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世说新语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世说新语有感1
《世说新语》反映了汉末人物评价的发展。它的许多故事都是根据《榆林》、《郭子》、《魏晋名士传》等作品改编的。我读《世说新语》,可以了解魏晋南北朝轶事笔记的材料和形式。也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韵事的集子,扮演着名士的角色教科书。冯友兰认为,浪漫是一种人格美。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学者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的优秀史料。其中,对魏晋名士的各种活动都有生动的描写,如畅谈、话题,各种人格特征,如任寿辰、朴素与骄傲,各种人格追求,各种爱好等。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几代文人的群体形象。通过这些人物,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那个时代上层阶级的时尚。例如,在德行,关宁和华新一起在花园里锄蔬菜。有一块金子。关挥舞着锄头,这和瓦片和石头没什么两样,华抓住它扔掉了。我也在同一张桌子上阅读。有些人带着玄冠进门,宁愿像以前一样读书,辛放弃了这本书。相反,他将自己的座位分成两半,并说:“我不知道。”;我的儿子不是我的朋友通过与华新的比较,关宁因对名利漠不关心而受到赞扬。因此,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拥有超凡的美德并不是由一两天造成的。美德是随着时间而培养的。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例如,在情感方面,德行较差的人往往关注自己的个人情感。当他们心情好的时候,每个人都很好,当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受苦。在古代,有一个人,无论高兴或沮丧,都不会表现出他的情绪。那个人就是嵇康。王荣说,我和嵇康在一起已经20年了,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喜怒哀乐的表情。人们通常在得到一件坏事或遇到对自己有害的事情时躲避,但有些人在得到这件事或遇到它时不躲避。不幸的是,它根本不会受到这些事情的影响。在黄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凶猛的马,名叫鹿。有人建议他派人去卖。黄亮回答说:";必须是
才能出售。有人会买它,但它会伤害其他人。我们在哪里可以把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转移给别人?曾几何时,孙朔杀死了两条蛇,因为他的后代看不见他。从此,他成了古人乐于传道的好故事。对我来说,模仿他不合理吗?“
石朔新宇在艺术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点概括为“记住文字是神秘的、冷酷的、有意义的,记住行动是高尚的、简单的、奇怪的'。《世说新语》共有1500余字,其中包括魏晋时期的主要文字。它对人物的一些描述侧重于外表,另一些则侧重于天赋和学习。通过独特的语言和行为,它书写了一个独特的人物,使它生动、生动、生动地出现在纸上。例如,“我不知道;王荣有很好的李子,他们担心人们会得到他们的种子并不断地钻出他们的核心。只用了16个字,就写出了王荣贪婪吝啬的本性。
另一方面,《世说新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魏晋时期,评价人的外貌和言语比汉末更为流行。因此,一个高调的官僚通常只通过几句话和某个细节来判断一个人的素质,或者将此人作为官员引用。例如,“我不知道;宽宏大量据记载,王迅是桓文的名著,桓文想提拔他。有一次,他突然故意骑上一匹马;所有的仆人都在附近等着,但是国王不动,所以名字和价格都很重。仙云是一种公共辅助设备。这种测试人的方法很奇怪,得出它是“公共辅助装置”的结论尤其荒谬。另一种说法是;“文学”,王燕问阮秀,“文学;老庄和神圣宗教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阮回答说:“没有区别”王燕欣赏这三个字;会不一样,就是叫阮秀当椽子。这是著名的“三语椽子”的故事。这两个例子充分证明,当时存在着宽容和克制的浓厚氛围。
魏晋士大夫在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基础上,表现为消极、颓废或孤僻放荡。他们总是表现出生与死的无常,感叹老人的伤感,饮酒消愁,服用保健药,这也成为一种时尚。史朔新宇从多个方面写下了这些材料《任寿辰》张翰说:“最好能及时喝一杯酒,让我在背后成名。”"文字"记载,桓文见老柳树长大哭,哀叹"木头还是这样,,为什么人们配得上它“,足以反映当时士大夫的颓废和灰色人生观。此外,《世说新语》还描写了一些人的善良品质,如荀聚波的伸张正义、自杀、解救朋友、为人民排忧解难、勇于忏悔等,都是很有意义的故事。并对魏晋统治阶级的残暴、丑恶和奢侈作了具体描述。
读世说新语有感2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后世之人对次书评价颇高,因其历史意义独特,文笔极佳,不仅是一本笔记小说,还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单、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几个典型的故事,第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第二个小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这生动形象的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刻在了弟子们的头脑中。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在书中,作者以其独特的叙述道理的手法,为我们生动形象地展开了一副知识的画卷,又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
读罢《世说新语》,遂感觉到了古人的种。种精神品质,处事原则,更令我对魏晋古风瞻仰不已,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
读世说新语有感3
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太过深奥,答案也太多。也许很多人终其一生,等到进入坟墓的那一天,也没明白。数十年如一日,一生也就这样过去了。那么,来此世上走一遭,究竟为了什么?怎样才能算是绚烂一生?
