多深刻的道理。

  我最喜欢的是德行中的《顾荣施炙》。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顾荣的人在洛阳时,应别人的邀请去赴宴。在宴席上,他发觉烤肉的下人对烤肉垂涎,很想吃几块。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下人吃。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顾荣说:“一个人每天都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晋朝南流,每当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在顾荣左右保护他,顾荣感激的'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这个小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赠人瑰,手有余香”这句话的含义。人生在世谁不会遇到困难呢?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都应伸出援助之手,真正做到助人为乐。

  还有雅量中的《王荣年少睿智》这个故事也让我很喜欢。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王荣的孩子出去玩,看见路边树上结满了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同伴们都跑去摘,只有王荣不去。同伴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是甜的早被吃光了,这李子肯定是苦的,同伴们一尝,果然如此。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道旁苦李”这个成语的来历,更让我知道了看事物不要只看表面,要认真思考,才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遇到问题要多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该怎样去做。

  这本书不仅带给我无穷的乐趣,而且让我知道了今后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我喜欢《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3

  看到《世说新语》的书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甚至觉得这是一本现代书。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据了解《世说新语》编于南北朝时期,是一本网站收录历史故事的.书。

  最后拿到这本书,我翻了翻,却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啊?这本书不是网站收录故事吗?如何全是文言文!我对文言文并不有兴趣,感觉没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头看时,却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先《世说新语》分为三十六章,每一个章节都记叙了一种思想或行为,网站收录了需要篇数的历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头,都标有注释与译文。这下我就能阅读了。

  那样,《世说新语》都讲了些什么?它里面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人轶事,譬如管宁割席、广陵散绝等,还有很多我从来没听说过的故事。通读下来,真是收成多多。

  读了这本前无古人,或许会后无来者的好书,我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第一,这本书编得十分好,它把历史浓缩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被人读起来就仿佛在看一本故事书,而不是单调的历史记载。并且它把很多故事进行了分类,分成三十六章,被人查阅起来很便捷,一清二楚。

  第二,它经过故事传播着道理,看着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大家就会了解,哪些人是学习的典范,哪些人是“负面教程”。

  最后,这本书让我收成了很多常识,不只让我认识了历史,还让我学到了古文。古文读多了,就会慢慢发现其中有些规律,进而知道了古文的规格与韵律。了解了古文的字表示什么意义。如此一本好书,哪个会不喜欢它呢?

  《世说新语》让我眼界大开,没想到历史遇到古文居然能碰出常识的火花。真心期望大伙一齐来读这本好书,感悟大家中华民族悠久的礼貌历史!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4

  看到《世说新语》的书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甚至认为这是一本现代书。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说《世说新语》编于南北朝时期,是一本收录历史故事的书。

  最终拿到这本书,我翻了翻,却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啊?这本书不是收录故事吗?怎样全是文言文!我对文言文并不感兴趣,觉得没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头看时,却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先《世说新语》分为三十六章,每个章节都记叙了一种思想或行为,收录了必须篇数的历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头,都标有注释与译文。这下我就能阅读了。

  那么,《世说新语》都讲了些什么?它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人轶事,比如管宁割席、广陵散绝等,还有许多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故事。通读下来,真是收获多多。

  读了这本前无古人,也许会后无来者的好书,我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首先,这本书编得十分好,它把历史浓缩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让人读起来就好像在看一本故事书,而不是单调的历史记载。并且它把诸多故事进行了分类,分成三十六章,让人查阅起来很方便,一目了然。

  其次,它经过故事传播着道理,看着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我们就会明白,哪些人是学习的典范,哪些人是“负面教材”。

  最终,这本书让我收获了许多知识,不仅仅让我认识了历史,还让我学到了古文。古文读多了,就会慢慢发现其中有的规律,进而了解了古文的.规格与韵律。明白了古文的字代表什么意思。这样一本好书,谁会不喜爱它呢?

  《世说新语》让我眼界大开,没有想到历史遇见古文竟然能碰出知识的火花。真心期望大家一齐来读这本好书,感悟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礼貌历史!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5

  《世说新语》每章节都是简单的交代一件事或一个人,并不给出自己的评价,让读者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这是一本非常客观的书,非常尊重每一个人物原本的样子,不夸张,不渲染,谢安算是其中最受推崇的人了,《雅量》篇里几乎都是他,然而书里也收录了几篇可以看出他缺点的,这样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就使每个人都丰满·立体·现实。

  书里反差最大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德行》中,讲管宁与华歆决裂还有王朗学华歆不成的两篇了,这两篇是紧挨着的,然而前一篇中华歆还是一个不专心锄地,读书而被外物干扰的人,从而招致管宁与他绝交。后一篇就变成了在见识和气度上的楷模。一开始我甚至以为自己看错了,因为之前总认为古代的贤人们不论何时何地总是贤能的完美无缺的,现在看来并不尽然。一个人好的一面恰好是那个时代在推崇的,于是便为贤士。而华歆的不专注是管宁所厌恶的,于是他们做不成朋友。