在读《世说新语》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则。两位主人公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凤雏庞统和水镜先生司马德操。两位主人公是莫逆之交,德才也不分上下。庞统先生后来追随刘备征战四方,最终在入川时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而司马徽先生一生隐逸山林。二者均算死得其所。在这则文中记录了二人的一次见面: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②!”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⑦。”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在这则文章里,呈现了司马德操的人生追求:不慕名利,不羡财富。这对庞统也影响颇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人的追求是财富、地位等等。有人也在坚持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人觉得坐拥亿万,富可敌国便是人生意义所在;读后感有人觉得过好自己的生活便是意义。在这里我不想评价某种认识或者价值观念,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每个人因自己的受教育程度,见识和眼界所限,有自己的价值观。无法强求,也没必要强求。
我想,真正能让人尊重,真正能过好的人生,便是实现自己的期待,实现自己想做的事。不论这些事是像财富、地位这些物质的东西,还是自我实现之类精神上的东西。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人生的意义便是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不被外界和世俗所打扰,不被别人的价值观绑架。无论财富多少,地位几何,真正将自己想做的事做完,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便不枉此生了。
写着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说在读书时感受了什么,只是想将读书时的思考和想法记录下来,谈不上感悟,只能算是一点想法罢。
读世说新语有感4
看到《世说新语》的书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甚至觉得这是一本现代书。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据了解《世说新语》编于南北朝时期,是一本网站收录历史故事的书。
最后拿到这本书,我翻了翻,却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啊?这本书不是网站收录故事吗?如何全是文言文!我对文言文并不有兴趣,感觉没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头看时,却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先《世说新语》分为三十六章,每一个章节都记叙了一种思想或行为,网站收录了需要篇数的历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头,都标有注释与译文。这下我就能阅读了。
那样,《世说新语》都讲了些什么?它里面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人轶事,譬如管宁割席、广陵散绝等,还有很多我从来没听说过的故事。通读下来,真是收成多多。
读了这本前无古人,或许会后无来者的好书,我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第一,这本书编得十分好,它把历史浓缩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被人读起来就仿佛在看一本故事书,而不是单调的历史记载。并且它把很多故事进行了分类,分成三十六章,被人查阅起来很便捷,一清二楚。
第二,它经过故事传播着道理,看着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大家就会了解,哪些人是学习的.典范,哪些人是“负面教程”。
最后,这本书让我收成了很多常识,不只让我认识了历史,还让我学到了古文。古文读多了,就会慢慢发现其中有些规律,进而知道了古文的规格与韵律。了解了古文的字表示什么意义。如此一本好书,哪个会不喜欢它呢?
《世说新语》让我眼界大开,没想到历史遇到古文居然能碰出常识的火花。真心期望大伙一齐来读这本好书,感悟大家中华民族悠久的礼貌历史!
读世说新语有感5
很惭愧,《世说新语》这本书现在才看完,由于时间关系,我一天只翻阅几页,中途也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换书看)。最终还是凭着自己那股倔犟劲儿坚持把它阅览完毕,而且越看到后面越是意犹未尽呢!书中的故事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类,每类都有若干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主要记述当时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述说出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
有两个故事让我很有感触,不仅反复看了几遍,还打上记号便于再次阅读。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说了很多日常琐事,子敬只是寒暄几句。三人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士哪个更好?”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问道:“凭什么知道他最好?”谢安说:“贤德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由此推断而知。”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语,特别跟人初次见面时,说得越多,越能让人看明白你是什么样的人,会失去很多做事和交友的机会。话少才会定下来,定才会静,静才会生智慧,有智慧的言语别人才喜欢听。《弟子规》里“话说多、不如少”,《增广贤文》里“贵人语迟贫子话多”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另外一个故事陶侃年少时就胸怀大志,家境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范逵被举荐为孝廉,上任途中到陶侃家投宿。当时陶侃家家徒四壁,而范逵的马匹和随从很多。陶侃母亲对陶侃说:“你只管出去留下客人,我来想办法招待。”母亲头发长,于是剪下来做成两副假发卖掉换成几斛米;屋内柱子砍下一半做材火;草席铡碎了做草料喂马。最终摆上了精致的'饭食,大家都不缺乏好的招待。范逵被盛情款待甚感愧疚。最后范逵到了洛阳盛赞陶侃,于是陶侃名声大噪,后来被推荐为孝廉。这个故事名字叫“截发延宾”,虽以前在学堂给孩子们讲过,这次阅读又被打动。陶侃有一位贤惠善良的母亲,对陶侃的教育影响深远。杨晫说:他可不是普通的人。杨晫对陶侃的评价是“坚固贞正,足以干事”。这个点评很准确,因为当时清谈流行,身居高位的都是手拿羽扇言谈玄远的名士。而陶侃是个寒族,不喜欢夸夸其谈,喜欢做实事。随后而来的天下大乱,终于让名士们靠边站,让他这个实干家扬名天下。“实干家扬名天下”七个大字让我为之动容,我身边的老师们在智博老师的带领下不就是这样吗?少说话,就是一个字“干”。学堂老师们和孩子们所具备的素质可能再高明的教授也教不出来的,而是来自《弟子规》在生活中的力行。
《世说新语》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而且每个故事都通俗易懂、意蕴深刻,大家可以多阅读,日积月累,不仅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还可以从中找到共鸣的声音,比如“实干家扬名天下”激发了我的斗志......
读世说新语有感6
《世说新语》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它主要讲述魏晋时代士人的言行举止的一部书。虽然有人认为魏晋士人不务实事,崇尚空谈,实乃误国之举。但魏晋时代人们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开创了哲学思辨的风气,对后世也有着广泛的积极影响。所以说,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世说新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我主要谈的是《世说新语》文学篇。开篇第一条就令我感触颇深。第一条是“奴婢皆读书”,讲的是郑玄家的故事。其大意是这样的。郑玄是汉代的大经学家。有一次郑玄使唤一名婢女,不合心意,准备鞭打她。婢女还要解释。于是郑玄发怒了,让人把婢女拖到泥水中去。过了片刻,有一位婢女向那位被拖入泥水中的婢女问道:“为什么在泥水中那?”她回答说:“我去向他陈诉,适逢他在发怒。”这是文学篇开篇的第一条目。
这一条目非常有意思。第一,在当时的社会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读书的。能够读书的都是社会的中上层人物。而婢女在封建社会是属于地位比较低的。而在郑玄家中婢女也是读书的。我们可以看到,婢女们在郑玄的影响下也在读书。这反映出了郑玄的家风。郑玄这位大学问家对于周围人都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当郑玄由于生气想要打一位婢女,婢女“方自陈说”。我们知道,作为地位低下的婢女一般是不敢为自己申辩的。然而郑玄家的这位婢女很有个性。她毅然为自己申辩。因此我认为这位婢女的行为就应该是读书的结果。读书使得婢女个人精神觉醒,使她敢于为自己申辩。