  我非常羡慕《世说新语》中描写的当时士族们的生活,似乎总是那么悠闲,每天游山玩水,写写书法,写写文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我愿生在那样的时代的名士家中,日日品酒赏花,定能成就一身风流。然而透过士族们悠闲奢靡的生活,也可窥见当时百姓的'疾苦,而名士们清闲生活的背后大多是政治上的不如意。名士们表面过着悠闲生活,内心也许非常苦闷抑郁。这样一想,清闲对于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酷刑。

  最后要讲其中我最喜欢也最感到疑惑的一篇,有关小时候的晋明帝。晋明帝的父亲元帝两次问他长安和太阳孰近孰远,得到的两次答案却是截然相反的。我反复读了多遍,只能理解第一次他说太阳远过长安是为了宽慰父亲。而后一次说长安远过太阳我却始终想不通,只是这个小孩子在表达自己对长安的思念吗?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6

  古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世说新语》就像无数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世说新语》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刚开始读《世说新语》,总是囫囵吞枣着看,有些字词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后来,作为“小书虫”的我被《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发仔细起来,遇到不懂的词句也会耐心的查《古汉语词典》。大部分文言文不仅有趣,而且也带着许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7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有人诣见料视财务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麓,着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末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意思就是:祖少士贪财,阮遥集爱好木屐,都是经常自己筹划管理。同样是一种毛病,可是还不能由此分出两人高下。有人到祖少士家里去,看见他正在清点查看财务,客人到了,还没收拾整理完毕,剩下两只小木箱,便放在背后,侧着身子遮挡,心神无法平静。又有到阮遥集家里去的。看见他正在亲自用口吹火给木屐涂蜡,因而叹息到:“不知这一辈子会穿几双木屐!”神态安闲自在。于是两人的高下才分出来。

  读完这一则我不禁为祖少士的毛病而笑出来。钱乃是身外之物,人死了不能把钱带走,人活着也不能把钱看的太重。钱虽然是人人都渴望的得到的东西可是不能把每一块钱都看的十分重要

  那样的话将会先把自己的生活搞的一团糟再把别人搞乱。这就成了得不偿失。不仅会搞乱生活而且还会有偷盗的心里总觉的不满足。这样最后还会害了自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喜欢钱可以,但要光明正大的得到。我们要学会以一种视金钱如土的方式去看待金钱。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人把金钱当作一种工具去做坏事。收买人心。钱会使人走向犯罪的道路。钱毕竟不是万能的。所以还是让我们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正确的认识金钱不能够被金钱所迷惑不能被金钱所利用。

  我们只有正确的看待金钱才不会让生活被金钱所搞乱。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8

  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此刻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我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方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读书上我向来主张“误读法”,就是作者本意可能并非此意,你或颠覆或曲解作者意思,却到达一个好的效果,这也是可取的。《韩非子》里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信,因为是晚上写,光线不好,楚国人就吩咐手下:“举烛”,边说边写顺手就在信上写了“举烛”。燕国的'相国收到信了,打开一看有“举烛”二字,不禁感叹:“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啊,这是让我们选拔任用贤能的人。”相国把他的“误读”给王说了,王大喜就照做了,燕国变得国富民强了。像一本《红楼梦》让多少误读红楼又自称研究红学的人吃上饭,这“误读”多好啊。

  所以我看《世说新语》的读书心得将不拘于字句的解释、不拘于时代的考量、不拘于玄理的考辨,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记录脑海火光一闪,这也是我把这篇文字分类到随笔的地方。这样做可能会对《世说新语》的理解多有谬误,再加上本人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可能会有不马克思的地方,科学学得不好,可能会有不科学的地方,难免贻笑方家,欢迎批驳、指正、赐教。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9

  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沃维纳格的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才能比伟大的成功更不寻常。沉思片刻后猛然想起《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再次捧起书来细细品味,不禁莞尔。

  故事大致讲述了东晋官员殷羡出任豫章太守,临行前,很多人托他带去他们自己渴望获得官职的书信。到了石头城,殷羡把书信全部扔到江里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致书邮。”