读过这一条我对郑玄想打婢女极不赞成。首先郑玄是一位有身份的官员。官员就有官员的行为准则和心胸。况且,从本条目中看不出婢女有什么错,只是由于郑玄觉得婢女做的不称意就要打婢女。这样的行为有失一位官员和大学问家的风范。当然,我们看《世说新语》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去。从我们今天男女平等观点会认为打婢女是一件极为可耻的事情。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责罚一位婢女将会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所以不必苛求古人。
《世说新语》把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记载下来,个人认为这主要是为了反映郑玄这位大学问家对于周围人的影响。由于受郑玄的影响,婢女皆读书。这不仅说明了郑玄的对周围人的影响大,也间接地说抿了读书已经成为了当时人们的一种风气。
除此之外,我还对“官本是臭腐”这样一条目颇有感想。
书中原文是这样的。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大意是有人问殷中军:“为什么将要得到官位时就会梦见棺材,将要得到钱财时候就会梦见粪便?”殷中军说:“官位本是臭腐的东西,所以将要得到时候就会梦见棺材尸体:钱财本是粪土一样的东西,所以将要得到的时候就会梦见污浊肮脏。”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看了这则小故事,不禁有几个问题。首先为什么古人会梦到棺材尸体和粪土。从某种角度来说,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古人梦到棺材也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崇尚玄言虚淡的社会。对于官位,当时的`社会并不是十分的热衷。而且很多人更视官位钱财为污秽之物。当时的普遍风气是这样的,所以古人在得到官位时梦到棺材尸体也就不足为奇。
这则故事反映了当时士人们的认识。文中最后还写道“时人以为通”。可以看出以官位为腐是得到了当时人们的普遍赞同。魏晋时代的士人的价值追求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此外,我还对“七步作诗”这则小故事有一些感慨。故事大意是魏文帝曾经命令弟弟东阿王曹植在走七步路的时间内做出一首诗,做不出就要杀掉曹植。曹植在七步之内就做出了一首诗。这首诗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十分惭愧。对于这则小故事,我们不管曹丕和曹植两兄弟的争执。个人认为《世说新语》之所以把这则故事记载下来是因为曹植的才思。读到这则故事,自己非常惊讶于曹植的机敏与才华。
《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时代士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看《世说新语》非常有收获。
读世说新语有感7
《世说新语》的作者并不能详知,但是《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具有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当时世人的生活和思想以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所思所言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描述了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展示了“魏晋清谈”的风貌。因此,我们从《世说新语》中可以读到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及社会上所流行的思想言论行为等特征。
在《世说新语》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说受到冲击,玄学思想开始流行,道法思想的地位开始上升,甚至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风靡。然而也并不尽然,在《世说新语·文学篇》中:“王辅嗣(弼)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表面上尊崇儒学,以为比老庄更高,而实际上是用老庄思想来改造儒学。就像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也是外儒内法的做法,只是圣人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着。 《世说新语》一书中开篇即为德行第一这一章,可见编者对德行的重视,且儒家中对士人君子要有德行,守仁义的'要求一直存在,崇尚贤德之人,希望与贤德之人结交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如德行第一中的第一篇即是“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讲的就是陈蕃为了见到被人们视为是世间典范行为的徐孺子,在听到其消息后,刚坐下连席子都没坐暖,就去找徐孺子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这个故事,我们才可以有后来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千古名句。这个故事就是对当时的人们求贤若渴,或者说是对贤德之人的仰慕与乐于学习的精神的映照。对自己守德行的要求是从中华有其文明以来,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直遵守的事情。《世说新语》中对德行的见解也就是中华文明的一直的延续。
读世说新语有感8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见,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贼即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搬军而还,一郡并获。
荀巨伯去探望生病的友人,不料遇上了战乱。友人让荀巨伯离去,荀巨伯不愿意舍弃友人离开,而且还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入侵者被感动,搬兵走了使全郡得以保全。
荀巨伯的友人在危难时刻还不忘让荀巨伯先行离开,而荀巨伯在危难时刻不肯舍弃友人,而且还愿意代替友人去死,让友人离开。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正是的`那种深厚友谊,感动了贼寇,救了全郡,可见这种精神之大无畏。由此可见做人应该讲情义,重情重义的人值得被人尊重。
读世说新语有感9
《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做弟子的滋味。扶风王军用500匹马赎回了它,然后将它用作中郎。我认为这是件好事。刘道真,姓刘明宝,道真性格,心胸开阔,通晓典籍,擅长下棋,智勇双全。他在司马骏的府中担任仲郎,也就是扶风王。后任市中、安北大学将军。后来,由于他在荣威北部的功绩,他被授予关中侯爵的称号。在这里,“学徒”一词的意思是在劳动中服役的'囚犯,“过去”一词的意思是不久。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是一名在劳动部门服刑的囚犯。司马骏花了500块布赎了他,很快就任命他为仲郎。当时,人们都在谈论它。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我感觉不太好,但当我读了5次、6次甚至10次时,我感觉很深。我很佩服司马骏的做法。首先,他可以无视刘葆的前科,任命刘葆,给刘葆一个用武之地。第二,司马骏花了很多钱赎回了刘宝。可以说,他对刘葆很好,让刘葆为自己工作。即使刘葆将来太强大了,他也会出卖自己的好感。消息传得很好,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司马骏做这件事很小心。他一箭双雕。我非常佩服他。他的做法似乎也效仿齐桓公,齐桓公解除了过去的冤屈,任命了管仲。齐桓公终于获得了一些霸权,司马骏成为了皇室中最英俊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是因为他的错误或坏事而对他不满。与他人平等往往更容易找到他身体的闪光点。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自卑太低。人不是圣人,没有人会犯错。犯错误并不可怕,但不改变它是可怕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开拓进取,改正错误。
读世说新语有感10
通过两个月坚持阅读《世说新语》,使我收获无穷,受益匪浅,世说新语是一类文言文,作者是南朝的刘义庆,作者根据当时社会人民的行为、动作编写了这本多篇文言文,其中内含文学、医术、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往往是小故事却可以蕴含大道理,书中内容丰富,知识无穷无尽,我们见识了伟人的高雅情怀;见识了老者的崇高道德品质;见识了孔融尊敬师长;也见识了孩子们非凡的智慧。畅读这本书,使我仿佛也走进那个时代,跟随作者的`情感变化此起彼伏,像连绵不断的山峰,波涛汹涌的大海……
小小年纪的孔融就懂得尊师敬长,他将大梨让给长辈,一般大的让给哥哥,自己却留下了小的。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高尚、大度的美好情怀,令我受益无穷,同时也有所反思,连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难道我们还不如他吗?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文学笔墨的积累,需要我们反复琢磨,不断推敲,其中蕴含的道理,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而伟人的高尚情怀,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从小做起,一点一滴积累下去,发扬下去!
文学的光辉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们要发扬文学精神,坚持下去!