  读完这则短故后曾对“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这句话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在其他书中看到沃维纳格说的那句话后才恍然大悟:殷羡不推崇这种“不走正道,贪图小径”的社会风尚,认为虽然获得了官职,也就是所谓的“成功”,还不如依靠自己的一言一行,学识才略从而获得自己的成功。所以“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更深层面的含义是:无用之才自不会得到赏识,而德才兼备之人定能得到重用。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贪图一时小利,放弃了光明和正义的大道,误入歧途,走向黑暗。这也许能获得些许利益,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更何况这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象征,一种不良的行为准则。与其走这偏门邪道还不如潜心向善,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虽然会比前者付出更多,但这是一次锻炼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更能使得到的成功更真实,得到也更为自豪和愉悦,何不一试呢?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对于将来不论是发展的过程还是种.种鸿图霸业抑或遭遇挫折时的.心态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为了得到赏识,得到成功,唯一也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就是学习。学习就需要有“铁杵磨成针”的顽强毅力与勤奋刻苦的钻研态度,正如童第周所说的“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时,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浮者了吧。

  不要一味地羡慕别人而自己却无所作为,更不要为了谋取利益而抛弃光明,那样只会像陷入沼泽地一般越挣扎陷得越深。唯有做搏击长空的雄鹰,金字塔顶上的蜗牛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明天。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10

  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而《世说新语》则是这个宝库中一颗灿烂美丽的明珠。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到三十页,其中的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想抛弃那个人。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 这个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尽管王朗答应了那个人的请求,但当后来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却想抛弃协助的那个人,所以,华歆的品德是远在王朗之上的。

  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像王朗一样的错误呢?以这个故事为例,在开始时如果华歆和王朗在开始时没有携带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可能会有生存的希望。可要是华歆和王朗在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就没有一点生存下来的希望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答应了别人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你拒绝他,他可能会受到损失。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么他的损失会更大。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帮助别人。但如果的确无法帮忙,我们也要当即拒绝,荣国答应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11

  这些天,我阅读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其中的一节片段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是有个人名叫荀巨伯。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床,便即可千里迢迢赶去探望。当他赶到时,城外的胡兵却已经攻进城池。友人劝荀巨伯:“我命不久矣,您快逃吧!”荀巨伯却答:“我赶来探望你,怎能在危险时刻弃你不顾呢?”这时,胡兵已闯入宅门,见荀巨伯一人舍生护友,问道:“城里的人都走了,你是何等英勇!”得知来龙去脉后,胡人首领仰天长叹:“我们不讲道义的人攻入了讲道义的国家!”随后便带兵撤退了。

  看完故事后我暗想:友情的力量多么伟大啊!荀巨伯在生死关头没有抛弃友人,独自一人对抗上百敌寇,并且还感化了敌人,救了一座城。现在,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没有了战争,但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流露着朋友间的关心和帮助:题目太难做不出,朋友会不厌其烦帮你讲解;遇到挫折,朋友会鼓励你不要气馁;下了场大雨,与朋友公用一把伞;你快乐,有朋友陪着;你悲伤,有朋友安慰你……

  想想身边,回头看看,友情的故事也同样温暖我心。一次,有位同学过生日,父母出差不再身边,无人陪伴,无人祝福,她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是同学们安慰她,陪伴她,让她露出了甜美的微笑。那天,大家也纷纷送上了生日礼物:花色淡雅的.作业袋、攒下零花钱买的文具、精心手绘的生日贺卡……礼物虽然并不贵重,但是承载着大家浓浓的友谊,生日歌唱的并不整齐,但在我看来,这是世上最甜美的声音,蕴含着我们深深的祝福。

  作为朋友,虽做不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但只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珍惜,友谊就像天边的彩虹,那么美好,那么纯洁。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12

  《世说新语》是一本“奇书”,记述了后汉至南朝宋年间奇闻轶事。全书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篇,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小故事,却蕴含着很多很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荀巨伯不弃友》这一篇。

  荀巨伯去看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片城池。友人让荀巨伯离开,但荀巨伯却执意留下,不愿苟且偷生。胡人询问荀巨伯留下的原因,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负病在身,我不忍心丢下他离开,宁愿自己代替友人去死。”胡人听罢,便撤军了。这座城池因此而得以保全。

  友谊的文章我读过很多,但这一篇却让我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一份很“重”的友谊竟然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并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所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我又想起了另外一则寓言,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了友谊的“重量”。

  一只羊在爬山时把腿摔断了,它请求驴把它背回家,驴提出要十斤山芋才肯背。牛见了,一句话都没说,就把羊背了起来。驴问牛,羊给了多少斤山芋。牛说:“千斤,因为友谊的分量重千斤啊!”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显示出很多人友谊的'脆弱和肤浅,表面上看起来“甘若醴”,其实经不起任何考验。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正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重如泰山。

  交友当交荀巨伯。如钟子期和伯牙,如鲍叔牙和管仲……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13

  我看了一本世说新语,这本书中摘写了许多的小故事,都是一些说道德,说道理的故事。但是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就像故事书一样。