读世说新语有感11
从我读书年代起,我就很喜爱看书,特别是关于散文类的书,这方面的作家许多,比方刘墉便是比较出彩的一位散文作家。现在,我现已迈入作业的第N个年初,刘墉一向陪伴着我的生长,从他的书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待人接物的道理,并融入作业、日子、学习中,让我受益匪浅。
最近,我阅览了刘墉的新作—《世说新语》①处世秘笈,这本书的内容简略易读易懂,有用性很强,很靠近咱们的作业、日子和学习,之所以刘墉这么受欢迎,或许便是由于他写的书通俗易懂吧!这次我想我的介绍准没错的,想必咱们看完这本书后必定会拍手称誉的!在我的大力引荐下,咱们部分参与这次学习的职工个个都说这本书好,详细它的好在哪里呢?请听我逐个说来,总结两点如下:一是学习怎么说;二是学习怎么做。这听起来没什么,但是说话艺术的学识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如刘墉在书中所罗列的比方吧,比方你是职工,老板问你今日客户总共叫了几箱货。往常一天有一百多箱,那天特别少,只叫了十箱,你是不是很或许答:“陈述老板,今日只叫了十箱耶!”刘墉劝诫说,假如你仅仅个小职工、小主管,你这么说就错了!除非你是合伙人、大主管或老板娘,你最好不要说“今日只叫了十箱”而应该只讲“叫了十箱”。为什么呢,由于你不是老板,你应该先客观地把实践数字告知老板,下面他要跳起来或大吼:“什么?才叫十箱?怎么搞的?”都是他的事,你没有资历用你的片面去影响他。从这儿能够看出,对一个有纪律的公司,对一个领导者,或对一个需求作出正确判别的领导阶层,做部属的都应该先供给客观的现实。
从一个人的说话能够看出其的本质和水平,从一个人所做的事能够看出其在作业是否胜任,就如刘墉所说的有关于职业品德方面的内容,刘墉举了几个很简略的'比方,他说每一行都有它的职业品德,现在日你在旅馆、饭馆作业,不能随意泄漏顾客的行迹,这是你的职业品德,就算有人探问,某某人是不是常来啊?你也不该该说;现在日你在银行作业,为顾客的财政保密,是你当然的责任,尽管在电脑上,你能够看到顾客的每一笔买卖材料,但是绝不能到外面去说半个字。从这儿能够看出每一个作业者都有责任替顾客做好保密作业,由于这是你的职业品德。
通过对刘墉《世说新语》这本书的学习,结合咱们本身作业的实践,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提高作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整个咱们庭愈加调和圆满!
读世说新语有感12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读书笔记:刘伶显然也是在模仿庄子,只不过他太过极端了,有伤风化。想想一个人裸体喝得酩酊大醉,还在家招呼朋友,朋友讥笑提醒他,刘伶不以为然,以天地为房子,以房子为内裤,欢迎各位朋友进入他的内裤中!这是怎样的'一种放荡不羁啊。只能说刘伶生不逢时了,如果在现代,他一定会是一个好演员。在此附上庄子的故事: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读书笔记:这则故事很容易就会让我想起孟子的故事: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古人讲男女授受不亲,且叔嫂之间更要保持距离,以免有伤礼仪廉耻。阮籍自来就蔑视礼法,秉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读世说新语有感13
之书,玄旨高简,机锋俊拔,寄无穷之意于片语,包不尽之味于数句。
烛影摇红,千年的沧桑于名士的弦上指间若梦呓般悄然逝去。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皆似行云流水飘逸于临川王的笔下。在这幅长卷中,不仅有清谈之士的“竹下之风”,也不乏女子的冰清玉洁——或哀婉,或皆备德才,或孤独而寂寞的行走在苦雨凄风。
死生有命
她本为汉元帝宠姬,本应“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但这一切全因赵氏姐妹的出现而从此幻灭。
飞燕进谗言诬婕妤咒诅,并令成帝亲自招其拷问。早已明知这一天的到来,她从容答辩,波澜不惊。“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奸邪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可悲,可叹哉?这样一位冰雪聪明的女子,即便年纪轻浅,自经历这一番世故后,却恍然悟出这金碧辉煌的殿上,这衣冠楚楚的君王,其下却暗藏着禽兽之心。
史传,班婕妤曾多次上谏君王以黎明苍生为重,杜奢行俭,勤于政事。固然,她风华绝代,她是脂粉英雄,是治国裙钗,但于将女子视为玩物的古代君王看来,前者方是重新的唯一尺度,何况成帝竟是这样一位耽于酒色,疏于国政的昏庸之徒
她的入宫,她的委身,从一开始便注定了是悲剧的宿命;她的.甘于引退,她的明哲保身,却依旧无法力挽狂澜。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她不得不入了冷宫,独对秋窗风雨夕。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经年已逝,皓首微白,君已陌路。
她浅笑依然,静对着汉宫森严的铁壁,芳华流转。
青冢,秋雁南飞
王明君的故事,携着大漠的风尘,不知被吟咏了多少年。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亭台轩榭,帘幕低垂,平凡的景象背后,却遮掩着太多心机与尔虞我诈。稍有野心的,运筹帷幄,一步步攀上权利的顶峰;恭顺善良的,暗守闺室,直至青娥老,却还无法等至隆君的一瞥。
未上征途前,明君也无非是这样一位平平宫人,自恃天生丽质,自出高格的她婉拒了画师的无理之求。若为男子,她必然是位高洁隐者,烹琴煮鹤,而不喜为世俗所控。但这宫宇间,怎容得一女子的自尊有尚存之地?
男子无能,总以女子为辱,这种荒诞之事,却总是往往复复地在历史舞台上重演,经久不衰。汉朝后期,国力衰敝,不为君王所欣赏的女子,被不幸地作为贡品,满足北岸匈奴贪婪之欲。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元帝“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汉皇重色思倾国,却未想到绝色女子竟深藏于后宫的烟锁重楼之间,更未料到“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的选妃之策竟会招致永久的遗憾。
昭君出塞,受胡恩中蒙汉泽轻,纵使“玉颜憔悴,似花落,悔随流水”,但却毅然决然地踏上旅途,未尝不是凭一己之力而对黑暗而扑朔的现实的一种无言的抗诉。古之女子,命似草芥,薄如风中之烛,却依旧未曾泯灭心中对光明与自由本能的向往。咽上紧扣着男性极权的枷锁,足踝上系着纲伦的重锤,点点血花,化为夕照时天边最后一抹残霞。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再为沉重的历史,随着忘川水的冲刷,便也渐渐消散模糊。三国两晋那段清风吟啸的岁月,仅存于古籍中的只言片语,令人不禁扼腕抑或叹息。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读世说新语有感14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到三十页,其中的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想抛弃那个人。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这个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尽管王朗答应了那个人的请求,但当后来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却想抛弃协助的那个人,所以,华歆的品德是远在王朗之上的。
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像王朗一样的错误呢?以这个故事为例,在开始时如果华歆和王朗在开始时没有携带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可能会有生存的希望。可要是华歆和王朗在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就没有一点生存下来的希望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答应了别人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你拒绝他,他可能会受到损失。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么他的损失会更大。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帮助别人。但如果的确无法帮忙,我们也要当即拒绝,荣国答应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来自:世说新语
译文:阮光禄是当时的名士,辞官后隐居剡县;
为人很慷慨——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因为是葬母的事情而不好意思借车,阮光禄听说之后便焚车以自省;
今天我们看来此举未免有些做作,那是我们的修养还未达到阮光禄的境界。一个贤人从来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唯有不断完善,才能在人格上继续前进。一辆车就是品德上的一个污点,不但要烧掉车,还要去自省,去改掉身上的不足。
读世说新语有感15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共一千二百多则,有则三言两语,有则数行。叙事简明,精炼生动,却无不使人有所收获。其意既含哲理,语亦神韵悠远,令人领略不尽。
就我而言,其中最富有哲理,让我领悟最深的便是《德行》,那一个个故事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却发人深省。就如最熟悉的例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钱应该靠自身努力而获得,天上掉馅饼的事可能导致“守株待兔”的事再次发生。而于今日而言,这样的.做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物质生活虽然日益丰富,但是,如果人们不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被金钱等利益所诱惑,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糟糕。
【读世说新语有感】相关文章:
读《世说新语》有感10-06
读《世说新语》有感04-30
读世说新语有感优秀10-29
读《世说新语》有感8篇10-03
读《世说新语》有感(通用27篇)08-15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02-17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10-03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08-07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09-08