  我看到一篇什么管宁和华韵的故事,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没有捡起金子,而是将金子像泥土一般,继续翻土。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丢回地上。还有一次,两人一齐在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大家都去看热闹了。华韵把书丢到一边,去看热闹了。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去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韵因为一时的搞笑,为了一时的富有,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我觉得华韵没有高尚的品德,而管宁就有高尚的品德。他看到金子不动心,因为这不是他的,他不会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华韵从捡黄金的事看出他想把黄金占为己有,只是怕管宁看到。我觉得我要像管宁一样,不为金钱失去良心。不为名和利失去良心。

  孔融被别人抓了,可他一向哀求别人不要把自我的两个儿子也捉了。但孔融的.两个儿子却说:“父亲难道见过打反了的鸟巢下方还有完整的蛋,这两个儿子也立马被抓了。”虽然这两个孩子被抓了,但他们小小年纪懂得整体既然保全不了,那么个体也不可能独存。孔融的两个孩子虽小,但懂得这个道理,应此不做没有用的哀求,从容镇定的理解厄运。我要学这两个小孩,眼望未来,明白结果以定,就不做无谓的事了。

  邓艾口吃,总是称自我“艾艾”。有一次,皇帝和他开开玩笑说:“你说艾艾,到底有几个艾。”邓艾回答凤兮凤兮,本来就是一只凤。邓艾即显得子己博学多才,会用论语。又让皇帝无地自容,无话可说。婉转的挽回了自我的面子。我遇到困难时,我也要学邓艾用婉转的语言跟别人说,不会和别人大吵大闹。

  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个一个说过去了。反正我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14

  这本书是初二时老师发给我们的,班里人人一本,起初,捧着她我并不开心,我不喜欢文言文,因为每每语文考试时,最令我头疼的不是繁琐的阅读,不是麻烦的作文,恰恰就是那简短的文言文。就是这一小段文字,我却几乎看不大懂,半猜半会的勉强去写题目。

  《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一个个剪短的篇章都是一篇篇有趣的故事。这本文言文体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几个字却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叙事简明,精炼生动。对于这本好书,我也有在摘抄,摘抄《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我常常能悟出古人美好的品德。每读一个故事我就能有心得体会。这样摘抄久了,借助每篇文言文下的翻译和导读,我能了解很多故事,先自己揣测全文的意思,再看看翻译,查漏补缺,在文言文阅读方面也有了不少提升。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舍生取义》中的荀巨伯面对胡贼攻郡,“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虽然我不太相信最后的结局“遂班军而还,一军并获全”。但我想已经是对荀巨伯很大的赞美了,危难之中不弃朋友,可谓是充分展示了舍生取义的意思。胡贼的撤军也展现了东汉以德为上的人物评价标准。宋刘辰翁云:“巨伯固高,此贼亦当入德行之选矣。”这种品德是珍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看过《国宝之忠》的正文后才知道,这个忠理应打上双引号,奸邪的王国宝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王徇,就阻挠孝武帝见王徇之事可见他的阴暗心理和卑劣行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是我们应该警醒自己不能犯的错误。对待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应该尊之敬之,向他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超越他,而不是阻碍他为国家作贡献,用一些卑劣的手段防止他威胁到自己,这是自私愚昧的行为,孝武帝亲近他,是一种可贵的信任,而他的做法是对这一信任的践踏。

  《世说新语》是一本好书,对人的道德思想以及文言文功底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好处,读过它后,真心的希望大家一起。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15

  提起记载遗文轶事的笔记小说,你想到了什么?提起志人小说的代表,你想到了什么?提起中国最早历史价值最高的小说,你又会想到什么?对你说,它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传奇――《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文人撰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分为政治、德行、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全书共有一千多则记载了许很多多富有哲理、趣味十足的文言小故事。

  读《世说新语》,感觉就像听古人讲故事。寥寥数语便能将一个时期的思想风貌娓娓道来。怪不能鲁迅先生称它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魂奇。”

  不只这部分。《世说新语》还是“无数”成语的“发源地”呢!大家熟悉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览无馀”、“望梅止渴”等等,都源于《世说新语》里的一个个小故事。让大家一齐领略吧!

  我最喜欢的一则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讲的是七岁的王戒在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看见路旁李树上结了不少李子,多的`都快把树枝压断了。小孩们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动不动。有人问他缘由,他说:“长在路边树上还会有那样多李子,定是苦李。”摘到李子的小孩尝李子,果然苦。

  这个故事隐藏玄机,不但夸奖了王戒小小年龄便有非常强的推理本事和擅长考虑的好习惯,还侧面指出“路边苦李,没人喜爱”。借苦李传达出无用的事物活人就会让人所弃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从小就崭露头角,终后为竹林七贤之一,成为西晋大臣。

  读完这本书,引发了我很多的考虑。在日常,要细于察看,擅长考虑,并进行推理确定才能达成有价值的生活。

  《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洁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的故事07-06

世说新语美文10-06

世说新语作者10-06

《世说新语》教案07-21

世说新语教案09-07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10-06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0-23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03-31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02-17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